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时间:2024.4.27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我自吟诗我自清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曾杨才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名为《天涯》的五绝,时常出现在蒋勋先生的画作里。第一次看到时,我很惊讶蒋勋先生的佛性禅心:山光日影,鸟语花香,淡淡斜斜,尽入眼底。后来知道,这诗是唐代李义山的作品,我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回读书社指定要看《蒋勋说唐诗》(中信出版社20xx年版)一书,我细读一过之后,了解到这本《说唐诗》,是从美学与文学的角度来引导欣赏唐诗的美学意蕴:画面感、唐代诗人的生命与宇宙观。在蒋先生的眼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黄金时代,其独特的灿烂与华美仿佛人生命的一次出走,一次度假,一次异于汉文化传统农业文明的狂放与豪迈,与异族之风韵类同。他从铺陈唐代的整个大背景开始,然后重点放在'一篇五人'之上,最后以唐代诗歌形式的完美、成熟收束。'一篇'即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五人'是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以及晚唐的李商隐。其间,谈到唐代诗人大宇宙观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流露的骄傲、自负时,还花了一些篇幅谈到陈子昂。

作为画家和美学家的蒋勋先生来说唐诗,完全属于跨界之作,对诗篇的解读虽偶有妙思,但鲜有个性和创见(很多见解就是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和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里的结论,读来实在也没有什么深度和新意),然而就因为跨界和蒋勋先生的名声,却带有很强的普及性,读的人反而很多,对闲人读诗词的确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是,我合上书本细思,却只是鲜明地感受到四个字:'美言不信!'内容、表达上纰漏之多,大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一类煞风景之感。古人云:'开卷有益',真的是开什么卷都有益吗?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书籍如汗牛充栋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审视阅读呢?这就很有说说的必要了。

下面我们先来看些蒋勋先生信口开河的例子:

'滟'是什么?是日光或者月光在水波上的反光,这个字本来是水字边,又加上一个形容花的艳丽的字。(第33页)按:滟,水波流动貌,或水满或水满而溢出。何时成反光了?这个字难道还有不是水字旁的么?而且'艳'字本也不是形容花的艳丽的,是鲜艳、漂亮之意,是用来指美女的。后引申指色彩鲜明或指有关爱情方面的事。

'甸'是被人整理出来的一畦一畦的圃,就是田。(第35页)按:甸,古指郊外(古时外城称郭,郭外称郊,郊外称甸)。咋就成田了呢?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凝睇’就是忍住眼泪。'(第176页)按:凝睇,定睛看也。广东话中说'看'还用睇字,啥时就成了眼泪了呢?

这些对字词基本意思的解释,望文生义,随意挥洒,令人生畏。

再如对仗音韵方面的,随手挑几处:

'卷不去'与'拂还来'是非常好的两个对仗,只有唐诗才会有这么讲究的对仗关系。'白云'和'青枫'也是对仗(指'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两句):颜色对颜色,名词对名词。(第42页)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怎么成了'两个对仗'?只有唐诗讲究对仗么?注意'只有'二字!难道宋诗什么的就不讲究对仗了哈?还有,'白云'和'青枫'句对仗么?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非常对仗的句子,形容女子的美。(第167页) 不是连小学生都知道,'回眸一笑百媚生'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对么?

'悠'韵、'愁'韵、'楼'韵大概是古代诗人用的最多的韵,因为这个韵部的字都很漂亮。你不相信可以看看喝酒的'酒',发愁的'愁',秋天的'秋',上楼的'楼',这些放在一起已经很像诗了。(第39页)按:这几个是韵脚字,全属于'十一尤'韵,有那么多韵部么?而且这是用的最多的韵么?诗人喜欢用的韵,难道不是因为情感或韵部宽的原因而是因为字漂亮么?蒋勋先生在这儿似乎随意发挥了。其实,韵字是有声音意义的,而'四支''七阳''一先''八庚''十一尤'等韵部,古人写诗喜欢用,是因为宽韵罢了。

'江潭落月复西斜'中的'斜'字在古代是开口韵,这里押的是'发花'韵(第45页)按:上平声'九佳'韵,下平声'六麻'韵,合称'佳麻'韵,何来'发花'韵?况且'发'是入声字,怎能与'花'同韵?

讲古诗而没有严谨的遵守格律和音韵方面的知识,只是任意地满嘴跑火车,越普及,读的人越多,就越贻害无穷啊!

