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奋斗——读《拒绝平庸:周鸿祎和他的创士记》

时间:2024.5.15

为自己奋斗——读《拒绝平庸:周鸿祎和他的创士记》

亲们,当你看一本传记的时候,你最希望看到什么?

真相!是吧,我们要的是真相,不要弄虚作假来逗我们玩,要不我们就去看小说了。

好吧,这是这样一本书,算是基本没颠倒黑白、故弄玄虚地讲了真相。所以为了这些真相,我们可以忍受作者混乱的逻辑和不明不白的自我表达。

这样也好,我们清楚了以后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周鸿祎说的,哪些是作者想要说的。而看的时候,能想象出周鸿祎长篇大论、慷慨激昂地和作者聊了几次,作者拿着录音笔回去整理并添上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有一种东西叫做境界。作者显然没有理解周鸿祎的境界,所以文字的精神上有点人格分裂。幸运的是,作者没有自以为是地肆意改动,从而伤害周鸿祎的精神和境界,让这本书还有可读性。这本书能获得周鸿祎的认可,也是这个原因吧。 《不甘平庸》不太准确,更恰当的题目应该是《为自己奋斗》。周鸿祎只是表面上不甘平庸,其内心的驱动应该是为自己奋斗。为名、为利、为社会价值、为尊重与认可、为自我实现,周鸿祎从来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恰恰相反,周鸿祎是一个有欲有求、甚至为了欲求有点不择手段的人。这与我们的传统价值似乎不一致,但是我们在他的这种对欲求的渴望中不是都得到了好处么?投资人、企业员工、用户、客户,不是都得到了好处么?

而从书中我们看到周鸿祎的爱学习、专业、专注、越挫越勇、坚勇果决、产出丰富,在现代社会,这些正是恰逢其时的可贵精神,所以也难怪其获得成功。而以周鸿祎为代表的互联网风云人物,马云、雷军、马化腾、李彦宏等,正是中国最近一、二十年创业精神的最佳代表。


第二篇:周鸿祎语录


周鸿祎语录:新的创业公司要忍住抄袭的诱惑

周鸿祎语录

奇虎360安全中心董事长周鸿祎(资料图)

【中国企业家网】(编者按)曾经“3Q”大战到最近因为在微博中炮轰雷军(微博)“山寨成不了乔布斯”,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微博)又掀起一场口水大战。这个个子不高的湖北男子勤奋、偏执,有着极强的好胜心和攻击性。有人把他比作“牛虻”,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刺激中国互联网这头“牛”缓慢前进,也有人把他视为一个作恶的人。而他自称自己为愣头青、250,也毫不讳言自己是网络世界的“110”。

他推崇阿甘精神,认为只有像阿甘那样懂得坚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他也曾表示,“偏执是一把双刃剑,但是过于偏执我就绝对不做任何挑战,也不对。”然而,他仍坚信中国互联网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市场,中小公司应勇敢地走创新之路,“要忍受住抄袭的诱惑”,才可打破行业垄断模式。

以下为周鸿祎的经典语录部分整理:

1、我跟马化腾先生没有任何个人矛盾,在许多方面我们其实颇为相似,比如说,我们都具有工程师背景,对于开发互联网产品都很有激情,他是中国最优秀的产品经理之一。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经常交换想法,包括通过短信形式联系,可不过这一切在3Q大战之后都停止了。

2、中国网络行业是封闭式市场,由几家大公司把持,缺乏美国那种创意火花。过去这就像是一大潭死水,里面满是硕大无朋却静止不动的鱼。今年所有这些公司都开始谈论开放平台,市场变得更活跃了。

3、我最大的优势在于善于倾听,如果我意识到我做错了,我会立即改弦更张。即使是低阶员工,也可以推翻我的决定。我这人不太耐心,有时对员工相当严厉,可许多人仍愿意追随我超过十年,或许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跟着我能学到一些东西。

4、我优点和缺点特别明显,是个性格非常鲜明的人。年轻的时候人肯定都做过荒唐的事,我就那点荒唐事,就是3721。很多人认为你干过一次坏事,你就永远是坏蛋,我是非常不接受这一点的。所以我觉得因为3721这件事情,就把帽子永远扣在我头上,对我是不公平的,因为我已经公开承认错误了。

5、我被雷倒了忍无可忍,这是真实的雷军,乔布斯的伟大和你有矛盾冲突么?他的光芒不是让世界失色,而是让世界更精彩,没有乔布斯创造出来这些产品的启发,很多人都还在瞎模索呢,所以你何必装 ‘果粉’(编辑注:即苹果粉丝)呢,你内心觉得既生乔何生雷,全是对乔布斯的怨恨,其实成功商人的你和理想主义者乔布斯真的不是一类人。

6、既然一不小心表白了内心真话,就别再删改粉饰了,下面这些话都是原话吧,我没法理解一个山寨乔布斯的人拿老乔的健康生死去调侃,不管有没有乔布斯我都觉得山寨货永远也成不了真的乔布斯,因为基因不同,如果是苹果的粉丝和用户就应该转发,别让山寨货糊弄年轻人。

