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

时间:2024.5.8

《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

学习之道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 有教无类。

8.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之道

1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 君子下达,小人下达。

17.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8.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9.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20.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1. 君子思不出其位。

2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7. 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8. 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9. 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0. 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

修身之道

31.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32.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34.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5.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6.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刚隐。

37. (宁武予)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8.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9.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 听其言而观其行

41.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2.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3.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44. 言必信,行必果。

45.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7.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8.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9.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0.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51.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53.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54.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5.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6.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8.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59.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

60.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61.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3.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庸之道

64. 敬鬼神而远之。

65. 过犹不及

66.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8.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69.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忠信、仁德、孝礼?

70.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1.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2.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3.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4.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5.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76. 礼之用,和为贵

77.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8. 见危授命,见利思义。

79.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0.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81.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82. 未见好德如好色

社会、伦理、情感?

83. 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84.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85.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熟不可娇忍也。

8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7.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8.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89.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90.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91.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9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3.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94.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95.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96.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97. 未知生,焉知死。

98.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99.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00. 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3.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04.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5.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06.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07.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8.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109. 近者悦,远者来。

110.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1.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12. 道不同,不相为谋。

113.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1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17.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死。

118. (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119. (孟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1.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22.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23. 割鸡焉用牛刀。

124. 小人之过也必文

125.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26.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部分释义参考:

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种种错就错了,追悔已来不及,但将来的一切还是可以预料,还可以努力使事情往好方向发展。

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

小人之过也必文

一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想办法说出一套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第二篇:论语名言汇编


孔子名言

正心修身篇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慎言敏行篇

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5、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6、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7、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8、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1

9、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10、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诚信友爱篇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3、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5、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 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8、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9、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1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1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14、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15、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仁德道义篇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3、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5、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2

7、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10、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谦逊恭谨篇

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八佾》)

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1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求知好学篇

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10、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1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附)译文

正心修身篇 1、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4

10、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2、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3、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4、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5、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6、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7、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8、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9、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0、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诚信友爱篇

5

1、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3、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4、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6、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7、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8、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9、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10、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11、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12、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13、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14、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15、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仁德道义篇

1、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2、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3、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6

4、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5、释义: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6、释义: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7、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8、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9、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10、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谦逊恭谨篇

1、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2、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4、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5、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6、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7、释义: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8、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9、释义:孔子说:“君子安详宽和而不傲气逼人,小人傲气逼人而不安详宽和。” 10、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求知好学篇

7

1、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2、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3、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4、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5、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6、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7、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8、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10、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11、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12、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13、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14、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15、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8

更多相关推荐: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鲜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常见常用论语名句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素王南怀瑾孔子了不起的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为什么呢他认为这样影响并不久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

常见《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

常见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之后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论语名句

你们的儿女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尽管他们在你们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蔽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

论语名言警句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论语名句填空集锦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

学校文化长廊名言警句

学校文化长廊名言警句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1《论语》名言警句(校对版)

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60例背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

课 外 名 言 警 句 集 锦

课外名言警句集锦一先秦部分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7其身正不令而...

《论语》名言警句(修正版)

常用论语名言警句60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论语名言420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

论语名言名句(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