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艺术概论的研究价值

时间:2024.5.13

绪论

⒈在今天,“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是用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罗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戏剧等。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艺术还指方法、手段,如讲话艺术、教学艺术、军事艺术、领导艺术,带有褒奖的成分,也有技术技巧的成分,这与艺术概论的“艺术”相距甚远。我们所讨论的基本上是狭义的“艺术”,是一个学科的统称,与政治、历史、哲学、科学并列,包括音乐、美术、文学、雕塑、戏剧、影视等等。

⒉艺术概论的研究价值:⑴提高审美认识能力。艺术是美的最集中体现,艺术美是艺术的最根本追求。⑵能够提高艺术工作者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敏感力。⑶能够提高人们的整体文化修养。⑷有助于提高艺术表现能力。⑸有利于提升人生境界。

⒊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手段是艺术升堂入室的必要条件,是基础。

⒋艺术与文化修养的关系:知识修养包括艺术理论修养,这是艺术进步的重要阶段,没有文化修养,专业艺术家很难摆脱民间工匠的行列,艺术与艺术家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⒌艺术理论学习与人生的关系:⑴描写人生这是艺术的重要内容。艺术终极指向就是人,艺术就是社会 、情感。⑵帮助人们思考人生。艺术反映的就是人生,会引起我们的思考。⑶学习艺术可以提升人生境界。艺术是一种精神力量,每个人的人生境界各不相同。

第一章 艺术属性论

对艺术本质的解释阐述大致可分为三个角度:一是从主体的角度论述艺术,二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论述艺术,三是从本体即形式的角度论述艺术。

“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造者与占有者。它的特点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

“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主题的对立面,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想象、幻想等),都可以看做客体。在艺术里,客体通常指主体所描绘、表象的对象,还指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指向和范围,应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本体”概指艺术的形式,是艺术的内在语言。

第一节 艺术主体论

一、情感论

情感论也叫情感说,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本质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①法国美学家维隆 他是“艺术情感表现论”的提出者,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②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他同样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他说:“唤起心中曾经体验过的感情之后,通过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语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

种感情,使其他人也能体会到这种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还有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

情感有多种表现形式,或激越,或外露,或平淡,或深沉。

东西方艺术在主客体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根本区别:西方近现代以来的情感论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总的倾向是力求排除一切客观因素,万物皆由我的自我扩张;而中国艺术传统中的“自我”则是艺术家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的我。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师。情动于中而行语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股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这里不仅道出了艺术的起源,区分了艺术的类别,更在源头上将艺术上归结于情感 。②说明了艺术在产生时期于情感的关系及其他艺术发生的关系。③说明了情感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

怎样认识艺术与情感?A、情感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有人认为艺术即情感的表达;B、情感是艺术的主线,贯穿艺术活动的始终;C、情感是意境塑造的主要因素,是艺术审美的核心;D、艺术情感有不同的类型,个体与集体、激越与平淡、外在与内敛、幸福与痛苦等等。

二、表现论

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克罗齐

表现论产生于20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另外还有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其中尤以科林伍德最为著名,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说”。

克罗齐的主要观点:A、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艺术是心灵赋予形式的活动。B、心里有了直觉(直觉到的形象)就等于“表现”了艺术,至于心中的艺术写不写、画不画、做不做,那是无关紧要的。C、直觉是帮助艺术再造的工具(或备忘的工具)

(直觉是由想象而来的。从内容看,直觉是关于个体的;从结果看,直觉产生的是形象化的意象。)目的:在于确立艺术的独立自主性。 科林伍德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作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马蒂斯:“我首先所企图达到的是表现”。“我的道路是不停止地找忠实临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 因为艺术是一种表现,“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象”。

凯尔希纳(德国):“我的画幅是譬喻,不是模仿品。形式与色彩不是自身美,而那些通过心灵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

柏格森: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鼻祖。是现代非理性主义和生命哲学的代表,20世纪上半期法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克利:“艺术不重视那些可见的,而是创造可见的”。

塞尚:“人们不必须再现自然,而是代表着自然”。

表现主义又分具象表现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

三、无意识论

无意识论又叫潜意识论,认为艺术是主体本能欲望的表现。

该理论以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文化进程的三大名著之一(还有意大利人哥白尼的月薪说《天体运行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起源》),他首先提出了“无意识说”,他认为“无意识”是一种由本能欲望所控制的潜在冲动,是意识的对立物,意识不过是由无意识衍生的。

“深层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内容主要是无意识,无意识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又特别是性本能,即“力比多”,他是人的一切行为包括文化、艺术、科学、历史创造的根本动力。

“人格(心理)结构学说”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本我”又名伊特,是原始的本能储存处,主要由性本能等原始冲动组成,是各种本能的动力之源,他完全无意识、非理性。

“自我”现实原则,最终仍指向快乐。

“超我”阻止本我实行快乐原则,也阻止自我行使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艺术的本质是现实的升华”

荣格:在哲学上推崇印度佛教哲学、中国道家哲学、主张灵魂是实体。他用“集体无意识论”替代了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根植于作为生物体的人的本性(人性),承载着自进化和遗传,容纳着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的全部精神财富,本质上是人类的集体经验在心里深层的沉淀。

四、游戏自娱论

游戏自娱论认为,游戏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代表人物:①德国古典哲学家美学奠基人康德,黑格尔称其理论为“迈进哲学的转折点”。观点:艺术本质上是“自由的”, “好像只是游戏”,“是对自身的愉快的,能够合目的成功” 美是一个对象不含目的又合目的的形式。②席勒:德国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美学家。第一个提出“美育”,核心观点:游戏冲动才能恢复人性的完整。③赫伯特.斯宾塞 英国哲学家家,观点: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精力过剩”的发泄。

第二节 艺术主客体论

一、理念论

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柏拉图)。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

