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

时间:2024.4.9

读《中国人的素质》有感

这个翻译有点过了,但是若翻译成《中国人的精神》也更为不妥,《中国国民性》尚可,得注明是晚清的,但是现在看看,却依然可以发现你我他所有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具有的这些国民性。

作者待在北方的鲁两省农村居多,有近三十年,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对与中国人的素质的认识,对然戴上了西方的有色眼镜,很多地方令我们愤恨不平,却不得不得自省一下。

一百多前的清人统治的中国社会已经是整个百足之虫垂垂将死的时候,外国人,尤其是传教士们带着向自以为是的人民们带来上帝耶和华的智慧文明之光,却悲剧的发现这个已经浸泡于儒道佛隐形教是那样的难以穿透,中国人的由里到外都被他们看来不可忍受的臭不可闻的文明腌渍一遍了,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千年老坛菜不可驱祛除的腐朽霉烂味。我们现代人中国人来看看这样一部书,要不要嗅一嗅自己的萝卜芯子里还藏着多少这劣根性呢?我们中国人的素质,绝对不差,我们中国人用强大的自上而下的家族式方式管理国家,灌以每个人礼和仁,用道德文化来凝聚整个帝国,确实有其他国家不可企及的历史继承性,没有一个真正的宗教或者政权可以使中国文化及其涵养的中国人屈服,只有其他民族或者宗教或者文化默默地不自己觉的被我们这个犹如黑洞般的混沌中国文化给吸释熔合。

看这本书,一定要淡定,他说的不一定对(全对),可是他说的绝一定程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甚至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素质,有些东西,我们以前没意识到而啧啧称道呢,可是别人也是照着他们自己的自以为更加开化的文化模式来思考的,难不怪,外国人也觉得被中国人白眼看多了,真成个棒槌了呢。好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自己窥见真正的自己,照鲁迅先生的遗言,我们中国人都看看吧,人家先生可是死都不瞑目的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们洋洋得意的时候,就自己待机一耳刮子吧,话说回来,从头到尾,就算是这个仁义的传教士明恩博,他对自己民族的国民性有多少反刍呢?

全书共分二十七章,是为作者总结出的晚清时期中国人的二十六个特性和作者对当时中国人的一个建议。这二十六个特性分别为:1面子要紧、2省吃俭用、3辛勤劳作、4恪守礼节、5漠视时间、6漠视精确、7天性误解、8拐弯抹角、9柔顺固执、10心智混乱、11麻木不仁、12轻蔑外国人、13缺乏公共精神、14因循守旧、15漠视舒适方便、16生命活力、17遇事忍耐、18知足常乐、

19孝行当先、20仁慈行善、21缺乏同情、22社会风暴、23共当责任与尊重法律、24互相猜疑、25言而无信、26多神论 泛神论 无神论。

看完这二十六个作者所谓的中国人的特性,我很有一番感触。作者虽然写的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人,也虽然以我现在的眼光看这些特性,当代的中国人有不少是已经看不到了的,但是作者的那些描述,真的给我一种震动。作者在这本书里基本是以贬低之调来述说中国人的,虽然其中包括了第2, 3, 4, 16, 18, 19, 20, 23等诸多我感觉是优点的性格,但是作者却也是以一支贬低的笔写出来的。比如作者所认为中国人的省吃俭用,却举了一些不好的例子。中国人会吃那些病死的动物,中国人的车轮每天发出嘎吱声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认为嘎吱声比上润滑油要便宜。而这类行为在他所认为的西方人是做不出来的。虽然作者列举的不良例子也不算多,但是在字里行间,我可以处处读出那种贬低的笔调。这样,我们看了封面上鲁迅先生的那段话,就会有更不一样的感受。 这本书对于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所写出的那些中国人的性格在现今也还有一部分还在出现,更在于下面几点。一是时间的消逝可以改变很多。一百年前的中国人跟现在的中国人真的很不一样。那些习惯,那些行为,我现在在书里看起来已经感觉到很是不可思议了,虽然我们只是相隔了一个世纪。在书中作者不时对于西方的描述倒很是像现在的中国。我们可以照这个思维推论一下,再往前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那时候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虽然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以前几千年历史都没有的巨大的变化,但是那些差别,我相信还是很大的。比如古时人吃的东西,肯定没有现在的好吃的,因为那时候佐料哪有现在这么丰富呢?那时候皇帝的生活,也不会比我们现在好。

