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时间:2024.5.15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虽然我们所学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是,政治与经济从来都是密切联系的,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影响一直存在,就像古希腊海伦的美貌并不能使阿伽门农国王派派船千艘大肆围攻特洛伊城,其真正动机可能是为了夺取并控制那条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的有利可图的贸易通道。作者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的定义是: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问。政治与经济简言之就是国家与市场,国家与市场起源于近代欧洲,然后从地球上这个相对狭小的角落逐渐向外扩展,今天已包容了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当然市场与国家是根本对立的,这两种逻辑冲突的性质和后果成为几个世纪来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产生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它们贯穿于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历史大论战中。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市场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根源及作用。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变化与政治变化的关系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世界市场经济对国内经济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世界市场经济对国际关系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市场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我们可以把市场经济定义为: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与服务按相对价格进行交换;交易与价格也正是在市场中谈成和确定的。市场迫使社会改变结构,以便于市场的适当的运行,所以,市场在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市场是研究的首要对象。

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来源,观念及信仰的不同,对它的认识也不同,由此衍生出了三种不同的思想观点。一种是自由主义观点,它主张市场自由以及减少国家干预。从亚当·斯密到经济自由主义的当代支持者,他们虽然在观点上有很大差异,但是均将市场及价格机制视为组织国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最有效方法。经济自由主义的两个假设一为:每个消费者,家庭或公司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个体的行为均是理性的,并努力以尽可能小的耗费来换取最大或最令人满意的某种价值;理性仅应用于动机,但并不能确定结果。 另一个为:是市场竞争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上的长期协调一致性,这是一种远远胜过任何暂时利益冲突的协调一致性。他们相信经济的持续发展,并认为其显著表现就是人均财富的增长。他们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基本假设具有局限性。一是人为的割裂了经济与社会其它方面的联系,并把现存的社会政治结构看成为既定的,二是作为一种理论,经济自由主义往往易于忽视经济活动后果的道义性和平等性。其交换的假设及以静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局限性。第二种是民族主义观点,其中心思想是经济活动要为,而且也应该为国家建设的大目标或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其中包括“温和”派重商主义和“强硬”派重商主义。其最大的优点是高度重视国家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主体和经济发展工具的作用。第二个有点是深切关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在组织与处理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性。第三个优点是重视经济活动与政治结构的作用,及认识到市场必须运行在一个充满社会和国家竞争的世界中。但它的弱点在于它认为国际经济活动是一种唯一的,并且永远不变的“零和”游戏,即一个国家的获益必然会引起另一国家的相应损失。此外,它也缺乏一种令人满意的关于国内社会,国家和外交政策的理论。第三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可分为社会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但都包含四个要素,第一要素是对认知和社会的辩证法研究,第二要素是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研究,第三要素是对资本主义要素的基本看法,第四要素是对社会主义的规范化认识。它总结出了资本主义不可抗拒的三条规律即不平衡规律,资本集中规律,利润率下降规律。其中,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及继承影响最为深刻。虽然,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把经济问题——生产和物质财富分配——放在它应占的位置上。放在政治生活的中心或者接近中心的地位并强调既从国内,又从国际水平上分析国际分工的结构和性质。但是,它未能领会政治和战略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所以,尽管马克思主义注重政治变化是正确的,可是它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有着严重的缺陷的。

三种思想观点在讨论国家与市场孰重孰轻中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虽然它的批判并不是必然正确,但是它也确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极其不可不重视的问题,它们也都对货币,贸易与生产等这些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进行了阐述。从硬币时代到政治货币时代再到金本位制。货币经历了一个“成熟”的过程。健全的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会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对外投资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能够解决清偿能力,调整和信心这三个专门问题。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解决各国收支不平衡的办法是:改变汇率,国内经济活动的收缩或扩张,以及直接控制国际贸易。在传统金本位制中,英国占据主导地位,自十九世纪末,新兴工业国的兴起和英霸权的衰落破坏了英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权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其彻底崩溃。接踵而至的是经济混乱和大萧条。二战后,英美合作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企图解决国内自主和国际稳定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其各国政策自主,固定汇率和货币可兑换性的基本特征相互冲突,所以理论与现实存在着差距。它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个时代,但美国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美货币政策成为全世界的货币政策,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又成为了以美为中心的金本位制,美元也因此成为“霸权货币”。正是美霸主为了增加本国经济和政治行动的自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毁于一旦,接着,固定汇率体系也宣告崩溃,有些学家便提出了如今的浮动汇率制,各国的联系相比从前平等了,彼此间的贸易也日益发展。贸易是各国之间最古老最重要的的经济联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世界里,国际贸易也日益举足轻重。对于贸易的理解也有分歧,两种理论的见解截然相反。自由主义的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崇尚自由贸易,李嘉图建立了比较优势定律,以此作为自由贸易的根本原理。而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则强调特殊社会集团和国家所承受的贸易代价,赞成经济保护主义和国家对贸易的控制。因此,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之间的争论成为经济自由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之间冲突的核心。提高关税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而为了避免关税壁垒,进行公平和自由的贸易,于1948建立了关税总协定,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协定也日益变得更加完善,为全球自由公平贸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要想在贸易中占优势,生产力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跨国公司这类跨国生产的机构,它们管理人才济济,金融资本雄厚,技术资源丰富,它们按照某种协调一致的全球战略开展庞大的业务。其中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最多。跨国公司可以传播母国的思想意识,并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利益。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冲突却异常明显,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里,它们以其高发展的科学技术妨碍了东道国当地工业的发展。但无论如何,跨国公司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不可挡的趋势。