《画山水序》这里的“道”主要是老庄之“道”,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概念,是对人与自然的原始的、朴素的认识,和柏拉图的“理念”近似,是一种超自然的不可捉摸的存在物。卧游:通过图画的方法以自娱的心态去欣赏他。“卧游”是宗炳提出的,背景是他年少时喜游山玩水,年老以后,不能走动,便把自己看到的山水画下来,在家躺着欣赏,好像自己在其中游玩。 游目:指让目光游览欣赏,以娱自心。

二、摹仿论

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现实的真实摹仿,艺术的本质是摹仿。真正作为系统的理论学说提出“摹仿论”的是柏拉图。

代表人物:①古希腊 德谟克里特②苏格拉底(古希腊)肯定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是借助颜色摹仿或再现我们可以看见的、实在的事物,帽徽凹陷与凸起,阴影与光亮,坚硬与柔软,平与不平,准确地把他们再现出来。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观点:艺术摹仿的对象是真实的世

界 “摹仿论”包含了艺术家自身的想象和理想的因素,即艺术可以比现实世界更真实,即所谓艺术的真实或理想的真实。④法国狄德罗 观点:美在关系。⑤达芬奇:“画家是自然的合法女儿”镜子说,画家的心应该像镜子一样,经常把反映的事物的色彩摄进来,面前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⑥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在生活 ⑦南朝姚最《续画品》“心师造化”;唐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愿” 五代荆浩《笔法记》“度物象而取其真”

怎样理解摹仿论(写实主义艺术)20世纪初在西方的终结是必然的?①照相写实艺术的出现②艺术自身创新的规律③现实的审美思潮的影响

三、巫术论

原始艺术的遗存,认为艺术就是巫术摹仿。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詹.乔.弗雷泽

泰勒在《原始文化》最早提出巫术理论,他认为:野蛮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弗雷泽指出:人类思维发展的基本公式是:巫术—宗教—科学

第三节 艺术本体

18世纪,英国艺术理论家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提出了会使任何绘画构图变得优雅和美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适宜(适应)、变化(多样)、一致(统一)、单纯、错杂(复杂)和量(尺寸),波状线和蛇形曲线是最美的线条。这种形势分析对艺术创作与本体研究都极富意义。 现代艺术的三位代表人物“塞尚(现代艺术之父)、高更、梵高”

一、“有意味的形式”论

定义: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色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

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该理论开创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有重大影响。代表人物:贝尔和罗杰.弗莱

二、媒介论

媒介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媒介。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观点:强调现代艺术应在其戒律范围内发展,主张用艺术所依赖的传达媒介(物质材料),表现“客观实在的本质”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手段和结果的东西。

三、情感符号论

代表人物:德国人恩斯特.卡西尔,美国人苏珊.朗格,他们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记录情感的符号。

卡西尔首先提出了“情感符号”学说,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

如何认识关于艺术本质的各种学说?1,各种学说都从一定角度出发,探讨了艺术的属性,揭示了艺术的某种特殊本质,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2,各类学说又各执一面,在强调艺术的突出特征的同时,并没有反映出艺术本质的全貌,带有一定程度的偏见性或极端性。3,这些理论学说无疑为认为艺术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理论,同时也说明了艺术本质属性的复杂性、多样性或综合性。4,艺术具有社会性、认识性、审美性三种本质。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第

一)属性。审美性是艺术的核心属性。

第二章 艺术社会论

艺术的本质有一定的层次,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社会本质,一种是认识本质,一种是审美本质。审美性是艺术本质中最核心的部分。

艺术性是艺术的首要属性,是第一层面的,是掌握艺术本质属性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 艺术与社会

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属性?因为人类是自然与社会的桥梁。人首先是自然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人数是人的创造物。为什么说人类是社会性的?首先,社会性的产生与原古时期生产力低下有关。其次,对于人来说,社会是它自下而上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再次,人类是高等动物,具有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能动性。因此,社会性是人类首要的第一层面本质属性,也是艺术的第一层面本质属性,因为艺术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由于有了艺术的社会性,才可能有艺术的认识性、审美性等,社会性是艺术其他属性的基础。

世界上没有什么艺术只有艺术家(强调艺术的社会属性)。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

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特殊意识形态。其特殊性即在于它远离经济基础,高悬在所有意识形态之上,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特殊环节,经济基础通常通过中间环节对它产生影响,占据有十分特殊的位置。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由其在上层建筑中的位置所决定:1政治法律2道德哲学3宗教科学4艺术):1、显性的。艺术在社会中处于次要位置,是高悬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在重大事件前,艺术史无关紧要的。2、隐性的。艺术作为一种意识的载体有它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它可以宣传思想,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在精神享受方面,艺术反而很突出。从隐性方面看,艺术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3、针对性的(各类艺术位置之区别)。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从某些方面看,音乐比美术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总之,要客观的看待艺术,艺术虽处于上层建筑最高层,但也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思想观念,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包括相应的机构及措施(政府军队警察监狱等)。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与艺术的相互作用):A政治对艺术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推动作用、阻碍作用、相安无碍。B艺术反映政治,反过来影响政治:直接反映(马拉之死)、间接反映(罗中立《父亲》)、无政治内容。

艺术与道德:二者相互区别,艺术求美道德求善。艺术反映社会道德,并基本与之同步,而有时相反。德艺双馨是艺术家的基本要求。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二者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2二者都有形象反映、认识世界3宗教与艺术相互渗透,宗教利用艺术,艺术丰富宗教的发展。

艺术与科学的联系:1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艺包含科。2科学对艺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是艺术发生发展的前提基础,科学可为艺术提供正确的观看方法,思考方法,技术手段。3艺术反过来促进科学进步。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1反映对象不同。科学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艺术家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2追求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求真,艺术的目的是求美。3思维方式不同。科学史逻辑思维,侧重于理性。艺术是形象思维,侧重于感性。

第二节 艺术与生活

一、艺术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为什么?

