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体会

时间:2024.5.2

人际交往中的体会

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沟通感情、满足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联系过程。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成,我们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因为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中孤立存在的。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与人交往要尊重他人,以心换心,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为人大方宽容,不能小家子气,要讲信用,不能随意的许下诺言,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我照此认认真真地做了好些年。直至上了大学才明白,原来这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几个原则,即平等、互利、相容、信用。

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这便是平等原则,即尊重他人,以心换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互助互利。可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相互依存,通过对物质、能量、精神、感情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便是互利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处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只要干事业、团结有利,做出一些让步是值得的。千万不能小家子气,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嘛,难得糊涂,不能太计较得失。

而信用则是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就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取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乐于与你交往的魅力。

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我发现与人交往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父母教我的这四个原则并不足以应付我所有的人际交往。

首先,交往中不可能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即便我又再好的修养,再宽容的一颗心,有些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最开始的时候我会觉得难以理解并且很懊恼,不知道如何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累积,我明白了: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出现矛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沟通,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人毕竟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和和苦衷。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地体谅人、信任人,尤其对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不要轻易去怀疑和抵毁他。比如说,上了大学后,女生在班级中的数量非常少,往往不受重视,一些必要的通知经常会收不到。我作为团支书对此十分气愤,对班长也存在着不满,也向班主任和辅导员反映过情况,可是并没有得到解决,班长对我的行为也觉得很生气。于是,我跟班长谈了一次话,最终发现问题出现在手机短信信号太差上,他的通知每次都发可是我接收不到。于是我们改为以后用电话通知。这样,我们的矛盾就解决了,我们也冰释前嫌。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与人

交往坦诚相见固然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也要考虑到有些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有时候也需要留一些心眼来防范那些小人。更干脆点说,要慎交友,交益友。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

其次,经常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有些时候,有的人给我留的第一印象很糟糕,我就会不自觉的很厌恶他(她),并把他拉入人际交往的黑名单中。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中,觉得其实他(她)也没那么差劲,可是这样难免会导致一些不快发生。于是,由此我懂得了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高中的时候,学生处主任的女儿和我们同年级,我们很讨厌那个主任,继而也就讨厌他的女儿。我也不例外,对那个女孩很是没有好感,尽管我们不熟识。可是后来,我们复读的时候在一个班级,经过接触,我觉得她是个很可爱的女孩,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我这才意识到,以前对她的偏见有多么可笑。

还有,以前我不懂得如何去赞扬别人。一旦别人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总是用“还行,还可以”来敷衍,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一个答案。有些时候别人就是希望你可以表扬他(她),赞美他(她)。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新生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应存大同,求小异。这样做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真心相处。学会交谈,还要学会赞扬和批评,学会说谢谢。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就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大学生更应该学会赞扬,如果同学被你赞扬,他会觉得自己是很优秀的,自己被肯定,他也一定会对你产生好的印象。适时的赞扬可以增进彼此的吸引力。我们有必要学会赞扬,没有人都喜欢被批评。有些时候妈妈煮了一锅饭菜问我味道怎么样,我总是说,还行还行。妈妈就很生气。现在我学会了要懂得赞扬别人。

其实,人际交往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现在我所了解的不过是皮毛而已,我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说话的学问,身体语言的运用,等等。这都需要我在日常交往中不断的实践与改进。大学生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此阶段,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得到缓和。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要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而人际关系说复杂,其实业很简单,无非是:“日亲日近,日远日疏”。一个阶段不接触就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甚至无端的隔阂,但当我们接近时,就会发现彼此仍是老朋友。这是因为远距离看人,总是看不清楚,往往会把人看扁了;只有近距离看人,才能看得真切、准确,一切又都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了。这便又引出了“沟通”的重要性。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

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新生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没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既无法取得成功,也不会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健康。总之,我们要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中的体会

储071 刘诗茵 070526 ————《人际关系学》论文


第二篇: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

姓名:王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顾海根

20090501

论文题目

专业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应用心理学

心理测量

王伟

顾海根研究方向学位申请人指导教师

摘要:

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认知风格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西方的心理学家们建构了一系列有关认知风格的理论,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在我国,实证研究中较多的是围绕场独立一场依存型这一维度展开的,而在其他维度上则较少涉及。本研究首先编制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根据已有的研究确定了量表的三个维度: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直觉一分析、言语一表象。经过项目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证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质量。

本研究还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较强的人数几乎占受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达49.5%,相对意识较弱的只占6.5%,而实际上在行动中表现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1.7%,较少的则为27.8%。在交往的广度上,人际交往很广的学生占1/4左右,而很窄的学生占1/5左右,一半稍多的学生属于中间类型。在交往的深度上,有2/5的学生都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交往比较深入的朋友,而还有2.7%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知心朋友,没有与他人形成深入的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同性朋友明显比异性朋友多,还有超过65%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主动结交同性朋友。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是否干部、成长环境等因素上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状况上的差异。

最后,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广度、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合群性、直觉性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直觉一分析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关键词:认知风格入际交往

Tine:CorrelativeResearchonCognitiveStyleandInterpersonalTransactionof

UniversitySmdent

Major,Appliedpsychology

DirectionofResearch:Psychologicalmeasuring

Abstract:

Sincetheconceptof

the

aWestem

areworldcognitivestylehasbeenputforwardin1930s,psychologistsinhavecomeupwithaseriesoftheoriesaboutit.Atthesametime,lotofempiricalstudyalSOhasbeendone.However,inChinamostempirical

existedstudiesrelatedresearchesonthedimensionoffieldindependent-fielddependentandotherdimensionsarenotasmanyasitsupposestobe.TlliSresearchtotothefirstmadetheuniversitystudentcognitionstylescaleandaccording

richtheoriesthescalehasthreedimensions:thinkingintroversive-thinking

andstructuralvalidityextroversive,intuitive.analytic,words.image.Thereliability

wereverifiedandthescaleWasprovedofgoodquality.

TlliSresearchalSOmadetheinterpersonaltransactionsurveyofuniversitystudents.Accordingtothe

verystronginvestigation,theresultsare."nearlyonehalfofthestudentshaveinitiativeawarenessinpersonaltransactionandthereareonly6.5%ofthestudentswithslightinitiativeawareness:41.7%oftheinitiativeinpersonaltransaction

interpersonalstudentsactuallyactand27.8%ofthestudentsslightlyactinitiativeintransaction;1/4

haveofthestudentshavewideextentofinterpersonaldon’t

havetransactionand1/5ofthestudentshavenarrowextentofinterpersonaltransaction;2/5ofthehavesmdentsdeeprelationswithfriendsand2.7%ofthestudentshalfofthedeepconnectionswithothersstudents;morethanstudents

muchmorehomosexualfi-iendsandmorethaIl65%ofthestudentsmakefriendswithhomosexualstudentswhentheyactinitiativelyininterpersonaltransaction.Besides.thisresearchinvestigatedtherelationbetweentheinterpersonaltransactionandgrade,gender,environment,etc.

Lastbutnot1east.thisresearchinvestigatedtherelationbetweencognitivestyleandinterpersonaltransactionofuniversitystudents.Theresultsare-regardingtothinkingintroversive.thinking

initiativeextroversivedimension,students’initiativeawareness,transaction,balanceofdifferentgenderfriends,gregariousness,degreeofintuitionandprinciplearesignificantcorrelativetoact,extent,depthofinterpersonalit:regardingtointuitive.analyticdimension,students’initiativeawareness,initiativeact,depthofinterpersonal

ofprincipletransaction,balanceofdifferentgenderfriendsanddegreearesignificantcorrelativetoit;regardingtowords—imagedimension,

ofinterpersonalawareness,initiativeact,depth

significantcorrelativetoit.students’initiativetransactionare

Keywords:CognitivestyleInterpersonaltransaction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做作者躲Mj『隰纠,移夕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泓17t辫1:泸歹.。彳.少导师签名:翟日期:州.,占.f/j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背景

认知风格和人际交往都是由来已久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的学者在理论和实证上都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对来说,认知风格在国内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单一,大部分都集中在最具代表性的认知风格理论,即Witkin(1977)提出的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理论的实证研究上(武欣、张厚粲,1997等)。认知风格与其他心理属性和行为表现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主要是认知风格与创造力的相关研究(李寿欣,2000;唐殿强等,2002)、认知风格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刘滨,2004)等。而人际交往在国内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本研究所关注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多数已有的实证研究都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的量表来判定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好坏(姚利民,2000;方翰青等,2008)。

鉴于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实证研究,笔者希望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补充数据资料,为后面的研究抛砖引玉。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首先,编制《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研究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认知风格;其次,编制《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研究大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及行为、合群性、目的性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将二者的数据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1.3研究意义

首先,认知与人格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人员十分重视的课题,认知风格作为联结二者的桥梁,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自认知风格被提出以来,各种维度的理论层出不穷,丽在国内被应用的却大部分局限在一个维度上,本研究首要的意义就在于整合以往研究较多的认知风格的不同维度,编制出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近年来成为所有关注大学生成长的人们的共同话题,目前也有很多相关的调查研究,本研究致力于更为细致的分析比较,补充了一些之前的研究中缺乏的数据,并与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丰富和补充目前国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再次,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几乎看不到,在不同的认知风格维度上大学生是否有不同的人际交往属性,如果我们对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对于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是大有好处的。同时,大学的管理机构和相关教师也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但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也有待以后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因为目前国内并不多见,这一研究结果将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研究综述

2.1关于认知风格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2.1.1认知风格的概念

在心理学家对认知风格开展研究之前,认知和个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认知风格的出现成为联结二者的理想桥梁之一,为心理学的研究开拓了新领域。首先,Allport于1937年提出的生活风格(1ife—styles),第一次将认知同风格从理论上联系起来n1。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

在经过70多年的研究后,认知风格这一概念仍然像许多其他心理学概念一样,是被广泛应用而对其认识很不统一的概念。而造成对其认识不统一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研究者的兴趣常常集中在认知方式的某一类型范围内,用认知方式代表某一具体的认知类型,而没有兼顾其他的认知方式类型。认知方式的本质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对该认知类型的理解。同时,在使用认知方式这一概念时,研究人员又有不同的倾向,有些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种结构,强调它的稳定性;有些则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种过程,强调它随时间推移和环境改变而变化:还有研究者把认知方式看作是结构和过程兼而有之,认为认知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以改变的口1。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2.1.2关于认知风格的国内外研究

认知风格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早期,在历经60和70年代的繁荣后于80年代进入沉淀期,从90年代直至今日,认知风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由心理学家标识出的认知风格家族成员众多。在1991年的研究中,Riding和Cheemal发现有关认知风格的标签多达30多个口1,其中绝大部分出现在70年代以前,其中有场依存一场独立、沉思一冲动、跳跃一渐进、发散一辐合、言语一形象、复杂认知一简约认知、具体认知一抽象认知、冒险一谨慎、整体一分析、宽容一非宽氍…々干面就简要介绍几种研究较多的认知风格类型:

