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

时间:2024.5.8

透视日本人的行为

--读《菊与刀》后有感

菊与刀的作者是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这本书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论证作者的观点:

一、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文化的各种模式,得出了日本的社会组织原理是不同于欧美“个人主义”的“集团主义”,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的结论。

二、日本人主张精神战胜物质。他们说:美国拥有广阔疆土,军备实力雄厚,但这算得了什么?他们早已预见到这些差距,有足够的办法让差距不起作用。日本人从他们的一家大型日报———《每日新闻》上,读到了以下一段话:“我们如果害怕数字就不会开战。这次战争没有为他们增加多少资源。而我们有!”

三、这一部分也是个人觉得最有特点的一部分,就是日本人非常注意“面子”或者说“尊严”的问题。注重他人对自己的恩情因而“忠”的观念深入民心,但又为这些“恩情”所累;一旦被他人羞辱,无论如何都要进行报复,但又为等级观念所累。

四、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同时,宣扬自我克制,认为人把自己的情感表露于外界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工作中,当有人跟自己竞争时,心里压力大从而工作效率低下,自己单独工作时反而放下包袱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但他们却不容易把这种压力表露出来。

五、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日本人对感官享乐非常宽容。她虽然是一个佛教国家,但日本的和尚却能够吃荤菜,娶老婆。对性的问题上更是宽容。

六、主要讲了日本本人育儿的方式,幼儿和老人是有最大的任性和自由的。当人成年以后特别是妇女,就会受各种各样的道德、规则所约束,这一点与中国教育有相似之处。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次来分析一下日本人的种种行为:

一、对精神的重视

我们常看到日本人喜欢在比赛的时候带着一条白色头巾,上面用鲜亮的红色写着“加油”、“勇”的字句,并且喜欢暗自的在自我鼓励。日本学生在冬季天寒地冻的时候都会穿着短裤上学,还到操场上锻炼。这都源于日本人对意志、精神的重视。

二、情义观念

日本人工作起来是非常起劲甚至达到疯狂的状态,他们非常喜欢加班,并且毫无怨言。这可能源于“忠”的思想、情义的约束。他们下班后尽情地放松,一反平时害羞、内敛的常态,去酒吧喝得酩酊大醉。日本宽容享乐与此有关。但他们又为这种情义所累,我曾经看过一个日本节目,是一个小学生10人11足的比赛。在比赛前,他们都非常紧张的样子,一脸稚气的孩子竟然流露出严肃成熟的神态,一旦赢了,他们就高兴得像重获新生似的,大家搂在一起,甚至嚎啕大哭;而输了,他们全部表现出异常痛苦的样子,接着哭得一脸都是泪。我当时在想,还那么小,有必要那么在意这个比赛吗?输就输呗,感情没必要那么浓烈吗?令到集体失去荣誉,日本人是会非常内疚的。

三、感情克制

在去年4月份的福岛大地震和海啸中,日本人在遇到大灾难面前沉着冷静、恢复工作有序不紊地进行的现象为世界所赞叹。这除了与本国人民自身素质有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

是,日本人认为收敛自己的感情、可知自身的情绪是优秀的品质有关,他们不想把丑陋的一面表露在世人面前(当然,这种丑陋是他们个人主观的臆想),而他们又是那么关注自身面子。其实这种特点会导致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就是因为不敢把内心的痛苦说出来,憋在心里导致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就像计时炸弹一样,归于毁灭。

日本高自杀率也是闻名于世的,日本人的心理问题似乎越趋严峻,关于描写人扭曲的心理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曾经看过一本小说《告白》,讲的是一位老师由于自己学生杀害了自己的女儿,进行疯狂报复,而那几位杀人的学生也是由于家庭教育以及自身感情的压制而产生悲剧的。

现在我们无一不知道苍井空的“大名”,日本的色情事业可谓发达,就连动漫的内容都会不时透露一些不雅的段落。一开始,个人以为是西方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因为印象中,日本人还是非常保守的。但事实上,日本人本身就对“性”这东西报有宽容的态度,虽然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日本人不会正面的教育。日本人认为这是一种个人的必要享乐,可以不对自己的妻子承担责任,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在侵犯他国时制造慰安妇这样恶劣残忍的事件,在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嚣张的情况下,日本人都不以为耻。可是,自己犯下的罪恶难道可以以自己民族的观念作为借口吗?当然不可以!

