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

时间:2024.4.29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课程结课作业/(论文)

题目: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

院 别: 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服装设计与表演2011 指导老师:

姓 名: 赵瑶 学 号: 20110901721 上交日期:

方案字数:

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

[摘 要] 神话的起源往往与远古的宗教事件或者神圣事件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为了争当领袖,大战了一场。结果,共工被打败了。他宁死不屈,一头撞在西北的不周山上,把山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来是撑天的柱子,这一倒,天就塌下来一块,出了一个大窟窿。天河里的水就顺着窟窿哗哗地倾泻下来,淹没了田地、庄稼、牲畜和房屋。这个神话曲折地记载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这一神圣事件。

[关键词] 女娲补天;神话与传说;婚姻状态;民族精神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女娲是一位很重要的神灵,她主要有两大事迹:一是抟黄土以造人;二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零星见诸于文献的记载较多,其中最详细最完备被引用最多的是《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1](P12)

人类之所以常常清点祖先们留下的神话遗产,是因为那里面隐藏着与自己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那么,神话“女娲补天”蕴藏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呢?对这一问题,不少研究者作过不同的探索。

马义、丁铬通过实地采访,根据当地许多重要的发现都与女娲有关,认为“女娲补天”就发生在辽河流域牛河梁红山遗址。[2]这根本不足信。因为不仅牛河梁有女娲遗迹,全国许多其它地方也有女娲遗迹。骊山就有丰富的女娲文化,当地人认为那状若骊马的骊山就是女娲所乘坐的黑色神骏化成的;长治县认为当地的天台山就是女娲炼就五色石的地方;今年5月13日,母亲节,湖北竹山县还举行了女娲公祭大典,当地人自认为那里的宝丰镇女娲山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故地,那里特有的绿松石就是女娲补天所用的五色石。此外,在目前中国,还有以下几个地方在宣传女娲的归属:陕西平利县、河北涉县、甘肃天水秦安、山西晋城泽州、河南周口西华等等。这些分明是出于一种众所周知的功利性的目的而作的宣传,我们切不可当真。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谢觉民,通过对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认为“女娲补天”源自史前发生在山西、河北一带冲积平原的陨石雨撞击。[3]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其一,对于先民来说,自然灾害并非只有陨石雨撞击,比这威胁更频繁更直接的自然灾害肯定还有许多,为什么他们不以其它灾害为基础而唯独以这一次陨石雨撞击为基础产生神话呢?其二,陨石雨撞击不是人力所能救。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尚且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更何况远古之先民?可以想见,如果真的发生陨石雨撞击,人们既没有“治理”的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知道,历史是人的历史,但其最早的表现形式则是神话。从本质上说,神话是虚构的,但是在先民那里,他们是把神话当作历史来叙述的,先民对神话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可以这样说,神话所体现的是先民对宇宙、社会乃至历史的一份理解。不过,神话的真实是一种抽象的真实、隐喻的真实,“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个曲折,并非严格的词与物的关系,我们就是要破解这个曲折,这个曲折一旦被破解,神话传说里所蕴藏的文化信息也就一目了然了。不过,要想破解这个曲折,首先必须了解神话的起源,因为神话除了具有一个表层的叙事结构之外,还有一个深层的象征结构,这个象征结构往往就体现了神话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个象征结构一般都与该神话的起源有关。著名神话学家吕微通过分析普洛普在《神奇故事的转化》里所表达的观点之后,总结道:“也就是说,神话(神奇故事)的起源往往与古代的宗教事件或者神圣事件有关,??随着那些神圣事件被我们远古时代

的祖先们不断地、重复地讲述,神圣的生活原型也就在岁月的积累中日渐类型化,从而故事化和神话化了。”[4](P14)其次还要了解原始思维的特点和模式,因为,我们要想了解先民的神话世界,就必须打破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所谓“现代文明人”的思维方式,将自己倒退到那蛮荒的远古时代,回归到原始人那种“粗野”的本性和幼稚的思维方式上去。研究原始思维的学者普遍认为:原始思维的基本模式依据的是“由近及远”、“推己及物”的象征类比原则。比如,通过将自身的人体结构或生活行为投射到自然、社会现象,以达到对后者的建构式理解和控制,借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原始思维具有极强的自恋(自我中心论)和性欲化色彩。

[5](P115)通过自恋和性欲化符号的过滤,世界(包括社会和自然)被理解为与自身同构、同性之物而“合理化”了。基于以上理论,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对“女娲补天”神话的破解了。

