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孩子付出了什么——《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时间:2024.5.9

你为孩子付出了什么——《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一、坚定自主教育孩子的信念、信心

“无论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学识多么渊博,教学能力多么强,对教育孩子怀有多么良好的愿望,如果孩子的家长不能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与学校教育所做的努力背道而驰,那么学校教育无论如何也收不到良好的成效。”(24页)

遗传决定论还是教育(环境)决定论都是不可取的,但作为父母,如果定要在两个极端中选一个站队的话,我们宁愿站在后者这边。因为孩子来到我们身边之后,如果他有缺陷,我们都已经不可能做徒劳的事情,不可一味怨天尤人,惟有相信教育与环境的巨大作用,才能让我们振作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的教养措施,努力往好的方向改变;如果他是“神童”,我们更要谨慎从事,不能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仗此而做“甩手掌柜”,更不能再犯《伤仲永》的毛病,让人“棒杀”,使孩子生活在虚荣、清高、过于争强好胜的环境里。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早期教育功利化和神化,迷信幼儿园门口的各种培训班测试班,整天担心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校、家庭、社会三样教育,即“三位一体”,通常是这么定位的:“学校教育是主渠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以为不然,家庭教育至少与学校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说法也欠妥,肯定“第一”的同时,还要讲“家长是孩子永远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而不是当孩子进入小学甚至幼儿园后,教育的事情都一古脑儿交给“第二任”教师、“第二所”学校了。家长、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不仅是“启蒙”,更是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语言、行为的示范、熏陶,是对孩子成长物质、文化环境的创设和营造,是有意识的持之以恒、讲究科学与艺术的教育。

二、限制家长的“小自由”成就孩子的“大自由”

“在众多上流社会的家庭中,有哪些家长会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而心甘情愿地去放弃自己的社交活动,消除自己的偏见,放弃那些个人享受,身体力行地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54页)

中国的父母往往愿意在经济上不计成本的满足孩子,以及“讨饭也要供你上学”的培养孩子(大多直奔功名利禄而去,而不是他们的终身的真正幸福和谐),为了孩子世俗的出息乃至出人头地而“可怜”了自己、牺牲了自己。然而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期望过高,一旦未及,难免“恨铁不成钢”,乃至怒火攻心,期望变成了失望,爱变成了恨,热变成了冷。与对孩

子的高要求相比,与为孩子的高物质投入相比,有多少父母很自愿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每时每刻都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站在孩子面前?以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教养出现在孩子面前?每天都留出宝贵的时间与孩子独处,共同娱乐休闲、谈心交流、学习探索?

我们的父母往往忽略的正是陪孩子的时间、做孩子的榜样这些从工人农民到达官富商都可以做的事情——这些最不需要物质条件、对孩子最重要,但最容易被忽略、最不容易坚持的事情。

于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是“麻将家庭”、“赌博家庭”、“牢骚家庭”、“暴力家庭”、“婚外恋家庭”、“网络成瘾家庭”、“酒来酒往的家庭”??,越来越多的是“单亲子女”、“留守子女”??,家里常有酒气而无书香,常有吵闹而无宁静,常有不满之音而难得知足之笑,在这样的家里,我们仅仅凭着一点钱就可以培养好孩子了吗?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

作为父母,你到底为孩子付出了什么?

三、重视“心灵的培养”和“均衡的营养”

第六章“把孩子培养成用世界最美好词汇形容的人”(69~72页)短短4页,却有很多精彩精辟的论述,语句非常优美。看这个标题,似乎有点世俗功利味,实则不然,与我们动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同。请看:“我打算把儿子培养成一位少年老成的学者吗?不,我绝对不想”,“把儿子过早培养成一位非常著名的拉丁或希腊学者,或者培养成一个数学家,都会是让我感到极不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一位少年老成的学者,一株温室里的花草,一个病兮兮的孩子,一具孩子的尸体,在我眼里是同义词”。“如今社会上培养出来的许多只知道关起来做学问的学者,都体弱多病,毫无生气,不懂得社会交往,成了书呆子似的人。他们的外部视野很少跳出他们最近的书本,他们掌握的知识也仅仅局限于所钻研的那门科学”“古人能够做到忧国忧民,对自己祖国的兴衰非常关心;而那些所谓的学者却是把国家的兴衰抛逐脑后,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社会上被认为是才子的年轻人,或者靠着自己的温文尔雅而出人头地的年轻人,时常在演讲厅里重复同样的段落,总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细品这些语句,对照当今我们的一些教育现实,你不觉得似曾相识吗?

