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静《看见》有感:真与伪

时间:2024.5.4

读柴静《看见》有感:真与伪

真与伪

——读柴静《看见》有感

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1班 欧诗莹

恰逢看了柴静最新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回忆起之前看过她写的《看见》,便翻出来再回味一遍。结果重读那些事件,发现仍然感触颇深。读完书,闭上眼,那些事件犹如一部电影,在我眼前一帧一帧闪过。

我曾思考过,究竟是什么力量给予我如此大的震撼。最终,我在章节题目中找到了答案——真实。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一句话狠狠地敲击在了我的心上,心都为之一震。无论是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之争,采访排污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质问,还是记者隐瞒教师收留儿童却收报酬的事情,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的力量。'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工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这是一名观众在博客上批评柴静的话,令我感触颇深。读完这句话,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客观看待一件事物或评判一个人的困难之所在。尤其对于像柴静这样的记者身份来说。因此,我认为记者和法官在某个层面上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公正。用旁观的角度去看问题,记者亦需要以中立客观的立场去报道真相。一味地批评、抨击只是哗众取宠,只会误导人们,引起公愤,社会秩序甚至会陷入无限的黑暗当中。因为,记者是最接近事件真相的人,是真相的搬运工。当人们无法准确了解真相时,只能通过记者来寻找答案。而舆论,往往是无法估量的强大武器。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这句话,我认为是全书的精髓所在。新,即新闻;旧,即旧识。它们之间本无冲突,因为时间车轮不止,新的始终会变为旧的。而真伪,永远是两个对立的层面。记者虽总是奔跑在新闻最前线,但读历史,却能锻炼追求真相的精神。'生活就是生活,他没有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不仅是记者,学会不随声附和地盲从,不一知半解地盲信,不激烈评诋地盲冲动,更应该是我们所应培养的素质,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所在吧。

我的梦想职业是律师。因此,书中的律师郝劲松吸引了我。他并不是什么为大企业大事件辩诉的人,他只是以'公民'的名义,在与这社会上的不公、不合理作斗争。'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个像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的确,任何地方出现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都可以说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权利摆在那儿,不是用来做政治题,用来供养,而是切切实实落到百姓自己身上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勇于纠正错误,与不公抗争,这不是反动,而是对这个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努力让它变得更好,不是吗?'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权利就只是一张纸,'郝劲松,这个名字让我认识到了'公民'两个字的含义,让我看到了正义,让我看到了曙光。而我,也决心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独立而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柴静对于人性及精神的挖掘让我懂得,当真到极致,便不再存在什么无法抹平的矛盾。


第二篇:看见柴静


“看见”柴静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前段时间的一本畅销书,柴静的《看见》。

我想重点谈书中写到的一个跟我们比较有关系的人物:卢安克。

当我们听到媒体报道一位农村支教教师,特别是如果这个支教教师还是一个外国人,第一反应几乎是这个人肯定对当地基础教育做出了什么巨大的贡献,或者培养出了多少个牛人。但是卢安克却颠覆了大家对教育、对教师的传统认识,因为他更多的是教育的“失败者”。

他是德国人,来到中国广西,然后就停留了下来。他曾在当地一所县中学教英语,因为成绩全年级最差,所以这所学校不要他了。最后他来到当地农村的板烈小学,这所学校没有给他多少物质上的帮助,也没有向他要教学成绩,于是他就这么留了下来。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这里讲一个细节。 柴静和卢安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孩子靠在卢安克身上打来打去。柴静很受不了,很想去制止,告诉那些孩子说他会疼,会难受,不要这样子。而卢安克则是一副逆来顺受、顺其自然的样子。柴静说你不难受吗?你不想制止吗?卢安克说你理解了他们好了,理解了他们再去说和单纯一看到现象就去说,效果是不一样的。

卢安克带着柴静一起来到他的学生家里,天黑了,柴静要采访,要有好的灯光,她感觉到冷,于是那孩子给她劈柴,火烧起来了,镜头也就着火光摆了起来。柴静说我可以去看你的菜园吗?那孩子拒绝了她。后来这个孩子说你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吗?玩泥巴?柴静想当然地回答喜欢。孩子通过卢安克告诉柴静,现在我们就要去玩泥巴,你去吗?柴静一下子就愣在那里,她很犹豫。于是那个孩子就跑掉了。

后来卢安克对柴静说,因为那孩子发现你一进屋说冷是有目的的,是想要有个灯光好采访,而孩子以为你真冷,特别劈柴要为你取暖,结果发现你不真实,你是带有某种目的的,于是他不信任你。

而卢安克不是这样子的。

他的学生性情各异,但是他几乎没有任何要去改变学生的企图。他的理论是,

学生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你不要用另外的标准去要求他,如果要求他反而做不到,是不是要怪这个学生。而当你不带企图改变他们的目的去理解,走进他们的内心,也许理解了就慢慢地改变了。

原话是,如果自己作为教师,想象学生该怎么样怎么样,总是把他们现在的样子跟应该是什么样的相比较,这是教育上最大的矛盾。

他不想要任何束缚,很喜欢自由,觉得自己无欲无求,也无能无用,并享受这样的状态,能为他的状态找到很强大的理论支撑。他从德国来到中国,在广西从青年度到中年,一个人,仅有很少的物质支撑。他的存在状态很容易使人想起庄子或者老子,庄子说无用之为大用,一棵歪脖树因为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所以得以终老下来;老子说无为而治,一个国家不需要政府而能很好地运行才是真正地运行。

