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史读后感

时间:2024.4.27

读完夏东元先生的《洋务运动史》,首先对夏先生的史学造诣深表敬仰。 过去,我们所接触的,正如夏先生在开篇所说,“洋务运动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我们所使用的高中历史课本,尽管已经没有这样绝对化的否定洋务运动,但至少也还是认为它只是“地主阶级进行自救的一次运动”,还记得我们在背诵其历史意义的时候,说到它的局限性要比它的功绩多得多。而夏先生则是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正面积极评价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存在着的历史局限。

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61年1月20日(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清廷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是我们在高中课本上学到的,夏先生也肯定了这一观点。以前其实并不是非常明确为什么要把这一个事例作为洋务运动的开端,以前在我看来,似乎总理衙门的设立只是政治上行政机构的调整,而不太能想出它如何能作为一个分段线。而夏先生在这本书里明确地给出了原因,即“历史学上的分段线,不可能以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表现来划分,因为它们都是渐变的,没有一个明显的标记。”这样实际上为我们的历史分段也提供了一个依据。夏先生还提到,我们应该从政治方面来寻找历史的起止点,特别是某一机构的成立或裁撤作为一个标志,这就为我们划分历史阶段提供了一个依据。具体讲到总理衙门的设立作为洋务运动的起始点的时候,他明确地指出,它“是因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洋枪洋炮为中心的变革,是从该衙门成立之日才成为清王朝政策和比较全面实践的开端。”总理衙门在整个洋务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它是一个适应对外开放和内部改革的新形势所需要的产物,它的成立表现了清政府开始准备来挽救自身的统治了,是一种外部压力下的变革。

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有些书上说的那样,说是“腐朽的清王朝最后的挣扎”,我认为这种评价未免过于武断,我们应该看到,洋务运动的产生不光是单纯为了维护其统治,这一点从它“自强求富”的口号上应该可以看出,并且包括它所落实的一些措施都是有利于整个生产力的发展的。夏先生指出,总理衙门在新式军用工业的创办中起的作用是显然的,建造枪炮实际上也是洋务运动产生的诱因之

一。由于在鸦片战争中的溃败,使得官僚系统中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所以提出先“自强”,先要使国家有一个比较强的军事实力,然后再转到“求富”,发展民用工业来改善人民生活。总理衙门及其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不得不说对所谓的“同治中兴”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美国史学家芮玛丽认为这是“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我觉得未免有失偏颇。应该看到,当时在清政府内本身存在保守派和洋务派两种势力。个人认为洋务派的很多代表人物其实在当时都应该是有着比较先进的思想的人物,至少是清政府的开始衰落使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尽管洋务派我们说他们并不算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但是,他们至少敢于面对显示,承认当时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比起那些顽固不化,始终把所谓的封建伦常作为至高无上的真理的顽固派们,要高明得多。尽管说这些洋务派并没有脱离他们本来的阶级,思想或多或少地还是会受到封建价值观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以现在的观点来要求古人,毕竟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时社会的情况就是如此,要这些大臣能够超越本阶级是在过于严苛。必须要看到,正如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的所作所为其实基本上是顺应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至少从我个人来看,我想象不出作为这个阶级的一份子,除了积极进行经济社会上的改革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很同意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是

一个促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机构。我们以前高中课本上就是这样所教授的,我觉得这样是在是苛责古人。至少从总理衙门成立的初衷,并非单纯为了讨好洋人而为,尽管说它对外国势力有妥协和有适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要求的因素,但它成立的很大原因以及最后的效果都是努力促进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如果不成立总理衙门,继续闭关锁国,外国势力还是会侵入中国,这是无法避免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清政府最后是倾向于支持洋务派的主张。

