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

时间:2024.4.13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

看过缘起才明白为什么人在看到自然界的美景时会忍不住的心中会觉得亲近,升起愉悦之情,还会产生很多平时不曾有的感受。每个创造物和每个生命形式当中永存的意识或灵性,同时人们也能够认识到,它和人类自身本质的合一的,所以能够爱它如己。之所以是花朵,不是因为只有它有空灵的本质,而是相比其他的生命形式,花朵的外相比较不会遮掩其永存的灵性。除此之外还有所有新生的生命形式,也会让我们有同样的感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看到于丹老师的书中也在讲人要亲近自然,然后就能感悟人生,涤荡心胸。我想原因也是这样,因为自然界的很多东西,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永存的意识或灵性,所以才会亲近,而《爱和自由》中讲的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因为孩子身上那种生命永存的意识和灵性还没有被掩盖住,而因为感受到了这种存在,才会对孩子有这样的亲近感觉。

觉醒—去辨识那个未觉醒的自己——也就是小我,在小我思考、说话、和行动的时候,能辨识它,并且辨认出那个集体受到制约的心智运作过程。就像是《爱和自由》中讲的,先要知道是自己的感受在主导,还是自己的思维在主导,要先知道了,才能通过自己不断地觉察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流动起来,和这个讲的是相通的。 我们世袭的功能失调:对于“原罪”我是一直有误解的,看了这次的解释觉得是我的浅陋和误读有问题。原罪——活得不够有技巧,盲目的生活,因此就会受苦并制造苦因。所以,抛开文化的包袱和错

误诠释之后,“罪”这个字所指的就是人类世袭下来的功能失调状况。

“试着变成好人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而是经由找到那个早已存在于你之间的良善,并且允许那个良善彰显出来,才会让你变得更好。”这个就和“你本身就是智慧具足的”一样,是回归而不是成为。

小我——与外在形相的认同,包括念相、思想、情绪形相,相认同,会照造成我们无视于我们和整体的联结,完全无法觉察我们内在与其他万物以及源头的合一。这样的遗忘就是原罪,受苦和幻相。当“我们与万物显然是分离的”这个幻相主导了我所想所思所说所做的时候,就创造出了如今的世界。

事实上透过真相的表层,万物不但与其他事物相连,同时也和它们生命的源头相连。当愈快的加诸一个言语上的或是心理上的标签在人、事、物或情况上面时,所面临的实相就会变得越浅薄和无生命力,而也会越加的远离实相,也远离了在在自己之内和周围展开的生命奇迹。而这样也许会有些小聪明,但会失去智慧,还有喜悦、爱、创造力和生命力。这让我想到了“评判”评判不只是让人能够中立的看事物,更深的层面是更能发现实相,领会真谛。

“我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开启的世界》中曾出现过,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看,貌似他越来越知道自己是什么,但却是建立小我的

过程,他在给自己贴上各种的标签,并开始对这个标签深信不疑,这个标签的集合就是“小我”当对这个标签的集合深信不疑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还有本我的存在。脑袋中的声音,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很多对话,这个时候我的确和那个不断与自己说话的疑似精神病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我没有说出声音而已。

小我通常把“拥有”等同于“存在”:我拥有所以我存在,我拥有越多,我的存在越多。小我经由比较而生存,别人如何看待你会变成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小我的自我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受限制于别人眼中你的价值。如何放下对事物的执着呢?当停止在事物中寻找自己的时候,对事物的执着就消失了。而需要做的就是“觉知到自己对事物的执着”—“我是那个觉察到自己有执着的觉知”

小我的典型特征:需要更多。像是暴食症患者一样,只不过他们的症状是不断的吃,甚至是让自己呕吐之后继续的吃,而我们的更隐秘。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不要忙着赶路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现在的人,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总在不断的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追赶,但是又不知道要去向哪里,即便是重复的转圈,也不能停下脚步. 感觉内在的身体,就像是在做呼吸禅的时候,我也会出现“感觉不到什么”原来这是心智在说话,这一节所讲的,就像是在呼吸禅中的第三步,感受自己的全身,能有利于以后再做的时候。

本体的遗忘,让我想起了爱要“忘我”,那个我就是“小我”因为本我会爱,忘记小我的时候回归本我,自然就知道要怎么爱。

超越所有理解的平安,这段里讲的解释了为什么人在面临生死和极度痛苦的时候更容易开启,因为那些给人自我感的东西消失了,小我就瓦解了,就会觉醒.

