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后史读后感

时间:2024.4.14

《欧洲战后史》读后感

在过去的五百年里,欧洲一直深深推动和影响着世界其余部分的历史进程,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了解在欧洲发生了什么事,即便对中国人来说也近乎一种义务,否则就不免被视为对世界潮流一无所知。这种状况在19xx年后受到了冲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元气大伤,在新的全球格局中被边缘化了,欧洲发生的事对欧洲以外的世界,其意义似乎多少是有所下降了——但这也可能只是因为人们尚未足够清楚地意识到其意义有多么重大。

以“战后”(Post War)为题撰写欧洲史,首先意味着作者委婉地承认了那场破坏巨大的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划时代意义,因此足以将它的历史断为两截。确实,二战主要仍是一场欧洲内战,它带来摧毁性的浩劫,却没有使欧洲人自己成为胜利者——19xx年精疲力竭的欧洲人尴尬地发现:他们未能靠自己的努力从法西斯手中解放自己,却要靠美国和苏联这样的外人重获自由。而英国这个战胜国,在战后初期甚至比战败国显得更寒酸和阴沉。几百年来第一次,欧洲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如今他们所居住的土地不再是世界中心,而只是夹在美苏两大帝国之间一块柔软的豆腐。

更糟的是,虽然名为“战后”,但关于战争的记忆和阴影仍然长久地折磨着人们。二战无疑是欧洲史上被研究得最彻底的一段历史时期,但它却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很多事令人窘迫,甚至有负罪感。大多数欧洲人被动地经历了这场战争,也并未表现出什么英勇举止——19xx年纳粹只用806名德国官员就管住了占领下的挪威,统治法国也只用了1500名自己人。当然,最受折磨的是德国人自己——战后在几代人的时间里,德国人一直在不停地拷问本民族的灵魂:为什么那个年代的德国人竟然会干出种族灭绝那样可怕的事情来。欧洲的其他国家也一直在紧张地注视着德国,怎样使这个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给邻居带来好处而不是军事伤害,长期以来都是所谓“德国问题”的核心考虑。

但一个新的欧洲还是从废墟中渐渐复苏了。那场战争至少也有一个好处:它的巨大破坏力使法德这样的世仇也终于认识到,再这样争斗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为渴求世界霸权而战的念头简直像是疯人院里的笑话。现代战争中将没有赢家,而且打到最后,却还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正是在这一政治共识的基础上,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新秩序逐渐构筑起来,其特点是协商、合作、团结;而一种身份认同也逐渐在欧洲扩散——即更多人开始认识到自己是“欧洲人”,而不仅仅是法国人、德国人或波兰人。

这些缓慢但有力扩散的共识,最终取代了存在四十年的冷战格局。如果将欧洲本身视为一个朝鲜半岛那样的地理单元,那么它事实上与朝鲜半岛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一个整体被一道冷战的“铁幕”分隔为二,自身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两个部分各自以美国或苏联作为自己未来的榜样,而这两个未来之间的不可调和,使内战以冷战的形式继续着。就此而言,战后欧洲的处境实际上是世界上其他类似情形的一个原型和缩影:即一个沿着意识形态的边界分裂的共同体,如何重新塑造一个整体的认同感。

这远非易事。二战使得欧洲失血过多,它只能在美苏之间周旋,并小心地不让这两个巨人打起来——一旦如此,最倒霉的将是夹在中间的欧洲。雷蒙?阿隆曾说:“在20世纪中叶,做每一件事都要事先考虑和顾及苏联对于此事的态度。”——其实对美国也是如此。在战后的六十年里,欧洲始终受困于这两大外部威胁:有时它觉得最要紧的是赶走苏联,而另一些时候(甚至是同时)又觉得美国这种“浴缸和冰箱式的文明”才是对欧洲最迫在眉睫的威胁。 渐渐地,在这样的夹缝中,欧洲反倒获得了一个清晰的自我认同。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结果,还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有别于苏联所提供的那种未来,也和美国有着很大不同——到底有多大,取决于欧洲人自己的感受和自尊心。在这一点上,19xx年可谓是关键之年:这一年的“布拉格之春”使得许多人对苏联的幻想破灭,而同年越战也达到高潮,这又使欧洲的反美运动达到巅峰,欧洲所有政治派别都坚决反对越战,当时激进分子甚至声称