在当时清廷中只存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争的情况下,洋务派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一方,他们同顽固派展开了论战,像铁路修建的问题,还有派遣留学生,设立同文馆等问题,在今天看来洋务派的主张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洋务派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其实带有早期现代化的成分。他们所实施的措施没有前人经验所借鉴,整个中央传统的政府机构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地方官僚的参与并非完全对中央是一个制约,我们可以看到,像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尽管很多人说是地方乡勇壮丁组成的打手队,但其中也并不乏一些精英,如“曾国藩之好才爱才,为当时之最”,“其声望道德极其所成就之事业”对当时士大夫具有极大吸引力。(李鼎芬,《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岳麓书社19xx年版)他们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因此,对于夏先生在书的最后所提出的观点我表示赞同。夏先生说有些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但是他认为其实不然,“洋务运动阻止了殖民地化,延缓了半殖民地的进程,又按动了让资本主义通过的绿灯的按钮,促使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所以我们当然应当肯定洋务运动在整个历史中的进步作用。像后来官督商办思想,自由劳动力的思想,企业经营的理念等等都是洋务运动对于现代经济制度的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对近代思想的贡献吧。

另外使我得到一个新的认识的是,地方买办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其实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前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一直没有很强调买办,以致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像盛宣怀这样的人。现在回顾整个洋务运动甚至整个晚清的历史,发现很多国家利益实际上是买办出卖的,而并非过去把责任全记在像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大官僚身上。尽管买办本身的力量有限,但是他们可以去挑唆那些大员,也可以作为和外国进行谈判的代理人。就拿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来看,实际是上海地方买办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借师助剿”,而李鸿章他们实际上只是“顺应民意”,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买卖。而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实际上很多都是从地方买办开始渗透的,通过商业利益收买他们来对中国的各方面进行控制,甚至还支持地方买办发动政变。所以当我们在批评洋务派的一些官员在“出卖国家利益”时,也不应该把地方买办给漏掉,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洋务派的大员甚至洋务运动本身上。另外要补充的是,这些洋务派领导人借师助剿实际上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另外一方面也是“师夷长技”的一个延伸,通过“借师”来对外国军队外国武器外国战法有一个直接感性的认识。

最后洋务运动我们说它失败了,并且把甲午战争的失败作为其标志。但是正如这本书里谈到,种种实业的兴办并未因为其失败而停止,总理衙门也未停止工作。我们不能因为战争的失败而彻底否认洋务运动的功绩。洋务运动不是从中国社会本身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起来的,而是对西方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直接利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次创造,它在经济,社会,思想等各方面都对整个国家造成了影响,我想至少使人们在思想上又有了一些开阔的认识吧。它没有推翻清王朝,并不是由于它本身有什么大的失误,而是本来这场运动就是

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由于清王朝在政治上已经积重难返了,所以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正如书中指出,最后它让位于更先进的维新,乃至后来的辛亥革命也是一种必然,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忽视它对后两者潜在的影响作用。正是由于洋务运动对社会的改造,对新思想的引进,才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更能“开眼看世界”。

对洋务运动的肯定,实际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我们不能光从阶级的立场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而应当还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来评价,洋务运动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后来的改革和革命都有着直接的促进。所以这样看来,我们说洋务运动是先进的,是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还给洋务运动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我想这就是夏东元先生这本《洋务运动史》的最大意义和特色。


第二篇:洋务运动史读后感


《洋务运动史》是一本政论性历史书籍。全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近代海军的筹建等。像所有事物有它们自己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一样,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各个事件的堆积,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发展的。因而我们对洋务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洋务运动既有规律可循,那么我们对它的评价,以及洋务运动时期的人物、事件、工厂企业等一切构成洋务运动这一整体的“零件”,都应放在规律中来加以评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前言