场依存一场独立型

关于认知风格的理论研究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Witkin和他的同事Asch合作进行了有关视觉定向的传统实验研究。他们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即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性的人在NT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n1。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可以有效地测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在认知方式领域,这是研究较多、影响较大、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一类研究。我国学者谢斯骏、张厚粲等人在80年代初将该理论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在80年代中期曾经有过一个高潮。因此,在认知方式领域中,国内对场依存一场独立型认知方式是研究较多、了解较多的。

粗放一敏锐型

这一风格维度描述的是,个体倾向于迅速同化和放弃细节,还是强调细节并把它转换成新信息。豪兹曼和科莱恩(Holzman&Klein,1954)首先使用“粗放型和敏锐型’’这一术语来描述在一记忆加工中的个体差异。加德纳等(1960)把这种认知过程描述为“在当前的知觉和记忆登记过程中,当前知觉与相关记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忆痕迹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同化程度方面的特征"跚。一

“粗放型"和“敏锐型’’的区分,所依据的是个体对视觉任务的知觉方式。豪兹曼和科莱恩指出,某些个体过于简化他们的知觉(粗放加工),而另外一些个体则倾向于以一种复杂的、分化的方式来知觉任务,很少显示出同化(敏锐加工)。

“粗放型’’倾向于用先前贮存的事件来同化新事件,而“敏锐型"则倾向于凸显当前知觉的事件,把它与先前贮存的事件区别对待。知觉任务被同化的水平,引出了一个同化维度。“敏锐型"居于一端,他们很少显示出同化;“粗放型"居于另一端,显示出高度的同化水平。从粗放到敏锐这一连续体被认为是认知风格的一个维度,它在个体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反映了从粗放到敏锐的过渡。更为具体地说,这涉及到记忆结构从“流动"到“稳定"的发展,或者说是过去和现在的表象和事件从“概括"到不断“分化"的发展随1。沉思一冲动型

沉思一冲动型认知风格又称为概念化速度,是Kagan等人于1964年提出的,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作出决定有速度上的差异。这一认知风格类型可以通过匹配相似图形测试(MFFT)加以评定。在这个测试里,先向被测试者出示一幅有关物体的图画,要求他从大量其他图画中选出与某幅图画完全相同的图画。利用这种认知作业,Kagan认为被测试者可被分为两种类型:认知冲动型的人能够简洁而迅速地作出选择;而认知沉思型的人在选择前仔细考虑,对每一次选择都花较长时间仔细思考。

Zeliniker等人的研究发现,沉思型的人在需要细节的作业中做得更好;而在要求整体性的作业中,两种类型的人做得一样好。与冲动型的人相比,沉思型的人更加倾向于场独立。

同时性一继时性

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和继时性两种认知风格口1。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风格,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风格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同时性加工方式。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

整体一分析型

Riding等人认为,整体型的人倾向于领会情境的整体,对情境能够有一个整体的看法,重视情境的全部,对部分之间的区分是模糊的或者不区分部分;倾向于将信息组织成整体。相反,分析型的人把情境看作是部分的集合,常常集中注意一两个部分而无视其他方面,可能曲解或夸大部分,倾向于把信息组织成轮廓清晰的概念集嘲。

整体型的人的积极一面是他们考虑当前情境时,看到了整体的“图景",他们对整体有均衡的看法,能够在整体中理解情境。其消极一面是他们将信息划分成有逻辑的部分时有困难,对图形和言语形式的信息去隐蔽能力都较差。对于分析型的人,其积极面是他们能将信息分析成部分,并善于找出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地进入问题的核心。其消极面是他们不能形成整体的均衡的观念,将信息整合成整体时有困难。他们或许注意了一方面特征而不顾其他,并且以不适当的比例夸大这一特征。

言语一形象型

心理学家Paivio提出了长时记忆信息如何被加工存储的理论,即双重编码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以视觉表象和言语表征两种形式存储的。

Riding等人认为,大多数人能够利用视觉表象和言语表征两种形式,但是,有一些人具有或用视觉或用言语一种方式的倾向。那些倾向于以视觉表象的形式思维的人被称为形象型的人,倾向于以词的形式思维的人被称为言语型的人。

许多研究表明,言语型的人在言语作业方而做得更好;形象型的人在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形象性的作业上做得更好。当言语一形象方式与呈现的学习材料不匹配时,获得的成绩往往也较差。Riding和Dyer还考察了言语一形象方式和内一外向之间的关系,发现言语型的人往往是外向的,形象型的人是内向的。Riding等人认为这两种认知风格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在一个认知风格维度上的位置不影响其在另一维度上的位置。其他各种认知风格都可以在这两个维5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度里加以分析叫。

为了考察一个人认知活动的主要方式,Riding和Taylor最初提出了形象编码测验。1981年,Riding和Calvey进一步发展了形象编码测验,增加了评估形象编码和言语编码的问题.使测验更加有效。但是,由于这种测验实施和计时都比较困难,1989年Riding等人设计了一种计算机呈现的言语一形象认知风格测验。最近,Riding等人还发展了一种新测验一认知风格分析(CSA)n町。

在这些典型的认知风格类型基础上,心理学家又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发展,对概念进行合并,其中有三项研究最受关注。第一个是Curry关于风格测量的三层“洋葱”模型。第二个是Riding和Cheema的二维认知风格模型。第三个是Sternberg关于风格研究的三种观点概念的合并n¨。

“洋葱一模型

Curry根据研究提出,人格、认知风格和行为风格是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他把这三者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个“洋葱”,它的表层是那些易被观察和被影响的“风格",如学习偏好调查所针对的部分;第二层包括了信息加工风格,如Korb的学习风格调查问卷所研究的内容,它与个体同化信息的智力工作方式有关。最内层称为认知个性风格,被定义为个体适应和同化信息的方法,很显然,这种风格表现在各种情况下,如Witkin等人的隐蔽图形测验,Kagan的匹配相似图形测验等n

心理自我管理理论21。

Sternberg认为现有的风格模型和理论可以分为三种n朝:以认知为中心的,以人格为中心的和以活动为中心的。以认知为中心的观点侧重基本认知过程的风格特点,其观点很多,诸如Gardner和Schoen(1962)提出的认知复杂型一认知简约型,Witkin(1964)提出的场依存一场独立以及Kagan(1964)提出的冲动型一思虑型等。其中以场依存一场独立、冲动型一思虑型两种认知风格分类的影响较大。

以人格为中心的观点侧重于认知风格在人格中的反映和作用,主要以Jung(1923)的心理类型论和Gregorc(1982)的能量理论最具代表。Jung的心理类型论将人格划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外倾者好交往,受客观现实所支配,有良好的适应性;而内倾者以自我为中心,注重内心体验,看待事物以主观因素为准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则。Gregorc的能量模型有两个基本维度:对空间的利用和对时间的利用。前者指获取和表达信息的知觉类型,它可以分成具体型和抽象型两种:后者指排列事物的人分为四种类型:(1)具体一有序型,这种人注重事实和具体事物,通过感知来验证其假设。(2)抽象一有序型,这种人偏爱逻辑分析,并通过预先设置的方案来验证假设。(3)具体~随机型,这种人偏好直觉思维,验证想法时只依靠个人经验,很少采纳外在证据。(4)抽象一随机型,这种人注重自身感受和情绪体验,以主观因素做为验证假设的标准。

以活动为中心的观点是对认知风格的动态认识,主要是指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两种。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持续一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n劓。教学风格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方法的习惯模式。Lippitt和White(1952)根据教师教育指导态度的不同,将教学风格分为三种: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而Henso和Borthwick(1984)则将教学风格分为六类:任务导向型、合作计划型、儿童中心型、学习中心型、学科中心型和情绪兴奋型n射。

Sternberg在总结前人的关于风格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维风格的概念和心理自我管理理论(TheoryofMentalSelf—Government)n引。按照Sternberg的观点,思维风格是指人们所偏好的思考方式。一个人的思维风格是兼具认知和人格结构特点的。该理论把人的思维和国家的管理相类比,认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治国方式,不同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自我组织和管理的“思维风格",它们体现在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心理自我管理包括功能(创新、执行、审评优劣)、形式(秩序分明、一时一事、平分秋色、随心所欲)、水平(偏重全局、偏重细节)、范围(内在、外在)和倾向(开明自由、保守)五个方面。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方式是多种思维风格的组合。

Sternberg等人编制了一系列测量思维风格的测验,其中既有由学生作答的,又有由教师作答的n利。主要有以下四种测验:(1)思维风格问卷(MSGThinkingStyleInventory):该量表是一个自我报告式的问卷。(2)教师思维风格调查表:该调查表是用来测量教师在教学中所偏好的思维风格类型。(3)由学生来完成的一系列与思维风格有关的任务,这是用来测量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风格。(4)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思维风格。7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思维风格问卷是最重要的一个测量工具。该量表由13个分量表组成,每一个分量表代表一种思维风格。共有104道题目,每一道题目是一句陈述,要求被试在一个利克特式的七点量表上评价每一句陈述对于自己的符合程度。最后将得出被试在13种思维风格上的分数,每种风格上的得分在1’7分之间。

关于思维风格问卷和教学思维风格问卷操作化的研究在香港、大陆和美国进行。研究的被试包括香港和美国的中学生和中学老师,以及这三种文化中的大学生。研究结果得到了关于两个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充分数据,并且两个问卷的使用在三种文化教育背景中都得到了评估。根据这一研究,简要的结果为:首先,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和学习环境而在他们的思维风格上有所不同。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得到证明的思维风格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教学经验以及学校环境而不同。第三,如果学生的思维风格与他们老师的相匹配的话,他们更倾向于在学业上获得好成绩。第四,学生的思维风格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贡献,并且这一贡献超过了通过自我评定和成就测试所评估的能力所解释的贡献

【18】

总的来说,心理自我管理理论是一个关于风格的一般性理论,不仅因为这一理论是适用于不同人群的而且因为它包括了所有三神风格研究的观点。这一理论中的风格在观察事物的风格上(比如,司法型和全局型等)是认知的并且和使用能力的偏好是相一致的。但是这些风格使用的是典型成绩,面不是最高成绩,因此它们和以人格为中心的观点是相似的。最后,这些风格与以活动为中心的观点相似,因为它们可以在活动的背景下进行测量n引。

2.2关于人际交往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2.2.1人际交往的概念

在对人际交往的概念定义上,有学者认为,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信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呦1。也有学者指出,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品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指人与人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口11。

对于一个人来说,其人际交往包含三种成分:一是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二是情绪情感成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三是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Mechenbaum,Butter

1981)‘捌。andGruson,

多年来,在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界定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些混淆,所以,说到人际交往就不能不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在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等∞1。

从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人际关系指向人的心理,人际交往指向入的行为,而心理与行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人们主要通过人际交往形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又反作用于人际交往。本研究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是指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没有涉及到师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亲属及其他人员之间的交往。

2.2.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国内外研究

人际交往的研究由来己久,对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研究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雷(N.Leland)运用心理统计的方法从几千份人际关系研究报告中归纳出八种人际交往行为模式,说明人际关系心理受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强调人际交往双方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幽1。莱维特(<H.Leavitt)在1951年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了实验研究。此研究在人际交往研究中意义深远,他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Y式传递乜别。戴维斯(K.Davis)对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交往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四种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啪3。这些早期的实验研究为人际交往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人际交往理论正是在对人际交往行为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有象征性交往理论、场合交往论、自我呈现论、社会交换论和T组理论等口71。

