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5.2

乡土中国读后感

今天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算是一种引言吧。作为农民的子女,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觉得格外的熟悉。我喜欢春雨润过后泥土的味道,喜欢踩在舒软泥土上的感觉,喜欢我们家乡的蓝天和白云,更感激一生都致力于农村养育我的父母们。他们身上泥土的味道,乡村的气息,风的痕迹,一种最接近真实的那种本质。费孝通先生在第一节中也讲到了群落的概念,这就像我们家乡先有镇再到寨再到村。我们那里有八个组,每个组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姓而聚集的。我们村还是比较和谐,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是也因为这样大家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每每那家有喜事我们村基本大部分都会去帮忙,这个不需要特别的提醒。一家喜事,万家忙碌,一份喜悦,多人分享。

当提到农村的时候,我们都会顺其自然想到城市。灯红酒绿的日子似乎丢了一点真实,一份信任,也少了一点土气。我们也慢慢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从家乡回武汉的旅途我的心中有不舍,静下心来,闭上上双眼去感受着这份题留在家乡的土气。唯一能够能让 这份土气慢慢消散的就是乡村的特产了。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土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它不断地传承着上一辈的理念。从家里带来了妈妈弄得皮蛋和腊肉,来了之后发现我带来的竟然是一份份惊奇与惊喜。她们都说都没有见过这么原始的皮蛋,才知道我们吃的成品皮蛋竟是这副奇怪的模样,就连不爱吃皮蛋的亚也经不起这份土文化的诱惑。

乡村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明白什么是汗水什么是付出什么是收获,一分耕耘是需要我们双手去播种的。当然更有意思是农村的常识,每一位农民都知道不同的节气会有不同的天气变化,都知道应该怎么采取不一样的对策。有时候觉得育人与种农作物有着差不多的法则,我们都要用心去栽培,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总结经验。我看到我妈妈养猪的场景是觉得她了解我还没有了解它深入啊,但我很欣慰,因为我喜欢这种淳朴,这种全心全意的付出。


第二篇:法理学-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

很惭愧,《乡土中国》我只读了前六章,分别是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

开篇的乡土本色,在我看来,是向我们简单描述了中国乡村的人们的“土”性,这个“土”性并非是贬义或褒义,它只是说明了人们的本性,因为人们靠着土地生存,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有着土地陪伴。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象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农民们也就一生都留守土地。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乡村的人特别安土重迁,特别的讲究落叶归根的原因吧。就像赵本山早年拍的那部电影《落叶归根》,乡村的土气的人,最终都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之中。比较和美国的不同,费先生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离,结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同时村落里面大家都是特别熟习,就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法律其实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是信用而不是法律。当然在我们现在这个处

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土气就成了骂人的话,那些礼俗也逐渐被法律所代替。

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都是文字下乡,主要观点我认为是论述文字下乡的困难,以及乡村人不需要文字,因为他们依靠的是语言。我对这个观点是很赞同的。文字在乡土并不适应,以我自己的家族为例,我父亲、叔伯一起兄弟四人,我父亲是最有文化的,其他的伯伯们都是农民,我似乎从未见过他们写字,文字在乡土的人们的生活之中的比例很小很小,语言是最主要的工具,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经验的传授,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又想涉及法律谈谈,关于送法下乡的想法,这也是老师推荐的一本书。结合《乡土中国》中的文字下乡的内容,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送法下乡是有困难、有难度的。这乡土既然是以语言为主要工具的,那么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律下乡,是难以迅速为乡土人所接受的。关于这一点,我提不出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法,但是我觉得如果结合乡土的特点,也就是利用乡土人的工具:语言,进行这一工作也许会有效果。

第四章我觉得费先生讲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以及后两章,都与这个概念息息相关,我觉得是对这个概念的补充,或者说是举实例。团体格局,就像一捆柴,个体就是一根柴,属于哪个团体一清二楚,这

