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时间:2024.4.2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

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有哪些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有哪些?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有哪些

1丰富的表现力。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4自主学习的良好实现。

5支持协作式学习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有哪些

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1丰富的表现力。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

4自主学习的良好实现。

5支持协作式学习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有哪些

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有哪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功能弱,个别化教学能力差,这些缺陷是由传统教学的传递结构所决定的,不是改变教法所能弥补的。为了解决传统教

学所面临的难题,为了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变革“生产工具”。具体地说就是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而这一重任只能由计算机来承担,因为计算机就是用于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能高质量、高效率、高智能地处理声音、语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也就是说计算机已经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即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正是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功能,使得计算机很快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将教育技术和基础教育进行整合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许是一种演示工具,也许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不断整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促进了课程改革,以至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得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面对众多的信息技术整合改革课、观摩课,我们却找不到一个可依靠的标准或评定的依据,我们常常凭感觉说哪一节课好,评价不一,不知道哪一节课"改革"更深入,哪一节课整合的教学效果好。所以,如何用好教育技术,更好地提高整合的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学的问题。不研究现行教学的症结所在,不研究在计算机参与下的新教学的新特点、新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力何在?不幸的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走向这种可怕的误区。不管是什么学科,要进行教学的是什么内容,计算机辅助教学必言“多媒体”,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根据两年以来的实践,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想真正深入下去,首先必须要让老师们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强大的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才能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在课堂中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要使教师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在现阶段,我们首先要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实践。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就不能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有不少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要花费数十小时编制一节课的课件,那么我们的工作究竟是编制课件还是进行教学?”而且许多课件都是按照教师平时讲解的方法展示教学过程,没有突出计算机的优势,其实际的教学意义并不大。由于编程的工作量太大,教师也不可能经常用计算机来上课,充其量也就是在评选课上用一下,其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不解决,计算机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无从落实,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会永远是“装点门面”。

我们认为,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应该是花大力气去设计编制课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应是如何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研究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软件”,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课件,而应是面向学科的工具型软件,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

要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要逐步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素材问题

刻录兄弟学校的素材光盘,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下载学科教学资源及课件。让每位教师(尤其是多媒体班的教师)肩负起搜集教学资料的义务,最大程度的达到资源共享。

二、教师培训问题

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

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态度,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

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掌握学科最新进展与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且帮助老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问题。所谓“现代化教学”与其说是把现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现代化教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同样,计算机进入教学本身并不能直接推动教学改革(这从我国开展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中可以得到验证),真正推动教学改革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而计算机只不过是引起教师观念变化的催化剂。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的话,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极为有限的。

因此,不管是在教学改革还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培养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教育实践得出的教训。因此,要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要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三、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的问题

当教师掌握了技术后,教师的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从光盘数据库中快速查找所需的内容,而不必去图书馆;通过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成绩跟踪系统,可以持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这在客观上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表明:即使有了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软件来支持自己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又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所谓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

的进程。 在教学中你们觉得哪些内容可以应用多媒体方式

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多样性、内容生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等。 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把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有效地辅助英语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是否能组织学生的集中注意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堂英语课有一个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将对整堂课的英语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在英语课前的2-3分钟, 就开始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唱一些简单易学、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或是朗诵一些琅琅上口的英语小诗,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英语的良好境界。抓住这一时机, 又在开始上课时的5分钟之内,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充分利用录音设备,多听标准的语音,让学生在语音的学习中,感知语音的优美、语调的自然流畅,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洞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学多优于一般的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形象的电化教育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新授bed,lamp,dresser等词时,把这些单词所表达的事物制成多媒体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 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 it’s a bed.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掌握了what’s??it’s?的句型。

在教学打招呼用语时,用自制课件,将孩子们喜爱的卡通猫制成小动画,并拟人化,加以配音。小猫的卡通形象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动画一播放,小猫的顽皮与可爱立刻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只见小猫边做鬼脸边说:“hi!大家好! 是cat!想和 交朋友吗?那就先记住 的名字吧,cat!”小猫一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练习起来,很快就记住了cat这个单词。这时教师适时点拨:“想和小猫交朋友吗?那你必须要有礼貌地和它打招呼,这样小猫才会高兴,才愿意和你交朋友。谁想先和cat交朋友啊?”孩子们都举起了小手,争着打招呼。每说对一个,小猫就会给他奖励,翘起它的大拇指,说“hello!你真棒!”或“hi ! good!”听着小猫的夸奖,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说得就更起劲了。接着, 又让善表演的学生模仿小猫和大家打招呼并用实物投影放映到电视中,孩子们从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很兴奋,都努力地表演,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在很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复习、运用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多媒体图像刺激与丰富学生的想象

