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虻不死

时间:2024.5.14

陈虻不死(2009-04-26 14:38:53)

标签:杂谈

陈虻不死

20xx年,我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陈虻”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的尖叫的时间。

“谁?”

“中央台的陈虻”他听着挺意外“我没给你讲过课?”

“你哪个栏目的?”

“嘎??我东方时空的,想跟你合作一个节目”

我俩在梅地亚见了面,他坐我对面,翘着二郎腿,我也翘着。

“你对成名有心理准备么?”

哟,中央台的说话都这么牛么?我才二十三四岁,不服得很“如果成名是一种心理感受的话,我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有过了”

“我指的是家喻户晓式的成名”

“我知道我能到达的高度”

“你再说一遍?”

“我知道我能到达的高度。”

他都气笑了。

“你对新闻感兴趣的是什么?”

“新闻当中的人”

可能是这一句,让他最终接受了我,但就从这一天开始,我跟陈虻开始了无休止的较劲。 “不管你到了什么高度,你都是一只网球,我就是球拍,我永远都比你高出一毫米”他最后说。

切。

他待人律已的严苛谁都知道,我记得学锋跟我说,每次被陈虻骂,“轻生的心都有”——“因为他说的都是对的”。

我刚做新闻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蒙的,他在南院吃饭,大家从电视上正好看见我的节目,他立刻打电话给我“有人说,这样的人还是陈虻招的啊?你可别让我丢脸”。挂了。

后来他看我的确很吃力,每天在工作上花很长时间想着怎么问,但是连自信也没了,倒是对我耐心点了“你得找到你的欲望”

“我不知道怎么找”

他说“你要忘掉自己,才能找到欲望”

我拧巴着“怎么才能忘掉自己?”

“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

他的意思是让我回到常识中去,别一坐在主持台上就不是人了。

我真是一期一期问我妈和妹妹,后来直到我去了现场,尘土满面坐在地震的废墟上采访灾民,新闻象一盆水兜头浇下,我才理解了他说的忘我和欲望是什么。

“去,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他说。

“做节目什么最重要?”我问他。

“逻辑”

逻辑有什么了不起?我在心里翻白眼。

“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

我那个时候喜欢花哨的东西,小女生式的新闻观。

“这种东西不可忍受,矫揉造作”。

小女生血上头,眼泪打转。

他还继续“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是最可怕的”

后来我才理解了他,阿城谈到陀思妥也夫斯基,他说别的作家遇到事物,往往都绕过去了,但是陀“穿”过去了。

他说“这需要一种非常笨重又锋利的力量。”

陈虻就有这个力量。别人往往要靠对事物的比方,暗示来达到接近事物的本质,这也是一种高明。但陈虻从来不绕,他就是穿过去。听他说片子,他说的东西,都是大白话,别人不会听不懂想不到,但听他说,就是真痛快。

后来再看周其仁谈产权制度的书,非常抽象的事理,写来酣畅淋漓,也是那种极其痛快的感觉,我当时想到陈虻,明白他的力量就在于逻辑。

这个逻辑,实际上就是“真”,是“穷尽事理”。

“要宽厚”他从一开始认识我说到最后一次,因为他老说“既然文如其人,为什么不从做人开始呢?”

我拧着“你不要用李XX那套真善忍的标准来要求我”

“你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记者,就必须这样”

“我不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记者,我只要作个合格的记者就可以了”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因为这是我的生活”

“可是我说的是对的”

“我不需要完美”

??

每次谈,我都气急败坏-----有这样的领导么?你管我呢?

过阵子明白点的时候,腼着脸再回去问他“人怎么才能宽容呢?”

他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么?”

后来我做节目,常想起这句话“你理解吗?”,才明白他的用意-------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宽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我去调查,他就说了八个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现在他走了,我才明白,耕耘本身就是收获。

七年前,我赶上时间在东方时空开的最后一个会,时间坐在台上,一声不吭,抽完一根烟,底下一百多号人,鸦雀无声。

他开口说“我不幸福”

然后说“陈虻也不幸福”

他是说他们俩都在职业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性命,不能轻松地把职业当成生存之道。 陈虻对我说过“成功的人不能幸福”

“为什么?”

