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建筑设计原理 读后感

时间:2024.4.20

读后感

建筑学2班

李达

11121211

如果算上寒假,这学期里我认真阅读了不少建筑学书籍。寒假里读了《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和《大师作品分析》。开学以后受王进老师推荐,阅读了《建筑空间组合论》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也想阅读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的设计》,但是苦于当当网、亚马逊上缺货)。

一直在读这些重理论的书籍,想接下来读一些能够跳出设计原理条条框框,从更开阔的思路来讲建筑或怎样学习建筑的书籍,于是拜读了张永和老师的《非常建筑》和董豫赣老师的《文学奖杀死建筑》。可能自己在哲学、艺术、历史、神话上欠缺的太多,在读后者时感觉异常的困难。

从开学第4周左右开始,每周三晚上都会去北大听董豫赣老师关于园林的课。突然对园林产生兴趣,因为园林中蕴含着很多映射着哲理的设计手法,也展现了很多带有情感的空间,认真研究也许会对当下所做的设计有所帮助。加上课上老师多次引用计成《园冶》的原文,自己买了本《﹤园冶﹥注释》来读。因为书中的字是繁体的,形式上也多采用文言文形式,读起来很需要清静的心情,而自己喜欢读书的地方不是很清静,所以读了几章就打算把这本书放到暑假里认真品味。但还是有所收获:在我的空间构成作业中运用了一些园林的设计思想,自己很喜欢,老师也很喜欢。

接下来买了《在AA学建筑》(下称《AA》)来读,了解了远在英国著名建筑学学校里的学生是以什么超前的方法来研究、学习建筑学的。之后得到网友推荐,阅读了赫曼赫兹伯格的《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下称《原理》)。

以上就是到目前为止(开学11周)我所读过的书籍(现在正在读《建筑学教程2:空间和设计师》),在这里也算做一个总结。至于写读后感的对象,我还是希望选择《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虽说王进老师推荐的那四本书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让我收获也很大,但是窃以为较《原理》不够有作者个性和思想。所以想写关于《原理》的读后感,以此来总结一些建筑设计的新视角。

《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

《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的作者是荷兰人赫曼赫茨伯格。书名用了“建筑学教程”和“设计原理”几个字,按说应该系统的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编排也应该类似于《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或者《建筑空间组合论》,但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本书其实是作者赫茨伯格对自己设计理念、思想的表达,他希望读者通过书中的案例和他自己的解释,能够创造出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建筑。

那么,赫茨伯格的理念有哪些呢?

首先,使用者能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打下个人印记。

作为建筑师,我们的设计应该可以激发出使用者的参与热情,换句话说,就是提供使用者可以对建筑时间自己的个人影响的机会。比如,在以5人左右为一个单位的小办公室里,这些人可以对办公室进行一些小的改造——更换墙壁的色彩,安装搁板放置自己喜欢的盆花和物品等。

我想,之所以作者提倡让使用者成为一个建筑的终极建筑师,是因为建筑最终是属于使用者,而不只是建筑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场景。使用者究竟喜不喜欢一个设计,还得看这个设计能不能体现自己的风格、个性、需求、偏好等。但通常,建筑师总是站在一个上帝视角,事先为建筑划分好功能分区,规划好每一个细节,这样就缺乏让使用者往建筑中渗透入自己风格的机会。反之,体现出使用者自己风格的建筑,会让使用者感觉自己和建筑亲密无间,愿意在建筑中享受。因此,建筑师所创造的环境,应该让人们有打下个人印记、表达个人特性的机会,并作出自己的贡献。

除此之外,作者还往更深层次走了一步:他认为,较为宽松、平等的环境,更能为使用者提供改变自己空间的积极性。设想在一个等级分明的公司里,每个员工只需要为自己的上级负责,上级对员工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个人的责任感就会丧失,个人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身边的空间改变得符合自己的个性,个人也就会对自己周边的环境漠不关心。

