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时间:2024.4.20

读《课程与教学论》有感

王文明中学   邓小花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的课程与教学遇到许多问题,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学观念”的改变。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点我们每一位教师能理解,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三个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能力更新。通过阅读此书让自己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在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后,更坚定了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

何谓“教学设计”,对此概念的涵义远末达成共识。本文暂认为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当我阅读到此书第二章第二节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发现学习深有感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正如《标准》所强调: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实践中,在“发现学习模式”的操作中,我们应注重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同时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数学教师要给足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垂直》这一课时,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垂直的两条边,用身体的姿势或手势表示互相垂直,用两支笔表示互相垂直。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以上是我阅读此书的点滴体会,而此书的博大精深不是几个月可以理解消化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切实学以致用,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读书笔记

阮美好 @ 20##-1-4 22:43:00

2

推荐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本质》读书体会
    一、专题阅读简况
    本章通过实例《诗歌可以这样教学》引入,探讨在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的当今教育,我们的课程与教学观念、形式等变化的问题,从“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课程层次”“课程与教学的定义”“课程与教学观的演变”等方面分四节阐述,循序渐进地帮助我们清理课程与教学的本质问题。本书编者的研究立足点高,研究视野广,研究落脚点明确,研究意识超前,涵盖面广,言简意赅,不枝不蔓,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本书“学程”的特点,率先垂范地体现了课程与教学本质。
    作为一线教师,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自然是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编者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理论认识、实践体验,对教材内容加以理解,犹如重新经历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有不少地方产生思想的共鸣。
    二、阅读收获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因素的种类到主要影响因素,把影响因素逐一梳理,继而逐渐明确,这是影响“课程与教学本质”的的基础与前提。编者既尊重传统研究的成果,但有不局限于传统成果,把研究的视界放于不断变化的改革进程,把科学创新的力量容纳进来,如把“自然环境”纳入“课程与教学影响因素的种类”,把“生态”纳入“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让我佩服之至!
    长期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孜孜以求地探索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近一两年,“生态”一词逐渐进入我的探索视野,我发现,从以往的“关注教师本位”到“关注学生本位”到全面关注学习环境,是一个走向教育本质的探索过程。 “生态”一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生态危机的产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忧虑和不安。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组织和召开了相应的国际会议。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为全球所关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上升为全人类共同的发展战略。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成为全人类共识的背景下,生态教育应运而生。《21世纪议程》中强调“教育促进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它能提高人们对付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最早探讨的是自然环境的问题,继而拓展到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旨在充分发挥教育在应对生态危机中的作用,为人类的生存与合理发展寻找道路。生态的思想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道家所倡导的“天道自然”、“天人合一”,“生态教育”是一种生态化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人境合一”、“互惠共生”的思想。“生态教育”重视“生态场”的构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生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教育”中,师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而存在的。它所追求和突出的是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生态教育通过使用各种教育形式和传播媒介,使受教育者清楚地获得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如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实现个体、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通过生态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氛围,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开始从“生态”教育的角度考虑自身的教学,重新审视与部署学校的校本教研,从“生态”教育理念出发,构建学校生态德育文化网络,确立以专题课例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开创了学校教育的新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
    第二节“课程层次”,从课程决策层次到课程运行层次,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的宗旨——集权与分权、统一与多样、标准与特色的平衡,自下而上、分级构建、自主实施。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现了地方与学校一定程度的课程决策自主权,也体现了“生态”教育的理念。所教课程与所学课程体现了教与学双边互惠共生、和谐发展的关系,这也是“生态教育”的理念。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定义”,从课程的定义和教学的定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又分别从已有的定义到新阐释进行论述,体现了编者的研究思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新的定义,如果时间充裕,精选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组织研读,我们的理解会更深刻。联系刚刚完成文献综述作业,我觉得,编者的研究与论述思路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对于“课程的新阐释”,回顾新课程改革的历程,我非常认同编者的观点:“课程实质就是实践形态的教育,课程研究就是实践形态的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就是实践形态的全面的教育改革”。对于“教学的已有定义”中的“突出‘教’的含义”“重视‘学’的含义”“强调‘教’与‘学’相统一的含义”“揭示‘教学生学’的含义”这四种不同的指称,我的感受是极其深刻的,可以说,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自己就经历过了这四个探索的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如制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本世纪初,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释放了我的教育视野,使我得以从学生的角度关照教学,挖掘学生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纯生本教育并不符合现有的教育制度与教育形势,学生的学业无法与教师的教分离,于是,我又举行探索教与学有机整合的道路,开展了构建师生交往性的教学模式,我又发现,师生的交往并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也不可能完全平等,因为学生毕竟是学习者,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在本书中,我终于发现了当年冥思苦想而不得其果的答案——“然而历史铸就的‘教’的‘上所施’和‘学’的‘下所效’含义和性质,是抹不去也遮蔽不了的,也是‘交往’无法包含和承载的”!多年思索终于有了答案,我无法形容自己的激动心情!的确如此。那么,教学过程毕竟有交往的充分,虽然不是全部,近几年,我苦苦寻找师生交往的科学合理的方式,逐渐发现,教师的责任在于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当然,学生也是重要的营造者。因此,我注力于教会学生学习,这与十多年前的学法指导不同,更加全面综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系统和方法系统,引导学生弄清楚学习的实质,明明白白地学习。事实证明,我的探索是成功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都大为提高,不少学生升上初中、高中,依然觉得这个学习方法有用。直到读教育硕士,我才弄明白自己不自觉地使用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原理,教会了学生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体现了“生态教育”的理念。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观演变”,分别从“课程观的演变”和“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进行论述,层次分明地阐述了演变的过程,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观念从死板单一走向灵活多样、从狭隘的时空走向时空的开放,从不科学合理走向科学合理、从关注课程与教学到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等分明的特点。总而言之,在创新中前进,在前进中回归教育最本质。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作者:徐雄英    教师频道来源:摘抄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10-28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相当好的专业书,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所出“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之一,总主编钟启泉,主编孔企平,皆是教育或是数学教育界中的人物。随录如下:  