“因为他只能专注一个事,你不能分心,你必须全力以赴工作,不要谋求幸福”。

他是拿命来做事的,但我不认为他的职业理想是英雄主义式的,他不是想建功立业,他的独立思考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知识分子。

我写博客的时期,他说过一句话,“要服务,不要表达”是说不要以优越感自居,媒体的平台不是用来表达个人见解与思想的,是提供观众事实与信息,让他们来思考的。

我受教于他,一再重复这句话,理解了为什么康德说启蒙只是自我的觉醒,不是传教士式的自上而下的教导。在他身上,我理解传媒这份工作所为何来--------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个公共空间,让不知者知情,让无声者发言,让异见者表达,让争论者自由。

他尊敬这个职业,忠诚于事物的本质规律,他和这个世界的诸多冲突,并非因为他尖刻或者狭隘,只是因为真与伪是大敌。

他在病中,我一直不知内情,只是给他发着短信,尤其在困境时,常常想到他。

因为过去总是有他,看着我,嘲笑我,打击我,他从不夸我,但我知道他一直注视着我。 连偶尔楼梯上擦肩而过,我拍他一下肩膀,他也要总结,“你现在成熟了,敢跟领导开玩笑了,说明你放松了”

我哈哈笑。

但是,讨厌的是,他永远是对的。

八年来,我始终跟他较着劲,他说什么我都顶回去,吵得厉害的时候,电话也摔。

今年教师节,我给了他发了一条短信,说“好吧,老陈,我承认,你是我的导师,行了吧?节日快乐”

在精神好的时候,他的短信回得很长,说他在深夜里好象能感觉得到舌头上细胞一层层滋长出来,头发荏子拱出头顶,说“饿的感觉真美好”。

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也一直大睁着眼睛,没有麻木和畏缩过,他跟我说过“人可以被打死,不能被吓死”。

是他要求医生不要抢救的,他想有尊严地离开。与他告别时,我握住他的手,温暖柔软。这是八年来,我第一次与他如此亲近。

很久以前,陈虻对我说过,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了记忆,或者没有人来印证你的记忆,那等于死亡。

我曾经对他的死感到愤怒,现在不了。

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上,他始终向真而生,没有泯灭过自己的心灵,并非因为他的道德,而是因为他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他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标准和灵魂。

他的丧失,我们将要用漫长的时间来体会。

但是,只要我们心存对他的记忆,陈虻不死。只要我们不因为恐惧而变成我们最初反对的人,陈虻不死。只要我们尊敬和坚守这个职业的标准,陈虻不死。只要我们仍能在一个片子中投入我们的泪水,情感和生命,陈虻不死。只要我们在人们都服从于错误和谎言的时候仍能站出来说“这不是真的”,陈虻不死。


第二篇:陈虻不死读后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习手册

任课教师

陈锡敏老师

chenximin@

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李睿聪2009201307

《陈虻不死,是他让我家喻户晓》读后感

先从形式上谈谈吧,这篇文章不愧是由传媒工作者写就:表述简明,线索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以最高效率渗透到心底,引起心灵的震撼,启发深层思考。

我受震撼,因为那个人,陈虻,为我指明了一个方向,想要活得有深度就要遵循的航标。

读后感,不如叫做“品后感”,因为读这篇文章时,我会被文中的陈虻吸引,下意识的反复品读,潜在的冲动驱使我去接近这个人。哪怕要付出成倍的时间,也绝对值得。

既然柴静把自身认识深化的过程体现在行文中,那我不妨也按着这个顺序解构一番吧。接下来我将斗胆进行批注,暂且借用一下我年少的轻狂吧。

20xx年,我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陈虻。”(这体现出意识位置的问题,陈虻已经把自己定位在导师和伯乐的位置,并且认为自己家喻户晓了,这种优越感的确令人反感,但随着交流的增多,会将反感化作敬服和感激。当然,前提是受事者有足够的觉悟,能够承受痛苦而获得成长。)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的尖叫的时间。(自恋倾向,可能是柴静的主观感受,从文章中传给我了,但那时那地的情景无从再现,我不敢妄下判断,只能说这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伏笔)

“谁?”

“中央台的陈虻”他听着挺意外“我没给你讲过课?”(自信的有志青年,刚刚走出老师的控制,哪会那么容易继续给自己找老师?)

“你哪个栏目的?”

“嘎??我东方时空的,想跟你合作一个节目。”(尴尬的开场,冤家式的师生关系)

我俩在梅地亚见了面,他坐我对面,翘着二郎腿,我也翘着。(要么是他习惯了,要么是同志童心未泯,还跟小孩子较劲)

“你对成名有心理准备么?”(这是下马威么?)

