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时间:2024.4.21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第一章 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 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第三章 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二、板门穴 …………………………………………5 十三、小天心穴 …………………………………………5 十四、四横纹 …………………………………………5 十五、小横纹 …………………………………………5 十六、二马穴 …………………………………………5 十七、外劳宫 …………………………………………5 十八、阳池穴 …………………………………………6 十九、天河水穴 …………………………………………6 二十、退六腑穴 …………………………………………6 二十一、上三关穴 ………………………………………6 二十二、威灵、精灵 ……………………………………6 二十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一、脱肛 …………………………………………14

十二、遗尿 …………………………………………14

十三、水痘 …………………………………………14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六、急惊风 …………………………………………16

十七、慢惊风 …………………………………………17

第一章 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 推拿手法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穴位分型

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

1、点型:

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如小天心、二马等穴。

2、 线型:

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

3、面型:

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如八卦、板门等穴。

三、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方法。

1、 推法:

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患儿

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1.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

2.清法(泻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

3.清补法——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

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

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

2. 拿法

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如推拿结束拿威灵,精灵。

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3. 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

4.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多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到穴。

5.捣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

用于点型穴位,例如:捣小天心。

6.掐法

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例如: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7.分法

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

例如:分阴阳穴。

8.分筋法

医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适应于肢体

瘫痪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适应于小儿常见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赘述。

附:提捏手法

两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叫做提捏手法。例如:提捏大椎穴。

四、推拿次数

推拿的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一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例。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婴儿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一般推一次约需30分钟,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

五、注意事项

1.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修短指甲。

3.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

4.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指法,如提捏大椎。

5.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

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以达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章 常用穴位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 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 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离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补)

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肠穴

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肠——离心性推之。补大肠——向心性推之。清补大肠——来回推之

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八、小肠穴

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

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2.操作方法: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

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十、运水入土穴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十一、运土入水穴

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十二、板门穴

1. 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 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 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十三、小天心穴

1. 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 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4. 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十四、四横纹

1. 部位: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3. 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

4. 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十五、小横纹

1. 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 作用:消郁热、化痰涎。

4. 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六、二马穴

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马——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

左右揉之。

3.作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气虚喘咳(慢性气管炎)、脱肛、疝气、小便闭塞或不利, 虚火牙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十七、外劳宫

1.部位: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成90°度,使穴位显出。

3.作用:温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肠梗阻、肠套叠等),往来寒热、胆道蛔虫、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十八、阳池穴

1.部位 :腕后二寸陷凹中(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揉阳池-------——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

3.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疼,降逆清脑。

4. 主治: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十九、天河水穴

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称清天河水(此穴无补法)。

3.作用: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尿。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弄舌、重舌、口疮、感冒发热、咳嗽、腹泻、麻疹、尿少等症。

二十、退六腑穴

1.部位:前臂内侧缘,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之,称退六腑。

3.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二十一、上三关穴

1.部位:前臂外侧缘,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称推上三关。

3.作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能发汗,对疹毒内陷、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4.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儿瘫痪等症。

二十二、威灵、精灵

1.部位:威灵——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靠近食指掌骨侧, 属点型穴位。

精灵——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靠近无名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3.作用:舒筋和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二十三、五指节

1.部位:手指各关节处。

2.操作方法: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3.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慢惊风,能加强各穴功能,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一、 感冒

病因: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季最常见,多因气候突变,遭受风寒侵袭,肺气 不宜所致。 症状:发冷发烧,头疼体疼,鼻塞流涕,咳嗽喷嚏,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溲赤等。

治则:解表散寒清热。

取穴:

1.发热轻的(37.5°C—38°C)

平肝肺 天河水 掐五指节

10’ 15’

2.发热较重的(38.5°C—40°C)

平肝肺 退六腑 提捏 掐五

10’ 15’ 大椎 指节

3. 兼症:

