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多种解读

时间:2024.5.13

《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

说到白居易(772年—846年),大家都知道他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的讽喻诗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指斥时弊,诗风平易通俗,对比强烈鲜明。如果从艺术欣赏角度看,他的某些怡情悦性的闲适诗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记》,有更高的成就。这里重点欣赏《长恨歌》。

《长恨歌》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吸收民间传说,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叙述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情节回环曲折、婉转动人,有强烈的悲剧美学效果。 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有三种说法:一是讽喻说,认为其通过对唐玄宗、杨玉环故事的叙述,暴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代各种社会矛盾;二是歌颂说,认为表现的是唐、杨真挚专一的爱情;三是双重主题说,认为所展示的爱情悲剧有其特殊性,作者对唐、杨有谴责也有同情,怒其作孽,哀其可怜。其实第三种理解比较切合作品实际。还可以加上一点理解:杨玉环是作为美的象征来表现的,这首诗写得就是美的存在、美的追求与美的毁灭。这可能是最牵动人的潜在主题。一篇优秀的作品往往有主题的多义性。

所以,对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要作为艺术品来读,而不只是当作历史事实来看待。在《长恨歌》里,唐玄宗与杨玉环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而不是历史人物的翻版,不要完全对号入座。

在唐代天宝年间,过于马嵬之变就有种种传说,白居易显然是被民间传说感动才引起创作的。虽然他抱有“惩尤物,窒乱阶”(陈鸿《长恨歌传》)的创作意图,但进入创作实践后,会情不自禁地按照爱情故事的规律来处理。显然,《长恨歌》里边不全是历史,其中很多是诗人的幻想创造,他歌颂赞美了唐玄宗、杨玉环的爱情,使这首长诗成为绝妙之词,可歌可泣,博得“古今长歌第一”的美誉。白居易本人把这首长诗列入感伤诗。他说写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内,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者”。

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长恨歌》描写唐玄宗、杨玉环从相见欢爱到死别招魂的爱情悲剧。其中以杨玉环之死为界限,前半部分写“长恨”的原因,后半部分写绵绵的“长恨”之情。诗中对唐玄宗、杨玉环两人因生活荒淫而招致祸乱是有所讽刺的,但对杨玉环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眷恋则赋予很大的同情。感人的正是后者。

全诗分为四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不重生男重生女”,写爱情悲剧的起因;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中马嵬事变的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恋;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方士招魂见到杨玉环,表现杨玉环对爱情的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对人物性格细腻的刻画,唐、杨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个性又与命运相连。另一特色是在叙事中写景状物,反复烘托、渲染人物心理。有触景伤情,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有借景传情,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有融情入景,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等等。

作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故事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描写详略得当,细节剪裁得体。

语言精练传神,有鲜明的形象性。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写出杨玉环的千娇百媚;“梨花一枝春带雨”,生动地描绘仙境中杨玉环的美丽凄凉的情态;还借鉴发挥了乐府歌行的特点,这首诗的音节优美,语言流畅,非常适合诵读。

《长恨歌》对后世的小说戏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元曲中的《梧桐雨》,清代的《长生殿》,都曾取材与参照过《长恨歌》。


第二篇: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2008年3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0f

Sanheast

Mar.2008V01.10

No.2

第10卷第2期UniversiW(Philosophy

andSocialScience)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胡可先,文艳蓉

(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自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有爱情说、隐事说、讽谕说、婉讽主题说、感伤说、双重及多

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等多种,本文在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探究产生诸说的原因,且立足于白居易的自述、编集过程与时人的看法,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解读与进一步考证,以证定《长恨歌》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并着重对“婉讽主题说”进行商榷.

[关键词]《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风情;爱情主题[中图分类号]122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_511X(2008)02—0066?06

《长恨歌》是中唐诗人自居易名垂千古的杰作,但却令学术界长期以来为之争论不休,其焦点在于主题思想方面,曾引发过较大规模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其要者有。爱情说”、“隐事说”、“讽谕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等多种。近年来,张中宇先生在《文学评论》[1】1¨-151、《北京大学学报》[2]帅呻7等学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论及《长恨歌》的主题,最近又出版了《自居易(长恨歌>研究》一书(中华书局2005年),进一步提出了“婉讽主题说”。本文试图在进一步解读与考证《长恨歌》的基础上,对各家观点进行扼要的检讨,并重点针对张中宇先生的“婉讽说”进行商榷,然后对“爱情主题说”提供一些新的证据与看法,希望有助于促进《长恨歌》主题的进一步研究。

女”。此刺以男女不常,阴阳失伦。其意险而奇,其文平而易。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

自戒哉![5]艏

可见在晚唐时期像李戡那样斥责白诗为“淫言蝶语”遗憾“不得用法以治之眦6]137的人还不少,黄滔为白居易翻案,则反映了晚唐人以儒家政治伦理的态度来批评《长恨歌》,总是以刺时规讽来要求作家的。

宋人在这方面比晚唐有过之而无不及。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连昌宫词》云:

《连昌宫词》、《长恨歌》皆脍炙人口,使读之者情性荡摇,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殆未易以

