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讲稿1

时间:2024.3.31

鸦片战争讲稿

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哪一年的什么事件为标志的吗?(1840年鸦片战争)对,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而中国的近代百年屈辱史也由此开始。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在19世纪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在当时要想从英国到达中国,要经过非洲的好望角,历时4个月才能到达中国,那为什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之间会爆发一场战争呢?好,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

我们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展示导学案上合作探究部分,有请第一组的同学展示合作探究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启示”,请第二组的同学展示“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全体起立,开始讨论,待会有请第七、八组的同学点评。

好,讨论结束,大家请坐,说到战争我们首先要了解战争的双方,对不对?(对),现在我们通过书本上一二两段了解一下在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社会情况。 19世纪时中国处在哪个王朝的统治之下啊?(清王朝),对,它同样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末期。政治上,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走向衰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政治腐败等;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土地兼并非常的严重,阶级矛盾非常的尖锐。外交上,盲目自大,自认为是天朝上国,面对西方的殖民侵略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随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原料产地,向外殖民扩张。我们一般用什么词来形容中国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是不是英国资产阶级理想的原料产地,人口众多是不是英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啊,所以英国商人最早是想用他们的工业产品打开中国的大门的。但是他们没有成功,我们来解释下原因。

我们来看看早期的中英贸易,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主要向英国出口什么啊?(书上有,茶叶、生丝、药材)那么在这些原材料在英国买的怎么样呢?(卖的非常的火),而英国向中国主要出口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造品,这些东西在中国是不好卖的,因为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再加上清政府当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导致英国在华的商品滞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顺差,出口大于进口,赚),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逆差,出口小于进口,亏),这种结果违背了英商的初衷,那英国人同不同意啊?(肯定是不同意的)所以这时一些不法英国商人为了扭转这种对华贸易逆差,为了赚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那鸦片到底是什么,他又有什么危害,林则徐为什么要虎门销烟,而英国又因此挑起战争呢?我们把书本翻到50页,看下面的资料回放,看看当时林则徐认为鸦片有什么样的危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鸦片会使人上瘾,它严重危害了中国军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国的战斗力低下,例外,人们要想抽鸦片,鸦片从哪来啊,当然是花钱从英商手里购买,所以造成了白银大量的外流。这种兵弱和银荒严重危害到了清政府的统治,你身为爱国的士大夫林则徐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上书给当时的皇帝,请求查禁鸦片。当时的皇帝是谁啊?(道光帝),我们前面说

了鸦片的危害如此之大,那身为统治者的道光帝也是不能忍受的,林则徐的上书正好上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他先后8次召见林则徐,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当然林则徐也不负所托,于1839年6月在虎门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的鸦片当众销毁,这里我们来解释下为什么林则徐要在虎门这个地方销毁鸦片,这涉及到经济史的内容了,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乾隆时期在广州设立十三行,进行中外贸易,管理外商事务,所以当时广东这个地方鸦片猖獗,另外,和林则徐销烟的方法有关,利用了生石灰和水产生高温来销毁鸦片,所以选择了虎门这个地方。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虎门销烟使中国人吐了一口恶气,但使英商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英国人当然是非常的气愤的,当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之后,英国是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把书本翻到53页的学习延伸部分,当时的驻华大臣义律认为中国人的销烟损害了英国人的财产,而对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英国资产阶级来说,英国当局非常的气愤,最终议会投票决定发动对华战争。那么这时就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这一说法对不对呢?(当然是不对的),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已经在中国的周围国家印度、缅甸、新加坡等地建立起了东方殖民体系。而物产丰富又腐朽落后的中国必然成为他的侵略目标。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概括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而虎门销烟仅仅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导火索。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那么,在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在面临英军威胁北京时是什么样的反应啊,清政府大为恐慌,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军议和,所以我们看出在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是消极备战,策略上左右摇摆,战和不定。那于清政府的懦弱、妥协相比,当时的中国军民是怎样做的呢,在英军进攻镇江时,满族将领海龄率领中国军民用大刀长矛同敌人的洋枪洋炮浴血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但是尽管有中国军民的爱国抗战,这场战争结果怎么样,还是败了,并且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我们现在来看看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①割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通商口岸,这是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使这些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④关税同英协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不利于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签订条约后,并不满足,所以于1843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附件,从中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也就是外国军民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由其领事决定,这严重伤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举个例子就是中国给予法国的一些特权,那么英国享有,但是法国给予英国特权,中国不享有,所以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这为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租借奠定基础。那英国在华取得了这么多的权益,其他国家看着非常的眼红,所以于1844年美法以武力威胁,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领土和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面有请第七组的同学点评一下合作探究一。(、、、、、、)我们来看看这一题,在回答这一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一种