那么,“用世界最美好词汇形容的人”应该是怎样培养的呢?“我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条件,依靠我的知识与经验,来做到这一点,让他首先成为一个健康的、强壮的、富有活力的、幸福的年轻人”“我尽可能均衡地去培养他的感觉”“开发儿子在常识、想象力、微妙的感觉等这些很少被人考虑的方面的能力”“从孩子整日依偎在母亲的怀抱时起,我们做家长

的就根据道德准则,尤其是根据最纯洁、最高尚的道德品格要求去引导孩子的憎恶。(这样一来,孩子一些不恰当爱好与憎恶便被抑制住了,与此同时,其他一些令人称道的爱好和憎恶则得到了鼓励)”“我们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孩子心灵的培养上”。

在第八章“如何向孩子传授知识”中,作者还认识到“倘若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培养,让孩子接受了错误的道德观念,那么它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旦人类心灵的能量得到合适的开发,从此之后它们便永远也无法被抑制。即便有人给他们戴上枷锁,他们也必将奋力挣脱这些枷锁,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进”。另外书中不止三次提到“全面的教育”、“人的全面性”。

小卡尔.威特的成长历程令人信服地表明了“心灵培养”和“全面、均衡营养(培养)”的重要性:“尽管我对过早成熟比较厌恶,可当孩子的教育基础已经打好的时候,结果自然便发生了,就如同把一个球放在一个斜坡的最高处,当你一放手,球自然会从斜坡上滚下来一样”(第七章开头段)。

“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往往是急切的、直接的奔向自己期待的结果,忘了过程,甚至想把孩子成长过程应该有的道路和道路上的风景省掉,一步登天,自然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了。

联系今天不时可见的“见分不见人” “片面的教育(营养)”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重智轻德”“文理壁垒”诸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远见。

四、关于心灵的培养

在第八章“如何向孩子传授知识”中,作者反复强调心灵的培养问题:“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时候,倘若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培养,让孩子接受了错误的道德观念,那么它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94页),“一旦人类心灵的能量得到合适的开发,从此之后他们便永远也无法被抑制。即便有人给他们戴上枷锁,他们也必将奋力挣脱这些枷锁,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进”(96页)“他之所以能够快乐的学习,是因为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多方面的乐趣,并且观察到了他的能力一天天地不断提高”(95页)。

心理健康当下已是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已经引起了学校的重视,甚至纳入课程。但我的理解,“心灵”与“心理”虽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区别。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重视了对小孩子美好“心灵”的培养,那么孩子进入中小学后的“心理”问题肯定会大大减少——“心灵”美了,“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五、关于奖赏与激励

心灵的培养离不开奖赏与激励。该书专章阐述“如何对孩子施行奖赏” (第19章),另

外第12章“培养孩子谦逊的品质”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观点:

“不要用酬金来奖励孩子获取知识”、“我从来不会因为卡尔做了某件好事而用钱或值钱的东西来奖励他”、“奖赏很容易演变成纯粹的报酬,从而失去它们应有的价值”、“提防他仅仅满足于获得奖赏”(187~189页);“提防孩子变得自负和爱慕虚荣”()“提防外人对孩子的过度赞扬”(127~129页)。

那么,怎样进行合理的奖赏呢?

“因采取某种行为获得成功而心情愉快;因战胜自我而感到快乐,并受到我们的爱抚;将发生的事情记录他的《操行书》;我们的朋友对他的十分喜爱??,这些就是他得的所有奖赏”(187)、“赏罚一定要分明”(190);

“卡尔仅仅能够得到我们有节制的表扬。诸如‘好的,儿子’、‘干得好,孩子’、‘你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你说得对’之类的话”。

“要想得到爱抚或亲吻,卡尔必须做出对他的年纪来说不寻常的事情??我对他的爱抚与亲吻因而很受他的重视”(120页)——哈哈,连父母对孩子的亲吻都这么有讲究和克制! “然而,对他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莫过于我对他的肯定,尤其是在他的生命中最值得注意的时刻给予他的肯定”(120页)

“真正的表扬,它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温柔的一瞥、手部的轻轻一按、发自内心的几个字、有时甚至是面颊上的轻轻一拍或一个亲吻,但最为重要的是关爱与仁慈,或者为了受表扬者的好处而采取的受欢迎的行为”(124页)。

