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名著阅读的三种策略

时间:2024.5.4

高中生名著阅读的三种策略

名著阅读的三种策略

如果你还不知道该读什么名著,可以先看一看有关权威专家或有关部门给中学生开列的名著推荐书目,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进行选择。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相比,文学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比较漫长、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根据名著阅读的不同要求,我以为高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可以分为三个过程或者说三个层次。

(一)了解性阅读

"了解性阅读"就是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根据阅读条件的差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第一种方式我们称为"粗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是在阅读条件相对简陋、阅读时间相对仓促下不得已采取的阅读策略。比如要在一节阅读课上阅读一本或几本名著,有时候是在图书馆或书店前的书架前,就应该尽可能多地浏览一些名著。这种方式可以通过阅读名著的序、跋(前言、后记)等要素来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如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巴金的《家》,可以读读放在正文前面由编者编写的导读文章和作者写的《〈激流〉总序》,可以了解作品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也能了解作者的创作这部作品时的人生观,"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自己的道路","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阅读如果进而读一读附在后面的各种版本的序言或后记,就能了解关于这部名著更多的信息。而阅读《歌德谈话录》,则可以根据前面的目次提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来阅读,则可以从几个侧面来了解这位文化名人的深邃而独特的思想见解。

粗读法是在阅读时间非常仓促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只能了解名著的大概,因而不能代替原著的阅读,当然也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选择名著的方法,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这两个步骤来决定是不是有进一步阅读的必要。

第二种我们称为"细读法"。这种阅读法需要有比较理想的阅读条件,有适合于阅读的环境,有比较充余的时间,甚至有比较好的心情,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一般是指节假日、寒暑假等。当然这个层次上的"细读"是指认真地从头到尾地阅读一本名著,了解名著基本的内容,包括作品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的基本性格,作品呈现给读者的基本的思想倾向等。既然是细读,就要求学生养成细读的好习惯,如写读书笔记。撰写名著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阅读中做笔记,如摘录文中描写精彩的语言、概括体现作品重要信息的语句,包括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记录作品的难懂语句等;二是在阅读

后做笔记,如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对作品内容的初步理解,提出对作品理解的疑难问题等。从某种角度上说,读书笔记是记录你在阅读名著过程的初步认识,是阅读心理的外在显现和阅读名著的外在见证。

(二)感悟性阅读

"感悟性阅读"是将名著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文学作品的阅读特点是以"我"(读者)之心去会"他"(作者、主人公)之意,读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具体地说,是要求读者在阅读原著或撰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生发"感"的内容,学会撰写"名著读后感"。

有的同学写"名著读后感",往往先是对这部名著进行宏观式的评价,然后就是概括或罗列作品的情节就算了事。比如说有同学写《家》的读后感中开头有这样的语句,"《家》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写的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段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应该说这位同学写的一点儿没错,但可惜就是没有"感",这分明是专家的评价性语言。写不好名著读后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所"感"的点。我以为中学生读文学名著,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谓"感"也就是作为读者的"我"与作品的有血有肉的"你"进行非功利的、审美的"对话",如中国的贾宝玉、林黛玉、阿Q、祥子、觉慧等,外国的维特、于连、克利斯朵夫、安娜"卡列尼娜等,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特别是复杂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各自的命运性格,在"我"面前一览无遗,向"我"全方位地展开,与"我"构成了无限可能的对话关系。文学名作(经典)的阅读,本质上就是读者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和作品的人物进行的对话。

成功的名著读后感不在于你写了多少文字,是否能够发表,而在于作者的观点、人物的情感、作品的言语形式是否深入你的肉体、血液、心灵。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不是把名著读一二篇就能凑效,这是一个不断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正如学者王冶秋在一篇"读书随笔"中写到对《阿Q正传》阅读感受:

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

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

第二遍:才咂一点不是笑的成分;

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

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

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

第六遍:阿Q还是阿Q;

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要和你"困觉";

第八遍:合而为一;

第九遍:化为你的亲戚故旧;

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

十一遍:扩大到全国;

十二遍:甚至扩大到洋人的国土;

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

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

王先生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文学名著蕴藏着丰富的能量,需要读者用心火不断去点燃,所"感"的对象也可以随之不断扩大,不仅可以与主人公、作者,甚至可以自己、与周围的人进行广泛对话,不断生成新的意义,来丰富自己的心灵,也同时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因此,真正的文学名著是常读常新的。

(三)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指导"是指如何结合名著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名著阅读的角度来看,开展探究性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与名著解读有关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