第一章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它的第三节论及“近年来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所归纳的数学觉得完备而合乎我现有的认识,内容如下,一是强调数学的现实性;二是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三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四是重视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与差别化;五是关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P9日本的新数学学习纲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愉快感、充实感应该是与数学内容有本质联系的。这次数学课程改革应该让喜欢数学的学生多起来。”我也相信,光有快乐没有数学的课堂不是数学课堂。P10谈到教育目标的差别化与教育设计弹性时,阐述极少,可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之难,当然,这也是个热点、待开发点。  

第二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照录一段提纲挈领的话,P13“本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P27在新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编排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结构。   

第三章是小学数学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P31,好句子:“学生太早地、过度地被教师们安排在象征符号堆里,满脸数字印痕却不知数学在生活中有什么用。”P33,在解决街头数学问题中,儿童用的是自己的口头语言甚至是直觉的方式,而学校所教授的是书面和符号方法。这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是街头数学和学校数学之间的本质差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P34、P15都论及小学数学所应当具有的特点是,“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第二,学生应该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建构数学结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第三,要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P44,“数学的学习要超越概念、步骤、运用。它包括数学素养,把数学看做一种强有力的审视情境的方式。素养不仅指态度,而且指具有思考的倾向和积极的行动方式。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他们是否能够自信地接近目标,乐于探索,具有意志力和兴趣,以及能否有反映他们自己思维的倾向性等几方面。”--美国数学教师国家委员会。这是一本相当好的专业书,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所出“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之一,总主编钟启泉,主编孔企平,皆是教育或是数学教育界中的人物。随录如下:  

第一章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它的第三节论及“近年来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所归纳的数学觉得完备而合乎我现有的认识,内容如下,一是强调数学的现实性;二是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三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四是重视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与差别化;五是关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P9日本的新数学学习纲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愉快感、充实感应该是与数学内容有本质联系的。这次数学课程改革应该让喜欢数学的学生多起来。”我也相信,光有快乐没有数学的课堂不是数学课堂。P10谈到教育目标的差别化与教育设计弹性时,阐述极少,可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之难,当然,这也是个热点、待开发点。  