《淮南子·览冥篇》有言:“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1](P12)《尚书大传续补遗》亦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1](P12)当然,地球史上也许会有如此巨大的灾难,但是,人类历史上显然不可能有如此毁灭性的大灾难,它们肯定另有所指。要想破揭这一谜底,必须首先从故事的主人公———女娲说起。

《说文解字》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6](P1756)《淮南子》也说:“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1](P11)“化”者,化生也,孕育也,可见,在先民那里,女娲是他们所崇拜的母亲神。启良认为:在中国古文字里,娲、蛙、娃字相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而古代的蛙字,又是由“黾”字发展而来的。而“黾”即是蛤蟆。[7](P165)何新认为:娲、蜗、螺,都可称作黾或嬴。黾在古代可用作浅水生物的共名。而更多的则是指蛙黾,也就是蟾蜍。[8](P47)其实,蛤蟆也罢,蟾蜍也罢,都是一回事,即被神化的一种生殖力量。中国新时器时代有很多以蜗、螺为母题的陶器,也有大量的蛙形人纹。河南郑州曾出土一件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黾”字形的蛙形图案。这些陶器形状、人纹、图案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性符号。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甚至认为女娲就是女性的阴户,他说:“女蛙为孕,岂不是女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有趣的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蛤蟆口,或蛙口(娃口)。”[9]其实,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称作“娃子”,之所以称作“娃子”,就在于娃同蛙或娲,即女子阴户。小孩出自阴口,当然就称作“娃子”。另外,闻一多先生认为:女娲是葫芦的化身。[10](P111)而葫芦在初民那里被普遍地视为生命之源,视为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的腹部,或是女子阴户。[7](P169)至于“五色石”,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它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甚好”。那么,这五色石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它绝不可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说穿了,答案很简单,就是勃起的男根。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思想显然源于灵石信仰,在古代民间信仰中,石头为男根之象征,被认作具有灵性,而男根与女阴皆为生命之源,故石头又被先民视为不死之药。玉也是一种石头,石之美者为玉。《山海经·南山经》载: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玉;《南山经》还记载:黄帝因为食用了玉膏,得以升天;《中山经》中的“帝台之石”可以“服之使人不蛊”,其形状和色泽是“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人们现在都喜欢佩戴玉作为一种装饰,其实,在用作装饰之前,其作用不在于避邪,而是为了长生。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有玄思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描写:“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11](P1)而且贾宝玉这块顽石同样也是五色的,且大如雀卵。于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说

文》所描写的龙的特征:“其静也专,其动也直”;[12](P355)“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6](P88)这样的文字只能是对男性生殖器的描写。所以,石头与龙一样,也是男根,灵石崇拜与龙崇拜一样,也是生殖崇拜。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人们多从“补天”的角度去理解(前文所列马丁、王若柏等即为此例),但仔细分析,它的中心其实是治水。大龟(鳌)、大蛇(黑龙)都是洪水暴发时出现的水妖,女娲所“断”(断鳌足)、所“杀”(杀黑龙)就是这些兴风作浪、为祸人间的水中怪物,最后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洪水)”,点明了最终目的是治水。可见女娲补天,实际是治水。袁珂先生说得很明白:“所谓女娲补天神话最初所传,当亦系治水。”[13](P188)那么,“浩洋而不息”之水所指为何物?笔者认为,它绝不是自然之洪水,而是人类生育之洪水,确切地说,它就是人类社会婚姻状态方面之淫水。《说文》即云:“久雨为淫。”

