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纪行,窥斑见豹——读《黄河边的中国》有感

时间:2024.4.20

徐素素:中原纪行,窥斑见豹

——读《黄河边的中国》有感

徐素素

批语:我的祖籍也在驻马店,而且我还在那里“上山下乡”几年,故有亲切之感。

曹老师的书写于十年前,许多情况已有所变化,比如三农问题的缓解。所以,听说曹老师不愿重印此书,觉得需要重新审视一些问题。

本周冰点文章说了一位驻马店籍的北大博士,以中原农村为例所写的博士论文,可供参考。当然论文的问题也不少。

你认为大多数农民是乌合之众,愚昧自私懦弱等,结论恐怕过于简单了。不妨看看新华社社长李从军等刚刚写的一篇“走转改”报道,写的是红旗渠所在的豫北林县,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黄河边的中国》,是以纪实文学的方式描述分析了中部内陆地区农村的发展状况。作者主要探访了开封市到驻马店市一带,我的家乡正是在驻马店市。

平时讨论中国现状的时候,我向来不愿与同学提起自己的家乡。大约因为我周遭的同学,基本都来自城市或者沿海的发达城镇。他们对于从媒体上接触到的内陆农村地区,大抵只有些许的同情心——他们的城市里出现的众多底层群体,包括农民工、街上卖艺者、乞丐、盗窃团体很多都是来自我们省。我不喜欢听到别人谈论起家乡时用诸如“穷”“人多”“人贩子和造价”之类的字眼,那会刺激到我关于家乡的复杂情感。

曹锦清教授书上所写所悟,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熟悉的家乡过去与现在。 二

三农问题是很大很棘手的问题,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详略得当的记录于细枝末节处向我们展示了90年代中期的河南农村。记录与随感式的议论相结合,其中许多点睛之笔,读来振聋发聩。即使放在今天,书中所记怪象乱象,仍旧或者已换了形式存在于中原大地,亟待整改。

90年代中期,沿海地区由于在地理位置的优越和历史原因,农村得以迅速发展商业化农业和工商业。东西经济差距迅速拉开。河南地处中原,首当其冲感受到来自东部的市场经济文化的冲击。脱贫致富的想法,上下基本一致。但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却出现了“工业生产落后,农产品走不出去,教育条件低下,官场浮躁腐化”的乱象,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发展都面临瓶颈。急功近利以致弄巧成拙的例子层出不穷。

作者在走访过程中,深入观察并试图发掘类似问题的本质并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我也有几点感触。

(1)为民做主

从小我就听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似乎对于农民而言,真正为他们做主的,本就应该是官吏而不是自己。所谓的村委会,名义上为村民自治委员会,实质上是乡里指定的干部组成。我们现在常常嘲笑共 产 党的基层民主是一纸空文。但事实上,基层民主在农村的推行,确实困难重重。即便让村民自己推选,大姓压过小姓,大家族压过小家族,根本无法保证完全民主。有人在上级有关系,那他就更容易当上村支书,但反过来,村支书如果在上面没有关系,那么他任上的利民工程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就不能真的带领村民致富,自然也就不能得到拥戴。

这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下来的问题。思想不转变,即便推行直接民主,也是问题重重。作者曾经说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要有保障基层民主的机制,第二要培养农民“自己作主”的意识。这个方向是对的,但似乎到现在为止,仍然推行滞缓。

(2)人情网与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是中原地区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一个表现。即便是现在,不管是批房权证、生病住院、孩子上学这类的大事,还是办年货这样的小事,都是有“熟人”好办事。家人对人情网之看重,人情网之繁复,让我每每十分头疼和不解。

拿我的家庭来说,我的姥姥有四女两二,奶奶有两儿两女,虽然早已迁到城镇居住,但在老家仍旧有很多亲戚走动频繁。算来与我们家有较为密切联系的亲戚就有上百人,这还不算父母的朋友、同事等。这些人里有教师、医生、公务员、商人等等。根据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理论,这个人情网使我们

