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培训讲稿

时间:2024.5.9

新课程培训讲稿

下面我们进行会议的第二个内容——新课程培训。

4月——5月省教科所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精神,进行了各学科的新课程培训。为了积极贯彻上级领导精神,强化课标意识,我们进行县新课程培训。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发现,大家对课本普遍的比较重视,课程标准的意识比较差,然而评课、说课、议课,讲课、比赛观摩都是基本拿课程标准说话,因为课程标准是魂,课本是形, 教书研究课本没错,但是更好的驾驭课本、驾驭课堂要靠课程标准说话。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次培训,大家要强化课标意识。下面由李默老师和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政治新程标准。

以上是大家对政治新课程培训的学习,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历史新课程标准。4月21号召开省历史新课程培训,会议上由历史课标组核心成员、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小兵进行了精彩的讲座,不仅介绍了课标新版设计的思路和变化,而且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落实对我们做了重要的指导,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从两方面去学习,一、课标新版设计的思路和变化

二、对新历史课标的理解和落实

总体上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从20xx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是01年颁发的,当时就是实验稿,新课改拉开以后陆续进入实验,到去年也就是走过了10个年头,新课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经过这段时间也应该总结经验,在这课改10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把课改推向前进,这是教育部的一个基本部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科启动了对课标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去年基本完成,经过各级领导的审批今年年初正式通过,这就是我们拿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就没有实验稿了,就变成了一个正式的教育文件。也就是我们以后初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其实我们所有的教学到教材的编写,到教学方式一直到考试等等,其实依据的就是课程标准,所以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是我们搞好教学的一个基础。

由于国家教育部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非常的重视,所以修订较早,开始于07年。

(一)我们先来学习新课标的变化,为什么要变化。

经过学者、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半年多的全国大范围的调研,成就就不说了,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反映上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编排的体例,这是实验稿很大胆创新的地方,把原来的通史采用学习主题的形式进行编写,这种编排有他的优势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有它的软肋,使历史的时序性出现一些问题,一些特别重要的史事在专题的形式下很难囊括的;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初中小孩一学历史你就让他去学主题式的,让他在基础知识尚不牢固的情况下,就进入到了问题探究解决阶段,要求有些过高。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对课标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提出意见,认为内容较多,问题较大,未能根本解决“难、繁、偏、旧”问题。

第三个就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前言”和“课程目标”提出意见,如:课程性质不明确、目标不具体、文字表达不清楚等。

这是一线老师反映的意见,课标修订组对调研意见进行了分析。

一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建立在时序性的基础上的,因为没有一个时间发展的这样一个框架的话,历史很容易被隔断,或者被错位,所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时序下的重要史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初中生初学历史,脱离了时序性一下子就进入专题学习,其实不利于掌握基础知识,所以我们要坚持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

第二个是初中学生是13至15岁的青少年,对他们的要求应以感知为主,应根据历史

发展的时序,在了解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理性要求。

第三个是减负,一定要在解决“难、繁、偏、旧”问题上继续下功夫,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这就要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和发展性,精选教学内容。

第四个就是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10年了我们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方方面面都有快速的发展,历史研究、历史教学也在深入的发展,所以说也应该与时俱进了,跟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培养有很多方面的指示精神,应该也落实到课程标准的编写中去,也就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修订。

接下来我们可以思考,实验版六大学习板块:古代、近代、现代、中国史、世界史,设计是合理的,但每一个板块下采用“学习主题“的设计,从教学的角度说存在些问题:

一、限制了史事的选择,容易疏漏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中国近代史中的学习主题“侵略与抗争”,在鸦片战争后接着说是“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但在全部中国近代史板块中,却不讲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和定都南京等最基本的史实。缺少太平天国运动,只讲其抗击洋枪队,难以反映重大史事。

二、容易割裂历史,使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例如,中国古代史第三个学习主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其中讲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第四个学习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其中讲到“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中间只字未提东汉,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西汉之后便是三国鼎立的错觉。