“越南就是美国的奥斯维辛”——这一情形就像前些年欧洲人在美军虐囚丑闻上的态度。尤其在冷战之后,“非美国”已迅速成为欧洲人自我身份认同中的最普遍的因素。

这样,“欧洲”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成了一个象征符号——当人们想起它,就觉得它意味着一整套核心价值观,例如包容、平等、民主协商、自由、公正、简单等等。简言之,欧洲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苏联和美国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所谈到的“欧洲”,在战后初期实际上仅仅指的是“西欧”,随着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南欧国家对这套价值观的接受,它们才被“欧洲”所接纳。基本上,欧盟的扩大,就是这套价值观扩散的过程。就此我们才能充分理解,为何“回归欧洲”成为19xx年后中东欧社会普遍的渴望和政治主题——仿佛它们之前不在欧洲似的。这里的“欧洲”不是地理概念上的,而是政治意义上的。也就是说,有着那一整套价值观的“西”欧,才是欧洲,而对于中东欧知识分子来说,重要的就是获得这个欧洲的承认和认可,并进而自身热切地融入进去;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认为被欧洲排斥和遗忘是一种奇耻大辱。而转变的代价是值得的:因为欧洲将是你的未来。

然而这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难题:按照这样一整套独特的价值观,那么像俄罗斯和土耳其这样异质的、格格不入的文化共同体,就必然无法成为欧洲的一部分——事实上本书作者也并未将这两个大国视为欧洲国家。这就是说,在开放欧盟成员国内部边界的同时,对外部的边界却得到了强化和固定,正如书中所讽刺的:“文明的欧洲人之间可以互相跨越边界,但绝不能给外部的‘野蛮人’这种自由。”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欧盟不会剥夺任何国家申请入盟的权利,但土耳其的申请从19xx年以来一直被搁置不理。这已经导致俄罗斯和土耳其严重的受挫感,并促使它们不再将欧洲视为自己唯一可能的未来。

欧洲一体化进程确实不无缺陷:5亿欧洲人分布在46个国家,这种多元化使决策十分困难,以至于在国际舞台上很难采取决定性的行动。欧盟现在拥有一个极其庞大而笨拙的政府系统,内部使用20多种语言,要协调一致就已非常困难,欧盟为所有27个成员国对《里

斯本条约》的支持而花费了8年时间来谈判和批准,而成员国还时常抱怨自己不被尊重,仅仅成了“一个超级大国集团内某个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去年选出的首位欧洲总统范龙佩与其说是“领导人式的总统”,不如说是“主席式的总统”——他的当选不如说是因为他对其他政治人物的威胁最小,因而才被各方所接受。最近,反对欧盟的英国独立党成员奈杰尔?法拉奇当面侮辱他“拥有湿抹布的气质和银行小职员的外表”,根本不能算一个有魄力的政治领袖。

不过,如果将来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国家实现联合的话,恐怕其情形更接近于欧洲,而不是美国或其他国家所提供的模式。在这方面,欧洲已经开创了一个未来,而且证明它是可行的。即便仅仅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也还是应当了解在欧洲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二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以屈辱外交为主的历史。

时光倒退千百年,回到大唐盛世,那时侯,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亚洲的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周边的国家也都与中国建立友好外交,中国国力为世界之最。

可是,自从清政府上台,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就带着中国走如了一条不归之路。清政府没有友好的外交,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优良的政策,一味的狂妄,一味的自大,一味的做井底之蛙,注定中国将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

果不出其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了中国政府的财产,也输光了中国人民的财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经济,而只有中国政府,在火烧眉毛之时还在贪图享乐,中国,就是败在了这样的政府手上。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根本改变,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美国、沙皇等世界强国都盯着中国这快煮熟了的肥肉,一个个拿起枪炮,把中国打得支离破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的总理屈辱外交府,是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典型代表。 本文的历史背景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这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一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之一。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强烈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马克思对于东、西方革命的这种反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联系起来,立即进行研究,对太平天国革命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太平天国,满清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但是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太平天国前期所到之处都都实现了男女平等,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马克思在这篇政论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性质,并预言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从外因看,“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鸦片战争的爆发,震动了清王朝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制度,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外溢,同时大量外国生怕的输入破坏了原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下的平衡,大大激化