在家乡办事都算得上便利,用我们那里的话说是“吃得开”,当然这也保障了我健康安全长大并接受正规的教育。

人情网是古老文化的遗留物,但他之所以具有如此强韧的生命力,大概就在于他“吃得开”。正如书中所言,上面的制度制定的初衷或许很好,但是却不能完全考虑到农村和城镇的实际情况。而制度不能“入乡随俗”给予保障的地方,人情网却能给予最随机应变的保障。

熟人社会的规律是经济学家不能用某些学说框住的。人情网在农村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农民更倾向于相信熟人,而不是法律或者是国家制度。地方官员不能将人情网置之度外,办事自然无法完全按律执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如果能多考虑地方上这种人情网的存在,或许政策会更可行一点。

(3)小农经济的联合

抛开阶级的讨论,我们可以从这些年的发展中看到,在和平年代,村民更容易形成“马铃薯说”当中所描述的松散关系,大家可共苦不能同甘,无法联合起来形成效率更高的共同体。这与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特性有关。南街村的特例也似乎在证明,除非出现一个强有力的能人来强行整合资源、批判私有化,才能使大家在共同体里长久合作不发生矛盾。

在这里,我觉得必须承认大多数农民就是乌合之众。他们愚昧自私懦弱,工于算计忙于攀比,如果不是被逼到极致,他们不会主动争取自己的利益,懒惰和不信任让他们不愿联合起来做那些有利于所有人的事(譬如水利设施和打井)。这也正是他们的合作经常以不欢而散的方式结束的原因。而政府忙于应付上级检查评比,官员忙于夸耀政绩,资金的匮乏也使利农基础设施的建设缓慢。直至如今,河南旱涝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家乡的水利设施仍是摆给上级看的“空壳子”。既然是利于生产的好东西,为什么这么多年了仍旧只是应付检查的“样子货”,我也觉得非常费解。

以上所述,皆为自己所写感想,望指正。


第二篇:中原主导读 2


中哲论文

学院: 哲史院

班级: 11哲学

姓名: 吴杰

学号: 2011070123

小国寡民之政治构想

【摘要】:老子生在末周,目睹了中央政权的衰落,战争的纷乱,道德的丧失,民不聊生,社会的混乱,以“道”为哲学的最高本体的他,对比天道来建立人道,以天道来批判人道,以天道来改造人道,进而提出了建立无为的平等的无纷争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老子的政治思想先是以“道”的辩证法思想来批判的现实的黑暗的无义的战争以及社会的道德的衰败,以顺应“道”的自然法则提出“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毫无疑问,“小国寡民”的社会是老子的最高政治思想。

【关键词】:无为,顺应自然,辩证法,平均,有为。 正文:

(一)探讨“道”与人类社会的契合性

“ 小国寡民,使有什陌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毫无所争,“国家”很小,邻村相望,鸡犬相闻,但是人们没有往来,李村的媳妇不可能嫁到张村,张村的鸡不可能跑到李村。人们生活得很安逸,吃到美味的食物,穿到漂亮的衣服,安居乐业,毫无所争。这是老子对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中的美好蓝图,老子用他那史官的笔给我们画了一副充满田园欢乐气息的农村安逸图,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道”的基础之上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中可以知道老子的“道”是“小国寡民”的政治的思想的源泉,是规定老子心目中的完美社会的法则。由此,要想充分了解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必须得从它的哲学体系的构建的最高本体“道”来进行推敲和研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奇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的“道”是非常玄奥的,是一个终极的实在概念,不仅是一切事物的形而本体,还是万物之源,万物之母。老子的理想社会和无为政治以及清净人生的种种主张都是从其“道”的

学说里面推演出来的。老子构建了一个以自然之道为基本框架与内容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但是老子的“道”不仅是外在的客观的自然世界的本体,还是老子心目中的社会与人生的终极依据。“接自然以明人事,发天道以建人文”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老子说改造社会的所运用的方法和法则。

