《尘世是唯一的天堂》读后感

时间:2024.4.30

读《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有感 “既然大家都是动物,所以我们只有在正常的本能上,获取正常的满足,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第一段话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们的生命总有一日会灭绝,这种省悟,使那些深爱人生的人,在感觉上添加了悲哀的诗意情调,而然这种悲情却反使中国学者更加热切深刻地要去领略人生的乐趣”。 中国的词典上大多这样说:“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而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说,“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帕斯卡曾经指出:“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有人认为:“人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涉及到学习、工作、恋爱、友谊等广泛的生活领域,包含着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光明与黑暗、顺利与曲折、友善与敌意、美好与丑恶等丰富而具体的内容”。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而又永恒的课题,对人生的讨论富含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为文学、影视作品的永恒主题。从生存的角度来讲,人生就是人们在其有限的一生之中,有目的的适应以及创造生活的全部过程;从生理的过程来看,人生是一个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从选择的角度来说,人生就是一个由无数的选择所构成的生命轨迹!我想能在本文中找到答案的一角。

“犹如文中所描述的那句话一样,吉士爵士曾说过一句和中国人的感谢不谋而合的话: “如果人们的信念跟我的一样,认为尘世是唯一的天堂,那么他们必将更竭尽全力,把这个世界改造成天堂。”到 1

底尘世是不是人间的天堂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更加的美好。我想这就是说我们打算一个怎么样的活法。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样描写着:我想,对这个时代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活着”?这是类似沙漠里撒水那样虚无或者在急流中打桩一样困难的事情。但是,正因为我们处于鄙视劳动、纷乱浮躁的时代,我相信只有单纯且直率的质问才有更深的意义。若不能这样从根本上去尝试思考生活方式,那么,纷乱状态将愈发加深,未来将越来越混沌不清,混乱将在社会上漫布开去——怀有如此紧迫的危机感和焦躁感的人同样应该不止我一个。我想能理解了这一段话的含义与《尘世是唯一的天堂》尘世是否是天堂就理解了。

文中的一句话“我相信做人总是要死的,一支烛光,总有一日要熄灭的。我认为这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它也使某些人感到一些诗意”宇宙浩瀚,人生短暂,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们会不会常常扪心自问:忙忙碌碌一生所为何来?生命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吗?人为什么活着?这是《十万个为什么》中没有的一个“为什么”,这是一个残忍的问题。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了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如果你那天认为人生就是只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意义的循环也许,你的人生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你没有看到人生的真正内涵。 2

肉体与精神到底哪个更重要一些,文中说因为我们都相信大家都是动物,只有在正常的本能上才能获取正常的满足,才能获得快乐。文中说这些是指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生活的享受广义上无非就是精神与肉体的享受,能分辨着两者的区别只要我们的理智。文中一个例子“我们深爱一个女人,不单是爱她外表的曲线美,并且也爱他的举止,她的仪态她的烟波和她的微笑。那么,这些是属于肉体的呢?还是精神的呢?我想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吧!”看完这个我也蒙了,这么现实性和人生精神性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定义。我想单身能搞清楚精神与肉体的区别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不论精神还是肉体的需求,都是有一个目的性的,大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生的目的,文中说我们中国的想法与外观的看法不同,我们更注重的是“结果”西方人更加在意的是那个过程,就犹如谈恋爱是想着怎么浪漫却没有想着结婚后怎么过日子。这就是目的的不同,我们有必要先探究一下什么是“人生目的”。从字源来看,在甲骨文或小篆中,“目”字像眼睛的形状,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时意思是“看”;“的”字像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来,其意思便是:“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才逐渐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想要达到的行为结果。那么,“人生目的”也就可以理解为是人们终其一生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比较正规的定义就是: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 3

求。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和影响着人们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无论如何这篇散文还是给了我一定的认识,无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目的如何,还是你追求的东西的过程还是结果,追求的也是一个快乐。快乐源自心灵,修炼自己的心灵到一定的境界,自然很容易快乐。有句话说“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的心灵飞的还不够高,云层之上,那里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4


第二篇:天堂里的小提琴读后感


天堂里的小提琴读后感 其一

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的德国,从开始到结束它都笼罩着一层黑白的色调:落魄的小提琴家,残忍的纳粹,被压迫至行尸走肉的犹太囚徒。当无奈与悲惨相遇,罪恶与麻木并行,整个世界就像是落入暗无天日的炼狱。人性泯灭了,于是,那把演奏巴赫的小提琴成了救世唯一的金色光芒。