由此,在建筑空间布局的一开始,就要尽可能的减少层级体系的体现,比如经理的办公室处在一个能够“监视”全体员工的位置。这样,一方面在日后建筑设计能够加强员工和经历之间的感情联系,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每个人营造自己个性化的空间。

第二,利用好“两者之间”(The “In-Between”)空间。

所谓“两者之间”空间,就是两个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空间,或者可以叫“灰空间”,比如住宅单元的大门前的台阶,矮墙等等。通过利用这些空间,创造其多重的使用方式,让其创造使用者之间的交流的机会。

这样的设计理念给了我一些灵感

比如,如果让我去设计一所幼儿园或者小学,在处理大门时,我就会想,大门不应该只是在上学时把学生吞入,在放学时把学生吐出的的场所,而它应该是欢迎提早到达学校,或放学后不打算直接回家的学生在这里停留的地方。所以设计时应考虑提供低矮的短墙供学生休息和交流,大门可以做退后处理,然后让退后处理后,在大门两边形成的两面墙体,在大门区域投射出影子,为这些学生遮阳,甚至增加雨棚。而且父母也可以在这里等候孩子,于是大门处的矮墙是不同孩子的父母间相互了解,并安排孩子们到各自家中玩耍的最佳地点。

在处理教室和走廊之间的“两者之间”空间时,我会在走廊中每个教室对应的外墙边设置一两张桌子和橱窗,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做一些手工,画一些画,然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到橱窗里,以展示班级的风格。同时在这一区域放置一张小长椅,并稍加围合,以提供学生们交谈、说悄悄话的地方。

所以,尽可能挖掘“两者之间”空间的使用价值,创造出人性化的功能小分区,为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创造便利。

第三,用“结构”创造建筑。

“结构”,即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一个很少改变或根本不改变的大形式,因为它再一次地为新的用途提供新的机会。

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集中在具有持续特征且有能力包容变化的结构中,从而创造出一种无须改变自身即可用于不同用途的形式。

在我看来,之所以提出这样一种理念,是因为建筑从设计开始,到最后不得不被拆除,会经历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建筑较为著名的话,也需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时代在变,文化在变,同时人们为建筑赋予的功能也会变。所以,建筑设计应是中性的,可以适应多种用途能够吸收并适应时代和情况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能让建筑在其全部生命中发挥人们希望它发挥的功能,建筑师应该用“结构”创造建筑。

在这里,赫茨伯格倾向于用方格网来创建“结构”,例如在城市规划上,用方格网划分区域,在建筑设计上,建筑由许许多多重复、相似的母体建筑搭接、组合而成。

也许有些人会对方格网产生误解,认为它不可避免地导向单调乏味,并且具有约束作用。

然而,方格网体系是否真正能够延展变化的可能性,而不是减少这种可能性,取决于在规则和自由的选择之间是否找到了适当的平衡。方格网具有它的间接性,是获取某种规则形式较为有效的手段,而许多更为完整细微的体系,表面上看起来更为灵活和开放,而事实上却倾向于窒息想象精神。方格网很类似与棋盘,谁还能想象得出比一个弈者根据简单而直接明了的规则,所创造的可能性更为丰富的结果呢?

由此,便引出了建筑设计的功能性、灵活性和多价性问题。

毋庸置疑,一个建筑必然是具有功能性的,可是在设计上,事先对功能做出明确的规划,对建筑做出详尽的设计,便会遏制建筑的灵活性。比如通过预先统一设定人们将在何处设置床或桌,实际上造成了这种统一化。这种对个人行动自由统一化的共同规则,为房屋内和城市中的每一个地方,分配了一个预定的目标——并且是以如此毫无灵感的方式来解决一切,以致任何能形成特点的改变,都在萌芽状态被掐死。

那么如何提高建筑灵活性呢?

灵活性的意义在于绝对否定一个固定而明确的观点。要承认问题所要求的答案永远处于变化状态,即永远是暂时的。建设性的解决一个注定要变化的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把从这一充满变化的事实出发的形式视为永久性的。换句话说,一种无须改变自身即可用于不同用途的形式。

那如何使形式能够用于不同用途呢?

