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读后感

时间:2024.4.20

维特根斯坦——现代西方哲学的集成者

——读《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所感

怀着高度的敬仰之情,我拜读了张汝伦教授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通读全篇,对西方哲学的历史、派系、演进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各大哲学家的思想却是似懂非懂。他们的思想各有特点,不全相同,又不是完全的对立;既是晚辈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对前辈勇敢的批判,其中,我对于维特根斯坦的生平和观点的印象尤为深刻,他也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因此,对于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上的地位也是众说纷纭。

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着英美的经验论传统和欧洲大陆的唯理论传统的对立,前者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休谟、蜜尔、皮尔土、詹姆斯等人为代表,后者以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康德、谢林、费希特、黑格尔等人为代表。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在经验论与唯理论这两种哲学思潮的对立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英美的科学主义思潮与欧洲大陆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对立,前者以英美的分析哲学为代表,后者以欧洲大陆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流派为代表。诚然,这种划分只是粗略的、相对的。

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两大哲学传统的对立情绪比较强烈,不同传统的哲学家往往彼此轻视、互不来往,从卡尔纳普和海德格尔的相互评论中可以看出这种对立情绪。到20世纪下半叶,这种对立情绪逐渐有所缓和,开始相互交往,甚至吸取对方的部分观点。有一些哲学家,如罗蒂、阿佩尔、福莱斯达尔等人,十分强调这两大哲学传统的共同之处,力求把它们融为一体。在这种形势下,维特根斯坦被一些西方哲学家看做这两大哲学传统的融合者,认为他的哲学思想中既含有科学主义的观点,又含有人本主义的观点。他们把维特根斯担的观点与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力图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以论证他们关于维特根斯坦是这两大哲学传统的融合者的论点。

由于维特根斯担在分析哲学创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他的前期著作对逻辑实证主义发生了深刻影响,他的后期著作对日常语言学派发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过去国内外许多哲学家都把他看做分析哲学的创建者之一,或者看做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诚然,维特根斯担在分析哲学创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这种看法忽视了他的思想中也有许多观点不属于科学主义而属于人本主义这个客观事实。目前国内外许多哲学家把他看做西方两大哲学传统的融合者之一,这种看法纠正了他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粗略说来,他在语言哲学方面的观点,特别是在《逻辑哲学论》中表述的观点,基本上属于以弗雷德、罗素等人为代表的科学主义传统。他在《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表述的观点虽然背弃了罗素等人主张的传统观点,而与日常学派的观点相一致,但仍然属于科学主义传统。与此相对立,他在文化哲学方面的观点则基本上属于人本主义传统。例如,他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与斯宾格勒的观点相一致,他对宗教的看法显然受到克尔凯郭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他对义务论的看法受到叔本华的影响,如此等等。在心理学哲学和数学哲学这两个方面,他的某些观点倾向于科学主义,另一些观点又倾向于人本主义。例如,在心理学哲学中,他关于感觉的某些观点与詹姆斯

的观点相接近;他对理解和解释的看法又与某些释义学家的看法相似。在数学哲学中,在数学的问题上,他对于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三个流派,既没有有全盘肯定,也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在某些观点上赞同其中某个流派的观点,在另一些观点上又赞同另一个流派的观点。总之,从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中,可以看出他的某些观点属于或是倾向于人本主义传统。

从他的个人经历看来,维特根斯担一生六十余年中,有四十年左右生活在欧洲大陆,有二十年左右生活在英国。具体说来,从1889年诞生之日起到19xx年共有四十年左右生活在奥地利和德国,期间有5年在英国求学。从19xx年至19xx年去世,绝大部分生活在英国,共约二十年左右,期间他到奥地利、挪威、爱尔兰和美国等地住过短暂时期。这就是说,在他一生中,几乎各有一半时间生活于欧洲大陆文化传统和英美文化传统之中,这种经历为他接受这两个文化传统的影响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就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渊源而言,据他的友人冯赖特介绍,在古典哲学家中间,维特根斯坦对柏拉图甚为看重,他对其友人鲁里说过:“柏拉图的《泰阿泰德》这篇对话中所讨论的问题相同于我目前所论述的问题。”

