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时间:2024.4.30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第1部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 第2部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 第3部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第4部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

第5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

第6部 《企业中人的方面》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第7部 《个性与组织》 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第8部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第9部 《管理决策新科学》 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第10部 《伟大的组织者》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第11部 《管理的新模式》 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第12部 《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第13部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第14部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第15部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

第16部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 《经理工作的性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第18部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

第19部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

第20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

第21部 《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第22部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1943—)

第23部 《转危为安》 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第24部 《总经理》 约翰·科特(美国1947—)

第25部 《追求卓越》 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第26部 《领导者:成功谋略》 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

第27部 《巨人学舞》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

第28部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美国1947—)

第29部 《企业再造》 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第30部 《基业长青》 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经典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 (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

第2部 《圣经》 基督教经典

第3部 《论语》 孔子 (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

第4部 《孟子》 孟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古罗马121-180)

第6部 《荀子》 荀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 《庄子》 庄子 (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8部 《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法国1613-1680) 第9部 《颜氏家训》 颜之推 (中国·南北朝531-591) 第10部 《人生论》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 第11部 《家范》司马光 (中国 ·北宋1019-1086)

第12部 《智慧书》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西班牙1601-1658) 第13部 《世范》 袁采 (中国·南宋?-1195)

第14部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唁兰克林(美国1706-1790) 第15部 《小窗幽记》 陈继儒 (中国·明代1558-1639) 第16部 《蒙田随笔》 蒙田 (法国1533-1592)

第17部 《菜根谭》 洪应明 (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第18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中国清代1811-1872) 第19部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1888-1955) 第20部 《傅雷家书》傅雷 (中国1908-1966)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第1部 《忏悔录》

第2部 《贝多芬传》

第3部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第4部 《巴尔扎克传》

第5部 《我生活的故事》

第6部 《约翰逊传》

第7部 《萨特传》

第8部 《我的爱,我的自由》

第9部 《居里夫人传》

第10部 《罗素自传》

第11部 《罗曼·罗兰传》

第12部 《我妹妹与我》

第13部 《甘地自传》

第14部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第15部 《卡夫卡传》

第16部 《牛犊顶橡树》

第17部 《从文自传》

第18部 《拿破仑传》

第19部 《富兰克林自传》

第20部 《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

第21部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第22部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第23部 《苏东坡传》

第24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第25部 《巴赫传》

第26部 《华盛顿全传》

第27部 《我毕生的故事》 第28部 《房龙传》

第29部 《无尽的探索》

第30部 《卓别林自传》

20部必读的心理励志经典

第1部 《富兰克林》

第2部 《依靠自我》

第3部 《自己拯救自己》 第4部 《伟大的励志书》 第5部 《致加西亚的信》 第6部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第7部 《思考致富》

第8部 《一生的计划》

第9部 《积极思考的力量》 第10部 《人人都能成功》

第11部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第12部 《与你在颠峰相会》 第13部 《人性的弱点》

第14部 《唤醒心中的巨人》 第15部 《攻心为上》

第16部 《谁动了我的奶酪》

第17部 《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 第18部 《平地而起》

第19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20部 《邮差弗雷德》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

第1部 《道德经》

第2部 《鬼谷子》

第3部 《管子》

第4部 《论语》

第5部 《孙子兵法》

第6部 《荀子》

第7部 《韩非子》

第8部 《战国策》

第9部 《人物志》

第10部 《贞观政要》

第11部 《反经》

第12部 《资治通鉴》

第13部 《三国演义》

第14部 《菜根谭》

第15部 《智囊》

第16部 《三十六计》

第17部 《曾国藩家书》

第18部 《厚黑学》

第19部 《君主论》

第20部 《战争论》

《 穆斯林的葬礼》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林语堂的散文,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丰子恺的散文也不错,蒙田的散文 梭罗的《瓦尔登湖》

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又名《十篇漫步》

《菜根谭》《小窗幽记》《幽梦影》

《围城》

《呼啸山庄》《双城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的实践》

《科学管理原理》

《营销战》

《资治通鉴》

《哈克贝里 费恩历险记》

《徳伯家的苔丝》

《追忆似水年华》

《审判》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玩偶之家》

《娜娜》

《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

《红字》

《白鲸》

《大卫 科波菲尔》

《远大前程》

《城堡》

《尤利西斯》

《浮士德》

《忏悔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查特来夫人的情人》

《永别了武器》

《喧哗与骚动》

《美丽新世界》

《一九八四》

《悲惨世界》

《包法利夫人》

《静静的顿河》

《日瓦戈医生》

《局外人》(加缪)