三、主题式编排的理性偏强,初中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若不能掌握最基本的史实,则根据课标撰写的教材中的那些抽象概念很快便会忘掉,到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历史便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实际情况的反映也证实了这一点。

上面可以说是我们对实验稿的一些反思吧。

下面我们来认识修订课标工作的总体原则:

1、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

机渗透到课标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

教育的出发点是德育为先,这是教育的一个基调。思想导向非常明确。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2、 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的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 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坚持能力为重,这是新课改的理念,不光是掌握知识,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他的能

力这是更为重要的,所以新课改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应该继续的推行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好处,另外也要注重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特别是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实践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要继续落实的,在这当中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

4、 坚持以人为本,在我们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去安排教学的内容,去提出对教学的要求,特别是要减负,控制容量和难度。

5、 坚持与时俱进,把时代的新要求、社会的新变化和学科的新进展及时反映到课标。

有的学科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小修小补,有的变化比较大,我们历史学科可以说是变化很大,不能说另起炉灶,可以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另起炉灶,头从到尾基本上进行了编写,可以把新旧课标进行对照,老师们特别关心这些变化,下面对这些变化进行简要的介绍: 历史课程标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

四部分实施建议。我们分别来看他们的变化。

1、 对前言部分的修改

(1) 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清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

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征。

(2) 课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

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

(3) 课程设计思路: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保持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

习主题做了弱化,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事,展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同时,注意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2、 对课程目标的修改

保留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清晰、明确、完整。 如:实验稿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关于知识目标这是没有变化的,就是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关键就是能力的问题怎么表述,实验稿有这样一个表述,但不是很准确,有地方比较混乱,比如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这些都不是能力,这些应该是方法,其实从能力的概念上,他只讲到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表达的能力,想象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后面提到的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这些都不是能力的问题了,这其实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这要细推敲就是有些问题了。

我们现在做的把他分成五点,划出点来可能会更清晰。

新修订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是知识目标,增加了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比如科技文化等)

2、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

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其实还是与知识有关系,但不是简单的知识点或者是史事,但是这个史事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这是历史知识掌握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在了解时序的基础上,要把历史史实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认识,你才可以认识到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换句话说第一点说的是重要的东西,但这些重要的东西不能孤立的去学习,抽象的去学习,没有联系的去学习,脱离具体条件的去学习,第二点是对第一点这些知识生存的表述。)

3、 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

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第三点还是知识,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怎么呈现的,可以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资源多种信息的了解来提升后面的能力问题,阅读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4、 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第四点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到历史思维的能力)

5、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第五点交流表达的

能力)

通过学习,获得能力的提升,以前没提到的阅读的能力、包括观察的能力、学生接触学习历史一开始是通过阅读与观察,这是获取历史信息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所以这方面的提升对学好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课标新版教学内容上其实比原来减少了很多,但是教学的要求其实还有所提高,其中就包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学的不一定多,但要学会学习,这是新课改的理念。这也是教育发展性的一种体现。

如:实验稿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过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方法只讲了探究,但历史除了探究还有其它,新课标更加明确。 新修订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去感知历史,引起思考,最终去认识历史。我们为什么把过程作为目标呢?过程作为目标很难理解,过程从概念上来说是达成目标的途径,过程本身不一定是目标,我们教学不是只把目标那结果告诉学生,应该让学生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应该是知道历史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知道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比如是阅读问题、思考问题、

探讨研究,我们不是只是背会了教科书,考了个好分数,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个目标,但他是怎么记着这个结论的,怎么认识这段历史的,要参与学习感受认识历史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目标。这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了,过去我们重结果,现在重过程。不能只让学生知道这个事,还要培养学生能不能运用历史的观念,知识不能只会背就行了,能不能放在具体的时间条件下、地点条件下去认识。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提法,例如:

1、 在民族观方面,强调要“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识在漫长的历

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在认同感方面,提出要“认识中国共 产 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

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3、 在国际视野方面,提出要“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

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4、 在人生观方面,提出要“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

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人品质。”

大的基调是不变的,只是描述更细化些。1、民族观。突出了民族教育方面,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上涉及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要体现出民族的平等,共同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等等这样一些观念,学生要通过历史学习认识到这些方面,这也是我们历史课的正确的思想导向。2、认同感。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尤其是对党的领导的认识,认识到中国共 产 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3、国际视野。4、人生观。尤其是杰出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还有一些是实验稿中未涉及到的,如:

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3、下面就课程内容做一下介绍,这也是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新订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增补了二十多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十来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中,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下面是六个学习板块的主要增、减内容:

增加的内容 减少的内容

中国古代史 文景之治、东汉、安史之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乱、宋朝重文轻武、清朝前期《九章算术》、《水经注》、《资治通鉴》

的兴盛

中国近代史 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左宗棠收复新疆、魏源、严复、制、北洋军阀混战、解放区土侯德榜

改、齐白石

中国现代史 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西藏和平解放、19xx年宪法、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民法通则》、《刑法》、“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社会和谐 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教育、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

世界古代史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法兰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

克王国、西欧庄园、大学的兴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

起、《查士丁尼法典》 社会、布匿战争、查理马特改革、马可·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等古典文

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

世界近代史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克莱武在印度掠夺、宪章运动、爱因斯坦

世界现代史 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二

社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

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 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生物

工程技术、德莱赛、毕加索、爵士乐、好莱坞

吸收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新的观念。

有一些提法会有一些变化,如:

这是一个时间断线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世界历史的断线,最早的世界古代、近代、现代的划分世界近代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是19xx年俄国十月革命,这种划法是从革命史的角度划分,后来国内外的史学界研究的发展有些变化,把古代与近代的划分划在了1500年前后,也就是新航路开辟以后就进入到了近代,近代与现代的断线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这是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 还有一些变化,如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从概念上讲,“融合”是合为一体,合为一体从历史的角度上很容易被理解为完全被汉化掉,这不符合历史,少数民族同胞会不舒服。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历史。而“交融”则是相互融合,你学我我也学你,而且更符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

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一个词的变化体现了我们观念的变化,也更贴近于历史的实际的情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江泽民提出三个离不开:从历史到现实,汉族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业互相离不开。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正确的观念,也是各个民族都可以认同的,我们历史教学要渗透这些观念。

再如将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因为“全面抗战”是与“片面抗战”相呼应,如果说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开始,那么在它之间有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华北的抗战就叫片面抗战,国民党是片面抗战,广大军民包括共 产 党领导的执行的是全面抗战路线。我们为什么改成 “全国性抗战”呢,是因为以前有“局部抗战”,东北有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后就变成全国性的抗战了,所以这个概念变了会更清楚。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是抗战路线的问题,全国性抗战和局部抗战才是抗战的态势的变化或者区域的变化。课标上谈到七七事变时全民族的抗战这没有变化。

不如说辛亥革命,过去传统的我们会说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现在我们把资产阶级这个词抠出去,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以上是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另外表述形式是采用双栏的表述形式,就是把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建议对应起来。比如说中国古代史的前两个学习要点,讲北京人,右边活动建议提示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讲半坡河姆渡,右边活动建议提示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这样编写更加对应,实验稿是把教学内容都列出来了,后面有些活动建议,不太对应,现在这种表述更清晰。当然活动只是建设,老师可以搞这个活动也可以不搞这个活动,也可以搞其他的活动。下面我们仔细去看这前两个学习要点,跟以前不一样在哪里呢,知识点原来有元谋人,现在主要是掌握北京人的基本情况,但是在叙述早期人类的时候教科书中可能会提到元谋人,北京人的材料是最丰富的,最典型性,让学生主要了解这个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变化,在一个就是重要的变化这两个除了知识的东西以外,另外有一些历史学习方法目标在里面,比如你要了解北京人你要知道是通过化石,还有早期的人类活动是通过考古这些资料的运用,有一个方法的引导。