这本书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审视日本人,立场比较中立客观。由于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因此,一些作者认为惊讶新奇的东西,比如说,日本妇女用“一块特殊的布”背着孩子的方式,在我看来是平常不过了。我从作者对美国政府如何研究日本人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在日本推行政策看出,美国人一种喜欢干涉他国,这和日本人有点相似,喜欢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特点。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好的特点,毕竟各国的情况的差异,多元化是必然的产物,我们不能强硬地消灭,这里我不得不赞叹一下中华民族包容的优点,比如说在明朝,在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都没有侵略他国,在郑和下西洋远渡他国时,也在他国强行推行自己的观念和制度。他国汲取我国的制度的时候都是以自愿为原则的,所以连作者都说,中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而日本人则崇尚等级,认为各安其所。这样的说法虽然有点片面,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我看来,中日都有崇尚等级的观念,不过侧重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现象出现,或者程度的不同。

另外,我认为,我们在接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不要不分由说地判断她好还是不好,每种现象都是有她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文化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因此我们不能够观看到他国文化不好或好的一面就全盘地模仿或批判,与本国的现实不适合或者说脱离了一定的体系的话,就会出现不好的现象。比如之前有过人非礼日本女优的事件,他也许认为那些女生就像本国的妓女一样,放荡不羁,却不知道他人是自视为艺术的工作者,在日本国内是受到宽容的,但在中国却不一样。那些人的盲目不知情,便会做出丢脸的行为却可能还不以为耻。

读完这本书,令我更了解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更使我尊重和理解各方的差异。


第二篇: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日本人呈现给我们的是极为矛盾的行为,这也是书名的意旨所在,菊与刀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他们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忠贞而又易于叛变。本书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 、 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等方面的分析,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维方式。

在日本民族有关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国家关系的整个观念中,他们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仍是核心所在。在日本人生活中最固定不变之处就是,不平等一直是其社会生活的原理。对他们来说,依据等级制度做的行为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日本人生活的等级制度就像表现在家庭之中一样彻底。在日本封建社会具有复杂的层化组织,各人的地位都是依世袭而决定。在皇宫及宫廷贵族之下,有四种阶层性的社会阶级: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在这些之下还有贱民阶级。士要受雇于将军或者大名,并且忠于对方。农要向大名上税。工和商地位低下,但是也想通过通婚等方式进入士的阶层。而 贱民做为“不可当做人”的大众也安份地从事着自己的职业。而像中国一样存在的暴动与起义,日本却有着不同的作法。因为他们接受这种等级制度,所以他们的行为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而是为了其它如尽忠、为了让日本更强大等原因。

日本等级制度的另一个集中体现就是日本人民对天皇的态度。在封建时期,天皇在日本作为神的化身,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日本民众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日本人认 为自己是社会和历史的负恩者,他们把对天皇的恩泛化到整个社会结构中,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理解成受恩和报恩的关系。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治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由于“忠”是献给 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全无实权的天皇。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地位。即使天皇没有掌握实权,仍然是所有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这种对天皇的信仰,不仅是长期的等级制度文化的一种体现,也使等级制度更为明确化。

日本人非常强调恩,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是巨大的负恩者,所以自觉地履行义务而无怨言,并高度重视道德上的报恩。日本人却将恩泛化到 整个社会结构中,他们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理解成受恩和报恩的关系,君主和臣民之间、父母和儿女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归根到底都是由“恩”将他们连接在一 起。这样,每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恩情,使得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毫无怨言,实际上也就从社会心理层面阐释了等级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同时他们也十分强调报恩,这本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品性,但是他们又把“恩”当做是必须偿还的债。如果受了别人的恩,就欠下了恩情,必想方设法以偿之。这就使人们不轻易给予恩惠,也不轻易接受恩惠。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比如“工作”也是要报答的情义之一,所以努力工 作、极端敬业是毫无疑义的,否则对不起工作给你的恩惠。并且在工作是要对你的领导做到尊重与服从,这也是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

所要求的。日本式的报恩,要像“义务”一样的去完成,恩是一种债务,是必须偿还的。对天皇报恩就是“忠”,给父母报恩 就是“孝”。这些都是强制性的,是与生俱来的。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中,情义和忠诚往往是协调统一的,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忠诚的。但是在日本,“情义”和“忠诚”准则是互相独立的,这两者并没有成功整合融为一体,而始终各行其是。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日本人得面对两种价值准则间的矛盾。这主要是与日本人对情义的理解的独特性,日本人所理解的情义是指自己名声不受玷污的义务,有一种为名誉而生的情怀在里面。所以一旦日本人觉得某种名誉是值得的,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牺牲财产、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当然就包括做出违反忠诚的事情。日本人的“忠诚”既对上级组织和长辈及有恩者的一种坚贞不渝的道德取向。日本人认为人生来就有严格的等级,在古代,将军服从 于天皇,“大名”服从于将军,武士服从于“大名”,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看作是上级组织的一部分附庸,上级给予了他们生活所需及社会地位,他们必须 以“报恩”的形式进行偿还,无论上级是否正确与错误,自己只需服从就可以了。这种 “忠诚”更近乎于一种偏执,在“忠诚”之中,不愿意、不情愿是排除在外的。这种强烈的忠诚意识,使得他们认为在忠诚面前,甚至于正义与非正义都不重要了,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觉得忠诚更能维护他们的荣誉,他们也会做出违反情义的事。从情义和忠诚这个角度,日本文化中的矛盾性就可见一斑了。