7、创业者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期望快,要有耐心。百度、腾讯做到今天是十年以上,我们很多创业者要给自己设定5-8年的时间,要有耐心,创业就像酿酒一样,是需要花时间的。

8、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先要做到放弃自我。自大和自我是做产品最大的忌讳。当你真正的去做一个大众化的产品的时候,你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典型用户,但是你要把自己扮演成典型用户去思考,把自己想象成不懂计算机和技术的“小白”,如此才能真正的挖掘到用户的需求。

9、这么多年我唯一的收获是我被用户骂多了,被骂多了,久病成医了。到现在我就养成一个习惯,我去看别人产品的时候,比如谁的产品让我看,我不是代 表周鸿祎在看,我也不是为了写一篇评论在看,我是用中国最典型的小白用户的观点去看产品。你什么时候能够用这种观点去挑毛病,你有机会做大产品。

10、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微博上做客服,我每天给别人修电脑,我要听到用户的声音,我要从用户声音中仔细的思考这个声音真正代表了什么?再把它提炼 成产品改进的意见,这是从用户中来的,最后再到用户中去验证,而不是简单的实现用户的想法。一位真正代表主流用户思维的方式去思考产品所挑剔的产品经理, 不代表自己,不代表用户,但是你要学会让自己代表你所在市场中的主流消费用户。

1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第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想换一种说法,对于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谁是我们的用户,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是从事互联网的首要问题。”

12、从用户中来,放下架子,真正从用户角度去看产品,把一切花哨的玩意儿去掉,把复杂的技术做到后台,让用户看到的是简单,简洁,让用户用起来是顺手,顺心。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会受到用户的欢迎,才会让产品到用户中去,从而汇聚起大规模的用户基础。

13、我觉得技术这东西,不管是不是自己原创的,只要你有能力给用户带来比别人好的、一流的体验,那么你就是在创新,这种创新与做出核心技术相比,同样重要。

14、对于中国是否能出现苹果这样伟大的企业,我看法比较悲观,近期内不会。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太容忍乔布斯这样个性张扬的人,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太单 一,完全是物质化取向。我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错误、激励年轻创业者的环境,允许Think differnet(编者注:不同想法)。(以上据公开资料整理)

乔布斯和微创新

乔布斯辞去苹果CEO的职务,转任董事会主席。这个新闻让全世界都很震撼。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意味乔布斯主导的那种颠覆式革命已经结束,苹果进入库克领导下的改良主义时代。

很多人喜欢宏大叙事,但我更倾向于知微见著。我相信,这种改变数码工业的革命,并不是高瞻远瞩、行思缜密的战略规划使然,而是微创新的必然结果。

在国内,我是最早鼓吹微创新的一个,可能也是嗓门最大的,但微创新的鼻祖应该是乔布斯。他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

一提到微创新,很多人认为就是通过一点一滴的改进,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就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然而,要改变市场格局,微创新一定是从冷门开始,从大公司不注意的角落开始。在热门中进行微创新,无法到达革命的彼岸。

乔布斯在19xx年重返苹果之后,在最初的三年也曾经在热门的PC上进行微创新,比如,他设计了一些苹果机彩壳,一时间争取到了眼球,但并没有成功。卖PC卖不过戴尔,卖系统卖不过Windows。没办法,乔布斯只好从大公司看不上的MP3开始。

我认为,从20xx年做iPod开始,乔布斯带领苹果重新踏上了创业的道路。iPod是一个MP3播放器,MP3是一个在珠海烂大街的东西。对于像微软、戴尔这样的大公司来说,MP3没有前途、没有价值。以马后炮的方式来看,乔布斯做iPod,实际上是打了一个侧翼战,避开了当时主流竞争对手的主战场,通过微创新,达到了颠覆市场的目标。

有人说,乔布斯的一生是神一样的传奇,但我觉得苹果的成功并不是高瞻远瞩、缜密规划的结果。要是他能像神一样预测到苹果今天的辉煌,那他肯定一早就大笔买入苹果的股票了,也不至于现在才83亿美元的身价。

从iPod到iPhone,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我没有见过乔布斯真人,没有机会跟他直接交流,因此只能是瞎子摸象,从现成的产品入手。

乔布斯二次创业,是从一个普遍需求开始,这是他成就一个伟大事业的基础。有人说,乔布斯善于创造需求,我觉得这是扯淡。没有人能够创造需求,对音乐的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乔布斯所做的,只不过是通过iPod把听音乐的体验做到了极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iPod之所以能够流行,首先在于它一流的设计,跟其他MP3相比,是鹤立鸡群。再一个微创新,是里面的东芝小硬盘,号称可以存储一万首歌,一辈子都听不完。从iPod开始,每一个微小的创新,持续改变,都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产品。在iPod中加入一个小屏幕,就有了iPod Touch的雏形。有了iPod Touch,任何一个人都会想到,如果加上一个通话模块打电话怎么样呢?于是,就有了iPhone。有了iPhone,把它的屏幕一下子拉大,不就变成了iPad了吗?

