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汕头一模“如何阅读经典”评分细则及优秀例文

时间:2024.4.14

20##年汕头一模“如何阅读经典”评分细则及优秀例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解读

1.关键词: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影响力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

古今中外的公认的名著在本次写作中可以列入“经典”的范围。

2.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关键词:经典+如何阅读经典(可选阅读经典的方法:读图+读原著+观赏视频+改编演出)

本次材料作文必须在“阅读经典”的范围内写作,否则视为离题。

学生所选素材必须属于“经典”范畴,要避免把对“经典”的理解无限泛化。

本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如何阅读经典”,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重点阐述阅读经典的方法,学生可以赞同漫画家、作家、影视家、表演艺术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建议,也可提出自己的个人建议,只要内容围绕“阅读经典的方法”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二、审题立意评判角度

1.切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如何阅读经典的方法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一等。

2.符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有关阅读经典方法的内容所占分量较少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二等。

3.基本符合题意:对全文只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对阅读经典的方法只字不提的文章,内容判为三等。

4.偏离题意:对内容完全脱离了“经典”的写作范围的文章,内容判为四等。

三.关于评分细则

1.全文在材料范围内行文,立意准确,观点鲜明,认识较为深刻,可判为切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一等(25—21)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一等(25—21)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一等(10—9)打分;

全文大部分篇幅在材料范围内行文,立意较准确,观点较明确,认识相对肤浅,可判为符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二等(20—16)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二等(20—16)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二等(8—6)打分;

全文一半以上篇幅脱离材料范围,立意似是而非,认识模糊,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三等(15—11)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三等(15—11)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三等(5—3)打分;

全文大部分篇幅脱离材料范围,立意不准确,可判为偏离题意,内容分可在四等(10—0)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四等(10—0)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四等(2—0)打分。

特别提醒:

(1)作文的内容、表达与发展等级应该是一个整体,需要综合考虑。评卷员浏览完考生作文后,应该有一个初步的“等级印象”——一等还是二等?二等还是三等?三等还是四等?要注意每个等级的边缘分数(21—20,16—15,11—10),内容与表达分别为21分,意味着是一等文;内容与表达分别为20分,则要落入二等文!同样,内容与表达分别为16分,意味着是二等文;内容与表达分别为15分,则要落入三等文!

(2)发展等级要敢于打分,不要受平时给分习惯影响,不肯给10—9分,既然认可内容、表达属于一等的文章,就应该在发展等级也给10—9分;除非是内容立意虽属一等,而表达有缺陷退到二等(20—16),这种情况下,发展等级才给二等分(8—6分);同样道理,二等文的发展等级一般也应在8—6分之间,除非表达有缺陷退到三等(15—11

分),发展等级才给三等分数(5—3分)。

2.题干中“上面的材料”明确指示了材料与写作范围的密切关系,因此不能脱离材料的表层意义或引申意义作文。可以将材料引入作文,也可以不将材料引入作文。

3.只要审题恰当,行文清晰,内容厚实或说理有深度,表达流畅,就可考虑打50分以上。学生的作文能写足800字,要打在25分以下的,需慎重考虑(抄袭的文章除外)。

4.关于字数不足的评分:

(1)400字以上,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作文,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300字作文,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作文,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100字作文,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6)只写一两句话作文,给1或2分,不评0分;

(7)只写标题作文,给1分,不评0分。

(8)空白卷评0分。

5.扣错别字分

错2个以内不扣分;错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扣4分;4分封顶。

6.整体平均分控制在40分。

【等级评分标准】

【优秀例文及点评】

例文1:                         读书有三重

    贾平凹老先生在他的《山水有三重》中提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再看水不是水;又看山还是山,又看水还是水,你看么?”

山水有三重,读书与品读经典不也如此?