鼻塞—加阳池 呕吐—加清胃 嗽重—加八卦

10’ 10’ 10’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3次可愈。推拿以后4-5小时左右,会发热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热持续2-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附:治感冒验方:

1.生姜二钱 生葱白三寸

大枣四个 水煎顿服。

2.荆芥 薄荷 苏叶各二钱 水煎服

3.绿豆五钱 生姜三片

葱白一个 青萝卜片一两 水煎服出汗

二、支气管炎

病因: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烟、灰尘、寒冷空气刺激引起发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症状与治疗:

1. 急性支气管炎:初起有感冒症状,继则咳嗽加重,可有发烧、胸闷、气促、食欲不振,初为干咳,以后痰渐多。

取穴:

① 八 卦 平肝肺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0’ 10’ 10’

若喘重——改逆八卦

10’

发热38.5°C以上改用六腑

②喘重痰多(肺部有湿性罗音)

去清胃加小横纹

③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肺部有干性罗音)

去小横纹改用四横纹。

2.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可成慢性。

症状与治疗:轻者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可有发烧,咳嗽,吐痰明显,活动后喘,呼吸

可带哮鸣声,日渐消瘦等。

取穴:

①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推二次后改用补法:

二马 补脾 平肝 补肺

10’ 10’ 5’ 10’

②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发烧、喘重、痰多,此是虚中挟实症,治宜清补兼施。 取穴:

a. 逆八卦 二马 四横纹 清胃 六腑

10’ 10’ 10’ 5’ 15’

b. 二马 补脾 清肺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气管炎验方:

(1)霜桑叶 适量 烧水喝

(2)桔梗 炙甘草 百部根各二钱 水煎服

(3)梨一个 川贝母一钱 切开梨去核把川贝末填入梨核空处,把梨紧合起来,蒸食或煮水吃。

(4)中成药:三蛇胆陈皮末或三蛇胆川贝末,按说明服。

三、 肺炎:

病因: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以冬春两季多见。

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有时有呕吐,继则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搧动,鼻唇紫绀,痰气上壅,烦躁不安,甚则出现高烧抽风,呕吐昏迷。

取穴:

(1)逆八卦 平肝肺 小横纹 六腑

10’ 10’ 10’ 10’

若高烧引起惊厥加捣小天心,若头痛鼻塞揉阳池

(2)治疗后体温下降,咳喘减轻,少痰或无痰(肺有干罗音)

改用: 八卦 平肝肺 四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 治肺炎验方:

(1)麻黄 一钱-二钱 杏仁 2-3钱 生石羔 8钱-1两 生甘草1钱 水煎服

(2)葶苈子 二钱 大枣三钱 水煎服

四、 顿咳(百日咳)

病因:本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感染,但以乳幼儿多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又名百日咳。

症状特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了有吼声,咳时面色潮红或口唇青紫,涕泪交逬,引吐痰食,夜甚于昼,甚则鼻衄,痰中带血,舌下有小粒溃疡,颜面浮肿等。

治则: 宣肺泄热豁痰止咳。

取穴: 逆 小 天

(1)八卦 横纹 清胃 河水 或六腑

15’ 15’ 10’ 10’

(2)痉挛期, 咳嗽痰稠, 咯吐不利:

逆八卦 小横纹 六腑 小天心

10’ 10’ 10’ 5’

或肺俞拔火罐2---3次,可缓解痉挛。

(3)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二马 清补脾 小横纹 天河水

10’ 10’ 10’ 10’

附:治痰要穴:

燥痰(干性罗音)——四横纹

湿痰(湿性罗音)——小横纹

热痰(脉滑有力)——六腑

寒痰(脉弦滑)——外劳

虚痰(脉弱无力)——二马

附:治百日咳验方:

1.鸡苦胆一个 白糖适量

用针刺破鸡胆,将胆汁烘干,加入适量的白糖,碾末调匀,一岁内分三天服完,二岁两天服完,二岁以上一天服一个,每天分2——3次服。

2.大蒜五钱 白糖两

大蒜捣烂加糖,开水一杯,浸泡5小时,每日一剂。三次分服,连服4—5天。、

五、麻疹:

