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段

时间:2024.4.27

精短古文段选(第一部分)

序言

明末清初江南大儒陆世仪《论小学》有言:?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前,使之熟读。?古之人不余欺矣!黑格尔在其《生命哲学》中说,生命只是一个将世界内化与将心灵外化的转化过程。因此,世界与人内化的东西的质量,必将决定人外化的心灵重量!然想当下语文教育,供给孩子内化的东西是些什么质量呢?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而真教本为真教术之基矣!于是选古仁人文字,辑成小册,以期有助于建构孩子之精神谱系。人材之成自儿童始,早种慧根,方能华枝春满,慎勿怠惰!

养心语录

梁启超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苟不尔,则从古圣哲,可以不出世矣。种种烦恼,皆为我练心之助;种种危险,皆为我练胆之助:随处皆我之学校也。我正患无就学之地,而时时有此天造地设之学堂以饷之,不亦幸乎!我辈遇烦恼遇危险时,作如是观,未有不洒然自得者。

凡办事必有阻力。其事小者,其阻力亦小;其事愈大,其阻力亦愈大。阻力者乃由天然,非由人事也。故我辈惟当察阻力之来而排之,不可畏阻力之来而避之。譬之江河,千里入海,曲折奔赴,遇有沙石则挟之而下,遇有山陵则绕越而行,要之必以至海为究竟。办事遇阻力者,当作如是观,至诚所感,金石为开,何阻力之有焉!苟畏而避之,则终无一事可办而已。何也?天下固无无阻力之事也。(1899年9月15日)

译文

人生于世,便伴忧患一起来,如果不如此,那么古圣先贤就不必出世隐退了。种种烦恼,都是帮助我磨砺心志的;种种危险,都是帮我练习胆识的。任何境遇都是磨练砥砺我的学校。我正担心没有学习的地方,现在却时时有这样天造地设的学校来馈赠我,不也是幸运么!我辈遇到烦恼与危险时,应当像这样看,像这样看,就没有不洒脱自得的。

大凡做事必定有阻力与困难。事情小,阻力与困难也小;事情愈大,阻力与困难也就愈大。阻力与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而非出于人事主观。所以我辈只有考察阻力与困难产生的原因而排除它,不可畏惧而逃避。譬如江河,经千里而归大海,曲折奔赴,遇到沙石就裹挟沙石而下,遇到山陵就绕行或翻越,总之,必定要流到大海才算完。做事碰到阻力与困难,应当像这样看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有什么阻力与困难呢!如果畏惧而逃避,那么终究做不成一件事。为什么?因为天底下本来就没有毫无阻力与困难的事情。

要做则做

钱泳《履园丛话(七)?臆论》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

1

年轻人每遇到事情,就说?我不会做?,这是大错了。凡事只要做起来就能会,不做又怎么能够会呢?另外,做一件事,就说?姑且等到明天再说?,这也是大错的。凡事要做就立即做,如果一味因循守旧,就大大地耽误终身了。

本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在这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喜施获福

《四十二章经(第十一章)》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译文

佛说:看到人家施舍做好事,我们要尽力帮助他,并要心生起欢喜赞叹,同样也能够得到很大的福报。一个沙门(出家人)听后问佛:?福报会被人家分光吗??佛说:?我举一个譬喻,有人拿了一把火,很多很多的人,各自拿着各种火炬,纷纷来这里引火,煮熟饭食,燃灯驱暗。而这一把火还是像先前一样,光亮丝毫没有减少,福报也同此一样啊。

恶还本身

《四十二章经(七章)》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译文

佛说:有人听说我遵守正道,力行大仁大慈,因此生起嫉妒心,恶骂我。佛静静地默不作声,也不去理睬他,任由他骂。这个人骂够,停止了,佛问他:?当你拿着一份礼物去送给人家,要是人家不领情,不肯接纳,这份礼物是不是仍然给你自己带回去呢??对方回答:?是的,我带回去!?佛说:?你现在这样恶骂我,但我现在也不接受;你自己滋生的罪过,最终要归于你自身啊!?好像声响总有回应,影子总随身形,最终不会免除和离开。谨慎啊,不要作恶!

