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衡

时间:2024.3.27

读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有感

此书以觅渡为名,可能就是借用第一篇的名字吧

我要讲的是第一篇:秋白永垂不朽,因为他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烈士,在民族国家于水深火热之时,不像梁实秋,他并未醉心于他所擅长的艺术,而是时刻严正以待,时刻准备为国为民做好牺牲的准备 。 尽管他是一个才子,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还擅长于多门外语,文中评价他是中国最擅长俄文的几个人之一,鲁迅在他牺牲后说,如果秋白未死,那么死魂灵交由他译是最合适的,这足见他在文学上极高的成就,他的风格也曾影响了一代文学人。临刑时,他还赶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是否真是多余的呢,不然,这是一个文人啊,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啊!

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个受全中国敬仰的烈士。他曾经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他批判陈独秀,他主持“八七”会议,他决定武装斗争,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是当时黑暗中国的第一缕晨光,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

他说过,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 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也嘱托死后解剖他的尸体,为医学研究做贡献。

我突然明白了,文末的最后一句话,秋白不朽。就好似文中说的秋白有十分的才气却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至一件事都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叹息痛恨。秋白本可以为国家继续发光发热,但他被抓后,并未选择委屈的活着而出卖党的情报,而是以身赴死,与国民党特务做着顽强的抗争。秋白原来是一个文化人,他本可以在各类大学讲课,桃李满天下,诲人不倦,成为一代名师;他也可以专心研究翻译,成为万民敬仰的文坛巨匠。但他选择了勇赴国难,在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他这种精神实在应该为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所学习

高一(11)班 严安


第二篇:初一语文第十九课梁衡夏教案


《夏》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魅力。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 型:诵读品析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一提到夏,同学们对它应该还记忆犹新,因为它才刚刚过去。如果老师让你以“夏”为话题来写一篇文章,你会选取哪些景物来写?(生4-5人回答)

今天,让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当代作家梁衡写的《夏》,看看他是如何表现夏的特色的?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出示)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xx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初读课文,想像画面:

1、疏通字词障碍:

芊芊 黛色 轻飞曼舞(慢) 磅礴 迸发 匍匐 澹澹 苦涩 ...........

2、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师再读课文,(出示音乐:致爱丽丝)生思考:

(多媒体出示)(1)作者对夏怀有怎样的感情?

(2)作者抓住夏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文章用了哪些具体的画面来分别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的? (前2 个问题较简单,让生直接从书中找出答案回答,第3个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举一至二例来分析。)

2、(多媒体出示)思考:作者选取了夏天的景,夏天的人劳动的场景来表现夏的特点,在作者的笔下,景、人给人的感觉各是什么?(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1

3、(多媒体出示)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注:在学生的回答中师逐步形成板书:

景——美

紧张、热烈、急促 赞美

人——勤

五、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过渡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内容,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但读一篇好的文章,尤其是散文,光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细细品味它的语言。

1、三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这篇散文选词精美,描写生动细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准确的动词,既有写景的情趣美,又有议论的理趣美。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划下来,在小组(4人一组)说说你的理解。

比如:①我喜欢第二段对季节变化的描写,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从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形象生动又朴素自然。“沸腾”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夏天的热烈。

修辞方法的运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一个“举”字,又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

动词运用: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色的大地,麦波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照射 托)

烘烤能使人感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照射不能表现温度高。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这里描写出来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

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学着老师的样儿,试着找一找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

(学生小组交流体会,教师适时点拨:动词、形容词、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2、全班交流理解:谁先来把你的发现让我们共享?

(学生自由回答,师适时给予评价。)

注:选择时机让学生对所赏析的句子进行感情朗读,或全班朗读某个片断。在朗读中归纳出朗读时的要点:朗读时的轻重缓急,应与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相适应。

师:通过同学的赏析,可见作者梁衡是把散文当作艺术画卷来精心营构的,每一词都精益求精,力求生动形象,每一句都意蕴深远,力求给人启示。作者能从平凡生活中感悟到美,又 2

何尝不是一种美的创造!

3、联想感悟: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夏季的热爱、赞美,对辛勤劳动人民的歌颂。尤其是能从热爱歌颂劳动人民的角度出发来感受夏天,使文章的立意更深远。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农民的儿子,在座的各位同学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在发言的基础上,师出示《悯农诗二首》,让学生朗读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农民、劳动的热爱,珍惜粮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拓展延伸,品味习作:

1、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感情是热烈的,他表达了对夏的赞美之情,但不同的人对夏的感受是否相同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两首诗,想想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表达了对夏天怎样的感受?

多媒体出示:1、王维的《苦行》: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hé)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2、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生朗读感悟:1、怨恨、烦躁;2、悠闲自在、闲适。

2、片断练习:不同的人对夏的感受是不同的,在你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请抓住某一画面,写出你心目中的夏。(100字以上)

生习作,师适当点拨。(5分钟)

生小组交流,然后选出4人,全班交流。

七、小结全文:

1、同学们,夏是一个黄金的季节,它充满了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而你们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阶段,努力向上,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

2、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味夏之美。(配乐)

八、作业:

(练习纸)请阅读下面这篇《夏之韵》,看看这篇文章与课文所写的夏天的风味是否一样?