品经典之一重: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古者有云:“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致知,欲致知先格物。”可见格物是致知的前提,品读经典首先要回归到原著,唯有那流传千载,经时光的检验之后仍不露破绽的源头之作才是我们知识源源不断的活泉之水。

读《论语》,你要去吟哦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方能体悟大方之家的处世睿智;读《鸿门宴》,你需回归那字字如明玉的方形文字,读句读、品情节,方能获得那兵家之胜败之决,处世之变通圆滑;读柳永的《雨霖铃》,你得去吟唱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诗句,方能感诗人所感,从缠绵悱恻中体察人世之情。

倘若只从翻译上识原著,文字带着冰冷的面具,何来精髓之悟?

品经典之二重:思之所至,赏玉鉴纹。

愚者如我,读书总是兴之所至,只嗜文字美不美。智者余光中却在《开卷如开苓麻门》中写道:思之所至,赏玉鉴纹。真正的经典,字字如玑,倘若只停留迷恋于文字之美。情节事物之光怪陆离,不免流于浅薄。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否要去思考轻与重的关系。你看看这活过的人生,想想那重虽是一种具体的可言说的担负,可那轻——虚无的轻,未必不比重更沉重百倍。虚无才是人生最难以承受的重量啊。

品经典之三重:自视所存,书已成镜。

王成玉曾言:“每个人都是在书中读自己。”

当你在书中会晤先哲与智者,电火石光中思想激撞的瞬间,于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便是对经典的体察与感悟。

感悟常常流露于生活,生活的体验是对经典的再现。读赵明诚与李清照婚后琴瑟合鸣的时光:他们饭后坐归来堂烹茶,互问某事在书中何业何卷何行,胜者即可先饮茶,“中至举杯茶覆倾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他们把经典之爱延续到生活之爱,这才是经典的再创造再体验。

山水有三重,读书亦有三重。

先格物,再思考,尔后看到自己,去体验去感悟人生的绮丽。

“午后,如果阳光澄清,往日已归去哪里?在生之极处,在思之极处”,在温暖的午后,品读经典,岁月静好。

【24+24+10=58,本文从“格物——思考——看自己”三个层面展开,层层深入,阐述自己对阅读经典原著方法的独到见解,文章处处扣紧“如何阅读经典”这一话题,分析简洁、透彻而又有深度,行文中诗词佳句信手拈来,足见作者丰厚的知识积累,语言洗练,行文流畅,结构紧凑。作为考场作文,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实属难得。(黄剑航)】

例文2:                         咀嚼原著,唇齿留香

大江东去,浪淘尽,剩下银贝金珠,便是经典。经典就是经得起历史冲刷,时代考验的文明精华,而原著,正是经典历久弥新的载体。

何为原著,即是作者将脑海中无数的思想与画面转化为文字。因为原始,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让人难忘。读者品读文字时,体验的主体是大脑,它将文字重新构成画面,再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意念进行想象。如临其境,在作者与我们的自我世界里不断遨游,不断冲击,不断内化为自我。

然而,其他艺术形式的体验主体则是五官,在加工的条件下,直接跳过大脑,感受感官的乐趣。相比文字,这种感觉虽更易接受,但却更为肤浅。当我读《笑傲江湖》,江湖世界的广阔浩荡令人神往,可电视剧一出,却总有一股地痞味,武打的显现,却远没比自己想象的世界那般精彩。我读《飘》,思嘉利的十年磨砺让我感受到她点滴的成长与蜕变,可在电影中,夺人眼球的竟是情爱的发展。

另一方面,艺术效果大半是渲染出来的,有了文字的大量铺排烘托,心里的触点才会更深,景物、背景、伏笔,都只能以文字形式呈现。相反,其它形式大多是忽略,或都被一笔带过。《基督山伯爵》二十年牢狱,十年计划复仇,都被作者渲染到极致,而电影中,短短二个小时,怎么能完成?而且,散文,诗歌等离开文字而又有何意义?