习惯说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

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刘蓉父亲来到这个房间和刘蓉说话,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理好,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2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哎!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原本踩在洼坑处很不习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以致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反而有障碍,不习惯了。所以君子学习时,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慎重的对待,培养良好的习惯。

报任少卿书(节选)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译文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夏雨雨人

汉·刘向《说苑》

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译文

孟简子担任梁国和卫国的丞相,后来犯了事出走齐国。齐国国相管仲来迎接他,问他:?你当丞相时,你家里有多少门客??孟简子说:?有三千多人。?管仲说:?现在有几个人跟来了??回答说:?只有三个人。?管仲问:?为什么这样呢??回答说:?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钱葬,我给他葬了;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没钱葬,我也给葬了;一个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帮了他,後来人被放出来了。所以这三个人跟来了。?管仲上车说:?唉!我一定会衰败的,我不能像和煦的春风一样吹拂在人身上,使其倍感温暖,我也不能像丰沛的夏雨一样降临在人身上,使其免受干旱,我一定会衰败的。?

附录:对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此联独具匠心,巧用一字同音异义之妙。联内四双叠字,皆分别一是名词,二是动词。上下联两短句,都两两成句中对,末一字又为同一字,确是新颖别致、音韵灿然的妙联。两句均为文章中常见成语,上句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下句出《说苑〃贵德》。

3

杨震四知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杨震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臵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厚重的吗??

试笔自书

宋·苏轼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译文

我刚到海南时,环视天水相接,无边无际,凄然感伤,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这个岛呢??过一会儿想,天地本是在积水中的,九州也是在大瀛海中,而中原也是浮在海中,如此想来,有谁的一生不是在岛上度过的呢?倾覆一盆水在地上,草芥漂浮在水面上,一只蚂蚁趴附在草芥上,茫然不知该往何处。一会儿水干涸了,蚂蚁径直离开,看见它的同类,流泪哀叹说:?差点不能与你相见啊。?它哪里知道只是俯仰的瞬间,就有四通八达的路呢?想到这些可以博得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同客人饮薄酒小醉,信笔书写在这纸上。

王者何贵

汉·刘向《说苑》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便仰起头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百姓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它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它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它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它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孙叔敖纳言

4

汉·刘向《说苑》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意见),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您说的太好了,我记住了。?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悦,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佳山秀水被仁德之人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 5

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通“聚”)人于萑苻(huán、fú)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qì)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通“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qiú),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译文

郑国的子产得了病。他对子太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水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就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难以实施。?子产病数月后死去。

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政策。郑国因此很多盗贼,他们从沼泽地招集人手。太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不会到此地步。?发步兵去攻击沼地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灭,盗贼才稍微被遏止。

孔子说:?好啊!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诗经》中说:‘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小休息啦;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这是施与民众以宽厚啊。‘不要放纵奸诈,用来防范邪恶;遏止盗贼肆虐,恶毒是不害怕美好的。’这是用刚猛来纠正啊。‘宽柔对待远方的民众能够使大家亲近,这样来稳定我们的王朝。’这是用和缓的政策来使民众平安祥和啊。《诗经》还有说:‘不争斗不急躁,不刚猛不柔弱,实施政策平和,所有的福祉汇集过来。’这是和平的极致啊。?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哭泣道:?他是古代圣贤继承人啊。子产继承了古人仁爱的遗风啊?