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新形象的过程。再造形象能形象地理解自己不曾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因此,利多媒体课件这一刺激物激发学生的再造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化认识陌生及抽象的事物,故事书中的“the lonely lion”借助课件展示猴子的活泼狡黠、狮子被困

笼中的无奈与无助以及重返森林后的喜悦,再造想象了故事发生时的情境,体会狮子向往自由的情感。得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想象的内容,畅谈内心的感受,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the farm”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使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学会cow, duck, farm, field 等单词及句型,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对一幅幅彩色画面的再造想象,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形象直观,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四、利用多媒体展现情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 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基础的小学英语其口语在此尤显重要。

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多媒体设计,可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小学英语第二册第七课,课前, 播放了这节课所学有关食物的歌曲《it’s time for lunch》来渲染气氛,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以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用微机播放剪辑好的对话,进行播放回顾和润色,在此期间,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消音或全部消音处理,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配音,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是为了用,在课结束之前, 又将卡通人物和食物用投影放映并展示给大家进行现场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练习材料,让情景的设置配合情景活动,为学生提供想像空间,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将所学知识变为己用,讲出来,让他们有开口的欲望,并真正说出口,进行语言交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形成流畅的语流和悦耳的语感。

通过实践, 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谈谈你在教学中应用过哪些信息技术,效果如何。

2009-09-12 18:05:2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充分的肯定,逐渐渗透到音乐课教学中来,一些有条件的学校,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而音乐教育又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怎么样适当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学科教学的优越性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模拟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参于模拟操作。学生可以把每一操作的文字描述和操作步骤一一对应起来,也可以把每

一个步骤拆开,再连接,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指导与操作交织在一起,师生互动,直到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使用多媒体演示,直观明了,动作规范,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易学易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互动起来,能使学生的领会更快,更深刻。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从“会听”变为“会问”,“会做”,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多媒体资源共享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利多媒体用多媒体资源共享,教师可以自由地进行检索和调用。多媒体资源库拥有多媒体素材,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源库中,查找所需各类素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甚至还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可以进入“搜狐”,“新浪”,“网易”,等等网站,查找相关网站和网页。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在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避开了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电脑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现在大多数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作坊”中。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或是一台琴,这样的教学设备与手段,与校外的大千世界中五光十色的音乐传媒,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挑战,对传统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怎能激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今天的孩子们很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也难得见到“空山不见人,但闻啼鸟声”的自然景观,加上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因此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民乐和外国名曲,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想象。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电脑技术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音乐的各个领域。将电脑应用于音乐教育,最理想得是建立一个配备有若干套电脑音乐系统的电脑音乐教室。这样,电脑音乐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巨大优势就可以充分显示出来了。各级音乐教师是电脑音乐教育在我国推广和普及的主力军,电脑应用于音乐教育的层次其实非常丰富,高等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社会音乐教育,群众文化活动以及自学者都是它的潜在应用者。电脑的普及将在近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甚至会很快成为工作的必备工具。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只是让电脑充当打字机的角色那才是真正的浪费。电脑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前可以肯定地说是充满希望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中来,使这高科技的种子尽快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数字化教学恰当运用在音乐欣赏课堂中

目前,音乐欣赏在我国各级学校体系中日益受到重视,这是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深化而出现的必然现象,许多音乐教师在进行欣赏课教学时,也不像以往那样隔靴搔痒似的读有关音乐作品的解释或轶闻趣事,而是重视贴近作品,从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上把握作品的特征和价值,尽可能使学生获得理性的收益,具体的教学方法也趋于多样性和实效性。通过多年的音乐欣赏教学,我慢慢感触到,在师范教育欣赏教学中,可以把各种题材内容相近相似的音乐作品结合在一起来分析,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把相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视听,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例如:可以把德彪西《月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以及阿炳《二泉映月》放在一起欣赏。在这部分内容欣赏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光盘,当我要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生平时,只要进入《作曲家传》,选定要介绍的作曲家,我们就可以看到作曲家的画像,见到关于作曲家的文字介绍。在背景中还配上大量精美的中外古建筑,雕塑,油画,乐器等照片。当进入作品欣赏时,我把三者放在一起来欣赏,教师只要点击赏析内容菜单,每一部分的音乐细节都配有优美的,翔实的文字讲解,学生只要看着文字说明,无须什么乐理知识也能感觉到乐曲的生动画面,了解音乐是如何发展的,在优雅的意境中走近古典音乐的圣殿中。然后网络链接,打开介绍三位作曲家作品全集的网页,找到要欣