当形式从本质上包含不同的含义,它才能具有不同的职能,同时这些含义是含蓄的激发而非明确的建议。所以建筑师应更加关心形式的适应能力和负载含义的潜力。

由此,建筑便具有了多价性,也就是像很多电子产品一样,除了它们被设计所赋予的单一功能之外,还具有附加的价值和潜力。

在我看来,创造建筑多价性手法的最高境界,是对于不同的人们和不同的情况能唤起不同的形象,而正是这一种体验现象,能够让建筑具有使用者想让它具有的功能。

以上三点,在我看来,便是赫茨伯格在书中传达出来的最重要的三个设计理念。除此之外,书中连带着还介绍了许多其他设计手法并配以案例、插图,这些案例很好的给予了我启发,将来会给我自己的设计带来灵感。


第二篇:《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第二版)》读书笔记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第二版)》读书笔记

在自己研究生生涯的第一学期里我在自己的培养计划中选择了场地设计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设计。虽然在本科的时候进行过景观设计课程中场地设计相关的知识,但是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全面地学习场地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场地设计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和对赵老师《民用建筑场地设计》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建筑设计过程中场地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的深刻,更加的体会到场地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实际项目,使得我对场地设计的概念、要求,场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场地设汁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对《民用建筑场地设计》这本教材的学习更是让我收获颇丰,该书从场地设计基本概念的阐述,到场地设计具体条件和依据的介绍;从设计内容和方法的分析,到场地设计文件编制方法的论述,在理论的基础上着眼实际,结合图例和具体的工程项目,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让我对场地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认真的思考。

下面就把自己通过对这堂课和课本的学习,自己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写下来,作为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

内容解读

场地设计就是在对基地内外自然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协调场地内各个构成要素的关系,保证建设项目合理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发挥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产生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场地设计的重要性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场地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规划方案能否得到实施,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投资,以及场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本书为我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场地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书中列举了很多的实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讲解了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关于场地设计的问题。竖向设计作为场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现谈谈自己对场地设计中竖向设计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在这本书当中,我认为场地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因素是这本书当中最为吸引我的部分,下面我将从条件甄别、地形分析、顺山就势、路网合理、确定标高、户型地形、防洪排洪、边坡、挡土墙、土方平衡与优化、场地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设、有机整合、留有余地等十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

1、条件甄别

在场地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地形、地质、气候、规划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甄别。

1.1地形条件

每一个场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应与周围的道路、建筑、环境在平面及空间关系上协调一致。在做方案时,拿到地形图,不能仅仅局限于红线内部的条件,更要扩大红线范围(平原扩大20米,丘陵、山地扩大100-500米)而对其周边的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要从“楼、路,地、线”几方面进行考虑。①分析周围是否有建筑物:在用地周围环境因素中,已有建筑物对场地的布局具有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建筑布局应考虑建筑物之间的日照间距及防火间距等规范要求,以及要体量、形态等艺术要求,以达到整体环境的和谐有序。②分析周边的路网设施:分析周边是否有城市道路,则应根据具体规范要求考虑退红线,并分析人流和车流防线,决定场地的出入口位置以及消防车道和停车位的设置,保证场地布局的合理性与实用性。③分析周围的地形标高:当场地与周围环境有高差时,要具体分析,必要时,应设置挡土墙和边坡。同时考虑地形坡度对日照间距和交通疏散的影响。④分析周围的管线等市政设施:要充分利用周边的市政设施,综合考虑场地内部的排水等方面的设计。

1.2地质条件

对地质报告也要进行仔细甄别,场地中是否有不良地质,如地震带、软土、冻土等,分析该场地是否适合建设。

1.3气候条件

从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出发,场地布局应适应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物采用的布局形式和平面的基本形态要考虑寒冷地区的采暖保温或炎热地区的通风散热的要求。因此,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场地设计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场地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2、地形分析

