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辛劳的蚂蚁

时间:2024.4.18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 题 《辛劳的蚂蚁》 课 型 比较探究 课 时 1

上课日期 20xx年9月29日 作者姓名 黄亮

单 位 枣庄六中

爱好虚荣的伪君子 不讲实效的傻大王

《辛劳的蚂蚁》(1课时)

课前预习:

① 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

② 把文中重要的字词圈画做好标记。

③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学会探究文章内涵。

学习目标:

⒈学会概括文章大意

⒉体会诙谐幽默的语言,学会点评

⒊学习探究文章的内涵

评价任务:

⒈进行默读课文,能概括文章大意。

⒉再次阅读课文,学会结合文章点评蚂蚁。

⒊再次熟读课文,学会探究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引子: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蚂蚁的俗语和警句。着急的时候,我们说: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别人性格慈善的时候,我们形容他:走路时,怕踩死了蚂蚁。有时候我们又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比喻小错误,酿大祸。小小的蚂蚁给了我们太多的生活启示。

一、装模作样假勤劳 莫名其妙干傻事——初感文意:

★一句话概括

●问题一:指导语:快速默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本文篇幅很长,怎样把长文章读短呢,这就要求同学们学会概括文章大意,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把文章内容概括出来吗?同学们在概括之前需要弄清楚本文的主角是谁,它做了什么事,然后以此概括出来就行了,大家来试试吧,看谁表现的更好。

概括:

两只“爱好虚荣,不讲实效”“欺世盗名”的蚂蚁,以九牛二虎之力,“装模作样的勤劳”,盲目愚蠢搬运食物的故事。

★巧拟小标题

●问题二:请你细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详写蚂蚁愚蠢的两件事,你能说说这两件事为什么要详写吗?

概括:

①南辕北辙的笨拙搬运

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愚蠢丢弃

为什么:

本文主要讽刺像蚂蚁这种只知“装模作样的勤劳”,愚蠢的干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莫名其妙的傻事”的“爱好虚荣,不讲实效”的“欺世盗名”之徒的一类人。这两件事更能表

现这个中心,所以要详写。

二、爱好虚荣伪君子,不讲实效傻大王——体会妙处。

⒈紧扣主题

★紧扣关键词

●问题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本文紧扣住蚂蚁身上哪两个字来写的,在文中点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作用:

紧扣“愚蠢”两字,开头点了一次蚂蚁的愚蠢,写第一只蚂蚁时紧扣愚蠢,写第二只蚂蚁时又一次紧扣蚂蚁愚蠢,最后结尾再点愚蠢。这样写让文章主旨鲜明,中心突出。

★对比来突出

●问题二:阅读第五段,在文中找出对蚂蚁劳动艰辛、工作执着的句子,然后再找出蚂蚁最后是如何处理蜘蛛的句子,仔细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用意:

文中写了蚂蚁的劳动的艰辛,工作的执着,与最后把蜘蛛丢一边置之不理,形成了对比,突出蚂蚁的愚蠢。

★结尾为深化

●问题三:最后一段从全文的角度来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作用:

再次点出蚂蚁的愚蠢无知,深化蚂蚁是“爱好虚荣,不讲实效”的“欺世盗名之徒”这个中心。

⒉诙谐幽默的语言

指导语:前面我们学过的《蚂蚁》一文,和本文语言异曲同工之妙,都风趣幽默,诙谐可爱,两位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你能不能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的说说?

★拟人作手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如《蚂蚁》一文把蚂蚁的形象写的生动感人,就源于作者的巧妙的运用了拟人手法,如“畏畏缩缩”、“有一点胆怯”等词语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

★大词当小用:

两篇文章都把表现人的重大词语用在蚂蚁身上,不伦不类,大词小用产生了一种诙谐幽默的作用。如《辛劳的蚂蚁》一文中“名誉扫地”、“虚名”、“品德方面”、“诱导”作用等词,大词小用,富有幽默、讽刺的作用。又如《蚂蚁》一文说蚂蚁是一名“偷渡者”。具有可笑、诙谐的趣味。

三、诚实善良露可爱,愚蠢笨拙透可气——点评蚂蚁

★以文来解文

●问题一:指导语:快速浏览课文,本文的题目是辛劳的蚂蚁,如果让你再结合文章的语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__________蚂蚁”,你会怎么概括,能不能把它展示出来?