四维

《管子·牧民》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译文

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只有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四顺

管子·牧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 6

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译文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夫子奉教

《孔子家语·观周》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孔子曰:“敬奉教。”自周返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译文

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君子慎其处

《孔子家语·六本》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相处,(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但本身却也有鱼的腥臭味了;放丹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放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因此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7

周公诫子

韩婴《韩诗外传》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君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就像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佑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得天下有道

《孟子·离娄上》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译文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天下大同

《礼记·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8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尚行尚义

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篇》

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也。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廉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三王,尚行者也;五霸,尚言者也。尚行者必入于义也,尚言者必入于利也。义利之相去,一何如是之远耶?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干身,不若尽之于心。言之于口,人得而闻之,行之于身,人得而见之,尽之于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聪明犹不可欺,况神之聪明乎?是知无愧于口,不若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若无愧于心。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既无心过,何难之有!吁,安得无心过之人,与之语心哉!

译文

天下将达到大治,社会秩序稳定,那么人必然是崇尚爱好行为正确的;天下将要混乱,社会秩序动荡,那么人必然是爱好花言巧语、华而不实的言行。崇尚爱好行为正确,那么就畅行务实忠厚的社会风尚;尚好花言巧语,那么诡计多端、奸猾、华而不实的不良社会风气就会出现。天下将达到大治,社会秩序稳定,那么人必然是崇尚爱好正义、公义、大义的;天下将要混乱,社会秩序动荡,那么人必然是爱好得到好处、利益的。崇尚爱好正义、公义、大义,那么谦让的社会风气就会畅行。爱好得到好处、利益,那么争权夺利的现象就会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古时候的三王,是崇尚行为的人,春秋五霸,是崇尚言语的人。尚行就必然入于义,尚言就必然入于利。一个?义?字、一个?利?字是相对立的概念,一字之差为何意义相差甚远到这种程度呀?是否知道这样的道理:挂在嘴上说的话,不如去身体力行;心是人思维的地方,要身体力行的事情是要先尽心去考虑好的。一个人说的话,别人是可以听到或者听到消息的传播;一个人做的事情,别人可以看到;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地做好事,无愧于心,神灵都会得知你的好。人的聪明程度,犹然不可使用欺瞒的办法,况且众人有离地三尺有神灵那样聪明的说法呢?是否知道这样的道理:无愧于自己说的话,不如无愧于自己做的事情;无愧于自己做的事情,不如无愧于自己的心。慎言的结果是没有嘴上的过失,那就不会影响到你;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过失,在于认真地考虑时没有发生过失。既然考虑中没有过失,那何来的灾难?天哪!那里可以得到没有思维过失的人,而和他倾心交谈呢??

鸣鹤在阴

《周易》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 9

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译文

?鹤在树荫中鸣叫,幼鹤应声附和。我有美酒,与你同享。?孔子说:?君子住在家中发表言论,如果说得好,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响应,何况近处的人呢?坐在家中发表言论,如果说得不好,那么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背离,何况近处的人呢?言论出于自己,影响到民众;行为产生在近前,远处也有反应。言论和行动,就像君子的枢机,枢机一发动,就决定着君子的荣辱。言论和行动,是君子用来影响天地万物的手段,难道能不慎重吗??

天道犹张弓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天道即如拉弦开弓,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抬高一些,拉得过满就适当放松,拉得不足就适当使劲。天道是减损有余的来弥补不足的,人道却是减损不足的来供奉有余的。谁能减少有余以供奉不足?只有求道、得道的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决不乐意显示自己贤能的功名。

谋攻

《孙子》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

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题画?竹

10

郑燮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译文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臵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

靳秋田索画之二

清?郑燮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因此这是何等优雅风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译文

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 11

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蜃说

宋·林景熙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译文

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的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

庚寅春末,我在海滨躲避敌寇侵扰。一天吃午饭时,家中仆人跑来报告一件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觉得非常惊异。?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陈家主人派遣仆人邀请我。到了海边,我和陈姓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浩渺大海中,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叠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有如一座人口多、面积广大的城市,几十万幢房屋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紧靠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分别在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边的饰物很分明,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站着像人的,有散去像兽的,有的像飘扬的旌旗和瓮盎之类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黄昏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景象在哪里呢?大海还是一如往常。沈括在梦溪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往往像这样,我因此才相信。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高耸入云的宫殿楼台不计其数!时运一去,朝代更换,这些宫殿楼阁都被荡成焦土,化为尘埃,这也是一种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