很多评论家都把文中的“小提琴”理解为“拷问与救赎”。因为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凯嘞尔突然被一位长官唤到犹太集中营,给几十个当做实验品的犹太人表演四场小提琴独奏,来测试古典音乐是否能够从新唤起这些麻木僵死灵魂的求生意识的故事。于是,“小提琴”顺理成章的变成了“救赎”的象征。但是,我依旧固执的认为:“求助”才是小提琴真正的寓意。

先不论主人公凯嘞尔有着严重的求助心里(因为文中大段大段关于他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已经可以证明这一点)。仅仅从纳粹长官与犹太囚徒来说,也可以认证这点。他们是两个极端:残忍的极端和麻木的极端。而这两个极端却又殊途同归的因为那把小提琴表现出微弱的求助心里。

还记得那个司令官对小提琴家说的:“在这些日子里,什么才算得上是正常的举止行为?”我相信当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是无奈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举起枪杀死几百名活人之后,他的心还能洁净如初。他只是被这一声声枪响吓的麻木了,当他为小提琴曲迟疑是否要杀死那些犹太人的时候,他一定在心底想上帝求助着,求助着毁掉那些可怕的阴霾。而狱中的犹太人大多数在读者眼里是麻木的,对死亡是毫无感觉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四天的演奏过后,当射杀他们的命令下来时,那个可怜的女囚格莱蕾的表情是平静的,哪怕被剥光衣服站在双手拿枪的纳粹中,她至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表情甚至带着一点点安详,直到最后死尸炉打开了,她不顾一切的冲了进去。对于这种行为,我想是便是因为小提琴曲带给她一种求救心里“求求你们让我自由!”而当她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可能之后,她便转为自我的求助“如果在这里得不到自由,那么就让我去另外一个世界与家人相会吧!”

文中小提琴拉的最多的一首曲子是巴赫的《恰空舞曲》这首曲子在几个转高音的地方确实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救赎情绪,但它的基调一直是凄婉的,像无数人轻轻的低语与呻吟。曲子从琴面上缓缓的流出,夹着人们卑微的希望和苍白的信仰,向很远的未来发出轻微的呼唤。我想那便是那群人们微弱的求救信号—金色小提琴。

其二

天堂里的小提琴.......我该如何形容,这本书真的很好看,读着的时候仿佛感觉里面描绘的音符就跳动在我耳边,巴赫、欣德米特、帕格尼尼......而因为对巴赫的音乐的描写的最深入,所以自然而然的对《马太受难曲》等宗教音乐产生了喜好,不过以前也听过.......但是作者的描写是那样生动,简直音乐从书中奏响一般,伴随男主人公的过往与现在的交织,音符在集中营里穿梭,回荡在受难的犹太人们身边,俯瞰着纳粹所犯下的一切罪恶。男主角确实很天真,而且也很懦弱,战争前总以为纳粹得不了势,而后又不敢和自己的犹太女友奔向新生活,选择了逃避。现在站在集中营里,面对那一个个称不上是人的囚徒,内心的想法又该如何,是否再能举起小提琴,奏出巴赫的曲子?!这个实验,测试古典音乐是否能够重新唤起这些麻木僵死灵魂里的求生意识,实在是让我觉得悲哀又恶心,不过,正如书的封面的那句话所说:“在巴赫奏鸣曲的伴奏下,人性的邪恶究竟可以走多远?”男主人公尽管说着“音乐就是我的宗教”,但在这样一个战争时期,德国快战败的情况下,身为德国小提琴家的他,内心能否再回到原来那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年代呢?只希望他能忏悔往事,在天堂中,为那些受尽了折磨的犹太人奏响天使的圣歌.......

高三那年,周围的人大多埋头在高考用书筑起的围墙里,我也不例外,不过我喜欢在休息的时候看一些其他的书来调节一下。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一个同学的桌面有一本封面很干净漂亮的书,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天堂离得小提琴》。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吸引了,我想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而且故事情节一定是温馨而让人品味幸福的。(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把她借来看。怀着轻松地心情,我翻开了第一页。

"我通常为那些受伤和垂死的士兵演奏。军方派遣我去那里,希望我能对他们的战事有所帮助。 "

看到这一句话,我知道,也许,我想错了。不过,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下去。

接着,我看到一个别样的世界:这里不是什么天堂,没有幸福,只有永无止境的冰冷,没有笑,没有泪,只有麻木,每一个人都是!这里是二战末期的德国,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他被传唤到犹太人集中营里,集中营的长官命令他在接下来的四天里,给几十个当作试验品的犹太人表演四场小提琴独奏,来测试古典音乐是否能重新唤起这些麻木僵死灵魂里求生意识。于是,在这一个“地狱”上空,优美的巴赫协奏曲缓缓响起。传入我的心上,故事从这里开始。

