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1

时间:2024.4.27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教育中的探索

范爱华1

【摘要】中职生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积极心理学提供了适用的新视角,为探寻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出路和理论支撑,催生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积极体验,心理能量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Sheldon et al.,2001)。

积极心理学要求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强调从正面而不是从负面来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认为心理学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人类积极的层面,研究和培养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积极心理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对其蕴含的力量与美德进行识别、发掘、调动与建构,有利于克服中职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因此,这种理论的应用对于中职学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福音。

以积极心理学指导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等。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和指导,在中职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训练,释放出学生以往负面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在活动和体验中感受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在积极环境中接受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使得学生在新的良性循环中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感受,焕发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应对更大的挑战。 1 范爱华,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省南阳技师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

1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

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学校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源泉。很长一段时间,中职教育处于边缘化的趋势,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中职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学校教师普遍存在心理上的“边缘化”,对工作的自我认识较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认识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限制了学生身心应有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重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推进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对待日常教育工作。比如对学生积极情绪引导,呵护学生脆弱的自尊,激发学生积极行为,唤醒学生内心向善的愿望,使学生从一些小事中体会到满足和助人的快乐,分享人际交往中的喜悦,逐渐使得学生从原来漠然的情绪和行为中得到改善。这方面教师的作用很重要,教师的指导思想和对待学生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可分三步走;一是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学科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由骨干教师轮训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积极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1]

(二)营造温馨的师生关系氛围,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

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所应追求的价值核心。积极心理学所谓的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爱、幸福感、快乐、愉快等能使人产生愉快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消除诸如焦虑、抑郁、悲伤等消极的情绪,并且可以使个体处于一种乐观、美满、愉悦的状态,使人格达到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境界。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中职生也渴望获得积极体验,这种需要会激发人的潜在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通过这些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更加关注与教育者即教师的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条件下,学生能体会到来自社会支持的力量,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从而减少孤 2

独、无助等消极情绪,增加快乐与勇气等积极心态。但是,很多中职生由于长期备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和外部硬性规章制度的打压,自我需求比较消沉,自我认识也比较消极。同时,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青春期的叛逆心态使得学生对教师之间的关系淡漠,甚至紧张,所有这些妨碍了中职生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会直接关系到积极体验成效。因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之余,教师应致力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真诚、真实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寻求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体谅学生面对新问题的畏惧和踌躇,感受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欣慰,理解学生偶尔的淡漠及探求知识的艰辛与努力;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学生,包括他们的感情、意见与人格、春风化雨般育人的言行,滋润呵护学生自尊和脆弱的内心,注重学生快乐、尊重、感激、关心、赞赏、宽容等情感的培养,充分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享受幸福生活,促使学生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能使学生一生受益,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能毁灭一个学生心灵崛起的希望,积极的氛围和暗示应该是最好的推动力量。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要给予中职学生充分信任与尊重,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他们身上各方面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促发他们内心深刻、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这种自觉性与主动性会渐渐地弥漫到生活、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从而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告别过去、面对现在、迎接未来。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辅导,培育学生积极的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一条最有效途径。[2]。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Csikszentmihalyi 在《快乐,从心开始》一书中阐述了“幸福流”理论,西卡森特米哈依的研究认为,最愉悦的一刻通常出现在一个人为了一件充满挑战但自认为是最值得努力的事,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刻,这就是“幸福流”,是一种最接近“幸福”的状态,是在生活中的最优经验。心理学研究证明,流畅的“幸福流”体验,不仅是人类心灵的无上经验,还能帮助人们渡过诸如恐惧、忧郁与缺乏自信等难关,培养积极的人格。有人说过,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 3