《麦田里的守望者》

《洛丽塔》

《弗兰德公路》

《嫉妒》

《弗兰肯斯坦》

《铁皮鼓》

《金色笔记》

《第22条军规》

《百年孤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情人》

《钢琴教师》

《我的名字叫红》

《克莱夫王妃》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财富的分配》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资本上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约


第二篇:管理学必读


爱迪思_企业生命周期

巴纳德_经理人员的职能

布莱克和穆顿_新管理方格

大内_Z理论

戴尔_伟大的组织者

德鲁克_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上)

德鲁克_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下)

法约尔_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雷恩_管理思想的演变

卡斯特等_组织与管理

罗宾斯_管理学

明茨伯格_经理工作的性质

纽曼和萨_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

泰罗_科学管理原理

Stephen P. Robbins_Organizational Behavior.pdf(英文) 哈佛商业评论历年经典文章合集(英文)

English for Management(英文)

罗宾斯_管理学第七版

孔茨等_管理学精要

基坎等_全球营销原理

工业工程(IE)(英文)

德鲁克等_知识管理

奥肯_平等与效率

巴比_社会研究方法

巴达拉克_界定时刻:两难境地的抉择

巴格海_增长炼金术

班佛尼斯特_合成世纪

贝尔_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贝尔纳_科学的社会功能

贝塔朗菲_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 彼得_职务升迁的奥秘——彼得原理 彼得斯_探索企业成功之路

彼得斯_寻求优势(摘译)

波特_竞争战略

大前研一_企业家的战略头脑 大野耐一_丰田生产方式

德赫斯_长寿公司

德鲁克_管理的前沿

德鲁克_管理实践

德鲁克_有效的管理者

弗莱姆_增长的痛苦

哈默和钱皮_改革公司

盖尔西克_家族企业的繁衍

波士顿顾问公司_公司战略透视 西蒙_关于人事行为的科学

西蒙_管理行为

国家竞争力

哈拉尔_新资本主义

海勒_财富首脑译丛安德鲁·格罗夫 海勒_财富首脑译丛比尔·盖茨 海勒_财富首脑译丛彼得·德鲁克 海勒_财富首脑译丛查尔斯·汉迪 海勒_财富首脑译丛杰克·韦尔 海勒_财富首脑译丛史蒂芬·科维 海勒_财富首脑译丛汤姆·彼得斯 加尔布雷斯_丰裕社会

科特_变革的力量

科特_权力与影响力

科特_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 科特_新规则

科特_总经理

科特勒_营销管理

肯尼迪_西方企业文化

孔茨_管理学第九版

奎恩_创新爆炸

拉姆齐_美国企业竞争六大经典战例 罗宾斯_管人的真理

马基雅维利_君王论

马斯洛_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_人的潜能和价值

米都斯_增长的极限

米勒_美国企业精神

明茨伯格_战略历程

穆尔_竞争的衰亡

诺思_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普拉哈拉德_竞争大未来

普瑞斯_以合作求竞争

钱学森_论系统工程

瑟罗_资本主义的未来

森岛通夫_日本为什么“成功” 圣吉_第五项修炼

水谷雅一_经营伦理理论与实践 斯蒂格利茨_《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_《经济学》习题集

斯蒂格利茨_《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泰勒尔_产业组织理论

西斯克_工业管理与组织

西蒙_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熊彼得_从马克思到凯恩斯

亚柯卡_拯救沉船

曾国藩_曾国藩家训

罗马俱乐部_增长的极限

朱熔基_管理现代化

皮尤_组织管理学名家思想荟萃 皮尤_组织理论精粹

清崎等_富爸爸穷爸爸

西西利亚等_格林斯潘效应

罗斯_公司理财(第五版)

供应链管理

哈特斯利等_管理沟通:原理与实践 波特_管理就这么简单

赫瑞斯_管理知识员工

纽尔密等_国际管理与领导

余治国_国殇: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 罗斯_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第六版) 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格雷厄姆 史雷特_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 希尔_今日全球商务