赏的内容。过去,在听阿炳《二泉映月》中的主导动机,主题的五次变奏到底是如何贯穿于全曲,我们总要通过反复听录音寻找,介绍,学生还不一定能理解。而在这一数字化教学中它就轻而易举地办到了。不仅有具体的动机发展的音响,还有完整的乐谱。我们可以从乐谱中看到这一动机是如何展开的。对音乐教学来说,它还有一大好处,可以任意的选择,重复,而不必煞费苦心的去反复强调。通过对这三首“月光”题材的音乐的欣赏。教师就跟学生一起探讨,最后得出:真正描绘月光最动人的只有德彪西的《月光》,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根本不是真实在描写月光,德彪西的《月光》只是一种肤浅的对外在景物的描绘,不能对社会事物有内在的本质揭示。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表现作者以一种心理状态到另一状态的转换,由悲伤——微笑——斗争,从深深的悲哀到烈火般的抗争。阿炳的《二泉映月》体现了作者由忧愁,郁闷到激动,不平,再到爆发,控诉,到愤慨,诘问,最后又回到失望无奈的情感变化过程,三者之间总体的联系是:都表现其情感和幻想的主观世界,重感情的传达,追求个性的解放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都能从总体上升华为一种“人类怀着希望寻觅精神故乡”的本质情怀。这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学到了很多知识,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三个欣赏内容教师对比讲解,脈络清晰,边听边看,边看边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于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教师利用现代工具和手段的方法,是辅助性的方法,再先进的多媒体也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上课更不能全部依赖在多媒体工具上,在教学上应该遵循适当,适度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数字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书资料,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优秀的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必将使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从观念上,内容上,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让学生真正地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熏陶,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

123 (1) 图片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图片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是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向学生出示精美的小图片,便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欣赏羡幕--向往--渴望实践的过程,此时,再加上教师精练生动地讲解,优美准确地示范,恰当地点拨,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例如,我们在教“快速跑”时,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摆臂”动作,就将正确摆臂动作的小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图片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快速摆臂动作。又如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出示分解动作的图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实践,达到了以愉快的心境学习、

锻炼的目的。

(2)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哪些好处?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许多明显的好处,我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可以达到声、形、色并茂,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一点对于职校学生尤其关键:在职校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在一些生源和学风质量较差的学校,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更有甚者考试也会交白卷。而在当前的体制下,采用任何传统的手段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点大多数的职校教师都会有切身的体会。追根溯源,我认为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听不懂”。学生觉得自己“反正听不懂,还不如睡觉”,睡觉以后就更加听不懂,如此恶性循环。当然这并不是学生的过错,职校生的素质本来就要差于普高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甚至记忆力都不能与当前的教材要求相匹配,UGG boots cheap。针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使用具有强烈感观刺激的呈现手段将所传授的知识具体而形象的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听课,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整合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性更强的教学,相比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数学教学中讲授三角函数Sin的图像其中有一个环节,用“五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如果在黑板上画图演示大约需要3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如果通过制作互动式的课件,让学生每个人通过尝试输入不同的角度来得到平面上不同的点,再自动将这些点连接成函数曲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最有代表性的五个点。当然这是一道“封闭式”的练习,结果是唯一的,但是每个学生找到这五点的过程必定各不相同,其中可能会有错误,也可能会走弯路,最终当他们得到正确的结果时,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精神被深深的烙印。

2、 化难为易,提高了效率

教学内容中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靠教师的自制学具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运用信息技术,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在《单片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讲到不同的寻址方式时,通常需要在黑板上画出各个存储空间,并且说明各种符号的意义,指针的指向和数据的流向,难以将知识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在屏幕上清楚的看到指针的指向,数据的流向,并且通过动画的方式形象地说明问题。省时省力,轻松突破难点。

