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马克思

时间:2024.4.27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所谓原始积累”,这一部分讲的是资本主义和资本家是

从哪儿来的,讲的是资本主义起源这个问题。我们这一讲便是集中讨论这个问题。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不是一般地以生产力的革命、

交换的革命,而是以一场深刻的金融革命为标志。

欧洲

16世纪以来连绵不息、不断升级的战争产生了巨大的战争融资需求,跨国的金

融信贷体系形成了,

一个被称为“金融”的领域独立了,

“国王的债务”被货币化了,

成为

在银行家们之间投资转卖的财富—资本,一条“由债务驱动”的发展道路由此开辟。

马克思的天才之处正在于紧紧抓住并率先深刻分析了这条后来被称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道路,揭示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崛起的根源、不可避免的危机,真理性地揭示了

本主义发展方式的限度及其与生俱来的脆弱之处。

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

最广为流行的舆论里面大概只有一句话庶几正确:

“马克思的

经济学不是市场经济学。

”即使马克思活着,

他本人也会同意这句话,

但这丝毫说明不了什

么。相对而言,另外一种流行的舆论则是不正确的,这种舆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是“政 治经济学”。持此观点的人忘记了《资本论》的副标题叫“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忘记了

马克思的经济学恰恰是在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什么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最简单地说,

马克思的经济学是“资本经济学”,

把它理解

为“金融经济学”倒庶几接近于马克思的原意。实际上,马克思是在对“市场经济学”和 “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方才建立起他独特的方法论。早在《

1844

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

马克思就采用他独创的“经济学—哲学”方法,

采用资本的语言或者

金融的语言,

重新叙述了市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所讲述的内容。

“马克思的语言”使得熟

悉市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叙述的人们感到困惑不解,

“马克思的方法”也使经济学家和哲

学家陷入了双重困境,于是,经济学家们只好说《资本论》是哲学书,哲学家们则说《资

论》乃是经济学著作。而这不过暴露出现代知识最根本的缺陷与困境:哲学家不懂经济学,

从而使哲学变成了玄学和空谈;

经济学家不懂哲学,

这使得经济学缺乏思想的含量,

甚至变

成了统计。

《资本论》

第一卷出版伊始所遭遇的最广泛的批评就是,

当时的人们认为:

马克思对

于经济的叙述是“极其抽象的”,

而马克思对此的回答也很著名:

要分析资本和金融,

靠化

学试剂和手术刀、

靠斯密所开创的那种“经济学家讲故事”的通俗方式是完全不行的,

因为

这需要“抽象力”。

今天,

任何对于期货、

期权交易和证券投资有一定了解的人,

或许都会明白马克思所

说的“抽象力”是指什么,

因为资本和金融是高度抽象的领域。

华尔街已经开始雇用高等数

学家和高等物理学家对资本市场进行分析,

只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要理解马克思的方法、

马克思的洞见和预言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

他比迄今为止任何一位经济学家都懂历史。

在他看来,

16世纪地中海地区极端活跃的融资活动使得“金融”从各行各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支

配性的领域,

而这划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代—资本自我增值的时代。

按照马克思的这种观察,把债务打包成“信用凭证”进行买卖就绝非米尔顿·弗里德曼的

了不起的发明,

因为早在

16世纪意大利皮亚琴察交易会上,

这种把国王的债务打包成信用券进行买卖的交易,

即“债券”交易,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而在马克思看来,这也正是资本主义本质性的东西。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弗里德曼的理论实际上只不过是在重复一些陈俗老套罢了。

问题并不在“市场经济”—那只不过是一个

18世纪的陈腐话题,问题在信用的垄断

和滥用即“资本主义”—这才是自

19世纪以来支配世界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真正力量。由于

看不懂马克思,

后来的经济学家就不可避免地要把一种流行了

500年的东西当作“新发明”

来反复地重新倡导,

并徒劳地采用

18世纪苏格兰手工业行会的语言,

叙述资本主义的世界,

而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20世纪30

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其实就像1787

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的亚当·斯密一样,

他们正是因为憎恨“债务型国家”—

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和国家,

方才热烈地倡导自由市场和市场经济,

因为哈耶克所憎恨

的当时的奥地利政府与斯密笔下的英国汉诺威王朝统治者一样,

都迷信依靠借债、

发债维持

财政和经济活动。

因此,

如果离开了对“债务型国家”的憎恨,

我们就完全不能理解他们对

于“反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倡导与呼吁。但是,弗里德曼与斯密和哈耶克的出发点都不同, 弗里德曼不但是“债务型国家”的积极拥趸,他更是故意混淆了“贸易自由”与“金融自

由”之间的根本区别。

由于这种致命的混淆,

弗里德曼的政策起初使美国的金融机构获得了

空前的自由,

随后则使美国的债务绑架了世界经济,

最终世界经济就这样被美国的债务拖着

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今天的经济学家们似乎根本不在乎斯密、哈耶克与弗里德曼之间这种本质性的区