然而,一切看似眼花缭乱、万象丛生的东西,无一不是从那个“一”开始,那个“一”就是iPod。要知道,当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iPod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一亿部。这一亿多部iPod不仅为苹果创造了口碑,创造了品牌,而且也为苹果捕捉了不少消费者的体验。没有这个台阶,如果乔布斯一下子上来就做iPhone,也不见得会成功。

现在,乔布斯和苹果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对象,大家开始学乔布斯做手机、做AppStore、做各种Pad。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抄袭商业模式表面上来看最省劲,但简单抄袭肯定死,真正学到精髓的才可能生存。所以,如果要学习乔布斯,就要学习他的精粹,那一定得从iPod学起。这就像是一个人吃了七个馒头吃饱了,你就觉得第七个馒头很神奇,看是用什么特殊面粉做的。这样学习乔布斯,肯定是舍本求末。现在,大家觉得AppStore简直是神来之笔,但AppStore根源是在iTunes——既然能在iTunes上卖歌,那么为什么不能在AppStore上卖软件和游戏呢?

乔布斯的战略不是大跨步的战略,他是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捕捉当前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状态。像每一个创业者一样,乔布斯进入这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一定是没战略的。你看一些咨询公司做战略规划,往往是针对一个成熟的行业,是对一个已有的成熟套路的总结和改良。但是,当你进入到一个未知领域,刚开始你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都是未知,你得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直接去把握每一步。对于苹果来说,这种直觉和经验就是做一亿部iPod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它多年来做苹果电脑时积累的失败。因此,直到苹果做iphone,咨询公司的那套战略规划模式才会有效。在此之前,都是在摸索,没什么战略。

今天,乔布斯虽然辞去了CEO一职,退出了一线,但他将是一本古典名著,值得我们每一个创业者去学习,去研究。我们不要把乔布斯捧上神坛,他也有失败的地方。作为创业者,我们能思考,会学习,放弃我们无法学习的,研究我们能够学到的,凭借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走出我们自己的成功之道。

乔布斯的拿来主义

前几天,摩铁图书发布新书《乔布斯传》,把我拉过去站台。现场讲了不少,但并不是很系统,这几天再琢磨,也有一些新发现,因此写出博文出来跟大家分享,也欢迎大家拍砖。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乔布斯的拿来主义。

19xx年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后,苹果在核心技术上全面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策略,也就是说苹果产品上的很多东西,核是别家的,或者是收购的,然后再在外面加了一个壳。比如说,iOS操作系统和Safari浏览器都是在别人的核心上加了一个苹果自己的壳。这是乔布斯对过去的自己的“反叛”,在我看来,这就是拿来主义。

就他的技术和产品思路来看,拿来主义就是不再重复发明轮子。相比之下,微软做东西是很累、很辛苦的。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是微软自己从底层做起,再加上一大把自己的应用软件,还要考虑跟老版本保持兼容,还要考虑支持世界上各种硬件驱动。乔布斯之前跟微软斗得厉害,但重返苹果后,苹果放弃了之前啥都自己做的路线,而是采用拿来主义的策略,比如iPhone上的不少模块就是现成拿来的,还有多点触摸屏技术。有一次,我跟一家运营商讲,你看人家苹果也没像既没有试图去占领技术制高点,也没有非要建一套通信标准,但人家就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一样在手机市场搞了个天翻地覆,打败天下无敌手,甚至整合出iTunes、AppStore出来。这种对既有技术的整合难道不就是一种创新吗?

过去,不少人有一个观点,认为从底层做出来的原创才叫做创新,认为觉得做出核心来很重要,在核心上做什么反而不重要。但是,他们不明白,在某种程度上,壳比核还重要。用户体验好不好,都是体现在壳上,都反映在你在核心上做了什么。苹果从20xx年开始推iPod,这种在珠海烂大街的MP3播放器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但是苹果持续多年在壳上下功夫,追求极致,创造出一流的用户体验,这是决定iPod畅销不衰的基础,同时也创造了苹果进一步改变数码工业的条件。

我认为,乔布斯的拿来主义值得我们去反思。拿来主义告诉我们,并不是什么都是自己做,才是叫做高科技。过去,很多技术公司从自己出发,千辛万苦做出一个东西出来,觉得用户看不明白,没有热烈欢迎,就要去教育市场,教育消费者,高调宣传其中的核心技术。相反,你看苹果,也没宣传哪些技术是自己十年磨一剑磨出来的,但是用户只要一用就上瘾,就觉得好。所以,我觉得技术这东西,不管是不是自己原创的,只要你有能力给用户带来比别人好的、一流的体验,那么你就是在创新,这种创新与做出核心技术相比,同样重要。

其实,乔布斯也吃过技术的亏。他离开苹果后,创办了NEXT公司,也是比较偏重以技术主导驱动市场,结果市场并不买账。本质上说,乔布斯并不是搞技术出身的,苹果公司的另外一个创始人沃茨是真正的技术出身。但正是因为乔布斯不是搞技术的,所以在他眼里技术不是产品的根本。相反,很多技术出身的人

过于迷信技术,变成了为了技术而技术。技术本来是手段,结果成了目的了。为了技术而技术,其结果就忽略了消费者。所以,我也经常告诫技术人员,包括我自己,做好产品服务消费者才是根本,用谁的技术、用什么技术都是手段而已。

所以,乔布斯重返苹果,应该是带着对时代的一种新认识,也是他离开苹果之后不断反思的结果。如果他早五年重返苹果,我认为他的拿来主义很难成功,在当时不太可能成为主流。像今天的苹果产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流畅的感觉,当时的软硬件即使能支持,也是非常昂贵。但摩尔定律发展到今天,软硬件的条件具备了,用户体验时代来临了,于是乔布斯趁势而起,一发而不可收拾。

创业邦专栏:360到底颠覆了什么?

