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说课稿)2

时间:2024.4.2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中的第一课。本课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本教材通过准确而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德国风情画卷,内容丰富,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是一篇精美隽永的好文章。

本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在讲述德国民风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教材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学生在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的同时,一是丰富优美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二)教材对象分析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习中以多媒体为依托能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异域风情的学习。因为学习过有关季老的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所以学生对作者季羡林先生较为熟悉。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和多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中能使学生想象出奇丽美景,读出情感并理解文本内涵,感受哲理,受到教育,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有的放矢地以多媒体为依托开展教学活动解决这些困难点是不可或缺的。

(三)教学环境分析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校在注重高效教学的基础上,出资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实践提供了温床。

由于学校的有利教学环境,我校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实现了走进机房上信息技术课,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们更是具备了初步的网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高效优质进行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及学校实际情况我确定选择了多媒体教室环境,以此辅助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期高效优质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品味并积累优美语言,感悟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情入境,品味语言→多元朗读,探究写法→积累运用,读写结合→合作交流,深悟境界(多媒体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意思,读懂课文,读出感情,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体会写法,积累优美语言,进行练笔。

(二)教学难点:

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自然入题

播放德国风光的画面自然引出课题,教师进行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借助多媒体动感画面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并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深入解读文本做好铺垫。】

2.巧读课题,直扣二“奇”

(1)教师巧妙设问,反复引读课题,学生在引导下通过重读“自己” 和“别人”,进一步感受课题内涵。

(过渡:当季老看到德国人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时,不禁发出怎样的赞叹?)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①学生齐读句子,师提问:有什么疑问?

生:奇丽的景色是怎样的?奇特的民族奇在哪里?

② 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细细品味这二“奇” !

【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就要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关注,因此借助多媒体突出与放大牵动全文的句子,以读促思,调动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3.引读入境,深研二“奇”

(1)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奇丽景色的句子,做简单的标注。

(2)交流感悟,深研“奇”句

预设一: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与文字)

①  通过引读悟写法,通过对比练读体会写法。

②指导朗读,读出吃惊、赞叹的语气。

③进入角色对读,潜心体会“正是这样”的内涵。

【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把直观、生动、新颖的德国阳台花图像与文本相结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预设二: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配乐范读,引情入境,想象画面,以读体会。(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②借助画面理解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进行词语拓展练习。(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①品词析句体会写法(联想、比喻等)

②试着用上积累的词语、恰当的写法进行小练笔。(课件播放画面及乐曲)

③反复引读,学生熟读成诵。(课件以填空形式辅助引读与背诵)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图、文、声三位一体的输出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多媒体学生图文结合、读想结合、读写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欣赏与赞叹之情进而达到了熟读成诵。】

预设三: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课件出示)

①联系上下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②联系实际,合作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受到启示。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环节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的同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深深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从而受到启示与教育。】

4.“奇”情再现,感悟情思

(1)师生情境对话,联系上下文体会“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

(2)感悟作者情思:读着读着我们走进了季老的梦乡——(课件播放《思乡曲》)

【在浓浓的《思乡曲》中,教师缓缓的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情思,从而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总结收获,布置作业(课件出示季老相片和书目)

(1)师生互谈感受中,总结学习收获,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二“奇”疑问并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月是故乡明》《留德十年》《病榻杂记》等。

(3)通过网上搜集异域风情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由师生互谈感受总结全文自然导入布置作业环节,而课件展示的和蔼淳朴的季老形象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达到了成功推荐书目阅读的目的。】

6.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张 建 春

托县双河镇第一小学


第二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3页7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3页7

小学数学 说课模板一 ................................................................................................................................. 错误!未定义小学数学 说课模板二 ................................................................................................................................. 错误!未定义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 错误!未定义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错误!未定义1 测量 ...................................................................................................................................................................................