别,

而只是说:

所有的“西方经济学”都是与马克思对立的,

并简单地把经济学所面对的问

题归结为“政府与市场”这种极为幼稚的问题。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从西方来的,

当前的学院分科体系将经济学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这是完全说不

通的。斯密、哈耶克与马克思在反对“债务型国家”这一点上,起码是高度一致的,但也

是在这一点上,弗里德曼与上述三人是完全对立的。

欧洲

16

世纪那场深刻的金融革命,导源于地中海地区的私人银行家以国王的债务为

抵押发行信用。正是这个创制,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家能力,特别是战争能力。借

战争国债制度、

银行券的发行及其相关的财政税收制度,

几个欧洲霸权国家以残暴的殖民战

争把全世界的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

通过建立和利用国际信用体系,

它们迅速完成了“欧洲

对于世界的革命”,并把整个世界以“债务”和“金融”的方式联系起来。

同时,

欧洲资产阶级以扩大税收和银行券不断贬值的方式,

把国家的开支、

战争的开

支以及放债者的利润统统转嫁到欧洲大众身上,

最终把他们剥夺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

无产者,从而也把“欧洲对于世界的战争”转变为欧洲内部的革命。


第二篇:_自由何以实现_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_重读_论犹太人问题_


/自由何以实现0与马克思

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

)))重读5论犹太人问题6侯小丰

提要: 如果说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可能0,1那么,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则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实现0。正是对现实自由的诉求,使马克思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狭隘自由观,提出人类解放的伟大构想。对于解放进程的论证,逻辑地再现了马克思是如何在对私有财产制度和私有财产观念的超越过程中,完成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全面颠覆的。循着这个思路,或许我们能够开启另一扇化解现代性问题的哲学之门。

关键词: 自由 政治解放 宗教解放 人类解放

侯小丰,女,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阳 110031) 如果说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可能0,那么,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则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实现0。/何以可能0仍然是一个/解释世界0的形而上学问题,归属于自由的认识;/何以实现0则是/改变世界0的实践问题,归属于自由的行动。在认识中只能理解自由,在行动中才能拥有自由。从/认识自由0到/拥有自由0的演进,反映了人类自由意识的升华,意味着时代的哲学主题的历史性转换:哲学的任务不再是确立自由的信念,而是寻找实现自由的途径,或者说是自由的实践。自由的实践一定是人的解放过程。它是在现实的种种不自由状况的体认中,挖掘不自由的根由,拆除束缚人的枷锁,求得解放的现实过程。德国犹太人的非国民待遇就是这种现实不自由的集中表现。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纠葛使犹太人问题成为德国资产阶级解放诉求的导火索,而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进路和解放的方式,却众说纷纭。马克思借此契机撰写5论犹太人问题6,集中阐释了他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为宗旨的人类解放的伟大构想。

追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使我们走进马克思的时代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自由思想的回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使命和理论遗产,在哲学的意义上领会和把握人类解放思想的真谛,从而有可能在一个更广阔的思想空间里发现并诠释我们自己的时代问题。 1 参见阿#古留家:5康德传6,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xx年,第125-126页。

/自由何以实现0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

自由何以实现?问题的提出本身已经表明,在马克思时代,自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它本身就具有行动的意涵。如果说,自由是康德时代的哲学问题,那么在马克思时代,自由已经是一个迫切的实践问题。其实,康德晚年已经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经验层面的生活世界,所以才提出基于自由的永久和平的构想。费希特力求用康德学说的原理改造生活,他整个一生都充满着改造世界的欲望。5对德意志民族的讲演6中,/他以炽热的爱国主义号召祖国人民回到他们真正的内心本质去,