抱怨和怨恨,每个抱怨都是心智编造的故事,而为他人贴上负面的心里标签。怨恨则是伴随抱怨和为他人贴标签而产生的情绪。在开始出现抱怨的声音的时候,就去辨识它的真实身份,它每被辨识出一次,就会被削弱一次,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觉察,看似只是看到了,实际这种看到本身就已经有了改变性的意义。

抱怨除了带来怨恨也可能带来其他的强烈的情绪,并转变为激烈的反应,这只是小我在强化它的一种方式。而怨气是会因不断重复事情的经历而持续、增强。放下和宽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了这样的意识—“怨气之后增加虚假的自我感、让小我继续存活,此外别无他用”的时候,宽恕就自然产生了。

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能带来小我渴望的优越感,让小我强大起来。与幻想抗衡,就像是当我表述的就是事实的时候,事实就摆在那里,毋庸置疑,不需要说服谁,不需要证明什么,当有人认为不对时,也不是对我的冒犯。小我会觉得每件事都冲着它来的,情绪、防

卫的心理、甚至攻击性就会出现。所以我要在自己有这种心理和反应的时候就觉察到,经由觉知分辨哪些是事实,那些是意见。

“你原本即是的那个本体,就是真理。”对这句还没有理解,想起我在练习的忠于自己的心,但是我很多的东西真的是我的心吗?要觉知到自己的心,这个也是一样。

当我把在他人身上看到的小我和他们的身份混为一谈的时候,就是我的小我打算利用我来强化它的时候。它会加强我和别人的分离感,使我无法感受到我们共同的人性,也感受不到和他其实是源自于致一生命。就像是学习了《弟子规》要自己去力行,而不是对别人指手画脚一样,了解了关于小我的这些,会让我看出一些别人的小我,但此时更要觉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小我利用了这样的机会,辨识小我的真面目,就不会觉得有人是错的,只是个人内在小我在作祟,而人们或多或少都为这个小我所苦,慈悲心就产生了,就不会去反应,不去反应就不会助长小我。

“灵性的领悟就是清楚的看见:我所感知的、经验的、想到的、感觉到的,最终都不是我,我无法在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当中寻找到我自己。”我没有感受,但还是觉得要记住它。

小我会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通过让我成为“某人”,那么我现在对自己的一些列所谓的认知,也是小我给自己的标签和角色框定

吗?也许是的,我不知道。“我是有无限可能的,只要??”我的定义中还是有条件,这是事实还是又一个小我的假象呢?

意识到自己正在扮演一个角色,正是从这个角色获得释放的开始,而完全的认同自己的角色,则会把一种行为模式和自己的本质混淆。在社会中我们都在扮演很多临时的角色,在互动中,“你并不是在和那个人来往,而是你自己心目中的你,和你心目中的他在来往,对方也是。”所以两人小我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四个心智概念的身份在互动,冲突就在所难免。了解了这些,就更能接纳无处不在的冲突了。

不要说我是不快乐的,可以说“我内在有不快乐的情绪”把想法和实际的情境分开来,看着事实,觉察想法,就不会被不快乐掩盖了自然状态下的平安,这才是真正快乐的源泉。

允许自己或孩子受苦,关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无形的关注,当下,当自己不是一个母亲,只是一个生命的时候,孩子也不是孩子,是一个被倾听关注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说和孩子一起成长呢,因为在另一个人之中辨认出了自己,而对方也会觉得被爱,他感受到他的本体被认出来了。

“爱就是在他人之内辨识出你自己的本体。”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和他人都是独立存在的是个幻相。“渴望被爱,其实是渴望被认可,