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艺术情操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快乐、愉悦和幸福等积极情感,培养了良好向上的积极人格。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积极人格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限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应多渠道地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理应成为重要的心里健康教育方式,以及组建礼仪队等,有针对性解决班级或者团队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团体辅导中营造愉快积极向善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团队的友爱互助,体验到幸福和满足、希望和乐观、快乐和充盈,使得学生体会到宽容、毅力、勇气带来的积极情绪。在团体中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温暖、满意、信任的友谊,关心他人、欣赏他人、有较强同情心,懂得人际关系的给予和获得;感到自己有能力应付复杂的环境、选择和创造适合个人的环境。这些积极体验足以改变学生的内心和言行习惯。班主任可在各种团队活动或班会中,让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心理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正面的引导、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来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解决心理上的负担,使得学生快乐地生活,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目前我校团体辅导成效已经显现,组建的礼仪队成员已经在行为举止和面貌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在体验积极情感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对积极人格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学校要营造积极适宜环境,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人及其体验的再认,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老师、朋友都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强调学校中的一切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因为这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只有在这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育,才是最真实的教育,才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教育。学校应根据中职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和不同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育气氛浓厚的人文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舆论导向。比如诗歌朗诵比赛、技能大赛、英语角、歌唱比赛、校运动会等,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扩展知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学会团结合 4

作,积极进取。再加上教师的循循诱导,使喜欢他们的校园,爱上自己的专业,并不断努力学好它。[3]

(五)激励学生设立各阶段的人生目标,有意义地生活

人类在追求幸福中进步,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幸福的追求史,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具有“三重性”,即“生理生命”、“内涵生命”和“超越生命”。“生理生命”指人作为生物体的存活;“内涵生命”指人生的丰富程度,亦即单位时间里经历的事情越多,内涵生命就越丰富,就等于增长了生理生命的存在;“超越生命”则是人对生理生命囿限的超越,即人寻找永恒与不朽的冲动与努力。要教育和引导中职生,幸福的实现,不能停留于生理上一时的快感,而是要不断超越与实现人生价值,有意义地生活,不断地创造和奋斗。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对中职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开展各种讲座、座谈,围绕各种主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和探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为社会为他人奉献,并在活动中体验到积极行为带来的提升。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使学生有合理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增强,自我约束和要求学习知识技能。 [1] 浅析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辅导策略,周刘莉,苏州相城区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研究

[2] 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任俊,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3] 方芳,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决策管理,2007,4。

5


第二篇: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


■特稿

积极心理学对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

□王定华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从现在起到20xx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给基础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社会;积极品质[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8-0004-04

基础教育现在处于重要的发展和改革时期,由以前非常强调普及到现在更加强调提高转变;由以前非常注重扩大规模,到现在更加强调内涵发展。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是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申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出了强国必先强教的思想。在教育工作方针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培养人,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它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学问,是关于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如何使社会和谐发

展的科学,其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1](MartinSeligman,2000),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引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心态、积极品质和积极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一)应对矛盾挑战的需要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国际人才竞争的加剧以及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竞争。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充分重视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未来人才正是现在就读于中小学的学生们,他们肩负着祖国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这些孩子衣食无忧,理应快乐幸福,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网络信息复杂化背景下,部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8(上半月刊)总第158期

分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失衡现象。在一些学校,学生小小年纪就感到郁闷、孤独、无助;生活富裕了,心灵却枯竭了;物欲满足了,精神却空虚了;课本背得多了,难道知识装进了书包,幸福抛到了身后?难道分数越来越高,快乐却越来越少?教育理应既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又形成学生快乐心境,既帮助学生学业进步,又指引学生人生成长。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TalBen-Shahar)教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受学生欢迎率”排名第一,泰勒·本-

稿■

人生意义,更能够发展和谐关系。友爱能促进人的正面感受、生活意义、和谐关系及人生成就。

充满活力,强调的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满活力的人对国家未来、社会发展持积极态度。充满活力的人在对未来的情绪中,更多的是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等积极情感,他们会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在生活中能够更多地参与和融入,拥有更充实的人生,尤其重要的是,将会对社会更加积

兴趣却消失了。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幸福哪里去了?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

沙哈尔被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他指出,极地奉献。

安定有序,强调的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2]。积极心理学家们发现,积极教育中的“幸福计划”可以有效减轻青少年绝望感觉,提高乐观情绪;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焦虑;可以减轻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问题、青少年犯罪等,而且它对不同种族背景的孩子都起作用。由此看来,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唤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3]。

民主法治,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度越高的国家,也是人民平均幸福指数越高的国家[4](Inglehart等,2008)。在学校则体现为,发扬课堂民主,提倡教学相长,学校依法办学,校长依法管理。