如今,家庭里双方两代6个成人每天围着一个小孩在转,众星捧月之下,对孩子的奖赏——无论是体现于食品、玩具、服装、娱乐等物质上的,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甜言蜜语”,很多孩子都已陷入了“奖赏过度”造成的“审美疲倦”,激励效果没达到,却往往滋生了孩子的虚荣、自负和娇弱,于是“小公主”“、小霸王”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家里的“老大”。另外,很多家庭采取的孩子做家务、完成作业就给几块钱作为奖励,或曰培养其理财意识,也值得我们三思。

从学校看,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发展性评价,对已往否定式教育的矫枉无疑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难免片面,于是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老师动不动就朝学生竖大拇指(哪怕是简单重复的问答),不绝于耳的是“太好了”、“太棒了”等“最高级”的形容词。如此这般,过度的、过于频繁的激励导致激励的“边际效应”急剧递减,学生陷入了群体激励性麻木状态。看来,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应该有个辨证地理解。


第二篇: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一再称,她教育女儿成功,一个主要方面是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现在也可看到其它几本少儿教育的书中提到此书,作者都对此书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的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但也有人称这是一本伪书,其中许多观点是不科学、不可取的。不管是否是作者或出版社出于营利目的的炒作,我认为它的许多观点确实对我们有所启发。

据介绍,此书作者是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卡尔.威特是德国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乡村牧师,在他还没有孩子时,就提出了必须从幼儿开始教育子女。虽然小威特出生后显得比一般婴儿要傻,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仍然按计划进行了早期教育的试验,结果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小威特出生于1800年7月,8、9岁时他已能自由运用德、法、意、拉丁、英、希腊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尤为擅长数学;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812年冬天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一些学者好评;13岁出版《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由于提供的数学论文卓而不群而被授予博士学位。这本书就是老卡特.威特教育14岁前的小威特的经验之谈。

现将其主要的观点及方法摘要如下:

一、选择合格的女人为妻,不是仅仅因为她漂亮、出身名门或拥用财富,重要的是她必须身体健康、内秀、善良,没有家族病症和众所侧目的缺陷。

二、妊娠期不要豢养宠物,它们可能传染某种疾病,女人在准备怀孕前就应该充分注意自己的精神和体质。怀孕后应时常到户外散步走动,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怀孕期间不吃辛辣的东西,像咸菜、虾为一类东西一概不吃。怀孕期间的母亲如果心怀不快乐,经常哭泣,那么直接导致婴儿发育不良,而发育不良是形成软弱无能者的原因之一。

三、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最好不要雇人教育孩子。

四、孩子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但大多数人是相差不大的,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五、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不要对孩子过分挑剔、要求太高,这样会最终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怨恨。

六、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很大程度到决于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所以说,国民的道德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其子女的教育如何。

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早期教育有损于儿童的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产生这

一法则的原因是每个动物的潜在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它就永远也不能得到再发展了。例如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的发展期大约是在出生后4天之内,如果在这期间不让它发展,那么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所以如果把刚生下来的小鸡在最初4天里不放在母鸡身边,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跟随母亲了。

八、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简直不同。

九、3岁以前的“硬灌”教育模式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十、孩子爱吃的食物就是他最好的食物。德谚有云:“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可以让厌恶数学的孩子多吃马岭薯,让缺乏美术兴趣的孩子多吃白菜,没常性的孩子禁食豌豆,粗暴的孩子禁令洋白菜。定时吃饭,两顿饭之间只许喝水,不许吃别的,免得血液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那样大脑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要随便给孩子吃零食、点心,即使为了给他加强营养,也应规定有固定的吃点心时间。

十一、愉快是健康的关健。孩子的房间从最初起就应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天气晴朗,带孩子到田野,让他眺望绿色的原野;婴儿睡觉时,决不要像布娃娃那样把他裹得紧紧的;多带他呼吸新鲜空气;培养孩子喜欢洗澡的天性、按摩他的手脚,这样即能发展他的触觉,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的灵活。

十二、从训练孩子的五官开始。通过悦耳的的歌声、朗诵诗歌发展耳朵的听力;有效的训练眼睛,如分辩不同的颜色;味觉方面,给孩子各种味道刺激的同时,坚持让他吃清淡的食物;尽早让孩子学会爬行,这会大大促使大脑发育,使孩子变得聪明;识别各种物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孩子的智力开启中,画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善于绘画的父母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让孩子专心注意某些事物、记住某些物品,以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这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力也是十分有效的;通过接触不同的物品教会孩子光滑、粗糙等形容词;心量让孩子的手发挥多种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对孩子进行各种训练,决不是强迫他去做。