1、艺术直接取之于生活 A从艺术家的角度看,艺术家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必然影响其艺术创作。B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其题

材内容是直接从生活中而来的2、艺术来源于间接生活。A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B题材内容的间接性

二、艺术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

1 从素材看,艺术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选择。艺术家对生活素材的选择以最能表现自己的情感审美主张为标准。2 从题材看,对题材的加工选择(素材>题材)3 从艺术情感看,艺术创作是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的组合的结果,综合是十分常见的艺术典型化手法。4 从审美形式看,艺术高于生活还在于艺术中有作者审美情感的渗入,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根本所在。

三、艺术反映生活的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生活得各个领域各种事物,包括从物质到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1、样式题材多样:艺术表现的题材没有禁区,并且仍在继续扩大。没有禁区说明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领域里的一切现象没有艺术

不能够反映的。2、手段方法无穷:艺术在表现手法尚没有禁区。艺术的表现方法异常丰富,有再现的,有表现的,有抽象的,有具象的,有写实的,有梦幻的,有单一的,综合的,有观念的,不一而是。3、材料无所不用,艺术表现的材料运用没有止境。4、艺术观念没有禁区。(张洹《烙铁饼》)5感情无限丰富。

第三节 艺术与认识

艺术的认识功能:反映生活揭示规律。

艺术认识的特征性具体体现在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审美性几个方面。

形象性是艺术认识的特征之一:首先艺术起源于具体的形象,其次艺术是靠形象进行思维进行创造的,第三艺术靠形象进行交流。

艺术形象认识的特征:第一,艺术形象认识具有视觉艺术、概括性、感染性、假定性特征。第二,艺术形象认识是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审美与情感的有机统一。

典型即具有极强的代表性,鲜明个性的人或物。典型化是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极具代表性、个性形象的塑造,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普通面貌和一般规律。艺术典型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是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更是艺术形象认识的重要途径。

艺术的典型形象的特征:第一,艺术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第二,艺术典型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有机统一。第三,艺术典型形象是艺术理想的体现。典型是高于生活的体现,加工、改造、提炼、修辞。

艺术形象是感性的:1艺术形象源于感性,经意识加工是精神的物化。2创作艺术形象的材料是感性具体的。3艺术形象的存在依据是物质的具体可感的。

第三章 艺术审美论

一、 艺术与美,(1)美的本质:a、美的本质认识论的历史性b、美的本

质认识的多样性c、美的本质的人本性。(2)美的范畴:中国的审美范畴和西方审美范畴

二、艺术的审美特征:1、2、3、4、5、6 ??的主体性???的形式美?特点?

B、伦理性不同(道德观念)

(艺术有时顺从道德、引领、超越,但有时也违背)宗教始终复合道德

C、形象性不同(宗教观念的变化,共同的,固定的,逼死的,不变的,崇拜的偶像)

艺术:审美的外化的,个性的,独立的,丰富的,多变的,欣赏的对象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一、哲学为艺术提供世界观,方法论,具有导向作用。二、艺术离不开哲学因素,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处处充满着哲学思考。 区别:一、二者都是运用概念掌握世界,但是概念的前提相同而目的不同。二、艺术认识与哲学认识的情感方式不同,哲学排斥情感,艺术要有情感。

5、艺术认识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审美性。 关于艺术认识的形象性:首先、艺术起源于具体的形象。其次、艺术是靠形象进行思维创造的—形象思维。三、艺术靠形象进行交流。(创造、欣赏)

6、艺术形象认识的基本特征?(或艺术认识不同于其他认识的特点)

1)艺术形象具有概括性、感染性、假定性的特征。2)艺术形象认识是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审美与情感的有机统一。艺术认识的真实性可分为再现的真实和表现的真实。

三、美的范畴

中国审美的范畴:神、妙逸、气、韵、意境、象。 西方审美的范畴:优美、崇高、悲剧、喜剧。 优美: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审美类型,是和谐的代名词。从审美角度看,优美意味着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和谐平衡中。 崇高:是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在矛盾对立中、客体的,属性超出了主体恰当感受范围,但主体最终还能接受。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喜剧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第二节 艺术美

一、 美的类型:1、现实美(即:现实中的客观存在美。又分为社会美

(‘社会历史美和社会现代美和自然美’和自然美‘自然事物美和人体美’)2、艺术美(分为再现美‘体现再现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美的状态,它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运用艺术再现的手段、重现了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人物、事件。

一、 艺术与美的关系:1)美是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2)艺术是美

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

思考题:人体为什么美?为什么说人体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1、人体美的社会性与其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相关:A、社会性与早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B、人体美的社会性与早期人的艺术息息相关。C、人体美的社会性与其反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相关。(黑格尔说:“人体上处处显示出人是一种敏感而生气灌注的实体。2、人体的自然美因素:A、

人体美是自然美的一部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体美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C、人体美与原始生殖崇拜有关,就有一定的生物性因素。

艺术美与艺术丑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艺术丑具有审美因素?生活丑如何转化为艺术丑?如何理解艺术丑?1、艺术丑是现实丑在艺术中转化的结果。丑是美的对立面,是一种不合规律、不合目的的主客体相互排斥的状态,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丑在内容上违背人性,在形式上违背规律。丑可以分为外在丑、内在丑、外美内丑,外丑内美等类型。2、艺术丑是与艺术美相对应的特殊审美范畴,它的背后隐藏着美,艺术丑从反面揭示美、衬托美。3、艺术丑包含着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评价,具有特殊的批判意义。4、艺术丑包含美的形式构成。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的审美特征:1、强烈的主体性2、生动的形象性3、突出的