哟,中央台的说话都这么牛么?我才二十三四岁,不服得很。“如果成名是一种心理感受的话,我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有过了。”

“我指的是家喻户晓式的成名。”

“我知道我能到达的高度。” “你再说一遍?” (长者如何短时间内在年轻人面前树立威信?但从年轻人角度,太容易低头就没什么发展了。)

“我知道我能到达的高度。”

他都气笑了。(“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锐气似乎是能吸引长者的,哪怕这锐气里包含无知的轻狂,哪怕这吸引中夹带着反感与嘲笑)

“你对新闻感兴趣的是什么?”(考察人的兴趣点,就是考察人的潜能与未来)

“新闻当中的人”(能如此回答,是积累,是幸运)

可能是这一句,让他最终接受了我,但就从这一天开始,我跟陈虻开始了无休止的较劲。

“不管你到了什么高度,你都是一只网球,我就是球拍,我永远都比你高出一毫米”他最后说。

切。(马克思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解决矛盾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他们间的较劲,是双方的幸运,我们大学生的学习,也借助习题和课题)

他待人律已的严苛谁都知道,我记得学锋跟我说,每次被陈虻骂,“轻生的心都有”——“因为他说的都是对的”。(不是“他说的都是对的”,而是“他确定什么是对的之后才说”,对学锋而言,情绪与理智的抗争,会把真理深入到潜意识层面,所以收获更强。完全冷静坦然接受的学习方式是低效率的)

我刚做新闻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蒙的,他在南院吃饭,大家从电视上正好看见我的节目,他立刻打电话给我“有人说,这样的人还是陈虻招的啊?你可别让我丢脸。”挂了。(开局不错,晚受挫不如早受挫,早成功不如晚成功)

后来他看我的确很吃力,每天在工作上花很长时间想着怎么问,但是连自信也没了,倒是对我耐心点了:“你得找到你的欲望。”(我不放弃,我的老师才不会放弃我。我不怕走弯路,哪怕浪费些力气也不能断送掉未来)

“我不知道怎么找。”

他说:“你要忘掉自己,才能找到欲望。”

我拧巴着:“怎么才能忘掉自己?”(只有碰壁碰到崩溃时,才更容易接受这种玄之又玄的方法论,沙漠中的人,要的就是指南针)

“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走出自己,走向现实,打开门,找寻造车的方法)

他的意思是让我回到常识中去,别一坐在主持台上就不是人了。(旁观者的眼睛,就是我的天眼,成大器就要开天眼!)

我真是一期一期问我妈和妹妹,后来直到我去了现场,尘土满面坐在地震的废墟上采访灾民,新闻象一盆水兜头浇下,我才理解了他说的忘我和欲望是什么。(人的大脑对现实的开放程度是不同的,充分开放,才是灵感与思路的前提,才会有认知在)

“去,用你的皮肤感觉新闻。”他说。(多重感官刺激,高效用脑,对现实开放,这句话太有哲理了)

“做节目什么最重要?”我问他。

“逻辑。”(深刻来自系统的认知)

逻辑有什么了不起?我在心里翻白眼。

“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

我那个时候喜欢花哨的东西,小女生式的新闻观。

“这种东西不可忍受,矫揉造作。”(主观性过强地建设,构成自身千疮百孔的思维被公众抵触)

小女生血上头,眼泪打转。(血与泪,溶解了感悟,渗入我的内核)

他还继续:“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是最可怕的。”(有些时候,我宁愿被骂也不愿被排除在外,打入冷宫)

后来我才理解了他,阿城谈到陀思妥也夫斯基,他说别的作家遇到事物,往往都绕过去了,但是陀“穿”过去了。(我想读陀,我太空虚,要充实内核,如果说从前我的理解力不足以消化大师的思想,那么现在,该开始锻炼肠胃了)

他说“这需要一种非常笨重又锋利的力量。”(什么样的人能够拥有这种力量?少数孤独的哲人,周围缺少同类,苦闷地独自挖掘,提炼快乐,酿成烈酒,传给下一个时代)

陈虻就有这个力量。别人往往要靠对事物的比方,暗示来达到接近事物的本质,这也是一种高明。但陈虻从来不绕,他就是穿过去。听他说片子,他说的东西,都是大白话,别人不会听不懂想不到,但听他说,就是真痛快。(类比,比喻永远不会充分说明事物本质,只能是所谓诠释而已,而诠释永远是定义周围的马后炮。直接,不只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后来再看周其仁谈产权制度的书,非常抽象的事理,写来酣畅淋漓,也是那种极其痛快的感觉,我当时想到陈虻,明白他的力量就在于逻辑。(他的逻辑,是形象化语言的中枢神经,是表述的魂,这逻辑的基础是理性的头脑中的认识事物的逻辑。口乃心之门户,心到,口才能到。)