十三、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孩子刚会辨别事物时就教他说话。3岁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应尽早教孩子语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言即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孩子若能在6岁前掌握准确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就一定会很快。父母要抓主机会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在教孩子语言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建议:1、发纯正的音,2、从身边的实物开始,3、靠讲故事来增加与世界的亲和力,4、尽力丰富词汇,

5、反对教孩子不完整的话和方言,6、用明确的词汇来“武装”清晰的小头脑。

十四、尽早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孩子将来能否成功,跟这三个方面都有重大的关系。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早期教育可使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大提前,尤其婴儿时期,每天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在创造力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题。想像力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凡

是幼年充分发展了想像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因此,多给他们讲故事、儿歌...。

十五、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能强迫施教。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十六、如何教孩子学外语。1、用“耳”学外语,多让他听。2、与期背莫如练,不一定系统的教授语法。3、用不同的语言去阅读同一个故事。4、弄清词源。5、最有效的办法是各种游戏。

十七、抓住孩子模仿大人用笔时教他写字。刚学会简单的句子,就可以让他天天写日记

十八、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1、在孩子在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该告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讲到最有趣的地方打住,告诉他这个故事是哪本书中的,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2、让孩子接触音乐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任何艺术的生命就如同荒野一样,父母有义务使他们具有文学和音乐的修养。

十九、如何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如何能使孩子即能轻松愉快又学到丰富的知识?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由于孩子不知道精力往何处用而造成的,这无疑是一种精力的浪费,应尽量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

二十、绝不用填鸭式教育。首先唤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进行恰到好外的教育。为此,不必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教育,从不告诉他哪是植物学是问题、哪是动物学是的问题等,或是先照课本教给他一些基础知识,这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

二十一、与孩子地位平等地。耐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说明,否则会使孩子的究理精神白白枯死。孩子即不能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权威的压制,受到权威的压制,孩子的辨别能力就会萎缩,也就谈不到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还会形成孩子病态接受暗示的心理。久而久之,在权威压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精神上便会产生种种缺陷。

二十二、数学的教导方法。孩子普遍对数学缺乏兴趣,在为其它许多学科可以到大自然中实地接触,如植物学。但数学却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因此,首先要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如数水果,将数学知道运用于实际。

二十三、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得眼光短浅、头脑陕隘,不可能成为有创建的学者。多带孩子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使他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不怯场、不怯生,越是人多的场合越能发挥的好。还带他多参观美术馆、工厂、矿山等,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参观前最好能阅读有关的书籍。参观回来,让他叙述叙述见到的一切。

二十四、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玩对孩子不仅是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玩中可以逐步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相象力、操作能力都是通过游戏玩出来的。

二十五、以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让孩子学很多动西,并不是让他成为一个满腹经伦、知识丰富却不能象其它人一样适应社会的人。不娇惯、不要总把他抱在怀里,不要让他得到过分的安慰和同情,培养坚忍不拨的品格。

二十六、性格就是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别人接受,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如果性格孤僻,他的交往活动就只会在狭窄的范围中,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人们直接配合,结果往往半途而废,走向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就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在将来有所成就。

二十七、不以把孩子培养成学者为目的。完美的人,应该是,心胸宽广、富于献精神、充满仁爱之心,能够看到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它。

二十八、让美好的动西在孩子身上形成本性和自觉。从孩子小时候就严格要求他,不要相信“小时候可以放宽一些,长大后再严格一些”。让好的行为从小成为习惯。

二十九、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就不道理。

三十、以身作则先尊重孩子。即是孩子再怎么哭闹,他也不会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让他知道,哭闹是没用的。

三十一、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感、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容易为其它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而吸引、沉溺其中。要让他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让他到自己是为人所属,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三十二、对待孩子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始终如一,赏罚分明。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给孩子带来痛苦。

三十三、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只要有兴趣地、主动地学习,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三十四、做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去纠正和改正错误,敢天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只有这样的鼓励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三十五、锻炼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让他学会周密地计划自己的时间,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发挥他的兴趣爱好。

