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4.3.31

《活着》

-----读后感

一直有人给我推荐这本书,可一直没有读完,总是断断续续,这次是一口气读完,想放下都放不下。

我总觉得如果人的苦难和快乐可以按斤论两的称来比比的话,那么其实每个人所经历的苦难和快乐都应该是相等的,我的意思是谁也不比谁苦多少,谁也不比谁快乐多少,只是形式和方式不一样而以。不过我一直没找到可以衡量苦难和快乐的称,所以这一直只是我自己一向情愿的想法罢了。

"我站在河边。我在流动,我的影子矗立在岸边",人生恍如一梦,一口气的过完,没有喘息的机会。平静,痛苦,再平静,再痛苦,然后再平静......如此周而复始却又紧密相连。而每个人彼此之间的平静和痛苦也是互相交错的。

只有回忆能品尝出苦和甜的味道。苦的人在苦的时候察觉不到苦的味道,就好像生长在蜜罐里的人不知道何谓之甜一样,也只有在事后的时候,苦笑道:"那时候其实挺苦的"。他们苦的时候察觉不到苦的味道,又和蜜罐里的人不一样,他们是被苦压住了心肺脾,捂住了眼口鼻,心里沉重的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哪儿还有时间想苦还是不苦,他们想的最多的可能只是:什么时候才能熬过去阿。

看这本书还有一个感觉,自己对自己长辈所经历过的苦难了解的太少了,从小总是听长辈们说:"你们这一辈的孩子啊,没吃过苦"。我们这一辈的孩子的确没吃过什么苦,但我也说过"谁也不比谁苦多少,唯吃苦形式和方式不一样"。那我们这一辈孩子的"苦"去了哪里呢?君不见,有初中,高中,大学的孩子因为被别人甩了,哭得死去活来,肝肠寸断,跳楼自杀。我相信他们那个时候心里的确是苦,可是这份苦的让人觉得发腻。

孩子像一棵树,而长辈的经历和经验就是树下面的根,泥土就是我们的生活。根使劲地汲取泥土中的水分和营养,告诉也告诫上面的树,树接受了这些营养才能生长的更好。

时间短暂,如果能让自己的亲人、爱人感觉到幸福,那就赶快,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生活就是这样,丝毫经不起时间的重量。

我希望我能将幸福写在你的眼里、写入你的心上

让你记住 成为永恒

一如在夜晚星星的瞳孔中

射出的 那彩色的黎明

很久没有看小说了,然而这本书却让我一口气看完了。余华平实的语言,淡淡的就像邻居大婶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别人口中的故事。

书中不论人们经历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死亡,痛苦,大喜大悲,余华都是轻轻诉说,没有电视剧一样的情节起伏,却是如我们各自的人生一样,平实,踏实,死,生都一样的踏实。

书到末尾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是用了比拟。

福贵迁着那头老黄牛耕地,这个影像深深的烙在我脑海里了。很深刻,大地,牲畜和人,像老电影或者老照片的一副很生动的画面。照片是朦胧的彩色,正如福贵的暮年。 老黄牛本已经暮年,就好像福贵一样,本来家人都死了,这个老头子怎么还活着?都到了死的年纪了,也都有了死的理由,为什么还活着?活着就是活着,福贵活着,老黄牛就没死。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理由。

老黄牛不干活,福贵告诉他旁边还有它一家老小在干呢,老黄牛又开始干活了。就好像福贵,虽然他的家人都死了,但他们却活在福贵的心里,他们告诉福贵要活着,就好像他们都在一样。

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还那么孝顺好学!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块长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庆被活活愁死的悲剧呢?我想可能是这个社会现实造成的吧!作为当时的医生,能救活县长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处的,而救不活却可能招来祸患!而一个平常农家孩子的命能值几个钱?臭死了大不了赔几个钱!在他们看来有庆的命就像一只羊、一头猪,用得上已经很好了!这不仅有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篇报道。同坐一辆车的农民和工程师一块出车祸死亡,工程时被补偿了几十万,而农民却只有5000!难道工程师的命是命,农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要分等级?为什么法律上写着平等公平,而一边又做出违背自己诺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曾经在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无知的我们除了毫不吝啬的浪费生命以外,也曾试图去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在那时无异于天方夜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也渐渐的明白了这不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里某一页上用简单的语言就标注出答案的简单问题。因为这不是个简单的为什么,当然也不会有简单的什么。这样的答案需要人们用活着去寻求,当不用再活着的时候,或许这个答案就出现了。因为它诠释的不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种崇高而简单的意义所在。