丘陵、山地项目必须做地形分析。地形分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程分析;②坡度分析;③坡向分析;④自然排水分析。

3、顺山就势

在山地的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分析场地地形、地貌的现状和特点,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使建筑布置经济合理;并在充分利用地形的基础上,使场地空间更加丰富、生动,形成独特的景观特点。如可将建筑化整为零,按小、散、隐地方式设计,是建筑长轴顺等高线布置,以达到建筑形体与山体地形相融合的效果。将建筑采取台阶式布置,在节省土方工程的同时,还可取得高低错落的空间变化。

4、路网合理

交通流线系统的组织安排是场地布局的主要内容之一。相对而言,建筑物的布局主要侧重干场地的区域划分、影响着基地的各地块的使用功能,也影响着场地中的各项内容(包括交通体系中的广场、停车场等)的位置安排。而交通组织的侧重点则是如何在场地的各区域之间建立交通联系,或者说考虑的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它们与外界之间的交通联系形式,这种联系是场地中各部分联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中的交通组织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流线体系的确定,二是停车组织方式的确定。这两个方面又是密切相关的,在考虑场地中的流线体系时实际也要同时考虑停车的组织问题,而在组织停车时更应按照流线系统的整体要求。

5、确定标高

①平坦场地:考虑场地内部和场地外部道路的标高,考虑场地内外道路的衔接,以及场地内部的排水处理,最好做到自然排水。②滨水场地:滨水场地应适当的抬高场地的标高,一起到防洪涝灾害的作用。③丘陵和山地场地:当需要对山体进行改造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土方量少的标高设计。

6、户型地形

坡地场地的建筑单体布置时,并不需要完全把地形变成整平面,而是采用改变建筑物内部结构的方法,使建筑物适应地形的变化。传统的民居建筑在解决建筑与地形的竖向关系方面,综合运用这些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既可以节约土石方量,又使建筑与地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常用的技术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提高勒脚②跌落③错层④掉层⑤错叠。为了充分利用用地面积,适应地形的复杂变化,节约基础工程量,还可以通过悬挑、架空与吊脚和附岩等形式在有限的基底面积上,将上部建筑向四周扩展,以争取更多的使用空间,但需要建筑与结构特殊设计。

7、防洪排洪

进行滨水场地设计时,应保证场地不能被洪水淹没,不能经常有积水,雨水能顺利排除。因此,设计地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频率洪水位及壅浪高最少0.5米以上。否则,应有有效地防洪措施,如设置排洪沟等。排洪沟的设计原则是“宜顺不宜挡,宜分不宜合”,且当排洪沟坡度较大时要修消能池,以减缓水流的速度。在制定防洪方案时,要结合当地的经验,自先进行有关构筑物(如排洪沟或截洪沟)设计,其汇水面积和结构设计必须经过水力计算,施工时在场地平整之前能够建成,确保场地在建设和使用期间的稳定。场地设计的任务是排洪沟或截洪沟的布置和定位。有的场地设计地面标高低于江河湖海的常年洪水标高,将会出现内涝的情况,场地内部的雨水必须靠动力排放,这时,设计需要与水道专业结合,考虑设备的选用。