又比如,在《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中,经常需要画出机床电器控制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用挂图太小后排学生无法看清。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不但整体清晰可见,而且可以将按下各个按钮后各个触头的动作情况动态的展现出来,既简单易懂,又节省了时间。

3、 学习自主化,个性化

传统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灌输性的教育。一个班的学生无论程度,一律使用相同速度,讲授相同的知识,很难顾及听不懂的学生和“吃不饱”的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每个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点播”式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提高了效率。

而且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给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在学校教学中有许多的课后作业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完成。

还有吗?大家一起来谈谈!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兼评 20xx年全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研讨会

首都师范大学 林培英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于 20xx年4月24日至28日在深圳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研讨会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录像评比颁奖大会。从19xx年4月在天津举行的第一次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到现在,整整两年的时间,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天津会议以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软件的制作为中心议题,反映了当时全国范围内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发展的现状。两年后的今天,我们把会议主题定在计算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上,目的是引导地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计算机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上,软件制作的效果如何,最终要反映在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反过来,只有对学生学习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软件。通过录像课的评比,反思这两年来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发展状况,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进一步讨论。

一、关于地理教学资源共享

1.软件制作中的重复开发问题

由于各地教师制作教学软件多以学校为单位,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缺乏沟通,所以软件制作中重复开发现象很明显,以这次送审的录像课为例,以地球运动为主题的课就有26节,而且所用的软件几乎全部是自己制作的。这个现象说明地球运动主题确实需要计算机技术支持来解决一些常规教学手段难以攻克的难点,计算机技术在这个课题上最能显示它的优势,而且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开发软件,使得软件各具特色,可以开阔大家的思路。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个问题,重复制作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于大部分中学教师来说,设计和制作一个动画软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即使对技术的掌握比较熟练,重复制作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个问题,重复制作限制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一切从头设计,从头制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创新。

第三个问题,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软件的重复制作上,忽视了更重要的教学过程本身,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从送审的录像课看,有一些课主要是软件设计制作得比较好,但教学过程一般,说明教师在软件制作上花费的精力要远远大于对现代技术与教学过程整合的研究。

解决软件制作中的重复开发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教师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贡献,主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要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软件,而不是简单地做,以及技术上的重复开发。解决问题的第二点是加强学校间、地区间的信息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软件开发的状况,避免去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教师要尽量把自己的创新定位在全国范围内。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想自己没想过的事,做自己没做过的事,也是一种创造或创新,在参与教改的初期,可以这样定位自己的创造。随着个人教研能力的发展,应该逐渐把眼光放在全国地理教育的发展水平上,要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的地理教育发展充满活力和生机。第三个解决思路是改变对现有软件的态度。现有的软件不能或不能全部满足自己的需要,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提供给教师的软件制作质量,另一方面也要反省一下我们对软件的态度,有时是否过于

追求完美。一般来说,一个封闭型的课件是缺少个性的,是不容易满足其他教师要求的。但对于一些模拟自然现象运动的软件片段,虽然也不一定完善,但如果基本上可用,就不一定全部推翻,从头制作一个,可以在你认为表达不够或有更好表达方式的地方制作一个补充片段,交叉使用即可。

2.网络资源共享问题

网络资源在天津会议时还不算问题,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地理教学网站开通。两年的时间里,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专业委员会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地理教师个人网页也不断出现,在网上开办自己的网页从技术上看已经是很容易的事。由此而来的网络资源共享问题就值得探讨。网络教学资源的问题比较微妙,网络的特点之一是“平等”,“网络资源面前人人平等”,大学教授和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可以拥有同样的资源,首都的教师和一个边远城镇的教师(只要能上网)也可以同时获取某一个最新的信息,至少目前任何人都可以开办网页,只要不违法,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关闭或干涉个人网页,传统的空间、时间、权利和地位的概念在网络面前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用常规的方法管理网络资源是很难奏效的。我们只能为教师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既所谓共享,是大家分享某些人拥有而另外一些人没有的资源。什么样的资源才是值得别人与你共享的?对地理教学来说,应该是有地方特色或个人特色的,越是有地方或个人特色的,才能越是全国性、全球性的,才能实现共享,你的网页才有普遍价值。人人都追求办个大而全的网站的想法不一定切合实际。普通教师可以两种方式参与网络资源的开发,一是参与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前景的地理教学基础资源网站的建设,免去自己重建和日常管理网站的工作负荷,二是开办一个具有特色的个人教学网页,为其他教师提供从基础资源网上无法获得的教学资料。从全国整体上看,地理教学网络资源将是一个由无限个具体网页构成的、在非行政和权威控制下根据需求情况自动调节运行的动态系统,只要地理教师在一些基本理念上达到共识,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建设我们的地理教学网络资源系统,相信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以人为本”的问题