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从内因看,当时的清王朝是“一切都烂透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的衰老没落的社会。太平天国革命前夕,中国已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造成的严重后果。社会经济结构和专制主义政治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反而在原有阶级矛盾基础上增加了民族矛盾。当时的中国,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达到了尖锐程度。所以,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是社会内因和西方入侵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的確,若沒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的传教士也不會來到中国,洪秀全也不會接觸到《劝世良言》等著作。雖說就算沒有鸦片战争,清政府也是腐敗的,农民起义也是會發生的。但是,由於洪秀全的理论纲领都是结合西方基督教义的。若沒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基督教不會來到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仍然與以前的农民起义沒有任何差別,沒有任何的進步。

关于太平天国的性质,马克思在关于太平天国的评述中,没有一处使用过诸如“农民革命”“农民起义”的定性字样,而是使用“中国革命”,“中国的起义”,“中国人”革命,“革命的太平军”,“反正的平民”(旧中国泛称老百姓为平民)等词语。从马克思论述来看,他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是以农民为主体,多阶层多民族人民广泛参加的人民大革命。正是这种广泛的人民性,使它具有“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它才成为“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的性质。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同时兼有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双重任务,太平天国革命不是单纯反封建的农民起义性质。

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進步的地方。太平天国以前的农民起义,全都只是单纯反封建的农民起义。而太平天国,由於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有了新的反抗的對象,由以往单纯反封建的农民起义,變成同时兼有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农民起义。

强国之理,好比造就一个人才。人要强大必须和他人友好往来及交流,经验也是可以通过交流得来的,并且要切忌唯我独尊的思想。要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就要与其他国家积极往来,打开自己的国门,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走之路。

更多相关推荐: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关于古希腊文化的一些思考读极简欧洲史有感极简欧洲史将欧洲定义为一个怪物一个包含并且能坚持强多元的文化混合体全文反复阐释证明着这一点而这个多元的混合体大致发轫于爱琴海沿岸的希腊雅典文中第一章就如此说到欧洲拥有10...

《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浅读极简欧洲史有感约翰赫斯特的这本极简欧洲史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教科书以外的西方历史读物因为本人的历史知识积累比较少书中有些历史事实还需要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但读完了这本书之后确实增加了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让我对西...

黑夜里的呐喊——读《极简欧洲史有感》

黑夜里的呐喊读极简欧洲史之文艺复兴有感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11文秘姓名郑雅丹学号11661113如果说欧洲历史是一幅唯美而华丽的画卷那么文艺复兴便是其中最为绚丽而悲壮的片段它的绚丽点亮了冷酷黑暗的中世纪它的悲壮...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20xx4307张天生近日读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是84其实就我本人而言是对历史一窍不通的读这本书时遇到了种种挫折和艰辛现在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首先是关于欧洲历史我的...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读书报告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读书报告火车对军事力量的影响及感悟课程技术创新与国际关系课程作业20xx级机械工程学院机电05班20xx3042廖力力教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i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读书报告火车对军事力量的影响及感悟从中...

话题作文 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

话题作文国史大纲总论读后感4篇第一篇国史大纲读后感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历史很感兴趣通过国史纲要这门课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满足我个人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读了国史纲要这本书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读这本书...

人在欧洲读书笔记

人在欧洲读书笔记这个社会需要思想家人在欧洲一书涵盖的内容甚广其中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所提及的话题令我最感沉重迷惘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说法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67岁的老麦在克利夫兰住了40年自汽车厂退休后便只管种花偶...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看过马克思的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后我为那个时代里那些曾经受尽欺压却又无力去反抗的中国同胞们感到悲哀与同情对那些失去了人性只留下一个贪婪的躯壳的没有灵魂的英国人以及他们可耻的行为感到愤怒为何...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寒假期间为了弥补自己薄弱的历史知识特意到图书馆借了一本记录抗日战争史的书籍巩固一下历史文化知识之余也可以培养一下爱国情怀粗略浏览过书本的内容后的确发现无处不洋溢着中国共 产 党与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写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一本薄薄的学生用书历史的选择合上了而我的思绪却激情澎湃了起来仿佛也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党顺应历史潮流引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摆脱苦难走向富强的一幕幕在我的眼前闪现1840年以...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

读历史故事有感

读中国历史故事有感永不熄灭的烛光今年寒假我再一次阅读了中国历史故事每一次读来都仿佛是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的历史画卷收获很大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都在震撼着我也教育着我孔甲吃龙肉烽烟戏诸...

欧洲史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