第二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照录一段提纲挈领的话,P13“本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P27在新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编排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结构。   

第三章是小学数学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P31,好句子:“学生太早地、过度地被教师们安排在象征符号堆里,满脸数字印痕却不知数学在生活中有什么用。”P33,在解决街头数学问题中,儿童用的是自己的口头语言甚至是直觉的方式,而学校所教授的是书面和符号方法。这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是街头数学和学校数学之间的本质差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P34、P15都论及小学数学所应当具有的特点是,“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第二,学生应该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建构数学结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第三,要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P44,“数学的学习要超越概念、步骤、运用。它包括数学素养,把数学看做一种强有力的审视情境的方式。素养不仅指态度,而且指具有思考的倾向和积极的行动方式。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他们是否能够自信地接近目标,乐于探索,具有意志力和兴趣,以及能否有反映他们自己思维的倾向性等几方面。”--美国数学教师国家委员会。

《课堂与教学论》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0/12/23 11:16:00 来源: 作者: 点击:209

· 

-

古人云: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道出了学习的真谛。认真拜读了《课程与教学论》,发现此书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细细品味此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学过程的本质”一节。书中说到,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表现为三大方面。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首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闻道在先,因而应担负起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绝对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主的,民主的进行课堂学习,应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自我的权利,学生也是主体。其次,教师与学生应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

纵观教育史,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是课堂中的静听者、服从者;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本份是绝对服从儿童的需要,一切围着儿童转。当然我们知道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与学生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有效的引导、组织、参与,以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二、教学过程时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这个统一是教学过程本质的又一根本问题。教学认识过程自然必须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即直观——思维——实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是用成人的认识替代学生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把所知的东西灌输给学生,甚至替代学生说出来、做出来。读了此书后,我懂得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认识尽快地过渡到成人的认识做准备。另一种做法是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流于自发状态,放纵学生认识的发展。这种做法在当前的课改情况下也有发生,以为教学以学生为本,就任由学生,课堂只发散而不集中。学生似一盘散沙,其实教学过程是有其特殊性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授学科的知识,即“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如何教授特定学科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这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在的整合于教师的认知开结构中,形成教师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素养。

三、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养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所谓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所谓教育,这里指道德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哥们学科知识,总会是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品德管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或机械的模仿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则往往养成盲从的态度和性格;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自主的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养成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友善的实现目标的态度和性格。再次,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会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因此,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道德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我们每位教师每天所经历的过程。通过品读此书,给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中注入了理论的指导,为我们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更确定了目标。

更多相关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我读了课程与教学论后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专业论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它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

课程与教学论的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论的读后感:研究生姓名学号专业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指导教师班级:2008级研究生一班撰写日期:20XX年12月18日课程与教学论的读后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张老师特殊的教学方法下我收获非常大。从来都…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读课程与教学论有感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教师教学行...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因为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以下几种情境皆是存在误区的一形...

地理课程教学论读后感后一万字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最基本的课程理念把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链接起来在地理课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生活与地理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所表现...

《教学论新编》读后感

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读教学论新编第二编引出的几点思考陈佑清先生主编的教学论概览一书的第二编集中向读者介绍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机制其中第四章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过程着重探讨学生自身的能动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内...

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有感--

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有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一种思路即将教学计划视为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本书鼓励学生去审察其他基本原理并就有效课程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形成自己的看法一从多维度寻找课程资源确定...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而小学语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后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读后感舞阳一高陈玉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如雨后的新鲜空气一样让我耳目一新使我犹如在黑夜中看到了醒目的灯塔引领我朝着安全的方向果断地前行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恐惧新的教学模式带给我的...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读后感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读后感中学生物学教学论gt读后感徐映梅由刘恩山主编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是一本值得师范生和在gt职教师细读的实践性强的就业指导书作者从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的角度来编排本书本书分为十二...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是这套丛书关注的焦点在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五塔小学潘心诚寒假中我认真读了新课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