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学遇到生物学和心理学、自由的伦理、贫困与饥荒读后感2

时间:2024.3.24

《自由的伦理》之国家

绝大多数人,包括很多政治理论家认为,国家扮演的角色是,一旦一个人承认国家的一些特定行为的重要性甚至必要性,比如制定法律的行为,他实际上就承认了国家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假定在一个特定的小区有很多互相竞争的商铺,其中一个经营商动用暴力把所有其他竞争者赶出那个小区,从而动用暴力在那个特定区域建立了在销售某商品的强制性垄断,经济学证明,作为一个强制性的垄断者往往会提供不好的、效率低下的服务,因为消费者已经失去其它的替代性选择。那么,国家只是一个在更大范围上的庞大的“商铺经营者”。对于对经济和社会有着居高临下的强制性垄断权,国家的职能是制定法律,对警察和军队等暴力工具的控制,铸造货币,以及通过对舆论、传播工具的控制来确保国家执行其他权力,来说服其被统治者遵从并抬高它的统治地位。在国家机构的性质上,有一个固定的权力是至关重要的,即社会上的所有其他个人和团体(除了少数被认定为是犯罪的人,比如小偷和抢劫银行者)都是通过自愿的方式取得他们的收入,只有国家是通过强制的方式取得它的收入,即税收。在前文所述,根据自由和财产权理论,在私人方面,个人、若干个人或集团的偷窃是犯罪,会受到惩罚,但国家从事这些行为的时候就不是偷窃而是一种叫税收合法甚至神圣化的行为。征税是一种纯粹和简单的偷窃行为,虽然偷窃规模如此庞大,这就是对国家内的居民的财产或者物体的一种强制性的夺取。它声称出自公众福利和社会的利益,道德自身需求为公众提供任何服务,都可以借助税收之手进行扩张。

在选举问题上,一个共和国政体的国家,人们并不是对特定的行为进行投票表决,而是一揽子交易性质地选举出“代表”,代表们接着在一个固定的任期内发泄他们的意愿,为他们所代表的集团谋利,但在法律意义上来说,他们当然不是真的是“代表”,在一个自由社会,主人雇佣代理人或代表,可任意解雇他,只有他违背各公民的权利。在中国,一直传承者公务员就是人们的铁饭碗的思想,跟其他行业相比,丝毫没有强大竞争的压力。但铁饭碗总会有生锈的那一天。正当一些政府官员如饥似渴地压迫公民的财产时,总会出现像“武松”一样的勇者棒打高位上的“老虎”。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政绩工程,垃圾工程,每年必整修的道路及公共设施,折旧时间过短,这恰恰说明政府持着人们的财产做干货,做残渣工程,随时从人们的税收中偷取回扣。这就是有着强制权的国家为了垄断,无效率地向公众提供真实的服务,以被剥削和折磨国民的付出为代价建立的权力。于这种情况,征税是一种纯粹的,简单的偷窃行为。如果税收是强制性的,和偷窃没什么区别,国家是依靠政治方式的组织,公然抢劫你的钱财,给人们注入合法的观念形态,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个人之间自愿成立的互相保险的公司。

根据“有限政府理论”,被自由放任主义称为理想化的乌托邦,历史上血腥的记录可以证明,任何权力,一旦被赋予或取得,就会被使用从而滥用。因此国家和它的统治者会采取行动使他们的权力和财富最大化,从而无情的扩张原来设想的“限度”。在自由市场经济下,个人或某团体的财富的增加是有利于所有人,在政治王国,在国家的

领域,收入和财富的最大化只会以社会其他成员为代价,增加国家及其统治者这些寄生虫的财富。

《贫困与饥荒》之贫困判定

饥饿现象基本上是人类关于事物所有权的反映,因此要通过深入研究所有权的结构,来说明饥饿现象。所有权关系是权利关系之一,将饥饿问题放在权利体系中加以分析,这种方法也应用在贫困分析与饥荒分析中。将权利关系运用于所有权,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则,建立一个所有权集合与另一个所有权集合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商品转换成另一组商品,这种转换是通过贸易,生产或两者的结合。“转换”即市场经济中的“交换”,他能够获得各种商品组合所构成的集合(这个人所拥有东西的“交换权利”),为每一个所有权组合指定了一个交换权利集合,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机会,以物换物的机会,这就是交换权利映射。可以理解为如果一个人的交换权利集合中没有包含有足够事物的可行商品组合,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事物所有权小于其所需事物的所有权,则无法得到他所需的食物。那么,给定交换权利映射,在不存在非权利转移(赈济)的情况下,我们就有可能识别出那些必定导致饥饿的所有权组合—饥饿集合,一个人避免饥饿的能力依赖于他的所有权,以及他面对的交换映射。