1号召他们进行道德改造,从而走向政治解放0。由于在唯心主义看来,/存在只在意识中被思考,存在

只应被认为是一种意识0,o所以先验逻辑所确立的自由仍然是形式的自由。换言之,自由并不是实质性的存在状态,而仅仅是意识中的自由构想,是在主体的精神遨游中去感悟、去确认的自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甚至把德国社会迟迟不能实现自由的原因部分地归咎于德国自由主义。1842年在5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6中马克思不无愤慨地挖苦道:/这些自由主义者认为,把自由从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移到幻想的太空就是尊重自由。这些流于幻想的空谈家,这些伤感的热心家把他们的理想同日常生活的现实的任何接触都看成是亵渎神明。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自由之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是一种幻想和伤感的愿望,一部分责任是要由他们来负的。0?当青年马克思毅然决然地摆脱了德国唯心主义传统,把自由从幻想的太空拉回到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的时候,关于自由何以可能的哲学追问就变成具有行动的意义的现实的人类解放的/哲学实践0。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在于要把自由的理论变成自由的现实。这个信念早在5莱茵报6时期就已经确立起来。马克思坦言,5莱茵报6的生涯为他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世界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也把他的视线拉向了人类最本质的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的生产,以及最本质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并由此获得了改变现实世界的激情和力量。5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6中马克思明确表达了他对自由的看法:/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样生存,不仅包括我实现着自由,而且也包括我自由地实现自由。0?显然,马克思所主张的是现实的人的实质性自由。此段自由的表述可以做如下解释和引申:/我靠什么生存0,是指人的生存权,这是人的自由权利实现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封建君主统治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0,人不能保证自己自主地拥有生活资料而不被任何权力意志所剥夺。争取生存权利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首要任务。/我怎样生存0,是指人的生活状态,是自由地生活着还是被奴役地生活着。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下层劳动者和平民和封建贵族不能享有同等的权利,尤其在封建庄园里,农奴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我实现着自由0,是指把自由作为追求的目的,并把目的的追求付诸行动。马克思已经在把唯心主义推到彼岸世界的自由理想拉回到此岸世界,变成自由的行动。自由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是在路上、在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我自由地实现自由0,是强调实现自由的方式。实现自由的方式必须是自由的,否则就违背了自由的精神本质)))意志的自由。自由同时是人的精神觉解,是理性人的一种积极的自主意识和对自我生命的自由本性的肯定。这需要作为自由之主体的个人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积极的理性精神,否则就如同美国当年被解放了的黑奴,反而去刺杀带给他自由福音的林肯总统。1

o

?

?

?转引自文德尔班:5哲学史教程6下卷,商务印书馆,19xx年,第782页。参见文德尔班:5哲学史教程6下卷,第798页。马克思:5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xx年,第84页。参见戴维#麦克莱伦:5卡尔#马克思传6,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45页。马克思:5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xx年,第77页。

浙江学刊 20xx年第4期

总之,自由不仅是理想的目标,还是实现自由的手段,既应当是一种当下的自由生活状态,也应当是一种实现理想的自由生活的过程。这一关于自由的宗旨,马克思终其一生都未改变。

德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唯心主义传统的国度。这种传统由路德奠基,由康德完成。基督教主张人和神的统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在宗教领域体现了人的主观精神。基督教认为个人意识归属于信仰领域,而天主教则将信仰归入宗教专制体制。可以说,天主教会篡改了信徒对主观精神的信仰,摧毁了基督教的主观因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0,允许个人意识找到永恒的路径,因为在他那里,个人和宇宙是统一的。路德对自我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强调,使宗教信仰重新返回到个人意识,恢复了基督的宗教主体性。当康德宣布/人为自然立法0时,等于宣布/主体的自我意识是宇宙的推动力量0,表明/路德的主观自由思想进入了德国哲学0。路德的信仰自由原则为德国哲学

1所采用,并被重新规定为理性的自我意识的自由。德国唯心主义这种从主观自由领域开始的思考方

式,延续了路德的传统。康德研究理性的内部结构,关注理性的超越方式,所以/他没有拓展自己对实

o践哲学的分析,或者说没有研究精神在现实中何以是现象学的力量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优点是

把人的自由精神和理性的能动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经过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达到了精神发展的顶峰;其缺点则是抽离了理性超越性的现实基础,使精神自我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遨游之神。尽管黑格尔通过绝对精神的遨游,把主观理性置于外部对象之中,从而使主观精神转变为客观精神,但是并没有改变德国唯心主义醉心于精神畅游的传统。

德国唯心主义在思想中把握自由的精神传统一直延续到马克思时代。这一传统直接导致了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和不切实际,从而使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远远滞后于欧美其他国家。当德国资产阶级还在为争取现实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解放而踌躇的时候,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西欧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已经暴露出资本统治下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相继提到日程。德国资产阶级行动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致使两种社会形态的构想、两种性质的社会革命理论同时笼罩德国。这无疑为德国实现自由的现实努力带来认识上的混乱。

自由何以实现?问题的提出本身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的种种不自由状况。从书报检查制度和林木盗窃法的颁布能够窥探出普鲁士德国不自由的现状。正是这种种不自由的现实使得实现自由的解放问题尤为突出,并且成为最为紧迫的时代问题。

在普鲁士德国,就制度层面而言,追求自由的马克思同时面临着两种解放,一种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解放,这在当时德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中已经达成共识,一种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

?统治的人类解放,这只是少数社会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并且其中良莠混杂。按照历史发展

的阶段性,这两种本该是历时态的解放诉求,却成为共时态的时代问题。其原因在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使他们只能在思想中进行渴望已久的革命,而在行动上则屈从于普鲁士政权的保守落后。对此,1842年马克思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分析道:/18世纪末德国的状况完全反映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只谈-善良意志.,哪怕这个善良意志毫无效果他也心安理得,他把这个善良意志的实现以及它与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之间的协调都推到彼岸世界。0?德国资产阶级这种毫不触动普鲁士1o 参见诺曼#莱文:5作为马克思主义先驱的黑格尔6下,5江海学刊620xx年第2期。

?在后来的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中马克思专门批评过社会主义和粗陋共产主义。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3卷,人民出版社,19xx年,第211-212页。