4、对实施建议的修改

概括提出七点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议分为4个部分,第一点是教学建议,包括7点,有些点是实验稿中有的,有些点是新增的,应该对这7点好好把握。其中第一点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这是没有问题的,要坚持唯物史观。第二个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要把这一点贯彻于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对历史的求知欲望。 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提出这样的建议,就是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第四个就是历史不能靠只讲只背,它是一门思考的学问,一定不能把历史变成记忆之学,只靠死记硬背的学问,应该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要学会思考。第五注重历史的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第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第七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稿中有一些教学活动的案例这次我们把它删掉了,作为国家文件这些案例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普遍操作意义,都很难说,这是某个老师编出来的,所以把他们放在课标解读当中作为一个参考吧,国家文件里就不在写这些了,这样其实也是给老师更大的空间。 评价建议基本的东西差不多,评价我们可以用三个字去概括,就是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手段都是多元化的,改变过去仅仅是笔纸测验的那种终极制评价的一种方式,这里面有一个新增的东西就是,对三维目标的评价。

教材编写建议具体说明了历史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新的教材观实际上是各种承载教学信息的都可以作为教材,但是我们仍然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我们要以使用教科书为主,但我们还要使用其他的教学材料,包括文字的材料,图象的材料,音像的材料,乡土的材料等等,不能仅教教科书。新课改理念是大教材观。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新提出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完成课程的任务,不能为使资源而使资源,这个故事好这个图片好就用上去,它有什么效果跟学习重点的解决有什么关系,这必须要考虑的。

(2)思想性原则;这个材料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思想导向是否符合,所以要适当选择合适的材料。

(3)精选性原则;选典型的、代表性的,不一定多,但确实能够反映问题,能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4)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有用。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

这些原则都是围绕着更好地进行教学,这些老师在选用教学资源的时候可作为一个参考。

对新历史课标的理解和落实

一、新历史课程标准的取向

1、 强调思想性。德育为先,从课标的多个方面都有明确体现。这是我们历史课的课程性质

决定的,也是我们当今国家的宣传教育,是党章宪法中写到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去坚持。有些人认为唯物史观过时了,这是错误的。唯物史观一个是要求实事求是,在一个就是要求物质决定意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这些都是没有错没有问题的。比如说我们近代史前两个专题,一个是侵略与抗争,另一个是近代化的历程,近代化的历程就有点受现代化史观的影响,把它设成这两个专题,这样就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时序交叉,就错乱了,因为第一个专题侵略与抗争从1840年讲起,一直讲到19xx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实讲不止讲到19xx年,要讲到19xx年《辛丑条约》。第二个专题近代化的历程,从洋务运动讲起,19世纪60年代,要讲洋务运动的背景就得再涉及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放通商口岸以后,所以这两个专题它不是先后的,而是并列的,时序上有所交叉,本来已经讲到20世纪了,讲下一章了还得从头再来。变成两个专题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近代化它是伴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或者说伴随着侵略与反抗、奴役与救国、专制与民主、这个进程当中出现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不是两条不搭界的线。我们要运用唯物史观以历史史实为基础,全面的、辩证的来看历史的发展的进程。 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史观。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比如说研究历史有好多历史材料,举个例子比如说太平天国,关于他的材料有很多,怎么看你都觉着洪秀全像一个邪教教主,太平天国像一场邪教运动,他确实是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如果这么的讲的话,太平天国就是历史的一个大倒退,而正确的导向是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主要 是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进行的,而且是时间之长,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影响很大的,所以我们要从正面的角度,至于他在过程当中的不先进,愚昧落后,这些不是大历史的主流,这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只拿着一个例子来讲它就否定了历史的