饥饿是由食物的短缺引起的,饥饿的直接原因也是个人交换权利下降,那么一个人所具有的交换权利还取决于他在社会经济等级结构

中的地位,以及该经济中的生产方式,即使交换权利映射完全不变,实际交换权利也会随其所有权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交换权利不仅仅依赖于市场交换,还依赖于国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系统的建立,是对市场交换和生产过程的补充,可以帮助失业者得到失业救济金,老年人得到养老金,贫困人口可得到贫困救济金,但前提条件是这些人的收入必须达到贫困标准,这个保障系统能影响到每一个人可以控制的商品组合。因此饥饿的消失反映了权利制度的变迁。文章通过对具体饥荒地区的分析,研究表明,饥荒可以在粮食供给没有出现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发生,否定FAD观点,FAD观点只能对饥饿的因果机制做出有限解释,但未能深入研究人与粮食的关系,一个人支配粮食的能力或他支配任何一种他希望获得或拥有东西的能力,取决于他在社会中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利关系。而且不能仅以收入来研究饥饿的原因,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收入赋予一个人以粮食权利;在完全计划经济(短缺经济)中,收入并非总提供人民对事物的支配权,“收入中心论”往往会忽视权利中很多重要内容,“权利方法”具有直接性,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人对于一般商品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来分析下市场与粮食流动的关系:市场机制可通过粮食流动来消除饥荒,从权利角度看,市场机制促使粮食从遭受饥荒的地区向其他地方流动,在“衰退型饥荒”中,从遭受饥荒的地区向其他地区出口粮食是市场尊重权利而不尊重欲望的“自然”特性。来分析权利失败与饥荒:在经济繁荣时期或经济衰退时期,饥荒都有可能发生,在衰退型饥荒中只出现经济作物的减产,在扩张型饥荒中可能在农业全面增产

时发生,原因是粮食支配体系可能会变得对某些特殊阶层的人极为不利,在相对变化中,如果经济繁荣表现为对社会不平等的扩大,那么繁荣可能成为饥荒的诱因。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有感

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是建立在其他消费者相关评价的基础上,这种主观偏好往往能抹杀更为客观的产品质量评价所产生的效果。比如我们常见的“马太效应”,在商品销售上可以叫做“畅销效应”,指的是一旦某种产品在销售上领先,就会向消费者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如果很多人要买它,它肯定是好东西,这样根据从众心理,,消费者产生了想买的欲望,于是购买该产品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出现各种排行榜,品评等级或评级机构的存在,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欲望和从众心理,这就是为什么有名望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名声,富者愈富。非常赞同作者所反对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论,他认为只有学会互助习惯的动物才是适者,它们的存活几率更大,因此也获得了智商和身体组织的最大发展,比如孤身一人生活在孤岛的鲁滨逊,他虽然能够靠自身的挣扎存活下来,但面对各种自然的风险,他根本无所适从。在动物世界,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物种都是群居生活的,它们发现联合是生存斗争的最好武器,当然,从广义达尔文主义上看,这里的“斗争”并不完全是存在的手段,而是对抗一切不利于该物种的自然条件。“互相保护就是这样确立起来的,因为只有保护长者,才能积累经验,

得到更高的智力发展,进一步培养社交习性,从而维系、繁衍物种,继续向前进化,反过来说,不合群的物种,注定会走向衰落。”对于无政府主义者来说,承认不同物种当中都存在许多战争和灭绝行为,但“个体的自我意识”诚然是人类本性里的另一“趋向”,与此同时,还有同等程度、甚至更多的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和互相保护,社交与互斗,都是自然的法则。这点亚当斯密在他早期道德情操论的著作里提及过,他指出人同样具有群居性,有同情心和协作精神。