无论如何,在政治经济发展中,发展中国家是相对的弱势。从一战到现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被动位置。于是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转变全球政治经济迫在眉睫。国际经济性质的变化导致对多边领导和政策协调的需要,如果在一个由强大的非自由化经济所组成的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关贸总协定的非歧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等原则或许不再适用。而愈演愈烈的重商主义竞争、经济地区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则使国际政治经济趋势跌宕起伏。但无论怎样,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局面正在出现,我们翘首以盼,相信未来的政治经济是更加美好的。


第二篇: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

一、书名、作者、出版社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美】罗伯特·吉尔平 著 杨宇光等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作者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权威人士。

二、内容大意

作者首先从人类生活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主题——国家和市场——进行阐述。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和市场关系争论不休,作者在入门时就定义了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写作方法类似于许多哲学著作,因为许多哲学著作从一开始就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这种写作手法便于人们理解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作者尽量把政治学和经济学联系起来,从国家和市场联系出发,由此两者关系产生了三个问题。书的中心内容是市场经济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以及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运用某些手段影响市场。在对待国家和市场关系时,政治经济学有三种观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作者对这三种思潮的长处以及局限性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接着作者阐述了这三种思想,在贸易、金融、投资等方面不同理论。这也是本书的后几章内容。最后两章写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变化以及带来的新问题。

三、读书心得

作者的新思维在于阐述“霸权稳定论”,这是我以前从未接触的内容。基欧汉认为“霸主国主宰世界有益于国际体系发展,霸主国可以制定国际行为准则并且得到其遵守”。例如:19世纪英国,推动自由贸易发展。二战后美国促进国际货币市场发展,这点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作者对长期争论不休的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归纳阐述,进而批判,亮点在于批判部分。这三种思想在国家关系、市场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有不同观点。三种理论的争论还在持续,因而作者的阐述、批判具有现实意义。经济自由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和政治存在于不同领域,似乎两者不相关,对经济态度过于理想化,认为政治不应当干预经济,在今看来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经济更受到政治、外交影响。作者充分论证这种思想站不住脚的理由。另一方面,作者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时,尤其对于帝国主义理论批判时,显

得过于苛刻。作者认为“列宁把帝国主义的基本动力归因于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作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作者认同帝国主义基本动力是列强的政治与战略冲突,这其实还是帝国主义体系内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四、评论

作者把目前为止政治经济学发展几乎所有成果加以概括,在论述世界政治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时,展示了作者在政治、经济、历史、金融等方面深厚理论背景。尽量把这些方面联系在一起,作者对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颇为了解。在材料占有上极为丰富。作者吸收了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同时把这些理论归纳并同自己的观点联系起来。

但是,本书给人大体印象是作者对迄今为止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概括,除了对政治经济学三种思想观点,在叙述同时给与客观评价外,其它章节显得是对原有理论简单概括。例如,关于国际货币问题,贸易、跨国公司、国际金融这几章只是简单概括,并未提出新观点,当然,作者在序言时已经提到了“仅此书”无法概括所有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重要论著,这几章是纯经济学内容。也许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缘故,作者认为必须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前三章,也是本书的精华。

在我读过的几本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中,除了亚当·斯密《国富论》外,其余的书大多花大量篇幅介绍国际经济问题,本书也不例外。总之,这本书对于想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现状的同学们是值得一读的。

更多相关推荐: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读《政治经济学》有感

读政治经济学有感数信院保险精算朱爽11080116本学期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么课程很巧的是最近在读一本政治经济学里面涉及到很多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的恰好我对其中的内容有很深的感触所以就写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在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枯燥无聊的学科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是在通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让我觉得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问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学有了...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20xx字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读后感

社保真的劫贫济富了12级金融3班近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了现行社保制度的劫贫济富效果一文我觉得有点意思于是想用几页读后感浅析一下中国的社保文章称中国社保政策推行之后似乎起到了劫贫济富的作用正如民众纷纷叩问的一...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主要是对马克思的一些看法日院五班刘燕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这位伟大的学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拥有如此智慧我...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这位伟大的学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拥有如此智慧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生平吧马克思1818...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批判读后感翻开马克思的鸿篇巨制浏览者对于自己来说显得晦涩不堪的文字然而在不断的深入后巨大的震撼与惊讶让我难以自控19世纪50年代后期马克思认为伴随着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必然会出现革命的新高潮他立即...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读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有感内容摘要及背景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李...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马克思的资本论全面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衰落和必然走向灭亡的整个过程而导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第一次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正文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导读一导语马克思于1859年6月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连同这篇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马克思自称序言是他多年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恩格斯在1859年8月对此发表的书评中...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