这些理论都是有关人际交往的代表性理论,它们为后人进一步开展人际交往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参考。9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近年来国内有关人际交往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国内学者对其人际交往进行了许多研究,熊玉坤提出“大学生能否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汹1温海芳认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获得知识,开创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靠保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啪1郝唯茂也指出:“人际交往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人的社会化需要人际交往;人的健康心理需要人际交往;人的事业成功需要人际交往啪1。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属性的包括目的、原则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大多数都把人际交往作为一种能力进行考察,而研究结果并没有显示出一致性:(1)认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此表示担忧的有:何成银等(1992)运用SCL一90量表,对西南地区八所高校620名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状况的调查发现,48.06%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往心理障碍;孙时进(1997)对上海高校心理咨询的调查显示:咨询内容属人际关系方面的占40.5%,居于第一位;唐为民等(2001)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很不理想,有近半数的大学生存在人际障碍(何成银等,1992;唐为民,2001;冯宗侠2004)。(2)认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良好的研究有:(姚利民,2000)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上的得分较高,表明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只占少数,存在较严重问题的学生更少;李蓉蓉(2001)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中得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没有因城乡差异、专业差异和角色地位不同而受到影响,得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较好的结论;李学斌(2008)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交能力普遍评价较好,有近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善于’’或“比较善于’’与他人交往,认为自己不善与人交往的仅占10.5%。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属性。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目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学者指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目的性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带有功利色彩(张治库,2000;何安明,2007)。黄希庭等(1998)的研究涉及的交往属性主要包括交往lO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频度、交往内容、交往场合和交往形式等。根据研究表明:大学生交往对象以同性朋友居多,异性朋友较少,教师数量就更有限,在年级和性别上未见显著差异;大学生对同性朋友的相貌没有要求。对异性朋友的交往上,男生比女生更看中相貌;大学生大多要求所交朋友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要求”:大学生在结交朋友时对对方的经济条件总的看来“没要求’’;大学生的交往频度有限,大多为每周1-3次,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在交往中谈论较多的话题是身边的人和事,自己的经历、现状和将来,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校园大事等,较少涉及个人隐私,性和异性,恋爱、婚姻和家庭等内容。在大学生对交往方式的选择上,黄希庭等(1984)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认为通过认识,在深入了解,甚至经过考验的基础上建立友谊,是最佳的交友方式。

关于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学者提出:(1)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影响,如重利轻义甚至见利忘义等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2)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如“言多必失州‘防人之心不可无一等信条,使一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时猜疑被动;(3)现代社会新兴观念的冲击,如高消费观、个性过于张扬等:(4)信息网络化的负面影响,虚拟的网络交往导致面对面地直接交流减少导致封闭心理;(5)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口¨。也有学者提出有人格缺陷、适应能力差(严正辉,2002;王瑞新,2003;刘逊2004),缺乏沟通技巧(杨六栓,2002)等因素也影响大学生的交往效果。较为概括的结论主要集中以下四个方面:(1)认识障碍:错误的交往观念;自我认识不足或不正确:自傲,自卑,虚荣追逐名利;存在社会认知偏差。(2)情绪障碍:烦恼,焦虑,抑郁,暴躁,冷漠,羞怯,失落,恐惧。(3)能力障碍:不会交往,缺乏人际交往策略、知识和技巧、社交礼仪知识等。(4)人格障碍:孤僻自我封闭,自卑羞于见入,嫉妒,情绪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猜疑,狭隘口副。

解决入际交往中的问题。如何克服入际交往障碍、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首先,通过改善外界环境。如高校要为大学生的交往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尝试在高校开设人际交往心理学讲座、选修课或辅修课、发挥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等(胡古红,2000;晃霞,2003;兰红霞,2002;王瑞新,2003;常淑敏,2004);有学者还提出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包括人际认

第一章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教育、健康情绪教育、人格教育及交往知识和技巧教育嘲。

其次,从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入手寻找解决办法。大部分研究(程梅珍,2000:魏茂恒,2002;温海芳,2002;赵红英,2003;章月萍,2003:孙华峰、鲍丙刚,2004)都是从提高人际认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和加强人际交往技能等两个或三个方面论述。不过,也有许多研究(胡古红,2000;杜惠蓉,2001;邱忠信,2002;兰红霞,2002;严正辉,2002:王晓红,2003)是探讨通过外部环境教育、心理咨询、提高人际认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和加强人际交往技能等多种途径来解决人际交往障碍的。

此外,有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的研究表明,主动性是大学生个体性交往的主要倾向,’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功利性与开放性的时代性特征m1以及理想性和实惠性的特点等口钔。

本研究在人际交往部分的调查研究中就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包括主动性和目的性等进行了更为详细和量化的考察,是对其他研究结果的进一步验证也将为上述有些论述性的观点如主动性的特点提供数据。

2.3关于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早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仅局限在场依存与场独立这个维度上,Witkin等人研究认为,场依存型的人是社会定向的,他们更喜欢与人有联系的情境,而场独立型的人是非社会定向的,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较少考虑他人意见。而国内对于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的研究非常少见,仅在李寿欣等人的研究中出现过,他们的研究结果与Witkin一致。

另外,近期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Sternberg的自我管理理论中,内倾型风格的人是任务导向的,他们喜欢独立工作,对人际问题不敏感,外倾型的人是人际导向的,他们喜欢与他人一起完成工作,对人际问题比较敏感。

本研究参考了上述研究,并对本研究中所编制量表的不同维度和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在国内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上走出了-4,步。1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

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

1认知方式量表的编制

1.1确定量表结构的依据

根据到目前为止研究较多和较成熟的理论,确定量表的三个维度: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直觉一分析,言语一表象。

1.2量表编制的过程

1.2.1第一稿量表的产生

第一稿量表题目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广泛阅读大量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认知方式研究的资料,对其题目进行分析研究;二是与导师进行探讨,和同学进行访谈和交流,搜集信息和意见。

根据所确定的三个维度初步拟出36道题目,每道题目都有1-5选项,分别代表“很不符合’’、“较不符合"、“说不清。’’、“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经过与导师与同学讨论后进行合并和删减,形成了拥有25道题的第一稿。

1.2。2第二稿量表的产生

在复旦大学随即选取100名学生进行第一稿认知方式量表的试测,考察量表的每道题目,进行题目的删减,最后保留了16题形成正式量表,修订后量表的结构见下表,其中14、15题为反向计分题。

表2-1—1量表的结构

维度名称包括的题目

l、6、7、12、13、16

2、5、8、1l、14

3、4、9、10、15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直觉—分析言语一表象

2量表的质量分析

2.1测试样本的构成

以上海市四所大学150名大学生为对象,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了第二次测量,样本的构成情况见下表。

表2-1-2量表研究的样本构成13

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

人数

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立信会计学院

性别专业

男女文理工

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合计

25664118698l4857454530245115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百分比(%)

16.744

27.3

12465432383530201634100

2.2量表质量分析的结果2.2.1项目通俗性

因本量表不属于能力测验,因此对应检验难度水平为检验通俗性水平。

项目通俗性指某一总体中被试在答案范围里回答项目的程度。通俗性值的范围在[0,1]之间,值越大的项目,通俗性越大。由于本量表不是二值记分,

项目通俗性是用实得分数与满分之比来表示啪1。

表2-1-3量表项目的通俗性

表2-1-4量表项目的通俗性水平分布情况

0.500删.60000.600㈣.7000

14

通俗性项目数

331

0,700咖.800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

0.800咖.90002

0.9000以上7

由以上两表可见,量表16题的通俗性中,最小值为0.5125,高于0.9的有7题,可见量表的通俗性是良好的。

2.2.2项目区分度

项目的区分度又称为鉴别力,它是指项目对不同水平的被试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项目区分度是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项目区分度低即意味着项目不能测出被试的实际水平,区分度取值范围介于[-I,1]之间,假如项目得分与实际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则区分度为负值;若呈正相关,则区分度为正值;相关系数越大,区分度则越高口71。本量表的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是用项目与分量表总分求皮尔逊相关系数,以相关系数在0.2以下作为不合格项目的筛选标准。表2-1-5量表项目的区分度

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800咖.8999

由以上两表可知,本量表区分度在O.2以下的项目为O,在O。4以上的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81.25%,所以量表的各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2.3信度分析

2.2.3.1信度概述

信度又叫可靠性,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汹1,本量表从同质信度和重测信度两个角度来估计信度的大小。

2.2.3.2同质信度

同质信度又叫内在一二致性系数,是估计测验内部跨测题的一致性指标,如果各测题得分有正相关,则认为测题为同质的,正相关越高,则同质信度越高啪1。本量表采用克伦巴赫(L.J.Cronbach)a系数来考察问卷的同质信度。

表2-1-7量表每个维度的a信度系数

从上表可以看出,思维内外倾和言语一表象两个维度的a信度系数都在0.7以上,直觉一分析这一维度的信度系数也接近0.7,表明每个维度的同质信度较高。

2.2.3.3重测信度

重测信度也叫稳定系数,是估计测验跨时间一致性的指标,反映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稳定性越低的测验实际应用的价值也低n01。

经过对上海复旦大学66名学生进行初测,间隔6周后进行重测,计算前后两次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817(p<O.001)

2.2.4效度分析

2.2.4.1效度概述

效度是衡量测验准确性的指标,也是衡量测验有效性的主要依据H¨,本研究通过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来获得量表的构想效度,以验证假设的理论模型是否和实际数据拟合。1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2.2.4.2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拟合度是检验一个模型是否可以被接受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以下拟合指数来判断:X2(Minimum

df(degreesoffreedom,自由度)、ZFitFunctionChi.Square,卡方)、SquareErrorof2/dr,RMSEA(RootMean

fitApproximation,近似误差均方根)、NNFI(non.normed

CFI(comparativefitindex,比较拟合指数)。index,非范拟合指数)、

表2-1-8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

Z2/df:越小越好,最好小于2或5。本量表的Z2/dr=-3.35<5,

拟合较好。说明模型

RMSEA:越小越好,一般小于O.08。本量表的RMSEA--0.015<0.08,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NNFI和CFI数值在0--一1之间,越接近l,表示理论模型的拟合度越高。本量表的NNFI=O.88、CFI=O.92,基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路径图:

誉萏沙。歹◇◇◇矿17Chi—Square=298.89,df=lOl,P—value=O.00000,RM暑EA=0.015

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的编制

3.1调查表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表为自编调查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和人际交往状况。

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包括学校、年级、性别、是否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所在专业和成长环境,共7个项目。

