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观后感

时间:2024.5.9

《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观后感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学者陈大惠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坛报告,对这位大师的广博学识深表佩服,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可谓是首屈一指,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传统文化已被人们抛之脑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现如今,在人们极力推进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为了发展而利欲熏心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今社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如《论语》、《弟子规》等等中华文学、道德的灵魂之作对人类的精神发展教导作用越来越小,我想,我们不该抛弃它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责任是保护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现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还存在?更别说是如何继承了!陈大惠这位传统文化大师对此做出了独到的见解!

在这次观看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大惠老师对“道德”的深刻讲解,何为道德?如今社会,人们积极倡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学生道德、伦理道德、思想道德等各种道德像牵线绳一样牵引着人们走向规范化、正确化的道路。传统文化中,“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演变规律、历史沧海桑田的变化均属于“道”的范畴。那么,“德”又指的是什么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一直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古代,并无“德”这一字,代替它的则是通假字“得”,“得”意为得到、获得,在社会发展及演变过程中,人们得到、获得想要的事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可以卖、借、租,也可以偷、抢等,同样是得到、获得自己想要的事物,但为

何手段差异如此之大?所以,从古到今,各位学者、思想家会将“道”与“德”相结合,通俗的讲,只有遵循万物发展规律的得到、获得事物才能简单的称为道德,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人类才能稳步前进。去年,“扶还是不扶摔倒老人”的问题在全国引起了一阵轰动,面对此问题,从道德方面来说,“扶”是必须的,然而,人们总会害怕自己摊上事,面对此现象,我也很难选择,但是,如果“道德”一词真真切切的深入人心,不是虚假的口头言语,当“道德”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信仰,那么,怕摊上事、赖人的现象就不会在发生了,就像是佛教里所说的那样,只要有信仰,才能一心向善,社会才能和谐的发展。鲁迅,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对这个问题也有着同样的见解,在他的长篇小说《呐喊》中写到,当车夫毫不犹豫的扶起摔倒的妇人时,瞬时间他感觉自己是如此渺小,车夫的形象如此高大。可见,鲁迅在当时不安的社会中就有着如此高的见解,所以,如此发达的社会,更应该有崇高的思想道德。

《三字经》、《道德经》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是从高度文明的中国古代总结而来的,伟大的思想家们将他们的思想结晶传给我们,而我们呢?从中学到了什么?是否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去?《三字经》开篇以“人之初,性本善”为头,意为每个人生下来原本是一心向善、天真无邪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不断洗礼,人们的思想道德越来越淡,更不要说指导人们更好的发展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中国的发展史上起

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古到今,它像是华夏儿女的精神食粮一样,从伦理道德、

思想理论、治国理家、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诠释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古代中国为何有着伟大的华夏文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作用,现如今,人们不断追求和谐社会、追求人类社会文明,各种口号遍布于大街小巷、城里城外,然而,这种方式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只会是治标不治本,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存在于人们心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之运用,这样在全社会才能形成普遍的道德观念。

作为当代大学生,聆听这个报告后,对我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我们是未来的接班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新一届的继承人,我会牢记陈大惠先生的指导,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往日的风采!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感

学期的选修课就这样匆匆的告于段落了,我感慨。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于修生养性,提高自身素质!格物致知,发展社会经济!而我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知识,因为传承让我们更加理性的了解历史而发展会要我们更加理性的创造未来。因为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

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们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当做主体、把人当做目的,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在应对各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中焕发出来的伟大力

量,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强调社会和谐。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和合”的思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便是对注重社会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今天,我们继承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就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团结统一的意识深深积淀、内化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近代历经屈辱的中华民族经过全民族百

年抗争重新站立起来。今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某些糟粕成分。特别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根深蒂固。这种糟粕成分,集中表现为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比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迷信活动等。在当今社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腐蚀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和阻碍社会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关键是要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梳理,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剔除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成分,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努力在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中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中华文化是我

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学:在还没有是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会觉得他是一门很无聊很乏味的课程。而在自己真正的学了这们课程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错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一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不需要去绞尽脑汁的计算,他只需要你用心的去理解就够了的一门课程。他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我了我们要如何思考及应该怎样思考。老师在上课时会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东西以小故事或视频的形式向我们呈现。它不会让你感觉到压力,但却会让你产生兴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了解到了他的精华及典故。更让我体会到了他不仅是门课程更是一个催人进步的启明灯,指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今天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主题团会活动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依靠博物馆历史古迹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

陈大惠传统文化论坛讲座—观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学者陈大惠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坛报告对这位大师的广博学识深表佩服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可谓是首屈一指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传统文化已被人们抛之脑...

中国传统文化影片观后感

观北京欢迎你MV有感北京欢迎你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曲当在课堂上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那些熟悉的画面时我深深地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整首歌曲彰显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中国的元素它像一首传统歌谣让人...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后感想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的知识渊博和广泛深刻而有趣的例子上课的轻松与快乐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选修课选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自己想了解自己祖国了解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几千...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感13152119华俊杰学期的选修课就这样匆匆的告于段落了我感慨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想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于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现在很努力的在学校里学习技要类的东...

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

治疗现代社会危机的良药在古代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修齐治平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也认识一些但是我以为这些道理这些原则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慢慢失...

观后感: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杭州作为南宋的古都浙江的省会它不仅是个美丽的旅游胜地更是个著名的文化名城从小老师就跟我们说杭州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我一直为生在这样一个城市感到自豪但是记得后来有过这样一件事老师说杭州几次...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观后感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观后感悟空问佛祖什么是幸福佛祖说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于是悟空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佛祖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悟空说道当...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听课有感之清明节游北京城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听课有感之清明节游北京城工学院车辆102胡乃涛100707021720xx44清明节放假前夕我们老师正在讲老北京的拆迁历史真的让人十分痛心我真的想去寻找一下老北京的印记于是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寝室几...

从中国传统文化反思 做事不到位

从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做事不到位做事做到位读后感当朋友推荐读这本书时心中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拿到书时封面的一段话让我从心底有一种惊悟同为亚洲人为什么中日两国的人在具体工作态度方面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而书中列举的大量...

《中国文化史》读后感

中国文化史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史实了解中国国情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它至少需要和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中国文化传统知识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先民在物质文明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