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志观后感

时间:2024.5.13

观后感一 《拉贝》讲述的是个人的经历,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是感同身受,叙述者向观众交代他所感 知到的世界,不会有全知视角常有的顾此失彼。 《拉贝》并没有急着去表达观点,而是首先 描述了国际安全区从动议到收场的完整脉络。 对于七十年后的观众来说, 拉贝和国际安全区 远远算不上是公共知识,在这两个似曾相识的名词背后,是大量认知上的荒芜地带。现在不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那时的观众爱学习,越是不明白越来劲,影院里拉下的课他会找书来 整明白,而眼下的法则是电影得就合观众,导演得呵护观众--《拉贝》就是这样做的。 《拉 贝》还原了曾经的圣徒,拉贝当年的日记还在,日记是可信度最高的历史资料之一,因为它 通常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没有必要作假和作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上演时,曾经 造成“没看过小说就很难看懂电视剧”的现象,而《拉贝》的观众可以不必去阅读文本,一样 得到完整清晰的印象。跟着导演的镜头,我看到拉贝在是否出任安全区主事者的困惑,他在 失去妻子的心灵战栗中变得更加坚定, 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为安全区购买粮食, 而故意 不让别人知道内情。 面对这样一个把大爱倾注在一群与自己并无太多瓜葛的弱者身上的外国 人,你没法儿不想起救犹太人于水火的辛德勒,没法儿不想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 难得的是,表现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 《拉贝》做到了行云流水,举重若轻。一上来,拉贝 作为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即将卸任, 日本人的空袭把他重新推到台前。 拉贝和继任者之间 的争斗,精彩得就像天才小说家的佳构。拉贝答应了出任安全区的牵头人,却又出现在即将 离去的轮船上, 这番欲擒故纵也很揪扯人心。 当拉贝眼瞅着自己的司机被斩首而无能为力时, 当威尔逊医生被日军黑洞洞的枪口直指时,我完全被带进了影片的情境,艰于呼吸,喉咙嘶 哑,心情巨痛。片中甚至还有黑色幽默:“能装十万人的地方能装二十万中国人”,医生和拉 贝关于希特勒胆子大小的歌唱,等等。这些设计让电影生动甚至有趣。当然,在影片结尾, 拉贝完成使命离开中国时,南京人给他搞了个“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欢送场面,尽管这一 段是根据日记中的有关记载拍摄的,但与 1938 年充满肃杀之气的南京城的整体气氛有些疏 离。看《拉贝日记》 ,我期望能解开这样的疑惑:日军为什么要搞南京大屠杀?日本人为何 变成了野兽?现在有了答案。 《拉贝》中出现了指挥南京攻城战的日本亲王朝香宫,你可以 看见醋打哪儿酸、海打哪儿咸、屠城的命令打哪

儿而下达。从扮演亲王的香川照之铁青的脸 上,我找到了他们悍然违背各项国际法的“理由”,那一方面是因为对顽强抵抗的中国守军的 痛恨和报复, 更重要的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恐惧: 人数并不占优的日军如何控制住大片大片的 俘虏?垂头丧气就是俘虏,群情激愤就是战士。另一方面就是《投名状》里演示过的粮食问 题:庞青云杀进苏州,在瓮城里射杀了他本来承诺不杀的大批太平军--他说他根本没有这么 多粮食养活这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长毛。一部影片既然引领大家进入那段历史,就该给 出一些发人深省或者启迪心灵的营养。 当然, 电影不是历史教科书, 电影有自己的独特语汇。 最上乘的做法是:用电影的方式忠于历史。 《拉贝》做到了这一点,在大关节处准确还原, 在小枝节上添加趣味, 既给普遍存在历史盲点的国人天花乱坠地补了一课, 又决无展示血腥 画面挑战观众生理极限的霸蛮。 当我们中国人处理这个题材时, 受制于种种内心的障碍和外 部的压力,总是出现用力过猛或者谨慎过头的迹象,而《拉贝》的德国导演加仑伯格拥有更 高的心灵自由度,游刃有余地讲述了那段往事。这就好比中国足球队多年来屡战屡败,始终 无缘参加世界杯, 后来乱发飘飘的南斯拉夫人米卢来了, 完全不受制于中国式长官意志和思 维定势,自顾自地排兵布阵,结果一路畅通地把中国队送进了世界杯的殿堂。加仑伯格的外 国人身份不但使他获得了发挥的自由, 更为影片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留下了重要的伏笔。 中 国人以受害人的身份向国际社会控诉的日子也不短了, 可是翻来覆去的言说并没有增加可信 度,反倒被他们不太耐烦地当作了碎嘴子的“祥林嫂”。现在第三方的人做了这件事,必将使 得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为更多的国际人士知晓,日本右翼势力和强横政府再也无法否认真相、 惑乱人心了。像史学家一样思考,像小说家一样叙事, 《拉贝日记》用生动的故事、流畅的 影象再次发现了一段中国人自以为很了解、 实际上很模糊的七十年前的痛史, 再次把遮蔽已 久的救了 20 万人性命的“活菩萨”拉贝呈现于世人面前。影片在娓娓道来中,为重构中国人 的精神世界立下莫大之功。观后感二 南京,曾经的六朝古都,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充满悲情的都市,抗日战争时期,南 京沦陷, 日本鬼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三十万中国同胞成为日本鬼子刀下的冤魂, 尽管各种各样铁的事实都证明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了如此滔天罪行, 但可恨的事战后日本却 不承认这个事实,并极力掩盖、辩解,视图混淆视听,所以我

