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时间:2024.4.2

以前的历史老师常说:读史使人明智。这样的话,当时的我不能懂得,因为即使历史是我喜欢的科目,但它却是那么晦涩难懂。可是在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后,才开始知道,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并非那么无聊,因为它就像我喜欢读的小说一样,环环紧扣,情节引人深思。在阅读部分篇章后,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觉得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他能把历史写得这样,还真让人佩服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作者把明朝的人物的事迹给我们写出来,当然那些人不包括民间的人,作者写的,都是和历史息息相关的人和事。 作者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说起,从他出生到成长,到他在一个个不同阶段称成为不同的人。让不怎么懂得那些历史的我也清楚的知道原来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朱元璋的成长故事,让我似乎看到了一部成长励志剧,我懂得了人生的路,就要经过努力奋斗才会走得更好。

而朱元璋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深得我们的喜欢,这句带有强烈掠夺性意味的话再今天被很多人引为名

言。当然,作者以这种方法写出来,其诙谐的语调为枯燥的历史增添了许多趣味。我很喜欢作者这样的语言风格,它与我看过的《出轨的王朝》不同,那本书讲述的是魏晋时期的故事,主要是对魏晋时期的人物和故事表达作者的看法。讲了魏晋时期的官僚、民间风尚,但文字和《明朝那些事儿》是不同的,在读《出轨的王朝》时,总会多了些沉重和严肃,所以会令人容易生困。《明朝那些事儿》让人可以在任意时候都可以拿起来看而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应,也许是由于它小说式的写法吧。而且本书作者显然是经过查阅大量史料才作出这本书的,这点我们可以从书本人物存在的真实与否研究出来,比如你可以在《明朝那些事儿》里找个人,然后查阅书籍,看这个人是否真实有。当然,我就试过了。对于一个叫高拱的人,我觉得无比陌生,所以就查询了一下这个人。结果发现他的历史事迹,和作者所说的相差无几,那个内阁大臣,虽然被张居正所打败,但是他在历史中里的形象还是和作者所说的那样:精明能干。

看《明朝那些事儿》,其实也就像是在看一部长长的官员皇帝更换史。从朱元璋到朱棣,到后面的嘉靖……正如作者的那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本来是这样一句讽刺意味十足的话,却让人在细读的时候不得不认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严嵩到高拱到张居正那几个内阁首辅的故事,一个又一个,在权力争夺中亮起灯塔,却又一盏盏被灭掉。

长长的历史,从不是人们可以评论的,因为人不是活在历史里而是活在现实中的。读过这本书,我却是更加想了解历史,想在历史中贝海拾珠。看完之后我变得比以前乐观了,因为发现很多很了不起的人的悲惨结果,发现本来辉煌无限,不可一世的朝代最后变为腐败不堪,不可救药,四面楚歌,发现人生其实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这本书让我懂得些道理: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执着的信念与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作为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它与史书不同的是它的语言生动幽默,而与演义不同的是它讲述的全是真实精彩的历史,这成了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

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正史不关心,野史也不疼爱,既然是大事,就总会引来很多的假设,总会假如这个不这样,那咱们国家早就怎么样啦,如果那个不那样,咱们早怎么样啦。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个事儿,就没有如果的,哪怕你是王侯将相。但这也就构成了后人在阅读历史时的一个微妙的心理,这种奇妙的品味过程,相信每个读历史的看官都深有体会的。

本书从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份档案开始,细数朱元璋的小名——朱重八,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等,一切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朱元璋因为家庭出身三代贫农,所以为了吃饭,他为隔壁地主放了16年的牛。自古雄才多磨难,他17岁时的一场饥荒让身旁的亲人一一死去,带着复仇的火焰和有饭吃的追求,朱元璋来到寺庙,做了8年的和尚,但身旁的数十起暴动让他揭竿而起,经过长达16年的艰苦努力,他打败了元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明。 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16年的造反经历中,我看到了朱元璋无比的军事天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中,他利用徐达的多点围攻的冲锋旗开得胜,而后常遇春的单骑救主,再是猛男丁普郎的冲锋,最后致命一击——火攻。这几板斧抡得陈友谅一败涂地,而后用安抚俘虏的命令获得民心,并一举消灭了他当皇帝路上最大的敌人。这几招看出了朱元璋对海战的精通——兵贵神速,旗开得胜;他的眼光之准——关键时刻常遇春一箭射中孤军深入、勇不可挡的张定边;不断败退中,丁普郎无畏的冲锋??当这些名将都被朱元璋纳入麾下时,胜利还难吗?其实,他最狠得是最后一招,利用不杀降的政策广博民心,将陈友谅的军队弄得支离破碎,再无还手之力。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是个军事天才,小时候放牛、讨饭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军事才略,实在难能可贵!

