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笔记表格

时间:2024.3.31

班级读书笔记表格

     


第二篇:小学生该如何读书


小学生怎样读书

一、“读书好”

(一)求知

(二)立志

(三)生活

二、“好读书”

三、“读好书”所谓“读好书”有两层意思:

(一)读 好书

1.选择书籍因年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2.书目选择要循序渐进

3.选择书籍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

(二)读好 书

首先介绍几种名人读书的方法

鲁迅的“跳读”法; 华罗庚的“厚薄”法;毛姆的“乐趣”读书法;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田中角荣的“撕书”读书法

其次读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精与粗

2.读与思

3.读与写

最后读书的时问管理

1.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

2.读书贵有恒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同学们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就“小学生怎样读书”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生怎样读书

读书已经成为许多小学生的一种习惯。但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对“读什么书”和“如何读好书”有困惑。冰心奶奶说过:“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

一、“读书好”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很多人都以为他天生聪明,其实他的各项发明成功, 完全是因为大量读书和勤于用脑取得的。他曾说过自己成功的奥秘:“现在回想起来,在底特律公立图书馆, 我是从书架最下一层的第一本书开读,一本一本的看了个全架。我不是读几本书,而读了一个图书馆??”这还不包括他后来读过的大量书。比尔·盖茨也同样是一个饱读群书的人。虽然没有读完大学,但九岁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已经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所以他精通天文、历史、地理等等各类学科,可以说比尔·盖茨不仅是当今世界上金钱的首富,而且也可以称得上是知识的巨富。

老师教过这样一位同学,他从小就爱看书,上了小学后更是迷上了读书,五年级时就已经读过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许多名著,如今他已经上了重点高中,他对我说:现在他认为最轻松用时最少的课程就是语文,这完全得益于他小学时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 读书是成才的根本途径,读书对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起着重大作用。

(一)求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闻一多

我曾问过一些同学“为什么要读书”,他们说这还用问当然是为学习为考试呗。的确为了考试而读书,这是无可厚非。但这绝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让人解惑,开阔视野。

(二)立志

“志当存高远”,理想有多大,志气有多高,决定他人生的高度。而一本好书可以让人立志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很多同学都读过《童话大王》和《鲁西西传》,他的作者是郑渊洁。郑渊洁一个人将一本名为《童话大王》的月刊写了22年,印了1亿册。那是什么让他选择了这条成功之路?他这样说:“我在小学二年级时看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和《宝葫芦的秘密》,如醉如痴。《大林和小林》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三本书之一。如果我儿时没有看到《大林和小林》,我今天不可能靠写童话谋生。我感激他的童话影响了我,启发了我,武装了我。”由此我们必须承认读书不是要应付考试,不是要敷衍老师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它在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充实我们的生活,它更能启迪人生梦想,树立远大志向。

不久前,我看过一篇报告,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听了这个故事,你不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吗?他的可悲之处在哪呢?就在于他的追求太低,就在于他缺乏大志。

非洲大草原上,阳光明媚,狮子说:“我必须得奔跑,这样才能追赶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羚羊说:“我必须得不断地奔跑,这样我才能不被狮子追上。”

同学们,放羊娃、狮子和羚羊的故事发人深思,它给我们道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而立志读书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三)生活

有人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时可以不断吸取先人的思想精华和精神素养,既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又在思想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读一本书就是与一个人在品味人生;读多本书,就品味了多个人的人生,你的生命体验也会变得多彩。很多同学爱读《鲁滨逊漂流记》,因为这样的探险小说更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因为像探险这种事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但读书可以你到北极看一下,到南极看一下,到撒哈拉大沙漠看一下,到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或者塔里木盆地去看一下。就是这些经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有些经验是要付出代价的。你想知道战争的经验吗?可以通

过读军事书籍。如果你去参与一场战争,弄不好你就回不来了。现在去打伊拉克、阿富汗,索马里,你想去我们国家还不让你去呢。

二、“好读书”

所谓好读书就是喜好读书,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一所中学倒塌的废墟下,一位女学生一边等待着救援,一边打着手电筒读书。她获救后,有人问她为什么当时还在读书。大家切记,这个时候读书肯定不是为了高考。她说,读书可以让她心里平静些。这与温总理说“知识给人安全”的道理很相近。这个故事虽然不曲折,但情境令我感动。人们都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做事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怎样才能达到好读书的境界,首先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书籍的妙处为基础的。山坡上开满鲜花,但是在牛羊的眼中只是饲料。同样的道理如何看待书籍,如何认识它的妙处呢?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是美丽的鲜花,给我们带来愉悦。

三、“读好书”

所谓“读好书”有两层意思:

(一)读 好书

所谓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讲就是那些对我们的成长有裨益的书。有同学要问到底读什么书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本小人书,仅仅9页,但它创造了奇迹:第一,它早在19xx年就出版了。第二,从初次出版至今,年年再版,年年畅销,历久不衰!第三,它被评为美国的“Golden Books”系列,也就是金奖图书系列。这样的书你是不是要读,当然了(名叫《拍拍小兔子》)。所以我们说好书不一定有多少内容,但它一定是创意高明、内涵丰富。