真正作用。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2、 注重基础性。特别强调初中历史教育的定位。历史常识、历史素养这两个概念以前是不

常提的。人文素养当中有一部分是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方面包括历史常识,初中课我们要把这些打牢固,其实是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他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强调的这些。都是这些基本的定位,如果我们把这些基本定位完成了,我们也就完成了初中历史的基本任务。也不比刻意的拔高、加深很多的东西,特别注重学生对基本常识、基本素养,这个能够知道就可以了。这是受教育者的基本体现。

3、 突出以学生为本。新课标从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这是新课改的理念,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结果。教学内容上我们要减,要注重基础性,教学方式要多样化,评价要多样化,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这个学生不是某个学生,而是所有的学生,或者说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话,这个教育就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少部分学生学的好,那么这个教育就变成了精英教育,所有基础性教育一定是普及性的教育,一定不可以是少数的精英式的教育,一定是基础性的教育而不是选拔式的教育,因为任何选拔式的教育你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同时选拔式的教育意味着淘汰式的教育,孩子这么小为什么就让他靠边站呢,应该都是好孩子,都可以学好,都可以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才是正确的观念。体现出一些教育策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都应该体现从社会角度上来说是以人文本,从教学角度上来说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4、 注重学会学习。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还要转变为会学。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5、 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老师们更关心教材的问题,这也有一个重大的变化,上头决定历史、政治、语文这3科按照新课标编写,不再搞多本化,要编写一套国家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来进行编写,因为这三科涉及到好多意识形态的内容,国家特别注重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国家进行了统一编写。今年这3课可能用不上,最快明年会用到,反正过不了两年都得用。现在我们先培训,理解课标。

二、新历史课程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初中的学生学习历史,特别是学好历史、爱学历史、会学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也是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动力的问题。所以课标当中多次提到了要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也就是说我们时刻都不要忘记初中学生年龄段的特征。我们现在一般在课堂上看学生思维是不是被激活,课堂是不是会活跃,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怎么样,这些活动不是建立在兴趣之上就都是假的,所以兴趣是学习的一个基本原点。

从策略上来说,我们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①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这个情景可以是问题的情景,也可以是历史场景的描述,总之不要让学生学习历史一下就进入到书本当中,关注概念或者词句,而让学生感悟到历史,触摸到历史,拉到历史情景当中,认识历史,这样兴趣就会产生的。所以我们说包括一些背景问题的介绍,也不一定非干巴巴的,其实成功的老师在实践的当中,有很多的做法,总之就是我们尽可能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设置促进思考的问题,就是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问题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带有质疑性,带有挑战性,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有些现象像提问小学生那样,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呀,是不是呀,好不好之类的,这种问题不是不可以

提,这种问题都不用思维,简单的肯定或者简单的否定,历史上事情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去进行认真的思考,或者是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判断的,甚至还需要一些讨论交流,所以说提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兴趣,就愿意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所以我们说问题是使人进行学习的一个牵引的动力。教学中老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这种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的设置,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比你在这个问题上讲清楚更具有教学生啊的意义。就是他可以推动学生去进行学习。

③引发学生历史的感受。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学生自己感受到的历史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去研究学生对历史的感受是什么,一线老师更了解学生,我们更贴近学生,感受可以不正确,这正是我们教育者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让他向正确的方向去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学成功的一种表现。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④联系学生已知的事物。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把学生已知的事物引入到教学当中,去学习历史。

⑤开展学生为主的活动。只有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并且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这对于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我们不只看老师表现的多么好,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活动的状况。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设计好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⑥对学生的学习予以鼓励。教育家强调永远不要斥责学生,你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一味的斥责学生会使他失去学习的兴趣,反过来说我们总是鼓励他的,你有进步,你能够学好,这样他学习的信心,对学习兴趣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年龄越小越应该这样。有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得鼓励他,这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不如一个孩子答这样问题不是很全面,我们不批评他,你说的很好,换个其他的方式再想一想看有没有,或者我们看看其他的同学有没有见解,这样既肯定了他,也达到了你原来那个设想的答案。但是你不能你这只答了一点,还有两点呢,你没答出来,这样说就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注重知识的点线结合。