明代,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最明显的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朱元璋基本照搬元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这么做其实是通过分权来抓权,他将军政大权全都集中到他手里。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对于精力旺盛,每天加班加点批奏章的朱元璋也是累得够呛,于是他另设内阁,参与决策,减轻负担;而后内阁首辅权倾天下,连皇帝的圣旨都可以不批,想整谁整谁,这和明太祖的内阁制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时势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虽有过人之处,但总体上不算是“奇人”,和历史上许多君主相比,他并不出众。与其说他有王气,倒不如说他很有运气,先是出生在了一个汉人必反的动荡年代,又巧遇了众多良相俊将,就连细节因素(鄱阳湖的东风)也那么庇佑他??想不称王也难。他的过人之处不多,但有一点对他的对手来讲是“致命”的,那么就是“缓称王”政策,这能让他在高举“自然法正义”旗帜的基础上巧妙地周旋在蒙元和陈、张之间,先是“帮

助”蒙元“剿灭”陈、张二人,然后再对蒙元“反戈一击”。考察历史,我们发现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韬光养晦”理念都有“缓称王”的影子。 朱元璋一生杀人如麻,他的统治时代像极了苏联的“大清洗”时期——政治上极端恐怖,经济水平和军事力量却都有了长足进步。尽管如此,中国的朱元璋还是要比俄国的斯大林优秀:斯大林搞大清洗,主要目的在于铲除异己,只是徒有“肃反”之名罢了,他把杀人当作目的;朱元璋虽也滥杀了不少无辜,却也几乎没有放纵一位奸臣,杀人在他眼里只是手段。但总会有人会为这种人才的大量流失埋单吧: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死亡2000万的惨痛代价,而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则丢掉了江山。

朱皇上无疑是个成功者,但他却不是个常胜将军。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因此,要获得最后的成功,不是经历失败,而是经历失败后,继续奋斗的勇气。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质区别。

作为大明天下的缔造者,朱元璋有过不朽的功勋,也有过严重的过失,但他有充足的理由为大明帝国而骄傲和自豪。

朱元璋的失误之处也许在于他太相信责罚、杀戮的功效,而忽略了制度的完善和教育、感化吧。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

1“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2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3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

4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

5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6 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

7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不过,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的是非功过早已载入史册,人们心中自有分数,又岂是你我可以毁誉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历史风云即便,各个英雄人物流星般横空出世。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当年的人、事早已灰飞烟灭;然而,大浪淘沙,他们这些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灼灼生辉。

更多相关推荐:
明朝那些事__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它与史书不同的是它的语言生动幽默而与演义不同的是它讲述的全是真实精彩的历史这成了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全集7本前后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明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就像看完了一部历史剧可能因为主角是明朝所以很希望看到它的强大从开始时候的朱...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我从小喜欢历史所以我也比较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我原先是三国迷三国志三国演义我都看过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丰富多彩的阶段一直听闻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很好的书语言幽默但又不乏鲜艳的笔...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213632字41725k算出来的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终于看完了本来以为全书都看完了结果为了查字数一百度才知道一共有七部一百五十多万字其实这两年看的书好多都不了了之了乔布斯传陌上花开缓缓归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而这...

《明朝那些事》3000字读后感

轻松历史剧读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已经火了很多年但是读确是最近的事了同学非常喜欢历史强力推荐我读迫于压力吧就接了他的书看没想到就只是一本书却已将我吸引下面说说书的事情吧历史是一部热闹的连续剧战争官场明争暗斗每一幕...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虽然这本书只是写了朱明一朝300年的历史但作者在基于正史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幽默的叙事方式将这300年的历史写的风生水起平时在我们看来很枯燥的许多历史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鲜活有趣起来书中...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课堂也可以很精彩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石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网名当年明月本来只想娱乐自己想不到发表以后捧场的人数以百万计这精彩一网打尽好多识文断字的地球人呵呵看了一篇两篇就会上瘾为什么呢精彩呗为什么能精彩呢我想不外...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7本N万字三百年的历史在一页一页中静静溜走看到了很多人物很多故事懂得了很多道理很多必然当年明月说他的文笔是幽默的但是看到最后一部写明朝灭亡忠臣所表现出来的气节时愣是把我给看哭了看历史书能如...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最近我一直沉迷于明朝那些事儿或许应该跟我的眼睛说声对不起长久以来它们已经不止十次用眼泪向我抗议它们的感动它们的愤怒它们的震撼它们的伤感它们的疲惫以及它们的坚持我只用了一个理由抚慰了它们所有的焦躁疲惫...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记叙了明朝的辉煌历史从建国到兴盛到衰败最后被清朝爱新觉罗氏取而代之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奸臣严嵩魏忠贤忠良徐阶张居正他们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搞厚黑学否则你无法在官场...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刚开始读时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历史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故事故事的开始讲的是朱元璋他是农民出身家境贫寒父母也离他而去于是他出家当...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风云人物不得不说书的作者当前明月是个人才能把一部长篇累牍生涩难懂的明史用这种让我难以置信的方式吹出来实在是高人一等我喜欢读书的时间不长但有时候比较沉十几个小时坐那儿在本书也不是少数前提是书能不...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