们必须搜集一切有力证据,通 过各种方式向全世界宣传日本的暴行,电影《拉贝日记》就是这样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 的电影, 它是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由外国人拍摄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 并且此片在全球 发行放映, 这样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南京放下的滔天大罪, 历史终究 会大白于天下。 拉贝,是一名德国人,在中国工作、生活了 30 年,南京沦陷时,他联合在南京的一些 国际友好人士,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了大约二十五万中国难民,免遭生灵涂炭,对中国人 来说,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人,而他在南京沦陷时期写下的日记和拍摄的一些照片,只到六 十多后才有机会公布于世, 在他的日记中, 记录了当时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各种罪行, 包括“百 人斩”等, 拉贝的日记和照片的发现, 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电影 《拉 贝日记》 就是根据拉贝的日记内容改编而成的, 再现了拉贝当年在南京惊心动魄的一动生活, 同时也是对拉贝及其它帮助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的缅怀和追思, 中国人不但要牢记日本鬼子 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更要牢记那些对苦难中国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 《拉贝日记》是一部德、法、中国、日本等国家的制片人、导演、演员共同创作完成 的一部电影作品,是一部国际合作片,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最适合本题材,《拉贝日记》是 一个西方人,用西方人的视角、的文化观点,来记录和反映中日战争,及对战争的反思,他 的观点并夹杂一点中国人的文化、历史观的影响,可以说非常具有独立性,西方的导演和演 员来拍摄这样一部题材,更容易理解拉贝的思想;其次,以外国人为主拍摄南京大屠杀为题 材的影片,更显得比较客观真实,更容易让全世界的人民相信这一历史真相,相对于我们自 己的举证,更具有说服力,面对日本政府和一切右翼势力,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我们应该 加大国际合作,从国际上搜集历史证据,驳斥日本人的谎言。 对于《拉贝日记》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应该侧重其于记录历史和对历史、对战争 的反思,而不是追求所谓娱乐性、电影票房等商业价值,对观众来说,观看这样一部电影, 就是对其灵魂的洗礼,而不是简单地娱乐休闲,所以这部电影的基调,基本上是灰色的,给 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但某些情节处理还是过于简单和模式化,和整部影片的基调不太协调, 比方说,拉贝和医生一起喝酒、唱歌、弹琴,虽然唱的内容是讽刺希特勒的,尽管人一些借 酒消愁的意味,但让观众情感上还是有些别扭,我们现在一旦有“全国哀

