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的意思

时间:2024.4.20

孔子名言的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qīqī)。

释义: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君子的胸怀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无怨无悔;如春风吹拂,象秋月挥洒,看山河大地阳光明媚。而小人却愁肠百结,怨天尤人,心胸狭窄,猜疑嫉妒,视人生如坟场地狱。

1、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习了知识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很快乐吗??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子曰:“知①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注释:①知:动词,知道、领会的意思。后面三个“知”也一样 ②知:名词,知识、学问

译文:孔子说:“知道了就是知道了,而不要假装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不要假装知道。这就是知识,就是学问啊。”

孔老师最讨厌那些不诚实的学生,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嘛,躲躲闪闪地的多没意思!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我们有的同学就是,老师上课提问的时候,知道了也不敢举手,点名要他回答时也是心惊胆颤的,好像讲台上站的是萨达姆一样;下课跟同学讨论问题时,马上又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不知道也要装作知道——打死也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其实学海无涯苦作舟啊,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知道那么一点知识,那是我们的收获;不知道的,那也不是我们的耻辱——谁能保证自己样样都知道呢?爱因斯坦就不懂得说汉语!我们的孔老师就是这么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他年轻时在鲁国做事时,每次去周公庙祭拜的时候,事无大小他都要问个清楚明白。于是就有人讥笑他:“哇,这就是那个叔梁纥的儿子啊,还说他精通礼仪呢!每次来这里都问这问那的。”虽然那时还没有广播电视,但这话还是传到了孔老师的耳朵。孔老师听了一不生气,二懊丧,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不知道就问嘛,这才符合礼啊!如果不知道又不去问,那怎么会懂得礼呢?”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有孔老师这种学习态度。不知道而装作知道,那是虚荣;知道而装作不知道,那是故弄玄虚,两种态度都不利于我们的学习,所以,要记住孔老师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学习与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积累与知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2.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

恒心与毅力: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谚语)

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在印度学习14年,44岁步行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经书。

4.世界名著:几十年写成一本。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 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

珍惜时间: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美*富兰克林)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1.欧阳修平生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环境对人的影响

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

2.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1.范仲淹为了读书学习,每天晚上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几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块,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4、贝多芬拼搏成长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2

5、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反例:

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八、积累

3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8、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十三、好问

对不解的问题积极发问。勤学与好问总是联在一起的。

1、学而知,问而广。

2、不耻下问

3、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4、“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郑板桥

5、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第五册《怀疑与学问》)

4


第二篇:孔子的名言2


2010-10-10 11:09 热心网友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孔子的名言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 评论

2010-10-10 22:08 xiaozibite | 二级

学而时习之[1]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

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

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

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

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

孔子的名言2

来廓大人。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今人杨伯峻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亦自弃其德也。”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论语新解》)

| 评论

2010-10-11 13:03 asdfssas | 一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评论

2010-10-12 19:00 热心网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名言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评论

2010-10-12 19:30 热心网友

、偶怕【】gjpgohij0.f09

| 评论

2010-10-21 19:08 热心网友

ZC型支持最新创作出现场

| 评论

2010-10-23 10:48 超级可爱小妮妮 | 二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查KONGZI999666@CN.COM

| 评论

2010-10-23 13:32 热心网友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评论

2010-10-24 16:55 热心网友

温故而知新

| 评论

分享到:

推广链接 喝木瓜汤丰胸 A变D 无效退款

红酒木瓜靓汤正品直销 假一罚十, 火爆抢购,点击订购!.(四大承诺,权益保障 ! ! !24小.. jianfei./400-688-4658

喝木瓜汤丰胸 产后妈妈的选择

安全丰胸,无副作用,全国免费送货,无效退款!! /400-625-3868

更多相关推荐: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德不孤必有邻6礼之用和为贵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9知者不惑仁者不...

有关孔子的名言

有关孔子的名言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4见得思义5学而不思...

孔子的75句名言及注释

孔子的75句名言及注释正心修身篇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孔子名人名言及解释

孔子经典语录收藏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答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答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

孔子经典名言解读

孔子经典名言解读提起孔子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我可以说是读着论语长大的从孔子的经典名言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受益非浅立志篇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选自于论语子罕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

无法无天工作室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由名人名言网特别编辑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

孔子的名言2

20xx10101109热心网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

作文素材——圣人孔子的名言名句

作文素材圣人孔子的名言名句正心修身篇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

孔子的的名言

孔子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知之为知之不...

孔子经典名言75句

孔子经典名言75句正心修身篇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2子...

关于孔子的名言52条

关于孔子的名言52条1其使民也义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7放于利而行多怨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孔子的名言(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