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案说课及反思

时间:2024.4.21

《梦想的力量》公开课教案

执教教师:杨之华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仅仅是心灵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导学生学习瑞恩的这种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1--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2--

1、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教师介绍瑞恩〃希里杰克相关资料: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xx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xx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xx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xx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板书设计:

梦 攒70元买了一个水泵 梦

想 ↓ 想

的 筹2000元修了一口井 成

力 ↓ 真

量 攒钱买钻井机

--3--

《梦想的力量》说课稿

执教教师:杨之华

一、说教材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仅仅是心灵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导学生学习瑞恩的这种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三、说教法

1、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然后围绕中心(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环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以读代讲法: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并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交流:文中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梦想的?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顺势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的朗读,使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立起来。

四、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4--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5--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教师介绍瑞恩〃希里杰克相关资料:

六、说板书设计:

梦 攒70元买了一个水泵 梦

想 ↓ 想

的 筹2000元修了一口井

力 ↓

量 攒钱买钻井机

成 真 --6--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杨之华

这是一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现况,设计这篇课文我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六、拓展,深化主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因此,教学时,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思考: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如果我能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虽然这篇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下次如果能重新上这一篇课文,我一定会多花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在学完新课后,我问:“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深思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又让每个孩子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孩子们纷纷提笔就写,生怕下课写不出来。许多孩子充分利用午休的时间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大多数学生已懂得了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7--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


18、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二、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 ---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用小标题概括三个故事,再说出三个故事的联系: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为上,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说要给他个“下不了台”,这就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故事与负荆请罪存在因果关系。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在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还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教学后记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其感悟的途径也迥然不同。在阅读本课文中这一“算”,便“算”出了文内之意和文外之韵。既高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有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敏于发现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

20、景阳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豪爽、  倔强、   勇敢、 

酒量惊人、   胆量过人。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

力量超人      机敏胜人

(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

(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会更具感染力。

二、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三、课外讨论“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

教学后记:

就文章内容本身来说,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毕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如果像过去那样,通过一遍遍的读和繁琐的提问回答来进行教学,必然使学生产生阅读厌烦情绪。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21、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教学后记: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

口语交际五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课前准备:

排练课本剧“负荆请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

二、角色选择: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吗?

三、观看表演,引入情境:

1、观看课本剧《负荆请罪》,思考:

(1)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表演,这段情景我们书中的课文里也描绘到了,你能比较一下两者的关系吗?

(表演中很多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都是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的;书上刻画的人物性格在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分角色准备:

1、如果让你来演一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

师生探讨:(1)可以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2)可以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3)根据实际情景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五、班级表演:

1、班内表演。

2、全班同学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家”。

标准:(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现故事场景。

(2)入情入境,将人物形象展现逼真。

六、老师总结:

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演绎,真是生动逼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习作五  缩写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课前准备:

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

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划出句子。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

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2、讨论上面思考题。  

(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2)师生小结:

应保留的内容有:①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

②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

③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

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可压缩:①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

②具体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

  2、片断练习。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第二课时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

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2、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小组派代表发言。

(3)评价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

(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4、拓展: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如《红楼梦》等……

(1)完成下列表格。

(2)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教师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学过的歇后语有很多,谈谈你对歇后语的了解。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口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带有讽劝性、警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歇后语有很多类型,如人生哲理、道德修养、时政世态、天文地理……)

现在老师一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马上说出下半句。

小葱拌豆腐──

电杆上插鸡毛──

猪八戒照镜子──

泥菩萨过江──

……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八条歇后语。

3、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4、自读自悟。

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说错的地方,其他同学帮助纠正。

5、练习背诵。

可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诵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记住这八条歇后语。

(1)指名读。

(2)同桌对读。

(3)小组比赛读。

(4)师生对读。

全班一齐背诵。

6、拓展

(1)关于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

(2)用文中的歇后语进行说话训练。

(3)回家每个人再收集几条歇后语。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认识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

那么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老师希望你们去阅读《西游记》原著,相信书中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2、布置课外阅读,阅读《西游记》原著。

更多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 上册 教案与反思

第一单元1山中访友第1课时内容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知识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教育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重点有感情地朗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和反思)

1山中访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小溪中心湖田小学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编写胡文忠20xx20xx学年上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人教实验版十一册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杨金磊)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这学期的第一篇课文这个似乎也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激情四溢的诗歌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总希望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反复地读教材又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及反思(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