卢安克被报道出来以后,那些整天为了各种各样生存目的累死累活的人眼前一亮,世上竟然有这样超脱的高人!很多人给他写信,把他当成神人去膜拜,向他请教人生困惑、发财秘密,也有一批陌生姑娘等着和他结婚。

而卢安克觉得面对别人的请教他很无语,因为他帮不了任何人。

卢安克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了人生还可以有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其实可能很多人都向往的自由却又没有办法放下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欲求去追逐的状态。他是我们生活的另一面,让我们可以在黑暗的夜里思考,为什么我要这样活着?

《看见》这本书差不多记录了柴静在央视十年以来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我想把这本书和白岩松的一本书《幸福了吗》做一个比较。《幸福了吗》是白岩松继《痛并快乐着》写的他在央视的第二个十年。里面更多以冷静客观的笔调,以一个新闻记者和新闻评论人的身份去记录和评论,而《看见》的语言风格一看就是女性写的,比较细腻,但是深刻,给人感觉柴静是一个有韧劲有弹性的女子,不屈不挠地剥开层层迷雾让我们看到真相;从选材方面,白岩松更多的是宏观叙事,选取了很多经典事件来反映整个国家的发展轨迹,比如香港回归、美国“911”事件、北京奥运。而柴静除了叙述征地问题、非典和山西污染问题算是比较大的社会事件外,更多的则选取很多小人物、社会边缘人物来继续,比如几个相继服毒自杀的小学生,戒毒者被卖为妓女的、踩猫事件,家庭暴力,也许是因为这种走进小人物内心的采访更能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看

见》成了一本畅销书。

但是也有人批评,柴静没有站在一个新闻工作者客观真实的角度采访记录,而是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质疑她的采访是个人表演性采访。抛开这些质疑声不论,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地方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

更多相关推荐:
柴静《看见》读后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李冬除了不断刷新朋友圈里那些喧闹浮夸的文字,另一种选择是泡上一杯茶,用难得清闲的时光和清醒的头脑静静一读这篇曾触动许多人的文章。初次接触《看见》是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

柴静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柴静的看见感触良多看书之前看了很多介绍书评反映甚好我曾以为这不过是一部介绍一个优秀的记者如何成长的书是一本出入职场的心路历程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这本书很沉重以致于我无法一...

读柴静《看见》有感

感悟读柴静看见有感整体书一字一字看过去当合上最后一页时还舍不得结束这就应该是看见给我们每一个读者的震撼和共鸣吧读它时让我犹如身在其中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内心有太多无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样不断...

柴静《看见》读后感

深夜我看着你看见读柴静看见有感决定写文的那一天我看着书目发呆的确我只是个肤浅的喜好文字的人喜欢看安意如写的那些诗情画意的词赏析喜欢在那些词藻中遐想然后说说那些我认为的人生哲理偶尔发发感慨既没有多少深度也缺乏足够...

柴静《看见》读后感

我看见了什么读看见有感10日张雨萌知道这本书还要说起柴静的新闻发布会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厚厚的采访稿件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着重记下的是那些新闻里的人也是她这十年里的成长路程从一...

读柴静看见有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看见是央视知名记者柴静的一本记录自己在央视十年的自传性的书这本书记录了柴静在央视十年里经历的大型新闻事件像非典汶川地震等等原本只是想它用来打发一下闲暇时光可当我真正拿起这本书品读起来时却意外地收获...

柴静《看见》读后感

无能的力量宽容的心看见读后感李琛他与一位认识八年的中国女志愿者结了婚我祝贺他他回信有些低落既然我同意成家那我就要踉着老婆走虽然我感觉到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板烈就是我的家但我不能要求老婆也这么看她有她的梦想和需要...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东莞市寮步镇龙光学校高欲认识柴静是看过央视的东方时空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只是觉得瘦后来真正印象深刻的是穹顶之下的发布会视频深感震撼凭一己之力科普雾霾的来源和危害让国家真正重视环境的问题普世的价值观和坚毅的...

《看见》读后感

第1页共1页像书中讲到的许多新闻事件当时的人们在看到新闻报道后是热议纷纷网友的批判声也能压过新闻的本身然而看过这本书后有的网友会后悔曾经的妄下论断也有的网友会因为被刺痛的伤口而开始新的谩骂而我通过这本书学到的是...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书笔记20xx0112在接触看见之前对于柴静我算是一无所知很无意地从同学里借到书看了下去就情不自禁地读了下去看见虽然是柴静10年从业来的自传性作品和其中我所拜读过的名人自传比如巴菲特自传乔布斯传比较起来看...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由于时间的关系本书看得断断续续好在这本书是由许多个不同的采访故事构成每个独立的采访便是个故事便是一次沉思便是一个新的看见的过程而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柴静用她自己独有的角度引领着我也来不停的思考着每个事件...

《看见》读后感

自我反思不断完善看见读后感杜鑫看见这本书写的是柴静一次次的采访经历记录了她在央视十年的成长历程她在这本书里写下了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书中记录了她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成为现场记者后现...

柴静看见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