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广泛的实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发病率大大降低。

症状:

初起有发热,流涕、目赤,羞明,眼泪汪汪等,明显上感症状,继则呕吐,大便稀、发烧2—3天可于颊部粘膜及唇内侧出现白色点状麻诊斑,一般发热3天,开始出疹,先自耳后,颈部开始,渐及面、胸背、四肢、透发后2—3天开始消退,留下棕色色素沉着斑。 取穴:

1.正常疹子:发烧不高(39°以下)

平肝肺 天河水 清胃

10’ 10’ 10’

2.高烧(39.5°—40°以上)麻疹透发不好(并发肺炎)。

六腑 平肝肺 清胃

20’ 10’ 10’ 喘咳重者加八卦

3.黑疹子——疹色紫暗,高烧喘嗽,一般多因用发物太过。热甚而致;或护理不当,过于保暖。治宜,大用清热解毒之法,佐以透发。

取穴:外劳 六腑 平肝肺 清胃

20’ 15’ 10’ 10’

喘重-------——加四横纹,惊悸抽风——加小天心

4.白疹子——疹色淡白,稳而不透,昏迷嗜睡,四肢发凉,面白唇青,泄泻等。此乃气血虚弱,元阳不足,不能抗毒外出所致。治宜:大补元气,活血透毒。

取穴 :

1.多推:外劳宫、平肝肺、二马、天河水。

2. 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改用下穴:

多推:三关、平肝肺、外劳宫。

再服用香菜水一般可出,若再不出者,可用刮痧法,用硬币沾水在前后肋间刮之,或刮分八道穴也可。

附:治麻疹验方:

(1)芫荽适量,烧水服,是最好的发物,疹出不透可用鲜芫荽蘸热黄酒搓五心,麻疹很快

可出。

(2)透发麻疹:芫荽两棵、鲜茅根五钱水煎代茶。

(3)蓖麻子去皮和鲜萝卜叶捣烂,搓五心,疹可随之而出

六、腹泻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主要由于消化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所致。可分四型。

1.伤食泻:

病因:乳食过饱、恣食肥甘、损伤脾胃。

症状:口嗳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泻时腹痛、泻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卵、或兼呕吐。

伤乳泻者,大便色黄白,内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治疗:

(1) 轻症——大便日5—6次

取穴:八卦 清胃 天河水

10’ 15’ 15’

(2) 重症——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取穴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利小便

10’ 15’ 15’ 10’

腹痛重者加揉外劳宫10’——15’

(3) 日久病实体虚者,大便消化不良、尿黄、脉滑无力者。

取穴:八卦 二马 清胃 六腑

10’ 10’ 10’ 10’

2.热泄:

病因:内因肠胃积热,外感不正之气以致运化失职而发之。

症状:泄时暴注下迫, 大便色黄赤,泄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燥,腹痛身热,溲少而黄,肛门灼热. 取穴:

(1) 六腑 清大肠 清脾胃 下推七节骨

15’ 15’ 10’

(2) 八卦 清胃 六腑

10’ 10’ 15’

推1-2次症状减轻,可酌情改用:

八卦 清胃 天河水 平肝

10’ 15’ 15’ 5’

3.寒泄

病因: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以致寒邪凝结中焦,脾失运化所致。

症状:腹疼肠鸣,泄泻清彻,或白水泻,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等。 取穴:外劳 清胃 天河水

20’ 10’ 10’

4.脾虚泻

病因:体质素弱,饮食不节而患泄泻;或久泻伤脾,失司健运。

症状:食后作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色淡黄、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取穴:(1)轻症:

外劳 清补脾 平肝

10’ 10’ 5’