儒道两家相对比,儒家所倡导的的是建人伦,昌德行,兴教化,主张从人的自身道德出发,从人类社会的伦理教化出发,千方百计将人伦领向天理。相反,老子对这一点是嗤之以鼻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人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还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人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中可以看出老子认为无需建立仁义道德,无需建人伦,倡道德,行教化,并且这些还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仅仅需要的是顺应自然,无为则好。

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能够按照“道”的自然法则去建立呢?理想社会“小国寡民”的人类社会与天道有共同之处吗?在这里朱晓鹏先生认为人类社会与形而上的本体“道”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与本质的同构性。按照老子的说法“道’是万物之母,是诞生万物的源泉。“道”派生万物,人类社会毫无疑问就具有“道”的属性与特点,这是老子依照“道”的自然法则来构建“小国寡民”的基石。

(二) 以“道”来批判社会现实

既然“道”与人类社会有内在的关联性和本质上的同构性,以及契合性。老子就以“道”的内容特点来批判春秋末期的纷乱战争,诸侯攻伐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黑暗社会。在老子看来,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道”与人类社会常常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和对立的,正是因为人类社会与道的这种分裂与背离,才造成人类的一切不幸与人祸。老子运用“道”对人类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黑暗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首先,老子认为天道不争,人却相争。这是社会动荡的首要原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从这可以看出“道”像水一样利万物而安谧不争,天有不争之德而造就万物的昌盛。相对于人类社会,正因为有太多的争,才造成不幸与祸害。在人类社会中,这个争也就集中体现在春秋末期诸侯所进行的无意战,战争是人间最大的争,集合了人类的贪欲,愚蠢,暴力。因为争所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老子曾任史官,但是他跳出当时的奴隶贵族阶层所局限的思维,强烈谴责带给人民无尽痛苦的春秋无义战。

第二,老子认为天道平等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却充斥着不平等,这是人类社会不安的第二个原因。天道和谐是均匀的,从而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种公平合理性。“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道”而衍生出来的阴阳,是相互激荡而达到一种均匀和谐的状态,对照人类社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挣扎在生死的交界,而统治阶级却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收割百姓钱财,刮民脂民膏,以不足奉有余。既毫无平等均匀,那么这样的社会就毫无和谐可言。

第三,天道是无所作为的,而人道确实有所作为U的。“道”无所作为,而万物昌盛,人有所作为 却征战不已,社会混乱不堪,世俗熙熙攘攘,利来李往,往往容易沉沦在用智逞强,追营逐利之中,人被利益锁所蒙蔽。此外,老子也否定统治者有为而提出的道德礼制,人们设立道德礼制想以此来调整已经混乱失衡的社会秩序,其实它们就是从根本上破坏了人类的自然秩序,扭曲了人的真实本性,从而进一步地造成社会的混乱和人性的丧失。所以,老子极力地倡导无为。

从中可知老子对照现实社会,在他的理想社会构建出“不争”,“平等”,“无为”的“小国寡民”的社会蓝图。

(三) “小国寡民”与西方政治思想的比较

老子是史官出身,在当时史官不仅仅是记录帝王的言行和事迹的,而且还负责掌管,解释和总结历史的文构和典章制度,从历史总结出教训,以便供统治者借鉴。老子担任史官,这给予他认识历史,总结历史发展和变革中的种种盛

衰,成败,存亡的平台。老子也就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推此及披,借鉴古今认识到社会演变的规律。为老子运用辩证否定的方式看待历史打下基础。