到底哪些书适合小学生阅读呢?这本书(顺义区中小学生“彩虹读书行动”读书手册)给同学们列举了一些,建议同学们读一读。

1.选择书籍因年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低年级的同学比较爱读的书籍类型主要有:

童话:《365夜知识童话》《安徒生童话》《大林和小林》《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童话不仅可以保持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培养高尚的情感。

童谣:《童谣三百首》《365夜儿歌》等。童谣反复诵唱,可以帮助同学们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认知能力,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

故事:《小猪唏哩呼噜》《一年级的小蜜瓜》《激励孩子成长的名人小故事》。

科普:《十万个为什么》具有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经典诗文:《弟子规》等,在父母的指导下同学们完全能够读懂,并背诵。

中年级同学比较爱读的书籍类型主要有:

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外神话传说》《开启小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等

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

小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

经典:《三字经》《唐诗宋词》

高年级同学比较爱读的书籍类型主要有:

故事:《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中外神话传说》等

小说:高尔基的《童年》《冰心儿童文学全集》《三国演义》《水浒传》

经典:《论语》、《诗经》、《城南旧事》

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自己也须费些工夫去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小学生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2.书目选择要循序渐进

有这样一位家长,孩子上小学了,他每天晚上花20分钟陪孩子读书,他让儿子看的第一本书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绘制的幽默连环漫画《父与子》,他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本连环画作为儿子的启蒙读物,是因为这本连环漫画形象生动、直观,内容幽默、有趣,书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和生活中的我们父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儿子很容易理解。因为漫画十分有趣,儿子常常忍俊不禁。20分钟的时间很短,每次儿子都觉得意犹未尽。当儿子学会了看无字的漫画书,他又开始指导儿子看配有文字的连环画。他让儿子看的第一本连环画是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笑话故事精选》,该书荟萃了几百个中外笑话故事精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每晚,他指导儿子看两至三个故事。先让他看画面,大致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接下来,再和他跟我一起读画面下所配的文字。最后,再让儿子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复述一遍,并回答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既加深了他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教给了他读书的方法。类似的这种连环画书一连让儿子读了好几本,其中有《中外智慧故事精选》、《阿凡提故事精选》、《格林童话选》,还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在读书的同时,他有意识地教儿子识字。几十本书读下来,儿子的识字量逐渐增加到1000多个,常用字他基本上都能认识。然后,他又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读纯文字的书。让他读《365夜》、《中外儿童故事精选》、《安徒生童话选》,还教他读《儿童散文诗选》、《儿童朗诵诗选》。后来,儿子读书读出了兴趣,觉得20分钟太不过瘾,就一再要求延长时间。再后来,干脆撇开他,自己捧着一本书读。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需要点滴水穿石的劲头的。实际上,每天晚上抽出20分钟时间读书,说起来容易,坚持一个月看看,坚持一年看看,应该说并不容易。而能够坚持了几年之久,真可以说是有几分可敬了。

3.选择书籍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

“博”即是指“博览群书”,也就是横向的读书广度。何谓“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装订成册的著作。既已被装订成著作,它必定有自己独有的价值。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比如在生活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特别喜欢看漫画书,有的妈妈就说:“闲书”少看,有用的书多看看。 小学生之所以喜欢看漫画书,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都喜欢搞笑幽默、想象力丰富,多画面、视觉冲击性较强的东西,像口袋书、漫画一类的东西会赢得许多孩子极大的阅读兴趣,而文学名著有的孩子看不懂也不喜欢看。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围追堵截”显然是不太见效的。因为孩子可能当着家长的面看“有用的书”,家长刚一转身,他马上就拿起漫画。我认为看漫画书是比较轻松的,能够让人放松精神,另外看漫画书是孩子在特定年龄阶段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是说整天只沉迷于漫画也是对的。首先分清好漫画和坏漫画,其次我们要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比方说,你们喜欢看《名侦探柯南》,我就给中高年级的同学们推荐《福尔摩斯探案集》,这样由漫画过渡到文字的阅读。像科技书、故事书、文学书等各类书报都应该看一看。阅读描写杰出人物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文学作品是影响人的心灵的有力手段;阅读自然书籍是发展思维和认识能力的需要,是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所谓“专”是指读书的人要有所侧重,要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哪怕是某个问题上有所深入研究,有所突破或建树。这其实是指纵向的读书深度。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大巧在有所不为,大智在有所不虑。”意思是说,有最高才华的人在于有不做的事情,有最高智慧的人在于有不研究的问题。虽然我们要求一个人能够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穷尽各方面的知识。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突出某一个领域,深入进行钻研和研究,才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收获。据《福尔摩斯探案集》透露,大侦探福尔摩斯所拥有的学识范围只是:

⒈文学知识──无。

⒉哲学知识──无。

⒊天文学知识──无。

⒋政治学知识──浅薄。

⒌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莨菪(一种有毒的草本植物)制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却一无所知。

⒍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曾把溅在裤子上的泥土给人看,并且能根据泥点的颜色和坚实程度说明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

