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

时间:2024.5.9

题目:

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课程论文

系部:初等教育系

班级:语教1101班

姓名:李玲

学号:11101260108

指导老师:戴彦老师

时间:20xx年12月9日

浅析曹文轩作品中的美学特质

论文提要

曹文轩是新时期以来成就比较突出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在当下文坛颇有建树的学者。曹文轩非常明确地认为“美感与思想同样重要”【1】,“没有美感就没有读者”【2】。而少年的题材与视角、忧郁的审美情怀、真诚的情感价值与和谐、微妙的意境美构成了曹文轩对美感内涵的独特阐释,正是这种阐释加大了美感在与思想较量中的砝码,也构成了他的小说在当代文坛的独特意义。曹文轩小说在美学上突显的艺术特征,既沿袭了诸如自然美、和谐的中国式美感传统,又加入了带有悲剧色彩的西方式美感因素,使他的小说在美学品味上趋向于中西合璧,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

关键词 曹文轩 儿童文学 古典美

论文正文:

“20 世纪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仅是因为自觉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诞生于20 世纪初,还因为20世纪是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影响下,所焕发出来的奕奕光彩:从单一走向丰富,从幼稚走向成熟。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是以教育型为主,以温情型、游戏型为辅,兼及其它。”

【3】以教育为主的儿童文学,决定了它在艺术价值取向上的很多特点。这种情势下,儿童文学思潮真正关乎审美的本质被放逐了,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急于向读者宣传某种思想,不注重作品的审美品格。二是在强大的理性精神统摄下,中国儿童文学形成了朴实、稳重、故作姿态的小儿腔却最终回归教化的整体风格。曹文轩的小说努力避开这两个极端,他将文笔流淌在记忆的深处,挖掘童年的苦乐轶事,使文本具有了相当的审美品格。《红瓦》、《草房子》等作品,作者娓娓道来的是在这个背景中人物的生存状态,情节和结局的设置,将人性当中最有力量的特质从作品中呈现给读者。曹文轩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指出:“归纳思维使我们对‘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一天经地义的结论的理解流于幼稚和肤浅。唯有这样,才可能在那些确实令人感叹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面前不再自愧弗如地说:‘看人家的!’”【4】。

一、以少年为题材的儿童小说。

从稍早的《红葫芦》、《山羊不吃天堂草》,到近期的“成长三部曲”【5】——《草房子》、《红瓦》、《根鸟》,几乎无一例外。这些作品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成年读者的赞誉。读曹文轩的小说,往往被故事中流露出的优美的人性情操、怀旧的感伤情怀和古典的审美情趣所打动。

作家笔下的少年形象是让人感动的。我们看到了虽遭人误解,仍然有情有意的细马;看到了善良调皮,总是热情助人的桑桑;也看到了曾经傲慢自负,最终在与苦难的斗争中学会坚强的杜小康;还看到了面对邪恶,不愿低头,永远正直的明子;更看到了以梦为马,拒绝诱惑,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根鸟。曹文轩塑造的少年形象,无论是细马与桑桑,还是杜小康与明子,或是根鸟,他们并不完美,但他们在成长,尽管这一过程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恰恰是这些极富戏剧性的冲突与变化,成功地将曹文轩作品中的人性的美好与真诚凸现出来,使我们从善与恶、美与丑、强与弱的斗争中、交织中、较量中发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生机盎然的少年形象,并被这些形象吸引着,也被他们留下的真诚善良、坚韧执着打动着。

在小说中,作家对少年成长历程的准确把握与生动表述,是构成其“成长小说”的另一重要因素。作象对这一复杂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从生理的发育,情感的领悟,到人格的完善,再到精神上的成长,都有细腻的描写与刻画。作家通过对孩子们那一段段真实、美丽,但却艰难的成长历程的关注,将少年身上流动着的独特美感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从儿童视角上,对少年题材的关注和忧郁悲悯的审美情怀。

“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6】同时儿童的叙事角度也会对小说的叙述姿态、审美情调产生重要的影响。曹文轩把儿童视角作为其叙述策略,并意图通过儿童对世界真实独特的感知与表达方式——细节与“诗化”,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从某种意义上也强化了作家对美的表现力度。

在曹文轩的作品中,儿童视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叙事方式,作家笔下的儿童视野也是相对开阔的,他们已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故事,而开始在成人生活、社会风云、人性世界中聚焦。《山羊不吃天堂草》是超过一个叫明子的男孩的目光,讲述了他在远离故土,闯荡谋生时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以及他所体验到的城市