[6](P1550)可见,“淫水”即“洪水”,“洪水”又言“鸿水”,而浑沌既可拼读为鸿,苦蠪也可急读为鸿。浑沌是“昆仑”的异写,苦蠪是昆仑的音转,所以,在这里,洪水就是昆仑(鸿)之水。昆仑的本义是圆、团或环,具空间容纳性的特征。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梦中出现的一切具有空间性和容纳性的物象均为女性的象征,并认为,神话和梦都是人类无意识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用以分析梦的理论和方法同样可以用于解释神话。[14](P119)所以,昆仑象征了女性或女体甚或女阴。启良也认为“女阴崇拜:,其象征性符号大多为倒三角形,也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鱼纹等纹饰表示。”[7](P163)此外,云雨云雨,自古以来就是男女性事之隐喻。《论衡·顺鼓篇》:“久雨不霁,则攻社,祭女娲。”何新据此认为:“月神女娲在古宗教中也是一位主管水旱之神。”[8](P49)有趣的是,根据传说,女娲又是主管生育之神。《路史·后纪二》“:以其(女娲)载禖,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高)禖之神。”[1](P10)《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高诱注:玄鸟,燕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传曰:玄鸟氏司启者也,《周礼》,禖氏以仲春之月合男女于时也,奔而不禁,因祭神于郊,谓之郊禖。郊音与高相近,故或言高禖。王者后妃以玄鸟至日祈继嗣于高禖。三牲具,曰太牢。)”[1](P11)主管水旱之神,同时又是主管生育之神,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水”与“生育”之间的联系。综上所述,无论是娲,还是五色石,还是淫水,均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的生育,而生育又与人类的婚姻密切相连。所以,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不仅是一位母亲之神,还是一位男女婚配之神。《风俗通》:“女娲祷为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1](P10)“女娲补天”其实就是“女娲治水”,而作为婚姻之神的女娲,治理的当然不是什么自然之洪水,而是治理当时人类的婚姻状态。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通过女娲的治理,人类社会转到了什么样的婚姻状态?女娲崇拜反映的是对女性或曰对女阴的崇拜,而女阴崇拜又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殖崇拜,这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女娲治理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齐昀就作如是观:“中国上古洪水神话中女娲补天神话早于鲧禹治水神话,其所反映的社会内涵在于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变化———由群婚走向了对偶婚。”[15]殊不知,到了父系社会,人们除了崇拜男根之外,同样也崇拜女阴,崇拜男女婚配之神。女娲的原型是女阴,同时也是男女婚配之神,父系社会并不排斥对她的崇拜。关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关于伏羲的神话中窥探出一二来。

《论衡·齐世篇》:“宓牺(伏羲)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知其父。至宓牺时??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1](P17)“知其母不知其父”就是母系社会的婚姻状态造成的,只有一夫一妻制,才能“知其父”,所以,伏羲治理的对象应该是母系制的群婚状态(包括对偶婚),治理的结果应该是一夫一妻制。而女娲与伏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他们处于同一时代,所以,通过女娲的治

理,人类社会也应该转到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状态,由母系制转为父系制。这实在是中国文明诞生最为关键的一步。神话“女娲补天”曲折地记载了发生于上古时代的这一神圣的伟大事件。当然,婚姻的转变一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绝非出自某一个人的创造。古人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常常将文化创造之功记于某位传说人物的名下,再加上先民“由近及远”、“推己及物”的思维方式,终于将这一神圣事件在生殖崇拜之宗教观念的指导下,渐渐地故事化和神话化了。以上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女娲故事演变的规律。女娲故事的演变十分符合神话规律,因为,女娲抟黄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祀女娲为高禖———女娲伏羲故事———主管水旱之神等等(排列不分前后),其中始终贯穿了一根红线———生育、婚姻。

[参考文献]

[1]袁 珂,周 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

[2]马 义,丁 铭.真有女娲?就在牛河梁炼“五色石”?

[3]王若柏,谢觉民.“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

[4]吕 微.神话何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杨庸一,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6]汤可敬.说文解字今译[M].长沙:岳麓书社, 1997.

[7]启 良.中国文明史[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1.

[8]何 新.诸神的起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9]杨 堃.女娲考[J].民间文学论坛, 1986, (6).

[10]闻一多全集(3)[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

[11]曹雪芹.红楼梦[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6.

[12]徐子宏.周易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13]袁 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

[14]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15]齐 昀.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第二篇:从《女娲补天》浅谈神话的教学


从《女娲补天》浅谈神话的教学

从《女娲补天》浅谈神话的教学

一、神话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当原始先民面对着陌生的世界充满恐惧的同时却又渴望去征服、改造自然,神话就诞生了,所以神话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同时,神话也是幻想的产物,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人类文学的童年对于人类文学这条光辉灿烂的大河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阅读神话,就是追寻文明的源头。

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盘古牺牲自己开天辟地,女娲用生命补天,精卫用生命填平大海,还有夸父,长眠的最后一刻,依然没有忘记追日的伟大梦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千年绵延至今!阅读神话,让我们从中学会了善良、坚强、勇敢,为理想永往直前!

二、神话是一颗神奇的种子

阅读神话,就是把人类中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古诗《嫦娥》给我们种下了,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种子。同时,神话更以无可替代的形式孕育着想象力这一重要的思维品质。"除了学习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留点时间去梦想。"可以说,神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幻想的。

教学神话时,我以为,要让神话为童年打开一扇神奇的窗,正是它们,才让孩子们对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

儿童也是在无数的神话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神话让他们浮想联翩,也因为这样,才更加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这有些像魔术,让观众知道内在乾坤就不好玩了。神话也是这样,要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当初古人由于不能用科学解释自然所以产生了神话,今人就应该利用神话来开阔思维,创造更加多的不可思议的神话......