三十六、对孩子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让孩子具有同情心。培养孩子的的情操和情感,使他具备高沿的品德和虔诚的爱憎好恶。让他学会去爱别人,让他懂理什么是同情,什么是人生最美好的动西。人只有在行善时,最接近上帝。

三十七、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

三十八、不能错误的批评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心服口服。

三十九、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让他自己扣衣服上的纽扣,培养他树立帮助人的观念,使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要因怕跌到而不让孩子尽情玩耍,以致他没有机会锻炼身体;不要给孩子讲可怕的鬼故事,当他们承受不起之时可能会精神错乱。

四十、选择孩子的玩伴,以免他可能沾染上各种坏习惯。没有小伙伴,孩子也不会失去童趣,父母应多陪孩子玩。让孩子与其它孩子少接触最大的好处是使孩子能心态平和地处理一些事情,由于他没有与其它孩子争吵的机会,所以就不会象其它孩子那样容易激动。

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被人们称为“第一代成功学大师”,他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戴尔·卡耐基在道德、精神和行为方面影响了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的生活,他的教学构想改革了成人教育的方法。

他的著作《人性的光辉》、《语言的突破》、《美好的人生》、《人性的优点》曾被译成28种文字,其中《人性的弱点》一书,是继《圣经》之后世界出版史上第二畅销书!

他在经济领域的成功不仅在于出色地经营了自己的企业和人生,而且在于他能将经商术完美地传授于他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在欧美的工商界,言必谈卡耐基,许多人以参加过卡耐基训练班为荣,借以表明自己所受的无可挑剔的经商智慧教育。更有一些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和员工集体参加卡耐基训练班,并以此作为上岗的合格标志。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卡耐基不仅白手起家,从一个独闯天下的农家孩子一跃而成为百万富翁,而且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和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包括前人和同时代的人。与足不出户、闭门研究的企业经营思想家们不同的是,卡耐基又是一个勤勉经营、脚踏实地而有所悟的实业家,他所展现给世人的经商方法和技巧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各地卡耐基热此起彼伏、一浪高于一浪的根本原因所在。

《时代周刊》曾经这样写道,“或许,除了自由女神,戴尔·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足见他在美国人心目中显赫的地位。

卡耐基要求教师强调训练可能获得的益处,指出每一次的学习如何能培养技巧,展示改变态度可以产生的效果,以此来诱发学员产生达到他们目标的动机。

卡耐基课程的教师非常注意适时地增进每一个学员的能力,在学员发表谈话之后,教师做非常简要的讲评——通常只是三言两语——为这个学员及全班同学点明他的重大成就是什么。卡耐基认为,讲评要在谈话之后立即提出,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立刻作讲评比在稍后作讲评,更能使学员接受和记住。

我们不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为人——就是我们能够,我们也不会这样做。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帮助一个人更有效地运用他所具有的任何能力和天赋才能。除去了畏惧,一个人就能够表达他所要表达的任何意思;在这种办法之下,整个人就能致力于实现自己所想实现的目标。这种能表达自我的新自由所带来的快乐和力量,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思想和行动方式,但是人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比以前更能够运用他自己的禀赋而已。我们不能够把

人们内心里所没有的资质给他们,但是可使他们认识他们自己的资质,并且鼓励他们去运用这些资质。

戴尔·卡耐基的训练是基于对人的本性的分析:人能自我肯定、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并能够因为了解自己而达到目标。卡耐基课程所注意的,则是教人克服畏惧、表达真诚、传达热忱,以及在讲演时注意听众一般的反应。卡耐基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自我暗示"。这个观念是由艾默尔·柯乌尔提出来的。柯乌尔的看法是,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谈话"决定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是行动的基础。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认为"我是一个失败的人",结果肯定会失败;如果一个人认为"我一无用处",这个人就会真的一无用处;如果一个人认为"我是落伍人物",他的行为必然会象个落伍的人物。

但在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认为"我能够成功,我正在进步,并且会愈来愈好",那么他一定会成功。柯乌尔在"自我谈话"方面最著名的建议是:“不断重复地对自己说,每天我在各方面都愈来愈好。”