/自由何以实现0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

政权基础的思想中的自由畅想,并不能改变资产阶级的命运,相反,还掣肘德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自宗教改革以来,德国的发展就具有了完全的小资产阶级的性质0,但是德国市民阶层这种满足于/小眼小孔的利益0的做法使他们/始终不能发展成为一个阶级的共同的民族利益0,/康德

1的这个善良意志完全符合于德国市民的软弱、受压迫和贫寒的状况0。因此,英法等国资产阶级追求

自由解放的轰轰烈烈的现实运动,并没有演变成德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的行动。邻国的革命似乎是外在于他们的现实生活的,尽管黑格尔曾经把拿破仑誉为/马背上的是绝对精神0,现实中他们能做的只是/像柏林的思想家一样,停留在德国地方性印象的圈子里议论自由主义和国家,或者仅限于批判德国市民关于自由主义的幻想0,而不是/从自由主义所由产生的并赖以确实存在的现实利益的联系

o上去理解自由主义0。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这种至今仍然这样表现出来的德国自由主义,已经是通

?俗形式的空洞幻想,是现实的自由主义在思想上的反映0。因此在次年的5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4导

言6中马克思不无讽刺地写道:/我们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同时代人。德国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延续。0?

其实,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还只是问题的表象,根源在于他们没能从历史来解释观念,从现实的物质生活来理解社会制度。在马克思看来,单纯的政治解放并不能实现德国资产阶级的自由理想,应该站在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平台上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的轨迹,以超越当下对自由和解放脱离现实的狭隘认识。马克思深刻分析了德国资产阶级软弱背后的本质,指出他们之所以长期耽于自由主义的幻想而不敢采取现实的争取自由的行动,其根本原因在于康德以及德国资产阶级并没有自觉到自由主义思想理论的现实物质利益基础,致使自由理论的表达与自由主义所表达的物质利益相脱节,以至于/当这种强有力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实践以恐怖统治和无耻的资产阶级钻营的形态出

?现的时候,德国小资产者就在这种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实践面前畏缩倒退了0。尽管马克思和恩格

斯在康德那里/发现了以现实的阶级利益为基础的法国自由主义在德国所采取的特有形式0,但是,/不管是康德或德国市民(康德是他们的利益的粉饰者),都没有觉察到资产阶级的这些理论思想是以物质利益和由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意志基础的。因此,康德把这种理论的表达与它所表达的利益割裂开来,并把法国资产阶级意志的有物质动机的规定变为自由意志、自在和自为的意志、人类意志

?的纯粹自我规定,从而就把这种意志变成纯粹思想上的概念规定和道德假设0。而马克思从现实的

物质利益和物质生产关系出发,发现了德国资产阶级这种由自由的认识上的局限性所导致的争取自由的行动上的困难。

由于普鲁士德国的特殊的历史境况和犹太人作为特殊国民的特殊遭遇,致使德国人的自由)))解放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仅宗教解放、政治解放相互纠缠,而且思想家们对待人的自由本质的哲学态度也出现分歧。这从当时普鲁士德国的各种思想论战可见一斑。青年黑格尔学派的代表布鲁诺#鲍威尔的5犹太人问题6集中反映了思想界在自由)))解放问题上的混乱认识。于是,关于自由和解放的实践问题首先以理论形态呈现出来。

在5犹太人问题6中,布鲁诺#鲍威尔认为所有德国人都没有获得政治解放,所以主张犹太人解放1o??? 马克思恩格斯:5德意志意识形态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3卷,人民出版社,19xx年,第211-212、215、215、213-214、21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xx年,第7页。

浙江学刊 20xx年第4期

的关键问题是宗教解放,并由此推导出,犹太人只有放弃犹太教,一切人都放弃宗教,才能作为公民得到解放,而宗教在政治上的废除就是宗教的完全废除。

马克思不认同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对自由和解放的阐释,专门撰写了5论犹太人问题6来梳理德国复杂的现实问题并澄清理论困惑。马克思通过对德国社会生活中种种不自由的表象的层层剖析,对缠绕在一起的各种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关系进行条分缕析的梳理,为我们呈现出一条清晰的人类解放的逻辑进路

自由何以实现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重读论犹太人问题

:

政治解放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国家从宗教解放出来,让宗教不再做为国家精神而存在而是变成单纯的神学问题;另一方面是市民社会从国家解放出来,也就是把私权利从公权力里划分出来,成为公民受法律保护的基本人权。但是,政治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类解放,因为它只是资产阶级自由的实现,并不是人的自由的全面实现。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具有局限性,它使人自私自利并片面发展,要全面实现人的自由,必须设立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超越资产阶级人权的狭隘性和自由诉求的有限性,把人的自由天性)))人的真正本质)))重新还给人。

宗教解放也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人对宗教的政治解放,把宗教从国家政治权力中剥离,使教权不再作为国家的权力意志限制人的信仰自由,让它彻底沉入世俗生活,成为市民社会个人生活的私事;另一方面,是人对宗教的神学解放,使人在精神上摆脱宗教的控制,成为有理性的自由的人。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自由只完成了宗教解放的前一项内容,后一项内容只能留待人类解放来完成。