1、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我一直在想这样一篇课文,到底应该交给学生什么呢?也就是我教学目标定位在哪里呢?我想很有必要让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之处。女娲的神力具体体现在课文的第4个自然段。我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抓住女娲的动作来感受。"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就这简单的一装一端一对一泼,就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这看似轻松的动作却是常人不能做到的,这就女娲的神力。尤其是"泼"这个动作,还有"金光四射""立刻"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了女娲的神力所在。

感受到了神奇,重要的还是让学生读出神奇的味道了,一直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将文字内化成自己语言。

2、抓重点词句,丰满人物形象。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文字也不难理解,如"冒着生命危险""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等。"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情。"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我是通过学生的体会,想象,朗读,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的。比如,在学习"寻石"部分,感受其艰难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课件背景图,去想象体验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给人类及女娲带来的重重困难。为了彻底解决人类的灾

难,女娲是怎样做的?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试着写简短的感受。学生通过寻找重点词,理解体会,谈了各自对女娲这个人物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引读,女娲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质就渗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

3、抓复述,促迁移,再现神话的神奇。

"成年人写的神话是幼稚的,只有经过儿童的再创作,这些神话才能成为真正的神话。"(荣格语)儿童在课堂上的对话再现了神话真实的情境。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让神话与儿童天性之间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亲缘关系",使他们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事物的天性得以张扬。

因此,在神话的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诱惑"儿童,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

更多相关推荐:
女娲补天读后感

女娲补天读后感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它让我知道了舍己为人的重要性自从祖先女娲创造了人类人们就开始了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天上破了个大窟窿结果风雨雷电同时出现把人们都给吓坏了为了三界芸芸众生女娲冒着生命危...

《女娲补天》读后感

女娲补天读后感年级班级姓名我读了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被女娲的善良和正义所感动我觉得女娲非常有勇气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女娲很有爱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女娲补天的话我们就看不到火球似的太阳香蕉似的月亮彩带似...

女娲补天读后感

女娲补天读后感女娲是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她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们做过许多好事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

绝不放弃——女娲补天读后感

绝不放弃读女娲补天有感寒假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女娲补天这本书里面的故事非常好看想知道吗我来告诉你吧这个故事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女神叫女娲她用软泥捏了很多有生命的小人这些小人在女娲的保护下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一...

《女娲补天》读后感

女娲补天读后感我读了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被女娲的善良和正义所感动我觉得女娲非常有勇气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女娲很有爱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女娲补天的话我们就看不到火球似的太阳香蕉似的月亮彩带似的彩虹棉花似...

《女娲补天》读后感

女娲补天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叫女娲补天这是一个神话故事里面的主要内容是一天夜里女娲忽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惊醒起来一看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又到处是火她求雨神下了一场大雨把天火熄灭又造船把人...

女娲补天读后感

ltlt女娲补天gtgt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造人后忽然发现天空破了许多洞人间一片混乱女娲不忍心人们这么痛苦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找来七彩石把天空补上了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被女娲大爱的精神所感动...

读《女娲补天》有感

读女娲造人有感在奇幻的神话传说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到底是从那儿来的呢对于这个有趣的话题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不能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神创造人的神话传说女娲造人就是一个...

女娲造人读后感

女娲造人读后感篇一女娲造人gt读后感很久很久以前女娲闲来无事便四处游山玩水走着走着她不禁觉得兴味索然因为放眼望去不是河川湖海就是崇山峻岭那种静止荒凉的gt景色在她看来可真是无聊透顶她走累了坐在石头上休息一边随弄...

补天读后感

补天鲁迅的文笔历来很简练很少有华彩乐章但是本文的一开头却很华丽他不惜用笔墨营造了女娲出场的气氛粉红色的天空冷且白的月亮在这样绚丽色彩的烘托下女娲出现了在她正细致造人的时候她的胯间出现一个小人大进谗言女娲在对人类...

野天鹅读后感

时间20xx818分享人爸爸野天鹅读后感野天鹅是讲述善良的艾丽莎为了解救变成野天鹅的哥哥们勇敢地承担了编织荨麻披肩的任务为此她承受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痛苦但艾丽莎坚强地承受了这些痛苦最终成功解除了哥哥们身上的咒语...

儿童文学作品 童话《野天鹅》读后感

留在我记忆中的儿童文学作品野天鹅小时候住在外公家外公家在农村并且当时的条件也不能提供给我很多阅读儿童文学的机会反而听得最多的是外婆讲的各种民间故事后来有一天小姑从城里给我带来一本书安徒生童话它跟外婆的故事太不一...

女娲补天的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