人际交往状况部分最初确定了九个方面:(1)主动交往意识,即大学生对于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所持的态度和意愿;(2)主动交往行为,即大学生实际表现出的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行动;(3)人际交往的广度,即在限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在大学生之间的情况下进行跨专业跨年级进行人际交往的情况;(4)人际交往的深度,即大学生进行深入人际交往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的情况;(5)与异性交往的情况,包括同性和异性朋友的相对数量、主动与异性交往的情况等;(6)人际交往的合群性,即是否容易与他人相处;(7)人际交往的目的性,即是否在人际交往中抱有明确的目的;(8)直觉性,即是否在人际交往中凭感觉行事;(9)原则性,即是否在人际交往中有明确的准则。这一部分经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后删减至16个项目。

3.2编制过程和质量分析

3.2.1因子分析

此问卷的测试样本数量、构成都与认知方式问卷的测试样本一致。为了检验问卷所构想的9个方面是否合理,笔者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结果显示:

表2—1-9KMO和Barlett’s的球形度检验

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718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Approx.Chi—Square1135.182

df150

Sig..000

“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是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值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其值越接近1,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这里KMO值为0.718,说明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接受。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

Barlett检验的值为1135.182,P=0.000<0.01,能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不

是一个单位矩阵,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2-2-1总方差说明

RotationSums

ExtractionSumsofSquared

Component

InitialEigenvalues

%of

Total

123

ofSquared

Loadings%of

Total2.7962.0061。4421.151.995.964.860.827.772.765.693

Variance

17.477一一12,536—

9。0137.1976.2196.0265.3785.1724.8274.7804.331

Cumulativ

e%17.47730.01339.02646.22252.44258.46863.84669.01873.84578.62582.957

Loadings(a)

Cumulative

%17.47730.01339。02646.22252.44258.46863.84669.01873.84578.62582.95786.91090.64894.19997.260100.000

Variance

17.47712.5369.0137.1976.2196.0265.3785.1724.8274.7804.33l3.9543.7383.5513.06l2.740

T0tal

2.0721.3901。8721.9191.9281.5411.3161.8681.8981.1441.248

2.7962.0061。4421.151.995.964.860.827.772.765.693.633.598.568.490.438

56

8910111213141516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提取9个因子,只能解释总方差的73.845%;如果提取11个因子,就能解释全部信息的82.957%。经过仔细分析,最后确定问卷应分为11个维度,包括:(1)主动交往意识;(2)主动交往行为;(3)入际交

往的广度;(4)人际交往的深度;(5)结交异性主动性;(6)人际交往的合群

性;(7)入际交往的目的性;(8)人际交往的直觉性;(9)人际交往的原则性;

(10)同异性朋友均衡性;(11)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

3.2.2信度和效度检验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就有一半数量的题目是一题代表一个方面,因此对

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就尤为重要。

由于进行每个维度的同质信度检验难度很大,因此这里只采用了整体的克

19

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伦巴赫(L.J.Cronbach)a系数来考察问卷的同质信度。经检验,a=0.6958,一般来说a为0.7以上为可接受,因本问卷维度太多,在此也视为接受。

对问卷的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了与认知方式问卷相同的检验方式,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假设的理论模型是否和实际数据拟合。

表2-2-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

?c2/df:越小越好,最好小于2或5。本量表的)c2/df--4.08<5,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RMSEA:越小越好,一般小于O.08.--本量表的RMSEA=0.035<0.08,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NNFI和CFI数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示理论模型的拟合度越高。本量表的NNFI=0.87、CFI=0.94,基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经过信效度检验,本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基本可以接受,下一步将进行大规模测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

1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用自编的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探讨性别、年级、专业等与大学生认知方式的关系,为了解中国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收集更多的数据资料。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南大学

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共7所院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645名实

施测量,回收问卷620份,回收率为96.12%,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93.02%。

表3-I-I量表研究的被试构成情况

人数

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性剐专业

男女文科理科工科艺术

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合计

58119469214014533224515617216893374687476600

百分比

9.719,87.715.323.324.257.642.42628.72815.562,311.312.312.7100

注:因部分个人信息缺失,部分栏内人数合计与最后一栏标示出的合计人数不

符。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

整个量表包括两个部分,共有23个项目。第一部分为7个基本信息的项目,

2l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为16个评分的项目,共三个维度。整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经过检验都是比较好的。详见P14,量表的质量分析。

2.3数据处理与统计

采用SPSSII.5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输入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各个维度的概况

表3-1-2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各个维度的概况

项目均分4

维度

平均分

项目均分

分及以上的人数

思维内外倾

项目均分4分及以上的人数比例(%)

21.8617.0616.97

3.643.413.39

17l122101

3213。911.6

91612

项目均分2分及以下的人数

项目均分2分及以下的人数比例(%)

1.732.2

直觉—分析言语一表象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的三个维度中,项目均分均略

大于3,并都出现了项目均分等于或大于4的人数远远多于项目均分等于或小

于2的人数。在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项目均分4分以上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32%,表现出大学生明显的思维倾向性。

3.2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3-1-3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男

平均数

思维内外倾

21.8717.1917.38

标准差

3.6733.0683.019

差异检验

标准差

3.5623.351

平均数

21.9816.9416.41

Sig.(2-tailed)

.723.371.000

一.355.8953.599**

直觉—分析言语—表象

2.878

注:,Ic木0.Ol水平上差异显著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以下同。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在思维内外倾和直觉一分析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由此,我们可以说,男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以图像为媒介传达的信息,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借助图像,而女大学生则更倾向于选择文字和语言信息,在言语方面比男大学生更敏感。这个数据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用认知方式的偏好性解释了男女学生对于不同科目的偏好。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

3.3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表3.1-4董表的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独生子女平均数

思维内外倾直觉—-分析

22.1317.3617.08

非独生子女平均数

21.4l

差异检验

标准差

3.7123.1932.998

标准差

3.3953.0613.017

Sig.(2一tailed)

.046

2.004*2.948**1.117

16.4616.76

.003

.265

言语—表象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上,是否独生子女并没有显著差别,而在另外两个维度,思维内外倾和直觉—分析上,则有显著差别。独

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得分明显要高,显示整体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积极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更喜欢通过与他人讨论的方式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非独生子女更喜欢通过独自思考的方式来达到

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直觉—分析维度上,同样是独生子女的得分明显比非独生子女高,说明整体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倾向于更加注重事实和细节,

小心深入地逐步迈向结论,而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观察大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作结论。

3.4量表的各个维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

3.4.1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3-1-5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3一卜6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年级

LSD

(J)年级

大一大三大四

Mean

Difference(I—J)

-1.4l,Ic木

Sig.

大二.005.611.008

~0.44

—1.65宰木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大四学生在思维倾向上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一、大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和大二学生,显示大四学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思维外倾性,与之相对的是大二学生,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另外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Sig值为0.005,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大一和大四学生的思维外倾性程度更高,我们可以分析为,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呈现出更为积极地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状态,而大四学生即将走出社会,同样是处于一个积极参考外部信息的阶段,同样表现出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在认知方式上的调整,从而比大二和大三学生更为倾向于依靠外界的信息和沟通交流来作判断。

3.4.2直觉一分析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3—1.7直觉一分析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3-1-8直觉—分析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年级

LSD(J)年级大一

大三

大四MeanDifference(I—J)一.95*~.69Sig..028.338.002大二一I.7l木木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最后可以确定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在直觉一分析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大四学生更倾向于注重事实和细节,这与他们即将迈入社会,在为人处事上更加小心谨慎应该有一定关系,而大二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

3.4.3言语一表象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表3-1-9言语—表象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3吃一1言语—表象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年级

LsD

(J)年级

大二大三大四

MeanDifference(I—J)

.95*.861.30釉I

Sig.

.020

大一

.150

.001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最后可以确定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在言语一表象这一

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更倾向于表象,但这也许与大一学生在

这里绝大多数是男生有关。

3.5量表的各个维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

3.5.1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3-2-2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3-2-3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专业

LSD

(J)专业

文科工科艺术

MeanDi

fference(I—J)

.30

Sig.

.500

理科

1.19扣#1.49:Ic宰

.003.002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最后可以确定在思维内倾一思维外倾这一维度上,理科学生的得分与工科和艺术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思维外倾性更为明

显,更习惯于跟人讨论和交流以解决问题,而工科和艺术的学生则更倾向于独自思考,其中艺术类学生的思维内倾性最为明显。

3.5.2直觉一分析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2-4直觉—分析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N《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3—2-5直觉—分析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专业

LSD

(J)专业

理科工科艺术

Mean

Difference(I—J)

.191.02木宰1.04*

Sig.,630.009.022

文科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在直觉一分析维度上,文科学生的得分比其他专业学生都高,并与工科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说明文科学生在收集和

处理信息上更倾向于注重事实和细节,小心分析逐步得出结论;而工科和艺术类的学生更倾向于观察大局和相信直觉。

3.5.3言语一表象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3—2-6言语—表象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3-2—7言语—表象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专业

LSD

(J)专业

文科工科艺术

Mean

Difference(I-J)

1.20木:I:.56

Sig.

.001.087.000

理科

1.38料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在言语一表象维度上,理科学生得分比其他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专业的学生都高,并与文科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而与工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这有可能与理工科男生占大多数有关。

4讨论

4.1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各个维度的概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量表的三个维度上,大学生的平均得分均位于3_4之间。在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项目均分等于或大于4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32%,而项目均分等于或小于2的人数仅占1.7%,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思维倾向上偏向于外倾,他们更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倾向于独自思考的人数非常少,即使思维内倾和外倾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有可能大学生们意识到与他人进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即使在比较内倾的学生也会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使之更有助于社会化。

在直觉一分析和言语一表象两个维度上,大学生们的得分仍是高分者远多于低分者。笔者的分析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走到一个维度的一端去,即任何人都会兼具一个维度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于前者,在大学生经过多年学校教育影响下,对于事实与细节的关注,对于分析判断的训练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方式,这就造成了项目均分比较高和两端人数分布差距大的情况。而对于后者,总体的平均分略大于3,高分人数也远多于低分人数,笔者分析部分原因在于大学生被试中男生占多数,而通过后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男生在这一维度上更倾向于表象,因此分数较高。

4.2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4.2.1思维内外倾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

经过检验,思维倾向性在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即思维外倾和思维内倾的人数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群体中分布比较均衡;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得分明显要高,显示整体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积极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更喜欢通过与他人讨论的方式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非独生子女更喜欢通过独自思考的方式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不同年级的比较中,大四学生在思维倾向上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一、大27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和大二学生,显示大四学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思维外倾性,与之相对的是大二学生,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另外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Sig值为0.005,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大一和大四学生的思维外倾性程度更高,我们可以分析为,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呈现出更为积极地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状态,而大四学生即将走出社会,同样是处于一个积极参考外部信息的阶段,同样表现出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在认知方式上的调整,从而比大二和大三学生更为倾向于依靠外界的信息和沟通交流来作判断;

在不同专业的比较中,虽然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呈现出外倾的思维倾向性,但我们仍看到理科学生的得分与工科和艺术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思维外倾性更为明显,更习惯于跟人讨论和交流以解决问题,而工科和艺术的学生则相比之下外倾性略低于理科学生,其中艺术类学生的思维外倾性为最低,但总体仍倾向于外倾。文科学生的外倾性排在理科学生之后且与理科学生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想到,艺术类学生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在从事学习或创作时常常需要独自思考,多以个人的感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在思维的外倾性上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差别较大。