优劣论也。然《长恨歌》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

末,无他激扬,不若《连昌词》有监戒规讽之

意。[7]198

一、《长-限歌》主题的学术史回顾

对《长恨歌》主题的解读从古至今绵延不断,并引发不少争议。最早涉及此事的还应该是白居易本人。其《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眦3]就点明了该诗的主旨与男女风情有关,这成为后世“爱情主题说”的源头。与自居易同时的陈鸿在《长恨歌传》中云:“乐天因为《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414201也就是说白居易是要借助李、杨故事,惩戒导致祸乱的“尤物”,阻断祸乱的根源,以此作为将来的鉴戒。应该说这是讽喻说的最早源头,也成为当代学者“讽喻主题说”

的一大论据之一。晚唐黄滔《黄御史集》卷七云:

虽然认为其缺乏“监戒规讽”的社会政治作用,但肯定了诗歌的艺术性。而车若水《脚气集》则云:

唐明皇天宝之事,诗人极其形容,如《长恨歌》全是调笑君父,无悲哀恻怛之意。《连昌宫

词》差胜。[8]湖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亦云:

白乐天作《长恨歌》,元微之作《连昌宫词》,皆纪明皇时事也。予以谓微之之作过乐天,白之歌止于荒淫之语,终篇无所规正。元之词乃微而显,其荒纵之意皆可考,卒章乃不忘箴讽,

为优也。[9]177

三人皆以《长恨歌》与《连昌宫词》相互比较,认为白诗全无讽喻,甚至“止于荒淫”,真是横加指责了。至于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直斥为“无礼于其君者”、“《长恨歌》在乐天诗中为最下”,更是从内容到艺术

加以彻底的否定。虽有田锡在《咸平集》卷--{贻陈

自李飞数贤多以粉黛为乐天之罪,殊不谓

三百五篇多乎女子,盖在所指说如何耳。至如《长恨歌》云:“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

[收稿日期]2007一06—19

季和书》中鸣其不平:“乐天有《长恨歌》《霓裳曲》五

[作者简介]胡可先(1960一),男,江苏灌南人,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万方数据 

征婚网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征婚信息平台。

征婚网为单身的男女提供隐性认识彼此的快捷简单方式。

征婚网所面向的是所有网络人群,能让征婚者以最简短,最快捷,最全面去认识心中的TA。打破了传统婚介的地域时间限制以及媒人中介的繁琐。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征婚网征婚对象不仅仅是年轻人,中老年朋友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征婚再婚大军中,同时也给婚介行业带来一次空前的洗牌,行业重组必然为人们的情感天空再添绚丽彩虹。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白领,灰领,蓝领以及农民朋友选择,征婚网是他们的首选。

第2期胡可先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67

十《讽谏》,出人意表。大儒端士,谁敢非之!”[1021085但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明人对《长恨歌》的评价不再像宋人那么严厉。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五云:

至如白太傅《长恨歌》、《琵琶行》、元相《连昌宫词》,皆是直陈时事,而铺写详密。宛如画

出,使今世人读之犹可想见当时之事。余以为

当为古今长歌第一。[11]226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一。五《读白乐天(长恨歌>》亦云:“乐天《长恨歌》妙极才人之致,格少下耳。巩12]761二人皆极力称许《长恨歌》的艺术魅力,但胡应麟仍然不忘批评其诗格调低下。只有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指出:“《长恨歌》,此讥明皇迷于色

而不悟也。-[133432与陈鸿之说相似,且更加直接明确了讽谕主题所指。

清代汪立名在《白香山诗集》卷十二中,为自居易辩护,重申了陈鸿的观点:

论诗须相题,《长恨歌》本与陈鸿、王质夫话

杨妃始终而作。犹虑诗有未详,陈鸿又作《长恨歌传》,所谓不特感其事,亦欲惩尤物,室乱阶,

垂于将来也。[14]139

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卷十四《白乐天<长恨歌)论》则持相反态度,指责了白诗的。欲讽反颂”艺术效果:

乐天又著为歌词,以艳其事,恐后之人君陷

溺于中,甘心尤物而煽处者,且妄觊于死后之余荣也,则所云窒乱阶者,恐反为乱阶矣。[15]叭

实际上还是批评其作为艳体的一面。值得注意的是

《唐宋诗醇》卷二二的观点:

居易诗词特妙,情文相生,沉郁顿挫。哀艳之中具有讽刺。“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君王掩面救不得”,皆微词也。“养在深闺人未识”,为尊者讳也。欲不可纵,乐不可

极,结想成因,幻缘奚罄。总以为发乎情而不能止乎礼义者戒也。[16]452

既肯定了作品情文相生的哀艳情感,又认为哀艳之中包含讽刺,可以说是后世双重主题说的源头。

由此看来,历代对长恨歌的批评主要是建立在从儒家诗教观的角度解读作品的基础上的,但是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明确提出讽喻主题者,也有