人一机关系其实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指在计算机应用中首先考虑人的需要和人的作用,而不是只用“人”或多用“人”。教学中的人包括学生和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人为本,目前讨论比较多的是人机互动的问题,这里不再重复。以人为本还包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让机器为学生学习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例如,被不少学校忽视的计算机的摆放问题。我在北京的许多学校看到的计算机房都是计算机一排排摆放在教室中间,学生上课是面对计算机,结果这种课的感觉是满眼机器,立式计算机隔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上妨碍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圳有些学校的计算机是半卧式的,镶在课桌面上,不仅便于观看屏幕,而且避免了机器在人之间形成交流障碍。

这里更想从教师的角度讨论以人为本的问题。目前大家比较喜欢谈一堂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中,哪些方法不用计算机也可以,例如,这个图不用计算机教师手绘也可以,这个演示用教具也可以,这个板书教师手写更好等等。这些意见没什么错,一个教学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展示,而且当学校条件不够好时,为了实现某一个功能去购置计算机也是不必要的。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上述看法基本上是一种向后看的思路。我倒希望大家能够多从相反的思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计算机的作用和教师的作用,其一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利用现代技术减轻教师的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例如,帮助教师管理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减少每堂课重新写一遍内容相同的板书的劳苦,不要让教师年年重新抄写教案,不要让教师每次考试费劲地一题一题地统计各种百分比等等。其二是多考虑当学校、家庭的经济条件和设备条件越来越好,当计算机和网络可以方便地解决教学中的许多传统功能后,教师还能干什么,这个"什么"正是现代技术无法替代的,也正是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就要研究、在教师培养中就要格外重视和强化的东西。

三、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为课堂教学评价带来新的课题。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变化。在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持有不同教育理念的人在评价同一堂课时,必定会有不同看法,在评价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特别是网络教学课时,问题可能会更明显。网络课的出现也使传统的录像课评价方法不再适宜。我们在评审网络教学课录像时,发现以前习惯于评价录像课中教师的讲解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往的录像方式也以拍摄教师讲为主,但网络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时间大大减少,学生面对计算机查阅资料、做模拟练习、与教师进行网上对话和教师个别指导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些活动很难从传统的录像方式中反映出来,所以录像一放到教师讲授的画面,就可以仔细观看,一到学生活动的画面就快进,因为从录像画面上看不出多少东西,然而正是被这"快进",忽视了学习过程中隐含着许多计算机及网络教学研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学生怎样查阅资料,他们都查阅了哪些资料,为什么查阅的资料不同,他们是怎样思考和解决问题,同学之间在讨论些什么,他们有什么疑问和困难等等,这些细节将为我们了解学生地理学习和地理问题解决过程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料。但是传统的摄制和评价技术使我们丧失了这些机会,结果却是网络教学课录像怎么看也不如传统课精彩。

计算机动画模拟软件的使用也促使我们考虑如何深化对这种课,包括软件本身的评价问题。计算机技术可以把一个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表达的非常精细,这在客观上促使教师在设计脚本时也尽量考虑周全,并设计的尽量完美。这可能也是同是地球运动,会出现如此多的版本,而每个版本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原因之一,是技术使得每个细节上都可以表现得不同,也使得教师为追求某个细节的不同而重新设计制作整个软件。这里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动画模拟软件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现在我们对它们的评价大都从教师的角度,从教学经验出发,认为这个细节这样表示更好,但这种细节的不同对学生掌握这类知识是否有质的区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是否有质的影响,其实研究的还很不够。如果某类细节的变化对学生来说确实是重要的,我们就应该在设计上多下工夫;如果某类细节的变化并非必要,我们是否就该忽略对这个细节如何表达的刻意追求,而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教学环节上和更有创意的教学软件的设计上,这可能也是改变软件重复制作局面的思路之一。