从鲍威尔对问题的混淆可以看出,人类解放的逻辑进路的理解应以一般和个别的区分为前提,同时又分别以人和社会关系为视角。犹太人是德国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信仰、独特的价值观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有其特殊的国民待遇。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犹太人一直做为普鲁士国家的问题存在着。由此,犹太人问题便不再是犹太民族自身的问题,而是涉及民族、宗教、政治、国家,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认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应当把问题分门别类,作出一般问题和个别问题的区分,由特殊问题的剖析拓展到普遍问题的探求,由个别表象的捕捉深入到一般根源的挖掘。犹太人问题反映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一般国家和基督教国家区别。普鲁士德国尚未进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还是一个基督教性质的国家,政教合一使国民同时受到君权、教权的共同奴役。

/自由何以实现0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

这在当时应当是国家中的一个特例。马克思所谓一般性质的国家是指欧美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在那里,宗教已经从国家统治的权力中剥离出去,成为与公权力没有利益关联的公民个人的私事。犹太人问题反映在社会关系层面,表现为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对犹太人来说,宗教解放意味着把个人的宗教信仰从基督教神权政治下解放出来,并不要求改变其信仰。在马克思看来,犹太人宗教解放和犹太人具体的信仰对象无关,而和国家的权力意志有关,其实质是宗教自身同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在此意义上,宗教解放的问题就不能归结为犹太人自身的宗教信仰问题,它也不是其他德国人的宗教信仰问题,而是所有德国人的政治解放问题。通过把犹太人的宗教解放问题追根溯源,我们发现,所谓犹太人特殊的宗教解放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犹太民族一己的信仰问题,而是全体德国人共同的信仰权利问题,这样,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所有德国人的解放问题。

由于宗教问题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神学意义的,一个是世俗意义的,因此,国家对待宗教有两种态度,一个是神学的态度,一个是政治的态度,相应地,宗教和人的关系也分化为信仰对人的关系和神权政治对人的关系。前者是宗教和国家之间本来的、纯粹的形式。中世纪政教合一以前,宗教是在国家之外存在的,只关涉个人的精神生活,与国家的政治统治无关;后者则是中世纪神权和封建专制的君权合一之后,国家开始从政治的角度对待宗教,宗教也从政治的角度对待国家和国民,这种强烈的政治化意味着宗教把自己的信仰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变成一种信仰的权力意志。因此,宗教解放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了两层涵义,一层为国家从宗教的解放,一层为人从宗教的解放。鲍威尔所谓犹太人的宗教解放应当是世俗层面解放,即国家从宗教的解放,它同时也是人从神权政治的解放。这样一来,宗教解放的问题实际上演变为政治解放。但是鲍威尔的思考并没达到这样的深度,所以他坚持认为犹太人解放的关键是宗教解放,并把犹太人的宗教身份看做成为国家公民障碍。但是,在普鲁士国家,名义上的公民并不能免去被奴役的命运,只有完成了政治解放,推翻封建君主专政的国家,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实质性的保障,才能免除政治上的奴役地位。政治解放才使公民获得平等做人的权利。费希特把这种基本的人权表述得更为明确:个人身体自由的权利,身体是完成义务的工具;

1个人的财产所有权)))为达到此目的的外部活动范围;个人作为人格的自我保存的权利。德国犹太

人的要求还没有达到公民权利的程度,他们仅仅希求同等的国民待遇。在人权的意义上,即使德国的基督徒也与真正的公民待遇相距甚远。因此,犹太人的宗教解放本质上是全体德国人的政治解放。

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完成,只表明宗教同国家的分离,把宗教从公共领域转移到私人领域,也就是从国家转移到市民社会,宗教不再是国家的精神,基督教不再主宰德国人的生活,犹太人也不再因为信仰问题而不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但是,神学意义的宗教解放并未完成,/国家从宗教得到解放并

o不等于现实的人从宗教得到解放0。在马克思看来,宗教是有缺陷的存在,这种缺陷来源于世俗生活

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并未消除世俗生活的局限性,反而通过私有财产的保护,通过资本的增值本性进一步使人片面发展,从而加深了世俗生活的苦难,因此,政治解放是有局限性的解放,它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所以马克思说:/政治解放和宗教解放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问题。0?