更重要的是,阅读经典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的境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修炼。而原著的阅读正是浮华海浪的避风港,因为原著是作者人格和风尚的载体。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无眼耳口鼻身意,无色香形声触法,让心灵在翰墨中得以涅槃,让人格在文字中得以升华。阅读让我们感受张晓风清丽典雅的柔美,周国平隽永深刻的理性,龙应台犀利强硬的抨击。它是清辉月华,圆润红日,照亮心灵;是甜美甘泉,和风细雨,润泽心田。

当然,如电影等形式的经典载体也有传播快、普及性高的好处。但被别人消化后的产物毕竟营养不高,自己咀嚼,你会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23+23+10=56。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行文时先破题,从何为经典,何为原著切入,然后再重点阐述如何阅读经典原著,在阐述如何阅读经典原著的过程中,先对比论证,分析通过视频阅读原著的局限以及通过文字品味原著的优势,然后再深入一层,阐述阅读原著对人精神层面自我修炼的意义,行文环环相扣,分析入情入理,思路清晰,给人一气呵成之感。(黄剑航)】

例文3:                      那些与我亲密接触的经典

说起经典,当代人可能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疲惫和厌倦,因为经典更多地被定义为“四大名著”。然而,对我来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用文字拨动了我心中那根弦,因此我们要读原著。

《论语》是孔子的经典,它是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实录,真可谓字字玑珠,每一段叙写都打动了我的心弦,让人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仁”,什么是“义”。在《侍坐》一段中,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老师,一个真正懂得呵护学生的好老师,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课堂,真正民主自由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我与地坛》是一篇好散文,它是史铁生的代表作,里面有着深刻的人生感思。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荒凉而不乏生机,史铁生的生命残疾而不失希望,教会我们懂得“死是一件不必求急的事”,在史铁生的文章里,我们的悲观尽消,好好做人。

琼瑶阿姨当属于世俗文学的经典。在大多数人眼中是那个细腻凄美的甚至是矫情的女性顾问,可在我的眼里,她却是一个古典文化和唯美爱情的传播者,她的作品《还珠格格》不正是表现了这一点吗?小燕子的勇敢,紫薇的真诚,阿哥们对爱的珍重,不都是美好人格吗?而人物对话也很唯美,很凄情。在琼瑶阿姨的作品里,我们读到了真、善、美。

经典无处不在。

霍金的《时间简史》让我们了解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敢与命运对抗的勇气。

司马迁的《史记》让我们了解了他的不屈不挠,隐忍苟活的品质。

亦舒的《直至海枯石烂》中有这么一句“做人凡事要静,静静的来,静静的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这句话至今仍成为我的座右铭,带领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安静地坚持奋斗,让我成为一个安静的、努力的,充实的更好的自己。

不去计较何为经典,那些触动你心中那根弦的,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让你学着去思索人生意义的,都是经典。与经典亲密接触的岁月,都将成为我人生最好的最充实的时刻。

【17+18+6=41。本文观点鲜明,开头即表明观点: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用文字拨动了我们心中那根弦,因此我们要读原著。行文中能紧扣题意,列举大量的例子,基本上能将道理分析清楚,语言通顺。但文章有堆砌素材之嫌,举例分析不够透彻,行文缺乏充分的构思,显得松散无序。(黄剑航)】


第二篇:20xx年汕头一模“如何阅读经典”评分细则及优秀例文


20xx年汕头一模“如何阅读经典”评分细则及优秀例文

(2014-03-11 21:57:31)

20xx年汕头市一模作文评分细则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

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

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

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

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解读

1.关键词: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影响力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 古今中外的公认的名著在本次写作中可以列入“经典”的范围。

2.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关键词:经典+如何阅读经典(可选阅读经典的方法:读图+读原著+观赏视频+改编演出) 本次材料作文必须在“阅读经典”的范围内写作,否则视为离题。

学生所选素材必须属于“经典”范畴,要避免把对“经典”的理解无限泛化。

本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如何阅读经典”,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重点阐述阅读经典的方法,学生可以赞同漫画家、作家、影视家、表演艺术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建议,也可提出自己的个人建议,只要内容围绕“阅读经典的方法”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二、审题立意评判角度

