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存在与虚无》有感

时间:2024.5.15

读《存在与虚无》有感

《存在与虚无》,法国的让·保罗·萨特著。其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对存在的探索(导言);虚无的起源;自为的存在;我和他人;拥有、作为和存在。它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正如萨特自己说的,哲学就应该是一种面对现实生活的哲学,而不是书斋里的文字的思维的游戏。他的哲学主要思想来源,从传统来讲,一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一个是笛卡尔的理性哲学。而更多的是他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关于自由和偶然性的思想,也关涉到他同女人的关系、爱情、性欲、肉体、??他把这一切都揉和在一起,以一种哲学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部著作的确具有独特价值,它是自黑格尔以来新的精神现象学。萨特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根本难题的哲学,那不是任何一种现成的哲学思想,而是他自己经过十年探索得出来的。他能够把我们面前的一支活生生的高脚杯的哲学很生活化的呈现。

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就石头来说,它是其所是,这件事物的存在总与它本身相合,这就是“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实际是指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未来的我不一样,我的意识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正因为有意识,所以人的本质就不固定。人一生下来,他没有本质,而只好做为存在体存在世界上,本质是后天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自由选择的,意识选择是纯粹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因此,人的本质也不相同。“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就是这个。但是人总不能忍受人的本质的不固定性,这种情境造成人的不安全感受,所以,人要努力寻找使自己由“自为的存在”变为“自在的存在”,变得像那磐石一般有不可动摇的坚实性。然而这可能吗?萨特沮丧地看到,由于人有意识,这可恶的意识,使人总处于摇摆之境。只要人活着,他就找不到他的坚实性。人的存在的极端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是他命中注定,是悻论。

萨特在《虚》中是这样来理解人自身和他的存在的:“人是自为的存在,即是说,人是对他自己是什么以一种有所作为的方式的存在,他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自身的。正是因为他具有时间性,所以人不像一棵树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者,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不存在。而‘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

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正是在自由的选择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是,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所有的后果和责任。” 。“存在物的‘本质’并不是潜藏在存在物内部的某个特性,而是支配着存在物显示序列的显示法则。”

从本质上说,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并非缘于某种规定或“天定”的意义,事物的发生本身就是它存在的原因;因此万物具有“自由”的天性,具有按照自我意愿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事物的存在不是一个停滞的状态,而总是处于一种不断进取的过程,这种运动不是一时之态而是存在的常态,一旦进取停止,存在也就陷入了虚无。由此出发,萨特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生存主张就非常自然了:强调“自由选择”并以此创造生存的意义,在行动之前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强调对未来的永不停止的设计、谋划和开拓,因为进取一旦停滞,生存的意义将同时断裂。所谓“存在的即合理的”,就是在这里与真正的存在主义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对立,因为后者要求你不要把停滞的东西视为存在的合理状态。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是积极的,十分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其实萨特留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剩下的些许其他惟有等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也许你会因此发现另一处风景。


第二篇: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


《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

会计1055 9107105548 朱新宇

去年我第一次接触《存在与虚无》,硬着头皮看导言,感觉文字艰涩,难以把握,且我本身缺乏必要的积淀。于是导言没有全部看完就放弃了该书的阅读。大三伊始,课业并不繁重,于是有时间仔细琢磨这本大部头的著作。加之此前的阅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也是我第一篇读书报告的内容)让我觉得目前思维还算敏捷。这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遂确定乘着假期尽我所能地理解这部书。 《存在与虚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为自身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为有、做和存在。

传统哲学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区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为前提的,萨特却要用现象一元论来取代原先的二元论。在他看来,现象本身就是存在,超越本质、超越现象的本质是没有的。研究人的本质就必须从现象入手。

通过这种现象本质一元论,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两种存在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没有“自在”,“自为”就是某种抽象的东西,一个无物的意识;没有“自为”,“自在”就是不可说明的东西。 现象的存在显露其自身,它就像显露它的存在一样显露它的本质,它无非是把这些显露紧密联系起来的系列而已。任何显露都是对一个处在经常变动之中的主体的关系。