马克思一反先哲对宗教的解释方式,他用人的世俗束缚来解释宗教束缚,用历史来解释迷信,把宗教视为现实苦难的反映,因此,人从宗教的解放就取决于人从私有财产的解放,就是说,只有消灭了宗教产生的物质基础,神学意义的宗教解放才能实现。1参见文德尔班:5哲学史教程6下卷,第820页。

o? 马克思:5论犹太人问题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xx年,第435、425页。

浙江学刊 20xx年第4期

由是观之,人类解放是人的全面解放,其标志是人从私有财产制度解放出来,人从私有财产观念解放出来,人从宗教解放出来。

然而,鲍威尔被宗教信仰与政治权利的表象所迷惑,没能洞穿犹太人问题的本质,把德国犹太人的问题当做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把犹太人的政治解放归结为宗教信仰解放。对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关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人类解放的逻辑进程,这正是马克思要确立的实现人的自由的途径。他批评鲍威尔/批判的只是-基督教国家.,而不是-一般国家.,没有探讨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因

1此,他提出的条件只能说明他毫无批判地把政治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混淆了起来0。归纳起来,鲍威

尔在对待犹太人问题上所犯错误有三:第一,在概念使用上没有区分一般国家和基督教国家,混淆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因为普鲁士国家之于资产阶级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解放不具有普遍性;第二,没有区分宗教信仰和公民待遇,混淆了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关系;第三,没有区分一个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混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

表面看来,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是两个迥然不同的问题,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外在的,而是通过国家的权力意志勾连在一起的。在实现自由解放的路途上,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鲍威尔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而他就理解不了犹太人所遭遇的宗教歧视同基督徒所享有的特权,其实质都是宗教信仰不自由的结果。这种不自由并非来自信仰对象,而是来自国家权力对公民信仰的强行干预。因而把宗教信仰同神权政治统治剥离开来,这种所谓的宗教解放不是宗教自身所能为,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解放的程度。因此宗教解放的问题实际上正是政治解放所要解决的问题。鲍威尔没有意识到德国犹太人问题和德国神权政治国家的特殊性,未能理解在政教合一的普鲁士德国,宗教解放的问题首先是政治解放的问题。对此,马克思指出:/德国犹太人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没有得到政治解放,国家具有人所公认的基督教性质。0o由于鲍威尔混淆了基督教国家和一般国家的关系,所以必然会混淆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关系。资产阶级的人权诉求中本来就包含了信仰自由,因此,政治解放的完成不仅意味着人作为公民摆脱了神权的政治统治从而从宗教压迫下解放出来,而且也意味着国家摆脱犹太教、基督教和一切宗教而得到解放,使国家和宗教的关系恢复到应有的纯粹的形式。政教合一本来就不是国家的固有形态,而是中世纪以来神权对国家权力入侵之后又同国家权力所达成的妥协。使国家摆脱宗教的束缚是近代西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反对宗教神权统治、反对愚昧迷信,但他们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本身,甚至认为没有信仰宗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因此,宗教从国家统治中剥离出去并不意味着宗教的消亡,而是把宗教纳入到人们的世俗生活之中,不再受国家权力意志的摆布。在完成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国家,如美国,宗教信仰已经变成纯粹个人的事情,不再受到国家的干预,而国家更不会通过法律来表达对任何宗教的偏爱或排斥。按照契约精神,个人信仰如何已经不在国家的权限范围之内。而当时普鲁士德国的法律却处处表达了对基督徒权利的偏袒以及对犹太教信徒的歧视,这一切恰好说明德国尚未完成政治解放,因而犹太人即使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以及信仰基督教的德国人仍然不会成为拥有自由权的公民。这说明政治解放是宗教解放的前提条件,鲍威尔误把前提当做结果了。

以一般和个别的区分作为前提来审视犹太人问题,我们看到,所有犹太人的特殊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全体德国人的的共同问题。在这个结论之下,我们再分别从人的权利和社会关系两个视角深入,就能理解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来龙去脉。以人的权利视角观之,犹太人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并不单纯是犹太人自身的问题,实际上是犹太人与德国人、德国人与一般的人的关系问题。犹太人是德1o 马克思:5论犹太人问题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卷,第423-424、421页。

/自由何以实现0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

国人中的特殊群体,德国人又是整个人类中的特殊群体。表面上看,犹太人受到的宗教压迫来自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只要他们改信基督教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深入到人的自由这个层面观之,基督徒的境遇也没好到哪里,他们虽然因为基督教是普鲁士国家的国教而在政治权利上受益,但这却是一种被权力意志绑架的权益,是基督教国家对公民信仰自由权的剥夺,而一旦跟普鲁士国家权利捆绑在一起的是另外一个宗教,犹太人的可怜境遇也会是他们的无可逃避的政治境遇。从人的自由权来看,犹太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宗教解放必须纳入到全体德国人的宗教解放问题中。全体德国人的宗教解放意味着要把任何形式的宗教,不仅是基督教,从德国的国家权力中剥离出去,这样人就在政治上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从教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上看,犹太人的宗教解放问题其实是全体德国人宗教解放的内容,而宗教解放又是德国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一部分内容。鲍威尔所谓犹太人的宗教解放问题其实质是政治解放,而政治解放不仅仅是德国犹太人的问题,它是所有德国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自由为视角,马克思认为,尽管/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内,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0,但是/它不是一般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0。因为它是资产阶级这个特殊阶级的自由诉求,并不代表人类全体的自由理想,所以仍然是一种特殊的解放。这样一个一环紧扣一环的解放链条,投射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就转换为另一个视角)))自由的社会关系的缔结。以此观之,犹太人问题又引发出宗教自由与政治自由、政治自由与人类自由的关系。政治自由是宗教自由的前提,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意味着人类整体的自由的实现,而这个过程就是人类逐步摆脱不自由的束缚不断走向解放的过程。