展示:

⒈愚蠢的蚂蚁、莫名其妙的蚂蚁、装模作样的蚂蚁、骗徒蚂蚁、虚荣的蚂、欺世盗名的蚂蚁等等。

★多角看问题

●问题二:指导语:俗话说:人无完人。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文中的蚂蚁也是。你能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蚂蚁身上的闪光点、及不足的地方吗?

闪光点:

笨拙中也透露出了那么一丝可爱,四处寻找可以搬运的东西表现出了蚂蚁很勤劳,两只蚂蚁一起打斗,却很快言归于好,显出了蚂蚁的善良,搬运死蜘蛛时蚂蚁又表现出了对工作的执着。

不足:

爱慕虚荣、愚蠢笨拙、做事没有目的,不讲究实效、喜欢表现。

四、爱慕虚荣即锁链,欺世盗名实闹剧——探究主旨

★主旨看结尾

指导语:⒈一篇好文章,往往有着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好的结尾往往有一句画龙点睛、意蕴深长的句子,给读者以警醒,以启迪。本文的结尾也有这样的特点,你能从结尾找到画龙点睛,或揭示和深化主旨的句子吗?

学生活动: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找这样的句子。

★以文再提炼

⒉ 学习本文后你一定还会受到许多启发,如果再让你为本文写一句简练、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你会怎么写?

一句话:

①爱慕虚荣即锁链,欺世盗名实闹剧。

②爱慕虚荣伪君子,不讲实效傻大王

③勤劳不是装出来的,傻事却是爱好虚荣做出来的。

④没有目的,不讲实效的做事,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料。

作业: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则片段,300字左右。要注意运用所学的方法力求使文章语言诙谐有趣。

教学反思:

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并能结合文章体会本文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学会点评,学习如何探究文章的内涵,以及能结合文本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学生进行说得训练。设计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结合文本来训练他们的合作探究的一些能力。

⒉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做的还不够好,个别环节设计的在再精细一些。点评和探究文章内涵的时候最好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有针对性的的评析。

板书:

《辛劳的蚂蚁》

装模作样假勤劳 莫名其妙干傻事

爱好虚荣伪君子 不讲实效傻大王

爱慕虚荣即锁链 欺世盗名实闹剧


第二篇:《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教案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教案及练习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拭去shì 蚱蜢zhàměnɡ 蹭到一边c?nɡ 豌豆wān 扬镳biāo 卸下xi? 褒扬bāo 顶巅diān 痒yǎnɡ 蜣螂qiānɡlánɡ 土坷垃kē 一轱轆ɡūlu

2. 多音字

3. 词语

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鹅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曾被水反复冲刷磨去棱角的椭圆形的光滑如鹅卵的石头。

浏览:粗略地看。

二码:英美长度单位。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144米。

雷同:随声附和。也指相同。

蚱蜢:昆虫,似蝗而小,农作物害虫。

痴呆:呆笨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情谊,容易被感动。

犹豫;疑惑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4. 作者

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

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二)学习目标

《辛劳的蚂蚁》

1.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②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本文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

②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运用幽默的笔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用头脑思考,不理解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的人的思想。

《走向虫子》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

①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反思自己:我们每天应该如何热爱生命、享受生命。

三、教师建议

我们已经学过南帆先生的《蚂蚁》。它自以为幸福无比,但是在居高临下的人看来,幸福是十分不可靠的,就在它得到一点食物乐不可支之时,致使它毁灭的危机随时

可能爆发。这里的蚂蚁,显然是南帆充满理性智慧的心灵反照。马克·吐温的蚂蚁,显然是另外一种心灵的反照。这个美国作家笔下的蚂蚁,另有一种针对性。他指出,在人们的头脑中对于蚂蚁,有一种现成的共识,就是十分辛劳。本文的题目,就是《辛劳的蚂蚁》。但如果和世俗的共识完全一致,作者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对于蚂蚁的辛劳。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文章和寓言。作者之所以要写蚂蚁,就是因为发现了世俗之见中包含着许多谬误。蚂蚁并不像天主教学校的教科书里所写的那样,整日辛劳,为冬天储存什么食粮。本文的全部趣味,与科学普及小品迥异,作者并不严格地遵循客观观察。