360上市路演,我和360管理团队拜访了全球几百家基金。超额40倍的认购、上市首日表现以及至今的价格走势,说明了海外投资者对360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

为什么海外资本市场会看好360?要知道,360的模式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比起“中国的XXX”,我们得花更多时间来讲解360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因为绝无仅有,我们很难去包装概念,很难去讲故事。360与其他安全软件公司有本质的不同,但同时又找不到在美国已经存在的对应模式,因此最后我们决定就跟投资人讲自己——360就是360!360是中国的,不是美国的!

从香港路演开始,绝大多数投资人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接受360的模式。我们没有包装,非常真实,经得住任何投资人的挑战。因为360从来都不是幻想,它是过去五年里我们所有360同事扎扎实实做出来的。360月均用户基数排第三,日均用户基数排第二,有中国除了IE外最大的浏览器,在手机安全市场上是第一……这些数字都是扎扎实实摆在这里。这些干出来的成绩给予投资人以很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投资人认可360的创新能力。

完全可以这样说,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安全市场是360自己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反复跟大家讲,我们一定要创新,一定要Think Different,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市场。想一想20xx年之前,互联网安全的个人消费市场完全是个小市场,付费正版用户只有数百万,加上盗版软件用户顶多有1000万。但是,几年下来,我们把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用户变成了360的用户,这是360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可以说,像360这样的颠覆式创新的公司在全世界并不多。

之所以能改变市场格局,在于360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独一无

二。过去,都是美国人创造模式,中国人来抄。但是,我相信,从360开始,会有越多越多属于中国的独特创新。360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安全行业,开创了新模式。从前,我们第一个提出免费安全,饱受竞争对手的攻击和嘲笑;现在,竞争对手从产品到业务模式,刚开始羞羞答答,最后则是全面跟着360学。当然,现在学也晚了。

我跟投资人讲,我们颠覆传统安全行业用了三年时间,干了三件颠覆的事:第一个颠覆是商业模式的颠覆。360不卖软件,而是彻底免费;第二个颠覆是技术的颠覆。我们原来是一个做搜索引擎的公司,所以用搜索引擎的技术做了目前

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用户最多、每天使用量最大的云安全系统。我们不仅没有传统安全厂商的包袱,而且在技术上颠覆了传统安全行业;第三个颠覆,也是最重要的颠覆,是我们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安全。安全不等于杀病毒,在互联网时代它还意味着数据安全、隐私安全、账号安全、下载安全,以及电脑健康。所以,我们从用户体验彻底颠覆了传统安全。

今天已经是一个用户体验的时代。技术很重要,但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并不关心你的技术。用户关心的是效果,关心的是体验。因此,再复杂的技术都应该藏在最简单的使用界面后面。很多搞技术的人,有技术贵族的心态,但重新发明轮子根本没有什么意义。iPhone之所以受用户欢迎和青睐,并不是在通话质量上做得比其他品牌的手机更好,而是在通话之外做了很多手机厂商想不到的功能。同样,360也是在杀毒之外做了很多传统安全公司想不到的功能。所以,从根本上说,我们是在用户体验上彻底颠覆了这个行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迅速利用三年时间,击败了所有对手。

(本文根据周鸿祎在奇虎360上市之后的内部讲话整理而成)

360需要的,不是打工者

——在360新员工入职培训上的讲话

我想给新入职的同事讲一讲我的期望,再提几个建议。我这个人喜欢说真话,不喜欢说漂亮话,因为漂亮话没用。但说真话,大家可能不爱听。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来360到底想获得什么。

我觉得,第一你一定得在360学到能力,学到本事才行,因为你将来要行走江湖,要成名立万,靠的就是能力和本事。在座的大多数既不是高干子弟,也不是富二代,跟我一样都是平民子弟。不少是第一代来北京的移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你要想成功,本事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的。公司有没有名气、午饭有没有鲍鱼、给你什么title,都是虚的。title这玩意最骗人了,你真要想有个好title,我建议你回家自己开一个公司,自己就是CEO啊!可能还会有人说上班开不开心很重要,但在公司最艰苦的时候,你很可能不会开心。所以,最重要的,是在于你在360能不能学到东西,能不能锻炼出能力。在360,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舞台。

换句话说,360只是一道门,现在它向你们打开了,但你能走多远,要看你自己能锻炼出怎样的脚力。

可能有的人要说,我就想找个地方混一混。其实,一个公司大了以后,也一定有地方可以混,我也管不了每一个人。但是,我在互联网行业里干了十多年,看到了很多Loser。他们都是太聪明,把自己混失败了。大家一定要记住,混日子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想一想,你35岁以后还能混么?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比你更努力,比你更能干,要求也比你低。你要是没学到东西,没锻炼出来能力,他们会代替你的。能力是不能混出来的,而是学习出来的,是锻炼出来的。结果,你在企业里只把年龄混大了,能力没有提升,那么你人生道路会越来越窄,也丧失了你最好的学习机会。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360,你一定要尽快换,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一个值得自己去投入的事情,至少你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如果你选择360,仅仅是因为公司的名气,就想混,吃亏的是你自己。想想,你再能混,能混我多少钱啊?你一年混我20万,5

年一共也才混我100万啊,这对我来说没什么,但是你在这里白搭了自己5年的时间。你5年的青春值多少钱?难道只有100万吗?