形式美4、丰富的情感性5、高度的理想性6、独特的原创性

为什么说艺术审美具有强烈的主体性?1、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是主体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物化形态。2、从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角度看,主体的人工性是艺术发生的上线,而主体的审美性是艺术发生的下线。艺术的发展主要是主体的推动。3、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艺术是主体生活、生产的反映,是体验、构思的结果,是传达、表现的产物。4、从艺术形象的角度看,作为作品主体的艺术形象是人的思想、精神、情感的物化、理想化、典型化。5、从艺术接受的角度看,艺术的欣赏、批评、交流只有发挥人类的主体作用,才能够达到接受、感悟、娱乐、教育的目的,也才能实现艺术创作的目的。

如何理解形式美?1、形式美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具有色、形、声等外在感性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之间的组合规律,形式美因素的形式与人的自身生理、心理特征有关,是人体结构内在美结构

上的具体体现。2、形式美规律就有自身的特点:1)它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几乎为整个人类所通用。2)它还具有广泛的朦胧的社会内容。

3)作为审美对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形式美的规律:整齐、对称、均衡、比例、节奏、调和、对比、和谐

思考:1、如何认识艺术的总体审美特征?2、艺术形式美的因素有那些?

第四章 艺术类型论

艺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艺术不仅是对情感、精神等信息的传达,还是对材料美、手段美的展现。

艺术分类的角度与方式:1、以艺术作品在时间空间中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空间艺术:指具有空间维度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园林)时间艺术:在时间中存在、展开的艺术。(音乐、文学)时空艺术:具有时间与空间因素的艺

术(舞蹈、戏剧、电影)。时间艺术:1)从总的角度看,它是艺术的总类之一。2)以作品在时间空间中的存在方式划分的。3)它是以空间艺术相对应的。4)它包括音乐、文学等艺术样式。2、以主体对艺术作品的视觉感知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听觉艺术(音乐艺术、说唱艺术)、想象艺术(主要指靠语言文字描述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3、以艺术作品对现实的反应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重在表现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审美体验和情思,主要艺术类型包括音乐、舞蹈、抒情文学。再现艺术:力图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境况,主要艺术类型有再现性绘画、雕塑、影视、叙事文学等。4、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依据(或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分为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影视等)

5、以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为依据,分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舞蹈、

建筑)和非造型艺术(音乐、文学、说唱艺术)6、根据艺术的不同功能分为实用艺术和纯审美艺术,实用艺术:即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广告艺术)。现行艺术分类多采用综合方式,即从艺术作品的物质媒介、艺术塑造的手段方式、艺术作品的主要审美特征等方面入手,再结合动态与静态、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等特征加以区分。7、根据造型艺术专业特点分为A、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园林、设计艺术、书法)

B、表现艺术(音乐、舞蹈、抒情文学)C、综合艺术(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现行分类方法:充分吸收上述的合理因素、同时考虑到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以艺术的材料、技法、审美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摄影、建筑等。

第一节 造型艺术论

造型艺术:其基本特征是物质媒介的二维空间性或三维空间性,主要

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园林、设计、书法等。主要特征是1)作品的空间性2)作品的静态性3)作品的材质性。造型:就是塑造视觉的可见的形体形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所谓的“应物象征“。

一、绘画艺术:1、定义: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为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为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造型艺术,它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可分为再现性绘画与表现性绘画两种。2、分类:A、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B、按作品形式和用途分,可分为壁画、年华、宣传画、漫画等。C、按题材和描绘的对象的不用分,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宗教画。D、按绘画体系和地域的关系可分为东方画和西洋画。E、按画家身份不同分为儿童画、农民画、职业画。3、绘画的基本特征:A、形象性与造型性B、再现性与表现性C、平面性与假定性。4、中西方绘画的区别:A、理

论基础不同B、艺术语言不同C、空间处理方法不同。

二、雕塑艺术:1、定义:雕塑是运用物质材料以雕与塑的手段塑造三维视觉形象的空间造型艺术,雕塑的基本方法有两种,雕与塑,被誉为:“凝固的舞蹈”。2、分类:A、按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实用性雕塑。B、按雕塑使用的材料分为石雕、木雕、金属雕、牙雕、膏雕、泥雕和冰雕等。C、按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人物雕塑、风景雕塑和动物雕塑。D、按形象的空间存在方式分为圆雕和浮雕。圆雕:指无任何背景、有实在体积,可从任何角度欣赏的雕塑。浮雕:指在平板上雕出浮起的主体形象,一般带有背景根据表面凸起的厚度,有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E、按环境、用途和放置位置,雕塑又可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等。3、雕塑的基本审美艺术特征:A、造型性B、概括性(意寓性)C、空间性(物理空间,心理空间)D、触觉感

三、建筑艺术:1、定义: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物质材料和建筑手段(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构建实体形象的表现性空间造型艺术。古罗筑师维特鲁威提出“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经典公式,被认为是对建筑艺术基本规律的准确概括。莱特:“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便是那个建筑的灵魂”。路易斯 沙利文(美建筑师):“形式服从功能”。2、建筑的类型:A、实用性建筑B、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纯艺术建筑、标志性建筑)3、建筑的基本艺术特征:从总体上说,任何建筑都应该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A、空间实用性B、造型形式(整体结构美、建筑语言美、建筑材料美)C、多重象征性D、环境和谐性

四、摄影艺术:1、定义:以光影、色彩和暗室技术为手段、塑造二维视觉,形象的现代化造型艺术。2、分类:人物摄影和纪实摄影。3、

艺术特征:A、瞬时性B、纪实性C、科学性。

五、园林艺术:1、定义:利用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营造优美生活。

2、分类:世界园林可分为三类,即:东方园林、欧洲园林和阿拉伯园林。中国园林分为皇家园林(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扬州个园等)、观园林(北京碧云寺、杭州虎路寺、上海豫园)和风景名胜园林(杭州西湖、苏州虎丘)。3、审美特征:A、建筑性B、人工性C、自然性D、人文性

六、设计艺术:1、定义:融实用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空间造型艺术。

2、类型:从时间上分为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3、审美特征:A、技艺性B、实用性C、审美性