1 测量 教案 ..................................................................................................................................................................1 测量:毫米的认识 说课稿 ......................................................................................................................................1 测量 :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1 测量 :千米的认识 说课稿 .......................................................................................................................................1 测量 :千米的认识 说课稿二 ................................................................................................................................1 测量 :长度的测量 说课稿 ....................................................................................................................................1 测量 :吨的认识 说课稿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错误!未定义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 错误!未定义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说课 ................................................................ 错误!未定义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说课二 .......................................................... 错误!未定义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 错误!未定义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的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 说课 ........................................................... 错误!未定义3 四边形 ....................................................................................................................................................... 错误!未定义

3 四边形 教案 ..................................................................................................................................... 错误!未定义3 四边形 :四边形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3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说课 ........................................................................................................... 错误!未定义3 四边形 :周长的认识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3 四边形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3 四边形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3 四边形 : 《长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 ........................................................................................................................................... 错误!未定义

4 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三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稿四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4 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说课二 ......................................................................... 错误!未定义5 时、分、秒 ............................................................................................................................................... 错误!未定义

5 时、分、秒 教案 ........................................................................................................................... 错误!未定义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3页7

5 时、分、秒 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5 时、分、秒:《秒的认识》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5 时、分、秒 : 时、分的认识 说课 ................................................................................................ 错误!未定义5 时、分、秒 : 时间的计算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5 时、分、秒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5 时、分、秒 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 错误!未定义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说课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 《口算乘法》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说课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说课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说课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乘法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说课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6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 ....................................................................................................................................... 错误!未定义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几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几分之几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大小比较 说课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说课 .................................................................................... 错误!未定义7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说课二 .................................................................................. 错误!未定义8 可能性 ....................................................................................................................................................... 错误!未定义

8 可能性 教案 ..................................................................................................................................... 错误!未定义8 可能性 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8 可能性 :第一课时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8 可能性: 第一课时 说课二 ........................................................................................................... 错误!未定义8 可能性 说课稿一 ............................................................................................................................. 错误!未定义8 可能性 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

8.可能性 说课稿 四 ............................................................................................................................ 错误!未定义

8.可能性 说课稿 四 ............................................................................................................................ 错误!未定义

8.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

8.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e二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 错误!未定义

9 数学广角 教案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教案三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简单的组合 说课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

9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组合 说课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搭配的学问 说课、教学纪实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找规律 说课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9 数学广角 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 ........................................................................................................................................................... 错误!未定义

掷一掷 教案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 教案二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 课堂实录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 : 观察物体 说课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猜拳游戏中的学问》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掷骰子揭秘》说课稿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 说课稿一 ................................................................................................................................. 错误!未定义掷一掷 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错误!未定义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 ............................................................................................................................. 错误!未定义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说课的程序 ........................................................................................................................................... 错误!未定义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 ............................... 错误!未定义试讲十要点 ........................................................................................................................................... 错误!未定义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 错误!未定义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 错误!未定义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 ....................................................................................................... 错误!未定义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 错误!未定义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 错误!未定义

1 测量

1 测量 教案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 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 五 课 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 六 课 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七 课 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1 测量:毫米的认识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3、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

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

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币、电话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

(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

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能力,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思想。

版块3、小结

我由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面练习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然后,让学生量数学课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

接着,要求学生估一估课本中的纸多少页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意图,是想通过估计、测量、验证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数学书的厚度解决了学生先前遇到的问题,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最后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课的引入,注重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总的设计思路为:以学生身高的变化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接着,在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的活动中引起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用眼观察直尺、结合课件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在类比联想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深化拓展知识。当然这是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实际上教学流程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变化。

1 测量 :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具、学具:

直尺、光盘、硬币、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那么我们前面学习测量物体时经常用什么做单位呢?

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出示课件)

有争议的题目让学生先观察,并说出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光盘的厚度?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一个光盘的厚度用米或厘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

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电脑演示)

生可能答: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儿,每一个小格儿的长度是1毫米长,所以1厘米=10毫米。

(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

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 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3)实际测量:

①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电脑演示几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②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馈)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

师:这是两根彩带,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 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

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

电脑演示一分米的实际长度并观察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分米=10厘米)

(2)体验1分米的长度: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

(3)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学生用直尺量出1米长的绳子,每一分米作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阶段小结,突出重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四)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

1、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量一量下面图开的边长(看课本)

4、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

结论: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 测量 :千米的认识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期测量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在前面“毫米、分米的认识”和二年级上学期“米的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的长度单位。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距离。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米的认识”,在三年级的第一单元中学习了“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一些长度的单位,形成了一定的数感,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教师参与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千米”,掌握一定的度量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乐于动手操作、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测量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三、设计理念

1、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度量观念和创新意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各小组在测量、体验千米的活动中来体现。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估一估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二)教学重点