这话我不仅对新入职的同事说,对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这么说的,是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即便你不是来到360,你去别的地方,也值得思考这个问题。

你再看看你的周围,是不是也会发现有混日子的人?有些人在那里混,混得都离不开公司了,结果丧失了竞争力。要知道,靠自己省吃俭用攒出的工资,是攒不出一个人生来的。你要在360发财,有可能,前提是你的本事要达到一定的层次。

有的人可能会问:周鸿祎有钱了,为什么干得这么带劲儿?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在360,我其实是在给大家打工。我做360这件事,是因为它让我激动,干这件事能大大地满足我的成就感。

那么,在360到底能学到什么本事和能力?很多,比如好的方向、经验和执行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团结别人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等等,有太多的能力是你可以在360学习的。你可能又会说,在别的公司也能学到啊!我可以跟你说,你在360,掌握这些东西,学会这些本事,能比在其他公司时间更短,速度更快。

我也希望你们能拿到360的期权,这很简单,这是我们行业的规则。这个公司我不是大股东,投资人是大股东。我们所有员工的期权加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比例。我们都希望公司最后能够上市,做到像百度和腾讯一样规模,有一个不错的市值。我也希望很多人能淘到第一桶金,解决你在北京买房子的钱还是有机会的。

但这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在360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做得好,这样你才能锻炼自己的很多能力,成长的也很迅速。除了发财以外,你的能力和本事还能给你带来影响力,给你带来好的声誉。现在,即使敌人提起我,都会说周鸿祎做产品很牛,现在互联网上做客户端做得好的,除了QQ,不是我做的,就是我手下做的。但如果我手里没有东西,我天天在这里吹,说老周是中国最会做客户端的人,打死你都不会信。

所以,只要你在360踏踏实实做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做成功一件事情。这件事可能很简单,比如说打补丁,但你做到极致就变得有价值。而这件事情就是你身价的最好证明。由于你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就有人愿意为你投资一千万。

大家不要听完我说的话就跃跃欲试去创业。创业的机会时刻存在,但是成不成功取决于你的能力,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在360,大家也能提高自己创业的能力,也能结识自己创业的伙伴,也能获得一些创业的资源。也许几年之后,你在360告一段落了,你就真的可以去创业,去创办自己的公司了,那个时候你从360淘到的,就不仅仅是第一桶金,那就将是你人生的第二桶金。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所有员工只要你有能力,有这些经历,靠自己的双手、大脑和聪明才智,就有机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成功。

成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我95年研究生毕业,刚来北京也是从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到方正之前,我其实也创过业,但是没有成功。所以我得出一个经验:做公司很容易,把公司做成功很难。我决定在方正公司踏踏实实工作几年,那几年我不仅仅是在为公司打工,我更是在为自己积累经验。所以,我在公司认真地做好我该做的事情,甚至还做了很多公司没想让我做的事情。我客观上为公司做了很大贡献,但实际上我个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我得到了很多锻炼,我做事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如果没有这个经历,我是没有能力出来做3721的。

我在雅虎的时候,大家觉得我是个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什么形象?整天西装革履的,说着洋文,执行总部的指令。我在雅虎打工,本来也是可以混的,这样还能拿到一大笔钱,但是我不想混,不愿意混呢。我觉得我的时间宝贵,在雅虎混时间久了,我就和这个行业脱离了。所以,在雅虎我也是一样怀着创业的精神,在努力地做事,把搜索、门户、邮

箱做起来了。我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经验和见识,这才使我之后有能力去做投资,做奇虎,做360。

你们面前摆着很多的机会,但我可以告诉你,360就是在你们眼前最好的一个机会。当然,你可以去腾讯,去百度,去淘宝,但这三座大山已经很成功了,已经具有了很大的规模,你在那里更多会成为一个螺丝钉。现在的360不是一个上市公司,未来会有很多的机会等着你,你可以在其中做出很多的贡献,拿到公司的股票和期权。但你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取决于你的经验和能力的积累。所以,大家不要以打工的心态在360工作,我这里不需要打工的。

我希望大家来360,是和我合作几年。无论以后是否还在360工作,大家都能够在360做成一些事情,在能力上能够有所提升,这就是我的期望。

我希望大家在360是抱着一种给自己干的心态,积累你的知识,积累你的经验,积累你的能力。这也是我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北京,在这个行业里屡败屡战之后的一个深刻的体会。