当主人公刚走进集中营时,是怀着忐忑不安,对未来迷茫的心,当他看到他的“听众”时,却被深深地震撼了,因为他看到的仿佛是一具具死尸——死不瞑目的那种,眼中竟如此地空洞,都说人的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此时仿佛他们的灵魂早已舍弃躯体而不知所往。随着越来越多暴行“坦诚”在主人公的面前,主人公迷茫了,心痛了,恐惧了,为他的音乐变成残酷的折磨,为犹太人从麻木到重燃希望最后绝望死去,为未来战争的持续。

残忍的纳粹分子竟拿活人完成这样一项实验:为他们带来来自天堂的巴赫和希望,却在他们双眼褪去灰色时安排一场早已准备好的屠杀,狠狠地将他们打入地狱。这是一场毫无人性的阴谋,不仅从身体上摧毁所谓敌人,更是不折手段的将其灵魂玩弄。其实,受虐者悲哀,何尝不是施虐者的可悲啊。为了道不明,理不清的目的,自己也麻木了,变成一部杀人机器,收割人命如稻草。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本书的。音乐的美好与屠杀的残酷,天堂与地狱,希望与绝望,这一切一切都不断渗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慢慢的体会,发人深思。

为在那时期受尽折磨的犹太人默哀,更为当时的统治者默哀,为纳粹的走狗们默哀,毕竟,他们虽是可恨亦是可怜啊。

更多相关推荐:
《后天》读后感(1000字)

电影后天观后感看完后天我相当震撼大概人们一直以为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最高级动物就是地球的主人大自然的主宰者就可以肆意的破坏地球征服大自然然而如果又一个冰河世纪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类将如何人类还能征服自然吗后天给了我们...

电影《后天》观后感

电影后天观后感后天这部美国科幻灾难片我已经看第二次了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触动很大南极洲出现了冰缝拉开了后天惊心动魄的序幕影片场面宏大气氛严肃而凝重自始至终充满了灰暗阴沉的冰冷色调它以史诗的手法夸张地展...

后天观后感

后天观后感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1241班25号金铭后天观后感南极洲出现了冰缝拉开了后天惊心动魄的序幕肆无忌惮的龙卷风粒大如雨的冰雹连绵磅礴的大雨骇人听闻的飓风加上一秒钟下降10度的气温炼就了贺尔教授对儿子森...

《后天》观后感

开头三段选一段1后天是个标准的好莱坞式电影有一流的特效值得反思的主题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后天所讲述的故事是全球变暖给全球带来的逆向急速寒冷进而给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带来的新冰川时代以及其背后世界格局重新规划的一次革...

后天观后感

观后天有感后天是20xx年由RolandEmmerich导演的一部美国科幻电影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后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巨大的可怕灾难看完后天后我对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感触又增进一层但当我用哲学的...

电影《后天》观后感

电影后天观后感大概人们一直以为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最高级动物就是地球的主人大自然的主宰者就可以肆意的破坏地球虐杀大自然还为眼前的利益贪婪地把大自然的血抽干了把大自然的皮扒光把大自然的肉啃光跟本没想过这将会带来什么样...

后天读后感

后天读后感周末闲来没事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影片后天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禁为这个电影幕后制作团队而喝彩更为导演的细节处理编剧的构思震撼的特效而折服引发了些许感触影片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肆无忌惮的龙卷风粒大如雨...

后天读后感

后天读后感后天是一个震撼是一个警醒冰川的断裂巨大的冰雹超强的飓风骤降的温度濒临死亡的严寒正在悄悄的酝酿如果我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话它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深信自然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不仅给我们提供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还一...

观《后天》有感

观后天观后感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双林小学五年级二班彭暄格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阶梯教室看一部名叫后天的电影大家听后都十分高兴这部电影是一部可怕的灾难片主要讲的是人类不断破坏美丽的大自然然而受到了大自然严重的惩罚冰雹闪电...

电影《后天》观后感

观后天有感10科班无天一期看完了电影后天心里不觉感触良多影片讲述的主要是由于人们无修止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造成环境恶化气候极端变化全球忽冷忽热一些地方下冰雹一些地方下暴雪形成了又粗又长的冰...

后天观后感

后天观后感后天是一部灾难题材的电影在我看来电影里表现的情感亲情爱情和友情也是让人为之动容的亲情电影里更多地体现了父子情男主角为了实现自己给儿子的一个承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冰雪中长途跋涉终于走到了...

七天读后感

七天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七天的书作者是马来西亚的许友彬这本书讲的是一辆校车在雨天突然掉进地洞和外界失去联系车上载着四个同学善良的白荷勇敢的健云娇弱的晓玲和自私的君顺四个同学与司机欧叔在一起开始了一次惊心动魄...

后天读后感(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