老子的辩证法思维使他能够在人类思想史上敏锐并且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内在的矛盾。作为一名伟大的智者,老子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并不满足于表面的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苦的表象,而是力透表象,总结出内在的矛盾的斗争性。人们的“争”,诸侯的“有为”,社会的不平等,这些都是社会退化的根源。因而他提出人们应该回归自然状态,回归到社会历史最初发展的地方,进而他给人们描绘了一副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蓝图。在回归自然状态的社会里,虽然物质生活简陋,但是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奴役和尔虞我诈的战争,人们安居乐业,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由的生活。在那里民风淳朴,道德敦厚,没有丑恶的争斗,没有文明的污染,一切都是那么的怡然自得,回归自然。

在运用辩证法批判文明所带给我们的灾难中,老子与卢梭是不谋而合的。卢梭认为:“人人生而自由的,但是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近代人们热情的歌颂人的理性,卢梭开始批判和怀疑这一点。但他认为让人脱离自然状态的自我完善的能力是人类一切的苦难与不幸的根源。进步总是以同自身的相对抗的形式出现的,导致相对面的过度,人类社会化和自我完善化既造成人类社会的文明化,也造成人与自然的疏

离和人的异化造成社会成员的普遍不平等和被奴隶的状态。卢梭是近代西方社会在蓬勃向前,人的理性与能力得到高度重视的时候,却能冷静下来回头审视和批判人类历史,但他所提出来的思想是对当时的人们撒下的一盘冷水,也是充满历史辩证法的反思。在这一点卢梭是与老子惊人的相似之处。

(四) “小国寡民”的局限性

要想了解“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思想的局限性,必须从“小国寡民”的思想的产生的根源出发。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的出现既有外部的社会原因,也有老子的内在的自身原因,既有来自他的否定辩证法,也有来自他的“道”的学说。个人觉得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的出现是这样的形成的。在早年老子担任史官,在这一期间,老子广泛地接触到历史,目睹历史的跌倒起伏,社会演化的曲折婉转,体察和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了解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历史改革中的种种强弱,盛衰,存亡的辩证关系。这就形成了老子的历史辩证法,并成为批判但是社会的祸乱战争,诸侯争霸,人民受苦的现象的一把强有力的工具。

此外,老子通过历史对古代公社氏族社会的了解,认识到当时的人们处于自然状态,因为不争,因为它无为,因为它平等,那时的人们处于一种安谧的和谐的自然状态。老子对照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是非常向往这种无争和谐的社会自

然状态。原始的公社氏族社会也就成为后来老子构建“小国寡民”的思想原始模型。

再者,老子通过对自然的天的体悟进而提出了他的道家哲学体系中最高的形而上本体“道”。通过体悟“道”,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混乱,战争不断,礼乐崩坏,官失其守,就是人们不遵顺道的自然原则,摒弃了道的上善若水的不争的姿态,无为而无不为的行动准则,以及道的和谐平等的特性。这是人类社会祸乱的根源。以道的特性来批判现实的人类社会,这也是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来源之一。

从“小国寡民”的思想的起源来了解其局限性。首先,老子的辩证法因为受到当时的历史发展和时代的局限性,是不全面彻底的。这突出表现在老子对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对抗现象还不能够采取全面的辩证态度,而只想以干脆的否定文明和进步的方式简单的取消矛盾,消灭矛盾,这是十分幼稚的。而实际上,人类历史中的矛盾对抗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老子认为在人类社会过程中的种种消极的“否定”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完全消极的。但实际上这样的“否定”因素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杠杆。以老子的眼光,他只看到了这些反历史的“否定”因素所激起的矛盾与冲突,却看不到这些因素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于是老子采取否定现实,回归自然状态的态度。这也注定老子的“小国寡民”是回归到历史的起点的。

另一方面,“小国寡民”的局限性体现在对人性层面的体察上。纵观儒家的学说理论可以发现其缺少对人性的恶的探讨,主要是因为将人们的错误简单地归结于人的私欲,如何压制人们的私欲呢?儒家提出运用道德,这就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建立道德的层面上而忽视了进一步对人性的探讨。老子也是一样的。

“小国寡民,使有什陌之器而不用”即便发明了十倍百倍的工具,也不要使用,当人们能够使用这样的工具而能够过上更加舒适安逸的生活,有谁不会用呢?“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有甲兵而不用,当人们能够通过战争来夺得更加大的领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那么甲兵有谁会不用呢?“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们吃得好,穿得漂亮,住的安逸,难道他们的私欲不会促使他们争取穿的更好,穿得更加漂亮。人性中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是人们达到“小国寡民”的那种安逸自然无争的和谐状态,那么过不久它就会被人类心中的欲望所撕破。

参考文献:

《老子哲学研究》朱晓鹏注.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概论》韦政通注.