另外一点、我希望你在公司做事,一定要争取把一件小事情做成大事,通过做这件事情你也能得到成就感。如果有一天你开一家公司,也许很挣钱,但不一定能很有成就感。当你挣到你的第一个一百万之后,你会很有成就感。挣到你的第一个一千万之后,你会很有成就感。但再往后,就变成了一个数字的游戏了,你就没感觉了。

但是,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出来一个影响中国几亿人的产品或者服务,这种成就感会让你一辈子都感到骄傲。甚至你有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他问你:“你年轻的时候为互联网做了什么?”你就会很骄傲指着电脑上的360说:“你老爹当年就是干这个的。”这样,不仅你自己感到骄傲,他也会为你感到骄傲。

我觉得,人的一生不一定能干成某一件大事,但是一定要去追求,或者和别人一起干成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我希望未来大家提到我,会说我做了很多事情,或者成功,或者失败。但我更希望大家能说我干成了360,让中国互联网更加的安全。我颠覆了一个时代,我创造了一个新的网络安全的时代。

几年以后,当大家想起我今天的话,我希望大家不要感到后悔来到360,至少你在360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360挣到了钱,然后通过自己做成一件事有了成就感,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你进公司时,可能由于面试的仓促,交流不充分,给你的职位低了点,给你定的工资不像你期望的那样高,但我觉得你今天拿的工资并不代表你的身价。只要你锻炼出能力,有了本事,即使360没有给你发挥的空间,你不用天天发牢骚,你完全可以用你在360学到的本事,选择其他公司,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年我在方正的时候,我学到了我所需要的能力,当我认为它不能够再给我更好的成长平台时,我可以毫不犹豫放弃它。相反,如果你没有能力,选择在那里混,你永远没有勇气选择放弃一家公司。要记住,勇气不是个性,勇气不是脑袋发热,勇气是由实力构成的。

在座的各位今天你们拥有的更多是潜力,而不是实力,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大家把自己的潜力转化为实力。也许,在我们当中,会产生很多新一代的互联网精英,这完全有可能,因为互联网的未来毫无疑问是属于年轻人的。所以,我未来的梦想,就是在360成功之后,专注地去做投资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去获得成功。

人力资源部常常劝我不要和大家谈创业,怕大家想着创业,第二天就辞职回家办公司了。我和大家讲,创业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心态。创业有很多种形式,不是只有自己办公司、自己当老板才叫做创业。当你的人生还处于起步阶段,你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就需要给人当学徒,需要学习和积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创业。

也许你想干一件很大的事情,但要借助很多资源,这时候你可以在公司内部创业。我们公司有很多人是在360内部创业,他们为什么放弃了自己的小公司来到360?因为他们无论再努力,但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平台,无法将事情做大。所以,他们现在追求的不是能得到多少钱,而是先做成一件大事,为他以后再独立做事打下基础。

今天,360还是一个创业公司,不是一个大公司,更不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我们就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内部有很多创业团队,我希望加入进来的各位成为合格的创业者,和公司一起创业,在这里要学习到创业的能力,打造自己的基石,这是我的期望。

谢谢大家!

免费是商业模式而非盈利模式

过去商人的本质就是低买高卖,所谓无商不奸。但互联网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于你花了很多钱提供了一种免费的商业模式,免费给很多人用,最后你还能因此获得巨额的财富。你挣到钱的同时,又可以不伤害客户。这种模式在传统的商业世界中是无法解释的。

免费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很多人总把它与盈利模式划上等号。商业模式是一个复合的模式,包括公司做什么产品、定位什么样的客户、用什么市场营销手法,盈利模式只是它其中的一个环节。你应该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个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拿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如果你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要因为只是盈利模式暂时不清晰,就去否定它整个的商业模式。

传统行业可以在一个小地域划分出一块市场,再把它守住。但互联网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只需鼠标一点。所以如果在互联网上不成规模,想守住一小块市场份额根本不可能,要么大成,要么死掉。所以互联网上有一个现象:很多企业盈利模式特别明确,却由于过早挣钱,反而不能做大。比如像马化腾,当初也没想清楚商业模式,当他拥有了几亿用户以后,很多东西就豁然开朗了。

在免费模式的推动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误伤,触动一些传统的利益。但在碰撞的过程中,大家慢慢会明白什么模式应该全免费,什么模式应该半免费,什么模式其实没有必要免费。

免费模式的颠覆性

【写在前面:往往大家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拿已有的商业模式来套新的应用,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尽管免费模式已谈了很长时间,但我发现很多人对此还是有认识误区。

我觉得“免费”是互联网的基因和血液。如果某项服务是大家都需要的,就一定要免费,比如搜索、即时通讯等;但增值服务不是每个人都要用的,就可以进行收费。比如玩游戏,你不愿意花钱,就在里面磨时间;有的人则直接买一把剑就笑傲江湖,所以,卖道具可以成为增值服务。

克里斯·安德森总结的免费理论和长尾理论都要建立在巨大的用户群上,否则就没法起作用。中国和美国在互联网世界里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还拥有最多的人口,传统网民有3亿,手机网民将来能达到6~7亿。所以,在中国可以找到很好的免费模式的例子,比如腾讯和360。