新课标的内容体系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点”是具体的史事,“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要求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教学策略上我们怎样使得点线结合呢?显得点突出、线明晰。从策略上来说,有这么几个最基本的:首先钻研每个板块的导言。因为对现代书里叙述是对现代每个板块的导言里,比如中国古代史根据各个历史事期捋顺下来,每个历史时期的基本脉络框架有一个简单介绍,我们要把握一下。

二抓住每节课的要点。每节课有一些要点,这是要把握住的,并且在教学中要凸显出来落到实处的。

三 注重课与课之间衔接,因为有可能前课是后课的一个背景,也可能本课是下一节课的原因,下一节课有可能是上一节课的结果,总之之间会有一些联系,所以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每节课讲清楚,因为每节课也不是孤立的,要形成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是这样做的,在上新课之间在环节上会有一个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也是为了联系的,但从教学思路上来说我们要特别的注重它,因为新课程不能按专题衔接的,而是以史实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知识,这样课与课之间就比以前更容易建立起前后之间的联系。

四、适时进行结构性概括,比如中国古代史板块这是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的课标和教材会分成一课一课来做,这一点从教学上来说它不如单元教学的优势,原来的学习主题变成一个单元,单元学习完了,我们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巩固,现在没有了,但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重比如一个历史时期学完了,我们要夯实一下,做些练习,等到都讲完以后

再串大线就比较费时费力了,其实这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常识——复习要及时,巩固也要及时,练习要和巩固等等结合起来。

3、抓住内容的核心要素,新课标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是有基本的、重要的史事构成;新教科书也以基本史事组成每节课的内容。故对知识要点的梳理很重要,尤其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老师在备课时把握住知识点,也就是核心要素。 每个具体的历史知识,都有其基本的、核心的要素,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知识的。备课时不但不能忽略了核心要素,而且要将要素加以梳理,以使其更为清晰。

比如我们说秦始皇这个人,如果说只一个要素,用一句话概括出秦始皇来,我们会说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千古一帝。如果再加一个要素,我们会说他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重大。如果再加一个要素,我们会说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比如我们把秦始皇巩固统一作为一个知识点,那么他的要素则是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构成,这些知识是由层层要素构成知识点,有不同的知识构成更上位的。对于秦始皇再加上一个要素,就是他同时也是一个暴君,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等等。这实际也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只要这些要素都掌握,这些知识点会非常牢固。

再举一个例子,如:经济特区怎么讲

先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然后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再说设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区。后边就不讲了,其实有一个重要的要素没有讲,特区的特在哪里,开放什么? 这是核心的要素,是不可丢掉的。

经济特区这一知识的核心要素包括:

①过程要素:

是怎么发展的,如何有步骤地逐渐展开,这是老师刚才讲的,讲的也不错,一步一步打开的。

丢的是②政策要素:

引进外资、设备和经营方式,在税收、出口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③格局要素:

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把这三个要素把握住了,经济特区这个知识点就把握住了。

3、 突出教学重点。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没有重点,就会面面俱到,平淡无奇;如果都是重

点,等于没有重点,还是一锅粥。

重点即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选择重点的策略: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式的、影响深远的、这是历史学科的重点,讲秦朝历史离不开秦始皇这个人物,讲秦朝历史离不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概念,这都是重点的东西,这是构成你这个学科的基本的、重要的、框架式的东西。在教材中的地位,就是这一本书对于串联教材的内容或者对以后的课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关联,比如百家争鸣选择重点,如果按在历史上的地位我们肯定最主要的选儒家和法家,如果按在教材中的地位,那肯定是儒家,因为在教材中多次还要提到儒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新文化推翻旧文化建立新文化,都是儒家思想贯穿。这个知识学习好了,以后的学习就比较顺畅,所以这必然是重点。