4.2.2直觉一分析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

经过检验,在直觉一分析这一维度,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即在接受信息、思考和判断等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以直觉做主导的人数和倾向于以事实细节和分析为主导的人数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群体中分布比较均衡;而在彭贤等人所做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女生在情感、直觉方面较男生突出,男生在思维、感觉项目上占优势。本研究结果与其不一致,一方面,本研究的样本人数比该研究要多将近两倍;另一方面,本研究的样本大多来自重点大学,也就是说能够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而我们都知道,要想在考试中出类拔萃必然有着缜密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因此,笔者揣测,研究结果的不同是由于样本数量和来源的差异造成的,而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是否在这一维度上有差异,还有待更为全面的取样分析。

在这一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明显比非独生子女高,说明整体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倾向于更加注重事实和细节,小心深入地逐步迈向结论,而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观察大局,根据自己的直觉来接受信息和作出结论等。关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巷研冤于这一结果,笔者的分析是,非独生子女因在成长过程中有兄弟姐妹,因此更容易养成一种全局性的思考方式,而独生子女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关注的成长环境下更倾向于产生分清各种事实,小心谨慎以求精确的认知方式。

在不同年级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在直觉一分析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笔者分析,大四学生更倾向于注重事实和细节,这与他们即将迈入社会,在为人处事上更加小心谨慎应该有一定关系,而大二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而更倾向于以感觉和直觉来进行认知活动;

在不同专业的比较中,文科学生的得分比其他专业学生都高,并与工科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说明文科学生在收集和处理信息上更倾向于注重事实和细节,习惯于小心分析逐步得出结论;而工科和艺术类的学生则不如文科学生那样注重事实细节与逻辑分析。如果说艺术类学生倾向于直觉的认知方式很容易让人理解,但工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差别如此之大却有些让人费解。

4.2.3言语一表象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

在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由此,我们可以说,男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以图像为媒介传达的信息,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借助图像,而女大学生虽然得分也比较高,但相对来说则更倾向于选择文字和语言信息,在言语方面比男大学生更敏感。彭贤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表达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优势,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女大学生在这一维度上得分的标准差也小于男大学生,分数分布更为集中,说明女大学生的个体之间差别比男大学生要小,这个数据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用认知方式的偏好性解释了男女学生对于不同科目的偏好;

在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上,是否独生子女并没有显著差别;

在不同年级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在言语一表象这一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更倾向于接受以图像为媒介传达的信息,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借助图像,笔者分析,这也许与大~学生在这里绝大多数是男生有关,因为在之前的不同性别检验中我们发现男生更倾向于表象,因此这里检验得出的年级的差异很可能是由性别差异带来的:29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不同专业的比较中,理科学生得分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要高,并与文科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而与工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笔者分析,这也有可能与理工科男生占大多数有关。

5结论

5.1大学生认知方式概况

(1)在思维内外倾维度上,大学生呈现出外倾的思维倾向;显著外倾的大学生人数远远多于显著内倾的人数。

(2)在直觉一分析维度上,大学生呈现出略微偏向于分析的倾向性;显著倾向于分析的大学生人数远远多于显著倾向于直觉的人数。

(3)在言语一表象维度上,大学生呈现出略微偏向于表象的倾向性;显著倾向于表象的大学生人数远远多于显著倾向于言语的人数。

5.2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

(1)在思维内外倾维度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别不明显;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得分明显要高,思维外倾性更为明显;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四学生在思维倾向上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一、大三和大二学生,显示大四学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思维外倾性,大二学生与大四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之间的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学生的得分与工科和艺术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思维外倾性更为明显。

(2)在直觉一分析维度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别不明显;独生子女的得分明显比非独生子女高,更倾向于分析的认知方式;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大四学生更倾向于分析的认知方式;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学生的得分比其他专业学生都高,并与工科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

(3)在言语一表象维度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二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显示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表象的认知方式;是否独生子女在得分上并没有显著差别;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学生得分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要高,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并与文科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

31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1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探讨性别、年级、专业等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为了解中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收集更多的数据

资料。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南太学

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共7所院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645名实施测量,回收问卷620份,回收率为96.12%,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

600份,有效率为93.02%。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

整个量表包括两个部分,共有23个项目。第一部分为7个基本信息的项目,

第二部分为16个评分的项目,每道题目都有卜5选项,分别代表“很不符合’’、

“较不符合"、“说不清’’、“较符合"和“非常符合",调查内容包括主动交往意

识及行为、人际交往广度和深度、与异性交往的状况、合群性、目的性、直觉

性和原则性等一系列情况,其中6、12、16题为反向计分题。

2.3数据处理与统计

采用SPSSl1.5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输入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表4-1-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项目均分4

项目数

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广‘度

32

项目均分4分及以上人数比例(%)

49.541.724.4

项目均分2分及以下人数

36

155116

项目均分2分及以下人数比例(%)

6.5

分及以上人数

275232135

222

27.8

20.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交往深度与周围人群的交往深度主动结交时异性居多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性合群性目的性直觉性原则性项目总数

111l16

22280261375

211

38

91

2l

226233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40.841.9

15

169

2.730.3

16.436365.5

22740.9

39.914.446.967.6

18434315567

3361.627.812.1

根据表中的数据,我们可噬看到: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动进行人际

交往意识较强的人数几乎占受调查总入数的一半,达49.5%,相对意识较弱的

只占6.5%,而实际上在行动中表现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1.7%,

较少的则为27.8%。在交往的广度上,入际交往很广的学生占1/4左右,而很

窄的学生占t/5左右,一半稍多的学生属于中间类型。在交往的深度上,有2/5

的学生都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交往比较深入的朋友,而还有2,7%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知心朋友,没有与他人形成深入的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超过一半

的学生都是同性朋友明显比异性朋友多,还有超过65%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主动

结交同性朋友。在合群性上,有将近40%的学生有较好的合群性,但仍有33%

的学生的合群性较低:在目的性和直觉性上,超过60%的学生在主动结交他人

时都不是因为明确的目的,只有14.4%的学生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结交他人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更看重直觉,而同时又有将近70%的学生认

为自己是有一套择友标准的。

3.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研究

由于我们要比较的项目比较多,在这里就只呈现结果中差异显著的项目比

较。

3.2。l主动交往意识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上的差异检验

3.2.1.1主动交往意识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4一l吒主动交往意识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_K法

33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一l-3主动交往意识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年级

LSD

(J)年级

大二大三大四

Mean

Difference(I—J)

.33.78*.13

Sig..168.027.579

大一

主动交往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干部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在

不同年级上,我们可以看到大一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是最强的,其次是大四和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形成显著差异的是大三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后,既没有了大一大二学生的新鲜感和激情也缺乏大四学生为以后前途而开拓人际关系的愿望,从而形成人际交往意识的低谷。3.2.1.2主动交往意识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4一l-4主动交往意识在不周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_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彪4—1-5主动交往意识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专业

LSD

(J)专业

文科工科艺术

Mean

Difference(I—J)

.22.26.50*

Sig..315

理科

.187

.03l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最低的主动交往意识,

这和我们对艺术工作者总是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印象是相符的,而与之形成显著差异的是理科的学生,他们具有最强的主动交往意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3.2.2主动交往行为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上的差异检验

3.2.2.1主动交往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4—1书主动交往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

平均数

主动交往行为

3.36

标准差

1.070

差异检验

标准差

1.109

平均数

3.10

Sig.(2一tailed)

.006**

2.745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男生与女生在主动交往行为上有显著差异,在主动

交往意识的性别差异检验上我们没有发现二者有显著差别,但在行为上男生比

女生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

3.2.2.2主动交往行为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

表4-1-7主动交往行为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干部

平均数

主动交往行为

3.45

非干部

标准差

1.022

差异检验

平均数

3.14

标准差

1.115

Sig.(2一tailed)

.002**

3.172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主动交往行为在是否干部上有显著差异,当干部的学生比非干部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之前我们的检验说明主动交往的意识在是否干部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行为上,当干部的学生则更多地表现了出来,

这也许与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接触有关,也可能与当干部的经验让他们更

善于与人交往有关。

3.2.2.3主动交往行为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4-1-8主动交往行为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_l(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1-9主动交往行为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I)年级

LSD

(J)年级

大一大二

MeanDi

fference(I—J)

一.59术,Ic一.35

Sig.

大三

.005

.147

35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大三学生的主动交往行为最少,与大一和大四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这与之前我们检验得出的大三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上为最低是相符的。

3.2.2.4主动交往行为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4-2一l主动交往行为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_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2—2主动交往行为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I)专业

LSD

(J)专业

文科理科工科

Mean

Difference(I—J)

一.44木:I:

Sig..004.000.020

艺术

-.55料

一.33*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主动交往行为上有显著差别,他们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行为最少,而其他专业的学生

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

3.2.3人际交往广度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上的差异检验

3.2.3.1人际交往广度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

表4-2-3人际交往广度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干部

平均数

人际交往广度

6.50

非干部

标准差

1.934

差异检验

平均数

5.89

标准差

1.825

Sig.(2一tailed)

.000.*

3.534

通过之前的检验,我们知道干部与非干部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上没有显著差别,但在主动交往行为上有显著差别,因此这里我们很自然地看到干部学生与非干部学生在人际交往广度上有显著差别,干部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

非干部学生要广。

3.2.3.2人际交往广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表4—2-4人际交往广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独生子女

平均数

人际交往广度

6.24

非独生子女平均数

5.80

差异检验

标准差

1.911

标准差

1.816

Sig.(2一tailed)

.013.

