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凤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时间:2024.5.13

书籍是点亮智慧的明灯

——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暑假,我细细品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仿佛在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讲述他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名言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以及他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使他堪称“万世师表”,是当之无愧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读后,感觉如沐春风,下面谈谈自己阅读后的点滴体会。

一、要做一个学无止境的教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读书,其本质是充实课本知识,将学生视野由课本引向社会,拓宽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路,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努力尝试用多媒体辅导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要做一个学无止境的人,只有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行动,方能在教的过程产生新鲜感,不至于产生倦意,也才能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求知欲望。所以陶先生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他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如此,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模仿目标,待到学生上学后,教师则成为学生的第二任模仿目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映在学生眼中,刻于学生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好学的教师会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 1

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总之,作为教师,唯一的就是要不停止地学习和读书。教师的生命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知识面在不断拓宽,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二、要做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首先体现在热爱学生上,这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的情感基础。陶行知先生的爱的教育,令人深受启发。是的,“爱”也是一种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爱学生,不仅要关心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而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成为学生严师益友。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这是相得益彰的。“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可想而知。“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像陶先生遇到的类似打架的学生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 2

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始终把“爱的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三、要做一个真诚待生的老师。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面对调皮的学生往往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名篇》里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句话让我真正知道如何去对待调皮的学生。

四、要做一个欣赏学生的老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欣赏优秀学生的同时应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例如:有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许进步不快但他很有上进心;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富有正义感;还有些同学学习不行,他们可能乒乓球、羽毛球打的好,歌声、舞蹈很美;特别是一些学习差的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作为语文教师则更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的机会。使他们各个方面不断进步。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欣赏。只有欣赏你的学生才能树立他们自信,才能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喜学、乐学于你的课程。

五、要做一个教学生学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 3

学。书中他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光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即使把书上的内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用。

我们要懂得,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我努力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髓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了,讨论质疑的时间更多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更多了。我注意把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上,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也常常品尝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从中收获着一个个成功和惊喜。我常在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除学习了新知识外,还学会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我不知现在是不是成为了陶行知 4

先生所说的第三种先生——好的先生,教学生学的先生,但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追求的目标。

总之,我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时候,感到处处真理洋溢,处处值得细思细品,如人行于百花园中,所过之处皆是芳草蛱蝶、鲜花争艳。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感到精神十分愉悦。我想这也是读书、读好书给人带来的好处吧!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提醒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学会把每个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教学做合一”;学会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才不会抱怨自己付出的太多,因为你会发现: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着爱!

5


第二篇: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后的一点体会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后的一点体会

姓名:汤荣华 工作单位:马良镇小学 手机:138xxxxxxxx

QQ:272978510 邮箱:272978510@qq.com

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其中的一些章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教学做合一”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不是授人已鱼,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做到授人已渔。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有很多的困惑: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运用到

课堂上,准备有条不紊地实施时,多希望达到一脉贯通、一气呵成的效果,可有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与预设的内容背道而驰;当我给孩子们展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好奇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我失望地发现,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孤芳自赏,孩子们却不以为然。我曾茫然,也曾百思不解,当读过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学思想后,豁然明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教学方式的错误。虽然我们精心设计教案,考虑得较全面,那也不过是一个教学的基本方案而已,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事先编织好的精美的“鸟笼”,而应该是一片平等、民主、开放的广阔天空。而且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教,不让学生的思维与活动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抓住课堂生成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现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吧!

更多相关推荐: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化县二密镇中学陈廷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感觉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为人堪称万世师表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教育理论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给我很大的启示关于陶行知先生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了解他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点可先生真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我并没有具体了解过更不要说运...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关于陶行知先生以前我只知道他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独特的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然而对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理论我并没有具体了解过更别说把他的教育理论运用到...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吕慧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给我很大的启示关于陶行知先生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了解他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点可先生真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我并没有具体了解过更不要...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000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作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很多教育观点和理念在时下的教育界仍然是适用的而且他的许多理念现在正在被我们所尝试和应用在他身上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是可以学习到很多感悟体会到很多的1教学合一1教学合...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古宋一校赵友情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我认真的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颇有感触在当下的教育界...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后李寨小学宋宝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坏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马鞍山市四村小学江勇在我读师范的时候学习教育学就知道陶行知这个教育家他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现在每天工作抬起头就能看到这句话最近重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本书联系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却...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南宁市大沙田小学周彩霞闲暇时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徐茜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

重铸师魂-《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题目重铸师魂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单位马郎小学教师姓名卢凤其联系电话187xxxxxxxx重铸师魂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教学中我们上课就拿着课本教案在教室里激情澎湃照本宣科下课时在办公室勾勾画画...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