1.切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如何阅读经典的方法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一等。

2.符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有关阅读经典方法的内容所占分量较少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二等。

3.基本符合题意:对全文只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对阅读经典的方法只字不提的文章,内容判为三等。

4.偏离题意:对内容完全脱离了“经典”的写作范围的文章,内容判为四等。

三.关于评分细则

1.全文在材料范围内行文,立意准确,观点鲜明,认识较为深刻,可判为切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一等(25—21)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一等(25—21)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一等(10—9)打分;

全文大部分篇幅在材料范围内行文,立意较准确,观点较明确,认识相对肤浅,可判为符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二等(20—16)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二等(20—16)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二等(8—6)打分;

全文一半以上篇幅脱离材料范围,立意似是而非,认识模糊,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分可在三等(15—11)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三等(15—11)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三等(5—3)打分;

全文大部分篇幅脱离材料范围,立意不准确,可判为偏离题意,内容分可在四等(10—0)打分,表达一般也应在四等(10—0)打分,发展等级一般也也应在四等(2—0)打分。

特别提醒:

(1)作文的内容、表达与发展等级应该是一个整体,需要综合考虑。评卷员浏览完考生作文后,应该有一个初步的“等级印象”——一等还是二等?二等还是三等?三等还是四等?要注意每个等级的边缘分数(21—20,16—15,11—10),内容与表达分别为21分,意味着是一等文;内容与表达分别为20分,则要落入二等文!同样,内容与表达分别为16分,意味着是二等文;内容与表达分别为15分,则要落入三等文!

(2)发展等级要敢于打分,不要受平时给分习惯影响,不肯给10—9分,既然认可内容、表达属于一等的文章,就应该在发展等级也给10—9分;除非是内容立意虽属一等,而表达有缺陷退到二等(20—16),这种情况下,发展等级才给二等分(8—6分);同样道理,二等文的发展等级一般也应在8—6分之间,除非表达有缺陷退到三等(15—11 分),发展等级才给三等分数(5—3分)。

2.题干中“上面的材料”明确指示了材料与写作范围的密切关系,因此不能脱离材料的表层意义或引申意义作文。可以将材料引入作文,也可以不将材料引入作文。

3.只要审题恰当,行文清晰,内容厚实或说理有深度,表达流畅,就可考虑打50分以上。学生的作文能写足800字,要打在25分以下的,需慎重考虑(抄袭的文章除外)。 4.关于字数不足的评分:

(1)400字以上,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作文,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300字作文,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作文,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100字作文,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6)只写一两句话作文,给1或2分,不评0分; (7)只写标题作文,给1分,不评0分。 (8)空白卷评0分。 5.扣错别字分

错2个以内不扣分;错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扣4分;4分封顶。 6.整体平均分控制在40分。 【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内容25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一等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一等

二等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二等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二等

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三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三等

四等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四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四等

基础等级

表50

达分

25分 发展等

级10分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

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优秀例文及点评

例文1: 读书有三重

贾平凹老先生在他的《山水有三重》中提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再看水不是水;又看山还是山,又看水还是水,你看么?”

山水有三重,读书与品读经典不也如此?

品经典之一重: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古者有云:“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致知,欲致知先格物。”可见格物是致知的前提,品读经典首先要回归到原著,唯有那流传千载,经时光的检验之后仍不露破绽的源头之作才是我们知识源源不断的活泉之水。

读《论语》,你要去吟哦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方能体悟大方之家的处世睿智;读《鸿门宴》,你需回归那字字如明玉的方形文字,读句读、品情节,方能获得那兵家之胜败之决,处世之变通圆滑;读柳永的《雨霖铃》,你得去吟唱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诗句,方能感诗人所感,从缠绵悱恻中体察人世之情。

倘若只从翻译上识原著,文字带着冰冷的面具,何来精髓之悟?