以免费服务获得巨大的用户群之后,再接触到用户的成本几乎为零。像腾讯如果推出新产品,只需要在自己的用户中做个介绍,一夜之间就有很多人去用。除了增值服务收费外,对市场成本的节省以及巨大的品牌价值,是免费模式得来的无形资产。

我曾经跟张朝阳说过做输入法挺好,他说不挣钱,但是他通过免费的搜狗输入法可以建立起品牌和知名度,这比花同样的钱去打广告效果要好得多。像蒙牛、伊利这些传统企业每年花大钱在央视做很多广告,但真正跟360、迅雷这些互联网公司比,最后谁接触到的人群多?拥有了巨大用户群,后续的营销就进入良性循环,基本上没有了营销成本。

但“免费”模式看起来简单,并不是谁都能做。如果进入一个已经存在巨头的市场,竞争激烈,往往需要很大的投入。比如,360在几年前进入安全市场,那是因为我们有几千万美元支撑,否则真的免费去做安全软件,跟瑞星它们竞争,很难坚持下去。不过从美国的情况来看,Web2.0的时代有很多创意先期投入并不大,包括Twitter,但前提是你要有特别的创新,要新到两年之后大家还看不懂Twitter究竟是怎么回事。

往往大家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拿已有的商业模式来套新的应用。比如,雅虎是做Banner广告,所以Google就不敢经营,而是做关键字广告,这是商业模式的颠覆。到了Facebook出来时,很多人就会用搜索引擎的观点分析它应该做定向广告,事实证明,广告模式在里面行不通,Facebook的收入主要靠增值服务,这有些像腾讯的模式。

再看Twitter,我可以告诉你,新浪微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Twitter,它的商业模式就注定是新浪原有的媒体模式,做广告或者跟运营商分账。我认为,Twitter是一场未来的革命,它可能对整个互联网包括Google都是一种颠覆,今天正在进行之中。我们不能用传统门户的商业模式中去看Twitter,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Twitter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不是“一对一”,也不是简单的“一对多”,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当Twitter的终端不再限于网站,有可能是电视、手机等,这对互联网就是颠覆,到那时,如今的很多互联网产品就会彻底歇菜,它可以葬送一个旧产业,这就是革命的力量!

注:本文首发于《创业邦》杂志

互联网产品秘籍

很多人都在讲“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但实际上还是“以公司为中心”,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

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究竟怎样才能打造出一种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一直存在着理解的误区,也困扰着很多创业者。

从我个人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互联网产品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特点:第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如果这一点没做好,产品外观做得再华丽,界面再漂亮、后台再强大,也很难成功。打动用户的心,这好像是废话,但也最质朴,很多产品其实不是在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而是在发明或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像国内很多SNS网站都模仿Facebook,尽管很像,但都不太成功,而开心网摸对了用户的脉,中国互联网用户上SNS实际是以开心、娱乐为主旨,简单、容易上手、好玩的小游戏就打动了用户。

第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而传统的软硬件产品都有个物化的载体,不可能经常改,比较稳定。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就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桥梁和窗口把服务传递给用户,由于用户的需求不断在变,产品就要随时调整。早些年微软的Windows XP比较成功,因为在传统软件时代,用户需求不多,厂商很容易能了解到;到了互联网时代,闭门造车出来的Vista就不可避免的失败,用户需求变化太快了,厂商对此没有把握。

像Google所有的产品,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小的改变,这是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产品一定是让人去用的,不断根据用户反馈去修正。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但实际上还是“以公司为中心”。我曾经看过一家大公司的内部报告,说要做一个IM产品打败腾讯,说可以为自身带来什么价值,可以整合内部产品等,但从头到尾没有涉及能为用户创造何种价值。这种出发点必然决定失败的结局。

我认为自己做客户端的资历比马化腾要深,但如果真的做一个IM产品,在产品细节和技术上可能比他做得好,但很难比他成功。我们俩的背景不一样,我做传统软件出身,而腾讯的创业团队是从做传呼的润迅出来的,之前就在做服务,这一点给了马化腾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分水岭,马化腾很早就掌握了互联网产品的规律,把它当成服务来做,持续改进。

无论你的想法高明与否,我认为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有了任何想法,不要奢望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不如先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做实验,一旦对了就迅速跟进,一旦不对调整的成本也很低。把用户作为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腾讯今天非常成功,它的商业模式难道是马化腾一天想出来的吗?肯定不是,最初就是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打动了用户的交友需求。

从前面两点可以推出第三个特点,大家都说产品要做到专注和极致,对于互联网产品我感觉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要先找对一个点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都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卖点。

如果你掌握了互联网产品的规律,可能你不用太多的人力,只要瞄准用户的需求点,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采用“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我觉得就有可能会超过大公司。

我的投资心得

经常有人问我能不能做成十亿美元甚至一百亿美元的公司,我觉得那是天命,我从来不问自己,也从来不问公司。但是,我总是问,有没有更多的人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是不是给用户创造了价值。

从20xx年到现在5年时间,回头反思我曾经投资的项目里,失败的有七、八个,还有近十个项目目前看起来做得都不错。当然现在还没上市,谈不上什么财务回报,但我自己觉得挺满意。