不是外相层面被认可,而是本体层面。”“当其他人,认出你的本体的时候,经由两个人,那份认可就把本体的向度更加完整的带到这个世界上来,那就是可以救赎这个世界的爱。”“就是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中,辨识出合一。”

行动就是为了行动本身,而不是用来保护或加强或顺从角色的身份认同,那么无论做什么,力量都会非常强大。当完全是自己的时候,是最有力量的,最有效率的。但是又不要试着去做自己,一旦试着去做,就又是一个角色扮演了。因为我是我自己,不用去刻意去做。“放弃定义自己,也不要在意别人怎么定义你。”

“没有所谓的好和坏,而是我们对它的想法造成了好坏。”莎士比亚

当在负面情绪中能意识到“此刻我正在为我自己创造痛苦”这份觉知,足以超越被制约的小我状态和它所产生的反应的限制。

很多无意识的信念让人不快乐,而在书中列举的六个中,我都有,我想以后我可以有意识的去觉察了,看看是哪条让我不快乐。

快乐的秘密—在你的思想和情绪发生的时候,对它们有所觉知。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此刻都无法阻止你活在当下;而如果过去无法阻止你此刻活在当下,那么它还有什么力量可言呢?不管是疏离,还是童年的情绪伤害,还是人类集体的痛苦之身,这已经不是个人的问

题,而是集体的现状,面对这个事实,首先了解他,它以负面情绪思想、戏剧化事件为食,娱乐和传媒也会滋养它,女性还会有集体的痛苦之身,国家和种族也会有。了解了这些之后就是怎么能从中解脱出来。

第六章讲的那个故事,看似很玄,但生活中却总有发生,“当早上起床碰了桌角,接下来就有一连串的倒霉事”,就像是《秘密》里面说的一样。不快乐的能量也会传染,而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临在,我理解就是关注当下,觉察自己。看到关于痛苦之身导火索就想起曾老说的情绪负债,我想是一样的。

时常问自己,“此时此地我可以给予什么?我对这个人和目前的情况,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呢?”你不必拥有任何东西,就可以感到丰盛,而如果你持续的感到丰盛,你所要的自然会来。

“因为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取”—《马太福音》

把“认识自己”和“认识关于自己的事情”区别开来。没有“好与坏”像那个智者一样,不去评判,接纳它,“不在意任何所发生的事情”相信生命本身会赋予我力量。感觉很难,但也许这也是小我的一个借口。白隐禅师的故事让我想到了“闻谤不辩”只是知道方法,知道这么做会有好处,看了此书,知道了那是为什么。

“这个,同样的,也会过去”—“无常”。不抗拒,不评判,不执着。可以享受并尊崇俗世的事物,但不会把它们原本没有的重要性和价值加诸其上。可以积极的参与创造之舞,但是不执着于结果,也不会对这个世界有不合理的要求。

认识但不评判,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那个经验者是,我,是意识。呼吸禅的时候能感受到一些,但还是会像那个小徒弟一样又出来。本章所讲的和《故道白云》中讲到的是如此的一致,可见觉察呼吸是进入当下的好方法,而我在做的过程中也是真的有这样的感受。

内在目的是——觉醒。一段关于内在目的的对话,也解答了很多我的疑问,仿佛问的就是我自己。

觉醒作为的三种形式:接纳、享受、热诚。当无法享受做的事情的时候,至少可以接纳它,接纳的意思就是 :此刻,这就是当前状况和这个时刻需要我去做的,所以我心甘情愿的去做它。如果既不享受又无法把接纳带入作为之中,就停止它。当能够享受自己的作为时,随着臣服行为而来的平和,就会变成充满活力的感受。热诚意味着作为中,有很深的享受,再加上一个努力迈向的目标或愿景。

觉醒就在当下,解脱只在此刻。


第二篇: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1、不抗拒,不评断,不执着,这是真正自由和开悟的三个面相。