持双重主题者,而爱情主题说除自居易本人自道以

外不再有人明确提出,最多只能是从“荒淫之语”、“调笑君父”的斥责声中略窥一二。这也是可以理解

的,在古代儒家士人的心目中,君主是用来仰望的,

爱情是不屑于出口的,哪能让爱情两个字发生在至尊身上,所以即使意识到李杨之间的爱情,也只是批评唐玄宗的“溺于情”,从而斥责自居易的“无礼”。

万 

方数据其实他们批评得越严厉,就越能证实了李、杨之间的真挚爱情。

当今学术界对《长恨歌》主题的讨论则呈现出百

花齐放的局面,新的观点层出不穷。目前已有学者对《长恨歌》的主题进行综述,如张中宇《新时期长恨歌主题研究评述》,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

第3期;《长恨歌主题研究综论》,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二者较为详细地总结了20世纪以

来的各种观点和研究成果,读者可以参阅。周相录专著《<长恨歌)研究》的第一章《(长恨歌>研究的历

史回顾》则将《长恨歌》主题概括为“隐事主题说”、“讽隐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时代感伤主题说及其他”五种。张中宇的总结最为全面,共概括为“爱情主题说”、“隐事说”、“讽谕说”、“感伤说”、。双重及多重主题说”、“无主题说与泛主题说”等六种,并在其专著《自居易(长恨歌>研究》提出了“婉讽主题”说,他认为《长恨歌》描写李杨真情对于表现政治主题具有重要甚至关键作用。如果

不大力渲染李杨爱情,《长恨歌》表达政治主题的力度将极其有限或难以实现。他的结论是:“《长恨歌》

的主题是,通过李杨情爱悲剧的复杂过程,反映封建帝王荒弛朝政、政治腐败等造成国家动荡、爱妃惨死

及凄苦悲凉、深情无寄的严重后果,婉转批评唐玄宗因为承平日久滋生的骄矜懈怠而重色情、忽视国家

管理的错误行为,并以此作为后世的鉴戒。.[173175--176

这种观点目前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

二、“风情"考辨

实际上,张中宇先生的“婉讽主题说”也属于讽谕说,而且其主要论据之一是认为“一篇长恨有风

情”是指“《长恨歌》具有《诗经》‘风诗之性情",。风情”一词即指“风诗之情”,它与“十首秦吟近正声”

的“正声”分别继承了《诗经》风、雅传统。张先生曾

撰写专文《“一篇长恨有风情”考辨》,刊载于《北京

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后又在《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一书中专列有“风情考略”一节,对自汉以来的“风诗之情”进行了考辨。但遗憾的是,作者考辨了“风”、“风诗”、“风人之诗”、“风诗之情”甚至“风骨”,而“风情”一词在其所引材料中竟然未出现一

次。这样考辨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会让人生疑。那么

白居易诗中。风情”一词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涵义

呢?下面我们来考查一下。

古代的“风”有多种意思,诚然有“教化”、“风俗”的释义,但亦有其他含义,如《孟子?万章下》:“故

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1s]314《魏书?杜

铨传》亦云:“铨学涉有长者风,与卢云、高允等同被

68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征隽率书博士。”c嘲Ⅲ8戴处“风”皆为“风度”、“作风”之义。又《尚书?费誓》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日:“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氇。’贾逵云;‘风,敖也。牝牡榴诱谓之风。’’’[20]255其后还可弓I申为“走逸”、“放荡”。。情”字煲|J多指“情感”、“情绪”、“爱情”、“情致”、“情趣”等等。而“风情”一谲是“风”与“情”的简单相加,迸是另有涵义?对历代典籍中出现的“风情”一词进行仔细的攘理后就能知道答案。

簸早提及“风情”一词的是徐广《晋纪》:“觫,字道季,太尉亮子也。风情率悟,以文谈致称于对。燃2圮33此“风惨”应该与教化无关,甭镳重予对人的性格才情的理解,略与“风度”相避。至南j|:朝时,“风情”已成为晶评人物的常用之词,通常指人物的“风度才情”。如南朝寒楗道鸾《续器阳秋》:

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颔军允玄孙。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司徒掾辟不筑。孚亭。[2嘲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刘劭《赵都》,能攀于前修;何晏《景韬》,克竞于君进;体琏风情,煲{3《百壹》标其志;吉赣文理,则《临丹》成其采;嵇康师心以遗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问飞。[22]1舳5江淹《江文通集汇注》卷八《王扑射为左{卜射谣》;

尚书右仆射、颁吏部尚书、南昌县开国公

侩,器怀明亮,风情峻远。业积硅璋,才兼经

纬。[2棚7

杨衡之《洛阳伽蓝记》卷三:

邢子才,为寺碑文。子才,河间人也。志性

遵敏,鼠媾髂润。下推摹思,温故知蘸。瞄卫33

“风情”皆指“风度才情”。又鲍照《鲍参军集》卷五《送从弟道秀别》诗:

岁时多疆辑,光景乏安绉。以|悲苦风情,El

夜惊悬旗。登山临朝日,扬袂别所思。[25】139

檀道鹰《续晋阳秋》:

虎少鸯逸方,文章鲍嚣。曾秀《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21]37则偏重指“情感”、“心情”。而庾信《庾子山集注》卷卡纛《属大将零悔德公吴明蘩墓志》云:“公志气纵横,风情倜傥。-[z6]970此“风情”已逐渐接近“风流”之

义。

入唐后,“筑情”一谲涵义又遂一步拓震。我翻大致把它分成三类:一为继承南北朝时品评人物之义,指“风度”“才情”。如道宣《续离僧传》卷十九《唐薅武翔沙fl释智周传》:

惟周风情闲澹,识悟淹远,客止可观,进退

万 

方数据可度,量包山海,调逸烟霞,得丧一?心,慈测万类。[27]260

骆宾王《骆临海集》卷七《上齐州张司马启》;

风情疏朗,露明足湛之姿;气骨螭严,雪白水清也巢。[28]256

《全唐诗》卷三八九卢垒《寄含曦上人》诗;

貌古饶风绩,清论兴奏赛。访余十数度,穰去三藏里。见时心亦喜,不见心亦喜。[29]‘瑚二指男女.之阗的“风流韵事”或女子的风流多情。范

摅《云溪友议》卷下《杂嘲戏》云:

池州杜少府憷、亳州韦中丞仕符,二君皆以长年精豢孥道。乐营子女,厚给衣粮,任其外住。若有宴饮,方一召来,柳际花闰,嵇为娱乐。谯中举子张鲁封为诗谑其舆佐,兼寄大梁李尚书诗礴:“牡叟攀铷轻蕙屡,韦公事佛畏青娥。乐营却是闲人管,两地风情霹渐多。”E30]栉孙柴《北里志?俞洛真》条:

洛真虽有风情,而淫冶强酒。殊无雅裁,办时为席纠,颇善章程。∞猕

赵元一《奉天录》卷一:

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漉诗,富多哮逆,

故阙丽不录。E32]7

三常与少年合用,指少年的狂放风流生活。如《全唐诲》卷五一。张祛《赠淮南将》诗云:

年少好风情,垂鞭眦睚行。带金狮子小,裘锦麒麟狞。拣匠装银镫,堆钱买钿筝。李陵虽效死,时论赛轻擞。㈨5托3

由上可知,唐人诗文当中,“风情”一词逐渐偏重“情”,指少年狂放风流之情或男女之情,与“风人之情”及婉讽之义无关。

除了唐人有多处使用“风情”一词以外,我们再猎看自居易诗文中是否也有其他提及“风情”之处。据笔者统计,自集中冀用“风馕”达14处之多,可以说是唐代作家中使用“风情”最频繁的人。如果不考查其他“风情”使用之处的涵义,而指出“~篇长恨肖菇情”具骞婉讽的意义是有失偏颇魏。爨屠易诗中“风情”多与“年长”或“壮岁”联系在一起,如《自居易集》卷十七《题峡中石上》诗:

羹女庙花红锹耱,昭君糟秘翠予崖。藏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E3]¨47

又《自居易集》卷二六《忆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诗: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爱花心在否?

见酒兴如何?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几时红魏了,阉曝砖鼓款?∞戳

又《自居易集》卷十七《三月三日怀微之》诗:

第2期胡可先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69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

同为校书目,每年同醉是今朝。[3]1120又《巍屠易集》卷二四《题笼鹤》诗:

经旬不饮酒,瑜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

其如尘事多。虎丘惭客问,娥馆妒人过。莫笑笼中鹤,翱看去死侮?o]璩勰’

由此可知,这种风流狂放的生活内容是“花”、“酒”、“诗”、“歌”,自然也免不了会有乐妓的参与。如《白屠易集》卷二十《濒上招客送春泛舟》中云:

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两瓶

箬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教成。[时崔湖州寄新箬下酒来,乐妓按霓裳羽衣瞳初毕。]排玩管弦行翠袖,稽麾船舫点红旌。慢奉好向潮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t-331393

可见,自居易笔下鹩“风悸”一词应指文人诗滔妓乐

的风流生活,他对这种生活方式颇为自得,常在诗中

反复表现出对年长而风情少的慨叹和遗憾。

建|l琏:可见,“风情”应掺风流生话或男女之情,捌“一篇《长恨》有风情”中的“风情”一词,指男女之情

更接近作者原意,而决不会是继承《诗经》中的“风人之愤”,也决不会具有婉讽的意味。

兰、《长恨歌》的主题

扶晷蓑对《长瑕歌》骈究的进穰来看,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研究者大多根据《长恨歌》本身内容的某一方面,进行延伸发挥,故而诸种说法均富之成理,但实际上哪一静说法最符合宣聪易的原意,还要从囱居易自己的说法与时人的看法进行参照解说。

笔者以为,《长恨歌》的主题以“爱情说”最切合自居易鹩本意。

其一,根据上述“风情”的考辨,自居易所云:‘‘一

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应是认为《长恨歌》隽表理风{毒之俸,量将之与《豢孛吟》对攀,《秦中吟》属于讽谕诗,则《长恨歌》之主题非“讽谕说”亦甚明。那么风情之作与“爱情说”是最吻合的。