七、书法艺术:1、定义:以文字为书写对象,以笔墨为表现工具,以线条符号的组合为表现手段的表现性造型艺术。2、分类:即:象形文字、意象文字、表音文字。3、艺术审美特征:A、规定性B、表现性C、

意象性D民族性

八、民间美术:1、定义:源自于民间广泛流传的审美艺术样式。2、类型:A、民间文学(民歌民谣)B、民间美术C、民间音乐D、说唱艺术。3、艺术特征:A、广泛的民族性B、特殊的传承性C、自发性D、民俗化

第二节 表现艺术论

一、 音乐艺术:1、定义:以音响、节奏、旋律等为语言手段,诉诸听

觉的表现性时间艺术。2、类型:A、按照音乐传播的工具不同,将音乐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器乐:是用乐器发生来演奏的音乐,它可以伴奏也可以独奏、重奏、齐奏。器乐由于物质组成的多样性,在抒情效果上往往比声乐更复杂强烈,也更深邃。声乐:是以人声歌唱为主的音乐。根据人的性别、年龄和声音特点分为:男声(男高、中、低音)、女音(女高、中、低音)、音声。按照演唱的技术和发声的方

法分,声乐又可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3、音乐的基本构成因素:音高、音强、音色和时间。4、音乐的艺术特征:

A、时间性B、想象性C、情感性。

二、舞蹈艺术:1、定义:以人的形体为媒介,以特定的舞蹈语言、动作、节奏、表情和构图为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表现性时空动态造型艺术。2、分类:A、按动作体系特点分为古典舞蹈(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舞厅舞、群舞等。B、按照舞蹈的文化背景分为传统舞、民俗舞、流行舞。C、按舞蹈的社会功能分为表演舞、娱乐舞、交际舞、健身舞等。D、按舞蹈产生的地域分为,中国舞、印度舞、西班牙舞、非洲舞、阿拉伯舞、俄罗斯舞、拉丁舞。3、艺术特征:A、媒介的特殊性B、音乐性C、表情性与表现性D、想象性。

三、文学艺术:1、定义: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塑造艺术想象性形象的时间艺术。2、分类:论述文学的类别和特征。文学艺术的分类一般有三

种方法:1)“二分法”按照文学作品是否押韵,将其分为“文”和“笔”两类,这是我过古代的传统分类方法。2)“三分法”,按照塑造形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和喜剧类三种,这事西方典型的文学分类法。3)“四分法”按照作品的写作体裁和存在形态,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四类。3、审美特征:A、语言中介性B、间接想象性C、叙述性和抒情性。

第三节 综合艺术论

一、戏剧艺术:1、定义:以演员角色为媒介,展现戏剧情节的综合性表现艺术。2、类型:西方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戏剧审美的核心是演员。3、艺术特征:A、综合性B、表演性C、戏剧性D、虚拟性。综合了舞蹈、文学、戏剧等的审美核心点,演员是戏剧发生的命脉。思考:如何理解悲剧艺术?

二,影视艺术

1. 定义:以摄影摄像为基础的时间性综合性动态艺术。电影诞生于

19xx年。2.类型:

3.艺术特征:1综合性2动态性3空间表现自由性。 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剪辑。

二 摄视艺术

<1>定义:以摄影摄像为基础的时间性综合性动态艺术,电影的诞生19xx年<2>类型<3>艺术特征:A综合性B动态真实性C空间表现自由性 蒙太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剪辑。

第五章 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 艺术发生论 1模仿论 2情感论 3劳动论(例语言的产生从劳动中产生)4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是比较早的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康德、席勒和斯宾塞)5巫术论6季节符号论 7为艺术而艺术论 8 潜意识论

思考:如何认识艺术发生的各种学说?答:艺术的发生是多样的 艺术发生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一个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劳动时间活动

二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 为什么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的主体——人类。2生产劳动实践建立了艺术主体(人)与外界的各种新型关系,使艺术的发生成为可能。3生产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审美形式(审美需要)的发生。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的主体——人类?

1生产劳动实践使类人猿直立行走,成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之一。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了工具的制造,为人类诞生的又一重要标志3生产劳动实践促使人类的生理结构发生变化,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技术基础与创作源泉。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建立了艺术主体(人)与外界的各种新型关系,使艺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1生产劳动实践改变了主体(人)与自身的关系,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人对自身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对象化意识,将自我作为对象与自然区分)融合性(世界性与民族性)

一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外因)

艺术发展的外因-社会性 指:艺术发展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1以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为中心的经济生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A社会性是艺术的第一层面属性,艺术是社会性的B经济基础的发展,变革,必然导致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变革,艺术同样在经济生活推动下发展C 社会经济决定着艺术发生,发展的性质与规模 2经济推动艺术的发展是间接的,往往通过其他一些中间环节 3由于经济影响艺术的间

接性,产生了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时不同步的现象 A不同的历史时期 艺术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B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民族间、艺术与经济发展不平衡。C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地域,同一民族,艺术种类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内因)

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A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和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继承保留,是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A是继承概念)B社会物质,精神的继承性决定了艺术发展的继承性 继承可以避免知识的重复建设 可以节约时间 精力 更利于发展创新

C艺术继承是艺术创新不可超越的前提,是艺术创造的基础(BC是艺

术继承的意义)D艺术发展中的继承是全面的,全方位的a艺术继承包括对传统的,个人的,其他民族的继承b艺术继承不仅是形式的,内容的,还有观念的,方式方法的继承等。(D如何继承方式)E艺术继承的原则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艺术发展中的创新 是对前人的突破与超越

A创新是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的体现 (人的本质即自由自觉的不断提升的实践过程 美的本质即美的对象化的过程)B创新是艺术发展中的时代性的必然要求 “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南朝陈姚最 鲜明的指出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笔墨当随时代“(清.石涛)—时代性 (这两个人的观点也体现了与时俱进)