在现代科学主义传统的哲学家中间,他在青年时期接受弗雷格和罗素的深刻影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弗雷格和罗素是两位对现代逻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是在弗雷格的概念实在论的影响下抛弃他早年所持的某些唯心论的观点。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前方中明确声明:“我只想提到,对我的思想的激励大多得之于弗雷格的伟著和我的朋友罗素先生的著作。”

除弗雷格和罗素之外,维特根斯坦也在较小程度上接受他的导师和朋友摩尔的影响,比如对日常语言和常识的强调,对概念分析方法的应用等等。此外,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石里克、魏斯曼、卡尔纳普等人交往密切,与日常语言党派的代表人物威斯顿、赖尔等人相识,尽管这些人大多比维特根斯坦年轻,有的还是他的晚辈,主要是他们接受他的影响,但维特根斯坦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也可能受到他们的某些观点的启发和影响。总之,在维也纳和剑桥的数十年间,特根斯坦一直生活在科学主义哲学传统的氛围中,自然而然会接受这个传统的影响。

在属于或者倾向于人本主义的哲学家中,对维特根斯坦影响最大的可能要数叔本华了。叔本华在19世纪中叶已成为德国哲学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初,也就是在他青少年时期,认真阅读了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深受启发。他曾对其友人赖特表示,他最初的哲学思想正是来源于叔本华的这本著作。维特根斯坦之所以接受叔本华的影响,除了在某些哲学问题上持相同的观点外,也与他们二人在出身、经历、性格、生活方式、成长道路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关。两人都出身于富商家庭,继承了一大毛遗产;两人都个性孤僻,喜欢到异乡旅游,过离群索居的生活上 两人都有怀有强烈的悲观情绪,多次想到自杀。他们都崇拜柏拉图,叔本华把柏拉图的“理念”概念引入他的哲学体系之中;维特根斯坦拉家常柏拉图的对话方式文体,并把这种文体引入他的写作方式之中。他们两人都赞赏歌德对颜色理论的研究。叔本华与歌德交往甚多,写了《论视觉和颜色》一书;维特根斯坦写了大量的关于颜色的评论。他们两人在青年时期都在学术上很有成就了,叔本华在30岁时就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

表象的世界》一书;维特根斯坦也在30岁时就写出他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一书;他们两人在学术上都过分自负,不易接受不同的意见。叔本华在写出上述这部代表作后声称:“我活着就是为了撰写这部著作,也就是说,我活在世上,所企求和所奉献的百分之九十九都已完成了,其余的只是些将要的东西,我的生命和命运也是如此。”他不接受贝内特对此书的善意批评,并以粗暴的方式进行驳斥。与此相似,维特根斯坦在完成《逻辑哲学论》后也非常自负,自以为此书已解决了传统的哲学问题,不愿意继续从事哲学研究。总之,他们二人在上述这些方面的各种相似促使维特根斯坦易于接受叔本华的影响。