⒎化学知识──无。

⒏解剖学知识──准确,但无系统。

⒐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这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

⒑提琴拉得很好。

⒒善于使用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⒓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

你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优秀的大侦探也并不是个“全才”。因此,我们读书的战线不要拉得太长。要学会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为我所需”地读书,“扬长避短”地读书。

对与博与专的关系,有人打了个比方,“博”好像是一张平铺的方纸,面积的确是够大,但没有深度;“专”就好比将这张纸顺着一个角卷起,它的面积不变,但却有了深度。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在博的基础上学有所专,学有所长。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二)读好 书

所谓“读好 书”也就是说要把书读好,发挥书籍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要把书读好是不是也有方法,也是一门学问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能力,而拙劣的方法则可阻碍才能的发挥。下面介绍几种名人读书的方法,希望能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鲁迅的“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华罗庚的“厚薄”法 :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

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田中角荣的“撕书”读书法 :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十分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采用的办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页,记熟了就扔了。这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

读书方法还有很多,面对这样多的读书方法,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呢?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在大量的读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读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精与粗

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对于一本书,我们可以有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

所谓“粗读”有以下几种方式: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随便翻翻”,泛出专业门外,泛到百家门前。这就是博览群书,也是精读的前奏。

(2)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3)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4)速读 可以采用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5)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所谓“精读” 是平时我们说的“熟读而精思”。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1)必须选定主攻方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郭沫若先生说读书不妨就“读破一本”,清朝有个有名的文学家袁枚则说: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会吃者长精神,不会吃者要生病。

(2)浏览是精读的前奏

(3)温故知新,精益求精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阅读要不断地再读,在不断地读中,理解内容要义,掌握精辟要理,达到精读的目的。

再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把它分为全面再读、重点再读和倒转再读三种。

①全面再读

全面复读就是把已经读过的书从头到尾重新读一遍,这并不是最佳的复读方法,但它却是复读的基本形式之一。这种方法对于只看过一遍而印象依然十分模糊或者基本上还没有读懂的书,是行之有效的。如果对阅读过的整体内容已经基本理解,采用这种方法阅读就没必要了,应该采用另一种复读方式,即重点复读。

②重点再读

每一类书、每一本书,乃至每一个篇章中都有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反复阅读法所强调的反复,从根本上来说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的反复。

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谈到读书时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说,对叙事的书,必须掌握它的要点;对说理的书,必须探索它的主旨。朱熹也说,对重要的书和文章的核心部分,应“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化,逐段反复,虚心务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值得注意的是重点复读时必须有个正确的前提,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其内涵实质,往往也不是读一遍书就能办到的,它也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比如杨朔的《泰山极顶》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昏早已落到了天街上,处处飘散着不知名儿的花草的香味,风一吹,朵朵白云从我身边飘浮过去,眼前的景物渐渐都躲到夜色里去了。

这里加点的两个动词字义都很浅显,但它的表达作用却很重要。一个“落”字,一个“躲”

字把静态的事物写活了。读起来生动、活泼,像这样的词语,在阅读时我们都应该认真领会,体会它的艺术美。

③倒转再读 读书要循序渐进,但复读却不一定要绝对遵循这个模式,在很多情况下,采取倒转复读,效果反而更好。所谓倒转复读就是打破书本章节的原有结构顺序,而采取与之不同的程序的复读方法。如:书本上介绍知识的顺序是纵的,便可以从横的方面去复读,甚至可以采取倒过来从尾到头的复读顺序。日本的一位大学教授曾说过:“读书不妨逆读。”他认为第一遍从头读,第二遍就从最后一章倒读,因为倒读书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知其中心内容,进而溯本查源,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反复运用顺读和倒读的方法,又会使学习效率倍增。

2.读与思

(1)明确读中思考的方法:

“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中有钻进去才会有收获。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读而不思,自己就变成了书的奴隶,变成了四角的书橱了。

如果把书籍比作含金的矿石,要想提炼出黄金,创造出新的知识财富,就必须掌握善于思考的“点金术”。这个点金术,具体分析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超前悬思:就是在看书之前,先作预想猜测,试着想一下下面要说些什么,然后边读边猜,这样可以避免消极地跟着作者走,而是和作者一起探讨、商榷。运用这种思考方式展开阅读,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心理上有一种急于想了解下文内容是否与猜想的内容一致的意向。因此,大脑对文字语言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大大加快,有时只需扫视几个词、几个句子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猜读有助于理解,又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边读边思:就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可以养成随时看书随时思考的习惯。这样读思结合,可以避免漏掉重要的知识,收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效果。

掩卷深思:就是读完一节、一章、一本后,合上书页深思一番,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以至想想书本的言外意、弦外音,可以领会到书中没有的东西。

笔录所思:就是随时用笔记下自己思考的东西,特别是把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记下来(也包括在书上做标记),既是思考的积累,又是进一步思考的依据。

思无辍时:就是说读书前、中、后,无时不在思考,没有停止的时候。正如古人说的:食时、衣时、寝时、行路时、便溺时,凡不能学时,皆当即所学而思之。

(2)找到读中思考的抓手——留意文中的“路标”