C创新是艺术发展中继承性的必然结果,是艺术继承的目的和生命(价D艺术创新是全面的,全方位的。(方式,方法)a艺术创新不只是对

传统、对前人、对他人、对其他民族艺术的否定与超越、更是对自我的突破与否定超越b艺术创新是对内容、形式、观念、手法的全面突破E艺术创新的原则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总体关系

A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艺术继承之中蕴含着创新,创新之中包含着继承。(艺术继承,并不意味着照搬照抄,而是学中有创,承中有新。)B继承是艺术创新的必要知识储备,是艺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C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必然结果,是艺术继承的目的和生命D艺术创新并不舍弃传统,是对传统的加工,改造,发展,充实与提高。 学习继承与创新的总体原则: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艺术融合论

1艺术的民族性 民族: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文化,

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艺术:民族精神、民族个性、民族文化、民族审美、习惯的总体反映。

2民族艺术的世界交融性

A开放的社会生活实践使各民族艺术相互走向融合B各民族的艺术有(人类)世界共通性C民族艺术的交融,有利于丰富,推动艺术的发展

如何理解“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的论说?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第六章 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论

艺术创作:是艺术活动的“生产阶段”是艺术创作主体在生活积累的基础将构思而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的过程,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艺术生产(创作)的主体,是具有高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技能,在艺术创作上对社会有切实的贡献,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的特殊人才。

<一>艺术家的标准:

a对艺术有确实的,创造性贡献。(高度)例:米隆,顾恺之,石涛,塞尚,梵.高b为社会所广泛承认(广度)c要经得起时间的,历史的检验(长度)。

艺术家可分为非职业艺术家与职业艺术家(非职业艺术家即兼职艺术家,在历史上出现最早,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只能是准艺术家,艺术创造的目的是实用。)

<二>如何理解艺术家的主体性?

a艺术劳动的特殊性b艺术创新的需要c艺术个性的体现d为超时代艺术创造提供了可能

库淑兰:19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三>艺术家与社会(第二章艺术与生活)

1社会孕育造就了艺术家

2艺术家是社会精神的承担者 (个性`特征—使命感)A弘扬主旋律 B

揭露假恶丑鞭笞腐朽C涵养性情,以艺言志。

3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性。(相互联系)A艺术家离不开观众B艺术家制造观众C艺术家超越观众

艺术史人类的心灵史,艺术家是人类心灵的记录者,艺术家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记录者,反过来塑造着民族的未来。

二 艺术家主体性的异化

A政治性异化(周恩来纪念馆)B商业性异化(音乐)C社会性异化(女娲像)

三怎样理解艺术异化的核心?

1艺术生产的本质是审美需要 艺术异化的核心是艺术本质异化了,变成了商业价值2异化的种类 政治,商业,社会 3艺术家的主体性不能充分体现。

四 艺术家的主体性

五 艺术家与生活 1艺术家与生活相互影响2生活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动力2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反应。

六 艺术家的修养是什么?第十章第一节艺术生产论

艺术生产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或素质 1积极进步的世界观,艺术观(人格,品位,修养)2全面深厚的文化素养A基本文化素养B专业文化素养C各门类艺术文化素养

3丰富的生活积累 最珍贵的财富 (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 生活记录与艺术创造 从生活到艺术

4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 A敏锐的观察力B独特的感受力C丰富的想象力D超强的记忆力

5 精湛的艺术技巧 技术与艺术的悖论 技术可学与艺术可感 6丰富的艺术情感 7无穷的艺术创新能力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论

一 艺术创作的四过程 1生活体验 2艺术构思 3艺术传达 4艺术修改

一 <1>生活体验 艺术家为什么必须进行生活体验?A艺术源于生活,反应生活(艺术灵感)B是艺术家必备的修养C是作品的本质属性之一,是感染人,打动人的基础D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

<2>艺术生活体验的要求:A丰富生活(元代文人画代表之一,倪瓒)B敏于观察C处处留心D日积月累

二<1>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艺术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构筑艺术形象的过程,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条件。

<2>艺术构思的特点(即艺术活动特点)

艺术构思是理性思维,同时又不抛弃感性形象,是感性与理性,主观

与客观,形象与情感的有机统一(模糊的、易变的、新颖的、是意象的特点)

艺术构思可分为不同阶段A初始阶段(模糊的容易改变的)B:成型阶段(明朗的)C定型阶段

艺术构思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运用素材表现什么和如何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表现的尽善尽美的问题。

<3>艺术构思的意义?胸有成竹 艺术构思过程的形象比喻,说明了艺术构思的意义与价值,它指艺术家在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积累基础上。深刻把握事物的形象与本质,在创造中能够做到胸中有数,意存笔先。

<4>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到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的特征——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特征。(它始终以具体可感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意象思维 艺术构思即意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构思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叫艺术意象。此即“胸中之竹”。艺术意象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之特征。

三 艺术传达

1定义:艺术传达即将艺术构思意象进行物化的过程,是艺术创作的关键环节。

2艺术传达特点:A借助一定的媒介,材料,将意象思维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B是感性与理性,精神与物质,幻想与现实,生活与理想,实用与审美,技法与经验,材料工具与理论学说等等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综合性实践活动。C艺术传达因艺术类型的不同,艺术家的个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法,步骤与面貌。D艺术传达一般经过草稿,定稿,修正几个方案。

四 修改调整

1定义:修改是艺术创作的必要补充,是对艺术意象与艺术形象的再观察,再体验,再认识,再构思,再创造的过程,目的在于补充,完善,丰富,强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

2艺术修改的特点 既是修改,又是传达。既是构思,又是表现。是艺术传达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艺术创作的最终阶段。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论