正文

第一章 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历史趋势

一、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谈起

二、社会经济由制约于封建主义到制约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质的转变

三、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变革思潮

四、经济规律与变革思潮的汇流——学习西学

第二章 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三、坚船利炮的购求

四、推动洋务运动全面展开的“练军” 第三章“借师助剿”及其对洋务运动兴起的作用 一、“借师助剿”的正义 二、“借师助剿”的历史溯源 三、上海势力促使清廷对“借师助剿”的默许 四、形势骤变和“借师助剿”公开化 第四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一——从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安庆内军械所 二、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的过渡一一上海、苏州洋炮局 三、“制器之器”的江南制造局创办 四、江南制造局的建制结构与产品 五、江南制造局的资本主义性与民族性 第五章 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 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 二、在与内外阻力斗争中创业 三、建造轮船工厂及“衍于无穷”的追求 四、马尾船政局的生产和发展状况

1

五、突出人才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六、船政局发展中的矛盾 第六章 近代军用工业之三——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 一、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的创办目的及其概况 二、金陵机器制造局 三、天津机器制造局 四、山东机器局 五、兰州机器制造局 六、近代军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 第七章 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京师同文馆开馆和广方言馆的创办 三、京师同文馆招收正途官员学科学及其论争 四、各主要同文馆发展简况 五、求是堂艺局的创办及其发展 第八章 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 一、列强从加强经济侵略到新的武装入侵 二、由求强到求富的思想转变 三、由“制内”到御外侮的战略性转变和对海军海防建设的强调 四、洋务派集团的新构成 第九章 由求强到求富的过渡——轮船招商局 第十章 电线电报业的创办与发展 第十一章 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第十二章 金属矿的开采与冶炼 第十三章 近代海军的筹建 第十四章 海防与新式陆军 第十五章 铁路的筹建 第十六章 纺织工业 第十七章 洋务教育的发展 第十八章 洋务运动与各方面的关系——兼论有关洋务运动一些理论问题

第十九章 洋务运动尾声

附录:我和洋务运动史研究

一、洋务运动发展论

二、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

三、选择洋务运动史作为突破点

四、从经济和人物入手

五、分歧何在

2

六、评价标准

七、观点的发展

八、洋务运动史研究的展望

后记

读后感

读完夏东元先生的《洋务运动史》,首先对夏先生的史学造诣深表敬仰。 过去,我们所接触的,正如夏先生在开篇所说,“洋务运动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我们所使用的高中历史课本,尽管已经没有这样绝对化的否定洋务运动,但至少也还是认为它只是“地主阶级进行自救的一次运动”,还记得我们在背诵其历史意义的时候,说到它的局限性要比它的功绩多得多。而夏先生则是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正面积极评价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存在着的历史局限。

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61年1月20日(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清廷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是我们在高中课本上学到的,夏先生也肯定了这一观点。以前其实并不是非常明确为什么要把这一个事例作为洋务运动的开端,以前在我看来,似乎总理衙门的设立只是政治上行政机构的调整,而不太能想出它如何能作为一个分段线。而夏先生在这本书里明确地给出了原因,即“历史学上的分段线,不可能以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表现来划分,因为它们都是渐变的,没有一个明显的标记。”这样实际上为我们的历史分段也提供了一个依据。夏先生还提到,我们应该从政治方面来寻找历史的起止点,特别是某一机构的成立或裁撤作为一个标志,这就为我们划分历史阶段提供了一个依据。具体讲到总理衙门的设立作为洋务运动的起始点的时候,他明确地指出,它“是因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洋枪洋炮为中心的变革,是从该衙门成立之日才成为清王朝政策和比较全面实践的开端。”总理衙门在整个洋务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它是一个适应对外开放和内部改革的新形势所需要的产物,它的成立表现了清政府开始准备来挽救自身的统治了,是一种外部压力下的变革。

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有些书上说的那样,说是“腐朽的清王朝最后的挣扎”,我认为这种评价未免过于武断,我们应该看到,洋务运动的产生不光是单纯为了维护其统治,这一点从它“自强求富”的口号上应该可以看出,并且包括它所落实的一些措施都是有利于整个生产力的发展的。夏先生指出,总理衙门在新式军用工业的创办中起的作用是显然的,建造枪炮实际上也是洋务运动产生的诱因之