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是不可逆转的偶发动态过程,其中大多过程可被称为“进化”。历史是关键,偶然性是一切历史的中心原则,历史解释并不直接演绎自然法则,而源自先前状态出现顺序的不可预知性,这一顺序中任何有重大变化,都可以改变最终结果,因此最终结果取决于先前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是历史的决定性特征。比如著名的“蝴蝶效应”和前面所提的“畅销效应”—富者愈富,名者愈名。

在心理学的认知失调现象,我们有着无限的能力,通过自我辩白的方式为选择和行动找借口,即自我辩白机制。不同阶层的人如何辩白自己及他人的经济地位呢。富人倾向于把自己的特权地位看成是应得的,是挣来的,或以自己从事的慈善社会活动为辩解,而且相信穷人更幸福,更诚实,借此缓解对贫困人口的认知失调,而穷人则倾向于用道德优越感、草根化、符合社会常态等理由辩白自己的经济地位,认为富人全靠着偶然事件或不正当的特权才过上了这种过分的生活。自我辩白、认知失调、把讲真话、承认犯错拔高到值得赞扬的道

德层面,这些做法更深层的进化基础,可在欺骗心理中找到,研究显示,较之察觉别人的欺骗,我们更擅长欺骗,但由于骗子往往会遭戳穿,欺骗别人,尤其欺骗跟自己很熟悉的人,风险相当大。


第二篇:《五常经济学》读后感


读《五常学经济》有感

课上,老师集中介绍了多本经济学的课外读物,在认识到资源有限必须赶早后,一下课我就跑到图书馆,海量搜索相关书籍,愣是怕比别人晚一步。真奇怪,自己居然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扫过让人眼花缭乱的书目,当我在角落里发现这本《五常学经济》时,惊喜得如获珍宝。

开始的时候,我还保持高度的热情,坚持每天都把它带在身边,也不嫌它会加重书包的重量,在上课的间隙或中午午睡醒来后,捧着它看上一会,因为它所讲的东西还是很吸引我的。书的前四章讲的都是他从小到大的求学经历,其中包括对他影响很大的各种恩师,我被他的顽皮搞怪所逗笑,被他丰富的幼年求学轶事所吸引,最令我震撼的是,我在他的同事,同学,恩师的名单中看到了那么多课本上惯常出现的名字,如科斯、德沃夏克、弗里德曼。其中有点让我羡慕的就是,他的婚礼居然是货币供给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曼主持的,在我眼里这应该是成为经济学家的福利吧。关于这点,我不止一次的和很多女生谈起,感觉充分抒发了一下我们的浪漫情怀。

人们总是喜欢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来延迟或干脆放弃他们本计划好的事情。当这本红皮书在我的书架上躺了好久,久到我快要忘了它的存在,突然间想起这本书是不是快要归还图书馆了,于是我强迫自己腾出了下午上课之前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但说实话,我并没有为了赶进度而一目十行,相反我看到了和之前不太一样的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我想谈谈自己和他所产生的共鸣。他的老师布鲁纳在宏观课上讲到储蓄和投资相等的老话题,看到这个我很激动,曾经我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储蓄和投资有时候相等,有时候不相等,而又说储蓄和投资永远相等的话,被绕的不行,当时为了这个问题也让徐生钰老师费了不少口舌。原来“看得到的投资与储蓄永远相等,因为是同一回事,但看不到的‘意图’投资或储蓄,只在均衡点上相等”。即使是经济学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是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虚心求教的,我作为一个本科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要做好的就是夯实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抛弃以后事业的根基。

他提到自己的其中一项本领是学得快,临时抱佛脚往往就可以过关,但一旦长时间不用,又会很快忘记。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尽管可能存在一点差别,他是自己讲不用的选择忘记,而我们是把要用的也逐渐忘记。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比以往都自由,没有人再监督或说教,所以考试前抓紧抱佛脚,甚至整本书开始重头自学也成为了见怪不怪的现象。不能武断地说所有人都这样,但起码大有人在,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考完后将它尘封记忆,这种模式对于我们的大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毒药,使我们渐渐上瘾而不能自拔。自我拷问,没有在考试之前才临时赶工,但总是会忘记以前学过的东西,只能留下模糊的印象,这好像也是目前困扰我专业课学习的严重问题,不知怎么才能解决?