分析归纳,对名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观点与态度或艺术手法等进行解读、鉴赏、评价,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根据名著研究的步骤,我们可以将这种研究性活动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撰写名著研究综述。"研究综述"是各种学术研究的基础,高中学生学写名著研究综述,主要是收集、整理与名著阅读有关的研究资料,为开展名著的专题性研究奠定基础。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其实就是消化、接受专家学者的思想、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鉴于目前中学图书馆的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因此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资料,但网络上得来的研究资料需要辨别筛选,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当然中学生所做的研究毕竟不是正规的学术研究,也不能对搜集到的资料要求过高,但是也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注明作者和材料的来源。名著研究综述就是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归纳,组织成一篇专家学者研究这部名著的资料汇编。

第二步是进行名著专题研究。名著专题研究就是学生在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或在名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选择某一个角度,或对人物性格进行重新认识,或对作品的意义进行多层面地解读,或是对作品艺术特色进行赏析等等。解读一部名著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名著的特点或搜集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比如前文提到的"了解性阅读"更多的是从文本入手,了解文本的原义,而"感悟性阅读"则是顾及读者的感受;而许多作品,我们不能忽视作者的生平、创作思想,比如研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可以重点研究作者的《〈呐喊〉自序》、《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等资料,来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从整体上来理解《呐喊》的主题及手法,而如诗歌和一些现当代小说,如《唐诗三百首》、《围城》、《许三观卖血记》、《老人与海》等这样的文本,如果放弃对言语形式的精微分析、忽视作品结构的整体把握,就可以很难揭示出文本丰富的意蕴。


第二篇:名著阅读与中学生


名著阅读与中学生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 刘晓平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学科教育一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科教育越来越追求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忽视了中学生作为一个“人”在心灵、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忽视了他们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养成。即使是现在,受新课程理念的感染,许多教师也懂得了教学三维的设计,但由于流于形式,没有具体举措,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破产。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商人唯利是图,大量引进一些卡通图本,游戏之类的图书,甚至一些不健康的读物刺激着学生的头脑,外部的环境、内在的因素,使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发生了偏离。

我以为,除了转变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行,同时还要正确对待名著,重新去认识名著。据此,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讲究阅读方法

我以为:阅读名著应该“悦读”。孩子的兴趣和大人是不同的!不少文学名著里的内容和现在孩子的生活距离太远了,它们真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吗,不能吸引何谈熏陶呢?因此,现在的中小学生,硬要他们读文学经典!真得太勉强。我觉得,阳光少年应该进行“阳光悦读”。“阳光悦读”在未成年人的性格塑造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个阳光少年,善良、快乐、明朗,这样的好性格是名著“悦读”结出的善果。

1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指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注意有所选择地帮助孩子“悦读”,不同年龄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名著。特别在繁重的学业和电视、游戏、网络聊天等娱乐形式的冲击下,对名著的“悦读”显得非常必要。如果孩子们对名著敬而远之,碰也不碰,那不仅是名著们的悲剧,也是孩子们的损失。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过于追求阅读的娱乐化、轻松化,导致“快餐书籍”大行其道。如果遇到一些名著确实不那么好读、有时还需要阅读者去“啃”,就索性弃之一旁,这也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书要多读几遍才能读懂,而且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收获。

2、 名著书目应该与时俱进

何为名著?“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著,而据报道当时他曾说过:“上帝等待了六千年才有一个观察者,我这本书可能要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

在强调阅读经典的同时,应该给学生开的阅读书目不能太局限于古典作品,经典的涵义总是随着时代在变化,许多过去并非经典的作品今后也可能会成为经典。在信息网络四通八达、各种图书芜杂纷繁、阅读倾向多元化的今天,为什么一定要用“‘海内外名流硕彦及中学 2

大学教员’爱读的书目”来限制中小学生呢?能不能推荐一些最新、最热门、最畅销的图书,将当代时尚文化中鲜活的思想文化资源纳入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呢? 而且现在的学生更爱读的还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当代作品,比如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小王子》、《夏洛的网》等,这些作品不仅文学性、思想性俱佳,而且更富有现代气息,更能激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值得向学生推荐。当然,诸如《老人与海》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作品,其余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哈姆莱特》、《堂吉诃德》、《伊索寓言》等都是100年以上的古典作品,固然要看。当代作家灿若星辰,当代文学、美学、哲学作品、科技作品蔚为大观,中学生对这些作家和作品应该会更感兴趣。