2、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当你觉知到事物的无常之后,你对它们的执着就会减轻,同时你对他们的认知程度也会减低.一旦你看清并接纳万物的无常和不断变化的必然性之后,你可以在它们存在的时候好好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会担心或焦虑将来会失去它们。

3、凡抬高自己的,必降为卑;降卑自己的,必升为高。

4、促使你把旧痛一再重演而且让你处于无意识之中的,不是痛苦之身,而是你对它的认同。不需任何时间,当痛苦之身被触动的时候,如果能够认出你所感觉到的就是你内在的痛苦之身,光这份知晓就足以打破你对它的认同。当与它的认同停止时,转化就发生了。那份知晓,可以抑制旧有情绪的升起并防止它进入你的脑袋中,也不会让它接管你的内在对话、掌控你的行为和其他人的互动。这也就是说,痛苦之身不能再利用你然后再经由你来更新自己了。那些老旧的情绪很可能还会在你之内存活一段时间,而且不定时地还会再度升起,有时也许还会拐骗你再度与它认同,因而模糊了那份知晓,但这是暂时的,不要将旧有的情绪投射到情境上,在你之内直接面结它,你的临在完全可以包容它。

5、这个世界不会让你一直以你所自认的假相来愚弄自己,你对不同人、事、物的因应方式(尤其是面对挑战的时候),就是对你自己了解程度深浅的最佳指标。

6、赞赏生命中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就是所有丰盛的基础。事实上,你认为这个世界吝于给你的,其实你吝于给予这个世界的。

7、如果你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两个你,你和你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8、当你全神贯注,并且对着一朵花,一颗水晶或一只小鸟沉思冥想,但在心智上不去定义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进入无形世界的一扇窗户。你的内在就会有个开启(即使很小),让你因而进入心灵的领域。

9、所谓觉醒,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去辨识出那个未觉醒的自己——也就是小我,在小我思考、说话和行动的时候,辨识到它,并且辨认出那个集体受到制约的心智运作过程(它在未觉醒状态中持久不衰)。很多时候,这种觉醒是经由遭受损失或痛苦的方式开始。

10、人类共同的正常状态之一就是原罪。“罪”是一个被广泛误解和错误阐释的字。“犯罪”的原意是“错过了标记”,就像弓箭手错失标耙一样,所以“犯罪”变是“错失了人类存在的要义”。它的意思是:活得不够有技巧,盲目地生活,因此就会受苦并制造苦因。所以,抛开文化上的包袱和错误诠释之后,“罪”这个字所指的,就是人类世袭下来的功能失调状况。

11、文字若以思想的方式存在,便会在你身上投下一个几乎像催眠一样效果的魔咒,你很容易在其中迷失。但事实上,文字把实相缩减成人类心智可以理解的东西,你其实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你只是用一个标签把一个谜团给遮盖了。只有当你不再用文字和标签来遮盖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久已失去的奇迹般的感受就会重回到你的生活之中,另

外一种深度就会回到你的生命当中,事物会重新获得它们的新奇感和新鲜感。本质的无限深度被文字所极度简约了。最大的奇迹则是:你能够经历到的那个本来的自我,它是在任何文字、思想、心理标签和形象升起之前,就存在的。想要这个奇迹发生,你必须要将你的自我感和本体感,从所有和它们已经混淆在一起,也就是它们所认同的东西中撤离。

12、人们很容易把一些人或事标记成“我的”,因为在认同事物上投注心力,投注了自我感。我们在某些人或事上投注了自我感,所以寻求身份认同,当我的东西被弄坏了或者被取代了,强烈的痛苦就产生了。常常不是因为这人这事有什么价值,只是因为那个“我的”思想。是心理结构的某个面向在说话,也就是那个“小我”的层面。一旦你觉醒了,你还是会用“我”那个字,但是它会在你内在的更深处出现。

13、我们认同了一些内容是“我的”,便将其标记。这些被认同的内容是和我们的环境、教养和周边文化所制约的。失去这样的内容,会令我们产生剧烈的痛苦,是在于这个字“我的”,这就是结构性的,无意识的、强迫性地借由一个物件产生关联,来强化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已经在小我心智的结构中根深蒂固了。我们试着在事物中寻找自己,可是从来没有真正地成功,最后还是让自己迷失在这些事物中,这就是小我的命运。