此外,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对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正如维特根斯坦在出身、经历、性格、生活方式、成长过程等方面与叔本华有许多相似之处那样,维特根斯坦在这些方面也与尼采、克尔凯郭尔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维特斯坦的友人赖特认为,维特根斯坦从哲学、宗教、诗歌的边缘领域的作家那里受到的影响,较之从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那里受到的影响更为深些,这其中有圣〃奥古斯丁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从上面的论述和比较中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既有40年左右的时间生活于欧洲大陆的文化氛围之中,又有20年左右的时间生活于英国的文化氛围之中,既有弗雷格、罗素等人的科学主义传统的影响,又接受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托尔斯泰等人的人本主义传统的影响,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既含有科学主义的成分,又含有人本主义的成分,因此,把他称为现代西方两大哲学传统的融合者,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篇: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读后感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如同权力和权利。全球化下,现代性是权力,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不管某一个主客体的意愿,强制的影响着国家、民族、个人。而后现代性则是权利,是对主体、对客体权利的诉求。与现代性强制的权力不同,后现代性体现的是站在不同主客体的立场上。现代是天空的云朵,后现代好比天上云朵所遮盖的天空,等待着人们去拨开。但是天空中还有不属于现代,后现代的空间,或者说是虽然受它们影响,但它们无法解释的。未来现代和后现代如何发展?是现代、后现代、现代的循环;是现代击败后现代或后现代击败现代;是现代、后现代不断交融、冲突的达到某种稳定的和谐状态?我想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人类作为主体或客体,如何在现代与后现代中的博弈中获得效用最大化或者双赢。前提,现代和后现代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是价值观念,更深一步说是价值优先以及普世价值。现代和后现代的发展不会脱离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有价值观念的,现代和后现代的发展应当在遵循这些普遍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推动多元价值的发展。普遍价值观念与多元价值观念可能融合可能冲突,这正是现代与后现代魅力所在。

陈嘉明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讲 p5吉登斯从社会学角度将现代性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哈贝马斯从哲学角度将现代性看作是一套源于理性的价值系统与社会模式设计福柯同样从哲学角度出发,不过却将现代性是为一种批判精神。

第二讲 p31在德国理性主义的思想背景下,韦伯对现代社会的分析提出了两个概念“理性”与“理性化”,前者在他那里演化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这一对立冲突的概念,后者则成为他用来描述、刻画与评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等行为规范的特定概念。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在韦伯的这种分析下,表现为一个全面理性化的过程,而理性化也因为成为“资本主义精神”,亦即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在经济行为方面,这种理性化表现为精确计算投资和收益之比的“簿记方法”;在政治行为方面,表现为行政管理上的科层化、制度化;在法律行为方面,表现为司法过程的程序化;在文化行为方面,表现为世界的“祛魅”过程,即世俗化过程。

注释:“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In the modern age we are witnessing the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with the rise of science and the declining influence of religion.),汉语也可译作“去魅”、“去魔”、“解魅”、“解咒”,是指对世界的一体化宗教性解释的解体,它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型转型中。 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第三讲p51福柯,态度指的是“与当代现实想联系的模式,一种特定人民所做的志愿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在一个和相同的时刻,这种方式标志着一种归属的关系并把他表述为一种任务”。

第五讲p97资本主义精神这一“复合体”主要包含如下两个因素:

其一,它是一种理性化的世俗伦理,其中包括a至善就是挣钱,以及b职业乃是“天职”,必须为之尽责的义务感。

其二,他是一种理性化的行为方式,其中包括:a经济行为的理性化,其典型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簿记方法;b政治行为的理性化,表现为行政管理上的科层化、制度化;c在文化行为的理性化,表现为世界的“祛魅”过程,即世俗化过程。

第一个要素涉及到的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而第二个要素关涉到的则是资本主义精神的理性主义背景。将这两个要素综合起来,韦伯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意指在新教伦理与理性主义影响下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意识与行为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1

“现代性”。

P102经济行为的理性化与否构成“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的分水岭。在《经济和社会》中,韦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理经济行为,并将它和其他社会形式中的经济倾向做对比,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合理经济行为的特点是:1市场交换,认为它是所有的合理社会行为的原始模型,在这里,交易只取决于“对利益有目的的追求”2货币的普遍使用3生产中劳动的合理组织和严格的工厂纪律、合理的技术4最大可能地把企业和家庭经济彻底分离开来。