8、边坡、挡土墙

坡地场地设计地面是由几个高差较大的不同标高的设计地面连接而成,在连接处设置构筑物,这种竖向布置形式通常称为台阶式。采用台阶式竖向布置后,土石方工程量可以相应地减少,但台阶之间的交通和管线敷设条件较差。台阶的纵轴宜平行于自然地形的等高线布置,台阶连接处应避免设在不良地质地段,台阶的整体空间形态结构应符合场地景观要求。台阶宽度是垂直于等高线方向的设计地面的宽度,按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的要求、建(构)筑物的布置、管线敷设以及绿化景观需要和施工操作等因素综合确定。公共建筑场地按功能分区确定台阶宽度,以便工作、生活、交通联系及管线敷设。居住类场地可按组团或基本生活单元来确定台阶宽度。相邻设计地面之间的高差称为台阶高度,主要取决于场地自然地形横向坡度和相邻设计地面各自的宽度形成的高差。台阶高度可大可小,一般情况下,台阶的高度不宜小于lm。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段,台阶宽度较大或自然地形的限制,台阶高度可以稍为加大,如中坡至陡坡地带可达lOm以上。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还可以根据住宅楼的层高来确定台阶高度,便于设置住宅两侧出人口。设计地面之间、设计地面与自然地形之间的连接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场地的稳定和安全。同时,将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所以,总体布局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边坡的设计要求与平坦场地的要求相同,但坡地场地的高差往往较大,对于稳定的石质边坡,可采用护墙,确保其稳定。坡地场地中,挡土墙的高度一般较高,数量较多。挡土墙作为人工构筑物,在自然环境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内,应尽量减少使用。当场地有显著高差存在时,对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相邻填方、挖方边坡之间以及建筑物与道路之间要保留足够的间距布置边坡或挡土墙。边坡与挡土墙结合,这种形式是下部为挡土墙,上部放坡,既保证边坡的稳定,又可以减少挡土墙的高度,从而降低挡土墙的投资,是坡地场地设计常采用的措施。

9、土方平衡

土方平衡就是使一个建筑工程场地的挖方量和填方量相等,它一般来说是针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而言的,小型建设项目一般没有条件进行土方平衡,总是会产生弃土和需要运进土方。对一个大型建设项目来说,如果经过精确地设计和计算,能使填挖方基本平衡,就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①节约投资;②缩短工期;③减少环境压力。并不是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都能够达到土方平衡,但也应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反复的计算以达到土方优化的目的。

10、场地排水

场地内的雨水排除是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竖向设计要有利于排雨水,保证场地不积水。为使场地雨水尽快排除,建立人工排水系统。常用的排水方式可归纳为“渗、蓄、收、排”四种: ①尽可能多的使用透水的建筑材料,起到“渗”的作用;②尽可能多的在场地内设置水面,起到“蓄’的作用;③尽可能准的在收水处做排水口,起到“收”的作用;④尽可能将地下排水管道设置完善,起到“排’的作用。对于雨量小的地区,当土壤渗水性强,且场地面积较小时,可采用自然排水方式,不需任何排水设施;当场地面积大,地形平坦,建筑密度较高且场地道路为城市型时,可采用暗管排水方式当使用暗管排水方式不经济或有困难时,可以采用明渠排水方式。为了方便排水,一般地段都要有一定的坡度。地形分析方法中的排水分析,是对场地自然地表雨水的流向及出口的分析。场地竖向布置设计了整平面之后,按不同整平面的方向,根据建筑群布置、道路布置、地形特点和设计标高,及场地内排水组织的要求,划分雨水排水分区,确定各部分的地表排水方向,在适当位置布置场地的排水设施。

11、干管敷设

管线综合就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建设用地,综合确定各种工程管线在地上、地下的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绿化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干扰,并为各种管线的敷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建设项目的“七通一平”中,修道路前,应根据管线规划设计,把在道路下而的管线预埋好,并留好与其他管线接入点部位,以便于衔接。这种处理,将会人人减少道路建成后因敷设管道而一次又一次的开挖路面。管线综合布置以总平面布置为基础,布置的原则是管线能布置得下,间距合适,管线安排得当,且方便使用。否则,要求修改及调整总平面布置。管线的敷设方式是根据建设项目性质、管线用途、场地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施工方法、维护检修要求及经济效果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的。此外,管线的敷设方式还与运行安全、景观要求等因素有关。

12、有机整合,留有余地

有机整合即场地内所有构成元素之间关系的检验、协调和预留。也就是在场地设计中要对场地中的每一个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总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做到统一协调。场地设计往往不是一次性的,经常会出现分期进行的场地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场地设计的过程中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精神,高瞻远瞩,不仅要满足眼前的利益,也要关注到远期的发展。