悼日”,就必须要停 止一切娱乐活动,何况是“南京大屠杀”那样的人类灾难,怎么可能笑得出来呢?还有就是最 后拉贝回国,在码头上南京人欢送他,这个片断可以说拍摄地非常失败,那些欢送的人群, 怎么看都像是“粉丝”在送自己的“偶像”,没有一点庄严和肃穆,拉贝回国时,南京还是属于 沦陷区,老百姓怎么可能“欢呼雀跃”式地送拉贝,我觉得还是处理成“竟无语凝噎”为好。 对于《拉贝日记》这样一部主要目的是揭露日本法西斯罪行的影片,情节方面应该力 求易懂、节奏方面应该力求紧凑,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最多的情节,传输给观众, 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让观众弄明白故事内容,最好是面对不对的市场,制作不同的版本,至少 中国观众和西方的观众,因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不同,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才是,大家看同 样版本的部片子, 也许中国观众满意了, 但西方的观众也许就不能明白, 我听说 《拉贝日记》 有电影版和电视版,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弥补这种缺憾, 我所观看的电影版本, 是网上的视频, 里面没有字幕,很遗憾大量的日语对白没有办法听明白,因为里长也只是两个钟头,相信有 大量的剪辑,有许多情节经过剪辑后,变得莫明其妙,让人难以理解,比方说张静初饰演的 角色,就完全不明白其存在的理由,好像和主题没有多大的关联;拉贝的太太一个人乘船回 国,已经可以衬托拉贝的伟大,不知道为什么又要安排她乘的船被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这 样是不是说拉贝“幸好没有回国”、“善有善报”?特别是最后拉贝太太还活着,更是有些无厘 头了;再有片中拉贝等国际友人的生平,最好是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用字幕加以介绍,这 样更有利于观众理解剧情,他们为什么可以帮助中国人,也是每一个观众所好奇的,这些可 以说是这部影片的一些小小遗憾吧。《拉贝日记》观后感三 拉贝日记》观后感三 当看了中德合拍的《拉贝日记》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那段屈辱又惨烈的历史通过贝 拉的日记和真实的经历血淋淋的再现在眼前。看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这泪水有感动,有悲 愤,更多的是压抑和沉痛。约翰·拉贝:西门子驻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他又是德国军人纳粹党的党员。在日 本攻陷南京时本可以回国, 但他的正义和善良却让他选择了留在南京, 在人潮拥挤世界末日 般的海港码头,他与爱妻朵拉的分别仿佛诀别。当日军的飞机轰炸时,他不顾一切拿出纳粹 党旗让工厂里的中国工人躲在下面避难, 当日军的飞机停止轰炸渐渐飞远时, 人群高兴地欢 呼庆幸时, 我也为

他们松了口气, 可紧接着一种复杂而难言的感觉让我的心压抑的无法呼吸, 不知道是另一种耻辱还是该高兴,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泪水涌上了眼眶。可那时的人们是 如此的无助,尽管是这样的方式!我无法表达此时的心情,这真是讽刺。他和一些和他一样正义而善良的外国人经过努力在南京城内划出一片地区设立了安全 区, 只能住十万人的地方, 为了保护更多的人, 到最后整整容纳了二十几万人, 当粮食告急, 日军百般阻挠和限制, 看着日军的暴行, 他天真的给他们那尊敬的元首希特勒写信请求帮助, 却无情的落空,他只有靠自己坚持到最后,甚至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因没有胰岛素注射默 默的支撑,在看到朵拉从德国寄来他最爱吃的奶油圆面包,得知妻子还活着,他再也支持不 住晕倒,差点死去。因保护区内的学校校长暗中保护了一群中国军人, 日军得知后便以此为借口要取消和消 灭保护区(保护区不能藏军人),在机枪和坦克架在保护区门外就要再次血流成河时,拉贝 和他的同事打开城门毅然站在日军的机枪坦克前用生命誓死捍卫身后的中国人, 在千钧一发 之既用他的智慧和勇敢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日军不得不撤离。安全区终于得到国际公认,他却不得不离开,在他走的那天,人们自发为他送行,喊着 他的名字,把他围住不愿他离去,还是那个码头,巨大的轮船停在岸边,朵拉来了,他们向 彼此飞奔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仿佛生离死别后的重逢。这部电影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真实再现了那场血淋淋的南京大屠杀,也许更客观和直 面。日本人的残暴令人发指,我无从想象他们的心是用生么做的,可以拿杀人来做比赛,对 待人的生命会如此的冷血和麻木,用禽兽都不足以形容,我只能无声的愤怒。但我们的耻辱 和那段历史,每个中国人更是不能忘记,如果遗忘那将更加耻辱,如果遗忘我们怎么能警醒 和进步,勿忘国耻,还有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们!(“南京暴行”期间,在安全区的庇护下,有超过二十万的性命获得拯救,尽管如此受害 人数仍旧令世人所震惊。 掩埋无名尸体的工作持续了数周。根据调查统计,总共有超过三十万名中国人被残害。直到今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至今仍旧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约翰·拉贝返回德国后,因涉嫌与中国勾结串通而被拘捕,他被禁止说出在南京的所见 所闻,他所留下的日记以及其他证据皆被没收,多年后这些资料才公诸于众。二次大战后,约翰·拉贝要求放弃纳粹党籍,一度为同盟国所拒绝,在被人遗忘及穷困 潦倒的情况下,约翰·拉贝于 1950 年死于柏