与生活;《草房子》是通过一个叫桑桑的儿童的眼光,述说了油麻地小学及其周围的动人生活;《红瓦》是透过一个叫林冰的少年的视角,描述他所看到的南方水乡小镇的斑驳人生和那个特定时代的青春故事;而《根鸟》则是穿过一个叫根鸟的孩子的视线,讲述了他在追寻梦想中所遇见的社会百态与人情冷暖。

《红瓦》中,我们透过少年林冰的眼,看到的贫困是以猪头肉或红烧肉的细节出现的;看到的赵一亮命运的变迁,则是通过赵一亮那双洁白、漂亮的手到紫黑色、粗糙的手的细节变化展示出来的。无论是贫困,还是苦难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深刻的,对于儿童也同样如此,然而儿童又是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但苦难中一些最为表象且又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是会留在儿童心中的,红烧肉与赵一亮的手则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所以它们成为了少年林冰心中永恒的记忆。

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曹文轩为读者勾勒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充满了细节化的叙述,同时也是被“诗化”的,而此中则融入了作家对美的不懈追求。

三、曹文轩悲剧意识中体现的审美意蕴。

在曹文轩的小说世界中,我们总能感到一种似有若无的伤感,但当你细细品味时,又常常会发现忧郁背后隐藏着的不仅仅是苦难,也有美好与和谐。这种阅读效果的产生是与作家一贯持有的写作姿态分不开的。曹文轩曾经这样阐释自己的悲剧观:“我反对廉价的愉悦,而且还主张文学要有一种忧郁的情调”【7】。 在当代文坛,悲剧意识是一个最不稀奇的概念,八九十年代,从“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对公共痛苦的倾诉,到“新历史”与“新写实”小说对个体人生苦难地张扬,“悲剧”成为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作为一个在特殊年代的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曹文轩和当代作家一样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和其他作家所不同的是,曹文轩笔下的悲剧没有剑拔弩张的剧烈的悲剧冲突,而是一种深蕴的,吻合传统的蕴藉,体现出了敦厚、含蓄的美学意味。在他用“感性的、直觉的、整体把握的和审美的”【8】方式构筑的悲剧世界中,我们看到了悲剧后面的温情与美丽。

在构筑现实世界的同时,曹文轩也为他的理想世界——人性世界勾勒出一幅真实而美丽的蓝图。作家通过对人性中的尊严、隔膜、善恶,这些“基本欲望,

基本情感和基本行为方式——造物主对人的最底部的结构的预设”【9】的建构,展现出他对真善美这些情感价值的期待。尽管这一切最初并不一定完美,甚至可能会有一些残缺或丑陋,但作家通过它的改变与完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尊严,一直是作家极为关注的一个主题。我们在曹文轩的作品中看到的人性尊严已不只是美好与圣洁的象征,而是一种“苦涩的尊严。”【10】。我们看到了人们在坚守尊严时的艰难与辛酸,尊严的背后是挣扎的代价与酸涩的泪水。少年秃鹤的尊严是以作践自己、失去尊严为代价,才换回别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而明子“温暖而尊贵的自尊”是在经历了艰难的生活考验与拒绝高贵的“天堂草”的诱惑之后得到的。我们也从作家对那些艰辛与委屈的真挚关怀中,看到了人性尊严的可贵与高尚。

我们品味尊严的苦涩与高贵的同时,也在曹文轩的作品中看到了“隔膜”,这个为当代作家一直关注的话题。80年代中期,“隔膜”被“现代派”引入中国文坛以后,它就在中国扎根落户,并几乎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种主题景观。北村、张承志、苏童,这些名家从锋利的笔尽情铺展着隔膜——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构成的许多不可避免的人性悲剧,以及它所展现出的人们内心世界的焦虑、不安、绝望和沉重。而曹文轩则以他的真诚与温情关注着这一人类心灵上的巨大困惑,曹文轩对这一心灵状态的感悟、发现与描述与“现代派”充满“形而上”意味的叙述相比,则显得更加平易与温和。

四、曹文轩作品中的意境美。

意境并不是简单的自然临摹,而是人的心灵与景物的完美结合。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10】。曹文轩显然是透彻领悟了这一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才会在其小说创作中看到他用其优美的语言、优雅的姿态、忧郁的情怀构筑的幽微精深、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虽然自然景物的描写并不能代表意境的全部,但在我们研究意境的“特构”时,也必须看到对自然的描摹是意境构成不可或缺的基础。曹文轩的景物描写是出色的,所以我们看到了那个“长满了百合花的大峡谷。他们静静地开放着,水