2.489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广度上有显著差

异,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广度比非独生子女要高。

3.2.3.3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4-2-5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2-6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I)年级

LSD

(J)年级

大二大三大四

Mean

Difference(I—J)

.12

一.71木一.7l木木一.12一.83*一.83丰木

Sig..629.050

大一

.003.629.047.009

大二大一大三大四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大一大二学生与大三大四学生差异显著,

一般来说,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广,我们的数据也表明了这一情况。

3.2.3.4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4-2-7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卜K法

37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2-8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专业

LSD

(J)专业

Mean

Difference(I—J)

。67奉术.66奉木一.39.391.06水木1.05木:I:

Sig..003.004.136.136.000.000

文科理科

工科艺术

艺术文科理科工科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文科和艺术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理科和工科学生广。之前我们的检验说明艺术类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和主动交往行为上都比其他专业学生得分低,但他们的人际交往广度却比其他专业学生都高,也许是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吸引他人的艺术特质,从而成为他人结交的对象,造成他们比其他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更广。3.2.3.5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成长环境上的差异检验

表4_2-9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成长环境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3-1人际交往广度在不同成长环境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I)成长环境

LSD

(J)成长环境

县镇

Mean

Difference(I—J)

.55,Ic木.48*

Sig..010

城市

农村

.022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成长在城市的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

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广,而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

3.2.4人际交往深度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上的差异检验

3.2.4.1人际交往深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4-3-2人际交往深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3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3-3人际交往深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I)年级

LSD

(J)年级

大二大三大四

MeanDi

fference(I—J)

.94*1。41..56

Sig..019.017.142

大一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大一学生交往深度上与大二大三学生存在

显著差异,表明大一学生在拥有知心朋友、进行深层次交流沟通等方面比其他

年级要多,而进入到大二大三年级,这种深入的交流沟通似乎变少了,而到大

四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又有所回升。

3.2.4.2人际交往深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4-3-4人际交往深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不齐,所以继续观察Tamhane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3-5人际交往深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Tamhane法

(I)专业

Tamhane

(J)专业

文科工科艺术

MeanDi

fference(I—J)

1。4l木木

Sig.,003.006.814

理科

1.04料

.45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理科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深度上得分最高,

并与文科和工科学生形成显著差异,结合之前的检验,我们发现文科的学生虽

然交往范围比较广,但在深度上却比不上其他专业学生。

39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5与异性交往行为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上的差异检验

3.2.5.I主动结交异性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4_3-6主动结交异性在性别上的差异

平均数

主动结交异性

2.38

标准差

1.102

差异检验

标准差

i.079

平均数

2.17

Sig.(2-tailed)

.026*

2.233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男生和女生在主动结交异性上得分都比较低,但男生仍与女生出现显著差异,男生在主动结交异性上显然比女生更为主动。3.2.5.2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

表4-3-7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

干部

平均数

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

3.08

非干部

标准差

1.196

差异检验

平均数

2.85

标准差

1.213

Sig.(2一tailed)

.037*

2.087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干部与非干部大学生在同、异性朋友数量的均衡

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大学生的均衡度更好,他们在与异性交往方

面要比非干部的学生做得更好。

3.2.6人际交往目的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4—3喝人际交往目的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_N-K法

因为方差不齐,所以继续观察Tamhane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3-9人际交往目的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Tamhane法

(I)专业

Tamhane

(J)专业

理科工科艺术

MeanDi

fference(I—J)

.22.24.45*

Sig.

.440.312.006

文科

人际交往目的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但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所有专业的学生在目的性上得分都比较低,

4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但相对来说,文科是最高的,与最低的艺术专业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

3.2.7人际交往直觉性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表4-4—1人际交往直觉性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_4—2人际交往直觉性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I)年级

LSD

(J)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Mean

Difference(I—J)

.43料.68料

.22

Sig,.003.000.376

大四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大四学生与大~和大二学生在人际交往直

觉性上出现了显著差异,虽然总体上各年级的得分都没有超过四分,但相比之

下大四学生的得分最高,说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跟着感觉走"的可能性更大,

这与笔者预期中低年级学生的直觉性会更大是相反的。另外,笔者预期在不同

专业上会出现直觉性的显著差异,特别是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但

实际上也没有出现这种差异。

3.2.8人际交往原则性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上的差异检验

3.2.8.1人际交往原则性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4-4—3人际交往原则性在性别上的差异男

平均数

人际交往原则性

3.94

标准差

1.032

差异检验

标准差

1.103

平均数

3.70

Sig.(2一tailed)

.0i0"

2.584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男生与女生在人际交往原则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

生设立原则与标准的可能性比女生更高。

3.2.8.2人际交往原则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4—4_4人际交往原则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4l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为方差不齐,所以继续观察Tamhane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表4-4—5人际交往原则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Tamhane法

(I)专业

Tamhane

(J)专业

文科工科艺术

Mean

Difference(I—J)

.54木掌.32*.18

Sig..000.024.668

理科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在人际交往原则性上,理科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和标准,并与文科和工科的学生形成了

显著差异。

3.2.9人际交往合群性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上的差异检验

3.2.9.1人际交往合群性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

表4-4-6人际交往合群性在是否干部上的差异

干部

平均数

人际交往合群性

3.40

非干部

标准差

1.106

差异检验

平均数

2.90

标准差

1.130

Sig.(2-tailed)

.000.*

4.865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干部与非干部在人际交往合群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学生在合群性上比非干部学生得分要高,合群性要好。3.2.9。2人际交往合群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表4-4-7人际交往合群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S-N—K法

因为方差是齐性的,所以继续观察LSD表,确定两两比较的具体差异。

4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表4-4—8人际交往合群性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检验之LSD法

(I)专业

LSD(J)专业理科

工科

艺术MeanDifference(I-J).29*.38宰木.41.Sig.文科.035.006.011

结合以上两表,我们可以看到,文科学生的合群性最高,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学生都形成了显著差异,这也部分地解释了文科学生较广的人际交往范围。4讨论

4.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常论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交友意识或主动交往意识,但量化的研究却几乎看不到,而本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较强的人数几乎占受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达49.5%,相对意识较弱的只占6.5%,而实际上在行动中表现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1.7%,较少的则为27.8%,这几个数字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愿望,但在行动中却没有表现出来,这可能与学生本人的性格有关,也有可能是缺乏主动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学校或老师能在这方面有所引导,学生就更可能满足自己能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在交往的广度上,人际交往很广的学生占1/4左右,而很窄的学生占1/5左右,一半稍多的学生属于中间类型。在交往的深度上,有215的学生都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交往比较深入的朋友,而还有2.7%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知心朋友,没有与他人形成深入的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同性朋友明显比异性朋友多,还有超过65%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主动结交同性朋友。在合群性上,有将近40%的学生有较好的合群性,但仍有33%的学生的合群性较低;在目的性和直觉性上,超过60%的学生在主动结交他人时都不是因为明确的目的,只有14.4%的学生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结交他人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更看重直觉,而同时又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一套择友标准的,我们可以认为学生对自己的择友标准并没有严格执行,也就是说他们有一个“理想的"朋友标准,但实际和他人交往时却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了,这同时也说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包容和模糊能力,在扩展自己的交往范围上是有好处的。4.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43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主动交往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干部、不同成长环境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是最强的,显然刚进入大学不久的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人际交往愿望,希望能在新的环境中迅速交朋结友,这既有助于他们缓解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感也有助于他们增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快融入新的环境;其次是大四和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形成显著差异的是大三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后,既没有了大一大二学生的新鲜感和激情也缺乏大四学生为以后前途而开拓人际关系的愿望,从而形成人际交往意识的低谷。在不同的专业上,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最低的主动交往意识,这和我们对艺术工作者总是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印象是相符的,而与之形成显著差异的是理科的学生,他们具有最强的主动交往意识,笔者分析部分原因在于理科的学习科目大多比较枯燥,在学习上更多的是自己独自研究,因此他们在社会交往上的愿望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强烈。

(2)男生与女生在主动交往行为上有显著差异,在主动交往意识的性别差异检验上我们没有发现二者有显著差别,但在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社会期许在人际交往中男性应更为主动,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也认为女性应更为矜持和内敛,因此我们看到即使在主动交往意识上男女并没有显著差别但男性却表现出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主动交往行为在是否干部上有显著差异,当干部的学生比非干部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之前我们的检验说明主动交往的意识在是否干部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行为上,当干部的学生则更多地表现了出来,笔者分析,这也许与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接触有关,也可能与当干部的经验让他们更善于与人交往有关。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三学生的主动交往行为最少,与大一和大四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这与之前我们检验得出的大三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上为最低是相符的,而大一的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不仅有强烈的主动交往意识也有相当多的主动交往行为,大四学生则因为即将进入社会,为了自己的工作和前途而积极开拓自己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强烈的主动交往意识和明显的主动交往行为。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艺术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主动交往行为上有显著差别,他们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行为最少,而其他专业的学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3)在人际交往广度上,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别,而干部学生与非干部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学生有显著差别,干部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非干部学生要广,虽然干部学生与非干部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上并没有显著差别,但干部学生在主动交往行为上比非干部学生明显要多,因此造成二者之间人际交往广度的差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也出现了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广度比非独生子女要高,考虑到在主动交往意识和主动交往行为上二者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笔者分析,这应与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庭以外结交伙伴有关,而非独生子女因为在家庭内有“玩伴",在一定程度上独生子女能够更为天然地与同龄人进行更多的交往。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一大二学生与大三大四学生差异显著,笔者分析,随着年级的增高,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接触的人员更多、交往的范围更广,因此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别。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和艺术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理科和工科学生广。之前我们的检验说明艺术类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和主动交往行为上都比其他专业学生得分低,但他们的人际交往广度却比其他专业学生都广,笔者分析,也许是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吸引他人的艺术特质,从而成为他人结交的对象,造成他们比其他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更广。在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中,成长在城市的学生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广,而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笔者分析这源于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城市里的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的次数比县镇和农村学生明显要多,因此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他人而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更广的结果。

(4)人际交往的深度在性别、是否干部、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成长环境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年级上,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大一学生在拥有知心朋友、进行深层次交流沟通等方面比其他年级要多,而进入到大二大三年级,这种深入的交流沟通似乎变少了,而到大四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又有所回升,笔者分析,大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和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时会更多地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更重视亲密的朋友关系,而在一个稳定熟悉的环境中则会在交往深度上略有回落。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深度上得分最高,并与文科和工科学生形成显著差异,结合之前的检验,我们发现文科的学生虽然交往范围比较广,但在深度上却比不上其他专业学生,这是否与文理科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且为何工科学生与理科学45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也存在如此差异,笔者都还未有答案。

(5)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别。虽然男生和女生在主动结交异性上得分都比较低,但男生仍与女生出现显著差异,男生在主动结交异性上显然比女生更为主动,与之前主动交往行为中的分析相同,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社会期许在人际交往中男性应更为主动,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也认为女性应更为矜持和内敛。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但之前的研究还表明,在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方面,女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显著强于男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本研究欠缺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无法进行比较。干部与非干部大学生在同、异性朋友数量的均衡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大学生的均衡度更好,他们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要比非干部的学生做得更好,笔者分析,部分原因在于干部学生在工作中与同性和异性都要广泛接触,因此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比非干部学生更有经验。

(6)人际交往目的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有差别。尽管所有专业的学生在目的性上得分都比较低,但相对来说,文科是最高的,与最低的艺术专业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可以说,文科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更为明确的考量,而艺术专业的学生显然是很少考虑这个问题的。而在黄希庭等人的研究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目的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本研究结果与其不一致,笔者也尚未有好的解释。

(7)人际交往直觉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级学生中有差别。大四学生与大一和大二学生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虽然总体上各年级的得分都没有超过四分,但相比之下大四学生的得分最高,说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跟着感觉走’’的可能性更大,这与笔者预期中低年级学生的直觉性会更大是相反的。但笔者也想到,因为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和就业,他们迫切地想要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来帮助自己的就业和工作,因此有可能“饥不择食",对于新的人际交往不会多加考虑而立马将自己投入进去。另外,笔者预期在不同专业上会出现直觉性的显著差异,特别是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但实际上也没有出现这种差异。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8)人际交往原则性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男生与女生在人际交往原则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设立原则与标准的可能性比女生更高。笔者分析,部分原因在于女性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弹性,从而相对较少地设立人际交往的标准和原则。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和标准,并与文科和工科的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笔者分析,部分原因在于理科学生多是男生,因为性别影响的原因造成此结果。

