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教学心得体会1

时间:2024.4.27

高一生物教学体会

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材,主要是围绕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开的,看似简单,但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对其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1.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考试一考就出错。比如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很多,有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但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当然还有动植物体内各自特有的糖,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指出的。再比如酶的概念,明明讲的是有机物,可总有些同学认为是蛋白质,而忽略了RNA这种酶。

2.考试中但凡牵扯到化学方程式方面的计算,学生大都晕头转向。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整个过程,而对问题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答题中经常张冠李戴或者以空白作答。

3.面对数学曲线所表示的生物过程,学生都表示看不懂。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将各种曲线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讲解。比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曲线,由于学生未能搞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无法从曲线上看出两种生理过程的变化。

4、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备课至关重要。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一般只是分析学

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教师能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教师播放一则洗发水广告,并引出许多相关的问题:图片中的头发为什么会如此漂亮?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了吗?光滑柔亮的头发与蛋白质有什么关系?这种洗发水中添加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复发质?等等,这些问题贯穿着整一课堂,使学生一直保持着求知热情;将知识点变成一个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图片。

总之,高一生物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新起点,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夯实基础是才是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只有循序渐进,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学好这一门课程。


第二篇: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案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精品学案 知识梳理

1.观察细胞的实验

使用显微镜的基本程序是:安放→对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细胞内有无以___________________,把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由___________________包被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_____________。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让我们看到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真核生物由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原核生物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

3.细胞学说的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世纪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科学家建立了细胞学说。其要点有:

(1)细胞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_________________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中产生。

疑难突破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剖析: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等等。真核细胞由原始原核细胞进化而来,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大类。真菌细胞也是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1)最小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的直径只有100 nm,比较大的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的直径为3 μm;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为20—30 μm,人的卵细胞的直径为100 μm;(2)原核细胞的结构比真核细胞的结构要简单得多。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即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由DNA分子构成。拟核没有明显的边界,不含有染色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有些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还有很小的环状DNA分子,称为质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差别决定它们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从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生命现象,但它们都是生命存在的具体形式。

问题探究

问题: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这一科学史,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探究:细胞学说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利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并经过严密的理论思维而建立起来的,它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从而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第一,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去不懈探索,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第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不

断深入的过程。第三,只有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执著的科学信念,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善于从前人的研究中汲取“营养”,才能获得成功。第四,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充分的技术手段作保障,技术的发展又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

知识·巧学·升华

一、观察细胞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辨析比较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如下表: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人教版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疑点突破 (1)由于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大,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换到高倍镜下不一定能看到,因此在换高倍镜之前必须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2)由于低倍镜的镜头比高倍镜的镜头短,在低倍镜下看到物像时镜头和标本的距离比在高倍镜下看到物像时镜头和标本的距离远。(3)由于高倍镜的玻璃透镜比低倍镜的玻璃透镜大,通过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进入高倍镜的光线较少,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较暗,因此换高倍镜后,需要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使用低倍镜观察物体时,先要将镜筒上升,然后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将镜筒再下降到最低点,左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很缓慢地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楚。在高倍镜下若要换装片,要升高镜筒或移走高倍镜后方可进行,以免损坏高倍镜的镜头。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1.原核细胞

(1)结构特点: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即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量较小,遗传物质相对集中在细胞中央的区域,这个区域称为拟核。

(2)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

(3)原核生物的种类:

①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根瘤菌、结核杆菌、乳酸菌、甲烷杆菌、硝化细菌等。

②蓝藻,如颤藻、蓝球藻、念珠藻等,发菜也是蓝藻的一种,因形状如发丝而得名,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产生的水华中含有蓝藻。

知识拓展 蓝藻是一类很奇特的浮游植物。它的体内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辅助色素,即藻红素和藻蓝素。蓝藻从分类地位上说,十分低等,还不具备真正的细胞核。虽然已经有细胞核的基本物质DNA,只是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没有核膜与核仁。有些蓝藻还具有固氮的能力,这种本领对于增加水中肥力,提高海洋生产力有重要意义,在农业增产上也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

③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2.真核细胞

(1)与原核细胞不同的主要结构特点:有成形的细胞核,即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2)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

(3)真核生物的种类:种类多,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3.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多样性:原核细胞多种多样,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又有很大的区别。

(2)统一性: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内。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DNA。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人教版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要点提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有无核膜,有核膜就是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的发现:19xx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了只有细胞壁的死细胞,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

2.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3.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细胞学说的意义

(1)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细胞学的兴起,意味着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由器官层次进入细胞层次,可以通过对细胞的研究进一步认识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他生命现象,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2)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有哪些特点?