所谓意识是对某物的意识,是指意识的存在只体现在对某物、即对某个超越的存在的揭示性直观上。然而进行揭示的直观意味着有某种被揭示的东西存在,绝对的主观性只能面对一个被揭示的东西才能成立,内在性只能在对一个超越的东西的把握中来定义。意识是一种由实体设定其本质的存在,而且,反过来说,意识是对一个其本质意味着实存的存在的意识,就是说,其中显象呼唤着存在。存在是无处不在的。意识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只要这个存在暗指一个异于其自身的存在,它在它的存在中关心的就是它自己的存在。

天地万物无不在自身内兼含存在与虚无两者。存在不是“众多结构中的一个结构”,也不是对象的某个环节,而一切结构和一切环节的条件本身,也不是对象的各种特性赖以表现的基础,同样,不能认为事物的存在“在于表露它们的本质”。虚无纠缠着存在,不存在的虚无,只可能有一个借来的实存,它只是从存在中获得其存在的;它的存在的虚无只是处在存在的范围中,而存在的完全消失并不是非存在统治的降临,相反是虚无的同时消失。非存在只存在于存在的表面。唯有存在才能自我虚无化。

意识是存的要求,我思直接把意识的对象推到自在的存在,自为是自在的纯粹虚无化,他作为“存在”的洞孔包含在存在之中。自我显现为起源于“存在”内部的一个细微的虚无化;而这个虚无化足以达到自在的极度动荡。自为除了是

存在的虚无化之外,没有别的实在。来自个别特殊的自在的确虚无化而不是来自一般的存在的虚无化。

和萨特名字紧密联系的存在主义,他的价值始于尖锐地指出了传统哲学中最严重的疏漏------各类学派都努力解释生命,寻索生命背后的抽象原理原则,但对于解决人 ‘活着’ 的实质困扰却毫无见第,爱莫能助。源自现实的存在现象,经过哲理智慧的归纳衍发后,形成了深奥漂亮的哲学体系,可对解决现实存在的 ‘活着’ 问题却无能为力,这岂不是一大讽刺?

要回答过去各类学派哲学不能解释的生命存在的困扰与痛苦,就必须证明;

1、这种困扰与痛苦的表现特征与产生根源。2、提出切实解决方案,让人活得明白。

存在主义试着探问: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诚实地剔除所有不能被证明的价值意义和自我欺骗,我们还能正常地活下去吗?将上帝、信仰、理想都还原为仅是人类自已虚构的精神寄托,我们生活会有变化吗?要是明天我是否还活着?和身边亲人关系能否不变?都不能被证明。丧失了这些生活依赖的前提,我们又将会以什么姿势、什么心态独立于世呢?

《存在与虚无》提出的就是;回到原点。从人的瞬间意识可以把握的绝对起始点上,重建一套阐释这种意识存在的新哲学,一套勇敢地直面活着------排除 ‘ 活着 ’ 本身以外的任何保障条件的哲学。用和萨特同时代的另一位存在主义者加谬的话,就是如何‘ 诚实 ’活着的哲学。加谬的‘ 诚实 ’, 意味着承认在没有既定的生命意义情况下,我们仍勇敢地紧耵着事实存在的大空洞,用力疑视;看穿生命本身就没有的那些意义,绝不逃避。这种哲学对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的中国人来说,可能不但有点陌生,还有点决绝、有点残酷。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存在的基础,人比物高贵,是因为人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本质。因此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弄清楚“存在”、“虚无”、“自由”和“他人”的关系,就基本理出了《存在与虚无》的精神脉络。存在主义的理论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人的自我选择。生命对于我们只有虚无的一次,为什么要追寻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呢?有时迷失方向,不是缺少地图,而是自已根本没有目的地。