其二,扶囊居易自己绘诗歌分类来看,也不瘟是讽谕诗。自居易给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其~为讽谕诗,其二为感伤诗,其三为闲适诗,其四为杂律诗。《长穰歌》被鬟予“感痿诗”一类,剁明显是对予李扬爱情悲剧表示同情,进而颇为感伤。自居易《与元九书》曾定义感伤诗为“攀物牵于外,情理动予内,随感暹嚣形于叹咏者”的,褥《长慑歇》的蠹容蓬与就合。但《长恨歌》吟咏爱情,并同情攀杨的悲蒯,故大类成为感伤,而实际主题则是“爱情说”。前人的“感臻说”与“爱憾说”并不矛詹,殳是表现蓬围的不嗣瑟已。毕竟自居易给自己的诗歌分类,只有“感伤”类,

万 

方数据而没有“爱情”类。

自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而其重视的程度却随羞时闻的推移与年龄的增加有所变化。正如壬运熙先生所说:“他认为自己的诗作,讽谕、闲适两类最重要,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剐独善其身’的立身处世原则。……至于感伤诗中名篇《长恨歌》、《琵琶行》,他更是瑷屡流露漱自我赞许的态度。我们须知,囟居易作为一个诗人,健既关心国事民生井具有兼济夭下的志愿,因纛在理论上大力提倡讽谕诗;同时他在日常生活中又舆有丰富真挚的感情,热爱各种自然美和艺术美,因而从内心深她喜爱长予抒情、文溺美丽、声律和谐的臻诗。……他的古体诗大概只有《长恨歌》、《琵琶行》

两篇风行,其他则否。”[33]450

其三,《元稹集》卷五一《自氏长庆集序》:“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灭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卡章。是詹,各佐巍、通,复摆潮寄。巴蜀汪楚阕演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清为‘元和

诗’。乐灭《秦中吟》、《贺雨》讽谕等篇,时人罕能知

者。蜓34]5“咱55扶滚蹙的角度看,将自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归入讽谕说,也是不恰当的。

其四,《全唐诗》卷四唐宣寒有《吊自居易》一诗云:“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抽。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瞎,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押[29]姻这里的“童子绥吟长恨麓”,说明健的《长慑歌》在当时是妇孺皆知的,与自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自述相合。而《长恨歌》与《琵琶行》都是属于感伤诗一类的。敝瑟从浚上凡个方嚣参涯,自聪翳的《长慑

歌》的基谰是感伤的,而主题应该是爱情说。

四、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考察

根据唐宋时期的文献,对膳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作更进一步的考察,也有助于对《长恨歌》“爱情燕题说”麴认谖。我镌诀力,跌塞溉上说,崧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本身是真挚的,又是感人的,而客观上造成与安史之乱有关,这实质上也不是爱情本身的问题。翔票将唐玄宗的爱惨与其政涤分开寒考察,剜更霹以看出他与杨贵妃的爱情过程是基于共同的性格与共同的爱好,他们的爱情是真挚感人的,他们的爱情悲尉是墓褥圊情的,敖自屠易写传了这蓠《长恨歌》,

并置于感伤诗一类巾。

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与其说是见到杨贵妃簇藿倾城之色,毋宁说是医为德们二久孝艺有共同之处。他们本身具有真挚的爱情,民间传说再对这

7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一爱情加以美化,这才是《长恨歌》取材的基础。唐玄宗不仅是一位封建帝王,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多才多艺,在宫中也找到了唯一的异性知音,也就是杨贵妃。

《旧唐书》卷二八《音乐志》云:

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宴设醣会,即御

勤政楼。……太常大鼓,藻绘如锦,乐工齐击,声震城阙。……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

误,玄宗必觉而正之。[35]1051

唐玄宗好音乐,在即位之前就是如此。《旧唐书》卷九五《睿宗诸子传》云:

初,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五王宅”。……玄宗时登

楼,闻诸王音乐之声,成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诸王每日于侧门朝见,归宅之后,即奏乐纵饮,击球斗鸡,或近郊从禽,或别墅追赏,不绝于岁月矣。[35]3011

唐玄宗的这些爱好,曾受到大臣们的劝阻,《资治通

鉴》卷二一一《唐纪》云:

上精晓音律,……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中使习之。又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礼部侍

郎张延硅、酸枣尉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

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尚朴素,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上虽不能用,欲开言路,成嘉赏之。[36]66¨

不仅如此,玄宗还擅长于制曲,《太平御览》卷五六八引《乐府杂录》云:

又日《得宝子》者,唐明皇初纳太真妃,喜甚,谓诸嫔御云:“朕得杨氏,如获至宝也。”因撰此曲。[37]25锚

又南唐尉迟僵《中朝故事》云;

骊山多飞禽,名阿滥堆。明皇帝御玉笛,采其声翻为曲子名焉,左右皆传唱之。播于远近,人竞以笛效吹。故词人张祜诗日:“红树萧萧阁半开,上皇曾幸此宫来。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