1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艺术创作是现代艺术理论的重要领域,了

解艺术心理学知识,有助艺术工作者、爱好者有意识地进行某方面能力的训练、开发与挖潜。有利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2参与创作的心理因素:

1感觉2知觉3记忆4表象5联想6想象(再造性和创造性想象)7理解8情感9灵感

关于情感:A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推动力,为艺术的审美本质所决定。B情感贯彻于艺术创作的始终C艺术创作情感具有审美特征,是对日常生活情感的提炼,升华D艺术创作情感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

灵感的特征:

A灵感的概念 灵感即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无意识中突然产生的对某现象的幻想,理解或顿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心理。B灵感产生的基础是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知识积累C灵感具有无意识突发特征D及时把握灵感有助于艺术创新与艺术创造

第四节 艺术创作方法论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手法,浪漫主义手法)—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艺术创作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征。

一 现实主义手法 1定义:以写实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创作方法。2特征:1艺术描述的客观性3形象塑造的典型性3情感表达的隐蔽性

二 浪漫主义手法:

1定义:以浪漫的方式,以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表达奔放情感的创作方法。

2特征:1在艺术追求上的理想性1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性3思想认识上的主观性

(例:罗中立《父亲》)

三创作手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风格之关系

创作手法影响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形成艺术流派,艺术流派形成艺术思潮。

第七章:艺术作品论

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艺术作品,内容(优美的形式、独特的语言、典型的形象、高深的意境、深远的意蕴)

艺术作品的定义:是艺术创造活动的成果或产品。是艺术家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慎密构思,将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从而创造出来的待有鲜明感人艺术形象的审美对象。

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

一,形象与情感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概念具有历史具体性。艺术作品的历史性还体现在普通物品像艺术品的转化上。

(外在的物质审美)形式和(内在的审美思想)内容是构成艺术作品最本质最核心的两个问题。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由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融汇而成。

(认识)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它作用于人的精神,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是艺术感染人的主要手段。(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红楼梦) 艺术作品内容的主要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1.题材:A概念:或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和情感的性质和取材范

围。也就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对象。题材是作品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广义和狭义之分。按划分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亦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雅典学院为表现题材,即是历史画又是人物画。即富有宗教画的色彩又有人文主意意味。)

B:素材与题材,A: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a素材是题材的原始材料,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的,加工而成。b在量的方面素材大于题材,在质的方面题材重于素材。c素材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普遍生动又粗浅,原始,有待艺术家的关注挖掘整理与再创造。d从生活素材到艺术素材有一个发现认识,加工提炼的过程,e艺术源于生活其主要的体现即对生活素材的搜集,感悟。f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艺术家的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也是创作素材的两个主要来源。

C:题材与体裁。体裁特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附思考题:题材决定论与题材无用论。su subaidu

2:主题(音乐中主题是指乐曲中最具有特征性的核心乐段,文学中叫中心思想,艺术作品中主题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结合后所要表达的主旨,是艺术作品所要出阿达和表达的核心思想)A概念:主题---创始于德国,原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最富有特征性的核心乐段。

(蒙太奇是从建筑术语中转化的)

·主题是从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

·主题被称为艺术的中心,灵魂,在造型艺术作品及叙事性作品中主题是纲领。

·艺术作品的主题有多样化特征,一则它随观众个性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它也体现了作品在内涵方面的广阔性。

B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是显性的外在的,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外部层次。可以直接把握。·主题是隐性的蕴含的,是艺术作品的纲领,往往需要体味理解总结的基础上把握。(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主观和客观的统

一,表现和再现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手机内容赖以存在的内在结构)

·内部的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

·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与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题材等(或艺术作品的形式主要包括结构(内在)和语言(外在)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1.结构A指作品中各部分相互衔接,相互配置,相互关联的阻止形式,即艺术作品的内在组织和构造。

B不同的艺术样式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在造型艺术中结构主要指构图和形体设计。在叙事艺术中,主要指情节的安排。在抒情艺术中主要

指情节节奏的安排

2艺术语言A定义:即运用物质材料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主要由媒介加方式构成。B艺术方式包括形式美规律的运用,手法笔触等。C艺术语言的特征多样与丰富,变化与革新,个性与共性D分类:文学性语言--文学语言艺术 纯艺术语言---美术音乐舞蹈 综合性语言---戏剧影视。而黑格尔把艺术分为三中:内容大雨形式的浪漫艺术,形式大雨内容的象征主义,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古典主义。

三: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一副于形式而存在,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同时形式喊具有相对独立性1形式至上论2主题决定论a相互依存b相互统一c相互包含d相互转化

第二节艺术意蕴:定义: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及精神内涵,是艺术主体对艺术典型中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2特点,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特征。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3艺术意蕴所寄寓的层次a感性材料层次b形式构成层次 c内容题材层次d形象风格层次e社会文化层次。

二艺术价值。艺术作品的几种艺术价值取向:1艺术价值,2审美价值3认识价值4社会价值5历史价值

分析艺术作品的一个层次1艺术形象2艺术意蕴3意境 艺术作品的意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语言意蕴2形式意蕴3形象意蕴4文化意蕴

艺术风格论

风格定义:艺术家在创作上或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性的个性和特色。

2类型:艺术风格包括个性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等。3

特征艺术风格是继承与独创,稳定与渐变多言与统一的辨证。 思考:如何理解“风格即人”(速速BD)(强调艺术家作品于人)

二艺术流派1定义: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形成的艺术派别

2类型a自觉形成b不自觉形成c后世概括而成。

3命名方式

三艺术思潮:定义: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在艺术领域里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2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

艺术风格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个性,相似或相近,艺术流派体现了众多艺术家的风格相似或相近。艺术思潮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

艺术作品的形象构成,

一,形象性(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

艺术形象: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家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即包含夏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具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艺术形象分为两类1直观性的艺术形象如绘画雕塑电影等。2非直观性的艺术形象如音乐)