松下幸之助_金字招牌生意经 熊彼特_经济发展理论

哈瓦维尼_经理人员财务管理 波特_竞争战略

卡耐基_成功之道

卡耐基_经商之道

卡耐基_口才学

卡耐基_人性的优点

克罗_克罗谈投资策略

布兰查德_一分钟经理

碧莱尔_领导与战略规划

赫尔曼_留住雇员心:世纪人才战略 波诺_六顶思考帽

罗尔斯-正义论

洛克-政府论

马尔萨斯_人口原理

马克思_资本论

拉塞尔_麦肯锡方法

凯普_没有任何借口

密尔_论自由

希尔_思考与致富

内部营销

尼葛洛庞帝_数字化生存

普利高津_确定性的终结

七天学会高效时间管理

巴塞_情境管理:全球新视角

全国首届MBA论文大赛获奖论文集 马丁等_全球化陷阱

奎斯塔_全球金融市场的固定收益分析 克雷曼_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教程

维纳_人有人的用处

洛克_商务与管理沟通(第五版) 弗里切_商业伦理学

沃森_世界500强面试题

曼狄诺_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帕西_市场调研:点铁成金

史蒂文斯等_市场投资分析 约翰逊_谁动了我的奶饹

茅于轼_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秋剑_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乔斯_谁是最好的管理者

成君忆_水煮三国

斯密_国富论

松下幸之助_创业之道

松下幸之助_经营之道

松下幸之助_为人之道

松下幸之助_用人之道

斯科特_投资全明星

博迪等_投资学(第4版)

韦伯_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盖茨_未来时速

温世仁_企业的未来

我与世界级企业巨头的对话

海格士多姆_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 何清涟_现代化的陷阱

香港创业板上市指南

项目管理

霍金斯等_消费者行为学(原书第版) 巴罗等_小企业三步曲

坎菲尔等_心灵鸡汤

王小东_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 沃斯等_学习的革命

桑德斯_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 达摩达兰_应用公司理财

张秀平等_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张秀平等_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张秀平等_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

张秀平等_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凯恩斯_预言与劝说

詹森_梦想社会

哈默等_战略柔性:变革中的管理

坎贝尔等_战略协同(第二版)

史雷特_拯救蓝色巨人

林德布洛姆_政治与市场

博西迪等_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包熙迪等_执行力

职业经理人的58项管理工具

陈桂棣等_中国农民调查报告

周一清晨的领导课

黄仁宇_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chm派恩二世_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 布拉德肖_4×4领导法与企业目标

珀西科_5i商业价值观

科克_8020法则

斯威舍_美国在线

奥尔森_国家兴衰探源

本尼迪克_文化模式

彼得_彼德原理

赵化勇_财富对话

洪应明_菜根谭

德鲁克_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本顿_巅峰之路:揭谜总裁培训

电子商务

杰克特劳特_定位

库伦_多国管理:战略要径

凡勃伦_有闲阶级论

菲茨西蒙斯_服务管理(第二版)

福山--历史的终结

丰田英二--决断——丰田成功之路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在你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意,因此你可骄称只有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他得到的却是100%的不满意。”

“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 “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生改变的“蝴蝶”已远不止“计划之手”,随着中国联通加入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新闻的出现,企业坐而无忧的垄断地位日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传统的保障,随之而来的是依靠自己来决定命运。而组织和个人自由组合的结果就是: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

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启示之一是: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

启示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到头来将是非常可悲的!

启示之三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

启示之四是: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

【鳄鱼法则】

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

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于鲶鱼效应的应用,目前已有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领导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但笔者认为鲶鱼效应的分析和应用远不止这些。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

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

领导者即影响他人完成任务的个体或者集体,在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箱内,沙丁鱼就象征着一批同质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整个机构是一种臃肿不堪的状态,而鲶鱼领导者的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逐渐组织的经营有了起色,成本减下来了,臃肿的机构简化了,无能的沙丁鱼被吃了、赶走了,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了正面的激励,这样整个机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鲶鱼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占领市场、保有市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鲶鱼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特质:

1-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说话算话、强势作风:科学地决策,并能够监督决策的执行,及时评估政

策的有效性。

3-倡导创新、结果导向:提倡创新,塑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业务流程、工作设计、人员招聘与配置、薪酬设计和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思想,体现创新的利。 4-成就需求、前瞻视野: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能够预见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及现存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够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裁减掉不适合组织发展的拖后腿人员。

5-系统视角、敢于变革:能够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既要把自己当作组织的一部分(相对于渔夫,鲶鱼领导者本身也是沙丁鱼,渔夫才是领导者),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队伍打开局面、打破常规,取得良好效益。

对于在领导者领导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职工群体而言,如果领导者有鲶鱼特性,那么要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激发自己的能量,至少要和鲶鱼同步速度,并且要保证同一方向(企业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被鲶鱼追上吃掉,或者被其他沙丁鱼挤到最后憋死。