有热者加天河水

(2)重症: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附:治腹泻验方

(1)炒神曲 焦山楂 炒谷麦芽各三钱 鸡内金钱 水煎服。

(2)鲜白扁豆花两 水煎服。

(3)伤暑腹泻:火香二钱 炒扁豆三钱 生车前子三钱水煎服,加白糖适量日分三次服。

(4)脾虚泄泻——炒山药 生山药各等量共研细末 小米汤或开水送下。1——2岁每次服3分,3——5岁每次服5分,5岁以上每次服一钱。

(5)无花果枝、叶适量 烧水洗脚及小腿。

(6)高粱酒 白矾二钱

将高粱炒熟与白矾混合,共研细末,每次服钱日三次开水送服。

九、口疮

病因:口疮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的炎症性的病变,多见于上感或高烧之后。多因内热蕴于心脾二经,循经发于口舌所致。

症状:舌尖红赤,舌有白色溃疡,流口水,往往因疼痛而吮乳困难。重者发烧,烦躁不安。 取穴:

① 清胃 天河水 四横纹

15’ 15’ 10’

② 清脾胃 天河水

15’ 10’

发烧——改用六腑;流口水重——加小横纹;烦躁惊悸——加小天心。

外用柿霜、西瓜霜,或冰硼散涂口腔。

附:治口疮验方

1.吴茱萸末五钱 分二次用醋调成糊状,糊患儿足心,用布固定,晚上敷,次晨取下。

2.生地五钱 木通二钱 竹叶二钱 灯芯五分 甘草稍钱 水煎服

3.石榴皮 烧存性,研为细末,搽口内,每日二次。

十、便秘

病因:多因喝水太少,肠中积热,或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营养不良,致大肠机能不正常而引起。

症状:大便秘结,排便费力,几日一行,重者肛门裂出血或脱肛。

取穴:

① 清脾胃 清大肠 运水入土 平肝

10’ 15’ 10’ 15’

② 略带热像者:

运水入土 清大肠 平肝肺 天河水 腹胀加四横纹

10’ 15’ 10’ 5’

③ 独揉神阙10—15分钟 很效

附: 治便秘验方:

1.麻仁滋脾丸2.肥儿丸3.润肠饮:蜂蜜三钱 盐五分 二岁者一次服下

十一、脱肛

病因:多由小儿体弱,脾肺气虚,或泻痢日久所致。

症状与治疗:

① 肛门脱出不收,红肿刺痛,作痒者属实热。

取穴:

清大肠 八卦 外劳 六腑(天河水)

10’ 10’ 10’ 10’

② 精神萎靡、体弱无力、食欲不振、不甚肿痛者、大便时肛门脱出,属气虚。 取穴:①二马 补脾 平肝

15’ 15’ 5’

②外劳 清补大肠 补脾

10’ 15’ 10’

③ 二马 清补脾 清补大肠

10’ 10’ 15’

上推七节骨或灸百会

附:治脱肛验方:

刺猬皮粉二两 和面半斤加蛋、糖适量调味,烙小饼20个,随意服之。

十二、遗尿

病因:多因下元虚寒、膀胱不约所致。

症状:平素体弱、面色苍白、肢冷无力、饮食无味、白天小便频数、夜间梦中小便自遗或大便溏泻等。

取穴:

① 体质虚弱者:

二马 补肾 运水入土 平肝 有热者加天河水。

20’ 15’ 10’ 5’

② 身体尚健者:

清补脾 清小肠 天河水 平肝

10’ 10’ 5’ 10’

附:治遗尿验方:

1. 桑螵蛸、益智仁各五钱 水煎服

2. 鸡肠一具,焙干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一钱至二钱,开水送下。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四、感冒发烧怎么办?

问:小孩一发烧,父母就着急,想方设法吃药退烧,或者到医院打针退烧,这种做法对吗?

不对!在国外,小孩感冒发烧前三天,一般不用退烧药,多喝开水,多休息,适当补充营养,饮食清淡,只要小孩精神状况还好,体温不超过38度5,没有严重的咳嗽、剧烈的头痛、咽喉疼痛,可以不用任何治疗药物。

问:为什么这样处理?不害怕吗?