是西方的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不只局限于乡土,就连城市,这个格局都是差序格局,如费先生举例的一样,像一颗石子扔入水中,漾起了波纹,最中心的那一点是自己,其余就是按远近程度来划分,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一个人自己为中心的。这就导致西方的社会是一个理性的、公私分明的社会,团体之间分的很清楚,而中国的社会则更趋近于人情社会,虽然也有理性,但比重不大。人们的社会关系有着极大的伸缩性,一个人得势,可以像古代宾朋满堂,而一旦失势,则可能就门前冷落鞍马稀。在中国,人情是所有债里面最难还的,基本上办事都要讲求人情关系,办点事走后门、托关系、送礼是家常便饭。而在西方人眼里,这一切是不可思议的。就连我们学习的法律领域,我好像都曾经对这种现象有所耳闻。就比如著名的李庄事件,律师在人们眼中本来是利用法律武器主持公道的,虽然是为涉黑分子们辩护,也应该做到公平公正,没想到暗地里却借机敛财,令人心寒。

更多相关推荐: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吴永和最近在读一本社会学读物乡土中国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原因有二一我是学社会工作专业的要了解社会学及其研究对象就得去看相关书籍二费孝通先生是我国成就巨大的社会学家其作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要了解一本书...

费孝通《乡土中国》之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乡土中国读后感前序怀着无比憧憬的大学梦我如愿地踏入了邵阳学院这座美丽神圣的象牙塔刚进入大学我听学姐学长说在大学里我们除了专业课和公共课程以外我们还可以自主选择自我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辅修进入大二在接到选...

乡土中国读后感

08文科实验班杨美梅20xx0W0218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有感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乡土中国在大一时就有所耳闻当时还向同学借了但是一直都没看这次寒假也算是机缘巧合在整理东西时被我翻了出来于是便带回家通读了一遍颇有...

乡土中国读后感

姓名王强班级新闻2班学号20xx22110220xx51乡土中国读后感每次拜读费老的文章他那朴实无华的文风总是让我连连称赞其实一个人的文风也就显示了一个人的阅历当你经历过了人生的各个阶段体验过人生的酸甜苦辣你自...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正文结构一作者简介二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和主要目的1写作背景2主要目的三具体内容1乡土本色2文字下乡3差序格局4家族本位5礼制秩序6乡土地缘四乡土中国中的乡土社会中统治方式五乡土中国对现代社会特别...

乡土中国 读书笔记 经典版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费孝通文章总共有...

乡土中国读后感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13121634蒋丝丝女广西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抵中国所有的乡村都在大国崛起中换了面貌然其土性却是不怎么变的乡土乡土其基本意义仍是...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关敏妍20xx080149通读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有种大开眼界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开篇第一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就得知费孝通先生把中国社会定性为乡土性的所以整本书都在谈论中国乡土社会中存...

乡土中国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20xx0155郑鹏说实话自己平常很少读社会科学类的书第一次读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时看的我一头雾水几乎不知道在讲什么于是我读了第二遍因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了解了这十四章之间的联系又仔细读了这本书前...

乡土中国 读后感

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简单认识读乡土中国有感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所写的社会学名著书中对于中国农村发展的关注与对乡土社会的分析与认识在费孝通通俗易懂的语言下展现的淋漓尽致也使此书成为大众认知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学术...

读《乡土中国》有感

读乡土中国有感读完乡土中国后有的章节涉及的话语情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自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乡土社会的影响以下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章节谈一下体会感受第一节乡土本色中费老说过我们大家都是熟...

乡土中国读后感

在众多老师的怂恿下怀揣着各种熟悉感细致地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首先孩提时代的乡土印象再次浮现五线谱般的电线杆上鸟儿叽叽喳喳清澈见底的小溪流里鱼儿欢蹦乱跳绿油油的田野上牧童的短笛在轻声歌唱一垛垛的稻草堆背后孩童们你...

乡土中国读后感(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