思路点拨: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问题2 什么是原核细胞?什么是真核细胞?

思路点拨: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真核细胞具有真正的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问题3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思路点拨: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典题·热题·新题

例1 以下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几个问题,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的是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透明度较大)作为观察材料,为了尽可能清晰,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增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构造、调节及观察使用方法等知识。正确的解答问题,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如长度或宽度放大n倍,面积则放大n倍,而视

2野范围直径缩小n倍,视野范围面积缩小n倍。当由“目镜为10×,物镜为10×”换成“目

镜为10×,物镜为40×”时,放大倍数增大4倍,视野直径应缩小4倍。故只能看到这行

2细胞的数目为8×1/4=2个。假若原来视野范围内共有64个细胞。由于视野面积缩小4=

16倍,故只能看到该范围内64×1/16=4个细胞。 

显微镜在进行观察实验前要进行对光调节,调整光路的过程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第(3)题中,由于“白色洋葱表皮细胞”颜色浅,若光线太强,就看不清细胞。故应减弱通过通光孔的光线,将反射光线的凹面镜换成平面镜,将较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答案:(1)D (2)A (3)D

拓展延伸 细胞很微小,但结构非常复杂。绝大多数细胞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的更细微的结构甚至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生物学的发展,正如其他实验学科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技术与工具的改进:一种新技术的建立常常会给某学科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或给某一学科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为了更好地学好生物学,大家必须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例2 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

A.告诉人们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

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思路解析: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记忆,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分析和推论。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基础,根据这一共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推断,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答案:B

误区警示 细胞学说告诉人们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是如此,例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这一学说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深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域,并非分子水平。

例3 下列四组生物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变形虫、草履虫、蘑菇

B.蓝藻、绿藻、褐藻

C.小麦、香茄、大豆

D.酵母菌、大肠杆菌、噬菌体

思路解析:上述四个选项中,A项变形虫、草履虫为原生动物,蘑菇为真菌;B项中,蓝藻为原核生物,绿藻和褐藻为真核生物;C项均为高等植物;D项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噬菌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

答案:C

课后强化

1.下列几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

A.草履虫 B.衣藻

C.乳酸菌 D.酵母菌

解析:这几种生物都是单细胞。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衣藻属于低等植物,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它们的细胞结构各有各的特点,但其中有一个很明显、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细胞中央的区域——拟核内,而其他三种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膜包围着的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C

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解析:易错选A。选项中的三种生物虽都是真核生物,但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水绵(属于绿藻)是植物,而香菇是真菌,故其细胞结构仍相差较大。此题主要考查两方面的知识:一是对生物分类的掌握情况,二是对不同细胞结构特点的掌握。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又分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真菌细胞。草履虫和变形虫为单细胞动物,香菇、酵母菌和灵芝为真菌,大肠杆菌为细菌,小麦、番茄、大豆和豌豆为高等植物。 答案:C

3.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

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 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 D.②③④

解析:对光时,不能让阳光直射在反光镜上,否则光线过强,对眼睛有不良影响。换用低倍或高倍物镜时,必须用手去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动物镜进行转换。装箱前,应将物镜转到正前方,呈“八”字形,然后下降镜筒,故①②④均不正确。

答案:C

4.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 μm之间。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

A.相对面积较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B.相对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C.受细胞所容纳的物质制约

D.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解析: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一是细胞体积小,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物质交换速度越快,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二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一个核内所含有的遗传信息有一定的限度,使细胞不可能太大,即细胞的大小也受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制约。

答案:BD

5.细胞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核内有遗传物质

C.质内有线粒体

D.细胞保持完整性

解析: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需要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的协调配合,所以必须要使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

答案:D

6.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正确组合是( )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人教版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A.1、3、5

B.2、4、6

C.2、3、5

D.1、4、6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对于目镜来讲,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对于物镜来讲,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成像清晰时,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视野中所观察的细胞数目越少。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时,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物镜、目镜都选用放大倍数小的,镜头与载玻片距离最大。

