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4.5.8

浅谈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阎良区振兴初级中学 郑田

【摘要】 为了引导初一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砖”;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和思维的积极活动,使其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习方法 朗读 质疑 创新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与吸收能力。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自去年接手初一语文教学以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一、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是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快速默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为纪念北大90周年校庆而写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大量的修辞格倾吐衷情,抒写抱负,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和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指导学法的第一步,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十三岁的际遇》本来是一篇散文,但其思路既像小说的“意识流”,又像电影的“蒙太奇”,故事情节在时间、空间上的跳跃、多变令人应接不暇,真是不读不知道,文章真奇妙。”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就这样被我激发起来了。

接下来指导学生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与成语圈画出来。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 1

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好字词,当堂消化并吸收。“白驹过隙”、“不折不扣”等成语就这样被学生积累下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继续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我点拨道:只有从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篇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感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朗读本文,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是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安排结构,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的。同学们,你就是田晓菲,说出你的故事吧!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齐声朗读,终于体味到文章诸多的修辞美:拈连──简洁美,通感──形象美,回环──哲理美,比喻──诗意美,排比──气势美??真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正如学生在自己的读后感里所写的那样: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部动人的交响乐,那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释放诗意的优美旋律!当我让学生总结本文主题和学习本文的收获时,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田晓菲的入学誓言,并像她一样立下誓言:现在我为塔山中学而骄傲,将来塔山中学因我而自豪!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已经发现一句誓言贯穿始终,那不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砖”

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阅读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进行《伤仲永》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质疑: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后回答:“伤”是“哀伤、叹息”。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生答:一个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 2

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真可谓五花八门,经过筛选,我发现以下问题颇有分量: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4、“受之人”与“受之天”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该是解疑了,在解疑中我尽量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

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探究性质疑,还是课尾延伸性质疑,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其中,第1问“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被学生回答为“三个阶段”时,我顺势问道:“这三个阶段是平均用笔吗?”有学生答道:“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详有略。”这时,我提醒大家“有没有疑问要解决”,马上有学生质疑道:“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一个阶段──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我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几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后,我总结道: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古人早已懂得作文之法──详略得当。作为今人的我们,更应注意写作文时要巧妙地取舍材料。

当学生质疑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我来了个总结性的发言: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我又结合课堂质疑的效果布置了作业: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3

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请写一篇随笔。(500字)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而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学的“敲门砖”,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玉”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阅读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态度。通过讨论,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好机会。

清代彭端淑的《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为学》也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学习本文时,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大胆创新,从中悟出道理。学生果然有创意,不仅悟出 :事在人为,只要主观努力,难事也能变成易事;勤能补拙,只要志向坚定,刻苦勤奋,一定会学有所成。还悟出:沉迷于幻想,崇尚空谈,最终一事无成,切不可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人不可貌相,不要低估别人的力量??诸如此类,无不是学生勇于创新的结果。 一篇作品,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时,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对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尊重。如阅读纪伯伦的《紫罗兰之死》时,许多学生把紫罗兰当成了反面形象,我只好对学生声明:对紫罗兰这一形象、对文章的主旨,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学生经过创新思索,得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1、实现理想要以现实为基础,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妄想、不计后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能丧失理智、迷失自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酿成人生的苦果。 4

2、出身卑微、普通平凡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在人生的航程中要脚踏实地、正视现实、正视自我,不可好高骛远、妄自菲薄、一味幻想,要正视人生的坐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当然,在学生创新理解的基础上,我仍不忘指出作者的本意所在。布置作业时,我激励学生发挥想像与联想,续写《紫罗兰之死》,与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一争高下,题目可另拟。我想,这就算是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任其自由驰骋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力定会让铁树开花!

我们不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篇一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总之,阅读教学是开发创造力培养的广阔天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玉”,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综上所述,朗读、质疑、创新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又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教会初一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

5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名:吴海萍

指导教师:叶阳永

    业:学前教育专业 

    级:20##

    别:高起本

学习中心: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完成时间: 20096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浅谈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绘画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从传统的绘画教学和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绘画教学入手,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实例来分析绘画学习中创新意识培养所带来的影响和对幼儿学习绘画策略的潜要发掘及运用。

[关键词] 绘画教学 绘画策略 创新意识

绘画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儿童绘画的特点及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一)儿童绘画的特点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儿童画中的这种形象语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这些奇思遐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刮目相看。
    2、儿童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儿童把不同时空里的事物同时呈现,把喜爱的物象拟人化。他们画地球与月亮握手,画太阳公公向月亮婆婆问候…他们能把想象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把无生命和有生命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现了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儿童绘画作品构图的随意性。儿童画的构图没有成年人那样多的规则和限制性。有时他们会边画边移动视点,有时会转动画纸反正结合表现,有时在画纸上尽情地画,直到无处可画为止。这种自由随意的画面,体现出画面构图的多样化。
    4、努力追求成人审美趋向。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逐渐丰富,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成年人的审美标准,学习用成人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自己的绘画,这一时期,需要对他们适时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绘画随自身的成长而逐渐成熟起来。

(二)绘画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有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习得美术技能为目标的模仿性学习,只注重临摹训练,把幼儿是为被动的学习者,教师教的重点是一个一个的具体图象,以模仿的像不像作为衡量幼儿作品的标准,压抑了幼儿的主动性,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甚至泯灭了孩子创造的天性。如:让学生临摹一只小鸟,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只叫学生照着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小鸟就是这样画的,这个形象被固定死,以后只要画小鸟,学生的头脑中就只会出现他临摹过的小鸟的样子,不会有大的创新。这就影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使孩子的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