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 12

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译文

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译文

林生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四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林生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

林生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渔 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13

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 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正气歌序

南宋·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cuàn),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逐,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qīng hùn)、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渗,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闻,于兹二年矣,无恙,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译文

我被囚禁在大都,关在一间土牢里,这间土牢宽有八尺,深约三丈二尺,单扇的门又低又小,窗子又短又窄,地势低洼而黑暗。在这炎炎夏日,各种气味聚集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入汇集到这里,床铺和桌子都浮了起来,这就是水气;大雨后满室泥泞,经过半天蒸发浸泡后,更加糜烂,这就是土气;天气忽然放晴而燥热起来,然而牢房闭塞,四面不通风,这就是日气;在屋檐下升火烧饭,使室内更加炎热,这就是火气;囤积在仓库的米粮腐烂了,阵阵臭气四溢逼人,这就是米气;囚犯肩并着肩挤在一起,身上污垢发出腥臊般的恶臭,这就是人气;有时从厕所、死尸、烂鼠等处散来各种混杂的恶臭,这就是秽气。这几种气味加起来,遇到它的人很少不会病倒的。而身体衰弱的我,生活在这里,到现在已经二年了,幸好没有生病,这大概是有所修养才能如此吧!但又怎么知道我所修养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孟子所说的:?我擅于培养自身所具有的浩然正气。?这土牢中有七种恶气,我的浩然正气只有一种,用一股正气抵抗那七种恶气,我还怕什么呢!何况这浩然之气是天地间的正气啊!于是作《正气歌》一首。

工之侨献琴

明·刘基

14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作为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个琴)不古老。?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雕;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春夜宴桃李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飘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羞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了,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豪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有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圬者王承福传(节选)

韩愈

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徧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於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译文

五谷,是经过耕种才能生长的。至於布和绸,必须养蚕和纺织才能织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所必须的东西,也都是要靠人力能制成,我都仰赖这些东西过活。然而人不可能所有的 15

事都自己做,应该各尽其能以互相帮助生活。所以做国君的,是治理我们让我们得以生存的人,而百官是辅佐君主奉行教化的人。责任有大有小,每个人各尽其能,就像各式器具各有它的用处一样。只知道享受食禄却懒於做事,必定会遭到上天降下的灾祸。因此我一天也不敢放下镘而去游荡玩乐。涂饰墙壁是简单的技能,可以尽自己的力气去做好,又确实是有用的事。拿了应得的工钱,虽然辛苦却能无愧,我的心是安稳踏实的。人的力气容易勉强使劲,并做出成效,但是人的心智,却是难以勉强而显聪明才智。因此劳力的人,被人役使;劳心的人,役使别人,这也是应当的。我不过是选择那些容易做又於心无愧的事情去做罢了。

16

更多相关推荐:
古典人生经典处世名言

古典人生经典处世名言人生在世风云莫测激烈的竞争感情的困扰亲朋的离合疾病的折磨仕途的坎坷意志的失落生命之厦随时将受到撞击的考验浏览先贤典籍体会人生在世多多领会中华民族经典人生处世名言根据自己的人生悟觉加上网络的信...

中国古代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治学问题时曾借用三首宋词的意境加以形象地表述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3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3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39众里寻...

中国古代经典名言经典诗词

中国古代经典名言经典诗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孟郊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范晔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老骥...

古代经典名言

古代经典名言,内容附图。

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教育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上教育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上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五百句古代名人名言经典词句经典诗歌

五百句古代名人名言经典词句经典诗歌四30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0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30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30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305师者所以传道...

经典励志名言警句________中国古代篇

经典励志名言警句中国古代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中国古代的百句经典名言

中国古代的百句经典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500句千古绝唱古代名人名言经典词句经典诗歌

500句千古绝唱古代名人名言经典词句经典诗歌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附译文)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附译文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古典经典语录(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