社会形态,是指一个国家虽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其政治方面受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控制,它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社会,是相对封建社会而言的,就是指一个国家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的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解释完后,我们审题要清楚,是用“史实说明”的,所以我们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来回带这题。例外补充一下,这一题是关于社会性质变化的,如果题目是中国沦为近代史的开端,我们就要从近代化的角度来回答,我们不仅要从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的方面回答,例外还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来回答该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在华取得了巨大地权益,英国资产阶级原以为可以迅速的打开中国的市场,收取巨额利润,但是五口通商以后的十年间,英国的商品在华滞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自然经济的抵制,消费主体农民阶级的贫困,通商口岸开放不够)我们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英国商人当时认为在华卖不出去,就是在华的权益还是不够多,于是联合美法向清政府提出修约,修约内容简单的提一下,修约内容严重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那清政府同不同意啊,肯等不同意,所以于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通过以上可以知道,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修约”遭拒。第二次鸦片中列强在华制造了什么暴行呢?(火烧圆明园),结合书本上的学思之窗,“为什们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将东方文明精华焚毁”,该题主要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性、掠夺性方面来回答。 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怎么样啊,(清政府战败),清又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首先我们来看看《天津条约》,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然后解释一下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危害,北京当时是清政府的心脏地区,公使进驻北京,使列强更容易控制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联合,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再来看看《北京条约》带着大家读一遍,这里我们有个小知识点要解释一下,大家请看,这里是向英法各赔款800万两白银,而我们再回头看看《南京条约》中,赔款2100万银元,为什么这里一个是白银,一个是银元,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英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流入大量的银元到中国,而《南京条约》后,改为银两支付,主要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只好用中国传统的银锭来支付。

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同样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影响,为什么第二次战争还是被称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就是有一定的继承性,两次鸦片站争爆发都是以英国为主的,并且其发动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侵略国家、战争的时间、割地赔款(在这里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获利最大,占领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开放口岸都沿海深入内地等方面都是对第一次的扩大。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中国的皇家园林被毁,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我们非常的气愤,当时的清政府有八旗绿营兵七十多万,而英国仅仅只有几千人的军队,为什么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先后两次败给西方的殖民入侵者,下面我们有请第八组的同学给第一组的同学点评一下。(失败的原因,我们首先分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没落的封建主义打不过新兴的资本主义,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综合国力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直接原因,从中英两

国来比较,清政府消极备战,军事指挥不当,策略左右摇摆,战和不定;英国是积极的向外扩张。教训: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的发展潮流,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先进性,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同学展示和点评都非常好,我给他打

4.5分,大家没有异议吧)

好,我们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战争,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失败并且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列强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还是战败,并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了结合,共同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主要是指1851年-185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也使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内容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课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大历史事件。考虑到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前一个课时带领同学们了解本册书的基本脉络并初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部分的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相关问题。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层面:

了解——鸦片战争的始末;

巩固——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相关资料,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索分析——带领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中国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特别是要掌握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说教学对象

(一)知识掌握上:小学六年级学过的鸦片战争,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许多学生都会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再加上原有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

(三)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

(四)可能的知识障碍:如战争的根本原因与导火线的区别;再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等概念,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加以适当的说明、分析。

三、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1、读书指导法: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事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找资料,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2、小组讨论法:对于一些探讨性较强的问题(如鸦片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中国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调动大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直观教学法:通过放映视频片段、展示有关图片的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法:自主探究法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有关资料,使其学会从历史资料中自行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

更期望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5-6分钟)

首先,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录像。一是为了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二是提供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而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采用“设疑-解疑”的模式学习新内容(26-27分钟)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应努力“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因此采用“设疑-解疑”的模式来学习新内容,不但有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机会。