青年马克思鄙视德国资产阶级的懦弱,更加痛恨普鲁士政权的专制,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预见到了德国社会即将迎来的双重革命风暴。他渴望一场彻底的革命使德国社会从旧制度中解放出来。同时又希望这种解放直接超越资产阶级所要求的单纯的政治解放的狭隘目标。马克思认为,单纯的政治解放并不能触动普鲁士政权的基础,同时这种单一的政治诉求也不能摆脱宗教对人的统治,因为德国人尚处于君权和神权的双重压迫下,因而只能寄希望于更高层面的解放诉求才能到达真正的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由,这就是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是某一个阶级的解放。因此他断言:/对德国来说,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确切地说,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01

如果说/康德哲学震撼人类心灵的威慑力量主要出于它的伦理世界观的严谨和伟大0,o那么,马克思哲学令人震撼的力量主要出自它把私财产的超越与自由的全面实现、与人类解放联系起来。马克思突破了文明社会以来根深蒂固的私有财产观念,把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筑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基础上。以往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仅仅以均贫富为宗旨,而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则是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

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只是人的自由的初步实现。人摆脱封建君权统治和宗教神权统治,成为自由的个体,但仅仅是封闭的、单子式的个体,还达不到自由的无限人格。以私有财产为依托的自由只能是一种有限自由。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连接着人的有限存在,只能形成有限自由,而自由在其本来的意义上应当连接着人的无限存在,这就内在地要求人们超越传统的私有财产观念,1

o马克思:5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4导言6,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xx年,第12页。文德尔班:5哲学史教程6下卷,第791页。

浙江学刊 20xx年第4期

变政治解放所给予人们的消极自由为人类解放所追求的积极自由。从克服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狭隘性的视角上看,马克思是在自由的终极意义上提出人类解放这个命题的,它同时也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实践问题。

仅仅从对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批判还不足以过渡到人类解放。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的确立需要完成两个超越:社会制度设计上,超越以剥削和占有他人劳动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思想观念上,超越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私有财产观念。

从历史的观点出发,马克思推断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形态,私有制也是一种历史性的所有制形式。他从自由和理性的先验预设出发,预见到了以消灭私有制为目标的人类解放的必然性。在他看来,私有制与人的自由本性和理性精神在根本上是冲突的。资产阶级所追求的仅仅免于被奴役的自由还是消极的,不能够满足人类精神自我的无限追求。尤其是私有财产把他人看成自己自由的限制,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单子似的个人相互隔绝开来,是有悖于人的自由本性的。马克思把自由的社会关系视为自由人与自由人的结合,每个人都把他人视为自己本质力量的实现,视为自己自由的前提条件,而不是限制。由此观之,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对象不是私有制,而是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形式,即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君主专制制度。人类解放的对象才是更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所有制问题。这样的思考源自马克思对自由的本性和私有财产本质的独特理解。

5莱茵报6时期,马克思在议会关于出版自由的辩论中发现了每一阶层特有的政治立场。辩论人

1并不把自由看做一切理性人的自然权利,对他们来说,/自由是特定人群、特定阶级的个体特征0。这

可以从资产阶级自由所依托的私有财产基础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的局限性必然使资产阶级的自由从一开始就打上深深的阶级意志的烙印,从而使这种本应该是普遍的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仅仅成为有产阶级的自由特权,而被资本剥夺得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只能受资本的奴役。5共 产 党宣言6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0o一言以蔽之,就是追求资本增殖的自由。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赋予了自由以道德的含义,并指责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下的贸易自由是/一种没有良

?心的贸易自由0,/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0。

自由是资产阶级的现代意识,是建立在个人权利)))私权利)))的保护基础上的自由观。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建基于私有财产的自由观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观,它对人权的狭隘理解封闭了人的自由发展空间,使他人成为自己自由的限制,使社会关系中的人分解为一个个孤立的原子,最终使自由的诉求走向自由的反面。因为私有财产制度必然会使人专注个人的私利,而把社会共同体的生活视为个人自由的屏障,使国家屈从于统治阶级一己的私利,变成统治阶级谋求个人私欲的工具。私有财产的观念必然会使人把金钱变成世俗的神来顶礼膜拜,从而使人沦为金钱的奴隶,使一切人伦、道德、审美都沦为金钱的附庸。在白热化的财富角逐中,社会必将两极分化,致使现实人的现实自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马克思洞穿了资本主义契约精神的本质,觉察到消极自由在本质上的这种现实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有限性,认为在政治解放完成之后,还有一个更为艰巨的解放任务,那就是作为人类整体的人的解放。人的解放以消灭私有制为物质前提,以超越私有财产观念为精神前提,它是积极自由的实现,同时意味着自由的全面实现。只有建基于社会有机体的共同利益,把解放设定为人类整体的解放,才能够克服阶级利益的狭隘立场,通过每个人的自由的实现来缔结自由的社会关系,使自由真正回归到人自身的自由本质。1转引自戴维#麦克莱伦:5卡尔#马克思传6第38页。