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写书有路径,读书更要有路径,

要理清作者思路,遵循思路才把握文章的真谛。文章思路和汽车行驶的公路一样,在一些重要处或有变化的路段旁,必然会出现一些警示性的标记,以指示读者前进的路线,提示读者思考,何时直驶,何处有急转弯,好让你事先有所准备,及时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方向,以适应文章思路的发展变化。因此,迅速而又稳妥地到达阅读的终点,就必须抓住作者的思路来进行阅读,十分留意文章中的路标,才能读得既快又好。

哪些是文章思路的的路标呢?一般来说是些连词,偶尔也有一些短语。这些词和短语有三类:

①一类是指示你快速直驶的词,你见到后可以放心地读下去。思路中指示前进方向的词,常见的有“同”、“与”、“和”、“同样”、“更是如此”、“此外”“还”等,“再者”、“而且”、“加之”等词表示同一个话题要补充一些内容,但文章思路没有变化,仍然朝原来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其他如”、“同样的”、“因之”,也是重复和并列的说明。

②与此相反,将指示你改变前进的方向,警告你前面会出现急转弯,请准备应变。如“但是”、“可是”、“然而”“虽然”、“尽管”、“否则”、“相反”、“无论”、“无论如何”等,其中“但是”最常用,它所给予的警告必须十分留心。以上这些词都具有否定前面陈述的功用,告诉你前方引入一个与你读过的内容相反的意思。

③第三类是指示关键句的路标。最后,我们熟悉一下指示关键句段的路标,让你瞪大眼睛仔细瞧。“首先”、“目前”、“第一是”、“第二是”等,是起首处的联络语,提示了关键句,往往是段落的要点。

“所以”、“因此”、“因而”、“于是”、“从而”、“结果”等会提醒你注意,这个观点可能很有份量,也许是对先前许多思想的总结,说不定还是文章的中心。因此,你看到这些词,要格外小心,注意这段话,也许是在总结整篇文章。

“最后”、“总而言之”、“要言之”等,是概括性用法,很可能是整段文章的结论,或标出大意,指示重点句段。

现在你熟悉了这么多在文章思路中起路标作用的词,那么,你就在读书中好好利用它们吧。经过反复实践,你就会懂得,留意文中的路标,是提高阅读效益的一种好办法。

(3)牢记读中思考的内容

读中要思考什么内容呢

首先是读到自己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但是我们之所以读书,肯定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需要,书是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留下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可见,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看看别人走过的足迹,我们的读书,其实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思想的天空,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的领地,通过阅读而情不

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再有任何一部经典作品不管其时空距离与我们有多么遥远,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某些方面共同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同时也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换句话说,面对同一部经典作品,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思想感情的“琴弦”——所谓“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心”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是读中生疑

“疑”,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者必会生疑。有道是“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疑,可以消除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从而逼近作者,产生共鸣。请听这样的一个句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秋夜》中的一句话,一旦用心,你必然会生疑:讲究精练的鲁迅为什么要用这单调重复的语言形式呢?反复追问探究,你定能领悟作者利用“繁笔”的语言来表达孤独、寂寥的情绪,并使欲赞颂的枣树形象鲜明突出。读书是一种发现性活动。只有透过表层文字,对文章的意义作深层次的开拓,才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

最后是读中鉴赏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是对文章原意的简单追索或还原,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深层探索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理性的判断,写出评价性文字,这是阅读能力的质性表现。我们读书时,常常徜徉在风光绮丽的世界里,只觉得它美,却说不出它为何美,这说明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明白了文章原意之后,再探究一下作者对某一人生体验的表达方式,将感悟到的说给父母伙伴听,就会实现读书的优化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审美情感的同化、人格气质的升华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古人读书讲究“出入法”。始求所以入,终求所以出。入,则见得亲切;出,才读得透脱。既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3.读与写

根据写在哪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

(1)作批注 主要是记在书中

批注式阅读,恰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毛泽东牢记先生教诲:“不动笔墨不读书”,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曾阅读批注了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2100多字的批注和提要。批注式阅读使我们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对文章书籍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一些简明的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来体会文章精妙、含义之深刻、形象之生动进而得以移情入境。

首先建立自己的批注符号系统,批注符号尽量做到统一。比如:

“~~~”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圆点,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批注符号也不是越多越好,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

批注的形式有:(1)注释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或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理解有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2)提要 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这样就便于把握文章脉络,然后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3)批语 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 (4)警语 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视”“积累”等字样,这样,常会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在读《珍珠鸟》这篇文章时,很多同学在文章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旁边做了的这样理解:

信赖,是和谐的使者,创造着人鸟相亲的美好境界;是连接你、我、他、它的唯一桥梁。

一位同学写了一首诗:春日明媚醉风中,葱茏玉枝愈葱茏。一只幼雏春睡美,信笔写来无意中。白日时常相依偎,睡在肩头暮不归。乐时更添花更艳,愁时恋我影儿从。

还有位学生添了一首词:《沁园春 鸟》落肩小憩,人鸟奇景,万千风情。忘吾身之上,锦花熟眠。手抬玉笔,渐失萧萧。千银百金,万碧千钻,皆无比赛今朝。回往日,初来吾居时,隔笼相视。珍鸡如此多娇,纵使千财也可消。惜珠鸟万情,日益相随;料今日信赖,八玲不从;夕笼居,若非大鸟三呼其,仍伴吾身左右中。俱往矣,数依伴深情,未胜今朝!