韦伯还把这种合理的簿记方式,连通商业同家庭的分离一起,视为资本主义经营的近代合理组织所必备的两个重要因素。

P108韦伯写到,一种经济行为的形式上的合理性,在于它在技术上的可能的计算,和由它真正应用的计算程度。相反,实质上的合理性则是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以某些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平均主义等的要求为前提,以此作为衡量经济行为结果的标准,哪怕这种结果从经济的角度上看是好无效益的。简言之,这两种合理性的差别在于,形式合理性是不预设价值论前提的,而实质和理性是预设这种前提的。“目的—工具合理性”称为“形式合理性”,而把价值合理性称为“实质合理性。” P110现代性的冲突:意义的丧失(科学发展是技术目的,不去考虑意义)和自由的丧失(制度化限制个人)。

第七讲 尼采强调生命,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注重酒神精神(狂欢,生命,矛盾,本能,激情),塑造超人,认为意义不过是视角不同的解释,反对宗教、道德、理性、虚无主义。

尼采的后现代体现在回归生命甚至是本能,理性与道德是他批判的对象,因为它束缚了人,使人成为它们唯唯诺诺的道德、理性奴隶。

第九讲 p198 权力的行使不断地创造知识,而反过来,知识也带来了权力。

第十讲 p216 双重合法性 知识的合法化和权力合法化。他从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一是知识(包括叙事知识与科学知识)自身的合法性,即它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合法性的,是需要借助于某种外在的学说,如“元叙事”,还是自身就具有合法性;二是知识如何能赋予社会存在(如社会规范、国家权力等)以合法性问题。

第十一讲 p236吉登斯 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超越左和右的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全球世界主义秩序的政治框架主张在全球化和反思的社会秩序中,建立一种对话民主的社会制度。在现代性问题方面,他否定“后现代社会”的来临,认定当今社会处于一种高度现代性或晚期现代性的状态,并把现代性视为当今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现代性的后果》 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xx年第一页。“一种后传统的秩序”

在于现代性的极度推动力,亦即现代性的动力机制。1时间和空间的分离2抽离机制的发展3知识的反思性运用。

《现代性的后果》对现代性做出一种制度分析:现代性的四个制度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反思性监控以及军事力量。P243监控指的是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为指导。

也分析了全球化的四个制度维度: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民族国家体系、国际劳动分工和世界军事秩序。

P251《现代性的后果》后现代性四个维度,超越匮乏型体系、多层次的民主参与、技术的人道化、非军事化。

P252全球世界主义的秩序,就是吉登斯试图超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以改造西方社会的理论构想。在《超越左与--激进政治的未来》,吉登斯详细地描绘了

2

他的这一构想的框架,共有六各方面。1重建社会团结。2改变政治思维,从解放政治转变到生活政治。解放政治,“指的是激进地卷入到从不平等和奴役状态下解放出来的过程”。《现代性的后果》p137.生活政治则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决策的政治,即晚期现代性的系统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达到选择生活方式与自我实现的目的。3推行创新型政治4进行更彻底的民主化,发展对话民主与情感民主。5按照积极的福利模式来重建福利国家。6解决人类事务中的暴力问题。

P257吉登斯对现代性社会的基本界定是,它是一个风险社会,充满着错位与风险,是一个失控的社会。产生这种风险的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人类出于知识的反思性而来的对自然与社会的干预与控制。因此现代性的风险性源于一种人为的不确定性,这种人为不确定性的出现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它进入我们的生活意味着我们的存在“比以前更有风险”。吉登斯且把人为不确定性视为“现代性的限度”。

第十二讲 詹姆逊 p268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 将资本主义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市场资本主义 2垄断式资本主义 3晚期资本主义。詹姆逊提出了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三类型论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于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文化风格和类型的一种断裂或决裂。

后现代文化的特征。P276 。1后现代文化商品化,抹杀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差别。2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无深度感。3主体、自我、情感的消失。他用主体的灭亡指的是不假外求、自信自足的资产阶级独立个体的终结,自我作为单元体的灭亡,它再也不是万事万物的中心。自我既已不在,情感也就无所寄托,同样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后现代的一切情感都是“非个人的”,飘忽无所主的。