o?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第288、275页。

/自由何以实现0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

同时,对私有财产观念的超越,也是宗教解放的最后完成,因为宗教产生于人的现实苦难,是现实苦难的精神慰藉,是物质匮乏的精神补偿,是尘世幻灭的天国梦想。只有扬弃私有财产观念,人才能最终从金钱、从资本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才是在终极意义上实现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由。

马克思运用历史辩证法逻辑地预见到了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所以他一方面批判普鲁士政权的保守落后,积极为争取资产阶级所渴望的基本人权,诸如信仰自由、出版自由、财产权而呼号,另一方面又批评资产阶级人权的狭隘性,将其指责为自私自利的自由,有限的自由。为超越这种以私有制为前提的/自私自利0的狭隘自由,为彻底摆脱私有财产的束缚,实现积极的、人与人共生共享之自由,他以无产阶级作为实现这种积极自由的载体,根据是无产阶级已经被剥夺的一无所有,所以有可能摆

1脱财产观念的羁绊,去追求无限自由。政治解放一旦克服了自身的有限性而指向无限的自由,这种

解放就不再是一个阶级的解放,而变成全人类的解放。

由此可以推断,马克思一开始就把自由视为一个哲学问题,而非如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那样,仅仅理解为政治的自由,这样,他就超越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解放的诉求,把自由设定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本性的全面实现。人的自由本性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理性本性,按照理性自身的发展逻辑,政治解放必然会升华为哲学意义的人的解放,实现现实自由的道路必然会克服自由的阶级局限性,直接通往人类整体的自由。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意义上的人的解放,才能克服资产阶级自由或人权的有限性,从而指向无限的自由。这是一种以他人自由为自身自由之前提的自由,是以他人自由为自身自由之实现的自由。

马克思人类解放的思想是建立在更高层次上的全新的自由观,它不仅超越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观,在更为深刻的本质上,它还超越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私财产观念,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全面颠覆。而我们长期以来对马克思这一伟大理论的误解,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缺乏现实的理解力,更没有历史的穿透力。换言之,马克思把人的自由建立在对私有财产制度和观念的超越基础上,这无论如何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的极限,因为资本的逻辑把我们每一个人都推向了财富的困境之中。

马克思以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方式把握住了他那个时代的哲学问题。按照马克思人类解放的逻辑进路前行,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现代性的困境,对自由的重新诠释也许能够为我们打开消解现代性弊病的哲学之门。在任何角度上说,人类解放的伟大构想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化解现代性问题的思路。

责任编辑:任宜敏马克思没有预料到,在资本肆虐的现代社会,不仅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也同样把财富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另一个问题,在此不便于展开。1

更多相关推荐:
读《重读马克思_人的解放》有感 20xx311394吕林峰

读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有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房产12吕林峰学号20xx311394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杨适先生的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并且把电子版发给了我们我看过了一遍后深感马克思主义的厚重仅仅是一位大...

读《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有感

读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有感王世杰20xx311472投资12我读完这本书后收获很大问题也有不少现将主要问题列举如下问题一异化是人主体的活动和劳动内在的分离那么为什么会有异化它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吗问题二共...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金融机构同人民的矛盾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这本书有两个基本观点是一金融机构必须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二金融机构必须掌握在人民手中一金融机构掌握着大多数社会财富社会...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有感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经典里看现实前言过去我常在各种材料上写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句话但其时我并没有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的书甚至一度连研究的兴趣也没有要照镜子正衣冠那我就得老老实实地承认在这件事上我是长期说假话且...

读书报告——《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读书报告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20xx年4月23日晚偶然打开电视央视一套正在播出20xx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突然吸引了我的眼球自从初中开始无时不刻都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陶下茁壮成长对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读后感

卡尔马克思读后感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但是他所著作的那些主义学说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有些繁杂乏味又甚是遥远可在这本列宁的卡尔马克思里他用简括凝练的语言还原了马克思曲折平实的生平并且...

马克思读后感

重读马克思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中国划时代的一次巨变让中国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达到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为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的核...

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名词解释答案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世界观世界观...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内容简介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院系软件学院班级信息安全0802姓名吴姗姗学号20xx13080243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学习之余我抽空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

《宇宙与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后感集合

从人类有意识研究人类的生存以来就一直试图触摸宇宙想弄清楚宇宙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是由于人类是慢慢向前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的思想不可能一下子就发展到足以研究清楚这个的地步因此直到今天这个人类思想高度解放科学技术迅速...

重读马克思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