人类学对诸文化的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区别,是以耻为基调和以罪为基调两种文化的区别。日本文化就是以耻为基调的耻感文化。耻感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像任何具有深刻耻感的部族或国家一样,意味着每个人都非常注重群众对其行为的臧否。他只需要臆测他人会有什么判断,他必须依照这种判断而行动。如果每个人都遵循同样的规则而且相互支持,日本人可以轻松愉快的行动。 在“耻感文化”中人们在自己的过失不为人知时感到坦然,而罪行昭示后感到罪疚。日本人不会因为自己做了恶的事情耻辱,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超越性的善恶观念。他们的耻辱都是来自他人的评判,只要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或者让他受 辱,日本人就会杀人或者自杀。日本人认为不遵守明确规定的各种善行标志,不能平衡各种义务或者不能预见到偶然性的失误,都是耻辱。这就是本尼迪克特所说的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这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是不同的。“耻感文化”还带给日本人一项性格特征,即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更甚于自我评价。这种特征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会使人为了名誉的行为经常“不想为而不得不为”,这也形成了这个民族自重,认真,严谨的特点。

以上分析的各个日本文化的特点,都是其整体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每一个特点单独来看是如此的个性鲜明,有些特点甚至是其它的民族所不能理解的,但是不同的文化特点之间的是彼此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因素之间的彼此作用才形成日本整个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日本文化中的羞耻感,正是因为从小的教育,社会的价值,生活的点滴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情义”和忠诚,才使日本人过分的注重外在的评价和个人名誉,从而产生非常强烈的羞耻感。也正是这种强烈的羞耻感,使他们不自觉对恩情有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因为他们重视别人的看法,希望通过这种恩情的回报来维护或者提高自己的名誉。

甚至对天皇的极度忠诚也是耻辱感的一种体现,但其他人表现出一种信仰时,如果个体不跟从,就会被排斥,被周围的人群所鄙薄,个体就会倍感耻辱。我想这也是日本会产生浓厚的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R·本尼迪克特,菊与剑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2.庄严,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的差异——《菊与刀——日本文化类型》读后感,黑龙江社会科学[J],20xx年第4期,总第91期。

3.冯玮,《菊花与刀》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姓名:周海波

学号:2008300950065

更多相关推荐:
《菊与刀》读后感

姓名綦婷学号1108090055班级11文管01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这本书让我对日本有了更加有文化深度的认识也让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更多的疑惑为什么同在亚洲却是两种文化为什么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东西却与中国完全不一...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读《菊与刀》有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一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及其形成原因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指出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用菊与刀和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一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在日本菊...

菊与刀读后感

深入认识自己看ltlt菊与刀gtgt有感最近从书摊上偶得由线装书局出版的ltlt日本四书gtgt由于时间匆忙只读完了ltlt菊与刀gtgt一书故而知能谈谈自己读完这一书的感受我明确我没有完全把握这本书也明确自己...

菊与刀读后感

由lt菊与刀gt所想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如果问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估计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不好如果问你对日本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估计大部分人还是会脱口而出不好以上并非我的恶意揣测根据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日本言论NPO组织共...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菊与刀美国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依据当时背景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最近看到一篇新闻是日本官方关于民众对于中国印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3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没有好感联系到中日两国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纷争相信大多数的中国人也会像我一样对这样的结果丝毫不感到意外甚至如果在...

《菊与刀》观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这本书是在我刚上大一的时候通过思修老师的介绍有所了解的从此对这本书很是好奇所以一直就想拿来看看看看这个曾经入侵过我们国家的民族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有着怎样的性格和习惯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菊与刀并不是一本专门研究论述日本宗教经济生活政治或家庭的书而是探讨日本有关生活方式的各种观点的著作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菊与刀 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ChrysanthemumAndSword是一本文化社会学范畴的书美国学者在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索最初的目的是寻求一种了解日本思想体系的模式作为二战时期的某种需要未想战争结束后这本带有...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假期收到南开大学通知书的时候我心中倍感喜悦但是在激动的同时我也认真阅读了录取通知书并根据通知书上的建议读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其中鲁斯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读来感触良多菊与刀一文既是一部研究日本人性格...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而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对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

菊与刀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