《存在与虚无》是萨特对我们的挑战之书,他的挑战不在于这本书你是否能读懂,而在于你敢不敢认真地读到生命的骨子里去,敢不敢接受这种哲学思辨 ------破灭所有让我们活得舒适、活得虚妄、活得借口的骗局,敢不敢跟他走一趟从虚无的灰烬中脱胎重生的旅程。

更多相关推荐:
读《存在与虚无》有感1

不知道怎么的读存在与虚无就成为了我一个久未实现的夙愿因为这书实在难找书店不卖网上不刊我都差点想邮购了好象三联有个版本还好就像海德格尔说的一样事物总是呈现在因缘之中既然我有此意向这事物就会有与我照面之时但令我没想...

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

存在与虚无读书笔记会计10559107105548朱新宇去年我第一次接触存在与虚无硬着头皮看导言感觉文字艰涩难以把握且我本身缺乏必要的积淀于是导言没有全部看完就放弃了该书的阅读大三伊始课业并不繁重于是有时间仔细...

《时间与存在》读书报告

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张吉20xx124231时间与存在作者马丁海德格尔译者陈嘉映王庆节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内容简介19xx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

海的女儿读后感450字

海的女儿读后感450字海的女儿gt读后感450字一星期三我看了一本海的女儿gt故事书上面的内容是小美人救下了一个正在过16岁生日的王子看见英俊潇洒的王子小美人鱼喜欢上了他小美人鱼找巫婆说39我想要一双人类的腿巫...

《不存在的女儿》读后感

不存在的女儿读后感这是由一个善意的谎言引发出来的一个沉痛故事因为当时突发的一个念头令所有家庭成员痛苦了后半生特殊情况下骨科医生戴维必须亲手为自己的妻子诺拉接生可爱的儿子保罗降生了护士卡罗琳去包裹好宝宝诺拉又开始...

不存在的女儿观后感

不存在的女儿观后感电影从一开始就酝酿着让人压抑的悲剧场景暴风雪的夜晚临盆的妇女寂寥的街道简陋的诊所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双胞胎兄妹保罗和菲比出生了经历了生产的痛苦的母亲带着欣慰沉沉的睡去父亲喜悦的心情却因为随后发...

不存在的女儿读后感

不存在的女儿读后感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这本不存在的女儿本以为这只是一本讲述家庭琐碎十分冗长十分无聊的著作却没想到看完之后让我感触颇深故事从一个大风雪的夜晚开始医生戴维亲自为妻子诺拉接生一对双胞胎降临人间本来...

不存在的女儿

不存在的女儿读后感半是蜜糖半是伤一如人生多年以后当卡罗琳与戴维重逢时对他说quot你逃过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错过了无数的喜乐quot生命充满着变卦无奈与懊悔的诠释有着太多避不开的创痛也有意想不到的喜悦重要的不是如何...

不存在的女儿

不存在的女儿又是一本感人至深同时又引人深思的书同时又离不开社工的价值观和讨论下面一段是我看书前看到该书的简介它一下就吸引了我医生戴维亲手为妻子接生发现双胞胎中的女婴患有唐氏症不忍面对女儿为智障的现实他让护士将女...

《十字架上的正义》读后感

当第一次看到施鹏鹏教授所著的十字架上的正义这个书名时我就完全被吸引住了它促使我思考十字架是耶稣受难的标记那它与正义有何关系带着这个疑惑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本书的内容当读到书中第一篇同名文章时我豁然开朗原来当耶稣被...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闲暇时读毕东野圭吾的小说虚无的十字架竟然讨论的是死刑存废的问题感叹这位作者把这个题材驾驭得很好死刑存废在眼下中国的司法学界讨论得轰轰烈烈随着最高法不断收回死刑核准的权力死刑谨...

理想与人生观后感

理想与人生观后感梦想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被消磨掉了当有人问我的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有什么理想我肯定回答不出来不是没有想过是在思考过后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才算自己的梦想理想儿时天真的我们也许还会...

存在与虚无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