文化方面的差错也有很多,我继续从他讲的《春江花月夜》和《长恨歌》中举例: 初唐时,还有很多五言、四言、六言夹杂的诗句出现,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初唐诗人王勃,他最有名的《滕王阁序》,我想大家在教科书里可能都读过,他写:'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是四言,'谁悲失路之人'是六言,'萍水相逢'是四言,'尽是他乡之客'是六言,还是在用'四六'的形式,这是魏晋南北朝的诗人琢磨出来的规矩和结构,一直延续到初唐。(第27页)蒋勋先生说的是诗的演变吧,竟然拿一篇赋文来做依据!这是哪儿对哪儿啊,连文体都不弄灵清,夫复何言?可偏偏就是《滕王阁序》后面的《滕王阁诗》,却是一首转韵的完整的七言诗,其实这就已经是自打嘴巴了。

再看下一句:直到《春江花月夜》出现,我们看到一个很完整的七言诗的形式。(第27页)要说七言诗完整的形式,汉武帝的《秋风辞》,曹丕的《燕歌行》不就是么?要说完整而完美的七言诗,就初唐时期,在张若虚之前的就有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王勃的《滕王阁诗》,杜审言的《渡湘江》,以及引领了曹雪芹创作《葬花吟》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等名篇,与张若虚同时代的沈佺期、贺知章等也都有许多七言杰作,难道能说《春江花月夜》就是七言形式上完整的作品么?

'温泉水滑洗凝脂'我们看到了文学史上非常少有的对女性肉体的直接描述,'凝脂'这两个字,大概不是会被经常运用的。也很少会被男子拿来形容女子的身体。(第168页)早在《诗经 卫风 硕人》里就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了好不好!而且从宋代的话本始,及至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里,哪一个不是喜欢用'肤如凝脂'来形容女子的呢? 这只是我仅在两篇以张若虚和白居易为主题的演讲中摘举的例子,其实在书中,王维和李白也都十分受伤。歪曲史实,整蛊国籍血统等等,真是兴会淋漓啊!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学友们只要去翻翻书,都显而易见的。在本书里,蒋勋先生总是喜欢将个别说成普遍,将一次说成永远。说者口滑,听者耳顺,效果呢,的确蛮不错的。至于文外之旨,生命美学,那你就听他掰下去好了。

诸位,像这样不严肃的演讲,不严谨的写作而成的书,我认为不读也罢!

那么,我们该读些什么书呢?我以为,我们读书,研究文化和文学,首先要会做加减法!先做加法,后做减法;30岁前做加法,30岁后做减法。加法重要,减法更重要,也更为艰难。减法难做,是因为我们曾经处于文化匮乏状态,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不存在敢于大胆取舍的心里高度;其次,缺少品鉴高度,青年一代多无法顺利阅读中国文化的传世经典,整个社会的文化也愈来愈堕落无底线,许多浅妄之徒的作品都显荣一时、哄传一时了。更有些所谓的'专家'跨界反串,赚足眼光,但多是人云亦云,

甚或纰漏百出。诸如此类。

但是,只要是精神文化,绝对是有品级上的高低之分的,这是文学的高贵之处!记得《红楼梦》中林黛玉曾推荐香菱去读王维、李白、杜甫三个人的五律、七律和七绝,他们三人就是唐诗的三座高峰,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的: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因此林黛玉才推荐香菱去读他们诗集。所以,在我们这个应该做减法的读书年代,一句话:必须读原典!读高品级的中国文化、文学经典原著!读书人要从当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装扮中逃离,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从《诗经》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以及其他文学星座的苍穹之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原典呢?

我认为,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十讲》中就曾提出:'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吟诵,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生命活态,它能深化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古典诗词文赋包含了很多文字本身所没有的意义,但这些意义是附随作品的声音一起流传的。吟诵不仅有旋律、节奏、结构,而且声音之高下、强弱、长短、清浊,这一切都是用来表达理解的。古人的心态、情绪、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古人作诗时,往往一边构思,一边吟哦推敲作品的音节的。100年前,每个读书人都会吟诵,只有吟诵,才能分辨出哪个字音最美,阴声阳声哪个最好。所以诗都是'吟'成的。你看,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终日歌吟如狂叟'……因此,作为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特有传统方式的吟诵,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

有书友可能会说:'我们朗诵多美啊,何必要吟诵呢?'其实这不是声音美不美的问题,而是对不对的问题。吟诵与朗诵的区别,在于吟诵是汉语自古以来的读书腔,是读我们的声调型语言的,是正确的,而朗诵是话剧腔,是读重音型语言的,读现代文合适,读古典的诗词文赋就矫情了,读不出文气和诗韵。所以古典的诗词文赋要吟诵,而不是朗诵。