能感知千米(公里)的长度,能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

皮尺5把,记录的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图一张。

五、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让学生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并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

(注:通过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用手表示某些长度,并估计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大约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使其达到温故而知新,并运用知识迁移为学习千米做好铺垫的目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设置情境,出示问题

教师:我们在测量物体时,比较精确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和黑板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汽车、飞机、火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作小结后出示准备好的教具、图画中里程碑上标有的60千米、200千米。让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里程碑。

教师小结:通过图画,我们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在计量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千米的认识”。

(注:创设开放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信息,使学生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感受1千米的长度

1、教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100米,跑10圈是1000米。1000米就可用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让学生说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板书1千米=1000米。

2、1千米的路程到底有多远?教师与学生拿起皮尺到操场上度量出100米或200米的距离,让学生走上几圈,亲身体验一下一千米的长度,并让他们记下走完1公里所用的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测量出长度,分工明确的做好各项工作。教师随机指导。

(在给学生设置障碍的同时,引领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学生亲身体验了对千米的认识,强化了数感。)

3、估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从学校前面的车路到小水潭的距离是1千米。 小组讨论:在你的周围,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就是1千米。

4、解决问题。把每小时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接起来(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题)。 学习千米和米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1、学习例5: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先出示:1千米= 米

2千米

先让学生说出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总结算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例5。

(注: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教师恰当的肯定与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卡片(口答)

70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 )米=8千米 9000米=( )千米

(四)看书质疑

(注:在现代教育中,发现问题往往要比解决问题困难,也更为重要。在学生自主质疑的过程中,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发现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的空间。)

(五)巩固练习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作单位。

2、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 爸爸的身高为175( )

汽车每小时行75( ) 一根旗杆长7( )

3、请你把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注:以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注:在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过程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这节课的收获,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 测量 :千米的认识 说课稿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简析

一、教材简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长度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教材设计了多个生活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基本技能方面三年级上期的孩子都具备了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千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要靠学生想象、推理来完成,而现阶段学生的推理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体会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000米=1千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这四个目标,其中第1、2点目标是针对知识与技能领域提出的,第3点是针对解决问题提出的,第4点则是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融会贯通,

使学生协调发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找准重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五、课前准备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跑5周,记下所用的时间;第二组学生沿着学校操场走5周,记下自己所走的步数和时间。

六、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我拟订了以下

教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

学法:观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

七、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激趣引入(二)初步感知;(三)体验感受;(四)巩固应用。

(一) 激趣引入

创设生活中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愿望。所以刚开课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阳光明媚的三月,老师去了成都,一路上还录了象,你们想看看吗?在学生热情洋溢时,播放录象:(课件:汽车在告诉路上行使)看了录象让他们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路牌时(课件:特写一个路牌200km)老师追问:在这个路牌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两个新的字母km,接着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能说出km表示千米,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出课题,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来,老师可以直接介绍:这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关于千米的知识你想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解决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 初步感知(教学例1)

接下来对千米进行初步的感知,教学例1,在这里我设计了4个层次:

具体感知——加深理解——抽象概念——课堂活动

具体感知这一环节我注意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注重把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于是我首先让学生比划以前我们认识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通过比画1米,知道如果我们把手臂伸直可能有1米多一些。在次基础上请8个小朋友伸直手臂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就是10米。让学生观察10米的具体长度,感觉到10米比较长。

如果8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大约就是我们年级两个班的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让学生根据10米想象100米的长度,学生很容易的发现100米比10米长得多。

100米都这么长,那1000米需要80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800个小朋友相当于我们学校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全部站成一排,那个队伍会是一个什么样呀?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会由衷的体会到1000米好长啊!这里把抽象的数字800转化成形象的、熟悉的事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建立1000米的概念。这个环节的处理要充分运用老师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从直观的10米,过度到比较长的100米,最后感知1000米的长度。

2、加深理解

为了加深理解,我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学楼作为参照物,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千米的含义,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大约长50米,1000米就相当于把20幢这样的教学楼连成一排,让学生结合实物想象1000米的确很长。

通过80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20幢教学楼连在一起这两个活动有效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体验了千米的含义,建立千米的空间观念。

3、抽象概念

刚才的这些长度如果我们仍然用米尺1米、1米的去量很不方便, 这就需要有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它就是千米,所以长度单位千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千米也叫公里,1000米等于1千米,同时进行板书。