答案:D

7.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

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

B.精子具有鞭毛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

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传导功能相适应

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能再生的功能相适应

解析:细胞多样性表现在细胞种类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性、细胞大小以及细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各自的特点上,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而D项中红细胞无细胞核是与运输氧的功能相适应的。

答案:D

8.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

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

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

解析:使用显微镜做实验观察时,实验者除了观察放大的物像以外,往往还要记录有关情况或绘制观察的图像。写字、绘图一般是右手。所以,实验者为便于观察和同时绘图,应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答案:C

9.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目镜B.物镜

C.光圈D.反光镜

解析:目镜和物镜如果不到位,视野应为全暗,如果到位则全亮;光圈大小的不同只影响到视野的亮度;只有反光镜位置稍偏才会出现题中所说情况。只有真正会用显微镜的学生,才易解答此题。

答案:D

10.显微镜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长3 cm,乙长5 cm,丙长6 cm。请问: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

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种:目镜和物镜。目镜是套在镜筒上端的。物镜是通过螺纹固定在转换器上的。因此,应该根据有无螺纹判断镜头是目镜还是物镜。4个镜头中,甲、乙是物镜,丙、丁是目镜。镜头的长短与放大倍数是相关的。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近;目镜正好相反,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镜头的放大倍数还与视野的明亮程度相关,不同的镜头,镜口直径不同,通光量也不同。倍数越高,镜口直径越小,通光量越小,用于观察视野越暗;倍数越低,镜口直径越大,通光量越大,用于观察时视野越亮。

答案:乙 乙、丙

11.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解析:解此题首先应明确,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只能来自装片、物镜或目镜,不可能来自反光镜。而题干中明确指出,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说明异物既不在装片上,也不在物镜上,只能在目镜上。

答案:D

1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解析:题中的噬菌体属于病毒,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他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答案:D

13.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解析: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基本的操作过程要熟练掌握。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然后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接着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再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答案:B

能力提升

14.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人教版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1)在观察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颜色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的组合为 (用标号答)。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2)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哪个明亮? 。

选用哪组观察细胞数目较多? 。

(3)仔细观察物镜上的标记,发现标有1/01、10/025、40/065(或060)、100/125。还有的标为160/017、160/—,说明标记含义。

解析:(1)图中①②为目镜,可从镜筒上端开口处入,常见的有放大5倍(5×)、10倍、 (10×)、15倍(15×)三种。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如图①为5×);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如图②为15×)。物镜的上端有螺丝,可旋转固定在镜筒下端相连的转换器的三个开口上,这是与目镜的区别之处。由此③④为物镜,常见的物镜标有10×、40×(或45×)、100×(油镜镜头)等。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如图③为40×),与盖玻片之间的工作距离愈近(40×的为0.6 mm, 100×的为0.2 mm);物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如图④

为10×),与盖玻片之间的工作距离愈远(10×的约0.3 mm)。目前学校一般设有10×和40×(或45×)两种物镜。

(2)显微镜视野的亮暗程度与物镜镜头(底端)的通光量有关,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凸透镜凸度小,且直径大,通光量大,视野变亮。低倍目镜、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低,视野中细胞小,数目多。高倍目镜、物镜组合放大倍数高,视野中细胞大、数目少。因此选用①④组合,放大倍数最低,视野中所见细胞数目最多。

答案:(1)②③ 600× (2)④ ①和④ (3)物镜上的常见标记有:4/0.1、10/0.25、40/0.65、100/1.25,其中分子表示放大倍数,分母0.1、0.25、0.65、1.25表示物镜数值孔径,即镜口率(或开口率)N·A。N·A越大,物镜的放大效能越大,分辨力越强。其次还标有160/0.17、160/—,其中160为目镜片到物镜片的毫米距离,它表示不同型号的显微镜镜头与镜体不能随意搭配;0.17表示所用的盖玻片厚度为0.17 mm,“—”表示不用盖玻片。

15.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问题。

美国“9·11”事件后,炭疽杆菌这一生物恐怖武器已变得家喻户晓。由这种细菌感染的疾病症状之一是皮肤创面中央略凹陷,外形似毒疮,上面有黑色似炭块的坏死组织,故称为“炭疽”。虽然炭疽杆菌是形体较大的致病菌,但如果不借助放大仪器,人们仍看不到它。炭疽杆菌对营养条件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分裂繁殖形成长链状,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形成荚膜,这是炭疽芽孢杆菌的特点。氧气充足,温度适宜 (25~30 ℃)的人工培养基上易形成芽孢,芽孢没有繁殖能力,是生命活动微弱的休眠体,芽孢不仅对低温、潮湿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极强,也不会因阳光照射、喷洒消毒药品而死亡,是炭疽杆菌被用作生物武器的主要形式。