国外医学界有这么几个观点,(1)、发烧是给小孩难得的一次锻炼免疫系统的机会。(2)、一般感冒,不吃药,过几天也能够自动痊愈,因为人体本身有自愈力,这就是免疫系统的功劳。(3)、况且,感冒多数是病毒引起的,至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明能够有效杀死感冒病毒而又副作用小的药物。(4)、无论是用抗生素或者激素去退烧,都是错误的。5、即使发烧不是感冒,而是其他比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初起的症状,刚开始也不容易诊断出来,必须观察几天。因此,不用药物干预,是现在西医普遍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已经被西方的大众所接受,我与几个“海归派”的妈妈交流,她们都是这样对待感冒发烧的孩子的,根本不担心。

问:为什么用抗生素和激素退烧是错误的呢

因为感冒发烧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杀不死病毒,激素退烧快,但欺骗了免疫系统,使得它以为敌人已经消灭了,对身体反而造成危害。既然不能用抗生素和激素,那就让人体的免疫力去战胜感冒。当然,还有一些感染性疾病,最初表现出来的症状也象感冒,比如麻疹、肺炎、流脑、甚至肠炎、肺结核等,但不到一定的阶段,无法诊断出来,用药也是无的放矢。但不用药,不等于放松警惕,仍然要细心观察。

五、中医怎么对待感冒发烧

问:中医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孩去抵抗感冒呢?

中医对待感冒发烧,在初起的时候,不是等待,主张发汗解表,其中最有名的方子叫葱豉汤,是东晋时代著名的科学家兼医生葛洪记载的,葱豉汤只有两味药,都是平时当作料的食品,一味是葱白,一味是淡豆豉,每次用小葱四五根的葱白连根须,豆豉三十到五十克,煎服以后,发汗解表,出一身汗之后,往往热退神清。

问:葱豉汤可以杀病毒吗?

葱豉汤同样也杀不死病毒,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中药比西医抗生素杀细菌的作用强大。那么中医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怎么会有效呢?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叫做“扶正祛邪”,想必大家也听到过,中医对待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不是采取“杀死”的方法,而是“扶正祛邪”,即帮助身体的正气,把病邪驱赶出去,对待病毒、细菌这种微生物,不是采取杀灭的方法,我不杀你,只是把你赶出去,放你一条生路,这样病原微生物就不会与药物对抗,产生耐药性,产生毒素,不会想方设法变异,逃过药物的攻击。这种治疗方法,对身体就没有什么伤害。所以有人认为“中医是一门仁慈的科学”,这话不假。

问:真的是这样吗?用葱豉汤怎么把病邪赶出去呢?

服了葱豉汤以后,原来身体怕冷的,会感觉热呼呼的,脸上会红红的,接着,体温还会升高o.5度左右,这说明开始“扶正”了,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然后全身均匀地出微汗,通过出汗,感冒病毒及其代谢产物被排除到体外,这就是“祛邪”,体内剩下的病毒不足以继续危害身体,各种症状马上消失,病就好了。感冒发烧病初起病在表,通过发汗解表的方法从体表来“扶正祛邪”,往往一汗而愈,用不着等三天、七天。用这种方法,既快,又经济,又有效,又不伤身体。

问:葱豉汤这么一个简单的处方,是怎么体现中医扶正祛邪的呢?