4、课堂活动

在认识了千米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作单位,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进行交流,老师也要收集素材并展示给大家看(课件展示一些用千米做单位的)。这个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千米有更深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体验感受 (教学例2)

课标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内容的例2需要让学生到操场跑或走1千米,让学生实际感受1000米的长度。课前我到学校体育组了解到:二年级的孩子如果走1千米大约要20几分钟,如果跑1千米大约要10分钟。如果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上去体验,会花去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势必会影响其它环节的教学,所以我把这一活动在课前进行了处理。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反馈活动结果与收获。

操场一周是200米,5周就刚好是1千米。例1是让学生想象1千米的长度,例2则给了学生一个具体的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汇报自己跑1千米用了大约10分钟,这一个体验很重要: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跑完1千米用的时间较长,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跑10分钟的路程大约就是1千米。交流了所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谈谈身体的反应,从感觉很累、腿软等现象中感受1千米太长了。

第二组同学汇报自己走完1千米大约要用20分钟,从所用的时间特长、步数特多、不易数清这些亲身体验,一方面感受1千米的长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走20分钟的路程大约就是1千米。

通过这些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从生理方面感受1千米很长,而且还从用时的多少上再次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认识,并掌握了估测1千米长度的方法,更好的突破了本课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巩固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我设计了让学生在生活中确定1000米长度的活动。

小朋友每天在学校上学,对学校周围一定很熟悉,根据自己对千米的认识,以及走1千米、跑1千米的时间来估计一下:从学校大门出发,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有的小朋友正确建立了千米的概念,有的还不够准确,老师也去测量了一下,(课件展示:学校到各个方向的1千米图)从学校大门出发,经车站到区门诊、到龙凤桥南桥头、到天奇花园;经和平路口到中山路小学、到体育场、到锦绣江山都是1千米。把这些正确的1千米的实际长度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放学时,结合回家的路线去走一走,再次感受1千米的长度和所需的时间。

以上各个环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活动情景中认识了1千米,建构了千米的长度观念。

八、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000米=1千米(公里)

1000m = 1km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

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对《千米的认识》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1 测量 :长度的测量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重要的测量工具,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节《长度的测量》是本章的中心节,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后面测量工具的使用的学习。长度测量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也是学习《科学探究》的活生生的例子。

二、学情分析

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4、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

(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进行换算。

2、难点:测量实质的理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五、设计意图及指导思想

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

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力图将单调的实验基本操作,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其实际的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科学发展历程“问题→解决→发展→问题→解决→发展→……” 的暗线索隐含其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强调中人的尺度中心,体现科学以人为本的宗旨。

六、教具准备

近2米的木棒、米尺(最小刻度厘米、毫米的各一支,且刻度已被掩盖)、卷尺、皮尺、螺旋

测微器,游标卡尺等,学生自带可以测量长度的工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程序设计

1、情景引入,体会测量重要性

本内容通过情境展示

讨论:在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对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教师、学生评介,让学生体会长度测量的价值)

2、测量的实质,体会STS关系

(1) 情景展示:在班级比较任意两张课桌的长与宽(事先考察)

(2)提问:目测,比较课桌的长与宽?

视觉的局限性,引出测量的需要。

(3)提问:用什么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哪张课桌面积大些?

比较,用一人的手掌去测量另一桌子的长与宽度。

(4)提问:若两人的首长大小不一样,又不用现有的刻度尺,怎样得出谁高呢?

找一参照物,分别与课桌比较,引出独立尺(参照物)。

①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量(长度单位)作标准——标准量(标准尺);

②它们各自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测量值;

③比较测量值。

归纳总结,得到测量的实质,说明长度的国际标准——米。

通过情境展示,让学生体会到需要产生了测量,问题推动着测量的发展,交流建立了标准。

3、 体验长度标准,为估测准备

合作体验,看谁比划得准:以同桌为一合作组,一同学用双掌比划出印象中的一米,然后另一同学用米尺(刻度已被白纸覆盖)去比较,同时修正两掌间的距离,然后角色互换.教师、同学评价。

演示:教师用刻度已被白纸覆盖的米尺,去量指甲的长度,作迷惑状,提问:“方便吗?”引出长度的其他标准。

讨论: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并说出它与一米的关系。教师、同学评价。

(可能的补充:微米、纳米、光年、一个天文单位,让学生领悟科技的发展)