炭疽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在无氧条件下则不生长。人和动物接触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如空气、水、食物、土壤等,经皮肤伤口、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炭疽等。炭疽杆菌释放炭疽毒素,这种毒素能杀死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导致出血和组织肿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炭疽杆菌作为生物武器的剂型就是其芽孢附着在一定的载体(羽毛、树叶、昆虫或滑石粉等)上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扩散传播。 炭疽杆菌虽有致病力强、感染后潜伏期短、致死率高等特点,但让人感到恐惧的真正原因是它的高度隐秘性,发病初期常被当作感冒、皮肤病,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抗生素能够抑制炭疽感染,但条件是必须在接触炭疽杆菌后的48小时内使用。

(1)炭疽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

A.前者无细胞壁,后者有细胞壁

B.前者比后者结构复杂

C.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

D.前者无染色体,后者有染色体

(2)生物界中的菌类,它们获取营养物质的基本方式是吸收,与之相适应的是它们的个体一般都很小。下列关于炭疽杆菌体积小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积小,使其繁殖力强,数量大,分布广

B.体积小,使其结构简单,有利于自养

C.体积小,使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

D.体积小,使其菌类易寄生

(3)炭疽杆菌经感染动物的皮肤伤口、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抵抗吞噬作用引起临床症状,炭疽杆菌与易感染动物的这种关系叫 。

(4)炭疽杆菌在活体内不易形成芽孢,在人工培养基或外界环境中易形成芽孢。当吸入带

有炭疽芽孢的尘埃时,芽孢会繁殖产生毒素。炭疽杆菌产生芽孢这是 的一种形式。

解析:炭疽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炭疽杆菌易形成芽孢,芽孢对低温、潮湿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极强,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答案:(1)C (2)B (3)寄生 (4)适应外界环境 探究创新

16.某生物探究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计划对多种细菌、蓝藻、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进行对比研究。现请你设计一个记录表,要求列出对比的项目,并给该表格命名。

(1)表格名称: 表 (2)表格:

解析:本题能够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答案:(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对比记录 (2)表格:(列出其他合理对比项目也可以)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人教版必修一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案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生物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看似没有趣味的课程讲得生动,让学生爱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达到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乐在其中,就能够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

生物听课心得体会

生物听课心得体会南阳二中20xx年x月x日,我参加初中生物课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无疑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我受益良多,现将我的感受总结如下:一、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教学总结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却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并且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来到二十中任教高中生物已经两个星期,在生物科组的老师帮助下,以及自己的努力,教学工作渐渐走上正轨。这两个星期里,给任教的六个班共上了3节新课。在这里我主要针对第一章第二节细胞多样性的这课谈谈我的…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刘继红我叫刘继红,是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生物教学生涯,甘苦自知。泪水有过,欢笑有过,迷茫困惑,欣喜执着,…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比起我以前刚来上课时候的稚嫩,我现在上课确实是成熟熟练了很多,虽然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在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也把这个学…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记开学一个半月以来的生物教学心得体会不知不觉工作已经将近两个月了忙碌起来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刚上讲台没有紧张有的是一份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以至于课下备课的时候我会反复斟酌一个知识点怎...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是一次课程标准的重大调整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在这次改革中倡导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建设初中王宗波通过对生物新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学习指导书的阅读学习让我知道了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使我明确了本学科教学真谛懂得怎样...

小学英语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第一次听到生本这个字眼很茫然但在逐渐的了解和实施过程中我渐渐的体验到了这种教学理念下课堂的转变点滴之中有许多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亮点也有一些困惑生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

生本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研讨学习心得体会铺湾小学徐东20xx年12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保康县教育局组织的在过渡湾中心学校举办的襄阳市送课下乡暨生本课堂研讨交流会与会期间我听了两节有关生本课堂的观摩课听了有关生本理念的专家讲座这...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洛南县八里桥中学薛栋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成绩分层现象十分严重而且金字塔的底端比例较大对学困生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因素等原因很多学生...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47篇)