这是学生对文本点睛之笔的感悟思考,这种批注式阅读是有实效性的真实阅读,同学们因直接与文本对话而心灵感动,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从而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

(2)制作读书卡片 书籍是有系统的,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

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3)做读书笔记 主要记录在本子上

主要是这样几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多为旁征博引、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

另外要做好读书的时问管理

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阅读更有效,合理的管理时间非常重要。什么时间读书,因人而异,每个同学都要找出适合自己的读书生理时间,有效利用清醒着的时间,善用时间统筹法。即:

(1) 充分利用精神、情绪和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

(2) 交叉变换读书的内容,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

(3) 培养利用零星时间的能力。

(4) 对读书的时间进行分类管理和目标管理。

1.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

寒暑假、节假日对于爱读书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一定要拟定读书计划。作家王蒙说:我看书,有的是为了补充自己的知识,有的是为了融会贯通。我既相信自然流淌,也相信一种驱动。你没有驱动装置,不给它一定的指令,等着电脑自个儿运行绝对不可能。你可以邀请你的父母和你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一起读书,共同促进。

另外要切实实施计划,要学会调整情绪:

(1) 要克服畏惧心理,不要急于求成。

(2) 提高兴趣,消除疲倦。

(3) 掌握限度,转化焦虑情绪。

(4) 战胜自已,培养抗干扰的自制力。

还有的同学说我除了上课还有很多作业上各种辅导班,没有时间。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字:挤。所谓“挤”就是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用的是零头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加起来可观得很。”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2、读书贵有恒

读书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下去。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读书贵在坚持,磨炼意志、自强自胜。既然拟定了读书计划,就一定要持之以恒。读书要树立“二志”:一是读书的目的和志向;二是读书过程中所需的钻劲、韧劲和意志力。前者是读书的目的和归宿点,后者是前者实现归宿点的条件和保证。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有着长期苦读钻研的经历。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

田园诗人陶渊明隐居时,有不少求学少年向他请教读书的方法。一天,他家里来了位少年,谦虚地向陶渊明请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拉着他走到一块稻田边,指着一棵一尺来高的禾苗说:“你仔细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眼睛都看酸了,那禾苗却仍然和原来一样不见长高。陶渊明又把少年带到溪边的大磨石前问他:“你看看那块石头,那磨损得像马鞍一样的凹面,是在哪一天被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想一想,说:“不曾见过。”陶渊明耐心地启发诱导说:“要你看禾苗,是想让你知道,虽然眼睛观察不到,但禾苗的确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的。如同我们做学问,知识的增长也来自平时的点滴积累,我们自己虽然没有觉察到,但是只要持之以恒,终究可以见成效的。”

据科学家分析,一个具有中等水平的人,每分钟可以读300字。以这个速度计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如果每天读15分钟的书,一年下来的阅读量就是150万字,相当于读完20多本书。所以说,只要能持之以恒地读下去,即使每天利用很少的时间,日久天长,你就能发现自己的知识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因此,我们阅读时,在注意阅读速度的基础上,更应始终牢记一点: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请你回忆一下每天在上课的时候,那些思维活跃,见解独特的同学一定都是持之以恒读书不倦的同学。因为他们在长期的读书中思维得到发展、视野得以开阔,怎能不独树一帜呢?

结束语: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这段话给我们讲了读书的四季之乐。是书,让我们读出了人生中的美丽。最后套用一段名言与同学们共勉:一个人读点好书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读好书,不读坏书,一贯地读有理之书,一贯地读有益之书,一贯地读有用之书,勤奋好学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读书论(一) 人为什么要读书,人类自己好像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只有劝导人刻苦读书的各种教诲,引导人奋发向上的读书故事。而读书的真正要义是什么?似乎关心的人并不多,我查找了很多资料,请教了很多人,终于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若能与为善为乐相联系,那才应该是读书的真正要义!”他是从清朝文人王永彬所撰的《围炉夜话》“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中获得的感悟。他把读书和为善结合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还是没有脱出古人劝人读书的基本范畴。我认为“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真正要义,为善仅仅是学以致用的一个方面而已。用知识去拓展人

类的生存空间,这才是人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不竭动力,人类只有在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前进与发展。

在远古时代,文字虽然还未发明,但人类并非没有积累在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的过程中得来的经验与教训,相反在这种与自然、与社会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是越来越多,仅靠结绳记事的方式是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了。因此,就产生了文字,文字记录下来的人和事,就成了书,不管这书的最初形式是怎样的,(是摩崖石刻还是甲骨文?现代人对书的定义好像应该出现在纸的发明之后吧)后人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获得了很多信息(现在我们可能看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当时的人我敢肯定是看得懂的),诸如: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置等等。我想:像为善这样一些抽象的概念,应该要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事了。但读书这样的行为,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应该存在了。因为人类为了避免犯前人同样的错误,就必须学习,读书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当然他们读的书肯定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书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