这个逻辑,实际上就是“真”,是“穷尽事理”。(对究极真实的执著追求,是对自身生命和意识的负责,人生的意义建立在对生活的理解之上)

“要宽厚。”他从一开始认识我说到最后一次,因为他老说“既然文如其人,为什么不从做人开始呢?”(君子务本)

我拧着:“你不要用那套标准来要求我。”

“你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记者,就必须这样。”

“我不要成为一个伟大的记者,我只要作个合格的记者就可以了。”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强势的控制欲,也是关怀的一种,其中似乎蕴含着一种精神的传承,以及对“精神失传”的忧虑)

“因为这是我的生活。”

“可是我说的是对的。”

“我不需要完美。”(你的标准,你承担的压力,为何要强加给我?好东西,未必每个人都想要,更不是每个人都能要的。但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它的好,就算认识到了也未必会承认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慎施于人!孰是孰非,岂有公论?精神的传承,靠眼光,靠精诚,靠缘分……)

??

每次谈,我都气急败坏——有这样的领导么?你管我呢?

过阵子明白点的时候,腼着脸再回去问他:“人怎么才能宽容呢?”(为什么问这个?谁不宽容了?从不同方面讲,结论恐怕不同吧。但究极宽容,毕竟不是迁就啊)

他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么?”

后来我做节目,常想起这句话“你理解吗?”,才明白他的用意——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宽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个人认为,道德一方面源于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期望,目的是乞求一杯羹;道德另一方面源于强势群体对全局的调剂,保证系统结构稳定,有秩序地运转,但道德的本体是什么?我还不清楚)

我去调查,他就说了八个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现在他走了,我才明白,耕耘本身就是收获。(耕耘有质,收获无形。)

七年前,我赶上时间在东方时空开的最后一个会,时间坐在台上,一声不吭,抽完一根烟,底下一百多号人,鸦雀无声。

他开口说:“我不幸福。”

然后说:“陈虻也不幸福。”(构成一对知己,才会战斗到今天还不绝望。不管是谁,有互动的精神支撑都比没有强,我看他们苦中有乐,是种幸福了,彼复何求?)

他是说他们俩都在职业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性命,不能轻松地把职业当成生存之道。

陈虻对我说过“成功的人不能幸福”。(这里成功之标准,恐怕要达到“三不朽”之境吧。但这幸福又像是世俗眼中的幸福。两者不在一个层面,怎么建立联系呢?哎——,这恐怕又要解释成“居高临下的意识”吧。或许,心底的平民意识并未彻底泯灭,残余的干渴的凡心在自然人层面呼唤幸福,但无法满足,只好用这句话压制尘心……)

“为什么?”

“因为他只能专注一个事,你不能分心,你必须全力以赴工作,不要谋求幸福”。(能够专注于喜欢的事业,难道还不算幸福么?有多少人不得不分心对付那些无聊的干扰而浪费生命啊!)

他是拿命来做事的,但我不认为他的职业理想是英雄主义式的,他不是想建功立业,他的独立思考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知识分子。(这有膜拜之嫌,把陈虻送上神坛。“大而化之又不可知,谓之神“)

我写博客的时期,他说过一句话,“要服务,不要表达”是说不要以优越感自居,媒体的平台不是用来表达个人见解与思想的,是提供观众事实与信息,让他们来思考的。(提供最上乘的原料,奉献给其他大脑去分析、去加工、去提炼、去转化……)

我受教于他,一再重复这句话,理解了为什么康德说启蒙只是自我的觉醒,不是传教士式的自上而下的教导。在他身上,我理解传媒这份工作所为何来——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个公共空间,让不知者知情,让无声者发言,让异见者表达,让争论者自由。(作为媒体人,真正能够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者,又有几人?大师常常在工作岗位上诞生)

他尊敬这个职业,忠诚于事物的本质规律,他和这个世界的诸多冲突,并非因为他尖刻或者狭隘,只是因为真与伪是大敌。

他在病中,我一直不知内情,只是给他发着短信,尤其在困境时,常常想到他。

因为过去总是有他,看着我,嘲笑我,打击我,他从不夸我,但我知道他一直注视着我。(夸人未必是善意的,有时甚至比嘲笑打击更具破坏性。陈虻把极珍贵的东西给了柴静——那是“人生中有限的注意力”)

连偶尔楼梯上擦肩而过,我拍他一下肩膀,他也要总结,“你现在成熟了,敢跟领导开玩笑了,说明你放松了。”(这领导真可爱)