由于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卡耐基课程的教师就努力使每一个学员在发表谈话之后,觉得有成就感。他们的讲评集中肯定学员好的表现,而不注意他的手势、呼吸、姿态、大纲、笔记或讲话的风格上,所有的讲评都强调整个讲演的优点。以这种态度来鼓励学员,学员就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感觉。学员都等待着上每一堂课,他们带着新建立起来的自信,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甚至在结束之前),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他们整个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好的表现立刻给予嘉勉,并不断强化,缺点则不予注意,到时候学员自然会把好的表现养成为习惯。每班最有进步的学员都受到奖励。此外,在改进人际关系和控制忧虑方面有成就的,也给予特别的奖励。得奖的人都特别重视这些奖励,并把奖励作为自信的见证。此外,称赞和嘉许的气氛也培养了学员积极肯定的态度。

在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卡耐基课程的重点就转向现在和未来,并且把相当多的时间放在人际关系、避免忧虑、记忆姓名、散发热忱以及其他积极肯定的想法等等方面。

戴尔·卡耐基的理论、原则和做法,并没有随着卡耐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这些理论、原则和做法融入了毕业学员的生活中,应当继续发挥它的功效,帮助人们寻找新的途径,过更具活力、更令人满意、更丰富的一生。

智力的结构

关于智力究竟由几种因素构成的?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单因素,有人主张二因素,也有人主张多因素,形成各种不同的智力结构理论。

? 1.单因素论

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但智力只是一种总的能力。例如,高尔顿、推孟等人都主张智力是单因素的,他们编制的量表只提供单一分数(智商),只测一种智力。

? 2.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1904)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 素,又称G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是特殊因素,又称S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二者相互联系,完成任何作业都需要G因素和S因素的结合。

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基础和关键,各种智力测验就是通过广泛取样而求出G因素的。 ? 3.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 Thurstone)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智力结构的群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七种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即语词理解(V)、语词流畅(W)、推理能力(R)、计数能力(N)、机械记忆能力(M)、空间能力(S)和知觉速度(P)。

瑟斯顿为此设计了智力测验来测量这七种因素,测验结果与他原来认为各种智力因素之间彼此无关的设想相反,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 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 P. Gvilford)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分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

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个因素; 第三个维度是产品,即智力活动的结果,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蕴含6个因素。

把这3个变项组合起来,会得到4×5×6=12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

? 5.阜南的等级层次理论

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 E. Vernon)提出了智力层次的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是按等级层次组织起来的,

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相当于斯皮尔曼的G因素;

其次是言语-教育能力和操作与机械能力两个大因素群;

第三层是小因素群,如言语-教育能力又可分为言语因素、数量因素等;

最后是特殊因素,相当于斯皮尔曼的S因素。

? 6.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 B. Cattell)等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

晶体智力则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

? 7.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智力理论可分为三个分理论:

情境分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系;

经验分理论,阐述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

成分分理论,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心理结构。

8.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oward Gardner ),19xx年出版著作《智力的结构》 )。

? 逻辑数学智力

? 语言智力

? 空间智力

? 身体运动智力

? 人际关系智力

? 内省智力

? 自然智力

有关智力测量的量表有:

? 比纳测验量表

? 瑞文推测量表

?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PIXTEL_MMI_EBOOK_2005>3 </PIXTEL_MMI_EBOOK_2005>

更多相关推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集是一本用自身成功经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价值的论文集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动性实践手册是提升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的指路灯也指明了全面提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教育问题是人类的永恒性话题之一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期通过对卡尔威特的教育的阅读使我深受触动中西方在教育上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太多的不同中外在家庭教育子女方面的差异非常值得国人的深...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同义镇中心学校司玉阁目前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除了经济进步可能就要算是教育发展了但教育孩子竟然成了一大难题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凡是与教育有瓜葛的人都对教育苦不堪言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教育现存的问题真的是...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讲的是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借鉴老威特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为人类多培养出一个天才要胜过生养出千万个庸俗的人这是老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gt读后感朱海容这学期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着名的天才他八岁时...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浦北小学阮建敏对卡尔威特的教育早有所耳闻几年前也将其纳入我的书架中但一直没机会好好读几个星期前我从书架上取下这本带有些许灰尘的书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开始了阅读单看卡尔威特取得的成就对于我们这样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自从当了妈妈后我对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更为关注了今年寒假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着很长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本书讲述了在老卡尔...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金艳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金艳成我读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后就特别想看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因为刘亦婷的教育方法很多采用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教育理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就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了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我读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后就特别想看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因为刘亦婷的教育方法很多采用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教育理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就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了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学院文理学院班级公管091学号22号姓名孙志莉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时间仓促我利用了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来自德国教育经典之作初读卡尔威特的教育令人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己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但孩子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或学校度过的作...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