另外,这一部分遵照分析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分别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这四个方面依次进行学习,期望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进而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1、关于战争的起因(8分钟)

我会先抛出一个问题“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引起的,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让大家来讨论,再尽可能多的请同学们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形式以达到相互启发、积极探究的效果。再借助一定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教会学生尽量避免简单地以“二分”的方式看问题,而是要辩证、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2、关于战争的经过(5分钟)

我会提出问题“在战争时期,主要发生了哪些标志性的事件”,并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图册,来概括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过程。同学们回答之后,我再帮助大家从地图上更直观地梳理出战争的经过、找出发生的主要事件。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同学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问题给更多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

3、关于战争的结果及影响(13-14分钟)

同样采用“设疑-解疑”的模式,在师生一起得到“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的结论后,请同学们自己读书,掌握《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条约的内容,来具体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概括出《南京条约》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并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鸦片战争只是一个开端。

(三)回顾新知识,总结第一课(4-5分钟)

先引导学生参照板书来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既有概括的讲述、又有具体的回答。再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虎门销烟部分,通过“中国的行为”和“英国的行为”这样两条线索来总结第一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己构建便于自己记忆的“知识结构图”。

(四)思考与讨论(6-7分钟)

利用剩余的时间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自我表达、自由发挥。再逐步引导学生找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得出“落后就

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最后再给大家留下两个思考题,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一是你认为本课中的哪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为什么?二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吸取教训的?

(五)板书设计

体现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图文并茂,以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教学设计

(六)作业设计

1、两个思考题(帮助学习回忆、复习)

2、围绕教材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预设

(一)课程开始时放映视频,学生很可能尚未进入状态、心不在焉,或者抱有看热闹的心态。因此我会事先把问题抛出来,以“提问”为前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看。

(二)讨论过程中难免会有人不够专心,所以在讨论时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实际讨论情况,而不是让其放任自流。

(三)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我设计了讨论环节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当然我也会做必要的引导。比如,在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时,学生很可能按照书本一字不漏的来做答,这时我会提示他们尝试着用几个字来分别概括,以便于记忆。再比如,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时,如果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到位,我就通过“中国本来是完整的一个国家,割地之后呢”、“清政府巨额赔款的钱哪里来”、“有关通商的条款遂了谁的心愿”这样几个问题引导他们找到答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

(四)在知识拓展层面,指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来解决问题。但初中生可能会对这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我并不打算对他们做过多的介绍,只是简单的鼓励大家不论对错、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xx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

鸦片战争演讲稿

鸦片战争演讲稿正文开始gtgt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xx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xx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

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稿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xx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精彩演讲稿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精彩演讲稿朋友们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1)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牢记历史开创未来七十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本来是纯朴的农夫勤劳的工人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真无邪的孩子可一群强盗闯入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

最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旗下演讲稿

最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千千万万...

【精品推荐】精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精彩演讲稿征文国旗下讲话稿1

精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精彩演讲稿征文国旗下讲话稿1朋友们当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当我们沉浸在欢庆抗日70周年时你可曾想到70年前我们中国是怎么站起来的呢打开记忆的大门历史再一次停留在那一次次硝烟战火中可恶...

Invisible War无形的战争(英文演讲稿)

InvisibleWarHelloeveryoneTodayImmuchhonoredtogiveaspeechhereMytopicofthespeechisInvisibleWarItisevidentthattheseday...

纪念抗日战争演讲稿

纪念抗日战争演讲稿茶业小学邓纯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20xx年9月3日在这一天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阅兵式看着气势磅礴的阅兵式时我内心十分激动场面的壮观让我深深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与骄傲而这...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稿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稿同学们每周一当我们昂首挺胸站在操场上包含激情地一次次唱响义勇军时行曲时有一种骄傲的民族自豪感从心底嘭然涌起这情感源自于革命的精神源自于对祖国敬诚的爱我们不能忘记七十年前日本军国侵略我们...

纪念抗战演讲稿

缅怀先烈牢记历史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抗日战争是在妈妈的故事里鸡毛信里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海娃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歌中颂扬的王二小还有那调皮机灵帮助敌后武工队狠狠教训敌人的嘎子伴随我长大从此他们那不怕牺...

鸦片战争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