14、如果有人拿了你的衬衣,就连外衣也让他夺去。有的时候,放下一些事情其实比维护它或是抓住它来得更有力量。

15、心理上“需要更多”的需求,或是匮乏的感觉,会转移到身体的层面,而变成无法满足的饥饿。暴食症的患者常常故意让自己呕吐,以便能够继续吃,其实饿的是他们的心智,而不是身体。

这是一本20xx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但在20xx年年底,被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奥普拉无意间读到,她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更多的人分享。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台湾身心灵导师胡因梦作序强力推荐。

我是谁?

我是我的名字?我的性别?我的年龄?我的角色?我的容貌?我的钱财?我的知识?我的性格?我的经历?抑或这些的总和?......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这本书的作者认为都不是,人很容易认同于这些,以为自己就是,其实那只不过是“小我”寻求生存和壮大的模式。而我,是那个能辨认出“小我”的所做所为及其动机的“临在”或“觉察”。

听起来很抽象,但我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我觉察到了自己的“小我”,看到它每天在忙碌着,忙着在每个不经意的瞬间证明自己是对的、有优越感的、与众不同的,忙着获得认可、关爱、尊重,忙着回避谴责、对抗压力......而在背后支撑它这么活跃的是恐惧。

世事无常,青春会逝去,健康会不在,关系会变化,经济会有危机,亲人会有意外。纵使现在拥有一切,谁能预料将来?“小我”之所以小,就是它也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稳固

的,所以它很恐惧,所以它无法停下攫取更多的脚步,想用不懈的努力拥有更多以填补那无尽的恐惧之渊。写到这儿,突然有些同情“小我”,它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到处寻求关注。

自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对人类心灵就一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超凡空灵的特质。人类的认知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定静和警觉,就能够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在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无法察觉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自己内体和心理上的形相,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的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会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作者艾克哈特 托尔,曾经是英国一所大学的教师。虽然生活优裕,却整日生活在烦恼和痛苦之中。直到有一天早上,他突然开悟了,觉得自己沐浴在光之中。于是他辞去了教职,摆脱一切俗务,每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让心灵与自然相通,整整两年的时间。(据说尼采抱着一匹马痛哭:“兄弟啊,你受苦了……”因此被送进疯人院。不知道世人会对托尔的这一做法作何评价。)后来,他随风而来,又随风而止,定居于加拿大,成了西方著名的心灵导师。

作者的突然开悟,和佛陀相似。他告诉我们:人可以不借助任何宗教而能得到心灵的平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和宇宙沟通。其实原始宗教里面是有这样的修行的。不过到了后来,人们越来越耽于繁琐的教义,而忘记了宗教的本质。这就像中国的绝地天通一样。

活在当下。原来我总是为过去自己做过的错事懊悔不已,并感觉未来时日不多,有很多事要做,却无从下手。托尔说,活在当下。你只存在于当下这一刻,过去未来皆是虚幻。他举了个例子:池塘里的两只鸭子。两只鸭子相遇了,打了一架。然后分开,各自向相反的方向游去,拍拍翅膀,释放刚才多余的能量。然后优哉悠哉,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如果换成人类,肯定会记住当时打架的场面,然后想我以后一定会复仇的。就这样,人类之间的仇恨与战争开始了,从此永无休止。这,其实就是《圣经》中描述的原罪。托尔说,原罪并不是指我们真的有罪,而是,我们忘记了本我,活在一个虚幻的所谓自我当中。人生的意义就是找到真正的本我。当亚当和夏娃偷吃掉苹果,有了害羞的情感,这是原罪的开始。