边、坡上、岩石旁、大树下,到处都有。他们不疯不闹,也无鲜艳的颜色,仿佛他们开放着,也就是开放着,全无一点别的心思。”。曹文轩把自然作为他的审美关照,用自己的笔与心捕捉着自然中的精灵、光环、空灵,也用他优雅娴熟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淡雅悠然的水墨画。

曹文轩小说的意境中所传达的是和谐,还有微妙。在《红瓦》的《乌鸦》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春天的风也很奇怪,能吹开果核,吹软疆土,甚至能吹裂石头。他又软绵绵的、温乎乎的,吹得人昏昏欲睡。‘春风如熏’,真是个恰当的说法。而‘如熏’时,却正是另样的东西在黑暗中生长发育之时。这节气的变化,让世界万物都有点不安分起来了。”没有直白的语言,也没有清晰的表述,但我们却在这些栩栩如生的景物中,真切地体验到少年成长的朝气与动感,体会到此中蕴涵在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微妙,感受到在意境的和谐与微妙中包含的朦胧美,也看到了作家对生活的精思细察,对美感的执着追求。

当我们徜徉在作家构建的优美意境中时,也从中窥探到作家心灵的“幽情壮彩”,而这清新雅致的优美意境也同样赋予了曹文轩小说以无尽的余韵和美感。

参考文献:

【1】曹文轩 面对微妙[M] 泰山出版社.1999.

【2】曹文轩 没有美感就没有读者[N] 文学报,1999-7-15.

【3】《中国儿童文学史》 蒋风、韩进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4】《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 曹文轩著 21世纪出版社

【5】岫子 追梦少年[N] 中华读书报

【6】吴晓东、倪文尖,罗岗 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 中国现代文学丛刊

【7】曹文轩 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 21世纪出版社

【8】朱向前 批量长篇力作浮出水面[N] 中华读书报

【9】曹文轩 草房子[M]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0】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 21世纪出版社

【11】宗白华 意境[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析设计美学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浅析设计美学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摘要]影视视听文化正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作品和其他影视作品形式一样,在它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美学的应用。从题材、画面、人物造型、色彩这四个方面分析美学的应用,不仅使人获得感官上的美感和娱乐,更常常引发人的内心进行思考和反省,具有审美和启示等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美学 动画 题材 画面 造型 色彩

影视视听文化正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作品和其他影视作品形式一样,在它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美学的应用。动画片由于其画面优美,情节奇幻有趣又有意义,所以受众阶层广度非常大,人数也非常多,几乎遍及全世界。当我们看文字著作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是想象,使得文字的传达有一种间接性。而影像媒介具有画面、声音等使得文字传播更具有直观性,更有视觉冲击力,带给人们更直观、更震撼的体验。在传播方面,无疑是动画媒介更具有优势。动画片主要依靠的是色彩、线条等要素组成的画面,它实际上还是一种绘画作品,但这并不是影视动画的劣势。美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渠道来传播的,只有多元的媒介才能保证美的发展,动画片媒介的这种绘画的特性是一种特别的传达美的方式,正是它这种本身不具有等同于现实生活中失误形象的特别之处,为美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它是一种新颖的形式,以一种新的方式带给人们更多的美的享受。

美学运用于影视动画的方方面面:题材、画面、人物造型、色彩

等,这些东西的设计前提其实就是如何给人美的感受。

一、题材中的美学

动画片的题材是丰富多彩且趣味横生的,因此一些超现实的动画片题材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视动画的题材往往也是带有想象的梦幻色彩的,人们在观赏这一类的动画作品中往往满足了自身对梦幻的审美需求。以日本动画片《龙猫》为例,这部作品中描写的就是一个充满原创性的幻想空间,有一对可爱的小女生和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正义单纯,正是这份纯真的情感感动着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里、被现实磨砺的内心冰冷的人的心。正是在这个超现实的魔幻世界里,观众通过一幅幅生动的魔幻场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梦幻性审美感受。题材上的美学应用其实是方方面面的,题材本身的神秘性和魔幻性就是一种美的表达,它的吸引力之处正是美学应用的所在之处。