其次,如果鲶鱼代表团队中一员。

那么它就意味着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为的不同、习惯的迥异,正因为不同,才会激发智慧,一个团队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工作经历的人加盟,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员工,那么这个团队产生奇思妙想、产生高绩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注重团队建设、致力团队沟通的今天,适当地吸引一些鲶鱼加入团队,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活泼的工作气氛,带来创新,带来多赢。但是鲶鱼的数量应当加以控制,全是鲶鱼的话,整个团队就会出现“个个是英雄、整体是狗熊”的现象,因为个个鲶鱼都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合作和沟通就不存在了,整个团队就乌烟瘴气了,所以日本有些企业信奉“一流管理者、二流员工”的用人信条,既然一条鲶鱼能够带动一群鱼翻腾搅动,那就没有必要再放第二条了,一山不容二虎也是这样的道理。从这个角度看,团队中的鲶鱼分子应注重良性沟通、影响力的塑造,其他员工对待团队中的鲶鱼,也应该在工作的基础上与其加强合作。

再次,如果鲶鱼代表让人来劲的工作内容。

现在在很多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依然成为流程改造的一大课题,不合

理、枯燥无味、没有前景、单调无聊的工作内容让人们感觉像一桶拥挤的沙丁鱼一样没有激情,不愿意在岗位上多思考多改进,以致慢慢地形成了集体惰性。如果能够把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的鲶鱼效应应用到工作设计(Jobdesigning)上,那对组织的财务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把好动、充满激情的鲶鱼放到一潭死水的工作中呢?这又是一门棘手的学问,有人主张从横向和纵向扩大工作范围、深化工作内容,让员工们体验丰富的工作活动,感受努力工作的成就,让他们体现面对挑战性、来劲性工作时的激动与欲望;有人主张运用轮岗的方式增长员工的才干,让他们工作中的鲶鱼越游越欢;笔者则主张在应用以上措施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与岗位性格的匹配,鲶鱼就要做鲶鱼的事情,沙丁鱼就要做沙丁鱼的事情,岗位中既要有鲶鱼性工作内容也要有沙丁鱼性工作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员工的偏好,看那些工作能够让他们产生鲶鱼的动力与激情,只有匹配了之后,鲶鱼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不然虽然设置了鲶鱼性工作内容,却发现这种工作根本不能让员工为之动容、为之奋斗,那么这条鲶鱼就成了死鱼了。

从这个角度看,工作中的鲶鱼代表着丰富的工作内容、令人来劲的责权利、充满挑战的工作期望、新鲜的其他岗位体验等等。对于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是否要在工作中设置鲶鱼工作、在什么层次上设置鲶鱼工作,都将是一个组织的战略问题。

综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从业者,领导可能是鲶鱼,那么你的努力最好和组织保持同方向,不要往后游,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永远充满激情地向上游,也许某一天你也变成了鲶鱼,赶着一群沙丁鱼向上奋斗;你的同事也可能是鲶鱼,那就和他比拼比拼,看谁翻腾的能量更大;你的下级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在激励下属成长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充充电,保持强劲的势头发展,否则你也有被下属吃掉的危险;你的工作中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分清主次,让鲶鱼工作越游越欢,最好能到上一层工作岗位上去搅动一番。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

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

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领导干部下水,后果是很危险的。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体力行刺猬理论,尤其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但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在上,也不会使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猴子与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却无法确定几点。更多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在这方面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时代华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强调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

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导致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说明,要搞清楚时间,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足够了。 只选择你认为正确的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

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量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尼采有一句名言:“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还有人在环境或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并因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两门选修课都是你所感兴趣的,但是授课时间重合,而且你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学好两门课程,这个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在面对两个同样优秀、同样倾心于你的男孩子时,你也一定会苦恼许久,不知该如何做出决断。

择业时,地点、待遇不分伯仲的两家单位,你将何去何从?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在面对矛盾选择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模糊心理”。所谓“模糊心理”,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模糊心理”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核心理念:更多选择、更多标准会让人无所适从。

应用要诀:明确目标、不受干扰;懂得取舍,该放则放。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理论1

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2

也叫破窗效应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态度不好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漫骂、批评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

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责任分散效应】

19xx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

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

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xx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

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xx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

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更多相关推荐: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正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第1部论语孔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第2部道德经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详第3部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第4部孟子孟子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第5部墨子墨子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第6部荀子荀子战国约公...

小学生国学经典名句50条

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

孩子必知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

孩子必知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20xx0131纳米盒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第1部论语孔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第2部道德经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详第3部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第4部孟子孟子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第5部墨子墨子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第6部荀子荀子战国约公...

孩子必知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

孩子必知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

小学生国学经典名句50条

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中国文明网20xx1013来源文明秦皇岛在线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

国学名句100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正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

必读的40条国学经典名句(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