这次录像课的评比还使我们反思以往评价中普遍存在的表面化的问题。例如,一堂用计算机解决某一地理难点的课,所用软件、课堂组织、教师的语言、教态看上去都不错。一般情况下,评价到此就结束了。但是评委们都发现一个问题,即如果学生没有事先上过这节课,按照看到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很难掌握教师所讲内容的,甚至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因为有些内容需要教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慢慢反复调看软件的演示过程,自己思考消化才能理解,而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这样的机会。正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很好地解决表面化问题,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照"。虽然这次评比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评价标准考虑,但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也为今后录像课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本次评比是研究性质的,我们提出一个不同于常规的观点,既不求一堂课十全十美,只求具有特色。研究课的特色在于创新,在于有改革的意识和超前的意识,在于为教学改革提出新问题和新思路,因此有创新和研究价值的课我们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尽管有些课或多或少有一些小问题。

四、网络教学问题

两年前的天津会上,基本没有涉及网络教学问题。今年送评的录像课中已有了10节网络教学课,这些网络课各具特色,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教师统一播放的教学内容。当然网络教学还只是作为一种研究课,开展的学校比较少。但是作为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许多问题还需要讨论,这里只把问题摆出来,供有兴趣的教师参考。这些问题主要是: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是什么关系;网络教学在形式

上受传统课堂空间和时间限制;网络上教学资料的呈现方式;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之间的协作等。教师在今后尝试网络教学时还会发现其它问题,有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就在于“把网络教学引入课堂”而不是创建网络课堂,传统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是传统课堂空间与时间下的网络教学形式也无法完全改变的。

最后介绍一下CAIG(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设想。

CAIG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领导下的群众学术组织,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领域。现有的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由大学教师、地方教研员和中学优秀教师组成,是团结全国地理教师进行研究和教学试验的核心机构。对于今后的工作主要有两个设想,一是作为一个中心与多方面开展合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地理教学资源。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地图出版社和香港虹科公司都表示了与专业委员会长期合作的愿望。同时,还准备与各省教研员合作,推动各省相关研究的进展。另一个设想是以课题的形式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为下一次学术会议做准备。

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如如何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关系、教与学的主体和主导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问题、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的结合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就这些方而的注意事项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媒体;整合;教学理念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进课堂。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它对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应用

于课堂教学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走入了一些误区。下面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非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使资源共享(现在的网络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较实用的化学教学软件)。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最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现代化,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所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难想像,一个教育思想落后、业务水平低下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实效会有什么效果。

二、忌滥用信息技术,忽略与学科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

息媒体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能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也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笔者曾听过一节“原电池”的公开课,教师在用实验演示了原电池形成后,应该让学生思考其形成的过程,这正是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好时机,而上课教师却直接采用信息技术模拟了原电池形成电流的过程,讲解得很仔细,感觉好像不错,实际上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这就是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还有很多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用了反而多余,使学生感觉教师是在演戏,无形中教师扮演了“解说员”的角色。此外,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由于信息技术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课型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中特别是高中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的,否则就会“画蛇添足”或者是“杀鸡用牛刀”。所以,信息技

术在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一是界面制作要乎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要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新授课中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信息技术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3)要做到授课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要根据授课的内容而定,要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使用时力求做到“五度”:时间上有宽度,活动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结果上有效度。

三、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从目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看,制作的教学课件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前者无疑居多,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

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人手,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四、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实验教学

中学中的不少课程如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它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规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实验有一定的毒性、危险性、操作的复杂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师往往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验的过程或播放录像等形式来进行演示。其实这根本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拟电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媲美,而且这样做也失去了实验的“过程”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不适宜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替代。当然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如:化学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模拟和展现,帮助学生解决问

题,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模拟和真实毕竟是有区别的,前者不能代替后者。

五、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功能,无形中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板书逐渐被计算机投影代替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的常见现象,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因为信息的转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如化学方程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的结论、方法等都事先输在了微机里,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内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此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特别是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

目了然。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去使用信息技术,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不至于走入误区。

更多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织金县猫场中学姚文刚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数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

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2篇

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2篇一、新的时代,中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

应用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的研修体会

应用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的研修体会通过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

学习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

教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体会一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

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心得体会

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

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研修体会总结

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研修体会总结教师第五周期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已接近尾声按照学习要求我已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现将研修体会做一下总结首先我学习了电子白板它又称是电子交互白板集传统的黑板和计算机多种功能于一身使用非常...

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心得

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心得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

鲍亨忠15-16学年_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_培训研修总结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金清镇海滨小学鲍亨忠对于本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将成...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修心得(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