二、画面中的美学

画面是影视动画中传达视觉内容的媒介,所以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影视动画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画面,一部动画作品的品质主要取决于画面的制作水平。宫崎骏的动画片以画面优良而闻名于世,他的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总作画张数就多达148786张,可谓精致之至。动画仅仅依靠画面是不行的,还需要各种拍摄技法的合理运用。影视动画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实现空间感的,在题材选定好的时候,就首先应该考虑到摄影机镜头的运动和镜头的剪辑。蒙太奇是一种剪辑手段,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拍摄下来的镜头,通

过蒙太奇手法连接在一起便实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空间转换。动画片《千与千寻》中利用平行蒙太奇进一步突出了千寻为解救父母而不断冒险的过程,利用景深镜头的视觉化表现人物战胜恐惧的方法,强化了主题。这种镜头上的转换,造成的空间上的奇幻性,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三、造型中的美学

动画中的造型其实间接地反映了设计者的审美倾向,影视动画占领市场的关键不只是技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创造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形象,因为形象关系到人物性格魅力的塑造,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创造良好的商业收益,它还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角色的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特征。动画角色的结构比例、五官设计以及服饰的设计都离不开美学的指导。《千与千寻》中的主角千寻的设计可谓就是准确到位、深入人心。这个角色的设计非常接近于现实生活,纯真善良,可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千寻就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孩子,她简单、纯朴、自然,用她善良的本性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个形象的设计可谓是非常成功的。

四、色彩中的美学

人类对色彩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渗透很多人类的主观因素。黑色稳重、白色纯真、紫色暧昧、红色喜庆等等,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影视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色彩的运用也是相当主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主宰美的一个重要方面。画面美、人物美都离不

开色彩的合理利用。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会反映到动画设计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动画场景色彩应用的关键所在。色彩运用得自然与否,也是对整个动画作品的画面美感起到重要作用的,动画作品中色彩的设计也要和它所处的环境相一致,在色彩鲜明的基础之上也要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这也是色彩对美最好的表达。

综上所述,美学可以说是渗透在影视动画的方方面面,动画作品就是将文字媒介转移到了影像媒介之上,把自己的思考和想要传达的内容贯穿进去,让人们得以从一个新的高度探索它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得到了新的娱乐体验和美感。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中国长安出版社,20xx年5月.

[2]罗进丰著.3d数字角色动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徐自强编著.美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更多相关推荐:
张静中学作文系列之高考作文开头十忌

张静中学作文系列之高考作文开头十忌①忌陈词老套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

平江县恩溪中学作文竞赛活动方案

平江县恩溪中学作文竞赛活动方案一、活动宗旨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学生作文竞赛。本次作文竞赛活动,旨在让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

阅读论文:1.《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作者洪路平,载《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xx年第2期。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20世纪xx年代以来,西方的教育教学理论大量地被…

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

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溪留梦痕中学作文教改实验报告一、实验课题名称:“自能式素质作文”教改实验二、实验背景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尽管我们广大教师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多年来…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观察阅读想象能力加强批改力度摘要: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每位中学生必须的,如何改变写作课课堂枯燥低效的处境、提高写作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

大树坳中学作文竞赛总结

大树坳中学语文作文竞赛总结为了活跃校园文学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大树坳中学文科组开展组织全校作文竞赛,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本次活动首先从全校学生中推选,各年级语文教师负…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心得

如何让农村学生的作文“文采”起来内容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能让学生们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教师们冥思苦想,一直在寻求写作技巧与方法。我在农村教学时,作文也是一大难题,他们不太喜欢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作文范文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ProtectingtheEnvironment保护环境Environmentalproblemsare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allovertheworldFore...

读懂中国征文(上海市天山中学范文)

读懂中国也许许多人只看到了中国在现代的落后进而认为中国人一无是处但是如果能静下心来细想一下我们的文明还真的是无比优秀坚韧勇敢团结包容仁爱为国家和民族慷慨赴死在被蒙古大肆破坏之前中华可是连说话都带幽默感的啊无论是...

五中初二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及优秀范文交流

五中初二第八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及优秀范文交流原题再现主题播种习惯收获命运要求请从下面的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严禁仿写抄袭题目1快乐是一种能力2宽容是首诗3细节的魅力4沟通...

中学生端午节作文范文

中学生端午节作文范文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这首诗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

中学生作文范文2篇

遗落在钢笔里的忧伤本文来自初中作文cszw20xx09154725html遗落在钢笔里的忧伤一支钢笔在被拒绝后给我带来无尽的忧伤一支钢笔带来忧伤后给我带来深刻的思索一支钢笔在被思索后给我带来前进的动力一支钢笔带...

中学作文(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