在本课中的地位,每课有课题,支撑这个课题,能够解决这个课题学习任务的,那个知识可以考虑是重点,比如三国鼎立,从子目上来说一个是官渡之战,一个是赤壁之战,一个是三国的建立,其实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国这段历史的意义在哪里,三国的历史它正好是处在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这样一个过程的一个节点,三国鼎立其实是走向局部统一的一个关键,为最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大历史来说这段历史也是比较重要的,这两战争

都是以少胜多的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但是支撑这个局部统一的关键战役无疑是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统一的基础,而官渡之战只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从中国角度上来说,这个意义是局部性的,而赤壁之战则是全局性的。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赤壁之战和三国的建立。 重点找出来了,我们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强化重点,活化重点,让学生对重点有印象。 突出重点的策略:加强讲授

补充材料

设计问题

组织活动

这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注意的,也就是有所取舍。

5建立知识的多方面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要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要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鼓励、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尤其是在课程性质中提出注重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

古今的联系、中外的联系,横向的联系,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我们不要孤立的去学习,要注意知识的联系性。这是学习历史非常重要的。

策略:从总体上把握板块的线索

加强课与课相互间的联系

对史事进行多领域的考察。

构建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

揭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注意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

关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补充说明一下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谈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要从其他学科的角度去谈历史。比如某一时期的文化,肯定会讲到文学体裁,唐朝的文化就会讲到唐诗,讲唐诗肯定会讲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的文化就会讲到宋词,有的老师讲到这些,就能够跟文学联系起来,把他们的代表作朗诵甚至让学生也朗诵,这就有问题了,这就变成文学赏析课了,就不是历史课了,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时期的文学的成就,另外从他的文学作品当中来看这个时期的历史的特色,如果我要用某个伟大诗人的诗,我不是为用他的诗或者为了表达我对诗的理解在课堂上展现,一定是我从历史角度来介绍这个诗人他的诗的风格特点是什么,是用诗作为材料支撑历史的观点,这才是历史的讲法,所以说联系不是没有边界的。这些联系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

6、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这是新课改特别强调的)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经历历史思维的训练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进而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历史不是一门仅仅记忆的学问,它是一门思考的学问,我们说学史使人明智,就是因为他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判断,学会了质疑,学会了分析各种信息,学会了史政结合的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运用证据来推断历史。虽然我们知识的量减下来了,但是我们希望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以后,使他的思维能够得到发展。

策略:问题牵引,促进思考。问题一定要提到点上,要有质疑性。

材料研习,以证论史

我们原来也提供材料,我们提供的材料有很多是想印证历史,不应该是印证历史,应该是通过研习材料,然后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然后把他作为证据来对历史进行论证、评判,这是研究历史探究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对历史的了解是从材料中得来的,包括我们考试都有一部分是材料分析题,运用材料其实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不是仅读懂了就可以,他也是我们要通过查书、提取、分析、推断,这是一个学习历史、探究历

史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个材料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初中的学生我们要找些浅显的,比较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有利于学生探讨问题,而不是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哪怕不对也要鼓励他,只有说出来才反映出他在思考,不全面不要紧,我们再通过别的方法使他的思考更提高。引导学生对历史有个客观的全面的看法。不能不让学生说,不能让学生说完了没有结论。

促进不同观点的交锋。课堂民主会促进学生的交流,引起学生的思考,主动的参与。

7、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其实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点,教师的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和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且“会学”,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问题,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指导快速阅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使阅读材料形成一种习惯。

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

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

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8、运用多种教学资源

新课改提倡的教材观,主要一是教学材料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提倡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是一个载体,或者说是一个平台,我通过它教历史而不是教教材,或者说学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一种方式,而是通过读书获取信息,明辨事理,从而掌握知识这样一种方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提出了选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即(1)目标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精选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9、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是新课标特别强调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