犹吹阿滥堆。”[砧]43

此类事例甚多,据《碧鸡漫志》所载,玄宗所作以及玄宗时制作乐调就有《霓裳羽衣曲》、《凉州曲》、《胡渭州》、《万岁乐》、《夜半乐》、《何满子》、《凌波神》、《荔枝香》、《雨淋铃》、《清平乐》、《春光好》。即使是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从西川归来,思念杨贵妃时,还在

制作乐曲。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云: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

万 

方数据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39]36杨贵妃同样爱好音乐,擅长歌舞。据《旧唐书》卷二一《玄宗杨贵妃传》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3512178宋乐史《杨太真外传》曾记

载:

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

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膺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板,自旦至午,欢洽异常。呻]l艏这种帝妃臣子共同奏乐的盛大场面在历史上应不多见。他们的共同兴趣爱好集中体现在对《霓裳羽衣曲》的喜爱之上。《杨太真外传》卷上云:

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归于寿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度为女道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宫。天宝四载七月,册左卫中郎将韦昭训女配寿邸。是月,于凤凰园册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贵妃,半后

服用。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39]”1

从杨贵妃人进见玄宗之始,就与《霓裳羽衣曲》产生

密切的关系。同书卷上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上又宴诸王于木兰殿,时木兰花发,皇情不

悦。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

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39]135

可见玄宗对于《霓裳羽衣曲》的痴迷程度。自居易也是深爱此曲,除《长恨歌》外,他还作了《霓裳羽衣歌》:“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311410则其对于霓裳羽衣曲,多是以赞美的口吻表现的。歌舞本身是美好的,但过于沉溺则会懈怠朝政,最后导致了安史之乱。故而白居易为了将这两方面的强烈对比尽量缓一些,用了“渔阳鼙鼓动地来”一句,尽管暗示了安史之乱,但字面本身还是“鼙鼓”,限于音乐的层面,这与自居易的讽谕诗对当朝时事深刻揭露者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真挚的爱情,以及《长恨歌》的爱情主题的。由此可见,精晓音律是唐玄宗的爱好,而杨贵妃是最能满足其爱好的一位女性。这实际上是支撑他们爱情的基石。

从上面看,唐玄宗与杨贵妃是有较为深厚的爱

情基础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顾一切地将本来

是寿王妃的杨玉环度为道土,然后再册为自己的贵妃。而杨贵妃为女道士的过程,实际上与唐玄宗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据卞孝萱《唐玄宗杨贵妃五题》[柏]l卜17考证,实际上他们这一段时间,保持了六年零两个月的情人关系。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在史实的基础

第2期胡可先

由居易《长恨歌》爱情童题考论

2005年。

上吸牧民闻传说,歌颂了李、杨之闷的真挚爱情,对他们那种因为特殊的时代原因而被迫生死离别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和伤感。而后人的其他主题说则是各鑫站在不同静角度对《长假歌》的勰读。因秀攀杨爱情的特殊性,又与安史之乱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容易作如多元化的解说。但我们认为,只有“爱情主题说”才应该是簸符合自鼹易本入的看法鳃,氇是与《长恨歌》的内容最切合的。

【参考文藏】

【26]

[1][2】[3]

张中宇.。一篇长恨有风情”:兼及自居易《长恨歌》的主

[18]

[19]

朱熹.四书章句黎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魏收.魏书[M]._B京:中华啪局,1974.

【20][21]

[22]

嚣露.◆三经注骧【M].裴衷:孛牮书局,1979.

刘义庚.世说新语[M].上海:t海吉籍出版社,】982.詹镆.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荫籍出版社,

1989.

【23][24]C25]

江淹.江文逶集滋注[M]。j‘索:孛华赘弱,1984。洛阳伽蓝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钱仲联.鲍参军集注[M].jE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

倪瑶.康子山集潦[M].北京:中华书局,l

980.

[27]【28][29]£30][31][32][33][34】[3s]

[36]

慧皎.高僧传合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1991.

陈爨嚣。骆旗海豢笺注[M].上海:中华警局上海编辍所,1962.

题[J]。北京大学学报:褥学社会科举版,2002,(2).

张孛字。关拳《长鬏歉》鹣主嚣颓离岛文往意义【j】。文学评论.2004,(4).

朱金城.内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

量988.

曹寅.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范撼.云溪友议[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羚荼,憩墨恚[醚】+袭素:吉爽文学毒叛教,1957。

[4][s][6]

李防.文苑荚华[M].jE索:中华书廊,】966.

黄滔.黄御史集FM].四部丛刊本.

蛙牧.痘款警声节废巡宫斑嚣李府辫墓志铭[C]//樊jII文集.上海:上海吉籍撼瓶奉圭,1978。

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车若水。脚气集[M].测摩全书第865册.蘩邦基。鬓疆漫录[酝]。能哀:孛华赘蔫,2002。张方平.戚平集[M].四库全书第1085册.

赵元一.奉天录CM].丛书集成初编本.第8缀[e]。毪辣:广秀瘿莲大学窭叛鞋,1998。元禳.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刘晌.旧唐书[M].jE京:中华书局,19"15.

司马光.蜜治通浆[M].北京:串华书局,1956。李耱.太平衡览[M】.北京:审华书局,1960.