(9)人际交往合群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干部与非干部在人际交往合群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学生在合群性上比非干部学生得分要高,合群性要好,笔者分析,部分原因在于当干部的学生本来就是合群性比较好的学生,二是当干部之后的学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接触,在工作中的锻炼使之更懂得与大家相处,因此合群性更好。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学生的合群性最高,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学生都形成了显著差异,笔者分析,这与专业背景产生的相关学习和训练有关,这也部分地解释了文科学生较广的人际交往范围。

5结论

5.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较强的人数几乎占受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达49.5%,相对意识较弱的只占6.5%,而实际上在行动中表现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1.7%,较少的则为27.8%。在交往的广度上,人际交往很广的学生占1/4左右,而很窄的学生占1/5左右,一半稍多的学生属于中间类型。在交往的深度上,有2/5的学生都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交往比较深入的朋友,而还有2.7%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知心朋友,没有与他人形成深入的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同性朋友明显比异性朋友多,还有超过65%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主动结交同性朋友。在合群性上,有将近40%的学生有较好的合群性,但仍有33%的学生的合群性较低;在目的性和直觉性上,超过60%的学生在主动结交他人时都不是因为明确的目的,只有14.4%的学生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结交他人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更看重直觉,而同时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一套择友标准的。47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

(1)主动交往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干部、不同成长环境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是最强的,其次是大四和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形成显著差异的是大三学生。在不同的专业上,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最低的主动交往意识,理科的学生与之形成显著差异,具有最强的主动交往意识。

(2)在主动交往行为上,男生与女生有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当干部的学生比非干部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二者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三学生的主动交往行为最少,与大一和大四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艺术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显著差别,他们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行为最少,而其他专业的学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

(3)在人际交往广度上,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别,而干部学生与非干部学生有显著差别,干部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非干部学生要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也出现了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广度比非独生子女要高。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一大二学生与大三大四学生差异显著,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要广。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和艺术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理科和工科学生广。在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中,成长在城市的学生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广,而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

(4)人际交往的深度在性别、是否干部、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成长环境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年级上,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有深度。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的学生的人际交往更有深度,与文科和工科学生形成显著差异。

(5)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别。男生与女生出现显著差异,男生在主动结交异性上比女生更为主动。干部与非干部大学生在同、异性朋友数量的均衡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大学生的均衡度更好。(6)人际交往目的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差异,但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有差别。文科学生得分是最高的,与最低的艺术专业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

(7)人际交往直觉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级学生中有差别。大四学生得分最高,与大一和大二学生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

(8)人际交往原则性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男生与女生在人际交往原则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设立原则与标准的可能性比女生更高。理科学生得分最高,与文科和工科的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

(9)人际交往合群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干部与非干部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学生在合群性上比非干部学生得分要高。合群性要好。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学生的合群性最高,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学生都形成了显著差异。49

第五章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五章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研究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在编制出信度、效度比较理想的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认知方式与入际交往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意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为以后的研究作一些铺垫。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南大学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共7所院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646名实施测量,回收问卷620份,回收率为96.12%,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93.0296。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有:(1)自编的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包括个人信息在内共23个项目,信度和效度较好;(2)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共23个项目。

2.3数据处理与统计

采用SPSSI1.5ForWindows对数据进行输入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关系研究

为了分析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状况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这里采用了斯皮尔曼等级相关(Spearman),下表呈现了大学生认知方式各维度与人际交往状况各方面的相关系数:

表5-1-1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关系分析

思维内外倾

主动交往意识

主动交往行为

交往广度

交往深度.347**.263**.142.*.354**直觉一分析.137.*.218.*.060.230**言语一表象.134.*.107.*一.002.217.*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

第五章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研究

.032一.058.122"*.155"*一.030.210"*.193"*

.033一.063.092*.161"*.017.041.275**

.07l一.084一.015.000一.008.044.068

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

合群性目的性直觉性原则性

注:木在0.05水平上相关显著,料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

(1)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广度、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合群性、直觉

性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

(2)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直觉一分析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

主动交往行为、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

相关的情况;

(3)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

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

4讨论

早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仅局限在场依存与场独立这个维度上,Witkin等人研究认为,场依存型的入是社会定向的,他们更喜欢与入有联系的情境,而场独立型的人是非社会定向的,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

自主性,较少考虑他入意见。而国内对于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的研究非常少见,仅在李寿欣等人的研究中出现过,他们的研究结果与Witkin一致。像本研究一样从不同维度来分析认知风格与入际交往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尚属首次。根据本研究结果,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认知方式的三个维度中,思维内外倾这一维度

与入际交往各方面中的大部分都呈现出显著相关的情况;直觉一分析这一维度也

与人际交往各方面中的好几个方面显著相关;言语一表象这一维度只与人际交往各方面中的三方面显著相关,而与其他方面都没有显著相关性。这三个维度都与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三方面出现了显著相关,表明主动交往意识越强、主动交往行为越多、交往深度越深的大学生越可能倾向于思维外倾、分析和表象的认知方式,或者说,越倾向于思维外倾、分析和表象的认

第五章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方式的大学生越有可能主动交往意识强、主动交往行为多、交往深度深。

在思维内外倾这一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该大学生越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在主动交往意识和行为上相应地得分也高;交往的广度随着交流次数增多和范围扩大而变广,但交往深度上,思维更外倾的大学生也有更深的人际交往,这一点并不容易解释。笔者认为可能是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带来朋友之间更多深层次的情感互动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深层次的人际交往。而在与异性交往方面,思维更为外倾的大学生有更为均衡的同性和异性朋友关系,同时他们的合群性也更好,这都是由更愿意沟通所带来的结果。在直觉性和原则性方面,思维外倾的大学生一方面更喜欢树立原则和标准,另一方面又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情绪体验为指导,某种程度上表明这类大学生较为明显地在发展和平衡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不断做出取舍,是一个丰富和完善自己内心世界,寻求自我定位的过程。

在直觉一分析这一维度上,越倾向于分析,也就是越注重事实和细节的大学生越倾向于有较强的主动交往意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交往深度越深,与同性和异性的交往更均衡、合群性更好以及在交往中更容易树立原则。笔者分析,越倾向于分析的大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细节能够观察入微,在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关系上比倾向于直觉的学生更容易达到,这有可能是他们在交往意识、行为及合群性上更好的原因。同时,倾向于分析的学生更留意具体细节,习惯小心深入的得出结论可能是他们更喜欢在人际交往中树立原则的原因。

言语一表象这一维度与人际关系的各方面少有相关,但我们仍看到更倾向于表象的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上得分更高。笔者分析,之前我们的数据表明男生在这一维度上更倾向于表象,而男生在主动交往行为上也有更多表现,这部分地解释了越倾向于表象的学生有越多的主动交往行为,但在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深度上,为何更倾向于表象的学生得分也更高,笔者尚未有合理解释。

5结论

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广度、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合群性、直觉性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5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研究

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直觉~分析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

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53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本研究对国内外学者在认知方式领域内的研究做了综述和评析,在参阅文献和与老师和同学探讨交流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经过心理测量学检验,该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了研究。此外本研究还自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就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深度、合群性、目的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就大学生认知方式和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1关于大学生认知方式研究的结论

1.1.1大学生认知方式概况

(1)在思维内外倾维度上,大学生呈现出外倾的思维倾向;显著外倾的大学生人数远远多于显著内倾的人数。

(2)在直觉一分析维度上,大学生呈现出略微偏向于分析的倾向性;显著倾向于分析的大学生人数远远多于显著倾向于直觉的人数。

(3)在言语一表象维度上,大学生呈现出略微偏向于表象的倾向性;显著倾向于表象的大学生人数远远多于显著倾向于言语的人数。

1.1.2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

(1)在思维内外倾维度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别不明显;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得分明显要高,思维外倾性更为明显;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四学生在思维倾向上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一、大三和大二学生,显示大四学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思维外倾性,大二学生与大四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之间的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学生的得分与工科和艺术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思维外倾性更为明显。

(2)在直觉一分析维度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别不明显;独生子女的得分明显比非独生子女高,更倾向于分析的认知方式;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大四学生更倾向于分析的认知方式;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学生的得分比其他专业学生都高,并与工科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

(3)在言语一表象维度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二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显示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表象的认知方式;是否独生子女在得分上并没有显著差别;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学生得分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要高,并与文科和艺术类学生有显著差异。

1.2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的结论

1.2.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较强的人数几乎占受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达49.5%,相对意识较弱的只占6.5%,而实际上在行动中表现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1.7%,较少的则为27.8%。在交往的广度上,人际交往很广的学生占1/4左右,而很窄的学生占1/5左右,一半稍多的学生属于中间类型。在交往的深度上,有2/5的学生都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交往比较深入的朋友,而还有2.7%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知心朋友,没有与他人形成深入的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同性朋友明显比异性朋友多,还有超过65%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主动结交同性朋友。在合群性上,有将近40%的学生有较好的合群性,但仍有33%的学生的合群性较低:在目的性和直觉性上,超过60%的学生在主动结交他人时都不是因为明确的目的,只有14.4%的学生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结交他人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更看重直觉,而同时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有一套择友标准的。1.2。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

(1)主动交往意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干部、不同成长环境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是最强的,其次是大四和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形成显著差异的是大三学生。在不同的专业上,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最低的主动交往意识,理科的学生与之形成显著差异,具有最强的主动交往意识。

(2)在主动交往行为上,男生与女生有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当干部的学生比非干部有更多的主动交往行为,二者有显著差异。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三学生的主动交往行为最少,与大一和大四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艺术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显著差别,他们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行为最少,而其他专业的学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

(3)在人际交往广度上,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别,而干部学生与非干部学生有显著差别,干部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非干部学生要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也出现了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广度比非独生子女要高。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大一大二学生与大三大四学生差异显著,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要广。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和艺术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理科和工科学生广。在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中,成长在城市的学生人际交往广度明显比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广,而成长于县镇和农村的学生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别。

(4)人际交往的深度在性别、是否干部、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成长环境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年级上,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有深度。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理科的学生的人际交往更有深度,与文科和工科学生形成显著差异。

(5)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别。男生与女生出现显著差异,男生在主动结交异性上比女生更为主动。干部与非干部大学生在同、异性朋友数量的均衡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大学生的均衡度更好。

(6)人际交往目的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有差别。文科学生得分是最高的,与最低的艺术专业学生形成了显著差异。

(7)人际交往直觉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级学生中有差别。大四学生得分最高,与大一和大二学生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

(8)人际交往原则性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男生与女生在人际交往原则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设立原则与标准的可能性比女生更高。理科学生得分最高,与文科和工科的学生形成了显著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差异。一

(9)人际交往合群性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成长环境等方面都没有出现显著差异。干部与非干部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担任干部的学生在合群性上比非干部学生得分要高,合群性要好。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文科学生的合群性最高,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学生都形成了显著差异。

1.3关于大学生认知方式和人际交往状况关系研究的结论

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广度、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合群性、直觉性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

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直觉一分析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0.05水平上)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

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言语一表象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

2不足和展望

2.1关于取样

对于大学生认知方式和人际交往的研究,理想的取样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研究的取样在性别、专业等方面分布比较均衡,但在不同年级上,大一学生占到62.3%,其他年级学生在数量上与之相比要少很多,可能会在结果上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更注意样本分布的均衡性,以取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2.2关于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都是笔者自行编制的问卷,虽然前者在信度和效度检验上都有较好的结果,但以一己之力仅仅涉及了认知方式中的三个维度,对于认知方式的研究难免有片面之嫌,期待以后认知方式方面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整合和发展,有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理论来为量表的编制提供基础。而后者题目数较少,维度数较多,对问卷的信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进行改进。57

改谢

时至今日,我为之忙碌了近半年的毕业论文终将划下最后一个句点。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此刻,回想起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如此美好的时光,只是一去不返!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顾海根老师!顾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这三年里悉心教导,启发我进入心理测量这一研究领域,使我在专业上迅速成长。在我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顾老师更是在论题、编写量表、思路和成文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和指导,这一切都让我深深感激!