第十三讲哈贝马斯 p284他的现代性观点:1将它作为一种“现代病理学理论”,来诊断现代性理论中存在的问题,2一想未完成的构想。主体哲学,意识哲学是现代性问题的根本所在。 P305提出了交往理论,其理论核心1是交往理性。2公共领域。通过交往理性,各主体之间在生活世界里通过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知识共享、彼此信任,去的认同的目标,并进而在公共领域中依据所达成的具有公共性的只是,来实现对国家的民主控制。

第十四讲 p321现代性的世俗化,解除的是宗教的神秘化光环,后现代性的进一步世俗化,要解除的则是理性形而上学的神秘化。

P311现代性意义的主体概念,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其一,在认识论上,它赋予主体以主动性2在道德论上,它赋予主体以强烈的自律的道德意识。3在价值论上,它赋予主体以人格的价值与尊严。主体性的意识也产生了消极的结果。1从人与自然的 关系而言,主体性是与作为客体的物相对立的。2.从认识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看,孤立性的主体,唯我论。

第十五讲p343查尔斯 泰勒《现代性的隐忧》1是源于西方“个人主义”而来的意义的丧失、道德的沦丧。2源于工具理性而导致的目的迷失3是现代高度集权化、官僚化的政治世界里的自由的丧失。

我认为还有 全球化带来的价值的混乱。

后现代强调差异、区别和多元主义。全球化则意味着趋向同一性。构成一个矛盾和悖论。其实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问题。在同一性的前提下的存异。目前全球化的趋同主要是市场体制和运作规则的趋同,经济层面的一体化。其他方面与层面上,则差异与矛盾性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后现代精神是批评的,否定的。

3

更多相关推荐: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理性的光芒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哲学介绍到世界近代哲学其中以哲学家为单位详细的阐述了西方历史上主要的思想流派我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理性之力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类独立的理性...

西方哲学读后感

西方哲学读后感一何为哲学何为哲学没有定论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一无所知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以前看过几本哲学的书籍一般都看不懂这段有时间从头又读了一遍西方哲学史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哲学西方的哲学是首先要推崇希腊哲学也就是古希腊哲学这里首先研究的就是自然研究一下金木水火土是什么由什么组成的以...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整个西方的哲学史就如同浩瀚的星空闪耀着各种哲学家的智慧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们所闪耀出来的哲学星光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哲学先贤们的思想西方哲学的长河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实话实说自己在读...

西方哲学史 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

西方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西方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第一遍读完了此书感觉不知所云再三的翻阅才有收获这是我才觉得哲学的魅力就是思考不断的思考才是发现真理的本质所在我十分喜欢这种感觉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

井底望天读书笔记西方哲学浅谈

井底望天读书笔记西方哲学浅谈一20xx1111075438在周报里面谈哲学问题特别是谈西方哲学问题似乎有点文不对题不过因为群里的一些同学不断提倡尤其是在大家开始文化自觉慢慢培养起中国文化自信心的同时也需要避免矫...

【超级实用】西方哲学简史 读后感

观西方哲学简史有感李星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西方哲学读后感

西方哲学读后感有人说大学本科根本不需要设立哲学课程因为哲学是门深奥的学科本科生所经历的太少根本无法理解哲学的真正含义曾经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是现在我却有了新的看法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必须明白哲学是什么虽说这没有一个统...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苏格拉底在其一生中没有写下只字片语他的思想完全是通过他的两位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以谈话录等形式记录下来色诺芬是个军人他的思想是因袭守旧的他对于对苏格拉底不虔诚以及错误引导青年人的指控是不能接受的...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

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介绍的第一个人物是孔子而罗素西方哲学史的第一章被命名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不难看出他将苏格拉底当做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在阅读西方哲学史一书...

西方哲学读后感(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