另外,我看到了一个严谨务实,追求真理,坚持自我的经济学家形象。他那样执着,坚持对世事的调查要彻底,亲自跑到街头卖桔、卖玉;不少人说他放弃了学术,,很少有人知道他从这所谓的“跑街赚钱”中获得了第一手的真实研究数据;因为香港战后的天台木屋怪现象创立了价格管制理论,因为台湾的土地改革想出了佃农理论,这些都是他深入第一线的成果。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

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将数学放在次要位置,或者干脆不用,他认为既然理论能够能够推导为什么要用数学来破坏那么漂亮的文章,纯然不顾当时学者所谓的潮流,也不故意迎合大家的喜好。

他的这些品质是时下很多学者所缺乏的,或是整个学术界所没有的。往大了说,专研究家们变得浮华,难以专心于学术研究,很难出重大的学术成果;往小了说,我们平常写个选修课的论文或者甚至是专业课作业,也会control V + control C。好吧,大的方面我管不着,小的方面就管好自己就行了。

书中谈到的东西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我只是就有想法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看法,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更多相关推荐:
《贫困与饥荒》读书报告

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读书笔记政管学院1001班20xx27920xx3吕娴一个学期的社会保险学看了老师列的一些参考文献以及一本参考书目即阿玛蒂亚森的贫困与饥荒论权力与剥夺下面主要是对该书的介绍印度著名的贫困经...

《贫困与饥荒》读书笔记

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读书笔记高钟琴20xx020xx4阿马蒂亚森最有名的著作莫过于以自由看待发展在这本书中森采用了一种釜底抽薪的方法来定义发展即人的实质自由的扩展这是一种很直接的方法它对发展观的定义也使我耳目...

读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有感

读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有感关于贫困的感想国民经济20xx只首先我从饥荒谈起森通过对19xx年以来发生在印度孟加拉和非洲撒哈拉沙漠贫穷国家的数起灾荒的实证研究中得出了饥荒形成机制的根本原因在他19xx年出版的...

当经济学遇到生物学和心理学、自由的伦理、贫困与饥荒读后感

当经济学遇到生物学和心理学阅读完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这本书对我以往的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这篇读后感我想简单的叙述一下我的感受和一些粗浅的想法首先我们以往学习的经济学知识都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说作者否定了人...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所有的改变来源于生活读王子与贫儿有感前两天我看了一本叫王子与贫儿的书它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童话式小说令我难以忘怀那是在16世纪英国伦敦的王宫里一位名叫爱德华的小王子诞生了在同一天一个叫汤姆的孩子...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我读王子与贫儿这是一个以16世纪的英国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具有天壤之别的宫廷生活和市井生活之间的切换建构了一个以乞讨为生的贫儿一下子变成高贵的王子而一项养尊高处优的王子突然沦为乞丐的故事在爱德华王...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今天我看了王子与贫儿这本书书中讲了一个王子和一个贫穷孩子的命运因为一次见面而完全颠倒有一个名叫汤姆的穷孩子有一天去皇宫玩耍不料被守门人抓住兴师问罪这时王子爱德华出来把守门人批评了一顿并把汤姆带回...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这本是讲述了十六世纪是英国的社会状况为背景以童话体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贫民窟的穷孩子汤姆康蒂由于一个偶然机会戏剧性的与王子爱德华调换身份当上的英国国王心地...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2篇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2篇篇一读王子与贫儿有感这本书是美国现实主义讽刺小说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简单介绍了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后一次意外他们对调了身份汤姆成了国王后因深知民间疾苦下令把一些犯了小错的人放了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而王...

六(1)《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盐城市秦南小学六1班金舟大家有没有幻想过也许在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一个自己但那个自己又和自己不一样是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一面即使是孪生姊妹也不可能如出一辙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笔下一部充满着奇思...

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英文读后感1000字

MarkTwainandhisbookTheprinceandthePauperHelenKelleroncesaidthesetopariseamasterIloveHIMwhowouldntlovehimEvenGodgivi...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在你小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闪过想当王子的念头王子与贫儿中的主人公汤姆就是这样一个爱幻想的人他出生在伦敦的垃圾大院家境贫穷的他时刻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风度翩翩的王子在干净的食堂吃饭在优美的环境学...

贫困与饥荒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