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_笔记

时间:2024.4.21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

三.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 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 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 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 记》《封神演义》等。

第二章 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 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 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 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 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 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2、 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墉风·相鼠》

二. 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如《邶风·击

鼓》、《王风·君子于役》

三. 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

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

D.称颂执政者的诗

情爱诗的内容:

A. 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B. 《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C. 还有一些诗,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

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 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 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

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 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 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 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

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 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 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 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

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 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 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纴,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 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 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

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 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 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 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

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质量的诗

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

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

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

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

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 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

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迭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

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

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

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

,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

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

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

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

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

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

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

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

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 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

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

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

《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

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

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

《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

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

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

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

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

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

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 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

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

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

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

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

《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迭字,如《青青河畔草》

《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

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

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

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

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

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更多相关推荐:
中考作文记叙文范文

记叙文范文记住这一天早晨起床打开窗户迎面吹来清新的空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一天新的生活开始了是啊眼看中考就要来临学习更紧张了老师们似乎比我们还要紧张当然还有父母有时候想想也有点可笑可在一笑而过后我却深切...

高中优秀记叙文范文

让我走远看看你我是你生命的延续命运之神在我的生命之日起变用学院的长绳将我和你绑在一起挣不脱撤不断我们紧紧相拌十八年却固置身太近使我这十八年的晨光和黑夜中感受不到我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温暖后中的那个爱字以后啊让我走远...

中考满分作文之记叙文精选范文及点评

近年中考满分作文之记叙文精选范文张店中学沈金鹏记住这一天早晨起床打开窗户迎面吹来清新的空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一天新的生活开始了是啊眼看中考就要来临学习更紧张了老师们似乎比我们还要紧张当然还有父母有时候...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My First Stay at Home 记叙文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MyFirstStayatHome记叙文MyFirstStayatHome写作要求请根据下列要求以MyFirstStayatHome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内容要点1父母出差自己一个人在家2...

谈谈中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谈谈中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内容摘要本文找出了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学生缺乏课外生活应试作文思想影响教师素质不高并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积累材料迁移运用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多用肯定少用批评指导学生自己写作方面...

中考记叙文散文范文

记叙文这层墙早该推翻了给一本厚厚的精美散文啪地落在我的书桌上我猛地抬头只见妈妈正微笑着站在我的面前她那温暖的眼神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久违了我的精美散文我放下手中的笔十分珍爱地捧起它一页一页哗哗地翻动着心也随着书...

中学生记叙文阅读

网友采纳分体裁练习了解题型掌握基本知识点多练如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1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_1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1、记叙文六要素? - 教师博客 小学语文教师博客 中学语文教 …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

中学记叙文指导)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答题技巧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课文类型讲述型课时一个小时左右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含义学生可以自己概括记叙文的含义2初步掌握记叙文文体特点及一般构成要素3明确记叙文写作思路及写作技巧4能对一篇成文的记叙文的艺术价值作简单评价...

初中作文教案--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

初中作文专题训练第二讲记叙文开头与结尾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掌握常用的作文开头方式2学习掌握常用的作文结尾方式3能根据行文需要将不同的开头结尾应用到写作当中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讲授结合实例介绍记叙文不同的...

中学记叙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