你闻闻小葱或大葱的葱白,气味刺鼻,熏眼睛,含有挥发油,能够刺激汗腺,具有发汗散热的作用,同时还含有大蒜素,有抵御细菌、病毒的作用。这是用于“驱邪”的药。淡豆豉,是黑豆酿制而成的,经过发酵、酿制,豆类的各种氨基酸、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都能得到充分吸收,酿制还产生了多种活性物质,营养价值极高,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又容易吸收,还能健胃消食,这是“扶正”的药,同时淡豆豉酿制时,要用青蒿、桑叶一起蒸,所以豆豉也可以发汗退热。葱豉汤这种发汗解表的作用机制,比用泰诺林之类的单纯发汗退热药的作用复杂得多。一般的感冒发烧可以用它,许多初期类似感冒的病,如小儿麻疹、肺炎、流脑、流感等等,也可以用,往往通过发汗解表的这种扶正祛邪的方式,阻止了这些病的形成。我曾经治疗过一个反复感冒发烧三个月的患者,始终查不出原因,最后用中药发汗解表的方法退烧之后,反而出现乙肝“两对半”的三个指标呈阳性,显示他这个感冒,其实是急性乙肝病的初期,但幸运的是,用中药阻断了病的进程,在急性阶段就治愈了。这也可以说是中医“治未病”显示的疗效。所谓“治未病”,就是在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就阻断它的进程。 问:葱豉汤怎么服呢?

只要感冒、发烧,一摸,身上热,不出汗,就可以服,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服,39度以上也不要紧。用葱白4、5根、豆豉30、50克煎一大碗,温服后,盖薄被子取汗,一般30分钟左右会出汗,出汗前体温还会升高0.5度,身体逐渐不怕冷,怕热,然后均匀出汗,有的可以持续个把小时,汗出热退,周身凉爽了,就不再服第二次。被子不要盖太厚,出汗要均匀,不能出得太猛。烧退后,病人感觉身上凉飕飕的,胃口也开了,想吃饭。但有的过几个小时烧又可能起来,这种情况多半是发烧几天了,没有及时解表,原方还可以再服一次。也可以改服小柴胡汤颗粒。一般不会再发烧了。

问:您刚才提到小柴胡汤颗粒,现在治疗感冒发烧用得很多,这个药与葱豉汤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呢?

葱豉汤退烧,中医用的是“汗”法,疾病在表,表闭得厉害,一摸,全身是干的,一点汗不出,还怕冷,这是疾病在表,因此,用它“发汗解表”。小柴胡汤颗粒退烧,中医用的是“和”法,疾病在半表半里,一摸,小孩身上不那么干,微微有一点汗,一阵怕冷,一阵怕热,或热退了一点又起来,不想吃饭,心里烦,有点想呕,在里的证候表现可能多一点,用它来“和里解表”。刚才说的用过葱豉汤之后,再用小柴胡汤,是根据小柴胡汤证有“往来寒热”这么一条记载,发烧退下去了以后又起来,也属于“往来寒热”的表现。

六、感冒咳嗽怎么办

问:小孩感冒发烧加上又有咳嗽怎么办?

患感冒之后,出现咳嗽、头痛、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呕吐、腹泻,同发烧一样,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给身体发出警讯,同时也在拼命把病毒这种异体蛋白排出去,所以不能够见到咳嗽就止咳、消炎,妨碍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这个观念一定要明确,止咳药用之不当,用得太早,常常导致咳嗽长期不好。

问:我一见到孩子咳嗽就闹心,该怎么治疗?总不能像对待发烧一样,咳嗽三天再治疗吧?

当然得及时治。中医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烧、咳嗽,首要的原则是宣肺解表止咳,还是要驱邪,把病往外面赶。但首先要分清楚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

问:什么是风寒咳嗽、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一般是天气突然变冷的时候,孩子没有及时增衣添被,感冒着了凉。发烧、怕冷、流清鼻涕、咳嗽、咽喉不痛,口不渴,咳痰颜色不黄,舌头颜色不红的,属于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一般是天气突然变热的时候,孩子脱衣出汗,患了热感冒,发烧,不怎么怕冷,咳嗽、痰有点黄或比较浓、嗓子有点疼,舌头有点红,口渴,这是风热感冒。一般寒体的小孩容易得风寒感冒,火体的小孩容易得风热感冒。

问:什么是寒体、火体?