(二)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就要使幼儿想象与创造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要善于从特定的环境和偶发的事件中捕捉有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美术契机,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并开展主题绘画活动。假如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了蜗牛,对蜗牛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并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并进行主题意愿画《快乐的小蜗牛》。蜗牛是绘画的主题,围绕小蜗牛,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去表现某一个情节。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绘画表现经验各不相同,所表现的主体情节也不相同。在这里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既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又使绘画的主题与幼儿的兴趣发生了联系。避免过去形象单一,简单模仿的现象。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亲近生活,选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亲近生活,激发创造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想象

都源于生活。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

2、选材有启发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利于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

教师的选材要起到开启幼儿心灵的作用。教师在选材时,不要担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们画的不像,其实绘画最主要的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充当“照相机”的作用。在他们涂鸦、稚拙的表现中,会有很多可爱的想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评判他们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为“好不好”的标准,而是要使他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主的过程,建立起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以幼儿的兴趣、情感为先导,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愿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动力。儿童对绘画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内部情感,使绘画活动更加生动而有趣。春天斑斓的色彩,夏天缤纷的花朵,秋天灿烂的田野,冬天飘飞的雪花,天上变幻莫测的云彩,大自然中的千奇百怪,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素材。兴趣是活动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聆听孩子的心声,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孩子才会创造出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

(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

幼儿的绘画教学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创造

力发挥的良好环境。不要去约束和禁令幼儿的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意图,去约束他们的头脑。认为幼儿超出常规的绘画是违背客观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是不合常理的。要求幼儿的绘画必须按照教师的意图去进行,教师让你画树,你就画树;让你画花,你就画花。不允许有任何多余的成分出现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久而久之我们的幼儿便会变得墨守陈规、只能去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要求。

陈鹤琴说:“图画是小孩子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幼儿在绘画中的创作是不受控制的。

幼儿绘画时,教师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而是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而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在绘画中开启想象的大门,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1、注重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对所画主题的认识,使幼儿从客观事物的直接或间接感受中形成表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外,还要给幼儿讲述有关主题的神话和童话故事,神话和童话故事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生活的丰富性,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危险,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充实幼儿的内心,为幼儿再造想象奠定基础。

2、利用事物外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引发联想与想象。

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幼儿了解一定美术表现方法后,就要引导幼儿“一题多画、一题多变、一物多用或一形多变”,加大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创造出新的美术形象。

一题多画。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表现或同一种主题用多种角度去表现。如同是“爱”的主题,可以表现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人对动物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加大幼儿思维广度的培养。

一画多变。利用事物外形的相似性,引发幼儿联系和想象,通过变化背景或添画局部,表现不同的绘画主题或表现不同的事物。

一物多用、一形多变。利用手工材料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引发幼儿的联想或想象,巧用材料,在基本形式进行添加、变化,表现不同的美术形象。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要从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精心筹划。

(1)幼儿绘画活动的名称要具有开放性、超前性,以激活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所以,绘画活动多以“……的故事”、“快乐的……”等为题目,如果题目只是“我画机器人”,幼儿画的重点或注意力只局限在所见过的机器人的表象上,如果题目只是“机器人的故事”或“未来的机器人”,幼儿想象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绘画的重点则放在了创新形象上。

(2)欣赏的选材要富有新颖性和多样性,开阔幼儿的眼界,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如同是欣赏作品《小鸡》,可以欣赏线条装饰的、色彩装饰的、水墨画的、油画画的、抽象画法的小鸡等多种。不同的画法,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幼儿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在创作中选择的方法也不同,有利于幼儿有个性的创作。

(3)指导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为幼儿提供一个不受约束、自由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即教师指导的语言要开放,能引发幼儿的联想,积极肯定、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性的表现,

(4)材料的提供要具有丰富性和方便性,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创作的愿望。丰富的材料既可以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美术创作,又可以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尽情发挥。

总之,通过幼儿绘画教学,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应鼓励幼儿打破常规,超越常理,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教师在绘画过程引导幼儿突破定势的同时,老师自身也应甩掉包袱,打破传统的教师范画的“权威性”,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通过绘画教学不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考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

2、范琼芳:《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心理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三版。

3、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年,第6期,18—20页。

4、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5、张福芝:《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北京地质出版社,20##年1月,第五版

6、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第二版

7、李生兰:《学前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8月,第一版

8、李睿明译:《儿童美术与成长》,世界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

9、郑明进:《怎样了解幼儿的画》,台交世界文物出版社,20##年,第十版

10、徐汉林:《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北京海豚出版社,20##年,第五版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

关于创新的名言

关于创新的名言1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2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3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4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5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

关于创造创新的名人名言

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阿诺德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富尔克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司汤...

关于创新科技的名言

1科技点燃梦想创新成就未来2培养创新意识再攀技能顶峰3科技创造超越梦想4科技之光创造未来5注重科技创造传奇6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7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创新的名言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创新的功能促使竞争生态结构的改变它提供我们挑战传统的新观念促使我们推动全球分工的新思维技术整合的新方法人才培育的新方法郭台铭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

创新的名言警句

岭南风景万绿常青万绿常青花正红碧水共长天一色文明与发展齐飞1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6...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黑龙江中公教育创新与实践篇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

国考面试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黑龙江中公教育创新与实践篇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

关于创新的名言

关于创新的名言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3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布莱克4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李四光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

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李四光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

创新精神的名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