一。由于在鸦片战争中的溃败,使得官僚系统中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所以提出先“自强”,先要使国家有一个比较强的军事实力,然后再转到“求富”,发展民用工业来改善人民生活。总理衙门及其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不得不说对所谓的“同治中兴”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美国史学家芮玛丽认为这是“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我觉得未免有失偏颇。应该看到,当时在清政府内本身存在保守派和洋务派两种势力。个人认为洋务派的很多代表人物其实在当时都应该是有着比较先进的思想的人物,至少是清政府的开始衰落使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尽管洋务派我们说他们并不算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但是,他们至少敢于面对显示,承认当时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比起那些顽固不化,始终把所谓的封建伦常作为至高无上的真理的顽固派们,要高明得多。尽管说这些洋务派并没有脱离他们本来的阶级,思想或多或少地还是会受到封建价值观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 3

不能以现在的观点来要求古人,毕竟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时社会的情况就是如此,要这些大臣能够超越本阶级是在过于严苛。必须要看到,正如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的所作所为其实基本上是顺应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至少从我个人来看,我想象不出作为这个阶级的一份子,除了积极进行经济社会上的改革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很同意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是一个促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机构。我们以前高中课本上就是这样所教授的,我觉得这样是在是苛责古人。至少从总理衙门成立的初衷,并非单纯为了讨好洋人而为,尽管说它对外国势力有妥协和有适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要求的因素,但它成立的很大原因以及最后的效果都是努力促进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如果不成立总理衙门,继续闭关锁国,外国势力还是会侵入中国,这是无法避免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清政府最后是倾向于支持洋务派的主张。

在当时清廷中只存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争的情况下,洋务派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一方,他们同顽固派展开了论战,像铁路修建的问题,还有派遣留学生,设立同文馆等问题,在今天看来洋务派的主张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洋务派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其实带有早期现代化的成分。他们所实施的措施没有前人经验所借鉴,整个中央传统的政府机构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地方官僚的参与并非完全对中央是一个制约,我们可以看到,像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尽管很多人说是地方乡勇壮丁组成的打手队,但其中也并不乏一些精英,如“曾国藩之好才爱才,为当时之最”,“其声望道德极其所成就之事业”对当时士大夫具有极大吸引力。(李鼎芬,《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岳麓书社19xx年版)他们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因此,对于夏先生在书的最后所提出的观点我表示赞同。夏先生说有些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但是他认为其实不然,“洋务运动阻止了殖民地化,延缓了半殖民地的进程,又按动了让资本主义通过的绿灯的按钮,促使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所以我们当然应当肯定洋务运动在整个历史中的进步作用。像后来官督商办思想,自由劳动力的思想,企业经营的理念等等都是洋务运动对于现代经济制度的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对近代思想的贡献吧。

另外使我得到一个新的认识的是,地方买办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其实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前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一直没有很强调买办,以致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像盛宣怀这样的人。现在回顾整个洋务运动甚至整个晚清的历史,发现很多国家利益实际上是买办出卖的,而并非过去把责任全记在像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大官僚身上。尽管买办本身的力量有限,但是他们可以去挑唆那些大员,也可以作为和外国进行谈判的代理人。就拿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来看,实际是上海地方买办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借师助剿”,而李鸿章他们实际上只是“顺应民意”,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买卖。而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实际上很多都是从地方买办开始渗透的,通过商业利益收买他们来对中国的各方面进行控制,甚至还支持地方买办发动政变。所以当我们在批评洋务派的一些官员在“出卖国家利益”时,也不应该把地方买办给漏掉,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洋务派的大员甚至洋务运动本身上。另外要补充的是,这些洋务派领导人借师助剿实际上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另外一方面也是“师夷长技”的一个延伸,通过“借师”来对外国军队外国武器外国战法有一个直接感性的认识。