《走向虫子》这篇文章,和南帆、马克·吐温的文章有点相似,都是写小虫子的。不过南帆和马克·吐温写的是一种虫子(蚂蚁),而刘亮程的文章虽然不长,却写了好几种虫子,先是一种连名字也可以忽略的虫子,后来是一种叫做蜣螂的虫子,最后是蚂蚁。但这种区别是表面的。三种虫子,在人们看来,是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相对于人来说,是渺小的。这有什么可写的呢?如果按照某些贴近生活也就是贴近虫子的作文指导原则,对于虫子的描写,就限于这些常规的观感,那么文章就很难写,甚至写不出什么名堂来了。但是,作者之所以写得引人入胜,却不是这样。而是循着另一条思路,写自以为是的观感,一次又一次的碰壁。这是贴近虫子吗?不是,是贴近自我,贴近自我对于虫子的观感的变化,也是一条成功的为文之道。

四、课文讲解

《辛劳的蚂蚁》

(一)文章思路

作者从一开始,就带着和常识唱反调的特点。号称观察后得出的判断,都是相当极端的:“我好像始终没发现一个活蚂蚁比一个死了的更具有些微理性。”接着就把蚂蚁说成“欺世盗名之徒”。虽然在表面上,他摆出了一副具体分析的姿态,承认蚂蚁是辛劳的,还声明说他指的是普通的蚂蚁,排除了特别神奇的蚂蚁。这好像很讲究全面分析,绝不以偏概全。但

是,他的主旨恰恰是指出,这种世界上最卖力的动物,又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动物;它的辛劳,它的卖力,它的顽强,都是毫无意义的。它搬运远远超过它体重的东西,并不是为了储存到自己的窝里。它们只是为搬运而搬运,没有目的,没有成效,但是坚持搬运不止。显然,作者用尽一切笔墨,都在强调蚂蚁的愚蠢。

(二)文章主旨

本文以幽默的笔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用头脑思考,不理解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只知“装模作样的勤劳”,盲目而又愚蠢地干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莫名其妙的傻事”,“爱好虚荣,不讲究实效”的“欺世盗名之徒”。

(三)写作特点

本文的风格,并不客观冷静,相反是很轻松的,很诙谐的,充满了幽默感的。蚂蚁的无效劳动,虽然是愚蠢的,但并不可恶,也不可恨,而是在可笑中带着可爱。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文章强调了蚂蚁辛劳和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文章前面的一只蚂蚁,搬运的东西是很沉重的,比它的躯体大六倍。后面的一只,马克·吐温用很通俗的比喻这样形容:在二十分钟内所从事的劳动,其分量相当于人将两匹各重八百磅的马绑在一起,扛着它们越过一千八百英尺的光滑的大圆石,攀登了一座像尼亚加拉河上的悬崖顶,再从那里跳下去,登上三座塔尖,每座塔高一百二十英尺,然后卸下两匹马,放在一个毫无掩蔽的地方,也不用人看守着,就一径走开,又去干另一件莫名其妙的傻事。如此辛劳并不是为了储藏食物,完全是“白白浪费”。而搬运的方向,又是和蚂蚁的窝背道而驰的,加之搬运的方法又是极其笨拙的。可是,蚂蚁又十分执着,遇到障碍,如卵石,它不是绕过去,而是倒退着向上把东西往上“拽”。在艰难攀登之中,又是“扯”,又是“拉”,又是“拖”,又是“掀”,又是“爬”,又是“攀”,总之是反复地、顽强地折腾。

《走向虫子》

(一)文章思路

第一种虫子,很小,头只有针尖大,连名字都被忽略了。作者循着常规思维,“看得可笑。眼见它在指甲盖上爬行,到了尽头,若是不停止就要一头栽下去。作者由此产生了优越感,觉得这粒小虫面临危机,却毫无感觉,明明是“短视和盲目好笑”。但是,小虫却从手指底部慢慢地爬向了手心,并没有掉下去。这时,作者“为自己眼光(短浅)羞愧了”。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二)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我”几次观察小虫子的经历,揭示了无论多么弱小的生命都有着自己极强的自主意识,文章充满着对生命的赞颂和尊重。