夏之韵

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于是,开始酝酿一串串希冀的结晶,同时也唤来了夏风娓娓的细语,夏雨绵绵的情思,夏云袅袅的漂游。

春太奢华,秋太凄凉,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蓝的海水倒悬,又像江南蚕丝织就的蓝缎,滑滑的,让人忍不住有想去触摸的冲动;俯着,锦绣河山,处处葱茏,花盛开,树丰满,阵阵轻风吹过,绿树红花摇曳多姿,山水之间,任你眺望,任你鱼跃;任你在夏风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恋。

3

独自漫步于校园中,处处充满了绿,鲜绿、黄绿、浅绿、深绿,各种绿色连接着、交错着、波动着、变化着,绿意无限。草坪,又恢复了它昔日的风姿,平平的,绿绿的,风吹草动,似一块圆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绿草坪上,用它们娇艳的身姿,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绿,闪光的绿,似渲泄的绿色的瀑布。噢,牵牛花!它长得那样旺盛,爬满了一堵暗灰色的墙,仿佛一件美丽的外套。

它更像是一幅巨画,流水平缓而亮丽,色彩单纯而使人爽心。上上下下,找不到它的发端,也看不见它的终极,只有那一片常常青翠欲滴的绿,在我的视野里自由地蔓延,流动??

它是一幅画,可又不是静止的画——它充满了勃勃生机。

微风轻拂,茎开始抖动,叶开始抖动,不时如钻石般闪亮的光点,跳跃着,舞蹈着。这时,一个个牵牛花从绿叶中探出头来,像是无数蝴蝶,挨挨挤挤,重重叠叠地驻足在灰色的墙上,它们扇动着翅膀,它们炫耀着美丽。它们与绿叶互相推挤,互相紧紧簇拥着,在阳光下打闹着,’叫嚷着.....

每一片叶,每一束花,都是一个生命,它们这样的活泼自由,它们是闪烁着智慧的花,绽放着自信的花,凝视着它,仿佛看到一个个跳动的绿色生命。

拿着书,穿梭于绿树红花之间,那感觉,有说不出的温馨。

暮色悄然降临,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倾泻着缠绵,使夜的思绪奔放着憧憬,今夜的景色弥漫着遐想,令大自然的情爱无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将绿色的发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远处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读着宁静,拥着清风,所有情怀似一丝游云察过“圆盘”,擦亮夏的静谧。

春华秋实,都在于夏的精心呵护,夏是一个新的起点,成长着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韵!

参考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文采飞扬,很有感染力,除了构思、选材等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语言运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词语的选用,把静的景物写得生意盎然,特别是叠音词的运用,使文句音韵整齐,恰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情调,读来生动舒缓,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对偶等,使文句整散结合,有节奏感,细腻地描绘出夏天的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必须在一课时内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所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在赏析语言教学环节,不必强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得有理就行。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课内与课外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受到了一定的效果。

5

更多相关推荐: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翻开洁白的卷帙首先竟是被梁衡先生的幽默吸引了书中说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xx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

梁衡读后感

篇简爱读后感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以温柔美丽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动人的爱情传奇为故事的旧格式写出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故事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

梁衡《武夷山——我的读后感》思考题

阅读思考题1本文在描写武夷山水时可谓形神兼备写活了风景试从第四五两段中任选一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的可从修辞用词等方面答案要点写山写形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写写色彩或铁黑或葱绿写形态如雄狮顽童老翁山上...

读“梁衡红色散文”有感2

读梁衡红色散文有感长江学校学生救人事件是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开始看到这新闻时我第一反应是在想这个行为值不值但后来我想到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时代需要的一种精神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是好样的任何救人的心和行动都是不可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一集虽然故事的结尾是早已耳熟能详的但是再次欣赏时仍然是被男女主人公那至死不渝的凄美的爱情深深地感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源于浙江宁波鄞县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首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一...

放手爱——《梁祝》观后感

放手爱梁祝观后感没有爱过一个人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真心付出爱过一个人的人生是残缺的人世间除了亲情最伟大的便是爱情真爱感动天地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一样真爱连老天都会感动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与被爱那是可怕的...

梁祝观后感

电气11011110430115黄玉梁祝观后感民俗学课上又重温了一遍徐克版的梁祝看电影的当天好像是杨采妮跟新加坡大亨大婚的第二天不知道是第几次看了对于大三的我看完真是感触颇多啊94版的梁祝24岁的吴奇隆20岁的...

《梁祝》观后感

徐克梁祝影评0904480128王长胜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他生前世今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梁祝故事的梗概大概这样祝员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途中邂逅求学的梁山伯一见...

梁祝听后感

化蝶飞对梁祝听后感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但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

脊梁观后感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的党课安排看历史纪录片脊梁这部长达九十分钟的电影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我国四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光辉历程影片选取中国共 产 党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自...

脊梁观后感02

脊梁观后感值此中国共 产 党成立89周年之际我观看了历史记录片脊梁89年前中国正处于一个黑暗的年代军阀割据混战列强侵略政治上更是腐败不堪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整个国家的命运也是岌岌可危影片中呈现了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

《脊梁》观后感

脊梁观后感上个星期五我们的党课安排看电影脊梁电影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我国四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光辉历程影片选取中国共 产 党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

梁衡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