王避熙.自居易诗歌的分类姆传播[J].腐代文学研究

C37][38]

959.

尉迟倡.中朝故事CM].上拇:中华书局t海编辑所,

1958.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

胡应蘩.少塞出赛集[姒】。疆痒全螯第1290瓣。唐汝询.麝诗解[M].傈定:河北犬学出版桂,2001。

【39]【40]

王鬈捺+琵元天塞遗事÷穆【燃】。上海:纛海吉囊爨载

社,198S.

汪立名.融香山诗集[M].四部备鬻本.魏裔奔.熬涛堂文集[M]。四库全书第1312璎.

弘历。詹米诗醇[M].鞠库全书第1448避.

卞孝麓.唐玄宗杨贵妃五题[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1994。(1).

张中宇.自居易《长恨歌》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万方数据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胡可先, 文艳蓉, HU Ke-xian, WEN Yan-rong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8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8,10(2)1次

参考文献(40条)

1.张中宇 "一篇长恨有风情":兼及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2.张中宇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倾向与文化意义[期刊论文]-文学评论 2004(04)

3.朱金城 白居易集笺校 1988

4.李昉 文苑英华 1966

5.黄滔 黄御史集.四部丛刊本

6.杜牧 唐故平卢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 1978

7.洪迈 容斋随笔 1978

8.车若水 脚气集

9.张邦基 墨庄漫录 2002

10.张方平 咸平集

11.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 1959

12.胡应麟 少室山房集

13.唐汝询 唐诗解 2001

14.汪立名 白香山诗集.四部备要本

15.魏裔介 兼济堂文集

16.弘历 唐宋诗醇

17.张中宇 白居易《长恨歌》研究 2005

18.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1983

19.魏收 魏书 1974

20.阮元 十三经注疏 1979

21.刘义庆 世说新语 1982

22.詹锳 文心雕龙义证 1989

23.江淹 江文通集汇注 1984

24.洛阳伽蓝记校注 1978

25.钱仲联 鲍参军集注 1958

26.倪璠 庾子山集注 1980

27.慧皎 高僧传合集 1991

28.陈熙晋 骆临海集笺注 1962

29.曹寅 全唐诗 1960

30.范摅 云溪友议 195731.孙棨 北里志 1957

32.赵元一 奉天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33.王运熙 白居易诗歌的分类与传播 1998

34.元稹 元稹集 1982

35.刘昫 旧唐书 1975

36.司马光 资治通鉴 1956

37.李昉 太平御览 1960

38.尉迟偓 中朝故事 1958

39.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1985

40.卞孝萱 唐玄宗杨贵妃五题[期刊论文]-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1994(0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春燕.ZHANG Chun-yan 唐传奇与唐玄宗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6)

在唐传奇中,有三篇写唐玄宗的历史纪实小说:<长恨歌传>批判了唐玄宗好色纵欲、荒政致乱;<开元升平源>歌颂唐玄宗求贤心切、虚心纳谏;<东城老父传>揭示了唐玄宗喜好斗鸡.导致朝政荒废,国家衰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玄宗在位时早、中、晚期的历史真实.

2.期刊论文 滕宗仁 诗内诗外说"长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

<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为人称颂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恨歌>的主题是写爱情,即通过描写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对其坚贞专一的爱情加以肯定,对其不幸的遭遇表示哀婉和同情.全诗构思精巧、描写细腻、浪漫主义色彩浓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3.期刊论文 张中宇 《长恨歌》"太真"、"仙袂"考略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8(6)

杨贵妃作道士为何号"太真",一直是一个史学疑团.道家"真"与"仙"同义,"真人"有"半神半人"之意,具有某种"超人"的力量.唐玄宗夺儿妃为己妃,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大忌,唐时皇帝并非无神论者,不可能不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场贵妃号为"太真",正是希望她既可陪侍唐玄宗,又可从道家获得超自然的力量,能摒去不道罪过.陈寅恪认为唐代"仙"用作指女性时,其中一义近于妓女,有研究者据以推断<长恨歌>暗示杨贵妃逃脱到滨海一带作了妓女,是以极端的特例进行一般的演绎,并不科学,也与实际不符.

4.期刊论文 张中宇.ZHANG Zhong-yu 关于《长恨歌》的劝讽主题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

基于<长恨歌>文本的分析和白居易思想等相关考察,可以认定,<长恨歌>的主题是通过李、杨情爱悲剧的复杂过程,反映封建帝王荒废朝政、政治腐败等造成国家破碎、爱妃惨死及凄苦悲凉、真情无寄的严惩后果,婉转批评唐玄宗因为重色情而忽视国家管理的错误行为,并以此作为后世帝王的鉴戒.需要强调的是,<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渲染了李、杨感情,因为铺写李、杨情爱极有利于表达劝讽主题,爱得越真越深,就越珍贵失去就越多破坏就越重,教训就越应记取.<长恨歌>不取一般讽谕诗的说教与尖锐、直露手法,而是从艺术的典型与形象开发,动之以情,劝讽帝王.