(三)写作特点

文章的成功之道,就是关于从原始的感觉,深化为对人类的局限分析。这种散文,有丰富的感性描写,而且相当生动,但不是引发情感的抒发,而是以智慧的思

考为归结的。然而,文章又不是以议论为主的,而是以感性的、形象的描写为主体的。在形象的描写中,刘亮程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趣味,既不像南帆那样冷峻,把蚂蚁写得很可叹(陶醉在幸运之中不知祸之将至),又不像马克·吐温那样幽默,把蚂蚁写得傻气、很逗,而是把小虫子写得很自如,旁若无人,可笑的不是虫子,而是自以为是的人。文章写得更为精细的是蚂蚁,也是不辞辛苦地进行着一种沉重的劳动,“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用嘴巴咬,用头顶,失败了,跌了个仰面朝天,又重新来,“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有效果”。这当然是挺可笑的。但是,作者的立意并不仅仅在蚂蚁的可笑,而是人的更可笑。而这个人,并不是因为坏心可笑,而是因为好心而可笑。他同情蚂蚁,想帮蚂蚁的忙,就把一只在近旁闲转的蚂蚁捉住,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前面,让它帮忙。但是,好心却没有好结果,这只蚂蚁不肯帮忙,跑了。作者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强迫它”,它“生气了”,就改了方式,把逃跑的蚂蚁捉回来,放在劳碌的蚂蚁前面: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很明显,这个场面想象得很风趣,把蚂蚁平民化了,挺有人情味的,也挺好笑的。

五、重点句子理解

它做这样聪明的事,有如我背着一袋面粉从海德堡去巴黎,却绕道攀登施特拉斯堡尖塔一样。它爬到了上面,发现那地方不对头,于是它随便浏览了一下风景,接着,或者是爬了下来,或者要滚了下去。然后再一次出发——这一次仍像往常一样,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

理解:这个比喻,以显而易见的荒谬,把蚂蚁的愚蠢笨拙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读者感到的,仅仅是蚂蚁的笨拙、弱智和浪费力气吗;好像不完全是。在蚂蚁的笨拙中,似乎并不完全可笑、可悲、可怜、可恶、可恨,其中还有一点可叹、可爱、可欣赏的成分。为什么呢?因为它十分认真,十分执著,十分投入,十分顽强,十分天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它的这份执著、真诚和它的笨拙、弱智形成了反差或错位,构成了荒谬,隐含着作者的优越和宽容,引发了读者同情和会心的微笑。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理解:这是作者自我表述的第一次错误。这里有几点值得一提:第一,写自己,并不一定要写多么光辉伟大的名堂,自己的错误也可以成为文章的核心内容。第二,并不是自己的任何错误都能写成好文章的,就是错误也有无聊的,这里的错误,本来可以说是无聊的,但是作者的了不起,就在于把本来可能是无聊的错误深化了。

他把它写成是优越感的错误,自以为是的错误,而这种由于优越感而造成的错误,并不是个别的,而是人类普遍的错误。这样写自己的错误的深刻,就在于是对人的优越感的嘲笑。人的局限性如此之明显,在某些方面连一个小虫子都不如,却常常盲目地为优越感所蒙蔽。这一点因为处于对比(手之大,虫之小,人之自以为聪明,虫之笨)之中,而显得鲜明强烈,在一些方面,人不如虫,是人的局限:人对此的不自知,是更大的局限。人的局限是宿命的,不能超越的,人的盲目优越感却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人缺乏自审,因而“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人不能变成比人更为聪明的动物。这句话,虽然文字很浅白,道理却很深刻。自以为是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封闭。从这么平淡的事情中体悟到这么深邃的哲理,这就不仅仅是贴近了自我,而且是深化了自我。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一.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迫(qiǎnɡ) 雕塑(shu?)

B. 秀颀(qí) 更换(ɡēnɡ)

C. 贮藏(zhù) 称职(chēnɡ)

D. 秘诀(bì) 沉淀(diàn)

二.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辨别 巧妙绝伦 别出心裁 B. 隔漠 心旷神怡 千锤百练

C. 威胁 出奇致胜 相题并论 D. 造诣 殉私舞弊 记忆尤新

三. 在下列提供的词语中选正确的填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

1. 我好像始终没发现一个活蚂蚁比一个死了的更具有( )。

2. 一般的蚂蚁都属( )。

3. 蚂蚁“不知道它的穴在那里”。离开三尺远,它就( )。

4. 蚂蚁“缺乏判断能力,不能区分什么东西是好吃的,什么东西是不好吃的”。这说明它是( )。

欺世盗名之徒 狡猾的昆虫 些微理性 生机 找不到它 不大放心 愚蠢无知的 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四、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五、阅读《石缝间的生命》,完成文后各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由此,它们才能迎击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⑤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白已,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⑥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 阅读全文,指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使作者“感动得潸然泪下”。