公平正义,强调的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

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保障。和谐“和谐”没有上限,却有底限。如果社社会是一个过程,

会的不和谐突破了这个底限,社会的安定就难以保障。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味着人类形成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爱护环境的意识,启迪人们要节约节制,要求人们应恰当控制需求,适度克制动机,能在最少地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同时去满足合理需求。

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人的依赖关系。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二是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要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人与环境的友好关系。要求人在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尽力增强其再生能“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力,保持原有生态环境[5]。总目标是

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

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得其利,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灵魂离不开“积极”,积极的

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能够使人情绪、积极的品质、积极的人格、积极的自我、积极的关避免偏见影响,保持人与人的平等关系。公平正义的人,在组织和社会中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系、积极的改变[6]。当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时期时,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关注个人、集体和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品质和美

诚信友爱,强调的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德;而对积极品质和美德的关注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繁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被普遍地赞赏,拥荣富强,两者相互促进。有它的人诚实、正直、真实、现实;友爱则涵盖了友善和爱,友善不仅利人,而且利己。友善的人有同情心,经常帮助别人并且从中得到快乐;拥有爱的人会珍惜与别人正当的亲密关系,更加能感觉到幸福,更能体验到

二、积极心理学大有可为

积极心理学将“同时教授学生幸福和传统技能”称为积极教育(Seligman,M.E.Petal,2009)[7]。在中小学

2010.8(上半月刊)总第158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5

■特稿

非常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三)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

积极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能产生更广泛的注意[14](Fredrickson&Branigan,2005),更多的创造性思维[15](Estradaetal.,1994);而消极情绪产生更狭窄的注意

[16]

开展积极教育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一是有助于减低青少年抑郁;二是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人格;三是有助于促进传统教育。

(一)有助于减低青少年抑郁

有研究表明,从1989年到2005年,青少年抑郁增加约7%[8];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焦虑增加约8%[9]。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需要学习寻找快乐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韧性、产生乐观情绪、愿意积极参与事情。美国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技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前就应该被教授,显然,学校应该承担起这种积极

(Bolteetal.,2003)和更批评性的思维。虽然两种思维

方式都很重要,但目前更需要的正是创造性思维。美国PRP项目通过引导学生的认知行为,增强学生更加客观、灵活地处理日常压力和常见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

教育的责任。美国PRP项目(PennResilienceProgram,抵抗抑郁与焦虑的韧性,教授学生应对困难与应付消极

宾夕法尼亚少年韧性项目)是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情感的技巧与策略,包括提高自信、协商、作决定、解(Seligman)博士与他的研究小组专为小学生和初中生精心设计的小组型干预课程。结果表明,该项目减低和预防了青少年抑郁症状,减低了青少年无助感[10](Brunwasser&Gillham,2009),预防了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的临床症状。

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挖掘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更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当学生出现抑郁等问题时,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积极潜能解决问题。

(二)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人格

小学和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从生理成熟过渡到心理成熟,智力水平不断提高,情感体验不断丰富,知识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时期是积极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过程是激发和强化学生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并遂渐转变成为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过程。例如,教师对学生较高的合理期望,能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进取心,促使学生形成使自己潜在智慧得到最大发展的心理倾向,对学生具有激励、鞭策作用。

在美国,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认为,引导和教授学生幸福和培养学生性格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美

三、积极心理学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不断发展完善。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美德,培养身心和谐的人。它所追求的不仅是个人的幸福,而且是广泛的人类幸福,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符合育人规律,有助于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积决问题和放松,激发学生乐观精神,用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优秀的学习成绩。

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指出问题、克服缺点,不是过多约束、控制、批评和说教学生,而是要发掘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让学生主动性、思考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想法、玩法、做法负责任,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积极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就是要关心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关注学生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培养积极健康的人。

因此,学校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负面情绪,更要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品质,并力争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既要发现心理问题,更要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方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策略与模式。

国大多数州强制或鼓励开展性格教育[11](Cohen,2006)。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视角美国积极心理学必修课是第一个以实验为根据的美国青和新思路,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局限于对少数有少年积极心理课程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

[12]

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扩大到全体学生;不只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而且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有助于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思考及实践。第一是协调发展,就是德育、心理健康