《社会契约论》卢梭

《老子.庄子》 杜海弘 2011070123

更多相关推荐:
感受大地的力量——读《黄河边的中国》有感

吴月感受大地的力量读黄河边的中国有感吴月凌晨一点我终于看完黄河边的中国长吁一口气心中有淡淡的畅快更多的是说不出的困惑与隐忧正如作者曹锦清先生在书中的最后一句河南之行到此虽划一句号但它留给我的依然是一个问号中国观...

《黄河边的中国》读书笔记

立足乡土研究中国黄河边的中国读书笔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有多种多样我们提出农业现代化这一口号已经多年但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化多为器物的现代化以及观念的现代化而没有实现制度上的现代化曹氏在书中也指...

浅论电视对乡村的影响——读《黄河边的中国》有感

浅论电视对乡村的影响读黄河边的中国有感吴艳林在黄河边的中国里常有这般情景农家堂屋里半裸的挂历女郎占据了原来属于吉庆有余的年画的位置依门而立的农家女精心涂抹着指甲油想把自己打扮得像城里人一样少男少女的房间贴有大陆...

黄河边的中国

黄河边的中国读后感前段时间在学校的推荐下找来黄河边的中国用了大约三个周的时间读完了全书读完之后不禁感慨万千一开始自己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翻开前页发现了这样一段字此书甚好后传诸君万勿以其字数多而拒之看到这段评价的时候...

《黄河边的中国》读书笔记

黄河边的中国读书笔记一作者简介曹锦清19xx年生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上海市城建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著作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合...

黄河边的中国

黄河边的中国读后感黄河这条中国的母亲河从古至今以其丰富的乳汁养育着中国华夏儿女也因为她泛滥的河水给两岸的人民带来过无穷的灾难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对黄河边几个重要城市的观察再现了中国现代...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方志敏同志在狱中每天都有被提出去枪毙的危险然而文章可爱的中国中却丝毫未流露出他悲观怯懦的一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直贯穿文章的始终它向我们呈现的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对生死的从容心态可爱的中国中...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亲爱的朋友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热妈妈把我挂到了心尖上我想你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吧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DD亲爱的祖...

《可爱的中国》读书心得

读可爱的中国有感读完了一本爱国书籍可爱的中国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不愧为一篇好文章它是方志敏同志用自己对祖国火一样的爱恋之情铸就的一篇爱国史诗是我国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牢狱中提笔的字字句句都充满着摄人的魄力和震撼它薄薄的...

读《可爱的中国》有感

读可爱的中国有感六3林筱妍29号在网上读完可爱的中国这片文章我深深地被文章中那炙热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了在这篇文章中方志敏烈士倡导着人民群众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祖国母亲灭亡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中当然在方志敏烈...

《可爱的中国》读书笔记

可爱的中国读书笔记本书开篇的第一篇文章便是方志敏同志于狱中创作的著名篇章可爱的中国读后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不愧为一篇好文章它是方志敏同志用自己对祖国火一样的爱恋之情铸就的一篇爱国史诗方志敏同志在狱中每天都有被提出去...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

满怀希望读可爱的中国有感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又扼腕叹息这可以说是对我阅读可爱的中国这本书最好的形容了作者方志敏用一位在押共 产 党员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共 产 党员们与黑暗英勇斗争的决心在这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

黄河边的中国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