寒体的小孩,一般阳虚有寒,表现为手足冷,面色晄白,舌质的颜色是淡淡的,有薄白的苔,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精力不足,经常感冒,有的是先天的原因,也有的是长期打抗生素导致的。

火体的小孩,一般是阴虚有热,表现为怕热不怕冷,爱出汗,面色红润,嘴唇红,舌质红,食欲好,大便干结,精力旺盛。经常“上火”,嗓子疼。

问:风寒感冒咳嗽应该吃什么中成药?

有两个成药可以选择,一个是参苏丸,另外一个是小青龙汤颗粒。参苏丸治疗风寒咳嗽,小青龙汤颗粒治疗风寒夹有水饮的咳嗽

问:两者怎么区别呢?

都有发烧或不发烧、怕冷、流清鼻涕、咳嗽、咽喉不痛,口不渴,咳痰颜色不黄,舌头颜色淡,关键是观察吐出来的痰,痰的颜色是白而清稀的,选参苏丸,痰白清稀如清水或泡沫状的,选小青龙颗粒。如果痰转浓稍微有点黄的,加上咳嗽的声音清亮,咽喉稍微有点不舒服,这叫“寒包火”,还可以选成药通宣理肺丸。

问:风热感冒咳嗽应该吃什么中成药?

可以选择银翘散颗粒,或桑菊感冒颗粒,也可以用小柴胡汤颗粒。银翘散颗粒偏重于发烧、嗓子疼,解表清热的力量强一些;桑菊感冒颗粒偏重于咳嗽、眼睛不舒服;小柴胡汤颗粒兼有想呕、不想吃饭等肠胃道的证候。嗓子疼比较严重的,则都可以配合使用板蓝根冲剂。 问:这看上去还蛮复杂的!

其实,也不必分辨的那么细,只要风寒、风热大致方向不搞错了,风寒咳嗽用参苏丸,风热咳嗽用银翘散就可以了。

问:如果又发烧,又咳嗽,怎么办呢?

烧比较高,身上不出汗,可以煎葱豉汤送服参苏丸或者银翘散都可以。葱豉汤有个好处,就是不必辨别风寒、风热,都可以用。是风寒发烧咳嗽,用葱豉汤送参苏丸,是风热发烧咳嗽,用葱豉汤送服银翘散。

七、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问:我们家孩子一旦咳嗽就是半个月以上,老是不断根,该怎么办?

按照中医的说法,时间拖长了,感冒初期的证候没有了,多半呈现为一种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局面,用药治疗的时候,要补虚、散寒、清热,收敛几方面结合,才能达到止咳的效果,药物之间要组合协调好。我有一首“观音应梦散”,是一个食疗的方子,治疗感冒咳嗽尾巴不收很有效。只有简单的四味药:党参15克、生姜15克、蜂蜜30克、柠檬半个切薄片,煎15分钟,当饮料喝。

问:就这么简单啦,能有效吗?

别看它简单,组合很严谨的,久咳肺气必虚,用党参补肺气;久咳多夹有寒,用生姜散寒、止咳、止呕、和胃,久咳容易化燥,用蜂蜜润燥止咳,久咳肺气耗散,用柠檬收敛止咳。有痰还可以加一两个金橘饼,顺气化痰。几味药各司其职,独当一面,相互配合得很好,所

以有效,而且口感不错,小孩愿意喝,又有营养。这可是家庭饮料,不含“塑化剂”,安全好喝,比市场上的饮料好多了。

八、怎么预防感冒发烧咳嗽

问:小孩没有感冒发烧的时候,有什么预防的中医药呢?

属于寒体的小孩,一般体质弱,面色不华,精神倦怠,容易出汗,一变天就会导致感冒。可以选择成药“玉屏风散”。这首方只有四味药,黄芪、白术、防风、甘草,健脾益肺、祛风固表,也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像玉屏风一样,把风邪挡住,不让它侵入人体。也可以用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乌梅30克,煎服,也可以加蜂蜜,口感也不错,有益气固表,收敛止汗的作用。可以经常服。

问:只要小孩爱出汗就可以用刚才介绍的两个方子吗?