其实,用吴语吟诵诗词是最佳方式(当然,粤语、闽南语也好),因为吴语完整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入声词发声急促有力,实乃'汉语之骨'.如果用吴语和普通话分别读一遍杜甫的《佳人》,岳飞的《满江红》或李清照的《声声慢》等,很明显可以感觉到,吴语念得更有力,更押韵,更符合原词的感情特质。这是因为原词用的是入声韵,只有念出这些入声字,才能充分表现出词的声情。其实,一直到民国以后的'老国语',都保留了入声字的,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保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可惜自推行普通话后,取消入声,人为造成与古代文化的割裂,传承两千多年的雅言消失,'兴于诗'的传统也难以恢复,这是中国文化躯体上斫深见骨的伤痕。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什么?'本'就是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的各种活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等,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核心的。我们的读书吟诵,写诗写文章,也都是为了修身,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为了活出人的本色!最后,让我用大荆话为大家吟咏一首古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作者:曾杨才(三禾读书社第七小组)


第二篇:读古诗词有感


读古诗词有感

李学梅

近日在与喜好诗词的友人聊起古诗词,感触颇深。古诗词意境深远,至情至性,让我由衷喜爱。

古诗词用词考究,寥寥几个字就勾画出一幅极美的画面。范仲淹的《苏幕遮》起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真是佩服。古诗词很多很有意境,读着读着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只用二十八个字,寥寥数笔就勾画一幅悲绪四姨的游子思归图,成为“秋思之祖”,给人以震撼。

古诗词善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寄情于景,这是古代诗人的高明之处。杜甫的《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在古诗词中留下了多少抒情名句,让人每每读起总是引起共鸣。或是柔情百结,或是潸然泪下,或是徒增惆怅。同样写思人的,有浓的化不开的相思,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有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为千古绝唱。

这些古诗词的名句,令我心驰神往,感性的我也常常流连在它们的字里行间,有时兴之所致,我也会偶尔写写诗,填填词,仿照秋思我写了首《天净沙 春游女郎山》,写出了我那天兴之所致,到女郎山挖野菜时所感受到的春天女郎山的静谧与美好。读了《浪淘沙》,我突然想到我与同学聚会的情景,那种“聚

散苦匆匆”的感觉触动了我,于是我也谢了收《浪淘沙 把酒祝同窗》,呵呵,虽然写得不好,有些稚嫩,甚至拙劣,可我仍然会沉迷其中,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爱好吧。

更多相关推荐:
读一本书读后感

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灵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飘零感情生命的沧桑与美丽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蒙蒙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透过杨柳杏花我们可以看见远方有青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应该说是被书名吸引就选了这本书决定看看首先在阅读心态上作者强调要主动地积极地自我要求地读书作者认为在阅读书籍选择上反对博览群书认为读书在精不在多提出书籍的金字塔只有金字塔上层的书才值得精度其...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挤出时间读点书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偶尔遭遇好书一个人与一本书之间冥冥中有一种缘份读书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是由于...

读一本书读后感

读一本书读后感篇一名人传gt读后感罗曼罗兰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理想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

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

练就读感功夫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博才学校陈学军我的女儿也是位小学生前段时间她在读一本书叫做时代广场的蟋蟀有一天我看到她吃饭的时候泪眼婆娑原来是被书中描述的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打动了我表扬她读书很认真她还很不好意...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我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做我可以抱你吗宝贝这本书中讲的是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本文主要讲了王家的俩个孩子一个叫王家点点和王家保保其实王家点点并不是王家的骨肉她是从福利院抱来的长的是斜视兔唇...

一年级暑假读一本书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书的名字叫逃家小兔故事主要讲的是可爱的小兔和妈妈展开的一场妙趣横生的捉迷藏游戏不管小兔逃到哪里妈妈都能找到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于是妈妈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篇一自动自发gt读后感一本好书就象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诸多启示自动自发就是这样一部励志佳作它涵盖了勤奋忠诚敬业自信等内容是指导我们正确对待工作和学习的一位良师益友当读完自动自发后感觉...

读一本党的书籍读后感

中国共 产 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中国共 产 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读后感前些天读了中国共 产 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对中国与民间组织关系有了一定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间组织出现了增长高峰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

读一本历史书的读后感

谈看一本历史题材书的读后感作品简介著作名称lt民国就是这么生猛gt作者雾满拦江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内容简介作品开篇言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蹦就会轰然倒塌面对如此危急局势各色人等...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

关于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外汇管理科赖雅菲爱的教育作者为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

读一本书读后感(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