品经典之二重:思之所至,赏玉鉴纹。

愚者如我,读书总是兴之所至,只嗜文字美不美。智者余光中却在《开卷如开苓麻门》中写道:思之所至,赏玉鉴纹。真正的经典,字字如玑,倘若只停留迷恋于文字之美。情节事物之光怪陆离,不免流于浅薄。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是否要去思考轻与重的关系。你看看这活过的人生,想想那重虽是一种具体的可言说的担负,可那轻——虚无的轻,未必不比重更沉重百倍。虚无才是人生最难以承受的重量啊。

品经典之三重:自视所存,书已成镜。

王成玉曾言:“每个人都是在书中读自己。”

当你在书中会晤先哲与智者,电火石光中思想激撞的瞬间,于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便是对经典的体察与感悟。

感悟常常流露于生活,生活的体验是对经典的再现。读赵明诚与李清照婚后琴瑟合鸣的时光:他们饭后坐归来堂烹茶,互问某事在书中何业何卷何行,胜者即可先饮茶,“中至举杯茶覆倾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他们把经典之爱延续到生活之爱,这才是经典的再创造再体验。

山水有三重,读书亦有三重。

先格物,再思考,尔后看到自己,去体验去感悟人生的绮丽。

“午后,如果阳光澄清,往日已归去哪里?在生之极处,在思之极处”,在温暖的午后,品读经典,岁月静好。

【24+24+10=58,本文从“格物——思考——看自己”三个层面展开,层层深入,阐述自己对阅读经典原著方法的独到见解,文章处处扣紧“如何阅读经典”这一话题,分析简洁、透彻而又有深度,行文中诗词佳句信手拈来,足见作者丰厚的知识积累,语言洗练,行文流畅,结构紧凑。作为考场作文,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实属难得。(黄剑航)】

例文2: 咀嚼原著,唇齿留香

大江东去,浪淘尽,剩下银贝金珠,便是经典。经典就是经得起历史冲刷,时代考验的文明精华,而原著,正是经典历久弥新的载体。

何为原著,即是作者将脑海中无数的思想与画面转化为文字。因为原始,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让人难忘。读者品读文字时,体验的主体是大脑,它将文字重新构成画面,再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意念进行想象。如临其境,在作者与我们的自我世界里不断遨游,不断冲击,不断内化为自我。

然而,其他艺术形式的体验主体则是五官,在加工的条件下,直接跳过大脑,感受感官的乐趣。相比文字,这种感觉虽更易接受,但却更为肤浅。当我读《笑傲江湖》,江湖世界的广阔浩荡令人神往,可电视剧一出,却总有一股地痞味,武打的显现,却远没比自己想象的世界那般精彩。我读《飘》,思嘉利的十年磨砺让我感受到她点滴的成长与蜕变,可在电影中,夺人眼球的竟是情爱的发展。

另一方面,艺术效果大半是渲染出来的,有了文字的大量铺排烘托,心里的触点才会更深,景物、背景、伏笔,都只能以文字形式呈现。相反,其它形式大多是忽略,或都被一笔带过。《基督山伯爵》二十年牢狱,十年计划复仇,都被作者渲染到极致,而电影中,短短二个小时,怎么能完成?而且,散文,诗歌等离开文字而又有何意义?

更重要的是,阅读经典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的境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修炼。而原著的阅读正是浮华海浪的避风港,因为原著是作者人格和风尚的载体。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无眼耳口鼻身意,无色香形声触法,让心灵在翰墨中得以涅槃,让人格在文字中得以升华。阅读让我们感受张晓风清丽典雅的柔美,周国平隽永深刻的理性,龙应台犀利强硬的抨击。它是清辉月华,圆润红日,照亮心灵;是甜美甘泉,和风细雨,润泽心田。

当然,如电影等形式的经典载体也有传播快、普及性高的好处。但被别人消化后的产物毕竟营养不高,自己咀嚼,你会满口余香,回味无穷。

【23+23+10=56。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行文时先破题,从何为经典,何为原著切入,然后再重点阐述如何阅读经典原著,在阐述如何阅读经典原著的过程中,先对比论证,分析通过视频阅读原著的局限以及通过文字品味原著的优势,然后再深入一层,阐述阅读原著对人精神层面自我修炼的意义,行文环环相扣,分析入情入理,思路清晰,给人一气呵成之感。(黄剑航)】