2. (1)第②段中,作者赞美了无名野草“生命的本能”的尊贵。这里的“本能”是指什么?(用文中的词句概括,不超过15字。)

答:

(2)第③段中。作者从“蒲公英”的生长中感悟到生命“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这句话在文中具体指的什么?(根据这段文字作概括)

答:

3. 第④段写“石缝间的松柏”,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松柏的?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松柏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4.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答:

5.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指出“石缝间的生命”是美学的。品赏全文,你认为“石缝间的生命之美在哪里。

答:

6. 下面这段话是作者由自然界生命本体的认识提升到人生哲理的一段议论。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能体现这段议论内容的人物的生活经历,作概要的叙述。 (必须交代书名和作者)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答:

【试题答案】

一、B

二、A

三、1. 些微理性 2. 欺世盗名之徒 3. 找不到它 4. 愚蠢无知的

四、如:①贪婪者必自毙。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③安逸让人忘记忧患。 五、1. 石缝间的野草、山花和松柏在恶劣的环境里,顽强拼搏,茁壮生长,体现出它们倔强的性格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2. (1)自己生长根须;自己寻找石缝。

(2)同是蒲公英,在田野里生长茁壮,根须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在石缝里显得坚韧苍老,没有光泽,为登山人作可靠的抓手。

3. 躯干、枝叶、树根。可从松柏高大的形象、坚强的意志、无穷的力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感受。

4.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以小花小草衬托松柏惊人的生命力。

5. 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艰苦环境里蓬勃生长的外在美;与险恶环境拼搏斗争求得生存的内在美;使世界变得神奇辉煌的创造美。

6. 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了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度产生自杀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认识到生命的价值,重新安排生活,开始艰难的写作,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理想:“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名著可以是大纲推荐的,也可以是大纲推荐之外的。作家名、著作名写错别字不得分;故事概述应体现“困厄”“锤炼”“升华”三个关键词。)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作文论据

三、通力合作,认真进行检查和抽查1、为确保用电抄核收效能监察工作不流于形式,公司领导亲自带领六个工作小组对各供电所的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的同时,根据检查内容重点到现场抽查核对,并暗访有关…

七年级语文作文总结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初一版)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

七年级语文作文范文

成长的烦恼昏暗的台灯下我凝视着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涩中略微含着的一点甘甜也被我贪婪的嘴给霸占了一片朦胧朦胧地勾勒出记忆可记忆却不再朦胧作业之多难为了嬉戏之少老师严厉阻抑了欢笑之渺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范文12篇

这就是我茫茫宇宙广阔无垠的世界苍茫的大地而我却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不足道也许我无法像伟人一样为世界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我并不想做平庸和碌碌无为的人即使我的人生并不是那么的有闪光点但我也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人生...

七年级语文作文范文

20xx给自己一些半命题20xx奖品20xx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20xx幸福的颜色20xx想起了半命题20xx让走进心灵半命题20xx的味道半命题20xx守望20xx留下20xx过程写人作文那些年我读懂了父亲翻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作文范文12篇

雪人走春天风儿着像清娃着一样膊土的筝牦上针伴作打树阳出醒唱里的在青向脚小风你个疏赛打农开恼民眨枝也伴下多打雨和让安亮风的人字飞母赶着风不朋错的树是筋里天膊的满的粉长赶事了神是的响花混阳地绿来片细的石起地嘹领藏有...

七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作文参考例文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六单元作文参考例文我读懂了亲情原来在不经意间很多事情就不了了之题记小时候会怨你你与我的见面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向听到你说得最多的话总是你必须得走了下次再来见我我不会在...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作文教案与范文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设计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1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第一单元的课文描写了古今中外的人物他们各具个性人...

人教版九年级一--五单元作文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范文DearWenxinTherearethreegoodwaystolearnEnglishOnewayisbeinginterestedinwhatyouaredoingIfyoua...

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作文

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作文范文作文一请根据下面日程表的活动内容以MySchoolDay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参考范文MySchoolDayIgetupatsixoclockIreadEnglishforha...

最新广州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以下几篇范文给你们做参考作用不会写的最好把它背熟Unit1MymotherMymotherisverykindShehelpsmealotShetakesgoodcareofmydailylifeForexam...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作文例文(二)(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作文例文二第一部分16题24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fn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七年级语文作文(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