从19xx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有人说过,假如什么日子被命名为什么什么日,什么什么节,不是这个日子有重大的意义,就是这个节或日的前提,有被弱化的迹象,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引起大家的关注。且不管这个人的讲法是否有道理,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一个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方式,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竟然到了要鼓励和要引发乐趣的地步,我想这肯定是我们的老祖宗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这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读书论(二)

读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任何人都不会怀疑的,就像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所讲的那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温家宝加重语气说,“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靠知识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候,我们提倡读书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读书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大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曾在中国政府网在线交流时说过,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诚如斯言,一片劝人向善的忠告洋溢于表。但世界的事情又往往不是那些菩萨心肠的领导所期望的那样,有些高智商的犯罪分子,对人民犯下的罪行,带给大家恐怕不是安全,而是危险;不是幸福,而是痛苦。所以以前曾经流

行过这样一个说法:有知识且有良心的是正品;没有知识的是次品;有知识没有良心的是危险品。写到这里有必要郑重声明一下,我绝对不是要大家不去读书,而是要大家从做人的基本准则去读书。书是将你领入知识海洋的工具,在这浩瀚的海洋中你可以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所有营养,但也可能会有损害你机体的毒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想成为正品,还是危险品,全在于你自己。因此在总理的讲话中有一句话:“大家要记住一个真理: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我是非常地赞赏(可能用词不当)。书是人编撰的,用来启迪人智慧,从而改变世界,目的是为人类造福。这是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但自从我们的老祖宗(是以人、以猿、还是以猿人算?)来到这个世界以后(至今:据联合国经济社会信息和政策分析部人口处的资料,20xx年全世界总人口为61亿。预计到20xx年,全球人口将达80亿。人类实在是太伟大了!),终于战胜了世界上所有的对手,成为了地球上动物当中最强大的群体。由于队伍太过庞大,致使这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思想光芒无法普照到社会上的所有个体。俗话说:林子深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些人可能是读了另外一些书,吸入了有害的毒素,所以成了社会的破坏者,屠杀人民的侩子手。他们可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而且可能也留下了他们的书,记下了他们的经验体会,要不然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极右势力,总不会灭绝呢?因为书是供人读的,但读书的人不同,读书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读书者的目的不同,读书者对书中

传递出来的信息理解的不同??等等差异,而导致同一个行为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吧。但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是程度不同、方向不同而已。 读书论(三)

作为一个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生活的历练中不断地摸索、参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有些人虽然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却仍然能取得自己在人生中的辉煌;另一种就是靠读书,从中汲取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但大部分人获取知识是靠这两种方式同时完成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而前人为了使后人过的比自己更好,把劝学当做前辈的一件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读书可实在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更是如此。因此劝学要有劝学的理由和方法,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是枚不胜举:孟母三迁、铁杵磨针、悬梁锥股、凿壁偷光等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穿了就是以未来的个人前途为诱饵,来诱发儿童的读书热情。中国是这样,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是怎样的呢?有一位朋友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据研究,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智力成就最高的民族。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至20xx年已达129人,获奖数占总量的15.47%。马克思是犹太

人,他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引起了唯物史观的革命;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他创立了相对论,引起了时空观、运动观的革命。除智力成就外,犹太人的自立自强也与犹太民族重视教育和读书有关。相传,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蜂蜜滴在《圣经》上,然后让孩子用小手翻书,孩子不经意地把手放在嘴里,会感到‘书的甜味’,在幼小的心灵中,便对书有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有人惊叹,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他们广泛吸收,可以说,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秘诀。”从这个例子来看和我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诱因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实际上我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自觉不自觉地基本上都是以金钱、美女、名誉、地位来做激发孩子读书的动力的,我们小时候也基本上也是在这样的教导下走上了自己的求学道路。但这和读书的基本要义似乎相去甚远,和每个人读书以后的结果似乎也不完全吻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书是给“人”读的,而“人”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每个人对书中释放的信息,接收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对各种各样的书是有取舍的,对书中传授的知识是有取舍的,因此最终的结果不一样是完全正常的。有人说:“当今的时代被称作信息时代或知识爆炸时代,原因之一即在新概念、新学说、新感觉及新图书层出不穷,而且数量巨大。当然,无论它们最初以何等形态展现,最后都要以文字、符号或书籍的形式固化,成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因此我们需要明白面对庞杂浩翰的书海或文章,应该选择什么书去读,什么书值得一读?”我想说:您最好还是省点力气,或许您是个饱学

之士,能列出一大堆开卷有益的书名,结果有些人读了之后却变成了“偶是反加”之类的愤青,好心肠变成了驴肝肺。当今之时,学习是人的终身之事,应该是不会遭任何人质疑的共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只要生命尚存,就不会停止一样。因此单就读书这一行为而言,谈不上有所谓的乐趣和痛苦。但假如偶然读到一本好书(不管是自己获得的还是他人推荐的)也会像偶然吃到一个美味一样,会荡起欢乐的感觉。反之,产生痛苦的感觉也在情理之中。