例文3: 那些与我亲密接触的经典

说起经典,当代人可能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疲惫和厌倦,因为经典更多地被定义为“四大名著”。然而,对我来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用文字拨动了我心中那根弦,因此我们要读原著。

《论语》是孔子的经典,它是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实录,真可谓字字玑珠,每一段叙写都打动了我的心弦,让人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仁”,什么是“义”。在《侍坐》一段中,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好老师,一个真正懂得呵护学生的好老师,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课堂,真正民主自由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我与地坛》是一篇好散文,它是史铁生的代表作,里面有着深刻的人生感思。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荒凉而不乏生机,史铁生的生命残疾而不失希望,教会我们懂得“死是一件不必求急的事”,在史铁生的文章里,我们的悲观尽消,好好做人。

琼瑶阿姨当属于世俗文学的经典。在大多数人眼中是那个细腻凄美的甚至是矫情的女性顾问,可在我的眼里,她却是一个古典文化和唯美爱情的传播者,她的作品《还珠格格》不正是表现了这一点吗?小燕子的勇敢,紫薇的真诚,阿哥们对爱的珍重,不都是美好人格吗?而人物对话也很唯美,很凄情。在琼瑶阿姨的作品里,我们读到了真、善、美。

经典无处不在。

霍金的《时间简史》让我们了解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敢与命运对抗的勇气。 司马迁的《史记》让我们了解了他的不屈不挠,隐忍苟活的品质。

亦舒的《直至海枯石烂》中有这么一句“做人凡事要静,静静的来,静静的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这句话至今仍成为我的座右铭,带领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安静地坚持奋斗,让我成为一个安静的、努力的,充实的更好的自己。

不去计较何为经典,那些触动你心中那根弦的,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让你学着去思索人生意义的,都是经典。与经典亲密接触的岁月,都将成为我人生最好的最充实的时刻。

【17+18+6=41。本文观点鲜明,开头即表明观点: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用文字拨动了我们心中那根弦,因此我们要读原著。行文中能紧扣题意,列举大量的例子,基本上能将道理分析清楚,语言通顺。但文章有堆砌素材之嫌,举例分析不够透彻,行文缺乏充分的构思,显得松散无序。(黄剑航)】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读及点评(10篇)

20xx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读及点评10篇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

优秀作文精选与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课一计算至少需要3000年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已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也要3...

20xx年八年级综合素质竞赛优秀作文及点评_10826

20xx年八年级综合素质竞赛优秀作文及点评24任选一题作文50分1请以感谢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清凉秋色绚丽...

20xx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欣赏及点评

九块买s2220xx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欣赏及点评作者佚名手插裤兜戴上耳机移着小小的步子漫游在这如诗般的阳光小路上掏出手机打开QQ看看有谁在线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全都发送一个可爱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友好与热情再写一条短信...

优秀高考作文及点评

优秀高考作文及点评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你的喝彩为你赢得掌声发表于20xx0613165327点击率876或...

广东省20xx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广东省20xx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优秀作文1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

广东20xx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评点

广东20xx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公布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出镜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

20xx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11篇加点评

20xx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4篇有解析作文真题20xx年北京卷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满...

广东省20xx年高考优秀作文三篇及评语

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三篇及评语我想生活在唐朝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quot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quot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

20xx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点评

20xx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及点评第一篇慈善需行之有道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慈善不仅...

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及评价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

中考优秀作文和点评两篇

我发现了合作之美一每次放学回家都要独自背着书包经过那幽静曲折的小径在小径的深处有一堵残墙经常我都会来到这堵残墙前思索许久想发现些什么这一堵又苍老又破旧的墙是用暗红色砖块砌成的在饱经沧桑的脸上仿佛镌刻着它多磨难多...

优秀作文及评语(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