找到本我。回到原初状态,找到真正的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宇宙自由沟通。托尔称之为频率持有者(the frequency-holders).4岁时,我和妈妈去水房提水。黑暗的小屋子,妈妈和她同事唠家常。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杏花开得正好。淡粉色的杏花趁着黛色的青天,是一副绝美的画。当时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停下来,欣赏一下这美景?为什么大家不到村后的河边,盘腿坐下来,在流水潺潺中,聆听黄昏时大自然的神秘的音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逐渐失去了聆听大自然音籁的能力。据托尔所讲,20xx年印尼海啸夺取了30万人的生命,而野生动物却无一死亡。因为它们还保存着这种能力,能够预知灾难的来临。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曾经有个原始部落,是靠做梦来预知未来的。何时下种,何时收获,何时出猎,他们都能从梦中得到预示。而当白人来到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个能力。那些原始部落的人痛哭失声,因为他们再也不能做梦了。真的不知道,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

《新世界》和其作者的第一本书《当下的力量》其实谈到的主要观点是这样的,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讲的是,作者有一次乘坐地铁,地铁里很拥挤,但是作者发现在一个女士左右两边的位置却都是空的,原来那个女士有些神经质的倾向,她嘴里一直不停的念念叨叨说着一些很愤怒的话,别的乘客觉得这个人有毛病,因此都不敢挨着她坐。后来在作者的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们大多数所谓的正常人同地铁上的那个女士相比只有一点差别,就是那个女士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全都说了出来,而所谓的正常人只是没有将心理活动变成语言,他们的心理的声音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的。 如果认可了上面所说的,那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断发生的烦心事也好,痛苦也好,抑郁也好,其实都跟我们的思维有关系,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不仅无法迫使自己停止思维,而且我们还把自己等同于思维,我们认为思维就是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有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至美的景致的时候,会发生短暂的思维空白,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变成了身处美景中的觉知,就是所谓的看呆了看傻了因为太美了;还有的时候,如果现在去体会也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如果我们去观察头脑中的那个声音,我们其实是可以听见或是说意识到脑海中一直有个声音的,或者当你在两个决定中莫衷一是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听到两个对立的立场辩论的声音呢?那么作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观察的到或是听的到我们脑海中的声音或者说是我们的思想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等同于我们的思想。因为如果你就是你的思想的话,那么那个观察者又是谁呢? 在书中,作者反复阐释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会受苦或者说会痛苦的根源就是在于我们控制不了我们头脑中的那个声音,我们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声音,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思维控制了我们,思维有的时候有很强的欺骗性,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将自己与它等同的话,我们就不会知道它在欺骗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员工某天因为另外一个员工在老板面前说了她的坏话而被开除了,第二天她去办公室沮丧的收拾东西准备走人的时候,一进门,她感觉到很多同事看着她的表情似乎有幸灾乐祸的意味,她想“原来还以为都是朋友,没想到这么多人都希望我走”,于是陷入了一种更沮丧的情绪中,这时老板的秘书招呼她说老板找她,她进到老板的办公室,原来她的很多好朋友跟老板讲了事情的经过,老板了解到原来是那个说她坏话的人不对,于是又将她恢复职位了,这时她才想到,“奥,原来刚才那些她以为是幸灾乐祸的表情的人都是在为她恢复职位而暗自高兴呢”。思维有的时候真的会骗我们,或者说是思维的理解能力不够,导致它有的时候会产生错误的看法,然而如果我们把思维等同于自我的话,我们就会受到它的控制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作者在书中将思维称为小我,而只有当我们真正的与真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能摆脱小我的控制和各种把戏。但是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普遍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是我的思维,那真我是什么呢?这里又有了一个例子,是德芬的一个朋友讲的,也是我们随时随地静下心来就能体会到的,她说,有一天她在地坛遇上了一场暴雨,在避雨的时候,闲着没事,她就观察了下远处一棵树上的叶子,在暴雨中,有一些比较脆弱的叶子就纷纷从树上掉落了下来,她看着它们掉下来的时候突然想,这些叶子在掉下来的时候不会去想,“我不要掉下来,我要牢牢抓住树干,掉下来会被很多人踩到,我不要那样的命运”它们为什么不会这么想,因为它们没有大脑,所以呢,思维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和我们人体的其他器官一样,是为我们服务的,就像你不能把自己等同与你的胃你的肾你的血管一样,你也不能把你自己等同于你的大脑和你大脑运行所产生的思想,之所以你总是把自己等同于它们是因为你