林。)片后字幕观后感四今天晚上去看了电影,没有选择南京南京!选择了相同的类型的拉贝日记,这个 是描写拉贝先生在南京沦陷前后一个月时间内的经历的事情。 这部电影是一部好 电影,整个观看过程中都给剧情给牵动,但是我都是绷着个脸,一言不发,心情 特别的沉重。 在这个电影中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特别的深刻,一个是日本轰炸南京,拉贝 牵起来德国的国旗,中国人在德国国旗的庇护下面躲避轰炸,为什么作为一个中 国人却没有安全感,关键是德国的强大。一个是日本军人透露消息的情况,也说 明了发动战争是极少数的军国主义分子,大部分日本人都还是不希望战争的。还 有就是日本人在进行杀人比赛的时候那群同胞的眼神,人为刀俎,我为麋鹿,个 个坐以待毙,或许这个是导演的安排,不过人人都是没有神的眼神,这么多人为 什么不能够反抗?魏特玲(华群)、医生等国际友人的真挚情意,张静初饰演的角 色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以前在南京学习过几年,那个时候我也了解到了南京当时的情况,也知道 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历史。现在看到了这部电影,感觉到比较的熟悉。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不能够那么去较真,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 受到要珍惜和平,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 要自强, 要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3 00:50 刚看好《拉贝日记》,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释放下自己的心情。 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 1937 年 12 月冬在数周内南京城里发生的那些事 对 并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信息主要来源于一些历史课本和媒体资料。《拉贝日记》 给我一个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去更进一步的了解那段历史。 我其实并不太想看《拉贝日记》,理由和我没去看《南京!南京!》是一样的。 怕闷,怕看了以后浑身不自在。事实上结果和我预料的一样。可是我并不后悔看 了《拉贝日记》,更决定去补上《南京!南京!》。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不 论从题材、演员的表演、光影、音效上我都觉得都很出色。其次这是一部每个中 国人都应该去看的影片,我并不是在和平年代大谈爱国主义教育,只是简单的觉 得——有些历史不应该被忘却,应牢记。最后,这部影片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懂得,多么艰苦、多么危险、多么折磨人的事情面前, 你都不能轻易地倒下。人必须要坚强,只有坚强才有明天的希望! 我不是写手,只是想抒发下自己观后的心情。我希望有更多人的走进影院去 支持《拉贝日记》,支持《南京!南京!》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3 00:50观后感三: 周四上午,


第二篇: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在看拉贝日记前我也看过许多相关评论,褒贬不一。看完后我觉得至少《拉贝日记》并没有把屠杀场面当成是一种噱头去炫耀它的刺激,而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和相对中立的立场去叙述。

起先的拉贝,对中国人还有那么点高高在上的味道,略带歧视(司机张用德语说:长脑袋是为了不让雨滴掉到喉咙里的那一小段,以及拉贝第一篇日记,旁白部分“其实日本人在中国增加点势力也未尝不是好事”)。影片开头塑造的拉贝,是个很纳粹的纳粹分子。拉贝最初不希望南京分部关闭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他多年努力的心血,他的事业。他考虑的只是自己而已。