5.期刊论文 张中宇.Zhang Zhongyu <长恨歌>劝讽基调的确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

荒废朝政、裙带关系是<长恨歌>从开篇到安史之乱爆发前30句诗描写的主要内容,其中荒废朝政为核心,毫无原则的裙带关系、用人失察等是前者的延伸,构成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主体.尽管白居易在<长恨歌>前30句中并没有否认或有意丑化李、杨感情,但是,其意并不在歌颂,而在着重写出唐玄宗溺情之深,荒废朝政之严重,并已暗示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确立了<长恨歌>的劝讽基调.

6.期刊论文 李进立 《长恨歌》主题辨析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8(2)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7.期刊论文 吴芳龄 绵绵长恨 也哀也美--试论《平家物语》对《长恨歌》的借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对中国典籍的大量借鉴是<平家物语>在创作上的一大特点.其中以对白居易诗文、尤其以对白氏<长恨歌>的借鉴为最多.而正如其对<长恨歌>的借鉴主要集中于"描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回到故宫日夜思念"的后半部分一样,<平家物语>借鉴白诗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其对感伤情感的抒发.这一特点与<源氏物语>等平安文学作品惊人一致,由此可见其对平安以来"物哀"文学传统的继承;又由于其后<太平记>等军记物语也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因此可以说:<平家物语>是日本古代"物哀"文学传统由中古贵族向中世武士传承过程中的一部承前启后作品.

8.期刊论文 曾婷芳 情深意重有时尽,意韵绵绵无绝期--试述<长恨歌>的主题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18(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颂歌,"长恨"其名取得十分精当,因是悲剧结局,故名之为"恨";又因是情重意长,故名之为"长恨",天长地久都无法阻挡情与恨的悠悠绵绵,可见此情此恨确不一般.本文试从相思、生死和秋恨三个方面论述<长恨歌>的主题,全面体味作品的悠长韵味.

9.期刊论文 王素玲 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个人情感经历对《长恨歌》创作的影响 -考试周刊2009(38)

白居易的<长恨歌>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创造了一个回旋婉转的爱情故事.在诗歌中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故事赋予其中,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10.期刊论文 梁丹 论《源氏物语》中桐壶更衣与《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差异——着眼于宫中地位、死亡原因剖析 -考试周刊2009(14)

<源氏物语>开宗名义的第一卷<桐壶>,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基本构思;把桐壶天皇对桐壶更衣的宠幸比作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关系,桐壶更衣和杨贵妃的形象多有重合,但也有决定性的区别.本文着眼于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宫中地位、死亡原因之差异,并简单分析了带来此种差异的文化根源.

引证文献(1条)1.晏家春 长恨绵绵,为情所困——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期刊论文]-中华文化论坛 2009(1)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dndxxb-zxsh200802014.aspx

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9b74008d-3cf5-4c21-ac6b-9e6d010f2222

下载时间:20xx年1月16日

更多相关推荐:
长恨歌读后感

长恨歌主题我见内容提要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有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又有爱情与讽谕双重主题说等多种其中以讽喻说爱情说以及双重主题说为主要争论派别各个派别均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学界也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因...

《长恨歌》读后感

长恨歌之受人之托写这个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东东很久没有动笔写东西了现在还真是不会写了长一首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奠定了白居易诗律圣手的地位这一首诗其主题一直以来都颇受争议有人说是讽刺篇有人说是赞美篇也有人说是双重篇即...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好一首凄凄切切的长恨歌好一个凄怆悲凉的爱情故事好一代风流倜傥的一国之君二人的爱情远已超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到达了常人无法到达的境界面对这唯美的爱情怎能不令人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慨...

论《长恨歌》的主题及白居易情感渗入

论长恨歌的主题及白居易情感渗入内容摘要从古至今后人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讽喻诗有的人认为是赞颂爱情诗还有的人认为是双重说本人综合分析作者白居易背景和对长恨歌中的人物李隆基与杨贵妃的分析肯...

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论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摘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所喜欢且被誉千古绝作讲述的是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熔入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用精湛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写成这样一篇佳作但其主...

白居易长恨歌详解

白居易长恨歌诗详解中国太原靳极苍一作者介绍题解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先世居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父季庚早年卒于襄州别驾这就是说他出身于小官吏的家庭所以他自小就有仕进的思想是很自然的他少年时正值藩...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年作者时年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

长恨何恨?——浅析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何恨浅析白居易长恨歌一段帝妃的凄美爱情成就一首脍炙人口的长恨歌白居易以他诗人的独到眼光将史家批判民间盛传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演绎得唯美而又凄婉长恨歌歌长恨到底恨什么又为何长恨是恨因情误国还是恨两情相悦却...

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一研究现状长恨歌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全诗形象地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假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婉转回旋的动...

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题解这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时年三十五岁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一天他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白居易《长恨歌》释义

白居易长恨歌释义汉代皇帝重视女色想得到一位绝代佳人可是在宫廷内外多年都没有找到杨家有位女儿刚刚长成人养在深深的闺房中还没有人发现她天生的绝代佳丽终不会被埋没一朝被选进宫来到君王身边回头一笑生出千娇百媚皇帝后宫的...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