我哈哈笑。

但是,讨厌的是,他永远是对的。

八年来,我始终跟他较着劲,他说什么我都顶回去,吵得厉害的时候,电话也摔。

今年教师节,我给了他发了一条短信,说“好吧,老陈,我承认,你是我的导师,行了吧?节日快乐。”(心里承认得远比嘴上说的早,因为有情趣在)

在精神好的时候,他的短信回得很长,说他在深夜里好象能感觉得到舌头上细胞一层层滋长出来,头发荏子拱出头顶,说“饿的感觉真美好”。

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也一直大睁着眼睛,没有麻木和畏缩过,他跟我说过“人可以被打死,不能被吓死”。

是他要求医生不要抢救的,他想有尊严地离开。与他告别时,我握住他的手,温暖柔软。这是八年来,我第一次与他如此亲近。(尊严,蔑视苟延残喘,要求生命的质量,也要求死亡的质量)

很久以前,陈虻对我说过,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了记忆,或者没有人来印证你的记忆,那等于死亡。

我曾经对他的死感到愤怒,现在不了。

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上,他始终向真而生,没有泯灭过自己的心灵,并非因为他的道德,而是因为他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他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标准和灵魂。

他的丧失,我们将要用漫长的时间来体会。

但是,只要我们心存对他的记忆,陈虻不死。(生命的横向延展)只要我们不因为恐惧而变成我们最初反对的人,陈虻不死。只要我们尊敬和坚守这个职业的标准,陈虻不死。(职业操守传承)只要我们仍能在一个片子中投入我们的泪水,情感和生命,陈虻不死。(有爱,才有创造)只要我们在人们都服从于错误和谎言的时候仍能站出来说“这不是真的”,陈虻不死。(“对真的信仰”的传承,)

(死而不亡者寿)

更多相关推荐:
经典语录--语不惊人是不休

语不惊人死不休37生活1伟大的交易需要三个关键因素1机会寻找投资机会2策略有效的投资策略3择时在正确的时间执行策略2小时候就一直纳闷儿红领巾不是钝角三角形么怎么能成为国旗的一角呢于是开始思考将国旗分割成红领巾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1

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左岸字体小中大灰蓝褐20xx1225分类风云印象标签人生感悟语录说话17147views借用杜甫老人家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作为标题想来诗圣不会见怪1无理取闹必有所图2幸福是个比较...

《豪斯医生》经典台词大叔语不惊人死不休

豪斯医生经典台词大叔语不惊人死不休DansMotherHowcanyoujustsittheremysonisgoingtodie你怎么能就这么坐在那边我儿子就要死了HouseIfIeatstandingupI...

语不惊人死不休——小学生作文妙语集锦 (超爆笑版)

语不惊人死不休小学生作文妙语集锦超爆笑版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你小学时的作文水平如何是否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想起来高中有一同学很NB上课打牌被发现后被要求写检查第...

20xx-20xx高中语文 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人文掌故话说大人大人这个词既指成年人又是封建社会对上级长官的称呼清朝嘉庆年间闽浙总督汪志伊去军工厂验收战船这位汪大人十分严厉下属见了都很害怕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于是地方上派了一个能说会...

语不惊人死不休6

语不惊人死不休6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语言有着它的魔力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大家的智慧今天没有归类整理就这样乱着大家注意思维跳跃有熊出没巧用橘子皮去...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博苑20xx062209365d56b7b40100j5nv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重点1理解炼字炼句的目的作用2实现语言简明连贯的方法教学难点对...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语言文字应用 6-1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

61一课内双基1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1写出本段中用得精彩的动词2这些动词刻画出了黑的人怎样的性格答...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语言文字应用 6-1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

61一课内双基1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1写出本段中用得精彩的动词2这些动词刻画出了黑的人怎样的性格答...

死神语录

就算在这个世界也会下雨你的心中混乱的话将会是多云你悲伤的话就会很容易下雨对你来说也应该算是明白的了吧在这孤独的世界中被雨所淋的恐怖如果是为了阻止那场雨的话不论什么力量我都会借给你能够信任我的话我不会让这个世界下...

死神经典语录

死神经典语录1TheDeathAndTheStrawberry黑崎一护正是因为我们看不见那才可怕2GoodbyeParakeetGoodNightMySista朽木露琪亚人们之所以能怀抱希望是因为他们看不见死亡...

死神アニメ342全日语台词

015002290220022302280230023902410242024602470250025403010304031503330344学校0355040304080413041504170419042...

不死不灭语录(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