当日本战机开始轰炸,拉贝张开纳粹大旗,让大家躲在下面的时候,我是被震撼了。 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纳粹旗霎时成了拯救生命的护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们和硕大的纳粹旗,非常有视觉冲击力。其所带来的感受十分复杂,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时是最为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 拉贝的司机被砍头后,日本军官答应赔偿损失。拉贝提出用20位中国战俘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多挽救几条生命。当拉贝走向那一群充满恐惧以及期待的战俘时,空气彷佛都凝结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却只能挑选带走20个人,每一个名额的选择都是艰难的,也足以让心流血。相似的一幕也曾出现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拉贝同样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尽量多挽救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生命们。

影片中没有过多杀戮,暴力等场景,相对平缓的叙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点突出了拉贝这位国际友人如何挽救20万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轰炸西门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时候,西门子公司的中国员工躲到公司院子里来,日本轰炸机还是炸个不停,但后来拉贝把德国国旗拿了出来,中国员工们都躲在了德国国旗下,结果日本轰炸机就停止轰炸回去了。看到这里,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条的生命竟然连一面德国纳粹国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电影往往只是一个有局限性的载体,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历史。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曾经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勿忘先烈,勿忘国耻!

更多相关推荐:
《拉贝日记观后感》

国防与经济拉贝日记观后感拉贝日记讲述了一段尘封了几十年的真实历史诉说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度里人民的悲惨赞颂了他乡异客对中国人民的救助是的就在那战火纷飞的二战时期就在日本帝国主义用他们的坦克践踏中国的领土用他们的枪...

拉贝日记观后感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之前在近代史课上看了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后感觉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所以今天抽空一口气看完了看完后感受颇多啊我想但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人都应该会有万分的伤感和愤怒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牢记南...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记得大一的时候班上组织观看了南京大屠杀那时看完后感觉非常震撼和气愤从未见过那样残忍血腥绝望的场面但我也记住了那里面一个对当时南京20万难民有恩的一个德国人他就是约翰拉贝拉贝日记这本书是约翰拉贝在战...

《拉贝日记》观后感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虽然拉贝日记号称中国版辛格勒的名单但由于它讲述的是沉重的日军侵华历史心里总怀着些不舒服的情绪这是一段我们不能遗忘的真实屈辱与拯救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上了拉贝日记它是成功的虽然它的立意也许不够新颖...

拉贝日记读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第一次观看以日本侵略中国为题材的战争片心情十分沉重这是中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种灾难与沉重可拉贝日记与其他战争片不同它是以拉贝先生的故事作为线索从一位外国人的角度向我们展示日军占领南京的那段历史拉贝多...

《拉贝日记》观后感

看一部好片影视名称拉贝日记观后感19xx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凡是中国人都不会遗忘的日子它是一道烙进了所有中国人心里的疤痕它时常提醒我们的痛我们的屈辱因为在这一天之后的长达六个多星期侵华日军在被攻陷后的南京进行...

读《拉贝日记》有感

读拉贝日记有感看完拉贝日记这部电影后感触良多第一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国际友人拉贝等人的伟大精神第二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兴邦第三国家的教育对人民产生的巨大影响日本的罪行及国际友人伟大的济世情怀日本灭绝人性的...

观拉贝日记的感想

《拉贝日记》观后感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军事理论》这门课程,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完了《拉贝日记》这部电影。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都是感到痛心,难过,愤怒的。为祖国曾经遭到这样的伤害而泣,为日军的残暴而怒。这部影…

20xx年高三语文 12月优秀作文集锦 读《拉贝日记》有感素材

读拉贝日记有感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

《星空》观后感

暑假期间我在中央六台看了一部影片她的名字叫星空这部影片很适合我们中学生看她用梵高的星空图来体现本影片的主题以一副残缺的拼图寄予以人生的缺失很有意思值得一看星空描述的是一个关于长大的故事有个不爱说话的少女认识了一...

星空日记观后感

星空日记观后感在跟车协的团课中看到这个北大的立志微电影有好多的感慨星空日记讲的是一个乡下孩子从小有一个摘星星的梦想但却一直被人嘲笑在现实和梦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学习了经济学天文学俩个完全不同的学系代表着他的...

整容日记有感

片名叫整容日记那么开篇一定是颇受打击的丑女然而白百合的出现让我很是怀疑电影的取名虽说是单眼皮在这里很多单眼皮美女必定躺枪但白百合呈现给我的是另一种美时髦的方便面卷发休闲帽即使算不上一等一的美女也不算是丑女所以首...

拉贝日记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