当然不是,属于火体的小孩也爱出汗,爱动,精力旺盛,食欲好,脾肺不虚,但这种出汗不能看成是虚证,是肺有内热,逼汗外出,这是一种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玉屏风散不适合,但可以在刚才的黄芪、甘草、乌梅方中加一味桑叶清肺热、止汗,煎服。桑叶用30克,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剂量小则发汗,剂量大,则止汗,但它的作用是辛凉清肺热,把多余的能量清除。

问:小孩有内热,“上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经常大便干结,嗓子疼,不舒服,口渴,晚上睡觉不安神,汗多,动不动就扁桃体发炎,咽喉发炎,口舌生疮。特别是一得感冒,就把扁桃体炎带发了,没有什么感冒初起流鼻涕、咳嗽的症状,一烧就是39度、40度。

问:有什么方法控制他不上火吗?

少吃肯德鸡、油炸、辛辣的食品,少喝冰水,多吃蔬菜、新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有两个小单方也管用。一是:罗汉果泡水喝,每天半个,可以治疗嗓子疼,又通便。改成胖大海也行,但每次要用四五个以上,泡发后,去核,加蜂蜜,连肉绒一起喝。二是生地蜜:每天用生地30克到60克,加蜂蜜煎水当水喝,广东人特别是潮汕那里,街头都有卖的,当饮料卖,有滋阴、清热、降火、润肠、通便的作用,久服不伤阳气,而且有营养价值。但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嗓子疼,可以吃板蓝根冲剂、穿心莲片;眼睛红,起眼粪,吃夏桑菊;大便干,口舌生疮,吃点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丸,但只可暂服而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问:为什么小孩有寒体、火体之分?

从先天的因素来看,主要是遗传导致的,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必刻意去改变。但有的小孩先天不足、营养不充分,这种小孩,属于寒体的多。从后天的因素来看,与饮食结构有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小孩营养充足,甚至过分,生长发育得快,火体的孩子居多,但也

有的孩子打抗生素多了,人体的阳气长期被压制,表现为寒体。只要经过合理的调治,还是可以改变了,至少可以少生病。

更多相关推荐:
目录样本

目录1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2国内外数字电路测试系统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13本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14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仪的总体方案错误未定...

文件归档目录范本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文件归档目录范本一电子表格的使用1本电子表格格式是按照国家标准和档案管理软件的要求设计的所列项目不能增减2在计算机中录入时不能加空格和回车3目录在填写好后保存时的文件名为单位名称年度XLS如档...

目录范本

目录1导论111研究的缘起与意义1111社会福利制度转轨呼唤构建新型乡村干部福利角色1112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要求乡村干部向福利角色转型1113当前学界对乡村干部的福利角色关注较少是本研究的直接...

档案目录范本

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干部人事档案目录干部人事档案目录

证据目录范本

证据目录

申报资料目录(范本)

整套资料一式两份,目录见下页,申报表再另外打印三份,此页不打印。六安市市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申报资料工程名称:申报单位:(单位盖章)申报资料目录一、申报表二、工程概况三、相关证件(公司相关证件、员工证件…

论文目录范本

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我国数字出版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如今随着信息通信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两年数字出版物的风生水起正是其中亮点之一随着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每年...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目录范本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目录范本证据材料提交人:二OXX年月日

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资料全套范本目录

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资料全套范本目录第一部分文字类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3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4各级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5现场急救措施6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7宿舍管理制度8卫生...

三级目录(范本1)

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11课题背景与国内外研究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11研究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12研究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2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错误未定义...

《减速机标准样本大全》收录产品目录

减速机标准样本大全收录产品目录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基本术语GB101071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图示方法GB10107288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几何要素代号GB10107388摆线针轮减速机温升测定方法...

目录页自动制作范本

目录第一章引论1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第二节需求曲线1过程设置大纲格式同时插入目录调整字号字体间距等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

目录范本(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