的思维无时无刻不在跟你对话,这种对话使你误认为你就是它们,其实你的真我要比你的思维高级的多,你的真我就和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小鸟一粒水晶中蕴含的本质是一样的,你就是能够观察到你的思维的觉知。

看似很玄妙,但是当我们真正能够控制思维而不是被它所控制甚至跟它等同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最终的解脱。当遇上了令人愤怒悲伤痛苦的事情时,你不得不发作痛哭的时候,试图去观察你的思维所给你带来的愤怒悲伤痛苦的情绪,倾听它的声音,但是不要去批判这种情绪,只是观察,当你发现你能够站在一旁观察它的时候,你怎么可能还是你的思维?这个时候,你已经把自己从思维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了。

我真的希望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关心的人都去看看这些书,也许有一些是你们早就知道的,也许有一些是你们不屑于去相信的,但是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不敢说这些书带走了我100%的痛苦和困扰,但是80%真的可以说是消失不见了,它们好像向我展开了另一番世界的景象,不要以为在将来你能解决你的问题,你的问题不用你再去获得更多的能力去解决,就在现在,其实你已经拥有了你所追求的东西,因为我们每个人,既不可能生活在过去,也不可能生活在未来,我们只能活在现在,而现在,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

当然,关于思维和小我的解释,只是这些书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今天没有提到的很多内容,或者说我没有解释清楚的很多内容,真的可以说能够帮助所有人解决所有困境,如果你遇到问题了,真的不妨看看它们,权当消遣,也许你会有更大的发现呢。 真心欢迎所有人和我交流,我承认我很长时间生活的很不愉快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真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快乐起来。

更多相关推荐: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人类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坚强题记读完平凡的世界感想好多可真要写读后感却又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落笔很害怕自己的拙劣的文字解读损害了路遥先生的本意劳动者是...

读《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xx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我第一次读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从那时起,我开喜欢上了这个英年早逝的作家路遥先生,后来我读了他的《烦恼人生》等作品。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的;交叉地带也有;…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0字

读平凡的世界而思繁华的世界我们每一个渺小而平凡平凡的世界洗尽铅华尘埃落定这部号称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著作影响了中国一代青年再路遥的笔下再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斗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不该遗忘的平凡的世界人要过怎样的一生才算幸福?是用繁华大都市灯红酒绿的点缀你的期盼,还是家乡远离喧嚣的夜晚让你温暖。转眼十年,从青葱莽撞的弱冠迈入而立之年,抛弃了曾经的烦躁浮华,确也丢掉了那些…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和伟大平凡的世界这书名实在是起得太好了有一种洗尽铅华尘埃落尽的感觉是一个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人在经受了各种苦难的折磨之后回头再望来时路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一种宽容想当初选择读这本书也是被这书名所吸引在读这本书的...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

《平凡的世界》 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济南外国语学校20xx级20班外面阴着天在我的床头摆着一本平凡的世界正好闲来无事索性打开灯翻开了这本书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只是有时喜欢看一些小文章罢了但是对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却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繁华的世界我们每一个渺小而平凡平凡的世界洗尽铅华尘埃落定这部号称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著作影响了中国一代青年再路遥的笔下再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斗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英文版

AnOutwardJourneyThemanwhoisworkingisthehappiestoneintheworldnomatterinwhichperiodThatsatruththebookOrdinaryWorldwan...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我们都拥有一个平凡的世界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0021331毛竹芬很久以前就想看平凡的世界这部书了无奈图书馆里借了很多次都没有借到这部书有三部去借的时候总没有第一部总不能跳过第一部看第二部吧每次去借书总会去看看有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苦难和奋斗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而面对苦难人们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会屈服于命运有的人会...

读平凡的世界读后感(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