最后洋务运动我们说它失败了,并且把甲午战争的失败作为其标志。但是正如这本书里谈到,种种实业的兴办并未因为其失败而停止,总理衙门也未停止工 4

作。我们不能因为战争的失败而彻底否认洋务运动的功绩。洋务运动不是从中国社会本身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起来的,而是对西方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直接利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次创造,它在经济,社会,思想等各方面都对整个国家造成了影响,我想至少使人们在思想上又有了一些开阔的认识吧。它没有推翻清王朝,并不是由于它本身有什么大的失误,而是本来这场运动就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由于清王朝在政治上已经积重难返了,所以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正如书中指出,最后它让位于更先进的维新,乃至后来的辛亥革命也是一种必然,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忽视它对后两者潜在的影响作用。正是由于洋务运动对社会的改造,对新思想的引进,才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更能“开眼看世界”。

对洋务运动的肯定,实际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我们不能光从阶级的立场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而应当还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来评价,洋务运动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后来的改革和革命都有着直接的促进。所以这样看来,我们说洋务运动是先进的,是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还给洋务运动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我想这就是夏东元先生这本《洋务运动史》的最大意义和特色。

5

更多相关推荐:
洋务运动史读后感

洋务运动史读后感洋务运动史这本书的精良内容是经夏东元教授三十余年的研究而成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充分表现了先生的研究成果作者独辟发展论的观点本书总共19章洋务运动为了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

洋务运动史读后感

洋务运动史是一本政论性历史书籍全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近代海军的筹建等像所有事物有它们自己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一样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

洋务运动的感悟

洋务运动的感悟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近代化运动它揭开了中华民族探求现代化历程的百年大幕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撞响了洋务运动破产的丧钟洋务运动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而是以...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观后感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观后感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是时人对李鸿章的描述与李鸿章同处同一时代的一位叫必吉的英国人曾这样谈论李鸿章所从事的事业他一直处于一种矛盾中一方面他要维护帝国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自命不凡另一...

《五四运动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浅谈五四运动史彭明著最近闲来无事发现即将临近五四青年节偶遇一本书名为五四运动史遂一时兴起拜读了这本著作此篇乃我读书之后的随想对此书及五四运动及对看待历史问题的一些认识首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

运动会有感

运动会有感今天已经是运动会后的第三天但我仍忘不了那激烈的赛场选手们的拼搏同学们的热情可我记忆最深刻的却是那一次记得那是运动会开始的第一天同学们都十分激动很想跃跃欲试可心中却又难免有一些紧张因为这毕竟关系到班级的...

运动会观后感

运动会观后感在微风习习的早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幕了首先是学校组织的鼓号队花束队等队伍亮相鼓号队的同学身着蓝白相间的海军服很是威武滑鼠队的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两束花鲜艳的花朵衬出她们甜甜的微笑彩旗队的同学手举着各种颜...

运动会观后感

非常有幸能参加孩子们入学后的第一次运动会兴奋之余心里还有些许的感动希望来学校的家长很多但是因为名额的限制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未能来到孩子们的身边为他们维持秩序加油打气爸爸妈妈们以大局为重种种的宽容大度让人敬佩我是下...

观运动会有感

观运动会有感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场面非常盛大非常隆重其中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演完了团体操运动会就正式开始了首先是跑60米100米和400米啊终于轮到王若菲我们班的女健将跑800米了待运动员们...

大班运动会感想

六一趣味运动会感想精心筹备的趣味运动会在本周五终于成功拉下帷幕本次运动会的口号是大班大班非同一般我们本次运动会的目标是激发幼儿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其次通过玩游戏增进幼儿与幼儿之间...

幼儿园运动会观后感

家园共育领跑成长观xx幼儿园xxxx大型运动会有感20xx年11月8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因为有了xx幼儿园xxxx大型运动会才使得这一天又显得那么的不平凡这是孩子的大日子是她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运动会这一天带给我...

洋务运动史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