二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也并不是对的。旁观者,要看是怎么样的旁观者。如果是一位完全不了解“当局”情况的旁观者,那他就达不到“清”。比如这位美国作者,他出版这本书时虽然已经在中国农村生活了二十二年,但是他到中国时已经是一个二十七岁的人了,他的脑袋里装的是西方思想。而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的不同是人尽皆知的。所以作者在第一章《面子要紧》的开头也就这么说“面子这个词不单指人的脸部,它在字面上是一个群体复合名词,意思比我们所能描述的要多,或许可能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还要多。”历史告诉我们,当局者的事,也只能由当局者自己把握,至多也只是一个对当局很了解的旁观者来予以提醒。当然,这需要当局者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三是这本书不单可以当做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作品,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习惯的一种写照。这本书里写到了很多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虽然说它不是一本晚清时期中国人习惯的专著,但是对于我这个这方面很缺乏的人来说,这些已经够多了。小时候读白居易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总是不太理解。虽然后来感觉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农药,除草捉虫确实比较麻烦,但是这也只是我的猜想。而现在,我在这本书上看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描写“农民要殚精竭虑,细心照看每一棵白菜,抓小虫子和毛毛虫”。这样,难道不正是像白居易说的那样吗?

四是意识的转换必须要及时革新才行。我敢说,如果现今西方人第一次看到有关中国人的书是这本书,那么他一定会拿这本书里面所写的中国人作为现今中国人的生活写照,那么他就完全错误了。因为事实告诉我们,这本书里所说的不少东西,我真的已经在现今的中国人身上看不到了。我还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以前一些外国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以为中国人都拖着长长的辫子。没有实际感受而产生的意识,是必须要靠那些最新的知识来补给的。我感觉对于像这本书的这一类书,是不应该在市场上广泛流传的。

这本书的翻译也是一件很值得鼓励的事。中国人倒是很难容忍别人说自己的坏话的。但是译者和出版商把这本书翻译了出来,让我看到了一些那时候的现状,我是相当感谢他们的。这也完成了鲁迅先生的一个遗愿。他在去世十四天前说“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即明恩溥)的《支那人气质》(即《中国人的素质》)”。中国要多翻译这类由外人介绍我们的书。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简介了解到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在中国待了20多年的外国人所著那个时代的中国贫穷落后思想上固步自封经历了1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国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民族劣根性也许用一位...

读《中国人的素质》后感

读中国人的素质后感前阶段在图书馆借了本书名字叫中国人的素质上周把它看完后对我来说感觉挺有价值我为什么在图书馆选这本书看呢首先是这本书的名字与作者吸引了我这本书是中国晚清时期美国的一位名叫明恩溥的在华传教士写的当...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怎样的?——读《中国人的性格有感》班级:传媒学院12级广告学专业(1)班学号:20xx02020xx5姓名:蒋光坤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日益渗透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在拼搏,都在…

《中国人》读后感

实话讲很久以来我就对林语堂的书充满好奇渴望拜读之心已久想知道这样一位能用英文来写中国文化的中国人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描绘自己的国家毕竟用并非母语的语言来写一个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我们读翻译过来的莎士比亚的...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西方曾经有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但不可以不看辜鸿铭辜鸿铭185719xx名汤生号立诚别号汉滨读易者近代学者翻译家辜鸿铭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早年留学英国德国自称一生四洋即生...

丑陋的中国人 读后感

认清自己告别丑陋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题记中国一个有着丰厚的历史遗产和精神文化的泱泱大国自古被称之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却一次次被其他国家破口辱骂被歧视鄙夷中国的历史总是被匆忙地翻去但问题...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的著作辜鸿铭先生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长达14年的游学经历不仅是他深谙欧美文化的精髓期间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而且也造就了一个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外语...

黄静 不读书的中国人读后感

读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近日来有很多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读书率在降低如今的科技信息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的简单快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多数的阅读由纸质版的变为电子版的读书似乎可以随时随地地来完成然而社会在进步人们的...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西方曾经有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故宫但不可以不看辜鸿铭辜鸿铭先生精通十几国语言他是一个语言大师辜鸿铭先生不像其它学者一样抨击我们中国人说我们的国民陋习说我们的国民如何不争气如何在世界上丢人现眼而辜...

《不阅读的中国人》读后感

劝读读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刘向关于阅读的感悟现在看来国人确实需要这副阅读的药引子不阅读的中国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中国人在乘坐德国飞往上海的旅途当中在目睹了几乎满仓的乘客...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读后感

读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有感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的题目就提出了一个让很多中国人困惑很久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陈志武先生给了大家一个答案陈志武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这本书是他多部经典散文的合集有人说一个现代大...

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