,增加学生对这些积极品质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英国也出台了鼓励道德与性格发展的教育政策[13](Arthur&James,2005)。我国教育近年来也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8(上半月刊)总第158期

特稿■

教育、学科教育协调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GlobalPerspective(1981-2007)."PerspectivesonPsychological同时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第二是内涵发展,Science,3(4):264 ̄285.就是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德,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三是规范发展,就是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尊重科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第四是专业发展,就是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建成素质高、心态好、业务精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第五是生态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社会,我们要开展环境教育,营造绿色校园,促进生生、师生、师师、家校、亲子的积极生态环

[5]徐晨光.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J].学习月刊.2006.20

[6]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13.

[7]Seligman,M.E.P,Ernst,R.M.,Gillham,J.,Reivich,K.,&Linkins,M.(2009)Positiveeducation:positivepsychologyandclassroominterventions.OxfordReviewofEducation,35(3):293 ̄31.

[8]辛自强,池丽萍.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M].北京:

境,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发展,教师在愉悦中教书育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9]辛自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下滑及其应对[J].中小全面促进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使教育不仅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矛盾多发期,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正视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分析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关心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要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问题家庭子女等群体加强针对性研究。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品质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中小学要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我期望,学生快乐学习每一天,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稿件编号:100722017)参考文献:

[1]MartinE.P.Seligman.,&,CsikszentmihalyiM.(Eds.).(2000),Positive.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P5 ̄14.

[2]肖一.心理学教育:让学生触摸幸福———访美国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光明日报

2007-08-22.http://mindhhh.com/html/View_2009-07/0723422.html

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刊).2009,2,4~7.

[10]Brunwassera,S.M.Gillham,J.E.&EricS.K.(2009).AMeta-AnalyticReviewofthePennResiliencyProgram'sEffectonDepressiveSymptoms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77,6,1042 ̄1054.

[11]CohenJ(2006).Social,Emotional,Ethical,andAcademicEducation:CreatingaClimateforLearning,ParticipationinDemocracy,andWell-Being.HarvardEducationalReview,76(2):201 ̄237.

[12]陈虹,张婷婷.美国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优秀品质上半月刊),2009,3:和美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8~21.

[13]Arthur,J.&James,P.(2005).There-emergenceofcharactereducationinBritisheducationpolicy,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Studies,53(3),239 ̄254.

[14]Fredrickson,B.L.,&Branigan,C.(2005).Positiveemotionsbroadenthescopeofattentionandthought-actionrepertoires.CognitionandEmotion,19,313 ̄332.

[15]Estrada,C.A.,Isen,A.M.&Young,M.J.(1994).Positiveaffectimprovescreativeproblemsolvingandinfluencesreportedsourceofpracticesatisfactioninphysicians,MotivationandEmotion,18:285 ̄299.

[16]Bolte,A.,Goschke,T.,&Kuhl,J.(2003)."Emotionandintuition:Effectsofpositiveandnegativemoodonimplicitjudgmentsofsemanticcoherence.PsychologicalScience,14,416 ̄421.

(作者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编辑/陈虹终校/于洪何妍

[3]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xx年02月20日第一版

[4]Inglehart,RonaldF.,Foa,R.,C.Peterson,andC.Welzel.2008."Development,Freedom,andRisingHappinessA

2010.8(上半月刊)总第158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7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A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感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感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得分:成为一名大学生是每一名学生的梦想,而我有幸的成为一名皖南医学院的学生。在这里,我学习到知识,认识许多关系要好的同学,同样还过着自己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素养学习心得体会一、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0xx年x月x日学校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听了黄向敏老师精彩而生动的讲解,不仅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节能力。作为正处于青春期未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小编寄语: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经常被我们忽视。要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素质,需要将两个健康结合起来,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下面小…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得体会以前虽然听过关于心理健康的一些说法,但学校从未统一开课,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了解甚少。第一次上这门课我颇有体会。心理健康的问题在中学生之间是很忌讳谈及的,如果说某个人有心理问题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与收获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与收获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学科我从中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日益显著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得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

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感受和收获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与体会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了我适应大学生活刚进入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有着很多心理问题...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