撕去覆盖在米尺上的白纸,露出刻度,和同学们一起体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单位长度。

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归纳总结:单位换算规则。

建议:为描述方便起见,要选择适宜的单位。

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长度单位及其的换算是枯燥而对学生又有点抽象的。宜采取“做中学,学中体验,体验中领会”的教学方式,通过数一米内有几大格,每大格中又有几小格的做法,会让学生感到单位换算事实关系,变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使教学有血有肉变得丰富而生动。 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的展示,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有一个可比性,有一个感性认识。其中科学计数法在数学中已经学习过。

4、正确使用刻度尺,在做中体会,体会中感悟

(1)认识刻度尺

观察:请学生观察自带的不同类型刻度尺,找出它们与测量程度有关的相同点。

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量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分度值)。 方法渗透: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中的常用方法。

(2)使用刻度尺

学生分组实验,共同讨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测课桌的长度,一组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同桌为一合作组要求他们分别测同一研究对象的长度,然后总结,交流。

全班分成两大组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应该各自合适的测量工具。同一合作组测量同一研究对象是为了说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可能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误差)的存在,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不要人云亦云,只要实事求是地记录了客观事实就应该坚持的道理。当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漏写单位是学生初学测量时常犯的错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再加以矫正,效果奇佳。选择课桌和科学课本的理由:课本宽为16.8厘米,课桌长约为1.2米,若不跟上单位,一眼就可看出其中的错误,说明单位的重要性,而且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既易得又可提高他们的兴趣。

具体做法:叫两位没有记单位的学生,分别把结果写在黑板上,提问:哪一个长?

对估读的处理:提问,请大家再十分仔细地读一读,**长度的确是**值吗?从而点出精确的测量中需要估读的问题,为不增加难度,点到即止,只要学生有所体会即可。

对误差的处理:提问,对于课本的宽度和课桌的长度,你和你同桌的读数相同吗?点出由于测量的人不同或使用工具的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差距不会很大,也点到即止。

然后,趁热打铁,学以致用,组织学生随堂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有关自己身体的一些长度(如:指距、身高、跨步距离……)或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如:铅笔、铅笔盒、……)。

长度测量是其它测量的基础,而且学生虽然接触过有关长度的测量,但技能还很不稳定,更是不规范。所以本内容强调教师指导作用,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组织讨论错误测量引起的测量值偏差,测量结果的正误。教学定位应力求实验操作规范,观察认真细致,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5、建立一个人体尺度意义

提问: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科学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提问,给出了建立人体尺度的目的)

(可能回答:用人体的指距、跨步距离……进行粗测)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人体的指距、跨步距离……粗测课桌的长和宽、教室的长和宽,并与用刻度尺测量的结果进行对照。

以上做法相当于学生在自己身上设置了一把尺子,这把尺子与身体的其他“尺子”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做出其他许多的估计,有利于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6、课堂练习,体验特殊的测量方法

1.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积累法)

2.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周长?(滚动法等)

3.在中国政区图上测出长江的大致长度(以曲代直等)

特殊的测量是测量内容的有益补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会碰到类似问题:把现实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并使之成为现实,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各种方案,教师均应积极评介,若课堂时间不允许,最好在课外付诸实施,由此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7、课外探究,学以致用,体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1.请你想一个简单的办法测出我们学校运动场内跑道的周长,并实地测量?

2.测量家中卫浴间有关洁具、浴具的一些长度数据或厨房用具、台面的一些数据,并体会其

中的道理。

3.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测量,搞清自己应购买哪种规格的上衣、裤子和鞋子。

1 测量 :吨的认识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吨的认识》,本课是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根据知识的特点以及课堂需要让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

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3)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

体现了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思想。

教案说课稿 教师用书

精 品 推 荐

很不错超值封装实用:

1.中小学高中各科:教案说课稿、教师用书

2.中小学高中各科:学生 课本、 试题汇集

请点击了解更多:

/ QQ:1617362946 1062648011

&如需了解更多其他教案说课稿,请到:/ QQ:1617362946 1062648011&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5

五年级上册数学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大庙小学杨海燕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2小数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德泽乡米支嘎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9篇)

1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教学反思时间过的很快在教学完这单元教学内容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9篇)

1五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一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

20xx-20xx年最新审定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 :教学反思 (1)(名校内部资)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2小数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一小数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一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