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与子》看屠格涅夫的政治倾向

时间:2024.4.13

从《父与子》看屠格涅夫的政治倾向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讲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故事的主角是巴札洛夫,他出身平民,父亲是个乡村医生。他是彼得堡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故事开始于他的贵族同学阿尔卡狄邀请巴札洛夫到他父亲的庄园里做客。巴札洛夫正直、诚实,有着清醒的头脑,富有朝气,而且学识丰富,对旧事物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基尔沙诺夫和所有贵族地主一样,坚信贵族制度不可动摇的原则,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否定当时的解放运动,否定与他们阶级相对立的平民革命民主主义者。

在这个贵族之家里,巴札洛夫孤军奋战,他充满信心,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痛斥了对方的贵族思想。随后他随阿尔卡狄到省城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阿金左娃夫人。但是阿金左娃最终无法无法放弃自己清闲的生活,他只能黯然回到省城。在一次与巴威尔的决斗中,巴札洛夫用子弹摧垮他那虚弱的精神堡垒,但自己也负了轻伤。

巴札洛夫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在这乡村的沉闷的日子里,巴札洛夫常常帮助他父亲给人治病。有一次,附近村子的一个农民患伤寒,巴札洛夫在解剖这个由于伤寒病致死的尸体时,不慎割破了手指,受了病菌感染,临终前他还高喊着“我不要死,我还有使命。”。

《父与子》的情节开始于一八五九年五月,结束于一八六一年农奴制改革之后。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改革的方法和道路问题,革命民主主义者与贵族自由主义者产生分歧,并开成两大阵营。前者寄希望于农民革命,后者主张“自上而上”的改良。这个对期,俄国“一切社会问题都归结到同农奴制及其残余的斗争”,在这个社会经济条件下,贵族活动家已丧失其历史作用,民主主义平民知识分子在政治舞台上代替了贵族知识分子。他们之间在农奴制改革的方法和道路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尖锐。父与子》即表现了这两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冲突:一方是巴扎洛夫,代表了革命的平民知识分子(子辈);另一方是巴威尔和他的弟弟尼古拉,代表贵族自由派(父辈)。通过这个冲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最本质的矛盾冲突。

作者曾经谈到这部小说的主图思想在于表达“民主主义对贵族阶级的胜利”。但纵观整部小说,作者的态度是含混的、矛盾的:巴扎洛夫以否定一切的态度和锋利的语言战胜了对方,但是以后,巴扎洛夫却在爱情上遭遇挫折,悲观失望,甚至让他带着遗憾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死去。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作者政治倾向。

巴札洛夫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那时刚刚产生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某些特征。他有坚定的信念,信奉唯物主义,推崇功利主义,憎恨贵族制度,敢于批判贵族自由主义的观点和原则。文章通过他与巴威尔之间一系列——政治、科学、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冲突,表现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贵族地主阶级已经成为历史的阻力,在巴札洛夫与巴威尔的决斗中,作者这样描写巴威尔,说他“是一个空虚的躯壳,失去了精神力量的支撑”,可见作者认为贵族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他把平民知识分子作为历史的进步力量来描写。他曾说:“我的整部中篇小说都是反对把贵族作为进步阶级的。”屠格涅夫真实地展示了巴札洛夫的民主主义观点的胜利,艺术地表明了民主主义平民知识分子是俄国革

命变革时期的英雄人物。这是作者世界观中民主思想的胜利,也是他遵循艺术规律所取得的成就。

但是他也认为巴扎洛夫也必定要灭亡,他肯定巴扎洛夫是革命者,另一方面又不相信他的事业能够胜利。屠格涅夫出身于贵族,童年时受到贵族公子式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屠格涅夫身上,兼有启蒙者和旧贵族两种烙印:一方面探索社会出路,主张社会变革;另一方面对贵族生活却还存有留恋,看到本阶级的没落,充满忧郁和伤感。作者的态度有点类似于文中的青年阿尔卡狄,他有受到平民思想影响,也意识到了贵族的落后性,但最后稍遇情感“挫折”终又退回到贵族立场上去的年轻“父辈”而已。因此,屠格涅夫主张俄国要进行“渐进”式的政治改良,贵族阶级所代表的贵族文化曾在传统社会,为整个社会提供着精神资源,而在新的形势下,贵族文化却常常陷入一种捉襟见肘无能为力的尴尬局面,因此新形势需要一种新文化来启蒙,以济贵族文化之困。但是以科学理性为主要特征的平民文化,始终也没有提出完全符合俄国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要求,这是因为平民文化自身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平民知识分子革命的双重性,即对封建专制的革命性和妥协性。作者一方面写了巴札洛夫在与巴威尔的冲突中,是一个胜利者,他坚持自己的平民立场,彻底打败了基尔沙诺夫贵族兄弟,显示了平民阶级的反抗力量。一方面却把他看作是一个虚无主义者,由于巴扎罗夫世界观的局限性(信奉机械唯物主义,而未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 ,他反对贵族道德,一方面又让他接受巴威尔的挑战和决斗;巴札洛夫自认为属于人民,但他又不理解人民,人民也不理解他??特别是在作品结尾,屠格涅夫虽然肯定巴札洛夫是个革命者,却又不相信他的理想和事业,否定他的积极的社会作用。巴扎罗夫的死则象征了平民知识分子最终也难以承担革命重任,可见俄国的革命则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父与子》可以称得上是屠格涅夫创作思想的转折,从作者对主人公的塑造来看,可见作家世界观当中的进步成份使他在探索俄国社会先进人物的过程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塑造了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并肯定了他对贵族阶级的破坏性;但是作者还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悲观主义思想,他歌颂主人公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但又让自然和宿命的力量来战胜这些主人公,扑灭他们的热情,摧毁他们的理想,并为这种理想的毁灭而惋惜。他给巴札洛夫安排了一个悲剧的结局,让他过早地死去,让这个要干一番事业的巨人,停留在“未来的门口”,这正是作者看不到前途的反映。


第二篇: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更多相关推荐:
父与子体会与感受(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父与子体会今天看完俄罗斯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与子我深为文中的激进分子巴扎罗夫的思想言论所钦佩但又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是位卓越的才气横溢的艺术大师他描绘了无比广阔的俄...

读屠格涅夫《父与子》

读屠格涅夫父与子也就是用了几天时间读完了屠格涅夫的名作父与子吧我现在真的是理解了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想挤总是有的因为我就是用一些零碎的时间看完这本世界名著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对这句话...

从《父与子》看屠格涅夫的文化理想主义

从父与子看屠格涅夫的文化理想主义张中锋济南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02摘要父与子所蕴涵的是一场文化冲突在冲突中无论是贵族文化还是平民文化都暴露出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作家在对文化的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理想关键词...

乞丐-屠格涅夫

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英语IvanSergeevichTurgenev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档住了我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

屠格涅夫 乞丐

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自从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感触极深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在落杉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有一座学校倒塌有许多孩子还没有被救出来有一位父亲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36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读到了...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以前我常听人说母爱并不大懂得什么是父爱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懂得父爱是那么无私是那么的伟大那是发生在19xx年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完受伤的妻子立即冲向他的7岁...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可教学楼已变成了废墟就在他感到绝望时他突然想起他经常跟儿子说的一句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它讲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道儿子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学校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都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里不停的挖都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互助路小学五五班蔡逢春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父亲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不由自主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这篇文章讲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他人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及同学的故事当我读到不论发生什么我...

屠格涅夫父与子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