3、学校应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和教师都必须"挪"出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交流活动。如果语文增加课时的话,首先应用于阅读,以保证学生有"独立阅读时间"。现在必读篇目已经体现在中考中,比如可以用自由选择的形式,出"从推荐书目中选一段你读过的片段,就某社会现象或某个故事情节说说你的看法"之类的弹性题目。

全校开设阅读课,而我也趁这大好时机,之前进行总动员,示范性教与学,尽量给他们宽泛性自由阅读,又有所限制,并随机抽查等一些定性规定。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 3

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名著、走进名著,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通过活动,使全校师生都与好书、与名著交朋友,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形成大家都来阅读名著、欣赏名著的好风尚和好习惯。

4、制定名著阅读策略,开发名著阅读资源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名著阅读的关键在于选择,确定名著阅读的书目。我们应该避免传统的课外阅读单向的强迫性,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读什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允许确认学生的可选择权,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并且没有硬性要求,重在参与,参与名著阅读书目的制订,以达到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消除部分有个性学生的逆反心理。(2)利用媒体资源。变被动为主动,激发求知欲望。大部头的名著,有些学生见了就头痛,再加上带有文言抑或政治背景较强的外国名著,如《红与黑》等,学生很难接受。如此等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如播放名著电视剧或名著精彩回放,特别节目或名著电影、歌曲等,让学生先有直接体验与感受,动情时就会不满足于媒体短暂的瞬间,自然就主动去寻找书籍补充自己的大脑,求知欲望也就强了。(3)采用鼓励措施,关怀、赞赏学生的阅读感受。读名著,根本性地区别于学生热衷的时尚书目。如《哈利?波特》、卡通型的书画等,为避免学生的阅读心理压力,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们可以降低要求,要求学生先是读一些文字 4

优美的小册子,如《少年维特之烦恼》、《老人与海》、《培根论人生》等,这些书字数不超过一、二百页,学生很快可以读完,也可以先读名著简本,这样一个月,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是读过三、五本名著的人了。一旦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对名著产生一种亲切感,教师不断适时地加以赞赏,即使是一两句感受或体会。这样,有利于课题实验的深入发展。

名著是需要平静的心境和沉思性的思考的。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全社会应该共同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经典阅读平台,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对经典名著产生更大兴趣,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

5、教育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中小学生需要读书,需要读名著,就像他们发育时需要营养一样。但是,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的趣味是多样的且多变的,他们需要社会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菜单"。这个“菜单”的营养配给应该是合理的,应该是适合他们口味的,应该是适合他们承受能力的。总之,在有限的时间内,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健康角度和个性特征,慎重地宽泛地选择才好。许多学生认为择书如“择友”,让我们能更好的与名人对话,交谈,更正我们阅读的缺陷,更有利于我们语文学习的提高。

坏书猛于虎。千万不要读坏书!中学生课业繁重,时间有限,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就等于失去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阅读时间。中学生毕竟阅读经验少,还分不清读物的良莠,大都有从众心理。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那就是如何做好导读工作,帮助学 5

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就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

今天的孩子压力很大,读书应当是一种释放。对孩子成长,那些代表人类文化精华的经典著作十分必要,名著阅读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很重要。只要引导有方,帮助得力,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走出心灵的“沙漠”,走进阅读的“绿洲”。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 语文组 刘晓平

6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名著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

名著的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名著的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

名著阅读通识课读后感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专业名著阅读通识课读后感营销管理20xx20xx学年第2期专业名著名称营销管理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办制营销管理读后感营销管理读书总结菲利普科特勒是国际知名社会营销学专家现为美国西...

10篇世界名著读后感

1围城读后感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

30篇世界名著读后感

1读童年有感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

名著读后感:有你 真好

有你真好一缕温暖的阳光斜射在窗台上把一个如饥似渴阅读名著的女孩照亮这个女孩便是我从咿呀学语你就走进了我的生活并伴随着我渐渐长大在你的陪伴下我也从一个小心眼多愁善感的女孩成为一位能够坚强面对生活的中学生有你真好吸...

世界名著读后感1

简爱读后感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简爱夏洛蒂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

经典名著读后感

经典名著读后感石桥子镇初中七8班刘罗双我很小就爱看西游记这部电视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西游记我都目不转睛废寝忘食只是觉得好玩并不懂得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今年暑假我把几年前买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拿出来又好好地读了一...

1000字名著读后感

只要你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读伊索寓言有感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

1000字名著读后感

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图不可沽名学霸王读伊索寓言有感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

读名著,学名人——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读名著学名人名著西游记读后感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日不变的是那种真情流露和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

名著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 产 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

阅读名著的读后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