读书论(四)

所以当今社会不是缺乏书,也不缺乏劝学之人,而是在于读书之人自己的选择。我把自古以来的读书之人作了一个分类,大致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叫做书鼠,所谓:耗子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指的就是这类人。现在所谓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不承认这些人读书之多是不客观的,但这些人只知有书,不知现实情况,是他们读书的通病。不按照现实情况来运用书中的原理和方法,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赵括,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40余万赵兵只

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例子发生在2000多年以前,但后继者绝对不可能就此一个,可能他们的“丰功伟绩”没能超过咱们的赵将领,因此就被历史淹没了。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能比比皆是,只是由于时间短暂、范围太小而被大家忽略了。很长时间有些人对现在的高考制度一直认为不是非常合理,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种应试式的考试方法会产生一些高分低能的人,所谓高分低能也就是书读的不错,但处理问题的能力却很差。只会对所读之书进行原样的复写,却不能举一反三。再举一个例子,当我们遇到某个问题产生分歧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会去找古往今来的大家、名家的言论来为自己的观点来作证,以表示自己对问题看法的正确性。现在有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大家对某一个问题的意见不能统一,如果条件允许,那么就分头按照各自的意见去试验,等有了结果答案自然就有分晓了。读书就是要鼓励大家要有探索精神,不必拘泥于现有的结论。要不然就不会有日心说、进化论、等伟大的理论出现,也不会有许许多多的科学成果为人类所享用。

第二种叫做书虫,我在这里所说的书虫,可能会产生很多歧义,所以请你耐心阅读完本人的叙述后,再行下定义。我听过中央台采访<明朝的那些事>的作者石悦的谈话,他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当记者问道他,为什么会想起来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我从小读了很多书,到了现在就是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想法。道理很简单,没

有想成名,没有想赚钱,因此它的东西最初是在网上发表的,这书一种利他主义的创作动机。在生物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有一种蚂蚁特别喜欢吃一种蚜虫的分泌物,因此它们决不会做杀鸡取卵的蠢事,而是很好地将它们保护起来,专门吃它们的分泌物。这种蚜虫得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蚂蚁也获得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种现象好像叫做共生。我所说的书虫即是此物,它们吃的是树叶、草茎,而分泌出来的却是其他生物的养料。我想我们读书似乎亦当如此,我们读的是印在白纸上的黑字,应该将它们转化为有利于人类进步的财富,才不枉读书一场。我们读书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孔子那样的万世师表;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具有伟人般力挽狂澜、经天纬地、治国安邦的能力,也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为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为后人景仰的科学家,也不可能??,可能还有一万个不可能。但只要自己尽力,做一只书虫,能有利于一种或者一些人的需要,还是有可能的。

第三种叫做书蠹,书蠹非常令人生厌,不知它什么时候钻进了书里,又啃又咬,竭尽对书的破坏之能事。其实不说大家也明白,这里所说的书,不仅仅指书,而是指文化。世界上对某一件事情能造成巨大破坏力的,莫过于对此能了然于心的人,对文化能产生破坏作用者书蠹是也。所以读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操守,而不要做出令人不齿的荒唐事。我们对于书蠹的态度当然只有将其灭杀,为了防止书蠹,还要经常翻晒书籍或者放些樟脑丸。但对于读书人中的书蠹处理起来可能要复杂的多,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自尊、自重,自律。

第四种叫做书蛙,在这里套用井底之蛙的成语。一个人穷其一生所有的时间来读书,也不可能将现今世界上所有的书读完。因此每个人读书多少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能否从自己所读的书中取得收获,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以及读书的态度。有的人认为无论个人读多少书,即使人的一辈子能真正读透一两本书,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有些人读了一些书,就认为真理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了,这只能就是井底之蛙的见识。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那种手不释卷、行万里路,看万卷书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千万不要机械地照搬模仿。读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去选择数量、种类和方法,只要你不是拘泥于一孔之见的书蛙,读多读少又何妨。。

有人说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四识”,即:“知识”、“常识”、“见识”和“胆识”。读书是帮助我们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不一定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人。知识是人们通过读书获得认识世界的能力;常识是人们在对世界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共识;而见识则是个人在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判断能力;胆识则是解决问题时的决断能力。一般来讲,胆识是由见识的准确与否所决定,见识的多寡在于掌握常识的多少所决定,而常识的形成是由掌握知识的量所决定的,而吸纳知识的重要过程就在于读书。这四者既相互联系,又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读书多的人,不一定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就一定很强,对普遍认可的常识也不一定认同。但不读书的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

毋庸置疑的,就看这书你是怎么读的。有些人讲:全信书,不如没有书。因此我认为书是不可不读的,但从书中所获得的东西,必须经过你自己的消化吸收,然后放到你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检验,转化为你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你前进的不竭动力。