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教育的元素蕴含在教学内容之中,既要善于发掘,又要顺理成章,自然而成。切忌生硬说教、生拉硬扯,不必高喊口号、高唱歌曲。

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

思想不禁锢,课堂有纪律;

学术要自由,教学要规范;

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

所以在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我们一方面要避免贴标签、喊口号那种生硬的、机械的的、作秀的做法,另外我们也防止那种太过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的这样的倾向,因为我们编教材有一个秉持就是教材不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在史学界得到共识的放在中学当中,我们是基础教育,所以我们教他们最基本的。

更多相关推荐:
培训课程主持词

培训课程主持词开幕词一尊敬的各位学员大家早上好烟花三月火热六月金色九月激情四射伴随着春天夏日秋天的轻盈脚步我们再次相聚在培训地点共同学习课程窗外阳光明媚细雨绵绵阳光炙热室内热情似火我为大学习热情所感动所鼓舞在此...

培训主持稿

培训主持稿1主持人上场XX的家人们大家下午好好很好非常好我们都说一流的企业一定会有一流的员工一流的员工一定会有一流的工作热忱与状态此刻一流的状态就体现在我们是否可以保持一致展示出我们XX的精神面貌和雷厉风行的士...

沟通培训主持稿

会前要求请各位参加课程的人员给就各位我们的活动课程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请各位参会人员把自己的手机调为震动或静音状态在课程的进行中请不要随意走动并自觉保持会场内的纪律以体现我们铂尔曼员工优秀及专业的团队精神开场白亲...

培训主持稿

缘分让我们走在一起信念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座的各位xx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xx公司欢迎各位的到来感谢大家对我们这次培训活动的积极参与及配合对于此次活动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家人朋友都是期待已久了首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

培训主持稿

培训主持稿1主持人上场尊敬的企业家们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都说一流的企业一定会有一流的领导者一流的领导一定会有一流的工作热忱与状态此刻一流的状态就体现在我们是否可以保持一致展示出我们企业的精神面貌和雷厉风行...

培训班主持稿

培训班主持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应用全面提高基层信息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按照省江门要求定于今天下午在我市举办培训班参加今天培训班的有来自各镇街场主管局长信息员近200名本次培训班...

培训主持稿

113001305开场亲爱的魅力曲线家人们大家下午好大家回应好很好非常好伴随鼓掌动作啪啪啪啪啪啪我感觉气势没出来我希望大家把我们营销人的气势拿出来太含蓄了我们再来一遍最最优秀的魅力曲线家人们大家下午好大家回应好...

培训动员会主持稿

在职员工脱产培训动员会主持稿各位领导各位师傅各位华尔润的精英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对在百忙当中能够参加本次在职员工脱产培训动员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能够踊跃参加本次大会的所有职工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都知...

培训主持稿

姿维雅20xx年培训会主持稿各位亲爱的家人们大家下午好好很好非常好YesYesYes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姿维雅20xx改变自己改变未来的经营培训会现场我是来自郑州紫美涵商贸有限公司各位在座的美女帅哥们...

开年培训主持稿-2.27

开年培训主持稿提示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宣布下培训纪律第一请各位把你心爱的手机掏出来调到关机或者静音状态来给大家5秒钟的时间再次确认下第二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请各位伙伴不要随意走动和交头接耳以免影响身旁同事的...

培训的主持稿

我们的活动即将开始请大家保持会场安静并将手机等通讯工具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谢谢合作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自强社及创新实验学院自强社第二期社干培训大会我是本次培训大会...

培训主持稿9.2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员工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加入湖南美联多这个大家庭在此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挑选顺利进入新员工培训阶段我是美联多公司非常荣幸由我来主持这次的培训工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配合谢谢大家退后一步鞠躬...

培训课程主持稿(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