2特征。a真实性b典型性c(高度)概括性:艺术形象具有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假定性等特征(如蒋兆和的《流民图》

二。审美性。 意境。这一词在先秦时代出现在《周易·系辞》中指一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审美状态,她即是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又是艺术欣赏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是中国画的主要追求之一。

三。情感性1个人情感2民族情感3人类情感思考,如何利用艺术原

理分析艺术作品。

艺术形象是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非直观性的艺术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多意向性,模糊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他)

第八章。艺术鉴赏概论。

概念:艺术鉴赏就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认识、理解、接受、主动选择,品味、感受、受感染,吸纳和扬弃的过程。她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2艺术鉴赏的审美性:A由艺术的本质属性所决定B由让你的本质属性所决定 生存--需要精神--需要审美需要C由艺术的认识特征所决定。

(不以单纯的知识追求为目的)

3艺术鉴赏的再创造::a艺术的材料形式即具有不确定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b人们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与生活经验来理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鉴赏是自我审美理想与生活经验的延伸c艺术家的创作以其多义性丰富性给人们预留了想象的空间。

艺术鉴赏的意义:A实现艺术创造与艺术作品的价值(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B拓展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外延(再创造)C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实现艺术的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D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创造能力)E提升审美境界,满足审美需要(呵护心灵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艺术鉴赏的特征:1.强烈的主体性特征(从本质上说艺术鉴赏活动也是人类自身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2.积极的审美再创造特征。3.彻底的超功利性。4丰富的感性与情感性特征。 艺术鉴赏的要求{如何提高艺术鉴赏力}

1.经常丰富的艺术鉴赏实践2.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与规律3.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读书)4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行路)5充分有效的艺术审美教育。

思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艺术鉴赏的定义在哪里、?

艺术鉴赏过程论: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初级阶段(审美直觉)形式感受阶段

深化阶段(审美体验)联想想象阶段

效应阶段(审美升华)体悟反思阶段

艺术鉴赏的心理过程

1.审美期待 2.审美感知 3.审美体验 4. 审美联想想象理解与感悟

5.审美共鸣 :

审美共鸣是指欣赏者与作品之间欣赏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共同感受,(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审美超越

通感:又名通觉,联觉。是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挪移转化渗透现象,(如热闹,冷静,光亮,响亮,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白居易)

审美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时间空间)相似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如黑夜与白昼)因果联想(关系联想如一叶知秋)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

艺术批评的定义:是对艺术作品以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是艺术鉴赏基础上的深化和专业化。 艺术批评的作用(意义)

它是创作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桥梁,具有调节沟通作用。

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为艺术创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继

而影响艺术创作。

能够对艺术接收者的鉴赏活动予以更好更深入的影响和指导,更有效的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

繁荣艺术理论,促进艺术整体和谐发展,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艺术批评的特征即应该遵循的规律:科学性(公正性和全面性)专业性,艺术性(含创造性)

艺术批评的形态:1社会历史批评2心理批评3传记批评4文本批评5读者批评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的关系

1艺术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2艺术鉴赏是对艺术作品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艺术风格的挖掘和接受

3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评价,不仅肯定其积极优秀的一面,还指出其消极与不足的一面。

4艺术批评是艺术鉴赏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反过来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第九章艺术教育论

艺术教育的 定义:指以审美为核心,以艺术形象为中介,以情感满足为目的的特殊教育形式。旨在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两种形式。就有潜移默化,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等特点。

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艺术教育。但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创造性人本性审美性是素质教育最为青睐的部分。

素质教育除了创造性人本性审美性之外,还包括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知识文化内容。

艺术教育的基本组成是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价值可以概括为:

1提升人生境界

2完善人格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艺术概论论文格式与题目

1从艺术创造角度分析设计中的情感表达2论艺术鉴赏是一种动态的审美过程3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4紧密结合所选择的专业方向运用艺术概论的有关知识论述艺术的继承和创新5以美术设计等艺术某一流派或重要人物为对象分析...

艺术概论论文格式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结课论文XXXXX小二号黑体居中XXXXXXXX副标题可有可无四号仿宋居中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年月日摘要摘要之间空两格三号黑体居中单倍行距目前对于CCD相机捕获的卫星图像...

艺术导论论文

艺术导论论文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化原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建工1203班学号姓名钱源联系方式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简化原则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

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概论论文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但究竟有几个人能完全懂得这个词的定义呢在艺术概论课上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我对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也就越来越好奇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调查我知道了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

艺术概论论文

9201720102号学线杨孙名姓业专封达传觉视级0102院学密院学术美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论中国风在设计中的体现所修课程名称艺术概论修课程时间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

艺术导论课的论文

品读梵高先生文森特梵高的名声享誉世界很久以前对美术一窍不通的我就已听过他的名字李志有首以他命名的歌感动了多少文艺青年我也从中认知了梵高的孤独直到大学上选修课时那位热爱生活的老师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了梵高的一生看了...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1]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1设计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2现代设计的概念设计就字义来解释是设想和计划的含义现在所说的设计包括人类对自己将要创造的产品的前期构思以及实现这个构思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创造...

中国传统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313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专业文化产业专业本科生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开设学期第7学期一教学目的中国传统艺术概论是文化遗产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

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试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07110614美院11油画6班刘东阳摘要欧美现代派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心灵的表现表现派说艺术是纯粹的主观精神表现超现实主义甚至说创作灵感来源于人的幻觉和梦弗洛伊德...

造型与装饰艺术理论及实践论文题目

造型与装饰艺术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相关安排与要求一论文撰写每人必须完成至少2篇论文的撰写建议造型与装饰两方面的内容至少各完成1篇一造型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论文选题例01视觉艺术的功利性02设计思维与基本技能的关系03...

园林艺术概论

请从园林景观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阐述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园林1102杨骥1101614208园林艺术概论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作业题目姓名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年月日目录摘要1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1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1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

艺术概论论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