读书论

20xx年01月19日 08:49:31

张建军

天下事,名曰修齐之本,而又常忽微者,莫若读书。

读书之法古之人论说众矣,汉孔明“独观其大略”,晋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宋朱熹悟“为有源头活水来”,明顾炎武倡“经世致用”。余读书难及古人之深邃颖悟,然手不释卷,迩来三十又六载矣。其间盘桓歧路,不得门径而入者盖三十载矣。逮及近年,读书每有幡然醒悟,訇然洞开之感,盖习陆王心学之功。躬身省察,切己体会,道也、命也、心也、一也,岂有它哉?以此观之,曾国藩苦心以剿贼,王国维研心以创学,毛泽东悉心以建国,皆习心学之功也。

韩愈之谓师道亦多谬矣,传道授业解惑皆有瑕也。道生心中,何假手传?业本自创,谁能授之?惑复终始,何时可解?以愈验之,即知其言未若是也。愈之前其师谁欤?愈之后其徒谁欤?故知古今超世之才,非教而成也。然则何也,吾不知其详,或谓之学道悟心可也。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贤圣发愤之作,愤懑郁中,才华外发,如水土既济而火成,一出于天也。视其文也,温温如也;诵其声也,锵锵然也。若悟彻天地,功参造化,摇荡性情,感诸性灵,循径而入,与时偕行,虽凡夫俗子,程朱可学而至也,孔孟亦可学而至也。

读书之难,难在全其天性,保其赤心。吾成年之后,每观婴儿之性状,闻声学音,见行效仿,方知好学乃人之本能,婴儿赤子之心,精纯之意,能感宇宙之无穷,觉天人之好恶。然则年岁既长,童心渐被俗世所蒙尘,感官既钝,为学亦难矣。世之杰出超拔之士,善能保其赤子之心而灵光熠熠。汉之张良、董仲舒,唐之李白、李泌,宋之程颢、陆九渊,明之王阳明、徐渭,清之曾国藩,魏源,皆有全其天性发明本心之能,学问事业,辄能得门径而入,故可功成,以至于不朽。然世人灵光多被蒙蔽,尤盲人骑瞎马,其功名成就亦可知。

读书之难,难在门径。如不得其门而入,虽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终难登堂入室,今之为学者多似于此也。古今之学问,有体有用,有经有权,世人多已困于本心不明,加之为学日益支离琐碎,学问之体尚不明了,学问之用何堪道哉?终日辛劳,兀兀穷年,却惘然而无所得,得门径者寥如晨星,故旧有五百年出一圣人之说。圣人之出,其时政治清明,天高日晶;其运国泰民安,皓月千里。圣人一旦星陨长河,学问之道遽衰,渐呈大树飘零,寒风萧瑟之象。社会亦为之迟滞,乃至暗弱昏乱。

读书之难,难在精纯,难在通变。人固有资质禀赋之异,吾以为才者水也,识者舟也,能者航也,水深方可浮舟,舟良方可远航,才识能集于一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寻常之人,学一小技以养身,切忌贪多图快,勿忘艺多不养身之训,荀子云:“梧鼠五技而穷”是也。中人之资,可毕其生精熟一门之学,亦可名世,此所谓名家是也。名家倘无悟道之根基,其成大家也难矣。中人之上,可学道悟心,寻门径而成大业。唯精唯微,胸有丘壑,触类旁通,始成大家气象,如郭沫若、陈寅恪等卓然成家,其识高明,其才亦相孚,远非书家、作家、史家所能概括,即古之所谓通硕大儒也。

张建军有感于读书为学之难,困而勉之,惘而思之,惑而悟之,豁然开朗,千难万险,用心而已,遂欣然命笔,作文以记之。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小学生读书笔记大全

小学生读书笔记大全篇一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我觉得在作家的笔下那么美那么生动仿佛是一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越发青黑的矮松全白的山尖穿着花衣的山坡微黄的阳光使济南的冬天越发秀气济南的水...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童年有感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

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怎么写

例姓名王凯班级20xx级1班时间20xx年9月10日今天我读了魔盒这本书好词游手好闲一掷千金吃喝玩乐荒淫无度生不如死硕大无比粉身碎骨摇身一变皎洁好句山民又得到一笔钱更加荒淫无度终于恶有恶报他受到了上帝的惩罚好段...

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年月日今天阅读作者好词集萃优美语句读后感受

小学生读书笔记该怎么写

小学生读书笔记该怎么写一什么是读书笔记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二读书笔记的种类1符号式笔记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哈姆雷特读书笔记一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gt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剧中人霍拉旭所说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

5.小学生写读书笔记

小学生写读书笔记增城区派潭镇七境小学五年级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训也是人们取得成功的经念他告诉我们读书要动笔随时记下读书的心得体会应如何指导学生把读书后的收获记下来呢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

小学生读书日记大全

小学生读书日记大全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范文之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读书笔记例文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小学生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生读书笔记摘抄1优秀是一种习惯素质不需要提醒短暂的军训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性格学习是艰苦的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坚持不懈的品格将使我受益终生我要从现在开始坚持预习学习好各门功课学而不倦温故知新在学习上发扬军训精神...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10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一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学习的革命感悟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

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XX月XX日今天阅读XXXXXXX作者XXX好词集萃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优美句子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XXXXXXXXXXXXXXXXX...

小学生读书笔记(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