我总结了一下,失败的项目最核心的原因都是没有看准“人”,而做得不错的项目也有共同的特点:全是我熟悉的行业,这印证了巴菲特的话,不熟不做。表现最好的都是互联网项目,是我最熟悉的互联网客户端。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该吃哪碗饭,都有自己的路径依赖,比如我对互联网客户端、社区、搜索类的产品比较熟。

再进一步看,这些项目能做得不错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我运气很好,我熟悉这个行业,所以碰上了这些创业者。另一方面,我也不谦虚,就是我不仅仅投了早期的钱,发掘了他们,最重要的是我在这些企业里耗费了心血。我帮他们规划产品战略,把他们最初的想法理清楚再定型,究竟这个产品做什么,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帮他们规划企业的战略。很多人会认为这么小的企业还需要什么战略,其实越小的企业、越初创的企业,越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战略并不是几百页的PPT,就是要清晰地回答: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将往何处去,做什么,不做什么。

当然,这些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我也帮了忙。有些人有个误解,以为只要挂了周鸿祎的名义就能融到钱,我说自己没那么牛。实际上,所有的VC都不会因为朋友关系而投资。我投资的很多企业为什么能顺利融资?你在跟VC谈之前,要

给自己定下明确的商业计划,非常清晰的策略,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提供了什么产品,这个产品有什么价值,面对什么用户。把这些理清了,就很容易跟VC讲清楚。关键的是,有没有VC投资,你都应该这么做。

我也会帮这些企业建立最初始的利益分配机制,这非常重要。VC进入中国后,很多人老想着赚VC的钱,但是没有明白VC带来的是一种游戏规则,它决定了企业的创始人、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人,还有高级管理层、职业经理人、普通员工,大家怎么分享公司的股份和期权。最后这个公司成功了,大家都能分享到,这种游戏规则一定要公开透明。很多企业做到后来做不下去,都是因为资本架构上出了问题。你有一个公开透明的资本架构,VC就会觉得你很上道,就愿意进来。为什么中关村成不了硅谷?其实中关村一直不缺钱,也不缺聪明的人,也不缺好点子,就是缺透明的游戏规则。所以,对于一个小企业从诞生第一天起,就要告诉他们接受西方这套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

最后才是给他们介绍一些VC,教他们怎么写PPT,怎么去说。我的角色比较特殊,跟很多VC是朋友,自己也做过投资人,又是创业者,所以我会成为他们中间很重要的沟通桥梁。

更多相关推荐: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这几天拜读了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收获颇丰这本书所体现的核心就是管理阐述了如何管理的问题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说管理还要从人开始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xx年所著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我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的阅读然而我已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是一本一气呵成的书而是华为二十年来摸着石头过河摸索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经典需要我们反复品味和咀嚼里面讲到的很多方面回想在自身工作...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3篇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3篇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一读了张总写的以奋斗者为本后我感受颇多作为易流新员工的一员我想我的路还有很长很远但要想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为我个人职场生活添彩就必须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作为新员工的我们都...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500字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500字以奋斗者为本gt读后感500字一文化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不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好的文化能激励人鼓舞人能够凝聚员工的人心能够激发员工的干劲能够让大家知道前进的...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450字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450字以奋斗者为本gt读后感450字一首先要常怀学习进取之心向书本学习专业知识向文件学习政策gt规章制度向实践学习真理向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向领导学习大局观念学而知不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加强专业知...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600字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600字以奋斗者为本gt读后感600字一首先要常怀学习进取之心向书本学习专业知识向文件学习政策gt规章制度向实践学习真理向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向领导学习大局观念学而知不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加强专业知...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2篇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2篇以奋斗者为本gt读后感一作为易流一名员工拜读了张总这篇文章感受颇深这篇文章每字每句都表达了张总对公司每位员工殷切的期许非常感谢张总提供这样一个交流机会首先对于最关键的因素是员工这句话我想谈...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华为以奋斗者为本gt读后感一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籍主要汇集华为企业规定公司领导人的讲话以及重要会议的重要观点和理论此书是以华为的亲身实践经验为主回答了华为成长及成功的原因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

关于针对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HRPlanningSystemIntegrationandUpgradingResearchofASuzhouInstitution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宣传和统战部洪举把你在为谁工作看完了全书共分五章各章有五至...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用心的读了你在为谁工作后感觉对自己的启发很大它是一本工具书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它是一把尺子随时衡量我的工作是否完美它是一碗心灵鸡汤给我注满了青春的活力本书中有很多精辟有趣的故事让我印像最深的是一个...

李强为自己工作观后感

为自己工作观后感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李强的培训课程这不是第一次听每次看都给人以激烈的思想碰撞这次的领会更加深刻感谢公司给我机会学习这次课程李强老师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我们一直在思索却毫无所得让我们内心更加坚定...

为自己工作读后感

浅谈做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天行健易经我经过了闲暇之余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这要感谢国祯公司的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作为国祯公司一名员工代表着公司的未来和形象肩负着阜城一万多辆汽车和千家万户居民小...

为自己奋斗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