余华说过:“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些迷茫,难道我们所追求和趋之若鹜的生命就只是为了这样简简单单的幸存,平平静静生活,而没有其他更大意义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弃与有所生存的意义。这与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或者说是所被灌输的伟大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更迷茫了。那,

活着是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狂傲不羁的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凶残猛烈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绝望与痛苦的边缘继续活着,而且骄傲而坚强的活着。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绝望和希望,在我们的命运里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亲密无间。正如没有绝对的苦难,也没有永久的幸福,它们,只不过是形单影只的生活里的陪伴,只不过是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命运之间的友情的象征。而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我们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我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尘沙,最后,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边。也许,这就是活着。

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

文化的沦丧和欲望无休止的膨胀已经让“爱”这个词被流行歌曲唱的太烂。我无法再通过音乐这种被称为人类灵魂寄托的高尚艺术去理解爱的意义。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爱,它在我们活着的过程中轻轻的伴随在我们身旁。爱或许不是花开定会花落那样的伤感情怀;或许没有海誓就要山盟那样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静静的陪着我们,如夏日里的一阵微风,雪夜里的一根火柴,短暂却又美好,抚慰的,温暖的只是一颗小小的心。

物欲的纵横捭阖迷惑了我们原本单纯的心境,年少轻狂的愚蠢让我们自命不凡的轻薄生命,当一切真的即将消散,死神让你最后一次回眸人生,留恋的也许不是带不进棺材的名利和财富,留恋的或许只是生病时母亲的轻声关怀,失意时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许是那个大雨滂沱的雨夜里那份相濡以沫的温馨。也许,这就是爱。活着为了爱,为了爱活着!

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活着,是一种状态

不管世界给予的是什么

都在这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以什么态度

来面对世界

给予的是是非非

忍耐,是一种态度

面对世界

面对是是非非

一以贯之的态度

在这种状态下

坚持着忍耐着

体验着感悟着

活者,是义务,是责任,更是一种享受!

我们更应好好珍惜这种幸运

多体验一些

从而

不枉来世走一遭!

好与不好,一笑了之,累了,不坏,生活还得继续不是,我们不是大哲学家,我们只是这样平凡的过着,没有大道理,平凡甚至平庸,生活还得继续

活着就是希望

"生命本是如此,我们只能坚强的活着,并寻找快乐,就这样于新世纪的开始_____白岩松"

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

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

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

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

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通过别人介绍才知道的,当时的朋友对我说这样的书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这样的书一般都是为了骗取不太理智的读者的眼泪而使得他们浪费自己的感情和金钱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心情看这本书,直到前天自己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这个让无数人或者叹服或者痛斥的书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个“久经考验”的读书不少的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惨,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那么肆意的折腾读者的感情,真是太没人道了,不过,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内涵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我猜测的一种。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真的有种不愿意的猜测,余华是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而没有其他任何过多的意义?在表达手法上,他用一种近乎冰冷且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复始……

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静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更多相关推荐:
《活着》 余华 读后感

读活着有感读余华的活着让我回忆起童年想起老一辈的苦涩人生虽然他的文字写的是那样的平淡但是却感到那样的真实那样的亲切小小的一本书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用最简单朴质的文字镌刻了生命的沉痛与恒久在活着中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余秋雨曾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暑假里放松了平日的紧张闲暇之时坐下来捧着余华的活着感受那个时代的跌宕起伏活着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

活着读后感20xx字

活着读后感20xx字一活着39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刚看活着看到的是只是对福贵的悲苦感到同...

《活着》读书感想20xx字

活着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床头的纱帘洒在床头的时候或许你还在睡梦中当然你也不知道此时又有多少个生命涌动又有多少人早已醒来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伴着晨阳你敷衍了事的解决了自己的早饭抓起书包冲进了等车的人群中伴随着人流被迫的...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

作业结合活着的阅读谈谈对张福贵形象的理解文章首先从一个去民间收集歌谣的我遇到名为福贵的老人展开进而引出一系列关于福贵的故事老人一直在和老牛说话念叨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作者在此塑造了一个暮年...

《活着》读后感800字

活着读后感800字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

余华 《活着》读后感

毕竟还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了活着我出奇地和福贵一起度过他平凡而又耐读的一生福贵告诉我这辈子想起来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祖上倒风光一阵子可原来就不行了不过这样反倒好看看我...

活着读后感

作者简介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背...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

余华活着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篇一余华活着gt读后感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通过别人介绍才知道的当时的朋友对我说这样的书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这样的书一般都是为了骗取不太理智的读者的眼泪而使得他们浪费自己的感情和金钱的...

《活着》读后感(2)

活着读书笔记只要活着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

活着读后感(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