我要感谢所有曾在我研究生学习期间给予了指导和帮助的老师,特别是心理系的许多老师:燕国材老师、傅安球老师、岑国桢老师、高湘萍老师、樊琪老师、袁军老师、竺培粱老师。从各位老师的身上,我领略到了学者的风范和魅力、得到了很多人生启示!

我要感谢我的同门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这三年来大家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以后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将是彼此的一笔人生财富!

我要感谢三年来一同在宿舍生活的姐妹们:巧英、王娟、聂洁、碧云、赛亚,你们是如此善良可爱,因为有了你们,我的研究生生活才这么美好和难忘!

我要感谢那些不在我身边的好朋友们,多年来,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总是毫不犹豫的给我支持和帮助,一路走来,能有你们的陪伴是我最大的幸运!

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我的父亲母亲从没有对我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他们给予我的是无可比拟的深沉的爱,而我却不能在他们身边陪伴照料,我对他们有着最深的爱意和歉意……

最后,让我把这深深的感激化成在下一段人生旅途上前行的动力,让我的奋斗也成为所有关心我的人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谢谢你们!

王伟2009年3月22日

参考文献

[I]AIlport

1937,196.G耳.Personality:APsyeh0109icalInterpretation.NewYork:HoitCo.,

[2]李寿欣,宋广文.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9,l:19~24.[3]RidingR.J.,Chemmal:Cognitive

Psychology。1991.11:193~215.Style—anoverviewandintegration.Educational

[4]WitkinHA.Originsofcognitivestyle.In:SheererC.(Ed)Cognition,Theory,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Research,Promise.NewYork,NY:HarperandRow.1964.[5]刘滨.粗放一敏锐型认知风格和学业不良的关系研究[D].学位论文,2004.[6]刘滨.粗放一敏锐型认知风格和学业不良的关系研究[D].

学位论文,2004.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RidingR.J.,Caine

EnglishLanguageT.CognitivestyleandGCSEperformanceinmathematics.andFrenchEducational,1993,13(11):59~67.

[9]李寿欣,宋广文.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9,l:19~24.[10]Riding

[11]Lifang

[12]Curry

DocumentR.Onthenatureofcognitivestyle.EducationalPsychology,1997,17(1,2):29~50.Zhang.Arethinkingstylesandpersonalitytypesrelated?EducationalPsychology,2000,20(3):271~284.L.Anorganizationoflearningstyles.TheoryandConstructs.(ERIC235).1983。

EL.Arecognitivestylesstillinstyle?American[13]SternbergR.J.,Grigorenko

Psychologist,1997,52(7):700~712.

[14]谭项良。学习风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版.

[15]刘滨.粗放一敏锐型认知风格和学业不良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4.

[16]SternbergR.J.,Mental

[17]SternbergR.J.,Wagner

[18]Lifangself—government:atheoryofintellectualstylesandtheirdevelopment.HumanDevelopment,1988,31:197~224.RK.Thinkingstylesinventory.(unpublishedtest),YaleUniversity.CT:NewHaven.1992.Zhang.Thinkingstylesandcognitivedevelopment.The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2002,163(2):179~196.

[19]沃建中,闯莉,周少贤.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97~602.

[20]邹海燕等.社会心理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172.

[21]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呻].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22]Cecil.R.Reynolds

大.1990.

[23]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23.

[24]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4.

[25]郑全全,俞国良.入际关系心理学躅],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5.59etal,HandbookofPsychological&EducationalAssessmentofChildren,TheGuilfordPress,转引自冯云英.高中生社交能力测验的编制[D].华东师

E26]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6.

[27]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7.

[28]熊玉坤.关于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1):34~35.

[29]温海芳.浅谈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3(3):51"52.C30]郝唯茂.人际交往与现代人才素质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97~99.

E31]王晓红.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64"--68.

[32]魏颖.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3]温海芳.浅谈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E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3:51"'54.[34]张治库.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障碍及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1):68~72.

[351何安明.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存在的心理障碍解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71"-'73

E36]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43.

[371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50.

[38]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58.

E39]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rM.1.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60.

E40]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r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60.

[41.1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73.

[42]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rj.1.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7):78~82.

[43]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57~59.6(4):

[44]刘欣,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量表的初步编定[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229~230.

[45]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2000,3:49"--'51.

[46"1杨艳,叶运莉,李丽,张俊辉.大学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心理与病伤.2004,19(2):83""84.

[47]谢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8]高宝梅.蒙古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9"1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0]黄希庭,徐风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附录

附录一: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

指导语:亲爱的同学,本问卷仅供研究所用,不涉及任何个人评价,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非常感谢你的配合l基本信息:学校:子女:

年级:

性N-

班级或学校干部;是

独生

所在专业属于:文科理科工科艺术

成长环境:城市县镇农村

右边的1—5选项代表的意义为:1|—完全不符合,2—较不符合,3一说不清,4—较符合,5一完全符合,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勾:

1.2.3.4.5.6.7.8.

在很多问题上我都很想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我喜欢掌握各种事实与材料

要了解某个人或某个物体,我更希望看到图片而不是一段文字描述我常对问题的具体元素形成图像来解决问题只有对人或事做了深入地考察我才会做判断

在讨论时。我喜欢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结合在一起表述我喜欢那些可以与他人沟通、交流并且人家能够合作的学习环境我喜欢循序渐进地做事情

我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运动物体的图像

lllllll

2222222222222222

33333

4444444444444444

555555555555555

3333333333

9.

10.看书时我习惯在脑海中想象出书中的场景

1.我倾向于注意观察细节

12.与他人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比自己单独思考解决问题效率高13.我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14.我总是想学习新的技能,可是开始学习后又容易厌倦15.我能很清楚流畅地自我表达

16.当做一项决策时,我会尽量考虑他人的意见

6l

附录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

指导语;亲爱的同学,本调查仅供研究所用,不涉及任何个人评价,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作答,非常感谢你的配合!基本信息:学校:子女:

年级:

性别:班级或学校干部:是否

独生

所在专业属于:文科理科工科艺术

成长环境:城市县镇农村

右边的1—5选项代表的意义为:l一完全不符合,2—较不符合,3—说不清,4—较符合,5—完全符合,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勾:

1.2.

我的朋友中同性比异性明显要多我经常主动结交他人

我经常和知心朋友谈心,聊一些深入的话题我同什么样的人都合得来

我常想,我认识的人再多一些就好了我很少认识其他专业的学生我喜欢经常和朋友在一块儿

大多数时候我都抱着明确的目的去结交他人

在我遇到麻烦时,我会想到几个肯定会帮助我的朋友

l1l1lllllllll1ll

2222222222

3333333

4444444444444444

555

3.

4.5.

555555555555

6.

7.8.9.

33

lO.我认识很多其他年级的学生11.我主动结交的常常是异性12.我觉得我没什么知心朋友

13.我的朋友中同性和异性数量差不多

14.有时我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和他人成为很要好的朋友15.我有自己的一套择友标准

16.我觉得我和身边经常打交道的人的交情大多很浅

22222

333

附录三:验证性因素分析程序

DANI--16NO=I50MA=KM

KMSY

1.ooO

.4051.Ooo

.209.3241.咖

.502.288.3591.O∞

.268.198.251.2491.000

。l约。394。357。225.472l,0∞

.199..013.037.213.142.1221.Ooo

.182.241.258.174.257.363.3331.ooO

.269.227.1lO.082.202.455.”0.4831.000

.173.049..048-.020.239.128.017.360.3941.000

一.064.081.118..132.071.253.124.349.384.1891.OOO

一,321.042一.066一.024..042.015..087..012一.058.044.1071.∞O

?.320-.253.013-.012-.114-.077-.296-.204一.147..185..061.4271.000?.269一.178.094.073-.223..022..291..297..220..319.068.266.5691.000、140-.059.∞3.077..|71、185..102.366一.119..231..221.215.344.4481.000..323-.189..006.047..105..081..342..215..154..165..145.444.949.584.3881.OooM0NX=16NK寻3LX=FU,FIPH=STTD=DI,FRPALX

6(100)

5(O1O)

5(001)

PD

0UMISSSC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王娟,王伟.情绪智力量表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增刊,2008,16:19"-"24.

[2]谢婷婷,王伟.记忆品质和情绪品质关系的实验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134---138.

[2]王伟.非智力因素与情绪智力的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08,37(11):382~384.

更多相关推荐:
浅谈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

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

人际交往心得

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人际…

人际沟通心得体会

人际沟通心得体会现在的人越来越把自己孤立起来,邻居之间互不认识,同事朋友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朋友之间只是在一起吃喝玩乐,同事之间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人的心灵越来越孤单,人人都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人们的心灵得…

人际交往 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心得体会加教育学院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函授班的学习这星期是胡永新老师给我们上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

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通选课的心得体会

学院:法学院姓名:刘琪学号:20xx0803058在这个社会上,无论我们是年轻人、老人或是小孩,穷人或富人都面临着重要的人际关系问题。即使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鲁滨逊也要和仆人“星期五”打交道。事实上,我们在…

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10刘盼盼0810100313人际交往与沟通心得体会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转眼大三都快成为我的过去了,或喜或悲。喜,还有一年就要回家了,回到我熟悉的地方,回到给我呦安全感的地方;悲,我要面临就业,我…

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心得体会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包括: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

高中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的心得体会

高中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的心得体会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因而每个中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处身于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如果学生在班集体中有着和谐融洽...

人际交往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之后让我意识到人际交往是多么的重要像日常生活中如果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的话就有可能引发许许多多的纠纷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生死相博的情况而在社会工作中人际交往的处理更是关系到了我...

人际交往心得

人际交往心得在我们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与别人沟通处理好与别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人际关系不仅仅简单的是与人沟通和人交流它包含很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

人际交往与礼仪培训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与礼仪培训心得体会公司在集团会议室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课堂上金正昆讲得很好中国是礼仪之邦是文明古国礼仪是我们日常交往沟通的手段在日常交往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社交礼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交往不断增多讲究社...

人际交往的艺术 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的艺术”心得体会在这个社会上,无论我们是年轻人、老人或是小孩,穷人或富人都面临着重要的人际关系问题。而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处理好大学时期的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

人际交往心得体会(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