13、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计算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长度;(2)道路铺筑面积;(3)人行道面积;(4)土石方量;(5)挡土墙长度;(6)边坡处理;(7)排水沟长度;(8)场地平整面积;(9)踏步长度;(10)排洪沟;(11)围墙。

启发与反思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脑海中联想到以前做过的课程设计,总有一些疑惑不解的地方,比如对于复杂地形科学解读过去往往只是用一张或者两张高程坡度分析图表达就草草了事,并没有仔细地思考这些地形分析背后对规划方案设计的影响。作为一名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学生,我通过这五周《场地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学习,我开始了解场地规划设计对规划方案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如何从建筑的总体布局、路网布置、绿化景观设计等角度对现状场地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不只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让我意识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场地规划在设计过程中缺一不可,应统筹兼顾,全面考虑,以便实现节约建设成本、保证建设安全、尊重当地肌理的终极目标。

最好的办法就是翻阅其他同类书籍来补充知识的疏漏,并积极同他人交流,每一本书都难免有不周和错误之处,而知识到不到一定层面是很难发现书中错误或提出很好的者建议,但是在不断的比较和交流过程中却慢慢的成长和提高了。

这本书确实是一部传道授业解惑的实用之书,书中对场地设计理论的总结条理清晰给我深刻的印象,理论部分字里行间透出高度概括的能力和哲学家的思维以及人文素养。基于自己薄弱的场地设计知识,我对于工程实践的专业思考也力不从心,无法站在老师和专家的高度分析和解决问题,难以快速掌握和展开研究,于是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我都随即写下来,详实的工程实例资料,规划、设计、教学科研的结晶便成了我们同学之间经常讨论的话题。在未来的工作或者学习过程中,我希望继续深入学习场地规划设计的有关知识,并且能够保持这段时间全面统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更多相关推荐:
作业1:大设计 读后感

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大设计读后感姓名宁魁学号GS1102414谈时间物理学对人文哲学的冲击大设计读后感姓名宁魁学号GS1102414怀着对霍金其他书籍一样激动的心情读了霍金的大设计整个阅读过程愉快而顺畅...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让生活简单且美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日期20xx0727设计中的设计一书购之已久被它吸引是其出众的包装设计洁白的封面纯粹且精致黑色端正的宋体字稍加设计以横平竖直的简洁形式排列落落大方且透出一股娟秀之美我认为优秀的设...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读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原研哉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原研哉编写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当我简单的翻阅了这本书时我被里面的设计深深的吸引住了于是我决定利用平时空闲的...

《关于设计》读后感

关于设计读后感设计就犹如我们人生的成长之路起起伏伏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教会我们许许多多读完关于设计这本小说之后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都需要有一个方向一个目的学会利用身边的每一份资源我想...

景观设计读后感

景观设计学教程读后感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举足轻重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

设计管理读后感

设计管理读后感之前一直想学习设计管理这门课因为我比较喜欢这门课曾经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将徐人平的设计管理在寒假里读完了过了一个学期内容大都不记得了但是还是下意识的知道一些之后在十一假期期间我又将刘国余的读了一遍读...

《版式设计》读后感

版式设计读后感最具欺骗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是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平面设计师就一定要极具天赋实际上在平面设计的专业领域天赋在商业中仅仅被认为是操作娴天赋只是入门的条件之一平面设计的职业生涯往往也意味着你要有天赋且习惯孤...

大设计读后感

大设计读后感大设计内容简介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总的来说是一本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倡导书籍一半是辩论性内容一半是科学知识既有严肃又有乐趣它以7个章节大体讲述本书开头就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叫诺曼讽刺了那些设计产品或是产品制作过程中设计者没有考虑或是毫不在乎用...

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

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并写一篇有关鹬蚌相争的读后感教学重难点掌握读后感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板书写读后感2什么是读后感呢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

读后感教学设计

六环节作文教学设计读后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会写读后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谈话导入最近你看过什...

读后感教学设计

读后感教学设计冯村小学吴桂荣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怎样写读后感3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思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怎样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为什么生答是呀读书的好处很多比如...

设计 读后感(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